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促进毕业生就业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78863539 上传时间:2022-04-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促进毕业生就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促进毕业生就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促进毕业生就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中心组学习资料第六期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促进毕业生就业 二 九 年 六 月目 录1政府部门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选择-2;2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解读-93.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精神教育部积极作为 全力以赴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12政府部门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选择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 蔡军 朱晨 摘要: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这场“金融海啸”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已经越来越显著, 面对金融危机的不断冲击,政府的政策和措施的出台更是迫在眉睫,呼之欲出。笔者以为,扩大内需和促进就业是重中之重,也是保持国民经济长期向好的核心要素。 关键词:金融危机 扩大内需 民生工程 促进就业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同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这场“金融海啸”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已经越来越显著。在世界经济全面受挫的情况下,各国政府都不能独善其身,更应该加强在各个领域的政策配合和协作联合应对危机,使经济危机的影响降到最小,早日走出经济衰退恢复经济繁荣。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本次金融危机主要对我国经济经进行冲击突出体现在四个方面,并带来了一连串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他国进口消费需求萎缩,我国出口量锐减 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我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比较高,目前中国的出口有60是输出到发达国家,美国就占了28,美国作为中国顺差来源的第二大经济体,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将对中国的需求下降,导致企业减产,工人失业等问题。金融危机造成欧美国内消费市场需求不足,降低了对中国的出口需求,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明显上升,2006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67,2007年增至71,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程度不断加深,出口产业对市场的敏感度也不断提高。美国这次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得国外许多大的市场消费市场萎缩,带来了我国出口量的锐减。 (二)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冲击 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还没有开放,人民币也还没有国际化,所以美国次贷危机通过金融渠道对中国股市、房地产和金融体系稳定性造成的影响还是很有限的。次贷危机会导致美元经济和美元的下滑,中国的汇率制度一直和美元挂钩,必然使得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加大。另外,我国直接投资次级债券的金融机构也面临着很大的损失,有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在次级债券危机中损失达49亿元。 (三)对外引资规模缩减 一方面金融危机使得国外的一些大的跨国公司资产严重缩水,降低了它们的融资能力,因而影响了他们的投资积极性和投资能力;另一方面银行业放缓了对企业的贷款要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能力。从一个更大的层面来讲,在世界整体经济下滑投资不景气的情况下,外国投资者或许会抽调在我国的资金,转而选择在国内进行大规模投资,致力于恢复本国的经济。我国的外资企业大多数是出口导向型企业,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这些外资企业 效益明显下降,有些已面临倒闭的境地。由于外国信贷的紧缩,国际市场上融资的成本升幅较大,条件也更苛刻,使得我国利用外资的成本增加。 (四)影响我国海外投资 金融危机虽说使海外投资的环境恶化,但是也为中国企业创造了进一步投资的机会,金融危机引起的大调整会形成全球新格局,金融危机导致发达国家资产严重缩水,迫切需要外来资金的填补,总的来说就是投资并购的成本降低了,我国企业要把握时机,在这种经济萧条的环境下更要加强风险控制,防止信息不对称。 二、随之而来的经济社会问题 金融危机的冲击,使我国社会经济的许多方面出现的问题,其中以下几方面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一)国内市场消费需求不足 作为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一直以来都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国的经济一直靠投资和净出口这两个部分支撑,这次金融危机使我国的投资规模的增长受损,顺差额的增长率也下降,这两驾马车的引擎已经失灵了。企业产能过剩,订单的减少和库存的增加,需要中国刺激国内消费弥补国际市场消费的减少,中国有广阔的农村市场,那里有我们80的农民,他们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需要他们将国内消费这个引擎发动起来。 (二)中小企业无奈“过冬” 国际市场的趋紧,最先下滑的就是房地产业,并由此带来了建筑等原料的价格的一路走低。发达国家的经济萧条,消费需求下降,因此我国许多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出口量大减,国际订单越来越少,企业不得不减产裁员。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数使处在产业链的最低端,价值和利润空间相对较低,抵抗风险和化解风险的能力不强,如我国的加工制造业,由于出口需求的减少,而生产规模在短期内也不容易调整,所以面临着产能过剩,产品库存量加大等情况。 (三)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金融危机来袭,我国的许多企业被迫限产停产,甚至宣布倒闭,这其中主要是一些加工贸易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的不景气导致我国出现了农民工提前返乡以及年后难就业的情况,据有关部门保守估计,2009年全国大约有650万农民工面临再就业问题,农民工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城镇化的进程,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企业的停产和倒闭带来了“裁员潮”,一些还在运转的企业也很少有空出的职位和投资扩大规模的意向,人才就业市场上提供的职位已经容纳不了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许多大城市,如广州、上海、南京、武汉的人才市场每次都是人满为患。据统计,2009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有610 万人,其中有20无法实现当年就业,而前几年未就业的毕业生约有480 万人,两者合在一起,需要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将超过一千万。大学生就业属于增量就业,这将给全社会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需要政府更多的政策保障和扶持这个群体的就业。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大量海外人员回流,从而使高端竞争出现重心下移;沿海地区部分外资企业倒闭、迁移和收缩,以及国内中小企业也面临缩减规模甚至倒闭的威胁等,都将给2009 年的就业带来新挑战。 