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8887215 上传时间:2022-04-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总体背景,结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针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各种实际道德困惑,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教育,提高其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锤炼道德品质,引导大学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教学重点:1.为什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2.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基本原则.3.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诚信及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问题教学难点: 1.为什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2.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基本原则.教学时数:4学时引 例某大学图书馆开了个别开生面的“毁损书刊现场展览”。长长的台子上堆满了残缺不全的书刊,令人触目惊心。该馆的抽样调查表明,每100册合订本期刊,就有18本被人撕割。按这个比例估算,馆藏18万本合订本,遭损的就有3万册。学生参考书阅览室,3年间共丢失书籍4973册。特别是一些字典、年鉴、手册图谱、百科全书等之类有较多使用价值的书籍,丢失率更是高得惊人。就此事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它说明了什么?但丁说:“人不能像走兽一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同学们一生影响很大。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大学生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铳,全面把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自觉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一)道德的起源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当人们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或集体的不同利益关系以及产生了调解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时,道德才得以产生。应该看到,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人们在劳动中结成生产关系,并产生需要调整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创造人们的道德需要,提供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动力,也形成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体统一的重要条件。人类最初的道德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多样化,特别是随着人类文明时代的开始,道德逐渐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意识形式。(二)道德的本质1.道德的特点道德的规范性.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所要解决的矛盾,主要是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其解决方式,是用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来指导和规定人们如何处理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道德的渗透性.人类生活的各个时期各个领域,都存在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它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并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横向看,它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比政治法律规范的寿命更长,范围更广,并同时也向政治法律规范渗透.道德的稳定性.社会意识形态都具有相对稳定性,而道德比其它意识形态变化的速度更慢,表现出更大的稳定性.经济关系和政治制度的变革,固然使旧的道德失去了存在的客观依据,但由于旧道德已经在漫长的岁月中,变成了人们的传统习惯和风尚,往往与人们的信念情感民族心理结合在一起,因而具有更大的稳定性.道德的自律性.道德知识提供“应当怎样” “不应当怎样”,而不是象法律那样强行规定“必须怎样”、“不准怎样”.尽管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对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外在强制性,但如果没有人的道德自律性,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的外在制约就很难起作用.2.道德的本质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道德。社会经济关系是道德关系的基础,人们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以及行为规范是在一定的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不断变化的。在人类历史上,社会经济基础主要有公有制和私有制两种基本形式,与此相适应,道德也表现为两种。一种是与公有制相对应的原始社会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一种是与私有制相对应的奴隶社会道德、封建社会道德和资本主义社会道德。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一切类型的道德,始终受着经济关系的制约.恩格斯指出:“每一个社会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道德是从经济关系即利益关系中引伸出来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认识到,只有维护一定的经济关系,才能获得利益,也只有提出相应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才能维护其利益的实现。因此,利益是道德的直接根源,必然决定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第三,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任何道德原则和规范都是从一定社会或阶级所要求的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中引申出来的.