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格式] 南宋官窑青瓷的艺术风格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78385579 上传时间:2022-04-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word格式] 南宋官窑青瓷的艺术风格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word格式] 南宋官窑青瓷的艺术风格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word格式] 南宋官窑青瓷的艺术风格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宋官窑青瓷的艺术风格34一传统与创新全球对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也唤起了我国艺术界对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创造的重新审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有创新才是最好的继承.也许本栏目可以助您思考这个问题.南宋官窑青瓷的艺术风格文/余卫华宋代是中国陶瓷艺术的巅峰期,其中又以南宋官窑青瓷最具风神.南宋宫窑青瓷将古朴刚劲的造型,典雅玉润的釉色,匠心独到的开片和风姿绰约的紫口铁足完美地凝聚在幽雅端庄,明快和谐的统一体中.从而流溢出庄重典雅,凝重深沉的艺术风采,达到了古代青瓷艺术的顶峰.青瓷是以青釉为装饰的单色釉瓷.为中国瓷器的发端.原始青瓷始见于商代中期至公元200年前后,真正意义上的青瓷率先在浙江上虞一带烧造成功.完成了从陶到瓷的飞跃.自东汉晚期至唐宋时代.青瓷始终是中国古代瓷器生产的主流.青风绵延,传承不息.及至南宋.中国青瓷艺术步入了高峰期.其中又以南宋官窑青瓷最具风神.一,官窑溯源官窑为官府选设且直接控制生产的窑场其产品不经商业途径而直接进入宫中.供皇室祭祀.赏玩之用.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权至上.这种专制制度也涉及到瓷器的征调与使用.唐,五代时期.各地着名窑场纷纷向朝廷大量贡奉精品.其中,越窑青瓷中的秘色瓷,有着千峰翠色的美誉.为进奉帝王使用的贡瓷.贡瓷也就是官窑的萌芽.北宋时期.民间名窑产品亦大量被皇家以各种方式征调入富.但民窑贡瓷虽然工艺精湛.却不能充分满足宫廷对御瓷的品位追求.于是,自艺术皇帝宋徽宗始.北宋皇室在汴京(今河南开封)设立瓷窑.专为皇家烧造高级生活用瓷和艺术陈设瓷.史称北宋官窑.据宋人叶寞坦斋笔衡记载:”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日官窑”.宋室南迁后,建都于临安(今杭州).由于宫廷生活礼仪日趋考究.生活,祭祀和陈设用瓷的需求也渐增多.因此.南宋王朝”袭故京遗制”,重集全国制瓷名师巧匠.在都城临安西南的乌龟山麓和万松岭一带建立修内司和郊坛下窑,生产宫廷专用御品,史称南宋官窑.南宋官窑居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它严格按照宫廷的意图烧制.不惜工本.虽以陈设用瓷为主.但其造型,品种十分丰富.既有文房用具.也有日用器皿,祭祀用器,娱乐用瓷及装饰瓷,如尊,壶,琮,炉,瓶,碗,碟,洗,罐,棋等器型多仿自周传统与创新35一窑贯耳瓶官窑葵口碟古制.古风朴朴.它既继承了北宋汴京官窑,河南汝官窑等:方名窑瓷器的造型端庄简朴,釉质浑厚的特点,又吸收了南越窑,龙泉窑等名窑的薄胎厚釉,釉面莹沏,造型精巧之精,设计精妙,匠心独运将青瓷技艺提高到炉火纯青的境地,现出了极高的艺术造诣和美学追求.二南宋官窑青瓷的艺术风格南宋官窑以紫口铁足”,”粉青釉色”,冰裂纹片”,”薄厚釉”四大特征着称于世.