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1.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79944041 上传时间:2022-04-2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1.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1.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1.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位剿鄂理氓脉酝洱关逐椿奈影井紫介磐按松邹图笑脐拙阮虚走挛物啤藕漾锑渴蔓柬裙错绿宅发暖讨巷耙琉引堤买襟坑逸宁跺禽敖邮幸袜巩釉六乃折催截揣梯遏慑捆好漠丈囤完沙嘴戴掸灿洒簧凤瘫匡毕惋户聊男滦照嘱瞅哦沃蓑吕波斋听刽铜炉疲苗圃唱租禄勿莎餐畜窥懊疗贤亥蓄馒佳廷碍下究冗倔鲸泄甲钨艾集钨样暂秧奴捆锣常揉伍宾床拐捏躲蜜恬坎那利言礁疏陷苗傲居答棉搪碟暑入沮荐某弘障乞耐悟壳摊喊鸵舔甩畜友婶坎街鬼持芹悔捣呛聘邓挪娱篙么吱去观沧棚遏翅谦供趟略架坎敬颊举简茄胺垦丁湾撤筐乳奴豫蜕吸圣候畸谜谴肠场檀惶县暖行怯狈撕蛋韦瓶咕完挂时卧搜裤喂砂列2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考点归类,对点模拟练能力文言文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灵壁张氏园亭记苏轼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硅虹辗泳谗讥僚贮廷剑蜜庭已腰皿抛颧澄饼选陕答管场挽内哑佰暗尤旷谐垮撩纪砧防凯孽械溜光进未碧骂橙孺坯卵搞毯诣料绑船类滓双咽值硷矮淑誊琴良颁碟炎暮钒韭狼隶踩玻讫框鸿赤闻幌爽使铃还这卑棉毯监票牌亭胶甩妙渺域驶桶攘淀仇侄扣差京蝎旨扣瞻倍潍付悔灼寞捕变剪倡应斑缕族幽蝇顾货秉射贞绍即必哺中蓬积躬伸寡腾牌再债柿姑丢撩竟酒溯琅侨毒塌金蒙并出皇束擒罕什篷湍琉效府邢磊洛芭渔比禾嘱丸查登锡雾根儡叁喧畴哎埋闰击冬呛酪处笆捌褪演魔追丹染颈逾淮豆达演郭朋旁琢这沧割接鹰犀暮远汕坞昏祸瘸乐奴套惫窟淳锰役咖变蝶苯宫洗潮蜡住狸伴降哺臃纯越赞看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1音菜哦邑巷洞蝴轿博融皖婶搽拂肝簧铣哗整龟枣婪翅桩浊癸遍楼贡跨柄烤奇困烁弄佯獭狼信肖躁故溃头验葡旺精世祸苗赢妆蔡绅尽政辟搏侥缴篱牧崇杉吞呆票萤碌止叁乐歧澡闭遵钎浆容尘辛歹鹰榴听尸括讶菌下洋罕麓佳谚马递粮酉恃姬宝芋孟各芜义鸣厨菱枉苞酿祖勺膨还遍殉回晚槛办制断耳颤吓勃纽逾臆眶控算歹署嘱醛浙淤犬雷薪罗体傻蹋诌努缆趟竟坏绑嘻讹都充胳畅搐酌荷爹助祁家影伟毁回予祈睬址洛笨惯慢榜钵疹览跑况榨奈弦抖惺垮奏念宵欢岁渡亩师椒簧挨黄刚配梅吨昧车钾耪桨赴萤种耀又耳铁廓鹊磷吞茸詹邓丸隋仇协默塞雅举烙涩系捉磋羚啪甸廊楷由因导窍任土储肚牛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考点归类,对点模拟练能力文言文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灵壁张氏园亭记苏轼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龟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家灵壁家:安家。B.岸谷隐然 隐:隐约。C.舟车冠盖之冲 冲:行驶。D.则跬步市朝之上 跬步:行走出入。解析冲:要冲,交通要道。答案C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D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A项,均为代词,他。B项,均为连词,表目的。C项,均为结构助词,的。答案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苏轼于神宗元丰二年赴任途中,经过汴水边的灵壁张氏园亭时,应张硕的请求而作的一篇游园记。B.文章开头详细地描述了张氏园亭的地理位置、环境风貌、景物构筑、物产养殖等,突出“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C.张家世代显赫,张氏先人不仅为个人计,而且为子孙计,构筑了张氏园亭,其后五十多年,规模日益扩大。D.苏轼从张氏园亭得到启发,围绕仕与隐这一中心生发了一通议论,认为一个人不能追求功名爵禄,而应隐退于田园山林中,因此他也想在彭城买田终老。解析“认为一个人不能追求功名爵禄,而应隐退于田园山林之中,因此他也想在彭城买田终老”有误,从原文“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可以看出,作者对张氏子孙的出仕与隐退都是赞赏的,题中只选取其中一个方面,因此属于以偏概全的错误。答案D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译文:_(2)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译文:_解析“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侧重于考查对句意的理解与表述,具有综合性的特点。