在阶级社会里,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由于各阶级的利益不同,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也就不同.第四,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体系的变化。社会经济关系发生根本的变革,必然导致新旧道德的更替。在同一社会经济结构内部发生的某些重大变化,也会导致相应道德类型的变化。由此可见,道德是随着经济关系的发展和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由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是一个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过程,因而历史上相继出现的新道德体系相对于旧道德体系来说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进步.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引导、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人们正是通过对道德的把握,来感受社会关系的脉动,识别社会发展的方向,确定自身生存发展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并形成自己关于责任和义务的观念,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自觉地扬善抑恶,明辨荣辱,选择高尚,弃绝卑下,保持社会和个人的健康发展。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和教育功能。除了上述主要功能,道德还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如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这些功能都是道德的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在某些方面的具体体现,都建立在这两种功能的基础上。(二)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2.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通过评价、教育、示范、激励方式和途径,调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交往行为,必然会对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产生重大影响。进步的道德能够保证人们日常生活和交往的正常进行,形成友善、协调、团结、和谐的社会环境,从而维护社会生活的相对稳定。另外,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等等.在看到道德具有重大的社会作用的同时,也必须看到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并不都是一样的。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与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相联系,由道德所反映的经济基础、代表的阶级利益所决定。只有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进步阶级利益的道德,才会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否则,就不利于甚至阻碍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社会主义道德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比历史上任何道德都更加广泛、更加深刻、更加强大。它对于增强大学生成才的动力、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优化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案例1:新加坡:公民道德建设不能放松(见参考资料)案例2:韩国有100多个君子村 全年无犯罪外出不用锁门韩国影片最后的狼是一部受人欢迎的喜剧片。该片讲的是一个自愿到乡村派出所工作的警官的故事。这个乡村叫“无为里”,因为没有犯罪案件发生而被授予“无犯罪村”称号。这件令人高兴的事却成了警官的烦恼,因为总没有案子发生,派出所就会被撤消。十分喜欢田园生活的警官为了保住派出所,无奈之下,只好采取恶作剧方式“制造”案件,因而发生了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不了解韩国情况的人看了这部影片,大多以为“无犯罪村”是虚构的,其实,韩国确有“无犯罪村”。 减少犯罪改变面貌 上世纪70年代,为了加强农村建设,韩国开展了著名的“新村运动”,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法制和道德建设。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使农村法制和道德建设规范化、持久化,不断提高农民的守法意识,韩国在广大农村发起了评选“无犯罪村”活动,法务部还专门颁布了相关规定,制定了评选标准和实施办法。 “无犯罪村”每年评选一次,标准十分严格,一年中不发生任何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中止公诉、暂缓公诉等级别的刑事案件或送交检察机关的青少年犯罪案件才符合要求。符合标准的乡村,经道(相当于省)政府和地方检察厅审核,每年4月25日“法制节”各地隆重开会,授予“无犯罪村”称号,并发给一定数额的奖金。 “无犯罪村”活动激发了农村参与法制和道德建设的积极性。从80年代开始,“无犯罪村”数量逐年增加,1994年多达340多个。9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和社会条件发生变化,特别是遭遇了1997年的金融危机,“无犯罪村”活动受到冲击开始走下坡路。据统计显示,2003年全国“无犯罪村”减少到184个,2004年减至不到130个。尽管如此,“无犯罪村”对于减少犯罪、提高农民道德水平、改变农村面貌发挥的积极作用仍受到人们高度评价。 不建院墙互帮互助 京畿道华城市马道面松井二里下一村连续23年被评为“无犯罪村”,村里数十年如一日无盗窃、抢劫、赌博。全村31户中有27户不修大门、不建院墙。家家户户互帮互助、和睦相处,从未发生过严重纠纷。由于邻里间相互信任,安全有了保障,很多人出门不上锁。人们把这样的村庄称为“君子村”。 现代社会,物欲横流,滋生犯罪,“无犯罪村”活动能保持下来十分不易。京畿道华城市松山面中松二里村1982年到2004年连续22年“无犯罪村”榜上有名,但2005年因村民酒后驾车、参与赌博,分别受到罚款和暂缓起诉处理,保持了20多年的“无犯罪村”纪录中断了。村民后悔不已,全体村民立誓要齐心协力夺回“无犯罪村”荣誉。 宗族权威儒家传统 根据对“无犯罪村”的研究发现,这些村子大多地处偏远地区,个别村庄离城市较近。村庄规模一般较小,二三十户、百十口人,自成村落。村庄远离城市喧嚣,居民数量少、结构单纯,对减少和防范犯罪比较有利。另外,这些村庄大都有宗族痕迹,比如连续6年被评为“无犯罪村”的忠清北道青山面德谷里村,总共20户、50名村民,主要由朴、张两大姓氏构成,两姓家族定居当地都有数百年。