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校编号:10472 论文编号: 新 乡 医 学 院心理学系本科生毕业论文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孝道认知的关系研究Researches on the Relationship of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 and Filial Attitude in College Students学 号: 20091210202 姓 名: 宋路彬 年 级: 09级 专 业: 应用心理学 指导教师: 谢志杰 提交日期: 6月7日 目录摘 要 ABSTRCT引言1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研究意义2研究目的31方法31.1被试31.2研究工具41.2.1孝道认知问卷41.2.2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41.3程序41.4数据处理42结果52.1大学生孝道认知问卷的结果分析52.1.1不同性别在孝道上得分的差异性检验52.1.2不同家庭来源地(城市,农村)的学生在孝道上得分的比较62.1.3是否是独生子女在孝道上得分的比较62.2家庭教养方式问卷调查分析62.2.1父母教养方式比较62.2.2不同性别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比较72.2.3不同性别大学生母亲教养方式比较72.2.4不同来源地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比较72.2.5不同来源地大学生母亲教养方式比较 82.3大学生孝道认知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分析 8 2.3.1家庭教养方式与孝道认知的相关分析 8 2.3.2家庭教养方式与孝道认知的回归分析103讨论 103.1大学生孝道认知状况 103.2大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状况 113.3大学生孝道认知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 12结论 13参考文献14附录15致谢21 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孝道认知的关系研究摘要研究目的 探讨大学生孝道认知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应用孝道认知问卷、家庭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新乡医学院的大学生250人进行测试,分析孝道认知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结论 本研究最终得到以下结论:大学生孝道认知总体上是积极的。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父亲对待孩子较母亲严厉,而且对孩子的惩罚较母亲更多的使用暴力方式。母亲对待孩子较父亲更小气,同时母亲可能更爱评论孩子。父亲对男孩子惩罚更多,要求更严但也更重视。母亲对男孩子生活的干涉多于女孩。城市家长在教养孩子时较农村家长干涉与保护更多。父母对孩子付出关爱越多,孩子越愿意去孝敬父母。相反,父母对孩子越严厉、疏远,孩子越不愿意去尽孝道。关键词:孝道;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Researches on the Relationship of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 and Filial Attitude in College StudentsAbstractPurpose of research To investigate the students cognition and Family Education filial relationship. Methods of research Using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 the application of cognitive questionnaire filial piety, parenting style questionnaire (EMBU) Xinxiang Medical College, 250 students tested cognitive analysis filial relationship and family rearing. Conclusion of research This study finally get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Students filial awareness on the whole positive. Parenting college students treat their children than mothers stern father, and the mother of the child more than the punishment means the use of violence. Mothers treat their children more stingy than the father, while