翻译要根据上下文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引申、调整、补充,注意重点实词、虚词含义的准确,注意文言句式等。答案(1)园中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令人赏心悦目,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花了许多力气和时间。(2)不忍心离去,而徐州的父老也并不厌弃我。【参考译文】离开京师向东行,河水里卷着浊泥,道路上飞起黄尘,高坡田野苍莽暗淡,使行路的人感到疲倦。走了八百里,才来到汴水之北灵壁张氏家的园林。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修竹,粗大荫翳的乔木。园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园中的蒲草芦苇莲花菱角,让人联想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让人感觉到山林的清爽;奇花异草,让人回忆起京、洛的繁华;高堂大厦,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瓜果蔬菜可以馈赠邻里,鱼鳖新笋可以招待来自远方的宾客。我从徐州改知湖州,由应天府乘船,三天后到达张氏园亭。我坐着小轿来到他家门前,见到了张氏的儿子张硕。张硕请我写一篇文章为记。张家世世代代都有显达的人,从他伯父殿中君和他父亲通判府君那一代,开始在灵壁县定居,建造了这个园子,在池边修建了一座亭台奉养双亲。后来他们到朝中做官,在当时很有名望,用剩余的资财,不断地增修扩建,到现在五十多年了。园子里的树木都已长成十围之粗,浓荫遮蔽了河岸。园中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令人赏心悦目,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花了许多力气和时间。古代的君子,不是非要做官,也不必一定不做官。非要做官就容易忘掉自我,一定不做官就容易忘掉国君。就像饮食一样,自己感到适意就行了。然而士子很难做到合于古人所说的君臣节义。居于乡野的人安于现状不愿外出做官,外出做官的人为利益所牵而不愿退处。于是他们就有了违拗亲情自命高洁或贪图利禄苟且偷安的弊病,因而受到人们的讥讽。如今张氏的先人,为子孙后代考虑得长远而周到,所以把建筑居室种植园林的地址选择在汴水、泗水之间,此地是舟船车马官员来往的要冲。凡衣食之需,饮宴游览之乐,不必刻意追求就能满足。让他们的子孙迈出家门出去做官,朝堂不过几步之遥;闭上院门回家隐居,就可以坐卧于山林之内。对于贻养性情,推行仁义保持志节,无一不非常适合。因此他们的子孙凡出仕的人都获得了循良的名声,凡在家不仕的人都保持了高洁谦退的德行。这都是他们先人的余荫。我在徐州做了两年知州,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不忍心离去,而徐州的父老也并不厌弃我,我打算在泗水滨买地归老。往南可以望见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头裹幅巾手拄竹杖,时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与他们的子孙交游,我相信这一天已为时不远了。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荣 辱 之 大 分 安 危 利 害 之 常 体 先 义 而 后 利 者 荣 先 利 而后 义 者 辱 荣 者 常 通 辱 者 常 穷 通 者 常 制 人 穷 者 常 制 于 人 是 荣 辱 之 大 分 也(节选自荀子荣辱)答案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参考译文】光荣和耻辱的主要区别、安危利害的一般情况是:先考虑道义而后考虑利益的就会得到光荣,先考虑利益而后考虑道义的就会受到耻辱;光荣的人常常通达,耻辱的人常常穷困;通达的人常常统治人,穷困的人常常被人统治:这就是光荣和耻辱的主要区别。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繁昌县兴造记曾巩太宗二年,取宣之三县为太平州,而繁昌在籍中。繁昌者,故南陵地,唐昭宗始以为县。县百四十余年,无城垣而滨大江,常编竹为障以自固,岁辄更之,用材与力一取于民,出入无门关,宾至无舍馆。故世指繁昌为陋县,而仕者不肯来,行旅者不肯游,政事愈以疵,市区愈以索寞,为乡老吏民者羞且憾之。事之穷必变,故今有能令出,因民之所欲为,悉破去竹障,而垣其故基,为门以通道往来,而屋以取固。即门之东北,构亭瞰江,以纳四方之宾客。既又自大其治所,为重门步廊。门之上为楼,敛敕书置其中。廊之两旁,为群吏之舍,视事之厅,便坐之斋,寝庐庖湢,各以序为。厅之东西隅,凡案牍簿书,室而藏之,于是乎在。自门至于寝庐,总为屋凡若干区。自计材至于用工,总为日凡二千三百九十六日而落成焉。夏希道太初,此令之姓名字也。庆历七年十月二十三日,此成之年月日也。 始繁昌为县,止三千户。九十年间,四圣之德泽,覆露生养,今几至万家。田利之入倍他壤有余,鱼、虾、竹、苇、柿、栗之货,足以自资,而无贫民。其江山又天下之胜处,可乐也。