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1、追求分数的外在目标替代了学习的内在需要; 2、自始至终就是一个被动的学习者而不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 3、不能有效的突破化学学习的困难。单元一标题:“化学改变了世界”说明人的主体力量在化学领域里得到了最充分最直接的表现;同时,化学对世界的改变也包括化学对人的改变.化学教学的目的正是希望学生在与化学的相互作用中不断的改变他自己。“化学改变了世界”表明了一种化学的价值观、社会观、文化观。1体验化学的奇妙,初步形成化学学习的兴趣;2初步认识化学的一些基本观念;3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4初步学会某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如何看待化学?化学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建立正确的化学价值观,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如何理解化学?化学研究什么(什么是化学)树立基本的化学观念。如何学习化学?怎样探究化学用崭新的学习方式,改变自己成为主动学习者。第一节标题:“奇妙的化学” 从学生一开始学习化学就要让学生体验从学生一开始学习化学就要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的奇妙,产生热爱化学、喜欢化到化学的奇妙,产生热爱化学、喜欢化学之情,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学之情,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趣。青少年时代最要紧的是培养感情,青少年时代最要紧的是培养感情,对各种事物、问题,都要有感情、激情,对各种事物、问题,都要有感情、激情,要有理想。只会机械地背诵一些教条,要有理想。只会机械地背诵一些教条,那不是人才。那不是人才。本节内容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该教材追求的一个基本目标,从第一个标题开始教材就以“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这一化学科学价值观为灵魂选取内容,在内容的组织方式上,避免单纯说教,而是通过学生自主的活动,亲身体验化学对于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通过体验化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感受到化学的奇妙;通过“观察化学变化”的奇妙现象以及认识这些奇妙现象背后的奥秘(是因为由分子、原子决定的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发生了变化),进一步领会到化学的奇妙,在这种奇妙的愉悦感受中,同时形成了对化学科学的价值观、物质组成的微粒观、绿色化学观、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等的初步认识,由此,初步了解了“什么是化学”。 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组成的微粒观。 4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5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调查表明,学生对化学学习充满了憧憬,对化学的问题也有一些不同程度的了解、认识和困惑。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对“什么课程内容对学生最有意义?”的回答是,课程内容必须与学生所关心的事情联系起来,并允许学生探索自己所想的、所关心的事情。奥苏贝尔认为,在设计课程时,最重要的是时刻记住:“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然后据此进行相应的教学安排。”只有当学生把课程内容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才会发生有意义的学习。学生与新教材的第一次接触,我们要给学生呈现一个什么样的信息呢?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样的现象最具有化学特色,又最能带给学生感官刺激和产生兴趣、最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呢?最终选定了节日五彩缤纷的焰火。由此给整本教材定下了一种问题、探究、感悟的基调。实际上,学生对每一个他所感兴趣的事物都会有着数不清的问题和感受:它(焰火)是怎么造出来的为什么这样神通广大?我想长大以后成为一个制造焰火的人,造一个最大最美的焰火,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能看得见;为什么它能放出那么美丽的颜色,它是用什么东西制造的呢?我感觉十分奇怪,它为什么飞的这样高而且这么多色彩;在那时我好想能够住在天空,每天跟这些美丽的烟花玩耍,把他们的美丽留住;我喜欢烟火,对它的五颜六色着迷,在观赏之余不免令人疑问,我也想亲手做一个;为什么能散成不同的图案,它是怎样设计的?标题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初中化学课程的实际价值在于,化学创造了一个人造世界。现代社会几乎就是建立在这个人造世界的基础上的。” (吴国庆)为什么要让学生学习化学?在这个化学改变了的世界里,不学习化学,世界就成为学生面前的异己力量。就不能增加他在现代社会的适应性和自我保护能力,甚至就不会在这个世界里很好的生存。河南打工妹死于甲苯中毒,汽修工死于煤气中毒的例子。不学化学,每个人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求知欲望、好奇心就无法得到满足,就不可能获得对涉及化学问题的社会事务的参与权和自我抉择权,再次,化学的发展影响了人们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改变了人们处理问题的行为和方式。不学化学,你就不可能具有化学的思维方式,没有这种文化的涵养,它会影响到你的生活质量和人生发展。化学已成为当代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亦即,化学是社会概念、文化概念而不仅仅是一个科学概念。总之,学习化学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解决了以上问题,就可以说,这个人是一个具有化学科学素养的人了。哈佛大学现任校长曾说,“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个人文的过程,是有关价值的事情,而不仅仅是信息和知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是教材的编制策略,也是课堂教学的首选策略。怎样让学生感受“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身边(教室、足球)衣、食、住、行光电材料、石油化工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近、小、 感性、 现实、过去远、 大、理性、 想象、现在发现化学感受化学认识化学让学生在参与中发现化学,领悟化学是我们教学中的首选策略。 