the mother may be more comments love children. The father of a boy punished more and more stringent requirements but also more attention. The mother of boys than girls living interference. Urban parents raising children than when parents intervene and protect more rural. Parents pay for child care for more children more willing to honor their parents. In contrast, the parents of the child the more severe alienation, the more reluctant to filial child.Keywords: filial piety; students; families rearing引言 “孝道”称为奉养父母的准则1,是中国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道德理念中,孝道始终是排在第一位的。恪尽孝道的责任,既是承接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民族精神的要求,也是当代新道德规范和培养现代公民的要求,还是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需要。家庭教养方式是指家庭生活中以亲子关系为中心,父母在抚养子女的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待孩子固定的行为模式和行为倾向。而每个家庭都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养方式。根据要求性和反应性两个维度可以把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极权型,溺爱型,忽视型四种。不同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长远而深刻,一般而言,权威型是对孩子最有利的一种教养方式。本课题主要研究家庭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孝道认知之间的相互关系。国内研究现状分析目前,关于孝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一方面是文化上的研究,这类研究一般都是探讨“孝”的起源、含义、作用及意义。研究表明,“孝”起源于西周,以孔、孟的著作引用最多,兴于汉、宋,特别是在汉之后“移孝为忠”,统治者利用“孝”来统治民众2。到后来孝的绝对化,直至现代对孝批判的继承,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孝延伸出新的含义。对于传统孝道的实际内涵,郑晓江从孝的伦理内涵方面出发,提出孝的伦理内涵包括奉养长辈、顺从长辈和祭祀先辈三个方面。另一方面是对“孝”的维度、认知态度的研究,研究者通过编制量表来研究孝的结构。如范丰慧等对当代中国人的认知孝道的研究,指出孝道认知包括“养亲尊亲”、“护亲荣亲”、“丧葬纪念”、“顺亲延亲”四个因素3。杨国枢等人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孝道框架:“孝道”被视为一套子女以父母为主要对象的社会态度与社会行为的组合4。也就是说,孝道是孝道态度和孝道行为的组合。其中,孝道态度可分为孝道认知(孝知)、孝道情感(孝感)、孝道意志(孝意)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不同研究者对孝道含义的解释不同,但是总体上来讲,一致性还是比较高的,并且,研究者都十分重视传统孝道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及孝道在当今社会中的变迁。从80年代开始国内学者开始研究家庭教养方式,起初研究较为单一,主要从儿童的性格和心理卫生入手探求有利于儿童心理发展的教养方式。90年代以来,学者开始用新思路、新模式研究家庭教养方式。并逐步深入的开展对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5。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也是社会化的最先执行者。关颖等专门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研究,数据显示,父母采取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儿童社会性得分高分组的比例大大高于宽容型和专制型,从而看出亲子关系的民主、平等、和谐,使孩子在良好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积极影响。国内学者也作了大量关于不同群体父母教养方式的对比研究。张文新、林崇德对不同群体青少年的父母教养方式与自尊的关系的研究表明:父母教育方式对自尊的影响在不同群体中存在一定差异。父亲的过分保护对女生的自尊存在极其显著的消极影响,对男生却没有;母亲的过度干涉、过度保护对男生自尊有显著的消极影响,对女生却没有。同时,不管父母的过分保护还是母亲的过度干涉、过度保护对城市青少年的自尊有显著的消极影响,对农村青少年却没有。