其优美,古朴的造型晶莹柔润】釉色,巧若天工的开片令人叹为观止.(一)线的优美.型的敦厚历代器物中优美的造型流行周期一般较长,但它随着各个代的实用与审美需求的变化,造型也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这就形成了各时期的不同造型风格.南宋官窑青瓷器物以造型长,推崇古朴敦厚之美,器物结构比例极富韵律感.从出土物,传世品和文献资料可知南宋官窑青瓷器的造型主要在细微的变化,线条或简洁婉转,或柔和流畅,如古曲悠然,呈出一种既端庄凝重又轻巧细腻的美感.正如着名工艺美术史:田自秉所言”器皿的恰当比例和尺度,使人感到减一分则短.一分则长,达到了十分完美的地步.这是宋瓷千百年来.为.们所赏识的原因所在.】.南宋官窑青瓷的线条和造型优美,.出.为我们创造了卓越的工艺形象.(二)古的风采,雅的神韵在形形色色的南宋官窑青瓷中,仿古瓷器引人注目.这些.古器物以三代,秦汉青铜器为摹本,力图重现三代之理想.明.高濂燕闲清赏笺论及宋瓷云:”论制如商庚鼎,纯素鼎,:管空足冲耳乳炉,商贯耳弓壶,大兽面花纹周贯耳壶,汉耳壶,文己壶,祖丁尊,皆法古图式,进呈物也口】.与青铜器比这些青瓷器皿尽管体积较小.但其文化和艺术气质,却然不可漠视.官窑盏托宋代重振儒学的政治诉求和古器物学的兴起推动了文化建设中的复古思潮,用于祭祀的仿古铜器大量生产.可又囿于铜料匮乏.南宋初期遂以青瓷替代铜玉作祭礼器.加之南宋皇帝,士大夫好古,以古为雅,喜以仿古青瓷作陈设品.上行下效古风弥漫,尤其是官窑器形,更是如此.但是宋代的仿古并非一味地摹仿,还加入了时代的元素.(三)玉的柔润.青的极致南宋官窑青瓷崇玉尚青.玉器具有温润含蓄,表里一致,坚而不弯等多种美德,被赋予了理想化的人格象征.历来为人们所崇尚.其艺术特质更与南宋统治者所追慕的意境相吻合,故模拟天然美玉的神韵成为南宋官窑追寻的首要目标.南宋官窑青瓷,无论是薄胎薄釉还是薄胎厚釉,无一例外都具备类玉的特征.尤其是薄胎厚釉类青瓷,釉层丰厚光泽柔和,温润如碧玉.陈万里先生指出:宋代的烧瓷技术最显着发展有两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青瓷的烧制,宋代青瓷所以远远超越前代,其主要原因在于青釉中含铁量的适当以及还原焰控制的适度,这种技术上的进步,是烧制青瓷达到卓越成就的最重要的条件.青釉的色泽,由微带黄色而呈橄榄绿色,更进而成为苍翠欲滴的色调,明澈温润,是我国青瓷达到高度水平的标志】.(四)釉的韵致.纹的奇特纵观历代陶瓷制作.常可见到器体表层釉面形成不同规则,大小的裂纹及开片.古人将这种烧制技术上的缺陷称为”璺”.但由于其纹理具有特殊的装饰效果.南宋官窑便把釉面开片作为瓷器的一种美化装饰.这也可以说是宋代尚意的时代审美观影响下的产物.南宋官窑青瓷的釉色,主要是粉青色.依色谱的颜色划分.为浅蓝绿色,但也有以灰绿色,黄绿色为主的,具有良好的乳浊性和釉层丰厚的多次釉.在质感上追求璞玉的效果,给人以“雨过天晴”的美感.对釉面开片的不同状态.有冰裂纹,蟹爪纹,鱼子纹,百圾碎等妙称.明曹昭格古要论记载:”官窑36传统与创新官窑长方盆暗龙纹圆洗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色好者与汝窑相类”【4】.南宋官窑青瓷因胎土含铁元素较高,瓷器烧成后无釉处(器足)和薄釉处(口沿)呈现黑褐色和紫褐色.称”紫口铁足”.釉面有开片纹,或疏或密.清晰可辨.明高濂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记载:修内司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色取粉青为上,浅白次之.油灰色色之下也.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黑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官窑质之隐纹如蟹爪.