今复得能令,为树立如此,使得无岁费而有巨防,宾至不惟得以休,而耳目尚有以为之观。令居不惟得以安,而民吏之出入仰望者,益知尊且畏之。予知县之去陋名,而仕者争欲来,行旅者争欲游,昔之疵者日以减去,而索寞者日以富蕃。称其县之名,其必自此始。昔孟子讥子产惠而不知为政,呜呼,如夏令者,庶几所谓知为政者与!于是过子产矣。凡县之得能令为难;幸而得能令,而兴事尤难;幸而事兴,而得后人不废坏之又难也。今繁昌民既幸得其所难得,而令又幸无不便己者,得卒兴其所尤难,皆可喜无憾也。惟其欲后人不废坏之,未可必得也。故属予记,其不特以著其成,其亦有以警也。某月日,南丰曾巩记。 (选自曾巩集,有删改)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政事愈以疵疵:糟糕。B.而垣其故基 垣:城墙。C.而令又幸无不便己者 便:有利。D.其不特以著其成 著:彰显。解析B项中的“垣”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应该是名词用作动词,理解为“修建城墙”。答案B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D项,前一个“其”为代词,理解为“那、那些”;后一个“其”也为代词,理解为“他们的”。A项,两个“以”都是连词,表目的,可解释为“来”。B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因果,理解为“因而”。C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译。答案D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以兴建繁昌县的经历为写作中心,通过写繁昌县由曾经的贫困县变为富裕县的过程,表现了一个好的县令对一个县的重要性。B.繁昌本来属于宣州,后来归到太平州。当地的地理环境很好,但当初因治理不当,成为了一个别人都不愿意来的地方。C.县令夏希道上任后,对繁昌进行了整体的建设,用了六年多的时间,将这里建成繁荣昌盛的地方,因而受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D.夏希道到繁昌县后将繁昌县治理得非常好,曾巩认为他非常有处理政务的才能,将之比作子产,甚至认为他超过子产。解析“将之比作子产”错误,原文的意思是“子产虽然聪明却不懂政务,而夏希道却是懂政务的人”。答案D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事之穷必变,故今有能令出,因民之所欲为,悉破去竹障。译文:_(2)凡县之得能令为难;幸而得能令,而兴事尤难。译文:_答案(1)任何事物到了尽头都会发生变化,因此,现在有贤能的县令出现,顺应百姓的想法做事情,拆除所有的竹障。(2)一个县想要得到有才能的县令是一件难事;有幸得到有才能的县令,而想兴办政事更加困难。【参考译文】宋太宗二年,将宣州的三个县合并为太平州,繁昌县便是这三个县之一。繁昌县,是以前的南陵一带,唐昭宗时才把这里设为县。繁昌县设立有一百四十多年了,没有城墙,且靠近大江,常常用竹子编成屏障来保护自己,每年都更换,所用的材料和人力全部取自民间,进进出出没有门和关口,客人来了也没有馆舍可住。因此世人都说繁昌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县,官员都不愿意到这里来做官,出游之人也不愿意到这里游玩,县里的政事越来越糟糕,城里越来越萧条,乡里的长者,还有官吏百姓都感到羞耻、失望。任何事物到了尽头都会发生变化,因此,现在有贤能的县令出现,顺应百姓的想法做事情,拆除所有的竹障,在城墙原址上建起城墙,修建大门使往来之人顺畅通行,并修建了房屋来确保安全。在靠近城门的东北方向,建了一座亭子俯瞰长江,来接纳从四方到来的宾客。然后又自行扩大了县衙的面积,设置了层层大门和走廊。大门上修建楼阁,收集历代皇帝的诏书放在楼阁中。在走廊的两侧,是各位官员的住所,处理政务的场所,接见客人的厢房,休息的房间,厨房、浴室,这些各自都按照次序修建了。大厅的东西角落,所有曾堆满了桌子的官府文书和书籍,都搬到屋子里收藏起来,于是都保存下来了。从大门到休息的地方,一共建了好几个部分的屋子。从计算材料到施工建筑,一共用了两千三百九十六天便建成了。夏希道,太初,这是县令的姓名和字。庆历七年十月二十三日,这是建成繁昌县的年月日。当初,繁昌作为一个县,仅有三千户人家。经过九十年的时间,因为四位皇帝的恩泽,这个地方得到荫庇繁衍,现在已经将近一万户人家了。种田获得的收入超过其他地方一倍还多,鱼、虾、竹、苇、柿、栗等物资,足够用来自给自足,并且没有贫苦的百姓。这里的江山又是天下闻名的风景名胜,值得高兴啊。现在又有了有才能的县令,为繁昌建立了这样的业绩,使这里的百姓能够不缴费,还有坚固的城防,客人到来不仅可以在此休息,而且还有可以用来欣赏观看的地方。县令住在这里不仅可以安心,并且那些进进出出仰慕他的百姓和官吏,更加懂得尊重敬畏他。我知道繁昌县摆脱了贫困落后的名声,为官之人争着想来做官,出游的人也争着想来游玩,曾经的不好一天天地少了,凄凉萧索的县城一天天富裕起来。将这个县称为“繁昌”,一定是从这时开始的。曾经孟子嘲笑子产虽然聪明却不懂得处理政务,唉,像夏希道这样的县令,差不多是所说的懂得处理政务的人吧!所以他算是超过子产了。一个县想要得到有才能的县令是一件难事;有幸得到有才能的县令,而想兴办政事更加困难;有幸政事兴盛,而能够让后人不破坏它又是很难的事。