我国学者也分别从父母文化背景、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及父母的婚姻质量等方面,研究了影响家庭教养方式的因素。很多研究都表明,父母的性别、受教育水平、职业以及子女的年龄都会影响教养方式。那么家庭教养方式与孝道认知的关系如何,什么样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利于大学生形成为社会认同的孝道认知?本课题将主要研究家庭教养方式与孝道认知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意义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人历来推崇孝道。关于孝道的研究是中国本土心理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研究。研究孝道有着其特殊的理论意义6。家庭是儿童第一个接触的环境,在这里孩子得到温暖也学会遵守规则。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教养方式。有的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有的对孩子表现出很多爱和期待,但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和对其行为进行限制。一般而言能对孩子提出合理要求,并对孩子表现出爱的教养方式是最好的一种。本研究试图探讨家庭教养方式与孝道认知的关系。通过研究能够丰富对家庭教养方式和孝道认知的认识,阐明家庭教养方式各因子与孝道认知各维度的相关性。另外通过本次研究希望可以发现什么样的教养方式更容易培养出孝道认知积极的孩子,为家庭探索出一条更好的培养孩子的教养方式。研究目的通过对大学生孝道认知水平和家庭教养方式进行测量,研究在人口统计学意义上,即在性别、地域、是否是独生子女各个维度上孝道认知及家庭教养方式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了解当代大学生孝道认知和家庭教养方式状况,以便对大学生的孝道认知和家庭教养方式有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将孝道认知的四个分维度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各个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哪些因子会对孝道认知产生影响。深入了解父母教养方式与孝道认知的关系。1. 方法 1.1被试孝道认知问卷和家庭教养方式量表的施测,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新乡医学院学生250人,最终获得有效数据216份,有效回收率为86.4%。其中,占总被试的28.2%,女生155人,占总被试的71.8%;农村学生有161人,占总被试的74.5%,城市学生有55人,占总被试的25.5%;独生子女25人,占总被试的11.6%,非独生子女191人,占总被试的88.4%;双亲家庭204人,占总被试的94.4%,单亲家庭有6人,占总被试的2.8%,与继父母一起生活有1人,占总被试的0.5%,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有4人,占总被试的1.9%,其他1人,占总被试的0.5%;家庭人均年收入少于4000的有75人,占总被试的34.7%,家庭人均年收入4000-8000的有73人,占总被试的33.8%,家庭人均年收入8000-12000的有43人,占总被试的19.9%,家庭人均年收入12000-16000有18人,占总被试的8.3%,家庭人均年收入16000以上有7人,占总被试的3.2%;父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有125人,占总被试的57.9%,父亲文化程度高中有64人,占总被试的29.6%,父亲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27人,占总被试的12.5%;母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有147人,占总被试的68.1%,母亲文化程度高中有56人,占总被试的25.9%,父亲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13人,占总被试的6%。1.2研究工具 1.2.1 孝道认知问卷该量表由范丰慧等根据对儒家经典文献和开放式调查结果的分析,结合杨国枢7的孝道个人认知量表等孝道相关量表从侍生、侍死、立身、行道四个角度编制而成。该量表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3。共有32道题目,分测养亲尊亲、护亲荣亲、丧葬纪念、顺亲延亲四个维度;采用从1分(非常应该)到5分(非常不 应该)的5分制。得分越低,表示越孝顺。 1.2.2 家庭教养方式问卷(EMBU)EMBU现已被译为中文并做了初步修订,经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张津萼等的研究表明,EMBU在国内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认为EMBU适用于我国群体。EMBU可进行单人测验,也可以进行集体测验。由于EMBU是让被试通过回忆来评价父母的教养方式,所以,它适用于任何一个为人子女的人,其范围十分广泛。本课题采用岳冬梅8等人修订的中文版EMBU,用以评价父母的教养态度和行为。