标题标题2“观察化学变化观察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学生化学启蒙中所认识的第一个化学概念。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个核心概念,不然就失却了化学学习的对象。化学改变了这个社会,实际上是说,通过化学变化改变了这个社会。或者说,由化学所产生的世界的巨大变化都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化学是以研究化学变化为主的科学”,对化学反应的研究一直是化学科学的中心问题。化学的使命就是制造或发现新物质,而新物质来自化学反应。“化学变化”是化学研究的中心。化学学科之所以经久不衰,在于通过人工发生的化学变化合成,展现了物质变换的无限生命力。建议:让学生多多举例他所看到的变化,引导学生对这些变化从化学的角度分类。建议: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这样对化学变化现象的体验会更加深刻。 学生是否理解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是要看该“交流共享”的结果。要给学生留足时间,给以充分的交流自由。1、化学的物质变化观变化可分为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分类的标准:是否生成了新物质;2、化学变化的能量观;3、化学研究的目的观;4、化学的科学价值观化学科学的两面性;绿色化学观;在标题二“观察化学变化”中应该建立的几个观念: 科学对人类的影响不总是积极的方面,还有消极的方面。人类必须学会控制它所发明的科学,使其好处最大、害处最小。 “不但实现所希望的变化是重要的,避免不希望的变化也是重要的。”一种新的科学观。对对“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内容的不同处理内容的不同处理新教材新教材1、指出学习目的2、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3、让学生通过动手的实验亲身感受化学变化的丰富多彩4、在“交流共享”中应用概念5、突出 基本的化学观念旧教材旧教材1、为学习而学习2、没有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3、演示实验的被动观察4、没有学生的主动活动5、缺乏有关化学变化的哲理标题标题3“化学变化的奥化学变化的奥秘秘”水的模型化学的基本特点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和变化;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不同于其他科学最特征的思维方式。建立对微观世界的想象力是初中化学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也是其他课程不能代替的。离开这个基本点就不是化学。 1、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初中化学学习的分化点即难点也是难以形成这种思维方式。教材之所以在第一节内容中就引入分子、原子的知识就是利用“先入为主”的心理特点,让学生从学习化学的开始就建立这种思维方式。 2、图片包含的基本观念:某些物质(如水)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有种类、数目、结合方式的不同。组成、结构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的内部根源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通过动手和动脑建立:“微”的认识和认识“微” 的情感体验充分利用类比和联想 化学的基本观念(化学的基本认识看法)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物质组成的基本成分是各种元素;物质的性质是由组成物质的原子的种类、数目、结合方式、空间排列等决定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根源就是上述因素的变化。组成、结构变了,物质就变了。化学中的六个主要观念:一、原子、分子、离子二、微粒间的作用化学键:三、分子的几何形状分子构型:三维化学四、动力学理论外部条件:温度,压力,浓度对反应进行快慢的影响五、化学反应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六、能和熵(热力学)说明变化的方向和限度。一位著名化学家如是说:一位著名化学家如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需要花在任何情况下,需要花费在学习上的实际时间,费在学习上的实际时间,只应是保证对这些主要只应是保证对这些主要观念得到真正的理解观念得到真正的理解。学生之所以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很多情况下不是没有知识,也不是没有才智,而是缺乏见识、见地,即缺乏引领知识、才智的“观念”。教学建议:用该”交流共享”检查学生是否建立了“宏观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可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认识,布置一些体验性的作业来强化这种认识。在第一单元,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在第一单元,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看待化学?(化学有什么用)如何看待化学?(化学有什么用)如何理解化学?(化学是什么)如何理解化学?(化学是什么)如何探究化学?(怎样学习化学)如何探究化学?(怎样学习化学)从哲学意义上讲,人的素质中最为核心的是从哲学意义上讲,人的素质中最为核心的是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化学教育哲学上讲,决定一个学生化学修从化学教育哲学上讲,决定一个学生化学修养的高低,最为重要的标志是看他如何看待养的高低,最为重要的标志是看他如何看待化学,如何理解化学,以及能否运用化学的化学,如何理解化学,以及能否运用化学的思想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的问题。思想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的问题。只有在这样的层面上,才能建立对化学的真只有在这样的层面上,才能建立对化学的真正的兴趣正的兴趣第二节 化学之旅 怎样学习化学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是在课堂教学和学校生活中,学生自始至终就是一个被动的学习者而不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一切都是确定好了的:没有知识的好奇,理智的探险和精神的欢乐。更关键的是,在获取优良学业成绩方面,个人的见解是不重要的甚至是有害的。唯一重要和有用的是正确、牢固、熟练的掌握课本知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既是化学学习的方式,又是化学学习的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本质上说,科学探究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就是要看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发生了变化。