宗族的权威和影响成为凝聚村民的有利因素。不少村庄具有悠久、深厚的儒家传统,以“孝道”和“仁、义、礼、智、信”为生活信条。有些村庄信奉西方宗教,共同的信仰形成维系村民团结和睦的纽带。 除了自然及文化因素外,成为“无犯罪村”还有一些必要条件。一是有公心、威望的乡村带头人。这些村庄大多以一位愿意为村民服务、有能力和威信的里长(即村长)为中心,带动村民,组织治安防范,发动居民帮助邻居看门守户,通过居民互助照顾独居老人、过年举行团拜等活动,促进村民和睦。二是坚持进行法制和道德教育。这些村庄大都有“乡村会馆”等集体活动场所,经常集会商讨村务,特别是结合本村实际进行守法和乡规民约宣传教育。许多村庄十分重视请德高望重的老人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和礼节教育,使他们从小就知书达理、遵纪守法。三是建立警民协作机制。辖区的警署和派出所建立对口责任制,经常深入管辖的乡村进行法制宣传和预防犯罪指导,并且加强巡逻执勤,发现犯罪线索和苗头及时采取措施。在警方指导下,各村庄建立了防范和调节机制,及时敲警钟、化解矛盾。四是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在授予“无犯罪村”证书和标牌的同时,按照获得荣誉称号的次数,分别发给500万至数千万韩元不等的“居民希望工程资金”,根据全体村民的意愿,用于修建乡村道路、公用仓库、乡村会馆、老人会馆等公共设施,改善乡村面貌、提高村民的集体福利水平。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道德不是千古不变的,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道德也有自己的发生发展过程。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五种基本社会形态,与此相适应,出现了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即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在社会主义社会,有一部分先进分子,还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在同一社会形态中,不同的阶级或人群还会有不同的道德。在阶级社会中,占社会统治地位的道德是统治阶级的道德,而同时存在着的被统治阶级的道德则总是处于从属的地位。 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道德发展的规律是: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 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是: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合乎规律的必然产物,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类型的道德,是对人类道德传统的批判继承,、并必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人类道德的发展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是在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新的实际,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传统似江河之水,又似生命之流,它是一个民族世代积累下来的相对稳定的历史经验。虽然其中也有落后保守的成分,但其精华部分,往往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成为一个民族迎接新的挑战、开拓前进的内在精神动力。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道德资源十分丰厚。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体现,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和概括。今天,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国家都面临着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问题。世界各国都有各自的历史和文化道德传统,这是它们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能否保持自己特色、走出自己道路的重要基础。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实践充分说明,现代化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都不能脱离自身的民族性。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如果离开对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弘扬,就会失去历史的基础,而难以更好地推进。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才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并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形成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能够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具有更能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能够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能够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人总是在一定的道德环境之中成长的。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根,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根。它像是一块永不会磨蚀的“胎记”,是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有利于我们每个人的道德修养。优良道德传统的熏陶和润泽,能够内化为个人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准则,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完善我们的人格和道德品质,成为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推进力量。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中华民族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优良道德传统。这些优良道德传统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的丰富源泉。