量表共有66个题目,采用1-4级评分,父亲教养方式分量表的6个维度共58个条目,母亲教养方式分量表的5各维度共57个条目。1.3 程序大学生孝道认知与家庭教养方式的测量,采用随机分发问卷的形式进行测量,完成后回收问卷。1.4 数据处理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2 结果2.1 大学生孝道量表总体描述分析结果见表1。从极大值、极小值及平均数可知,被试的外显孝道总分偏向极小值,其在孝道认知上趋于积极态度。被试在顺亲延亲上的均分相对于其它的更接近极大值,表明被试在顺亲延亲上不趋于积极态度。表1 大学生孝道量表总体描述分析因子极大值极小值均值标准差总分1033248.2711.973养亲尊亲331113.514.128护亲荣亲2579.032.854丧葬纪念3379.443.535顺亲延亲29716.284.8442.1.1 不同性别大学生孝道认知比较 结果见表2。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孝道认知的四个维度(包括养亲尊亲、护亲荣亲、丧葬纪念、顺亲延亲)上无显著性差异。表2 不同性别大学生孝道认知t检验A总分养亲尊亲护亲荣亲丧葬纪念顺亲延亲t0.3321.0131.008O.3790.912p0.7400.3120.3150.7050.3632.1.2 不同家庭所在地大学生孝道认知比较 结果见表3。不同家庭所在地大学生在孝道认知的四个维度上无显著性差异。 表3 不同家庭所在地大学生孝道认知t检验A总分养亲尊亲护亲荣亲丧葬纪念顺亲延亲t-0.143-0.2540.370-0.8410.332p0.8870.8000.7110.4030.7412.1.3 是否独生子女大学生孝道认知比较 结果见表4。是否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孝道认知的四个维度上无显著性差异。表4 是否独生子女大学生孝道认知t检验A总分养亲尊亲护亲荣亲丧葬纪念顺亲延亲t0.5530.3680.8331.340-0.616p0.5810.7130.4060.1910.5382.2 家庭教养方式问卷调查分析 2.2.1 父母教养方式比较 结果见表5。父亲教养方式在惩罚严厉因子上显著高于母亲教养方式(P0.001),而在拒绝否认因子上显著低于母亲教养方式(P0.001)。表5 父母教养方式比较t检验Bfy1-Bmy1Bfy2-Bmy2Bfy4-Bmy4Bfy5-Bmy5t-0.14217.713-0.575-21.150p0.8870.0000.5660.000注:Bfy1父亲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因子,Bfy2父亲教养方式的惩罚严厉因子,Bfy4父亲教养方式的偏爱被试因子,Bfy5父亲教养方式的拒绝否认因子;Bmy1母亲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因子,Bmy2母亲教养方式的惩罚严厉因子,Bmy4母亲教养方式的偏爱被试因子,Bmy5母亲教养方式的拒绝否认因子.2.2.2 不同性别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比较 结果见表6。不同性别大学生在父亲的惩罚严厉因子、过分干涉因子、偏爱被试因子、拒绝否认因子及过度保护因子上差异显著。表6 不同性别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比较t检验情感温暖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t0.6542.872*2.761*2.575*2.240*4.398*p0.5140.0050.0060.0110.0270.000注:* p0.05,* p0.01,* p0.0012.2.3不同性别大学生母亲教养方式比较 结果见表7。不同性别大学生在母亲的惩罚严厉因子、过分干涉因子、过度保护因子及否认拒绝因子上差异显著。表7 不同性别大学生母亲教养方式比较t检验情感温暖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偏爱被试拒绝否认t-0.1992.602*3.586*1.8753.365*p0.8420.0110.0000.0620.020注:* p0.05,* p0.01,* p0.0012.2.4 不同来源地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比较 结果见表8。不同来源地大学生在父亲的过分干涉因子和过度保护因子上差异显著。表8 不同来源地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比较t检验情感温暖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t-1.001-1.790-2.673*-1.023-1.390-2.170*p0.3180.0770.0080.3070.1660.031注:* p0.05,* p0.012.2.5 不同来源地大学生母亲教养方式比较 结果见表9。不同来源地大学生在母亲的过分干涉因子和过度保护因子上差异显著。 表9不同来源地大学生母亲教养方式比较t检验情感温暖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偏爱被试拒绝否认t-1.510-1.229-2.823*-0.489-0.958p0.1320.2210.0050.6260.341 注:* p0.012.3大学生孝道认知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分析2.3.1家庭教养方式与孝道认知的相关分析 结果见表10,表11。