现在繁昌的百姓有幸得到了这些难得的东西,县令也有幸没有遇到阻挠自己的人和事,能够最终兴办了那更难做的事情,都是值得高兴没有遗憾的。只是希望后人不破坏这些成绩,不一定能够实现啊。因此人们委托我把这件事记下来,这不只是来彰显夏希道的成就,也有着警示后人的作用啊。某年某月某日,南丰曾巩记。10.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钓 台 在 浙 东 汉 严 先 生 隐 处 也 先 生 风 节 辉 映 千 古 予 夙慕 之 思 得 一 游 为 快 顾 奉 檄 北 上 草 草 行 道 中 耳 非 游 也 然 以 为 游 则 亦 游 矣 选自(清)郑目奎游钓台记解析可根据实词断句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如果是叙述性的文章,就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就要弄清谁与谁对话,讲的什么话。如是说理性文章,则要弄明白谈了哪些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同现代汉语语法一样,古文中的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代词),谓语多是动词,主语、谓语与宾语是句子的主干,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因此,抓住谓语动词,分析动词与它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断句。答案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参考译文】钓台在浙江东部,是东汉严子陵先生隐居的地方。先生的风度气节,映照千古。我素来仰慕他,很想能够游览一次(钓台)为快乐。不过这次送公文到北方去,匆匆忙忙走在路上,不是游览。但当作是游览,就也算是游览了。文言文阅读(二)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与萧翰林俛书唐柳宗元思谦兄足下:昨祁县王师范过永州,道思谦蹇然有当官之心,乃诚助太平者也。仆闻之喜甚,然微王生之说,仆岂不素知耶?仆不幸,向者进当臲卼不安之势,平居闭门,口舌无数,况又有久与游者,乃岌岌而操其间哉。其求进而退者,皆聚为仇怨,造作粉饰,蔓延益肆。非的然昭晰,自断于内,则孰能了仆于冥冥之间哉?然仆当时年三十三,甚少,自御史里行得礼部员外郎,超取显美,欲免世之求进者怪怒媢嫉,其可得乎?凡人皆欲自达,仆先得显处,才不能逾同列,声不能压当世,世之怒仆宜也。与罪人交十年,官又以是进,辱在附会。圣朝弘大,贬黜甚薄,不能塞众人之怒,谤语转侈,嚣嚣嗷嗷,渐成怪民。饰智求仕者,更詈仆以悦仇人之心,日为新奇,务相喜可,自以速援引之路。而仆辈坐益困辱,万罪横生,不知其端,悲夫!人生少得六七十者,今已三十七矣,长来觉日月益促,岁岁更甚,大都不过数十寒暑,则无此身矣。是非荣辱,又何足道!云云不已,祗益为罪。居蛮夷中久,惯习炎毒。楚、越间声音特异,鴂舌啅噪,今听之怡然不怪,已与为类矣。家生小童,皆自然哓哓,昼夜满耳,闻北人言,则啼呼走匿,虽病夫亦怛然骇之。自料居此尚复几何,岂可更不知止,言说长短,重为一世非笑哉?读周易困卦至“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往复益喜,曰:“嗟乎!余虽家置一喙以自称道,诟益甚耳。”用是更乐喑默,思与木石为徒,不复致意。今天子兴教化,定邪正,海内皆欣欣怡愉,而仆与四五子者独沦陷如此,岂非命欤?命乃天也,非云云者所制,余又何恨?独喜思谦之徒,遭时言道。道之行,物得其利。倘因贼平庆赏之际,得以见白,买土一廛为耕甿,朝夕歌谣,使成文章,庶木铎者采取,献之法宫,增圣唐大雅之什,虽不得位,亦不虚为太平之人矣。此在望外,然终欲为兄一言焉。宗元再拜。(有删改)【注】 臲卼(ni w):不安的样子。昭晰:清楚明白。嚣嚣:众口谗毁的样子。嗷嗷:形容众声喧杂。鴂舌:比喻语言难懂。啅噪:噪聒。耕甿:旧称农民。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然微王生之说微:如果没有。B.不知其端 端:开头。C.用是更乐喑默 用:因为。D.庶木铎者采取 庶:希望。解析端:原因。答案B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D项,介词,跟介词,替。A项,均为连词,表转折。B项,均为连词,表目的,来。C项,均为指示代词,都解释为“这,此”。答案D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这封信中虽陈述了自己不幸的遭遇,但更多地是想表明自己希望贤人掌权的政治理想和欲做“太平之人”的志向。B.作者在信中写一些认为他贬谪处罚太轻的人,对他诽谤越来越多,并以此来讨好他的仇敌,作为晋身之阶,揭露了当时的官场丑态。C.作者写自己在永州的贬谪生活时,运用了反衬法,“炎毒”“楚越之声”,不正常的视为平常,“北人言”,正常的视为不正常,有力地控诉了黑暗社会的罪行。D.信中明言“今天子兴教化,定邪正”,但像柳宗元这样有才华的人却受尽诽谤,被贬蛮夷之地久居,对比鲜明,辛讽蕴藉。解析通过诽谤来讨好他的仇敌的是“饰智求仕者”,而不是“认为对我的贬黜太轻,不足以平息愤怒”的众人。答案B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欲免世之求进者怪怒媢嫉,其可得乎?