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2.体育产业化发展背景下体育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思考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0084954 上传时间:2022-04-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102.体育产业化发展背景下体育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3102.体育产业化发展背景下体育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3102.体育产业化发展背景下体育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育产业化发展背景下体育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思考 【内容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调查法与实地调查法,以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为背景,分析体育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需要协调解决的矛盾,提出了体育高职教育走工学相结合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以及订单式培养、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以及双证书式培养的具体模式。 【关键词】体育产业化 工学结合 订单式培养 双证书式培养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我国代表团位列金牌榜首位。接着的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则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的首位的优秀成绩。竞技体育的优异成绩的取得,催化了中国体育的产业化发展进程。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均GDP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发展的阶段,正是国民消费结构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是体育消费快速增长的阶段。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和体育消费的快速增长,给体育的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如何立足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观念转变,探讨体育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新模式,成为后奥运时代高职教育发展研究的热点课题。 1、我国体育产业化进入飞速发展时期 随着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一体化发展,体育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向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已呈现市场体系整体化、产业布局区域集群化的特点,为我国的体育教育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福建省为例,在这个产业布局集群化发展的大格局中,福建成为重要的体育用品产业基地,体育产业化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果。主要表现在体育产业总量的增加值不断攀升,2006年我省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82.34亿元,占当年GDP比重的1.08,占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的2.76;体育产业的总体结构出现依托体育用品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特点,在闽南金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出一个体育用品制造的产业集群带,体育用品及相关品牌超过1000个,出现了像安踏、特步、匹克、 乔丹、361等国内知名品牌。以体育用品产业的飞速发展为引,我省大力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健身、体育培训等行业的发展;体育产业投资结构多元化,其中国有资本所占的投资比重下降,而民营资本已经成为我省体育产业投资的主体,2004年在我省的体育产业增加值中,民营企业共创造产业增加值53.7944亿元,占全省体育产业增加值总数的98.58,我省的体育产业发展已经呈现了投资结构多元化的合理趋势。 2、体育的产业化发展为高职体育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1体育产业化发展及存在的问题为体育高职教育带来的挑战 尽管我们应该充分肯定体育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但是客观分析,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些问题,宏观上综合表现为产业规模小,竞争力弱,产业结构不合理,而在微观层面则表现为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较为落后,熟悉体育产业而又懂得经营管理的体育服务与管理人才严重匮乏,其中,既包括能够进行体育市场规划、赛事策划与经营的高级人才,也包括兼备经济学、管理学知识和体育知识的市场营销管理人才。这种人才资源的紧缺,为我国现行的教育部门提出了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这是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机遇,但是同时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22体育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追溯我国现当代体育教育发展的历程,建国初期,体育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体育教育人才与体育专业运动员两个方面,单纯追求生物训练和运动技能传授,体育专业化特色显著而社会化与大众化特点不突出,培养的人才服务于体育教育事业和体育竞技事业。体育专业的学科设置中人文社会科学的内涵严重缺乏。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教育“三个面向”指导思想的贯彻,我国的体育高等教育不仅在原有的体育中专、大专、本科和研究生等各种学历教育层次的基础上,设置了体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而且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办学模式上体现出体育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特点。体育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机制围绕着职业技能而展开实施,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服务于社会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由于是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孕育而生的新的教育层次和教学模式,因此,如何培养操作能力强,能快速适应岗位要求,同时又能有效及时缓解现阶段体育经济管理人才空缺的体育高职人才,是体育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3、体育高职教育推行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思路 工学结合的模式在西方已历经百年,之所以能经久不衰,主要归功于它切合实际的理念,那就是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 31我国现行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中已经普遍树立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观念。但是,在具体推行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需要加以协调的矛盾,具体表现在: 311由于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是学生半工半学,工作与学习相结合,与我国高校现行的学制之间存在矛盾。工学结合源于西方实行弹性学分制的办学机制,学生可以在规定的相对灵活期限内修满专业所需学分,取得毕业证书。而我国的教育机制长期以来重视学生在校学习的系统性,严格规定不同学制的学生的在校学习期限,强调课程的连贯性和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因此,在教育观念上,存在着认为执行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势必影响在校生理论学习的系统性,无法夯实学生的理论功底,难以如期取得毕业资格的观点,而这恰恰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亟待观念更新之处。 312工学结合的基本思路是校企合作办学,但是企业积极性不高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企业而言,其目标在于利润,在于维系企业自身的发展,而并非人才培养。但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中,学生接受职业指导,进行职业训练的任务交由企业承担,加之相当多的学校囿于传统的思路,习惯性的将学生成队的安排到企业,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也可能扰乱了企业正常的经营秩序。由此也就出现了企业碍于情面接受了,却只是安排学生走走过场的局面。而负面的效果还不止于此,发展下去,这种本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双赢办学模式,却成为了必须依赖人际关系才能推行的方式,也使校方在推行这种办学模式的过程中举步维艰。 