情感温暖与养亲尊亲,护亲荣亲,丧葬纪念显著负相关;惩罚严厉与养亲尊亲,护亲荣亲显著正相关;拒绝、否认与养亲尊亲,护亲荣亲、丧葬纪念显著正相关。表10父亲教养方式六个因子与孝道认知四个维度的相关分析养亲尊亲护亲荣亲丧葬纪念顺亲延亲情感温暖r-0.252*-0.249*-0.179*-0.104p0.0000.0000.0080.127惩罚严厉r0.146*0.134*0.0540.095p0.0320.0490.4270.162过分干涉r0.0720.043-0.023-0.091p0.2920.5340.7380.180偏爱被试r-0.050-0.023-0.131-0.057p0.4740.7420.0610.418拒绝否认r0.162*0.135*0.0450.147*p0.0170.0480.5120.030过度保护r0.0510.036-0.065-0.039p0.4570.6010.3440.571注:* p0.05,* p0.01,* p0.001表11母亲教养方式五个因子与孝道认知四个维度的相关分析养亲尊亲护亲荣亲丧葬纪念顺亲延亲情感温暖r-0.302*-0.264*-0.216*-0.064p0.0000.0000.0010.351惩罚严厉r0.152*0.143*0.0100.098p0.0260.0350.8880.153过分干涉过度保护r0.0300.025-0.1020.005p0.6630.7140.1340.943偏爱被试r-0.0310.013-0.114-0.026p0.6510.8500.0970.704拒绝否认r0.175*0.147*0.0420.142*p0.0100.0310.5410.0372.3.2家庭教养方式与孝道认知的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2,表13。以孝道认知总分为因变量,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为自变量做回归分析,发现情感温暖因子对孝道认知得分有显著预测力。表12以孝道认知为因变量,父亲教养方式各因子为自变量的线性回归结果对孝道起作用的因子BSER平方调整后R平方标准估计的误差情感温暖-0.3250.087-0.2510.0630.05811.740常量65.2734.607*表13以孝道认知为因变量,母亲教养方式各因子为自变量的线性回归结果对孝道起作用的因子BSER平方调整后R平方标准估计的误差情感温暖-0.3270.086-0.2520.0640.05911.630常量65.2694.535*3 讨论 3.1 大学生孝道认知状况总体来说大学生孝道认知得分的总体水平比较低,平均分48.27,养亲尊亲均分13.51,护亲荣亲均分9.03,丧葬纪念均分9.44,顺亲延亲均分16.28,说明大学生的主流孝道认知是积极向上的。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孝道认知总分及养亲尊亲、护亲荣亲、丧葬纪念、顺亲延亲四个分维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没有发现男女谁跟有孝心的。这可能跟女性地位提高,男女平等观念的深入等原因有关。城市和农村学生在总分及养亲尊亲、护亲荣亲、丧葬纪念、顺亲延亲四个分维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农村和城市的学生的孝道认知趋于同质。具体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1.农村与城市生活水平差距缩小;2.由于研究对象都是大学生,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均较高;3.可能部分学生作答时有装好倾向;4.样本容量偏小;5.由于被试均来自新乡医学院,有些即使是城市的学生家庭条件也并不是特别好;6.被试范围太小。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总分及养亲尊亲、护亲荣亲、丧葬纪念、顺亲延亲四个分维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的孝道得分并未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不管是否为独生子女其孝道认知水平均较高。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独生子女所占比重过小,这会对结果造成一定影响。 3.2 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状况通过对父母家庭教养方式的比较可知,在惩罚严厉这个因子上父亲教养方式的得分显著高于母亲教养方式的得分。这与大众的普遍认识一致,即父亲相对于母亲在教养孩子时更加严厉与苛刻,同时父亲对孩子的惩罚也较多。在拒绝否认因子上母亲教养方式的得分显著高于父亲教养方式的得分,这可能与作为母亲的女性的性格有关。一般而言,母亲更愿意在他人面前提起自己的孩子,没有作为男人的父亲大度,而且已婚女性可能较男性更加在意孩子,这就使得学生感觉母亲更小气,更多的把事情的原因归结为孩子的表现。通过男生和女生在父亲教养方式上的t检验可知,在父亲教养方式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过度保护、拒绝否认5个因子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这与徐雪萍等人9的研究不同,原因可能有,相对于女生,父亲对男生的惩罚更多,很多时候父亲更加倾向于对男孩子施加暴力而不是女孩子。而男生在偏爱被试、过度保护两个因子上的得分也显著高于女生,表明中国家庭中还存在重男轻女的倾向,尤其是在中国的农村。