不解决好化学的学习方式问题,化学课程的改革就是一句空话。“课改” 了,课堂里仍旧是教师传授、学生接受,没有问题、没有探究,没有反思,那就是假的课改。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科学探究八要素传统的学习方式静听、领受、复述、记忆记笔记、做习题新课程的学习方式活动参与、探究创新、体验、感悟、合作、对话、发表、评价提问、假设、预测、实验、控制变量、观察 、测量、比较 、分类 、推论 本节内容分析:一、从问题开始(1课时)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1课时)三、对探究活动进行探究(1课时)如果说有什么教学模式的话,这三个标题可以看作是一种教学模式。三个标题给出了我们教材对化学的“教”和“学”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模式。 1认识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学习方式和内容。2初步实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活动反思”的学习方法。3体验化学科学探究的乐趣怎样学习化学?虽然学生在其他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已经实践和体验了科学探究这一学习方式,但教材列举的诸多“化学之谜”一定会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因而对化学的科学探究仍然充满期盼。既便是蜡烛燃烧这样的学生最熟悉的化学变化,仍有着数不清的值得探究的奥秘。在学生亲自动手的探究过程中,肯定会深深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内容,课前要针对学生的科学探究态度、技能、能力,如“对科学探究有哪些认识?抱有什么态度?怎样设计实验以保证实验的公平性?怎样根据实验活动设计表格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等等”进行一些调查访谈,特别注意考查学生是否有 “行后而三思” 的反思习惯,以便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科学探究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活动,所以一定是以问题为起点的。把化学学习定位为一种问题解决活动而不是接受知识的活动是本教材所确立的新的化学学习观,这种学习观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第一课时“从问题开始”教学建议1、让学生阅读P10三个图片提出的问题和P11“化学之谜”中提出的问题,并询问学生:你们是否认为这些都是“问题”?让学生发表对这些问题的看法。2、要求学生提出自己心中积存的问题并把自己发现、形成这些问题的经过向同学们介绍。3、结合P12“多识一点”C60的发现事例或补充其他科学发现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和体会“好奇心”“质疑”“变换角度”“观察”等因素对发现、提出问题的作用。问题意识、质疑精神是创新性人才的首要素质本节教材在标题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中安排有两个“活动天地”栏目,中间还有一个“实验探究”栏目,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保证实验公平性,是设计实验的基本要求,其中的过程和方法是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方面。教材虽然作为“多识一点”给以呈现,在教学中仍要给予重视。要结合前面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分析讨论:如何保证实验的公平性? 传统教学忽视了师生对自我的认识与实践的反思。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反思”和“自我评价”,视为实现学生发展的必由之路。学生只有把自身作为认识对象的时候,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关于问题1,通过“做科学”来“学科学”,通过科学探究 “学化学”是化学学习的正确方法。学习化学离不开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探究中不但要认真的“做”,更要深入的“想”, 还要积极的“说”,多做、多想、多说,就能学好化学,单纯依赖教师的传授讲解是学不好化学的。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是化学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之一。“大胆猜想,小心求证”是科学探究的正确道路。只有“大胆猜想”才能发现创新性问题,提出有意义的研究方向,没有革旧布新的勇气和胆略是做不出科学发现和创新性成果的。“小心求证”说明了科学严谨、求实的另一侧面,不然,再好的方向和设想,如果没有事实求是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也还是做不出创新成果的。 要让学生在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基础上形成以上共识。 人类正在走向交流和对话的时代。 新的教学观把交往看成是师生的生存方式和发展的方式 ,“交流与对话”是课改之后,课堂的正常教学秩序。 学会倾听和对话不但对于科学探究非常重要,对于做人也非常重要。先听听学生们对这个问题怎么认识,再让学生讨论怎样才算是学会了“倾听”和“对话”?比如,内心要尊重别人,要认真理解别人的思想和观点,听别人讲话时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要眼看着对方,必要时要做好记录等。一、认识你的实验室二、切记实验室安全规则三、练习实验基本功 魏书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人好习惯 一位印度诗人,用诗的形式对教育规律进行了诗的概括: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将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将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将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将是一个命运。 每个“活动天地”大多采取了“问题操作示范(图示)想一想注意练习”的设计,它所依据的动作技能形成规律是什么? 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自动化阶段 首先在问题的引导下,理解操作的任务、要求和动作要领,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阶段操作定向,建立操作活动结构。 借助“想一想”和“注意”,排除以往经验中的习惯和错误干扰,建立正确技能的局部动作联系操作的模仿,然后尝试综合成一个连续技能的整体操作的整合,即完成联系形成阶段的学习; 经过一定量的练习,达到熟练自动化阶段 操作的示范及讲解:把握速度;整体示范与分解示范; 利用光盘或录像视听手段的指导 保证一定的练习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