三、政府部门的政策选择 面对金融危机的不断冲击,政府的政策和措施的出台更是迫在眉睫,呼之欲出。笔者以为,扩大内需和促进就业是重中之重,也是保持国民经济长期向好的核心要素。 (一)扩大内需的政策选择 1.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 解决民生问题是应对危机的长效机制。解决民生问题,增加财政对改善民生的投入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影响,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我国经济的外部需求持续减弱。面对严峻挑战,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已成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之举。扩大内需,短期靠投资,长期靠消费。与投资和出口相比,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按照国际经验,我国已进入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期,加上有13 亿人口的国内市场,有超过16 万亿元的居民储蓄,进一步扩大消费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但消费信心不足困扰着经济的发展,数字显示, 2008 年第三季度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比上季度回落0.3 个百分点。消费者信心不足,与当前经济前景不明有关,但居民收入预期不确定、城乡社保体系不健全,是长期制约消费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比如,我们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健全、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已有的制度覆盖范围很小,主要在城市。随着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他们要面对城市的物价、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高收费,这就使这些弱势群体在客观上对国家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制度有了很高的依赖。而恰恰在这个时候,我们却不能给他们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解决民生问题靠发“礼包”的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也不足以保证民生核心地位的落实。解决民生问题,迫切的是建立面向民生的制度和法律,在于通过改革建立起制度化、法制化的保障。对此,政府部门当前的选择应当是,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研究和推出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积极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制定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切实保障农村贫困家庭、城镇困难家庭、离退休职工、在校贫困大学生基本生活水平不下降。通过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消除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消费的后顾之忧,改善城乡居民的消费预期,增强消费信心。降低居民对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预期,逐步减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 2. 以农为基,落实对“三农”的支持政策 “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这是著名的论断。关注“三农”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我国8 亿人口在农村,没有农民的消费就没有长远的消费,就谈不上消费拉动内需。而目前农业发展依然落后、农村基础建设依然薄弱、农民增收依然困难等问题是横亘在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拦路虎。靠农民工赚钱拉动消费不现实,更不用说当前实体经济受到影响,致使部分农民工返潮的情况。现在谈投资拉动内需,长远靠消费,更多的要注重中国的农村农民。只有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各种社会保障落实了,让农民有能力有勇气消费了,才能真正的刺激消费,带动经济增长。 为此,我们认为,一要加强农村政策的落实,中央政府在加强农村建设方面殚精竭虑,费尽心思,出台了许多政策和措施,但这些政策在基层的落实却是层层折扣,如农村医保政策,这本是一个非常好的利民举措,但是现在很多地方存在着理赔难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农民参保续保的积极性。二要确保农民的根本利益。土地是农民的唯一资产,土地是农民唯一的生产资源,必须让农民获得土地的资产增殖收益,避免低价补偿农民土地或掠夺农民土地情况的再次发生。三要继续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增加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在当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持续高于城镇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加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健全粮食风险基金政策,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通过落实补贴直接增加农民收入。 3.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 一是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度。加快推进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进一步规范和拓宽税基,合理调整税率和级距,降低工薪阶层个人所得税负水平。建议各地政府根据本地物价及工资水平,确定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的标准,并进一步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起点,并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 二是通过财政补贴,带动城市中低收入者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升级。鉴于当前出口退税使财政补贴溢出到国外,建议转变思路,通过给城市中低收入群体、广大农村地区的消费者发放消费券等方式,将对出口企业的退税转变为国内居民的消费补贴,支持城乡居民购买“出口转内销”产品,引导出口企业将物美价廉的纺织品、家电和电子产品留在国内销售,使财政支出真正用于改善国民福利。 三是扩大城乡低保范围,调高最低工资标准,规范补贴贴制度、补贴标准、补贴经费来源、补贴时间和补贴对象,把补贴制度长期化、规范化,使低收入群体能够共同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二)促进就业的政策选择 当前应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和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指导意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服务业更好发展,从而更多吸纳就业。将指导意见切实转化为政策行动和具体措施,真正发挥其对劳动就业的促进作用。 1.建立应对较大规模失业的预案制度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应建立起失业保障基金, 以应对突发的、大规模的、企业无力解决的失业人员的经济补偿;可将东部7 省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的试点向全国推开,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和预防失业的作用。可将失业保险金支出范围扩大到用于不减员的困难企业的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和职业培训补贴。稳定国有企业现有岗位,通过进一步落实大中型企业主辅业分离、辅业改制、兴办实体和内部转岗等多种形式分流安置富余人员,使其承担起稳定就业形势的社会责任。 2.在保护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同时,重视大型、龙头企业的稳定 制定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目录,明确优先重点发展的行业和企业。