过分干涉因子上男生得分也显著高于女生,这可能也与重男轻女有关,父亲更在意男生的表现,对其要求也较多,相对与女孩子,父亲更多的对男孩子的生活进行干涉。同时,女孩子在父亲的认知中更加乖巧、听话,所以对女孩子干涉较少。而在拒绝否认因子上男孩得分也较高可能也与父亲对男孩子的重视有关。通过男生和女生在母亲教养方式上的t检验可知,可知男女大学生在母亲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偏爱被试两个因子上差异不显著,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拒绝否认三个因子上差异显著,且男生得分明显高于女生。母亲能够较为平等的给予男孩和女孩关爱和温暖,但是对男孩子要求更加严格,期望也更高,同时母亲对男孩子的过度保护也可能与弗洛伊德提出的俄狄浦斯情节有关。通过对不同家庭来源地的学生在父亲教养方式上的t检验可知不同家庭来源地的学生在父亲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四个因子上差异不显著。在过分干涉,过度保护两个因子上差异显著,且城市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农村。本研究认为这可能与来自城市的孩子其父亲压力比较大,对孩子期望较高,因而过多干涉孩子生活有关。同时,父亲教养方式量表是让学生评价家长,学生的评价会受到大学阶段父亲对其态度的影响。因为农村的孩子考大学不容易,上大学后,父亲对其评价较积极,对其管制也就不那么多了,而城市的孩子考上大学较多,通常其父母会拿他与其他孩子比较,再加上新乡医学院目前还是二本,父亲可能并没有看到孩子太多优越性,甚至没有达到其期望,所以对其管理也就较多。而且城市的孩子与父亲关系较密切,其父亲对其生活的涉入更深,对其干预也较多。通过对不同家庭来源地的学生在母亲教养方式上的t检验可知不同家庭来源地的学生在母亲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四个因子上差异不显著,在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因子上差异显著,且城市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农村。母亲教养方式上的差异的原因大致与父亲教养方式相同。3.3孝道认知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通过做孝道认知各维度和父母家庭教养方式的各因子的相关发现父母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因子均与孝道认知的养亲尊亲、护亲荣亲在0.00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父亲教养方式情感温暖因子与丧葬纪念在0.0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母亲教养方式情感温暖因子与丧葬纪念在0.00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也就是说情感温暖得分越高,养亲尊亲、护亲荣亲、丧葬纪念得分越少。由于孝道各维度的分越少,被试认识越积极。表明父母的爱和关怀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地养亲尊亲、护亲荣亲、丧葬纪念观念。父母的情感温暖与孩子将来赡养父母,成为父母感到骄傲的人及父母过世后的纪念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父母教养方式情感温暖与顺亲延亲未发现显著相关性,表明有时候父母能够给予孩子关怀,和孩子的情感联系紧密,孩子并不一定会完全听从父母的意见,按照父母交代的去做。受西方文化影响,现代社会中孩子大都有自己的想法,独立意识比较强,做事比较有主见,这可能是未发现情感温暖与顺亲延亲显著相关的原因。父母教养方式的惩罚严厉及拒绝否认因子与养亲尊亲、护亲荣亲在0.0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即父母对孩子惩罚越严厉,孩子对养亲尊亲、护亲荣亲的认识越消极。拒绝否认与顺亲延亲在0.0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父母对待孩子越苛刻严厉与孩子的情感联系越薄弱,孩子对父母越疏远。中国有句俗语,棍棒之下出孝子,即父母对孩子越严厉,孩子会越孝顺,但研究结果却与此相反。严厉的教养方式,并没有导致子女对父母的孝道情感更加亲密,而是变得更加疏远。这可能与不同时代的文化氛围有关。传统文化强调孝子观念,父母对孩子越严厉,如果孩子越孝顺的话,会获得更高的社会评价。现代社会强调亲子互动,如果父母不亲爱孩子,孩子似乎就有了不孝敬父母的理由,并且能得到社会的理解与支持10。通过分别以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为自变量,孝道认知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可知,无论父亲教养方式中还是母亲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因子对孝道认知有显著预测力。说明父母的关怀与爱护能够促进孩子对父母的爱戴、孝敬。4 结论本研究最终得到以下结论:(1)大学生孝道认知总体上是积极的。(2)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父亲对待孩子较母亲严厉,而且对孩子的惩罚较母亲更多的使用暴力方式。