这些优良道德传统,概括起来主要有: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此外,还有如廉洁自律、宽厚待人、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师敬业,以及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舍生取义、见义勇为、奋发图强等,也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内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已经深入到全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之中。中华民族虽然历经无数磨难与困苦,但始终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当说,是同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特别是优良的道德传统的作用分不开的。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属于精华的部分,表现出了积极、革新、进步的一面;属于糟粕的部分,则表现出了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不能全盘肯定、全面照搬,也不能全盘否定、全面抛弃。要按照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是否有利于建设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否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标准,做好取舍和创造性的转化工作。要通过分析、鉴别、取舍和改造,剔除那些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成分,继承和弘扬优良的道德传统,特别是那些反映普遍性、共同性和一般性道德要求,对我们今天的道德实践仍然具有借鉴意义的积极内容。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一种是文化复古主义思潮,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传统文化的失落。所以,道德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恢复中国“固有文化”,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道德体系,并通过这种传统道德的复兴来衍生出现代的科学和民主,即所谓“返本开新。另一种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认为中国传统道德从整体上来说在今天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意义,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从整体上予以全盘否定。这两种思潮都是错误的,都割裂了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复古论在对待中国传统道德的问题上,只承认其一般性、普遍性而否定其个别性和特殊性,把传统的东西与现代的事物完全等同,这实际上是否定道德的历史和发展。虚无论则只承认中国传统道德的个别性、特殊性,而否定中国传统道德的一般性、普遍性,这实际上也就割断了道德的历史继承性。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无论是复古论还是虚无论,都对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道德文化的进步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在对待中国传统道德的问题上,我们要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注意科学辨析,自觉避免各种错误倾向的影响。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一方面,作为市场经济,它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在运行规则上有相通或相似之处。现代市场经济的共同属性和一般规律,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循的;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的,它要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市场经济可以和不同的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相结合。要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结合起来,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加快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有助于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轨道有序健康地发展。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的道德进步。但也要看到,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如趋利性、自发性等也会反映到道德生活中来,反映到人与人的关系上,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现象,这些因素都会干扰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确立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已成为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2.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要坚持公民承担社会责任与社会尊重个人合法权益相一致,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着力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和有力的道义支撑。3.要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关系。在阐述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第一,不能把市场经济和私有制混为一谈。第二,必须正确认识市场经济运行中人和物的关系。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现实状况,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道德建设的核心,即道德建设的灵魂,它决定并体现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规定并制约着道德领域中的种种道德现象。道德建设核心的问题,实质上是一个“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和坚实的实践基础。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应当在给为人民服务的要求注入新的时代内涵的同时,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大力倡导和积极实践为人民服务的道德。