完善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支持、金融信贷、社会服务等扶持政策。对属传统产业但仍有发展空间的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亦应给以宽松的政策环境,允许其在政策的引导下逐步调整自己的就业方向。大型企业、龙头企业的稳定,关乎相关的产业链条及联带其上的中小企业的生存,对地方经济和国民经济的稳定至关重要。各级政府应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框架下,帮助大型企业、特别是民营大型企业做好稳定企业工作。 3.大量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 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是政府运用财政资金稳定劳动就业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当前我国城乡公用事业领域存在大量的公益性岗位可以开发,这些岗位都能吸纳较多的低技能劳动者。公益性就业岗位既可以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来实现,也可以采取政府直接资助的形式。在公益性岗位开发上,以增加劳动力就业为主短期避免机械化的运用。公益性岗位以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为主,并尽量实现其体面就业,所需资金由财政负担。公益性岗位的工作机制可以灵活安排,以合同制就业为主,但不排斥灵活就业,将增加就业岗位放在首要位置。 4. 实施广泛的劳动力技能培训计划,将更多的劳动者纳入到职业培训之中 劳动力技能总体水平偏低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当前应抓住金融危机这一机遇,大范围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近期, 应进一步加大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的作用, 把困难企业、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都纳入到职业培训计划中来。一方面,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另一方面,延迟一批劳动者进入就业市场的时间,缓解当前的就业需求。各地应把就业培训计划与当地的产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 加强人员培训的前瞻性和针对性, 使其成为为地区产业发展和升级。培训所需经费由财政负责,个人无需承担费用,可由政府提供就业培训券。 5.组织实施大学生就业专项措施和海外人才引进计划 为应对金融危机,应号召机关、事业单位和政府主导的非营利组织增加吸纳应届毕业生的用人计划,以提高大学生的初次就业率。建议政府实施大学生就业专项措施,将大学生就业作为促进就业的重要任务来抓。政府向企业等用人单位提供岗位补贴,以促使后者增加用人计划,并保证最低雇佣年限。政府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在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和未来个人发展上给予优惠政策,并提供相应资金支持和服务保障。积极支持和组织大中企业、沿海地区抓住发达国家高端人才就业低谷时期,加快实施海外人才引进计划,以优惠措施广泛招揽金融、投资、高科技、管理等各类海外高端人才,为我国现代服务业、制造业和研究开发带来繁荣。此外,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充分考虑大学生创业群体特征和实际需要,在资金上提供支持。可考虑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和创业风险担保基金,直接为创业者提供资金资助,为创业者申请贷款提供担保,以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机制和引导作用。 6.落实土地政策, 让失业农民工无后顾之忧 在就业无门的情况下, 土地仍然是农民工最后的避风港。这些年, 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强农的政策,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指出土地问题仍然是中国“ 三农” 政策的核心问题, 应当采取稳健的步骤来界定、确保、扩大农民的土地权利, 使农民享有更大的处分土地的权利, 减少现行土地产权关系中内含的不确定性, 推动农地的市场化流转, 提高农地的利用效率。土地作为农村最主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 是农民获取农业收益的最主要来源。前些年, 由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就业, 出现了农村土地转租、代耕、倒包等现象。此次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一方面他们失去了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 另一方面家庭的支出将有所增加,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势必将重新考虑收回属于自己的土地。在返乡农民工要求获得自己对土地收益权的过程中, 这将会与其他利益主体产生一些土地纠纷。各地政府部门应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管理和服务, 依法解决土地纠纷,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截留、扣缴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占农民工的土地流转收益。 总的看来,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中央已经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政策和措施,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推动又好又快发展”作为2009年的工作重点。从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来看,只要措施得力,落实到位,就能抓住这次危机中的机遇,保证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解读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拓宽就业门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的政策措施到城乡基层一线工作,既能实现就业,又能得到锻炼,是大学生就业的大方向。为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和应征入伍,通知提出实行四项具体鼓励政策:第一,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补贴政策。其中涉及两项补贴政策:一是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公益性岗位就业条件并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按照国家现行促进就业政策的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二是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所需资金按现行渠道解决,按规定参加有关社会保险。所谓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包括村官、支教、支农、支医、乡村扶贫、以及城市社区的法律援助、就业援助、社会保障协理、文化科技服务、养老服务、残疾人居家服务、廉租房配套服务等岗位。其中,公益性岗位,是指全部由政府出资开发,以满足社区及居民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管理和服务岗位,优先安排困难人员或重要群体,并从就业专项资金中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其他基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岗位,是指在街道社区、乡镇等基层开发或设立的相应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部分由政府出资,或由相关组织和单位出资。所安排使用的人员按规定享受相关补贴。第二,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实施相应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第三,选聘招录优惠政策。