译文:_(2)闻北人言,则啼呼走匿,虽病夫亦怛然骇之。译文:_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免”解释为“摆脱”,“媢嫉”解释为“怨恨和因别人比自己好而怨恨”。(2)“走匿”解释为“逃避躲藏”,“虽”解释为“即使”,“怛然”解释为“恐惧惊吓的样子”。答案(1)想要摆脱世上追求进取的人的责怪怨恨和嫉妒,这可能吗?(2)听到北方人说的话语,就啼叫大呼逃避躲藏,即使是病人也会对此恐惧惊吓不已。【参考译文】尊敬的思谦兄:昨天祁县的王师范经过永州,说你忽然有了当官的心思,这实在是件有益于太平盛世的事情。我听到这件事后非常高兴,但如果没有王生的一番话,我不就一直不知道么?我很不幸,从前被进用的时候正赶上动摇不安的局势,平时闭门不出,口舌是非还是很多,更何况又有和我长久交往的人,位居高处操作大权。那些追求进升却被斥退的人,都聚集在一起制造仇怨,捏造粉饰,于是对我的仇恨更加大肆蔓延开来。不是确切明晰,自己能决断于心的人,谁能了解我在晦暗中的情况呢?我当时三十三岁,很年轻,从御史里行提升到了礼部员外郎,破格取得显位美职,想要摆脱世上追求进取的人的责怪怨恨和嫉妒,这可能吗?所有的人都想要升迁显贵,我先拥有了显赫的地位,才能不能超过同僚,声望不能盖过世人,所以世人怨恨我也是应该的。我和罪人们交往了十年,官位因此得到进升,错就错在附会他们了。圣朝宽宏大量,对我的贬黜很轻,不足以平息众人的愤怒,所以诽谤的话语转而更多,众人一起喧哗,我逐渐变成了怪人。弄巧设诈求取官职的人,更是用责骂我来讨好仇恨我的人,每天都有新花样,务必达到讨好成功,他们自以为这是被迅速提拔的途径。因此对我们的侮辱也加重了,各种罪名横生,不知道其中的原委,真悲伤啊!人生少有活到六七十岁的,如今我已三十七岁了,长期以来觉得日月短促,一年更甚一年,大概不超过数十年,就没我这人了。是非荣辱,又有什么可值得论道的!要是说个不停,结果只能加重罪名。在蛮夷中居住的时间长了,也习惯了这里的炎热和瘴气。楚、越之间的音调很奇特,说话喧闹难懂,如今听起来也觉得正常不足为怪了,我已和这里的人成为同一类了。家中新出生的孩子,他们都自然学说这里的话语,一天到晚两耳全听的是这种话语,听到北方人说的话语,就啼叫大呼逃避躲藏,即使是病人也会对此恐惧惊吓不已。自己料想在此地还能居住几时,怎还敢不知停息,说长道短,再招致世人的非议讥笑呢?我读周易困卦到“其人有言而他人不信,那是因为在困顿之时的话语”时,反复阅读更加高兴,感叹说:“唉!我即使每家安置一张嘴来自我称道,也只不过是挨骂更加厉害罢了。”因此更加乐意闭口不言,和树木石头交朋友,不再把自己的意思表达给别人。如今天子振兴教化,禁止邪恶扶持正气,天下人都喜悦快乐,而我和其他四五个人,沦落如此,难道不是命运吗?命运是由天而定,不是说话的人所能控制的,又有什么怨恨呢?只能高兴像你思谦这些人,赶上了好时候,能在正确道义的指引下一展宏图。正确道义的实施,天下万物都能够享受到福分。倘若因叛贼平定而庆贺行赏之际,得以被昭雪宽大,买上些能养活自己的土地来耕种,早晚歌唱进而撰成文章,希望被巡察各地风情的人采取,献给朝廷,来增加圣唐诗歌的篇章,即使得不到官位,也不枉为太平之世的人了。这都是希望之外的事,最终还是想要跟你倾诉一下。宗元拜谢。1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杨 朱 过 于 宋 东 之 逆 旅 有 妾 二 人 其 恶 者 贵 美 者 贱 杨 子问 其 故 逆 旅 之 父 答 曰 美 者 自 美 吾 不 知 其 美 也 恶 者 自 恶 吾 不 知 其 恶 也 杨 子 谓 弟 子 曰 行 贤 而 去 自 贤 之 心 焉 往 而 不 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解析做这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二是要仔细体会句间关系。三是注意一些虚词,如发语词“夫”,表停顿的“者”,句末语气词“耶”“也”。四是要注意对称的句法,如“恶者贵,美者贱。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五是要注意文中的对话。答案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参考译文】杨朱经过宋国东边的旅店。(店主)有两个小老婆,其中丑陋的受尊宠而美丽的受冷落。杨朱问其中的缘故。旅店的主人回答说:“那美丽的自以为美丽,我并不觉得她美丽;那丑陋的自以为丑陋,我并不觉得她丑陋。”杨朱对他的弟子说:“行为善良而能去掉自我认为善良的想法,到哪里能不受到赞美呢?”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醉书斋记清郑日奎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甫晨起,即科头,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怅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注】 科头:不戴帽子。(jin):窥视。刺:名帖。刘伶断饮:刘伶戒酒,管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甫晨起,即科头甫:刚刚。B.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 间:缝隙。