母亲对待孩子较父亲更小气,同时母亲可能更爱评论孩子。(3)父亲对男孩子惩罚更多,要求更严但也更重视。母亲对男孩子生活的干涉多于女孩。(4)城市家长在教养孩子时较农村家长干涉与保护更多。(5)父母对孩子付出关爱越多,孩子越愿意去孝敬父母。相反,父母对孩子越严厉、疏远,孩子越不愿意去尽孝道。参考文献1辞源.商务印书馆.19882张坤,张文新.孝道的心理学研究现状.心理学报,2005,25(1):0019-043黄希庭,范丰慧,汪宏,史慧颖,夏凌翔.当代中国人的孝道认知结构.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心理科学,2009,32(3):751-7544杨国枢.中国人孝道的概念分析.中国人的心理,19885赵汗青.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的发展进程.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22(6)6谢孝龙,谢志杰.大学生孝道认知与人际关系困扰的关系.赤峰学院学报,2012,1673-260X-07-0033-027杨国枢.孝道的社会态度与行为:理论与测量.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1988,65:171-2278岳冬梅.父母教养方式量表M.心理卫生评价手册,19929徐雪萍,刘群英,张进辅.大学生人格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02:184-18510黄坚厚.现代生活中孝的实践,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委员会,1982亲爱的同学,这是一份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做科研用。您所填写的内容,我们将严格保密,谢谢您的参与配合。1.您的性别为: A.男 B.女2.您的家庭所在地为: A.农村 B.城市3.您是否为独生子: A.是 B.否4.您是否是学生干部: A.是 B.否5.您的年龄为: _ 6.您所学的专业为: A.文科 B.理科 C.工科 D.医科 7.您的家庭人均年收入为(家庭每年总收入/家庭人数):A.少于4000元 B.40008000元 C.800012000元 D.1200016000元 E.16000元以上8.您的家庭结构:A.双亲家庭 B.单亲家庭 C.与继父或继母生活在一起 D.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E.其他9.你与父母一起生活到岁。10.父亲是否健在: A.是 B.否(或在您岁时去世)11.母亲是否健在: A.是 B.否(或在您岁时去世)12.父母是否离异: A.是 B.否(或在您岁时离异13.您父亲的文化程度: A.初中及以下 B.高中 C.大学及以上14.父亲的职业 : A.工人 B.农民 C.知识分子 D.干部15.您母亲的文化程度: A.初中及以下 B.高中 C.大学及以上16.母亲的职业 : A.工人 B.农民 C.知识分子 D.干部17.您父亲的年龄为: _;您母亲的年龄为: _ 第一部分 指导语:这是一份孝道认知问卷,共32个题目,调查了您对父母的态度,请根据您的实际想法做出回答,并在相应的方框内打。非常应该比较应该无所谓比较不应该非常不应该123451.作为子女,应该多陪父母散心,休闲。2.作为子女,应该与父母聊天、谈心,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3.作为子女,为不让父母忧心,出门在外,应该多打电话或写信给父母。4.作为子女,对父母说话应该温和有礼。5.作为子女,出门前或返家时,应该向父母禀报一声。6.作为子女,应该留心父母的身体健康。7.作为子女,应该常回家看看父母。8.作为子女,应该想方设法让父母开心。9.作为子女,应该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10.作为子女,父母交代的事,应该做好。11.作为子女,应该牢记父母的生日,并加以祝贺。1234512.作为子女,为了不使父母和家族蒙羞,应该遵纪守法。13.作为子女,为了让父母省心,在外不应该惹事生非。14.作为子女,为了不让父母和家族蒙羞,个人应该言行检点。15.作为子女,出于对父母的尊重,应该尊重其他老人。16.作为子女,为给父母赢得尊重,应该对社会做出贡献,赢得社会认可。17.作为子女,为使父母安心,应该努力工作,力争上游。18.作为子女,应该避免做对不起父母的事。19.作为子女,父母去世后,应该按时祭拜他们的牌位或遗像。20.作为子女,父母去世后,逢年过节,应该祭扫他们的坟墓。21.作为子女,父母去世后,在丧葬期间,应该为父母戴孝。22.祭奠父母和祖先应该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23.作为子女,父母去世后,应该做些纪念他们的事情。24.作为子女,应该满足父母的遗愿。25.作为子女,父母去世后,应该常常念起父母。26.作为子女,当不能说服父母时,应该遵从父母的意见。27.作为子女,为了延续就家族,如果政策允许应该至少生一个男孩。28.作为子女,应该继承父母留下的事业。29.作为子女,应该避免和父母不喜欢的人交往。30.作为子女,选择职业和工作时,应该征得父母的同意。31.作为子女,父母不公或责骂时,不应该当面顶嘴。32.作为子女,父母年龄大时,应该和父母住在一起。 第二部分家庭教养方式问卷指导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发展和成长有重要意义。回答这一问卷,就是请您努力回想小的时候留下的这些印象。问卷有很多题目组,每个题目答案均有四个等级。