对有基层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在研究生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时实行优先,在地市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时进一步扩大对其招考录用的比例。第四,继续实施和完善面向基层就业的专门项目,扩大项目范围。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2009年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基层就业专门项目要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加。二是要制定各项目待遇政策衔接的办法。三是对参加项目的毕业生给予生活补贴,参加有关社会保险。四是与项目相对应的自然减员空岗要全部聘用那些项目结束后留在当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二、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政策目前,70%以上的大学生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这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但这一渠道还不够通畅,相关制度和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通知提出了完善落实相关制度和政策的工作要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清理影响就业的制度性障碍和限制。主要是在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职称评定以及权益保障等方面,要认真清理现行制度,简化手续,做好服务工作,形成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有利环境。第二,取消落户限制。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第三,落实就业扶持政策。企业招用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相应的就业扶持政策。所谓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主要指就业困难人员,扶持政策包括对企业的社会保险补贴,以及定额税收减免政策;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招用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达到规定比例,可享受高至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三、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积极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为提高骨干企业人力资源质量和科研项目质量,对于有技术专长、优秀高校毕业生等,要采取相应的鼓励政策。通知提出三项措施:第一,鼓励企业更多吸纳高校毕业生。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要更多地吸纳有技术专长的毕业生。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科技企业要集中吸纳高校毕业生。高校毕业生掌握现代化知识和技术,符合这类单位的用人需求,因此通知提出要鼓励吸纳以加强人才培养使用和储备。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鼓励措施。第二,鼓励困难企业更多保留高校毕业生。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企业减负稳岗措施中,支持困难企业更多地保留大学生技术骨干,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或职业培训补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08117号)对此项政策有具体规定。第三,鼓励科研项目聘用高校毕业生。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的单位要积极聘用优秀毕业生参与研究。一是给予其劳务性费用和有关社会保险费补助,由项目经费列支。二是参与项目期间,毕业生户口、档案可存放在项目单位所在地人才交流机构。三是聘用期满,可续聘或到其他岗位就业,聘用期间工龄、社会保险缴费年限连续计算。这条是新政策。高校毕业生参与科研项目,既可以促进科研的发展,又可以延长毕业生学习和研究时间,对缓解当前就业压力有积极作用。四、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自主创业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增长点。据有关调查,目前应届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0.3%。创业难度很大,潜力也很大,今后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和服务力度,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通知对此提出四个方面的工作要求:第一,鼓励高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第二,税费减免和小额贷款。对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三年内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按规定落实残疾人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及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等现行税收政策和创业经营场所安排;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适当扩大贷款规模,从事微利项目的享受贴息扶持。第三,创业服务。对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的,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强化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指导服务,提供“一条龙”创业服务。建设完善一批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给予相关政策扶持。第四,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灵活就业,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可享受社保补贴政策。五、对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措施通知要求强化对四类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一是对困难家庭毕业生,高校可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求职补贴,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时免收报名费和体检费。二是对离校后未就业回到原籍的毕业生,各地要摸清底数,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人事档案托管等服务,并组织其参加就业见习、职业技能培训等促进就业活动。三是对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各地要纳入当地失业人员扶持政策体系,抓好政策落实。四是对就业困难和零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要实施一对一职业指导、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帮扶措施,按规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就业援助政策。就业困难人员的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规定。 相关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精神教育部积极作为 全力以赴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1月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提出必须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制订了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等七方面重要措施。