313推行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对于学生而言,意味着他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的观念,既要自觉的将自己融入到社会和企业中,为自己将来的发展积累经验,锻炼能力,同时又要严格按照学校的学分规定,完成必修课程,取得毕业证书。因此,就出现了部分学生或主观故意或因工作而影响学业,使二者不可得兼的状况。不仅如此,由于工学结合现在还多以学生实习的方式推行,以校方为主联系企业作为实习实践单位,无法兼顾学生的兴趣与职业意向,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 314推行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需要一支合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达到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但是现有的专职教师队伍中,多数是从校门到校门,自身缺乏社会对社会的实践,从而增加了培养操作型人才的难度。 32体育高职教育推行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思路 321调整体育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计划和办学思路,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确立符合工学结合的办学机制。由于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要求学生工与学相结合,半工半学。因此,作为学制两年的高等职业体育院校,首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就应该适应半工半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的阶段集中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的授课时间,使学生在参加工作之前,就能够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而在“工”的阶段,提倡学生以选修的方式,结合工作过程中的需要,选修一定科目,达到规定学分,获取毕业证书。同时尝试推行弹性学制,试行伸缩性的学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允许他们修满核定学分提前毕业,也允许他们适当延后毕业。 322树立大平台的通识教育理念,使体育高等职业教育从以专业为本位向职业和岗位为本位转变。 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从职业教育到本科教育,乃至硕士博士的高精尖人才培养,存在着一个共通的思路,就是强调专业性。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校无论制定教学计划还是专业设置,都是围绕专业性进行。而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在于服务社会,具备职业素养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应该适时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大平台的通识教育理念,从专业学科为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转变,从传统的偏重学生知识的传授向注重就业能力提高和综合职业素质养成转变。在课程设置上增添素质能力教育的比重,提高学生就业中普适性的基础能力和素质。 就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课程设置为例,我院在体育服务与管理、体育保健、社会体育等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围绕服务于能力本位培养模式,灵活调整课程的设置,在集中授课阶段设置体育相关基础课程和带有专业倾向的理论基础课,确保学生的理论基础扎实系统,而在工学结合的学时安排阶段,则将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按照模块选修方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由选课。这样的效果有三,其一是分模块选修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进行,有效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改变学生对将来茫然无所适从的思想状态;其二是有效的起到了专业学习与所进行的实训或实习相辅相成的效果,不仅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而且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三,授课教师也能够通过将理论讲授与学生的实训与实习工作相结合,对学生初涉社会所遇到的困难及时加以指导,可以有效缩短学生的社会适应期。 323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不同层次的教育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和企业的需求脱节的现象。很多学生进入社会以后,发现自己或者无法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或者找到的工作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因此出现了频繁跳槽或者对工作不努力的状态。因此,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正确的就业观,是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一个必要条件。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课程,帮助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为自己的人生奋斗制定系统的规划方案,确立切实可行的人生奋斗目标的有效途径。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觉的吃苦耐劳精神,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的自觉性,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 33体育高职教育推行工学结合办学的具体模式探讨 331积极推进“订单式”培养的方式。“订单式培养”是结合企业的发展,为他们量身定制,通过课程开发和设计,培养具备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素质和能力的人才。在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后,经过企业和学生的双向选择,进入订单式培养阶段,毕业后学生直接进入企业就业。这种方式既能为企业提供一定的人才培养和储备,又能扩大就业率。 目前,我省的体育产业中,涉体机构总数达1968家,其中仅体育用品企业就达1167家,专营体育用品销售的企业2004年不完全统计为106家,健身经营场所109家这些数据表明,我省体育人才的市场需求量大,其中,尤其是体育营销类人才的就业前景更是看好。目前的营销从业人员达8000万以上,但是这其中接受过营销专业系统培训的不足20,而具有体育专业知识,适应于体育行业市场经营的操作型人才更是空白。在我省体育用品行业进入规模化和国际化发展的时期,积极与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对于我省的涉体企业和高职教育而言,是一项双赢战略。 332校企、学校与社区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具体实施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是校方与专业对口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校方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专业技术指导,而企业则接受学生的实训,学生提供具体的职业训练。也可以是充分利用校方的资源或者场地优势,将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功能引进学校,将生产经营、学习和人才培养相结合,不仅可以为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有利条件,还可以吸收企业的管理人员介入学生的教育培训,加强学生的实践培训的师资力量,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互惠。 不仅如此,在体育运动进入全民化和大众化的时代,尝试将体育院校和学生的专业优势与社区群众性的健身运动相结合,既能为学生积累社会经验,也能实现高职教育服务于社会的办学宗旨。 333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建立技能培训基地,实行“双证式”的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除了培养具备高素质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之外,还承担着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任务。因此,可以充分发挥高职体育院校的教育教学优势,与相关部门联合建立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机构,一方面可以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职业标准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使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就能获得职业准入资格,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学校的办学内涵,提高了高等职业教育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刘福军、成文章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 2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鲍明晓,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3福建体育产业调查,福建省体育产业调研课题组,2008 4我国体育职业技术教育与体育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比较,赖静、李明,体育学刊,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