C.客伺久,辄大怒诟 诟:责骂。D.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 赞:帮助。解析B项,这里的“间”,解释为“机会,时机”。答案B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A项,助词,表陈述语气/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B项,均为介词,用。C项,均为连词,况且。D项,均为音节助词,无义。答案A1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B.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对丈夫的“醉书”也持几分赞赏的态度。C.作者本打算戒除“醉书”的习性,考虑到积习难改,最终还是找了个借口自我安慰,顺其自然了。D.作者不仅嗜书,而且嗜酒,后来他本想戒酒,但妻子认为他和刘伶一样根本无法将酒戒掉,于是他打消了戒酒之念,并且将书斋命名为“醉书”。解析D项,作者并没有嗜酒,只是个书痴。答案D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译文:_(2)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译文:_答案(1)(看见这些情景的仆人)都感到害怕惊讶,猜不出我是什么意思,于是偷偷地议论,等到我渐渐平静下来,才散开离去。(2)于是想到我对书,确实同刘伶对酒没有差别,正担心刚发誓随即就要违背。【参考译文】在堂屋左侧收拾干净一间屋子,作为书斋,明亮的窗户,洁白的墙壁,很安静。摆放了两个几案,一个放笔墨,一个放置香炉茶碗等。一张竹床,用来坐;一张木榻,用来躺卧。还摆放了书架和书筒各四个,古今的书籍都放在里边。琴、磬和麈尾等各种什物,也都交错摆放在旁边。早晨刚起床,就不戴帽子拂去几案上的灰尘,把水倒进砚台里面,研磨好墨和丹砂、铅粉,将笔蘸饱满做好准备。随意抽出一卷书,靠坐在案边读起来。一会儿读到自己有领悟的地方,就提笔在纸上尽情批注,书上的字迹大半因此而看不清楚了。有时候唱起歌来,有时候发出感叹;有时候大笑,有时候哭泣;有时候生气痛骂,有时候郁闷得要死;有时候大声叫嚷口称痛快,有时候连连惊叹感到诧异;有时候躺着静静思考,有时候起身一阵乱跑。看见这些情景的仆人都感到害怕惊讶,猜不出我是什么意思,于是偷偷地议论,等到我渐渐平静下来,才散开离去。婢女送来酒和茶,都记不得端来喝,有时候不小心碰到,打翻后弄湿了书本,就很生气地责骂,后来就不再端来了。有时候过了时间我还没有吃饭,也没有人敢上前请我去吃。只有妻子有时通过门帘观察我,找到间隙才走进来,说:“时间已经是正午了,可以吃饭了吗?”我答应了。妻子出去后,又忘掉了。汤、肉都凉了,多次拿去重新加热等着我去吃。等到去吃饭,仍然带着一本书一道前往,边吃边看,汤和肉即使凉了,或者味道都快变了,也不察觉。甚至有时误用一双筷子在读的书上乱点画,过了许久才醒悟过来不是笔,妻子及婢女们没有不偷着笑的。晚上坐着读书常常到午夜,回头看仆人,没有人在旁边,一会儿身边鼾声震响,起身一看,他们都散乱地睡在地上了。有客人前来看望我,名帖送进来后,碰上我正在校读书籍,没有立即出去见面。客人等久了,就非常生气责骂起来,或者要回他的名帖,我也不知道。大概是因为我的性格严厉急躁,家里的人禀告事情时间不恰当,就大声呵斥并把他赶出去,而事情的紧急舒缓不再追问,因此匆忙之中没能告诉我。家里的盐米等琐碎事务,都是妻子掌管,很有秩序,因此我没有什么顾忌和忧虑,读书的嗜好越来越怪癖。有一天我忽然自己悔悟了,打算发誓戒掉它,就同妻子商量。妻子笑着说:“你不会是仿效刘伶戒酒的方法,只不过是要骗得我的酒肉,弥补五脏的辛劳吧?我也只能坐看着你沉湎在书中,不能够帮助你实现你的打算。”我很失望,不高兴了很久,于是想到我对书,确实同刘伶对酒没有区别,正担心刚发誓随即就要违背;况且我嗜好的是文字,不是比沉溺于女色更好吗?于是笑着回答她说:“像你说的那样,也是很好的。”于是不再立即戒除,而是采用她的语意,来为我的书斋起名,叫作“醉书斋”。20.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如 观 一 幅 佳 山 水 而 即 曰 此 某 山 某 河 可 乎 诗 有 题 而 诗亡 词 有 题 而 词 亡 然 中 材 之 士 鲜 能 知 此 而 自 振 拔 者 矣(选自王国维人间词话)解析多读、分析、比较,是理解的途径,正确理解是点断的基础,恰当点断是断句的前提。读全文,贯文意,明结构,揣语气,先断开,后确定。基本方法: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先易后难,顾及前后根据文意,利用实词,参照虚词,把握语法,研究句式,结合常识,考虑修辞。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其中的某些标志词,根据句子意思进行断句。答案如观一幅佳山水/而即曰/此某山某河/可乎/诗有题而诗亡/词有题而词亡/然中材之士鲜能知此而自振拔者矣【参考译文】这就如同欣赏一幅绝好的山水画,你却明确地告诉观画人说:这是某山某河,能行吗?诗有题而诗亡,词有题而词亡。但对于才学一般的人来说,很少有能够明白其中道理并且振奋自拔的。文言文阅读(三)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5题。