高三教学质量调研政治科分析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0159328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教学质量调研政治科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三教学质量调研政治科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三教学质量调研政治科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教学质量调研政治科分析一、试题特色1.本套政治试题总体上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关注社会热点,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开发地方考试资源,突出素质教育,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落脚点,着眼于学与用的关系,加大开放性,通过考试来影响与引领教学,推进课程改革。 2.试题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现实、贴近生活。在试题内容的选材方面,高度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选材新颖而又贴近生活实际,较好地把握了时代脉搏。选择题涉及到社会关注的热点及焦点问题主要有:“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物价上涨”、“人民币升值”等。既注重了具有全局性、长效性的重大现实问题,又突出了区域性和地方特色的重大现实问题,完美地实现了教材的重点、社会热点的有机统一。在试题的考查主体方面,以高中生的现实生活为载体,要求考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由此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等,从而使试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思想导向性。如第5题,根据人民币外汇牌价的变动,考查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兑换关系。在考查方式方面,试题更注重以某个现实生活中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多角度整合知识,注重了对综合素质的考查。虽然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但很少以书本原有的体系出现,而是围绕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构建,充分体现了政治学科所具有的时代性和问题立意的命题思想;同时又很好地处理了时政热点与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合理关系,问题的引出和解决都紧紧扣住教材主干知识和考纲的要求,避免试题时政化倾向。这充分说明,本次考试的导向是“用”知识,而不是“背”知识,不是书本知识的重复。虽然本次考试的范围是高一经济生活,但命题取材一是来自当代国内外经济、科技、社会;二是以实际联系理论,需要考生具备应变能力、迁移能力,根据设问要求,灵活组织答案的能力。试题注重基础知识、技能、观念、方法及正确价值观的训练和培养,立足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一步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能力,以体现正确的学习导向。(2)突出思维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坚持主干知识的灵活运用,坚持以能力立意试题立足于课本基础知识,突出对主干知识、核心知识的考查。试题对知识考查走向微观,设问的角度多样,逻辑思维的含量较高以及部分背景取材的新颖、试题设问的抽象等多种因素综合在一些,特别是主观题从选材到设问,对考生的获取解读信息能力、理解论证运用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如试题涉及的主干知识主要有:人民币汇率、价格、消费、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财政税收、投资、效率与公平、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对外开放等。同时,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不是简单的记忆重复,而是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命题方向。试题还突出对学生不同的思维能力的考查。试卷既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又考查学生的聚合思维。如第27题中的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第26题第2、3问主要考查学生的演绎思维能力。试题凸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四种能力目标在试卷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第25题第一问综合考查了考试说明要求的“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等能力。(3)试题以问题为中心,以社会面临和共同关心的重大现实问题为素材,将社会热点、焦点和突出矛盾点与学科主干知识相结合,运用正确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评价社会问题从试题涉及的内容看,决不是简单知识重复,而是结合实际问题,根据设问要求,运用多种思维方法进行答案的编制。其用意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应对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些试题既要求学生运用正确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评价社会问题,同时又增强了学生关注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心。(4)重视价值取向引导,关注考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坚持以素质立意本套试题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立意,特别关注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了命题原则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能力和素质并重的过渡,重视对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考查,从而引导学生创新与发展(5)体现新课标理念,注重开放性和探究性试题要求考生从被动的答题者变成主动地探究者,成为考试的主体,注重自己的体验,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对题材中的事物进行多方向、多维度、多层次的深入思考,进而做出正确选择。例如第26题第(1)问。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亲身探究,主动地发现问题,让学生在既定的环境中明辨是非,体现了研究性学习和教材知识的有机结合。这不但要求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且答案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性的要求,需要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更多地依靠平时学习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探究习惯和活用学科知识的能力,而这种“活”的知识和能力,不是单靠书本可以“教”出来的,而是在学习和生活实践过程中“悟”出来的,因为这种开放性的试题,答案不是(也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开创性地离开了课本,它体现了对答题中视野广阔、思维深刻和有创新精神的鼓励和肯定,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6)开发地方考试资源,突出了地方特色 试题在对重大现实问题的考察和背景材料的选择上,具有浓郁的山东地方特色。例如试卷第26题。这些题目都为考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有利于加深考生对本省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采取的重大举措及取得的重大成就的了解,从而激发起考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情感。3试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3点)(1)个别试题的综合性较强,难度偏大。(2)参考答案的字数较长。三、答卷分析1.选择题学生答题情况(略)选择题总体难度不大,学生得分较高。第1、2、12、19、20、21、22题对学生难度较大。2.非选择题学生答题情况(1)25题: 第1问、26题第1问、27题第3问得分较高。(2)第25题第2问、26题第3问、27题第2问综合性强,注重对学生能力方面的考察,学生得分普遍较低。3.综合分析考生答卷中,值得肯定的地方主要有三方面: (1)某些学生基础比较扎实,理解、比较、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强。