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精神,积极有效应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教育部高度重视,积极作为,成立了由部领导牵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提前召开了2009年全国高校就业工作会议进行紧急动员和全面部署,下发了应对当前形势的专门文件,充分挖掘教育系统自身的潜力,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一、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基层是吸纳毕业生就业的最大空间,是最需要人才的地方,也是毕业生锻炼成长、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就业,既有利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也有利于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后备人才,进一步优化基层人才队伍结构。(一)扩大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特岗计划”中央项目在原有基础上扩大实施规模和服务地范围,同时积极推动各地实施地方项目;建立高校毕业生补充农村教师岗位的长效机制,今后,各地中小学教师自然减员空岗全部聘用特岗计划服务期满的毕业生。(二)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服务期满享受升学优惠政策。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的毕业生,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服务期满后三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高职(高专)学生可免试入读成人本科。(三)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享受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由政府返还学费。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代偿的学费优先用于偿还国家助学贷款本金及其全部偿还之前产生的利息。二、鼓励重大科研项目聘用高校毕业生鼓励重大科研项目聘用高校毕业生既可以充分发挥科技工作培养人才、促进就业的作用,又可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建立一套符合中国高校实际、多种类型人员优化组合的科研用人机制。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的单位要积极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研究,其劳务性费用和有关社会保险补助按规定从项目经费中列支。高校毕业生参与项目期间,其户口、档案可存放在项目单位所在地或入学前家庭所在地人才交流中心。聘用期满,根据需要可以续聘或到其它岗位就业,就业后参与项目研究期间的工作时间纳入工龄计算,社会保险缴费年限连续计算。三、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从2008年起,国家征兵的重点转向各级各类院校的应届毕业生,这是适应新时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进一步优化兵员结构,提高部队战斗力,实现科技强军、人才强军的重要战略举措。高校毕业生参军入伍,除享有优先报名应征、优先体检政审、优先审批定兵及优待安置政策外,还享受下列优惠政策:(一)提前预征。对2009届应届高校毕业生实行5、6月份提前进校预征的办法。 (二)返还学费和代偿助学贷款。应征入伍的高校毕业生,由政府返还相应学费,代偿助学贷款。(三)优先选拔使用。同等条件下,高校毕业生士兵在选取士官、考军校、安排到技术岗位等方面优先。(四)考学升学优惠。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士兵退役后,参加政法院校为基层公检法定向岗位招生时,优先录取;退役后三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具有高职(高专)学历的,退役后免试入读成人本科,或经过一定考核,入读普通本科;具有本科学历并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的,退役后免试推荐入读硕士研究生。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强专业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部将在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中,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要,适度增加工学等相对紧缺和应用型较强学科专业的招生规模;更加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增加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规模。同时,教育部将适当扩大普通高校第二学士学位招生规模,适当扩大成人高等教育本科二学历规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五、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国内外情况都表明,高校在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强化高等学校的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对于促进毕业生就业意义十分重大。(一)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建设。教育部要求各高校都要建立就业指导机构,就业指导专职人员要达到1:500的师生比,就业经费要占到学费的1%,全面实现就业指导机构、人员、经费“三到位”;并按照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四化”要求,全面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二)强化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开设就业指导课。教育部已要求各高校将就业指导课程明确列入教学计划,分年级设立相应学分,课程安排学时不少于38学时。(三)为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信息服务。教育部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将为2009届高校毕业生举办20余场网络招聘活动,并将联合有关部门共同为2009届毕业生举办“全国民营企业招聘周”、“全国有色金属行业高校毕业生网上招聘周”等一系列行业性、区域性联合招聘活动。(四)在就业指导中加强就业政策宣传。帮助毕业生尽快了解促进毕业生就业各项政策措施的具体内容,同时将在高校毕业生中集中宣传毕业生基层就业、创业和应征入伍的先进典型,积极引导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投身国防建设。(五)强化对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教育部要求各高等学校特别要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汶川地震灾区生源毕业生等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工作,建立就业帮扶机制,实施“一对一”的就业服务,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路费、通讯费等求职补贴,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六、大力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针对当前形势,教育部要求各高校要采取多项举措大力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一)紧紧抓住毕业生离校前的教学环节,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增加必要的专业培训。(二)大力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确保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实习实践活动,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三)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技能培训。高职院校要普遍实行“订单式”培养,确保学生至少有半年时间的顶岗实习;要实施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努力使相关专业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都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