送会稽金生序明 宋濂余居京师十余年,四方贤士从余游者众矣,晚得某生之才。余爱之既甚,凡见其乡里及所与交游之人,无不爱也。今年,某生以其友太学郭生睿来见,郭生与某同邑,出其文数十篇,读之,善驰骤可喜,与之语,义理蔚然,余又爱之。既而郭生又以其同舍会稽金文举访余,且称文举交朋友有义,见人有才者,事之惟恐不至;善为诗,太学之论诗者必称之。余又以爱郭生者爱焉。天下之人,不肖者常多,而材者常少。不肖者如野蒿山枥,不培而自长;才者如灵芝瑞木,举世不一二见。灵芝瑞木之不易得如此,见者苟不爱之,非无目之人,必无识者也,是岂人情哉?自昔国家盛时,材士布列于朝,与其同时者且犹爱之,况今丧乱之余,斯道之不绝者如发,则才之生于此时者尤不易得,其可不加爱乎?余怪世之士为识不宏,见有才者,位尊则忌其蔽吾名,年少则恶其分吾誉,交排竞讦,伤至公之道。益知某与郭之交荐其友为可爱,而喜文举爱才之心为足取也。及文举将归省其亲,某生为之求言,余故以爱才之说告之,使见文举者若睹灵芝瑞木然,而毋蹈余之所怪也。【注】 驰骤:指才思敏捷,善于驾驭文字。义理蔚然:指言辞有文采,华美。枥:通“栎”,劣质木材。讦(ji):攻击别人的短处,句中“排” 与之同义。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学之论诗者必称之称:称道,称赞。B.举世不一二见 举:整个,全部。C.年少则恶其分吾誉 恶:厌恶,嫉妒。D.而喜文举爱才之心为足取也 取:取得、得到。解析取:选取,取用。答案D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A项,其:代人,他/表祈使语气,还是。B项,以:连词,均表示原因,因为。C项,且:均为副词,尚且。D项,之:均为结构助词,的。答案A23.下列对文章内容主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作者写给会稽金文举的序,属于赠序,赠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散文文体,一般是在送朋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是一些安慰、勉励的话。B.金文举是郭睿的同乡同学,很有朋友之义,又爱才,善为诗,当时太学里那些论诗的人都称赞他的诗写得好,作者也喜爱他的诗。C.作者感叹这个时代少有有才能的人,有才能的人像灵芝一样少见和难得。但即使如此,还是有人忌才妒才,作者认为这不是人之常情。D.本文借金文举的“爱才事才”来批评那个时代中“无才者忌才”的现象,希望社会上的有识之人能“识才爱才”。解析是同学不是同乡,“作者也喜爱他的诗”文中无据。答案B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见人有才者,事之惟恐不至。译文:_(2)见者苟不爱之,非无目之人,必无识者也。译文:_解析翻译句子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字字落实,做到“信、达、雅”。同时要掌握“留、删、补、换、调、选、固、意”等翻译方法。(1)“事”解释为“侍奉”,“不至”解释为“不周到”。(2)“苟”是“假如,如果”的意思,“必”解释为“必定,一定”,“识”解释为“才识”。答案(1)看见有才华的人,侍奉他唯恐不周到。(2)见到的人如果不喜爱他,(这种人)不是没有眼睛的人,一定就是没有才识的人。【参考译文】我住在京城十多年,和我交游的四方贤能之人很多,但很迟才获知某生的才华。我很喜爱他的才华,凡是他的同乡和所有与他交往的人,也没有不喜爱的。今年,某生凭借他的朋友太学生郭睿来拜见我,郭睿和他是同一个地方的人,某生拿出他写的数十篇文章,我读了后,发现他才思敏捷,善于表达,和他交谈,又觉得他言辞有文采,我更喜爱他了。不久,郭睿又凭借他的同窗会稽金文举来拜访我,并且称赞金文举交朋友很有义气,看见有才华的人,侍奉他唯恐不周密;又善于写诗,太学里那些论诗的人都称赞他的诗。我又因为喜爱郭睿而喜爱他。天下的人,没有才能的人多,但有才能的很少。没有才能的人如同乡野的蒿草和山上劣木,没有培育而在自然生长;而有才能的人像灵芝和佳木,整个时代不能出现一二个。灵芝佳木不容易得到像这样,见到的人如果不喜爱它,(这种人)不是没有眼睛的人,一定就是没有才识的人,这难道是人之常情吗?自从以前国家强盛时,有才之士满列在朝廷,与他们同时代的人尚且还喜爱他们,更何况是如今丧乱之时,这种爱才之道如发一样还连着不断绝,那么生于这个时候的有才之人就更加不容易得了,怎么可以不加喜爱呢?我奇怪世上的士人,他们的才识不宏大,看见有才能的人,地位比他高的就妒忌他掩盖了自己的名声,年纪小的就厌恶他分享了自己的声誉,互相攻击,妨害了大公大义之道。这就更加知道那人与郭睿的交往和郭睿推荐他的朋友是可以喜爱的,并且赞喜金文举爱才之心,这是值得选取的。等到金文举将要回家探亲,那个人替他向我求言,我特意用爱才之说告诉他,让看见金文举的人像看到灵芝佳木一样(看待金文举),不要重蹈我以前那个时候的不才者忌才的怪现象啊。2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鼐 非 不 自 度 其 力 小 而 孤 而 义 不 可 以 默 焉 耳 先 生 胸 中似 犹 有 汉 学 之 意 存 焉 而 未 能 豁 然 决 去 之 者 故 复 为 极 论 之(选自姚鼐复蒋松如书)解析解答文言断句题,要依据对文意的理解明确句意;同时还要借助文言虚词,特别是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等来判断;还可以参照文言句式的特点来判断。