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案例7: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1944年9月8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凤凰山的枣园,为一个名叫张思德的普通士兵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在会上发表了不朽的讲话为人民服务。1944年9月8日,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共中央警备团共1 000多人,在延安枣园操场上,为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士兵召开了一个隆重的追悼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建党以来,第一次召开这样大规模的追悼会。这个战士的名字叫张思德。从一个孤儿到给毛主席站岗的红军战士,再烧木炭,张思德青春无悔。1915年4月21日清晨,张思德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六合场雨台山下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这天正好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父母就给他取了一个乳名叫“谷娃子”。而对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张家来说,又多了一张吃饭的嘴,其艰难是可想而知了。父亲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远走他乡,到外地靠卖苦力生活。不久母亲又因病撒手人寰,三个哥哥乞讨流浪沦为乞丐,后来饿死他乡,张思德成为孤儿,被好心的叔父张行忠和叔母刘光友收养。1926年,11岁的张思德又失去了叔父,只好跟着叔母到外地去做童工过日子。1933年8月,红四方面军解放四川仪陇东南重镇立山场的消息传到张思德的耳朵里,他高兴极了,他要当红军去。他把这件事告诉叔母,叔母很高兴,就积极鼓励他去参加红军。10目,他真的穿上了军装,被分配到长胜县独立团二营当通讯员。不久他就随着红军离开家乡。在部队,张思德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先后参加过黄泥坪、龙须寨、玉山等多次战斗和著名的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屡立战功,被战友们誉为“小老虎”。 抗战伊始,张思德所在部队也开赴前线。当时由于他身体患病,被留在警卫连,负责警卫八路军留守处和后方,并先后担任了副班长、班长。1940年春天,张思德随警卫连到延安,分配在中央警卫营任通讯班长。因为他懂得烧木炭的技术,这年7月,他奉命带领一个班去延安南黄土沟深山中烧木炭。这可是一个又脏又累的活儿,砍树、进窑、出窑、装运这些体力活儿不说,还是一个技术活,用张恩德的话说,烧炭像打仗一样,来不得半点马虎。1942年10月,中央军委警卫营与中央教导大队合编为中央警备团,上级决定张思德由班长改为战士,他愉快地服从了组织分配。第二年春,组织选派他到中央警备团直属警卫队,也就是在毛主席身边的内卫班当警卫战士。这可把张思德给乐坏了,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当一名枣园哨兵!”在枣园,张思德全心全意站好岗放好哨。每次毛主席外出开会,他总是提前把枪擦得亮亮的,提着水壶早早地等在车边。毛主席坐的轿车是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送的,车身宽大,可以乘坐十个人,车后还有一个专供警卫人员站立的踏板。为了安全,每次外出,张思德都站在踏板上。有一次,毛主席拍着张思德的肩膀说:“小张,以后别站这儿,就坐车里,外面有危险的!”张思德说:“主席,没关系,后面还凉快呢!”1944年夏天,为了解决中央机关和枣园的取暖问题,上级决定警卫队内卫班的部分同志到延安北部的安塞去烧木炭。张思德主动请缨。领导知道他在烧炭上有技术和经验,马上同意了他的请求。7月,他就背着工具,带领大家来到了石峡峪村,一个风景秀丽却非常偏僻的大山沟里,开始了艰苦的劳动。张思德带领大家日夜奋战,在短短的一个月里就烧了5万多斤木炭,超额完成了任务。9月5日,为了加快进度,上级决定临时组成突击队,赶挖几座新窑。张思德与战士小白一组,两个人配合默契,窑很快就挖得很深。快到中午时,窑已经快挖好了。这时,突然,窑顶上传来两声“咔咔”的声音,接着从上面掉下几块碎土。张思德凭着经验,发现有情况,就一把将小白推出窑:“快!快出去!”小白刚被推出去,只听“轰隆”一声闷响,窑一下子塌了下来。小白的两条腿被压在了土里,张思德却被深深地埋在了里面。小白一边拼命地喊一边拼命地刨土。但这已经来不及了,张思德就这样离开了这个世界,年仅29岁。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得知张思德牺牲的消息后,亲自作出交代:“一,给张思德身上洗干净,换上新衣服;二,搞口好棺材;三,要开追悼会,我去讲话。”工作人员根据指示,将张思德的遗体擦洗干净,换上新衣服,又买了一口好棺材。毛泽东带着十分沉重的心情和神色,参加了追悼会,并亲笔写下“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在大会上向张思德默哀后,毛泽东就站在一个土墩上,为张思德致了悼词。毛泽东在悼词中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毛泽东还指出: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这就是在后来的岁月中,被人们称作“老三篇”之一的不朽的名篇著作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这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此后不仅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行动指南,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光辉实践的真实写照。案例点评:“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思想和宗旨,是中国共产党认真实践的新型道德观的集中体现。案例中张恩德作为一名普通的烧炭工人,能够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就是因为他在短暂而有价值的一生中,始终全l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革命事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甚至献出生命。张思德从一个孤儿到给毛主席站岗,再到烧木炭,把29岁的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他青春无悔,也正因为此,才会使中国共产党为之召开了建党20多年来最大规模的追悼会,并由此引发了毛泽东对“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系统阐述和对其涵义的高标准解释,使“为人民服务”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形势和任务下,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使命,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当前,我国面临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全党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坚持执政为民,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实践新型道德中最重要的道德准则,只有如此,各项事业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国家的各项任务才能实现。