(2)部分学生解答问题条理清晰,思路开阔,分析深刻,具有较好的运用所学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3)部分学生在答卷中还表现出良好的创新精神,能够创造性的解答问题。综观学生答题情况,在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归纳为五个方面: (1)知识方面:对基础知识把握不准确,不深刻、不全面、不牢固。基础知识复习不到位,仍有漏洞,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深不透不清。从答题来看,无论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有不足。基础知识仍不够扎实,主干知识网络构建还不到位,有话不会讲,有理讲不清。(2)能力方面:考试说明所要求的四种能力没有培养起来。特别是解题能力,答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没有和实战有效地结合好。仍有部分同学出现审题偏差,有的出现知识的混淆,有的不会运用关键词。对材料主旨把握不够准确,知识点遗漏仍然存在。暴露出学生审题能力、从材料中捕捉信息的能力、调动运用知识储备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的弱点。(3)实际方面: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对热点问题的把握不到位,对具有山东特色的本土热点的关注还不够。(4)方法方面:解题的思路方法不恰当,思维习惯定势,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审题不够认真,信息获取能力不足;不善于运用题中已有的素材答题;弄不清答题的知识依据和设问指向。从答题技巧上看,学生仍然不会运用观点+分析的模式组织答案,罗列观点、答非所问的现象比较严重。(5)素质方面:心理素质、文化素养等必较薄弱。答题规范不够严谨。书写、格式、篇章布局比较混乱,导致非知识性失分。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1)基础知识落实不好,督导检查环节少,没能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2)讲得多,练得少,单元过关落实不好。(3)和学生在学科上交流沟通少,不利于教与学的相互促进。三、教学建议1、转变教学观念,适应新课程教学教师们要积极探索尝试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时事背景、政治图片、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实践者,师生关系日趋平等、民主、和谐。2、教师要重视对课标、教材的研读,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过渡教师首先要加强对课标的学习、研究,明确当前教学改革的方向,然后过好教材关,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材内容进行调整、组合或拓展,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目标、也包括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选准课堂切入点,善于抓住学生活动的兴奋点,从学生喜欢、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心,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引导学生实现有效地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要充分利用学校、社会以及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来挖掘、整合、增删教材内容,从学生喜欢、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和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3、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避免单纯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把课程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创造性地设计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当学生看到某项知识、技能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时,学习会更主动。有效地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学习的过程就成了学生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这样,学生才会觉得知识是有用的,并不断感受到进步的愉悦,从而增强学习动力。4、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努力使课堂教学实现高效教师们更加重视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从课堂组织语言到每一个教学活动的导入、设计,力求删除无效环节、达到最优化,从而实现整堂课的高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立有效教学理念。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采取多种方式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学生为本的理念。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全力挖掘学生的潜力。同时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强化学生的整体参与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互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既重视优生的培养,又重视差生的提高,使各水平层次的学生均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均能在原有水平上有显著的进步。5、要将评价有机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要将评价有机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学习知识,建立开放、民主的评价氛围,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样性。6、促使政治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沟通和融合,通过自主、合作、研究性学习三种方式的有机整合,让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方案,自主处理问题,提倡相互合作,寻求教材与社会融通的最佳结合点,进而验证理论知识要引导学生关注热点,关注国家、世界的变化和发展,关注我们共同生存的空间,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关注国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关注长效时政,关注地方特色,要充分挖掘本省的经济、政治、文化特色,结合课本知识,设置问题情境,创新答案。关注生活实际。关注一些适合中学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7、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掌握方法、把握技巧、培养能力,以整体提高综合素质,加强规范性答题的训练,尽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如果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就鼓励个体开展探究性学习,如果个体探究不足以解决问题,就开展小组或集体的合作学习,促使问题得以有效解决。8、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勤于学习,勇于实践,敢于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在总结、反思中不断成长要贯彻新课改精神,扎实落实新课程的理念,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特点。坚持科学的目标导向。正确、具体、层次分明地实现教学目标,把握适当的教学起点,注意发挥政治课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双重功能,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9、要在不断的教学反思中将课改推向深入教学反思是老师们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必经之路,教学反思是教学生命力的重要驱动器。微观上,要求教师将反思落实到每堂课上,将备课组集体反思与个人反思结合起来,在每堂课的备课中体现出来,以利于今后的教学。今后工作中,做到扬长避短,逐步提高授课水平。教师还要加强自身修养,从教材、教法到政治专业水平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等方方面面,通过自学、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多种方式尽快提高自身素质。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