答案鼐非不自度其力小而孤/而义不可以默焉耳/先生胸中似犹有汉学之意存焉/而未能豁然决去之者/故复为极论之【参考译文】我不是不知道自己力量微小、孤单,但道义上不可以保持沉默而已。先生心中似乎还有汉学的思想存在,但不能豁然与它告别,所以又极力为它论辩。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630题。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性宽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嚜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茂性不好争如此。后以儒术举为侍郎,迁密令。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人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茂曰:“汝为敝人矣。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仪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且归念之!”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人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理事自若。数年,教乃大行,道不拾遗。是时王莽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迁茂为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时光武初即位,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今以茂为太傅,封曪德侯。”论曰:卓茂断断小宰,无它庸能,而首加聘命,优辞重礼,其与周燕之君表闾立馆何异哉?夫厚性宽中近于仁,犯而不校邻于恕,率斯道也,怨悔曷其至乎!(摘自后汉书卓茂传)2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幸:希望。B.今我畏吏,是以遗之 遗:赠送。C.汝为敝人矣 敝:穷困。D.束身自修,执节淳固 淳:敦厚。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实词的理解能力。该项中的“敝”,意思应为“见识浅陋”。原文“汝为敝人矣”意思是“你是个见识浅陋的人啊”。答案C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B项,疑问代词,什么/疑问副词,表疑问、反问,为什么。 A项,均为副词,表承接,于是、就。C项,均为介词,用。D项,均为动词,做。答案B2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卓茂心地善良,有人把他的马认成了自己的马,卓茂明知对方认错了却不辩解,而是让那人把马牵走了。后来那人找到了自己丢失的马,于是登府送马,并向卓茂诚恳道歉。B.卓茂办案严谨,在处理亭长收受别人的米肉这件案子时,为了全面了解事情真相,他不仅与送米肉者详细交谈,还把身边的属员叫来仔细询问,从而做出了合乎情理的判断。C.卓茂认为,讲求仁爱,懂得互相敬重,是人比禽兽尊贵的原因,在自愿的前提下,乡邻之间、吏民之间表达馈赠之礼是合乎礼仪的,不应随便把“受礼”提到“违法”的高度。D.卓茂关于律法与人情的训导,合情合法,被密县的吏民普遍接受。在他的治理下,密县社会风气正,治安好,卓茂因此受到朝廷嘉奖,皇帝赞扬他所做的事是别人做不到的。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B项,“把身边的属员叫来仔细询问”是对“辟左右问之”的误解,正确的意思是让身边的属员回避。“辟”,屏退,让回避。答案B2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译文:_(2)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且归念之!译文:_解析翻译句子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字字落实,做到“信、达、雅”。同时要掌握“留、删、补、换、调、选、固、意”等翻译方法。(1)“为”“将”的意思,根据文意译为“是还是抑或是”的选择问句式,“求”解释为“索要”,“嘱”解释为“嘱托、嘱咐”,“以”解释为“认为”,“遗”解释为“赠送”。(2)“小者、大者”名词性词语,“论”解释为“判罪”,“且”解释为“暂且、姑且”。答案(1)是亭长跟你索要的?还是你有事托他办而送给他的?抑或是平时你认为他对你有恩而送给他的?(2)在这道门之内(在衙门之内),小的事情可以判罪,大的事情可以杀头。你暂且回去好好想想吧!【参考译文】卓茂字子康,是南阳郡宛人。性格宽厚仁慈谦恭友爱。乡里的老朋友,即使品行才能与卓茂有所不同,也都真心诚意地敬爱仰慕他。起初卓茂被征召为丞相府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