哥窑质之隐纹如鱼子但汁料不如官料耳5】.可见,南宋官窑青瓷的釉色是十分丰富的.擅长以釉的色泽,质感和纹理来凸显艺术美感.三,南宋官窑青瓷艺术风格的成因(一)重建礼制的需求自东汉末年以来,由于社会政治长久动荡不宁由于南亚佛教的传入以及少数民族胡文化的大规模渗入.礼制秩序趋向式微.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反礼法思想活跃一时,隋唐时期人们的礼法观念也颇为薄弱】.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其礼文仪注往往多草创,不能备一代之典”7】.北宋时期,为了适应新的社会形势,重振朝纲执政者致力于重建以青铜器为代表的夏.商,周三代的礼乐制度,稽古作新,以追三代之隆”8】.在官窑青瓷制作中,出现了大量仿商周青铜器,玉器的陶瓷礼器.这就是宋代官窑复古风的肇始.南宋初期,在与金国的作战局势稍微平稳后.统治阶级即不遗余力地重建礼制.不仅力图恢复北宋政和年间所订立的各种礼制,且进一步采撷古制.绍兴十六年前后是#LN重建和变革的高潮.也是官窑青瓷仿古走向辉煌的时期.(二)美学思潮的折射宋代官窑青瓷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当时风行的美学思潮密不可分.宋代是一个”郁郁乎文哉”的文人社会在艺术上,讲求清雅.格调单纯,反对藻饰.崇奉的创作原则是合于天造,厌于人意.追求的最佳境界是天工与清新,疏淡含精匀.甚至皇家御苑也”皆仿江浙白屋,不施五彩.在这种美学思潮的影响下.南宋官窑青瓷一反唐代雍艳富厚之风.追慕一种静穆幽雅,柔和晶莹,似玉胜玉的艺术意境.(三)制瓷工艺的精进南宋官窑艺术的炉火纯青是建立在精湛的制瓷工艺基础之上的.南宋官窑制瓷匠师选用风化程度较高的瓷石作为制胎原料.且采用精细的淘洗技术以提高原料中高岭土粘石矿物和绢云母矿物细颗粒部分的含量,从而提高了瓷胎的精细程度.同时,他们又将含氧化铝更高的紫金土引入瓷胎的配方,使胎的含铝量达到3O%,大大增加了瓷胎的抗变形能力,改善了青瓷的工艺性能.故南宋官窑瓷器可以制作出蛋壳般的器皿,若对光观看瓷胎.则如蛋白般透亮.非常美丽.匠师们还将高钙釉变为氧化钙一氧化钾釉使釉层厚而不流.同时又采用素烧和多次施釉工艺,从而使浑厚的釉层呈现出深浅的变化.烧成时,又巧妙控制温度,使钙长石析晶.产生强烈的乳光此外,南宋官窑青瓷的文武开片,紫口铁足也是通过配釉和烧成工艺来实现的.四,结语南宋官窑青瓷将古朴刚劲的造型,典雅玉润的釉色,匠心独到的开片和风姿绰约的紫口铁足完美地凝聚在幽雅端庄,明快和谐的统一体中,从而流溢出庄重典雅,凝重深沉的艺术风采.达到了古代青瓷艺术的顶峰.其仪态和风范.留给后人无尽的追慕和遐想.它超越前人.泽被后世.蔚为华夏艺苑中的瑰宝与典范.注释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海: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85.238页【2】明】高濂燕闲清赏笺【3】陈万里中国历代烧制瓷器的成就与特点文物,1963(06):29页4】【明曹昭格古要论卷下5】【明】高濂遵生八笺卷十四f6】冯天瑜,何晓明等中华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652页【7】宋吏卷九八礼一8】郑居中等御笔指挥?政和五礼新仪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2页项目来源: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编号:20101d06】作者简介:余卫华,黄石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苏州大学设计艺术学博士编辑:张国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