摘编自北京青年报,2002-09-08 案例8【心疼别人】这个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在一场异常激烈的战斗中,一架敌机正飞速地向阵地俯冲下来,正当班长准备卧倒时,突然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在那儿直楞地站着。班长顾不上多想,一下子扑了过去,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身下。一声巨响过后,班长站起身来拍拍落在身上的泥土,正准备教育这位小战士,回头一看,惊呆了:刚才自已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故事中的小战士是幸运的,但更加幸运的是故事中的班长,因为他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已。案例9半杯水一位信佛的老人告诉我,人好比一只空杯,里面的水满了,你得施一半给人家,待杯子里又满了,再施一半给人家。只有不断进、不断出,你这个杯子才会有价值,你这里的水才会是活水。如果只进不出,你那只杯子也就再也装不进了。当你得到一杯水的时候,你别忘记,其中的一半是奉献。假如你不愿奉献,你就再也得不到了。(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经济前提;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共产党为执政党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国体、政体,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政治前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文化前提。总之,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性,使得集体主义应当而且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贯彻实施。长期以来,集体主义已经成为调节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最重要的原则。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集体主义不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契合,而且也正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就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案例11:记两弹元勋朱光亚:从不谈自己只谈别人和集体朱光亚,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国防科技战线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他作为新中国核事业,特别是“两弹”事业的元勋和主要技术负责人,和许多著名科学家一起,组织领导了我国原子弹及氢弹的研制工作,为原子弹、氢弹技术的突破及武器化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为铸造和建立我国精干、有效的核自卫力量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朱光亚曾担任过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协主席等职务。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9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4年12月25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解放军总装备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在北京联合举行了朱光亚科技思想座谈会。同时,为表彰朱光亚对我国原子能事业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我国国家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10388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朱光亚星”。 与核物理结下不解之缘1945年7月15日,在美国新 1945年7月15日,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荒漠上,伴随着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原子之火冲天而起,人类进入了核时代。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也想搞原子弹,他们派出吴大猷、曾昭抡、华罗庚三位科学家赴美国考察,并要求每位科学家再推荐两名年轻助手去进修深造。华罗庚推荐了孙本旺和徐贤修,曾昭抡推荐了唐敖庆和王瑞先,吴大猷则推荐了朱光亚和李政道。朱光亚1924年12月25日出生于湖北宜昌,在上中学时就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学时,他先后受教于周培源、赵忠尧、王竹溪、叶企孙、吴有训、吴大猷等著名教授,在学业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46年9月,22岁的朱光亚随考察组秘密前往美国,踏上了中国寻觅原子弹的漫漫征途。但让他们未曾料到的是,美国根本就不向任何人开放原子能技术,对国民党政府派出的学者也不例外。考察组只好解散,人员各奔东西。朱光亚不改初衷,他去了老师吴大猷的母校密执安大学,专门从事实验核物理的研究工作,几年后获物理学博士学位。从此,他与核物理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十年之后,已成为世界知名科学家的李政道回忆起这段往事时说:“当初派的几个人,只有朱光亚是派对了,他回来是做原子弹了。派我是派错了,我没有做原子弹,而是迷上了高能物理。”1949年秋,25岁的朱光亚通过了博士学位的答辩。1950年春,他毅然回国,投入到了新中国的创业热潮之中。20世纪50年代初,朱光亚曾先后在北京大学、东北人民大学从事过物理学的基础教学工作。在这期间,商务印书馆于1951年出版了他的个人专著原子能和原子武器,这大概是国内较早介绍这方面知识的著作之一。这也说明,朱光亚回国后一直没有放弃搞原子弹的志向。1955年1月,面对帝国主义的战争叫嚣和核威胁的严峻形势,毛主席向全党发出了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的伟大号召,决定在苏联的援助下,研制自己的核武器。朱光亚被召回北京大学,担任物理研究室副主任,参与组建原子能专业,担负起了为新中国培养第一批原子能专业人才的重任。1957年,我国核武器研制机构急需一位负责最后产品的科学技术领导人,钱三强经过反复思考和比较,最后决定推荐朱光亚去担任中科院原子能所物理实验室的副主任。