请您分别在最适合您父亲和您母亲的等级数字上划“”。每题只准选一个答案。您父母对您的教养方式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请您实事求是地分别回答。如果幼小时父母不全,可以只回答父亲或母亲一栏。如果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相关的题目可以不答。问卷不记名,请您如实回答。下面举例说明对每个题目的回答方法。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1.父母常常打您吗? 父 1 2 3 4 母 1 2 3 4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2.父母对你很亲热吗? 父 1 2 3 4 母 1 2 3 4 从 偶 经 总 不 尔 常 是1. 我觉得父母干涉我所做的每一件事123412342. 我能通过父母的言谈、表情感受他(她)很喜欢我123412343. 与我的兄弟姐妹比,父母更宠爱我123412344. 我能感到父母对我的喜爱123412345. 即使是很小的过失,父母也惩罚我123412346. 父母总试图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使我成为出类拔萃的人123412347. 我觉得父母允许我在某些方面有独到之处123412348. 父母能让我得到其他兄弟姐妹得不到的东西123412349. 父母对我的惩罚是公平的、恰当的1234123410. 我觉得父母对我很严厉1234123411. 父母总是左右我该穿什么衣服或该打扮成什么样子1234123412. 父母不允许我做一些其他孩子可以做的事情,因为他们害怕我会出事1234123413. 在我小时候,父母曾当着别人的面打我或训斥我1234123414. 父母总是很关注我晚上干什么1234123415. 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我能感到父母在尽量鼓励我,使我得到一些安慰1234123416. 父母总是过分担心我的健康1234123417. 父母对我的惩罚往往超过我应受的程度1234123418. 如果我在家里不听吩咐,父母就会恼火1234123419. 如果我做错了什么事,父母总是以一种伤心的样子使我有一种犯罪感或内疚感.1234123420. 我觉得父母难以接近1234123421. 父母曾在别人面前唠叨一些我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这使我感到很难堪1234123422. 我觉得父母更喜欢我,而不是我的兄弟姐妹1234123423. 在满足我需要的东西上,父母是很小气的1234123424. 父母常常很在乎我取得的分数1234123425. 如果面临一项困难的任务,我能感到来自父母的支持1234123426. 我在家里往往被当做“替罪羊”或“害群之马”1234123427. 父母总是挑剔我所喜欢的朋友1234123428. 父母总以为他们的不快是由我引起的1234123429. 父母总试图鼓励我,使我成为佼佼者1234123430. 父母总向我表示他们是爱我的1234123431. 父母对我很信任且允许我独自完成某些事1234123432. 我觉得父母很尊重我的观点.1234123433. 我觉得父母很愿意跟我在一起 1234123434. 我觉得父母对我很小气,很吝啬1234123435. 父母总是向我说类似“如果你这样做我会很伤心”的话1234123436. 父母要求我回到家里必须得向他们说明我在做的事情1234123437. 我觉得父母在尽量使我的青春更有意义和丰富多彩(如给我买很多的书,安排我去夏令营或参加俱乐部)1234123438. 父母经常向我表述类似“这就是我们为你整日操劳而得到的报答吗”的话1234123439. 父母常以不能娇惯我为借口不满足我的要求1234123440. 如果不按父母所期望的去做,就会使我在良心上感到不安1234123441. 我觉得父母对我的学习成绩,体育活动或类似的事情有较高的要求1234123442. 当我感到伤心的时候可以从父母那儿得到安慰1234123443. 父母曾无缘无故地惩罚我1234123444. 父母允许我做一些我的朋友们做的事情1234123445. 父母经常对我说他们不喜欢我在家里的表现1234123446. 每当我吃饭时,父母就劝我或强迫我再多吃一些1234123447. 父母经常当着别人的面批评我既懒惰,又无用1234123448. 父母常常关注我交往什么样的朋友1234123449. 如果发生什么事情,我常常是兄弟姐妹中唯一受责备的一个1234123450. 父母能让我顺其自然地发展1234123451. 父母经常对我粗俗无礼1234123452. 有时甚至为一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父母也会严厉地惩罚我1234123453. 父母曾无缘无故地打过我1234123454. 父母通常会参与我的业余爱好活动1234123455. 我经常挨父母打1234123456. 父母常常允许我到我喜欢去的地方,而他们又不会过分担心1234123457. 父母对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有严格的限制而且绝不让步1234123458. 父母常以一种使我很难堪的方式对待我1234123459. 我觉得父母对我可能出事的担心是夸大的、过分的1234123460. 我觉得与父母之间存在一种温暖、体贴和亲热感觉1234123461. 父母能容忍我与他们有不同的见解12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