26年后的1983年,钱三强在谈培养学术带头人一文中,以当年推荐朱光亚为例指出:“他(指朱光亚)那时还属于科技界的中字辈,选他到原子能所,是因为他有以下长处:第一,他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判断事物的能力;第二,他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科学组织能力;第三,他善于团结人,既能与年长些的室主任合作得很好,又受到青年科技人员的尊重;第四,他年富力强,精力旺盛。实践证明,他不仅把担子挑起来了,很好地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现在已经成为我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作的能干的组织者、领导者之一。现在他还不到60岁,还可以为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和培养人才继续显身手。”毕生精力献给“两弹”1958年秋,苏联援建的核工业反应堆和加速器正式移交给中方使用,中国第一个综合性的原子能科学技术研究基地诞生了,核梦想在新中国科学技术的腾飞中就要实现了。然而,1959年6月,距中苏签订“国防新技术协定”不到两年时间,苏联背信弃义,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了专家,我国的原子弹科研项目被迫停顿,正在试生产的企业陷于瘫痪,凛冽的寒潮席卷了中国大地。“自己动手,从头做起,准备用八年时间,拿出自己的原子弹!”毛泽东发出了向国防尖端技术进军的动员令。1959年7月1日,35岁的朱光亚奉命调到二机部,担任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和第四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承担起了中国核武器研制攻关的技术领导重担,同时负责点火等主要技术课题的攻关指导工作。他协助副部长钱三强和所长李觉将军,组建机构、调集人员、筹备设施,一支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大军诞生了。中苏关系恶化,给我国的原子弹设计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援华苏联核武器专家平时就严密封锁有关核武器的机密情报和关键技术,撤走时又毁掉了所有带不走的资料,使中国的核武器研制陷入了困境。然而这些难不倒中国的科学家,朱光亚提出,就从苏联专家所作报告中留下的“残缺碎片”研究起。经过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斗,在交织着继承和否定的科学探索中,中国的原子弹设计理论终于有了重大突破。朱光亚作为研究所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主要负责全面的科研组织工作,既抓技术指导、业务协调,又抓科研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他那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优良作风,对核武器研制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考虑到各方面的准备工作,1962年9月,二机部提出了争取在1964年下半年或1965年上半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奋斗目标,即有名的“两年规划”。为了尽快操作实施,朱光亚编写了原子弹装置科研、设计、制造与试验计划纲要及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与原子弹装置国家试验项目与准备工作的初步建议与原子弹装置塔上爆炸试验大纲两份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核爆炸试验应该分两步走:第一步先以塔爆方式进行,第二步再以空投方式进行。后来的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对于中央正确决策起到了关键作用。11月3日,毛主席仔细审阅了这份报告,十分高兴地在上面批示:“同意,很好。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周总理在听取汇报时亲切地招呼朱光亚:“请坐到前边来!”这是朱光亚第一次面见总理,他在总理对面坐下,激动万分。当时朱光亚只有38岁,身材高大,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谈吐清晰,给周总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讲得很好,很好!”周总理赞赏地对朱光亚说:“核武器研究所的同志们做了大量艰苦的努力,党和人民是清楚的。”临别的时候,周总理紧紧地握着朱光亚的手,诚挚地说:“请捎个话,毛主席和中央的同志们感谢你们,人民感谢你们,你们要不懈努力!”1964年10月16日15时整,随着“起爆”那一声铿锵的命令,大漠中骤然闪出一道强光,一朵黄褐色的蘑菇云腾空而起。成功了!看到这惊心动魄的壮观景象,老成持重的朱光亚激动万分。当晚,在试验基地举行的庆功“宴会”上,他喝得酩酊大醉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朱光亚紧接着又开始组织实施机载核航弹爆炸试验和导弹运载核弹头爆炸试验,都分别取得了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原子弹研制的“三级跳”计划。根据毛主席“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的指示,朱光亚和同事们加快了研制速度。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强烈的冲击波又一次震撼了世界树立起中国工程院的良好形象在1994年6月举行的中国工程院成立暨首届院士大会上,朱光亚以全票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朱光亚比任何人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他思考最多的问题,是如何发挥集体的智慧,把基础打好,不辜负党、政府和广大工程技术界同志的期望。工程院成立之初的办公条件十分艰苦,连固定的办公地点都没有。后来,在解放军总政治部的帮助下,他们在军事博物馆的后楼租了一层房子,这才挂出了中国工程院的牌子。当时也没有食堂,朱光亚就和工作人员一起吃普通盒饭。冬天没有保温设备,饭菜送到时已经凉了,他二话不说照样和大家一块吃,吃完饭便又接着去工作。看到这情景,年轻人都很受感动。那时,工程院人手少,任务重,经常加班,有时还要加到深夜,但谁也没有怨言。因为除了事业的激励外,大家还受到了榜样的激励。他们说,朱院长这把年纪了还领着我们一块儿干,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就是在这样的工作条件下,朱光亚以他惯有的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先后领导同事们完成了医药卫生学部的筹建,选出了该学部首批院士(30名),还完成了其他6个学部增选第一批院士的工作。朱光亚任中国工程院院长四年,这四年是工程院增选院士次数最频繁、人数发展最快的四年。这四年,中国工程院在他的主持下,从无到有地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善和规范的增选制度、原则以及实施办法,保证了增选工作的顺利、健康发展。在每轮评审会议上,朱光亚都要一次次地亲自向全体院士做说明,以便大家共同遵循这些原则。1997年7月,在第一轮评审会议开始之前,他就怎样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严格坚持院士标准条件的问题讲了三点精神:“一要研究和注意以标准条件作为一个客观尺度来衡量所有候选人;二要研究和注意根据候选人工作的不同特点及其工作成果全面地、科学地评价他的科学成就和贡献;三要注意研究学风和道德问题。”这三点精神既有原则性又便于理解掌握,在实际工作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使中国工程院的工作更好地适应全面发展的形势,1996年朱光亚主持制定了中国工程院第一个长远发展计划中国工程院“九五”工作计划及2010年发展若干初步设想。在这个计划的制定过程中,他先后主持了两次院长办公会和一次主席团会议进行专门讨论,初稿形成后又提请全体院士征求意见,共五次易稿,而最后两稿都是经他亲自修改过的。由于措施得力,针对性强,许多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明显进展。在许多基础性工作中,加强学风道德建设,一直是朱光亚主持中国工程院工作时的一个重点。1994年6月,在朱光亚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长的第一天,他向全体院士发表就职讲话时说,我们作为中国工程院的首批院士,要在整个科技界发扬科学精神和优良学风,树立起高尚的职业道德。在1995年工程院首次增选院士的评审会议上,他又一次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国务院文件和中国工程院章程中都做出了明确规定,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享有终身荣誉。因此,我们作为具有这样很高声誉的院士个人,理所应当在工程技术上要有重要成就和贡献。同时也应该具有良好的学风道德,使得中国工程院这个集体,真正成为全国工程技术界的榜样。”1997年7月,朱光亚亲自修订了他在院士增选会议上的讲话稿,对学风道德问题又做了特别强调。他极力主张并主持设立了中国工程院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为了发挥道德委员会的实际作用,他亲自向主席团推荐潘家铮、侯祥麟两位主席团成员为道德建设委员会的正副主任。主席团明确规定了道德委员会的职能,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优良学风,维护科学真理和科学道德,捍卫科学尊严,反对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等。从不谈自己,只谈别人和集体朱光亚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他从不张扬个人,凡是接触过他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触,他对自己的成就和贡献从来只字不提,这在中国工程科技界是有口皆碑的。这种缄默展示着这位老科学家虚怀若谷的博大胸怀。1996年初,解放军出版社策划出版了一套“国防科技科学家传记丛书”,他自然是必写对象之一。报请审批时,他二话不说,提笔就把自己的名字划掉了。在有关国防科技历史的文献中,都有他撰写的文章,但字里行间他都只谈别人和集体,从不谈自己。他经常谦虚地说:“核武器研制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多种专业的高水平科学家与工程技术人员通力协作。”他特别强调钱三强、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怀、保泽慧、邓稼先、程开甲、陈能宽、周光召、龙文光等科技专家在其中所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功勋。1994年3月,在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选举的当天,出席会议的近2000名全国政协委员,有96投了朱光亚的票,朱光亚顺利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作为新中国原子弹及氢弹研制的科技领导者之一,朱光亚长时期内很少出头露面,以至于在审读他那简短而不平凡的履历时,政协委员们都受到了深深的震动。在被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后,他说:“实在是过奖了,要说做了一些工作,那是大家做的,我个人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还有一件鲜为人知的事情,颇能说明朱光亚的个人风格。1996年10月,朱光亚荣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成就奖”,奖金为100万元港币。颁奖的头一天,他就对身边的同志说要把奖金全部捐出去,作为中国工程科技奖助基金。100万港币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如果存在银行,当时每年的利息少说也有10万。身边的同志虽然知道他的决定一定是经过考虑不会轻易改变的,但还是不忍心他这样做,因为他的经济状况并不特别宽裕。于是,有人试探性地建议说:您是不是从中拿出一部分来捐比较合适,比如说50万,这也不少了。朱光亚的回答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工程科技奖助基金,现在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海外友好人士捐助的,如果我们也能捐一点,虽然为数不很多,也算是做一点工作和一份贡献。”尤其令人敬佩的是,在捐出了100万元港币之后,朱光亚又反复叮嘱周围的人不要把这件事张扬出去。不宣传不张扬自己是朱光亚的一贯风格,人们看得出,他是真心实意这样做的。而且,他不让宣传这件事,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他不希望因此给别人造成什么影响。如果他的这种做法被别人知道后,给其他人造成了压力,他会感到于心不安。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即便是在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中,也很少有人知道朱光亚捐款这件事,社会上就更没人知道了。中国古代有立德、立功、立言之说,在当今的科技界也应提倡这种精神。朱光亚身上所体现出的这种优秀品质,是现代科学与传统美德的一种最好的结合。他是我国老一辈科学家才识与品行双馨的优秀代表,是“两弹一星”精神杰出的倡导者、培育者和实践者。钱三强认为他是“有本事的人”;王淦昌夸他“真了不起”;彭桓武评价他“细致安排争好省,全盘计划善沟通,周旋内外现玲珑”;程开甲称赞他“深思熟虑,把握航道”;他的上级领导刘杰、李觉则盛赞他是一位“杰出的科技帅才”。(三)宣传和弘扬共产主义道德 现阶段,在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同时,还要继续宣传和弘扬共产主义道德。邓小平指出:“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在本质上是同一类型的道德,社会主义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不仅要适应现阶段经济关系的需要,而且要引导人们向更高的道德目标前进。 共产主义道德不仅是人类的道德理想,而且深深植根于中国革命的历史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表现为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弘扬共产主义道德,并根据不同历史时期所处的不同环境和任务的要求,开展共产主义道德的宣传和教育,使之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