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学设计 (3)

上传人:sym****28 文档编号:75446709 上传时间:2022-04-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背影》教学设计 (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背影》教学设计 (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背影》教学设计 (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背影一、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 明确文章的线索,体会父子情深,品味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2过程和方法目标: 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和从写作中精选材料、谋篇布局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味文中血浓于水的浓浓亲情,从背影中发掘深深的父爱,陶冶学生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的高尚情感。二、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学习叙事中的选材方法截取法。难点:明确“背影”是课文的明线,“父子深情”是课文的暗线,二者和谐统一,体会文章情思绵绵的意蕴。三、 教学课时 4课时四、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全文,梳理文章的层次(一) 导入以小故事儿子眼中的父亲导入新课: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14岁:“好像有时候觉得也不对”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他已陈腐不堪。”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45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话,他的看法相当光明。”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共同思考,引入课题:同一个父亲,在儿子眼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变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文,本文写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一直被选入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对于这样的名篇,我们应认真阅读、学习。请同学们把课文朗读一遍。(二) 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 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46年朱自清为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罪恶行径,在拒绝领取美国救济粮的宣言上签字,因此,毛泽东称他“有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背影写于1925年,他到清化大学任教不久,接到父亲来信,信中一些话,使他想起父亲,待他的许多好处,尤其是七、八年前父亲在南京为他送行的背影,不禁泪如泉涌,写下了这篇感情真挚的散文。(三)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听录音朗读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2朗读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别找不同的小组读。6段齐读。3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解释词义。4自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讨论文章结构,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第一部分(第一段):怀念父亲,最难忘背影。(点“背影”)-开篇寄思第二部分(第二到六段):回忆往事,车站离别看见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忆“背影”)-往事回忆(一)交待父子分别时的家庭情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气氛。-交代家境(二)写父亲决定亲自送行,并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浦口送别(三)描写父亲爬过铁道去买橘时的“背影”,抒发真挚感情。(写“背影”)-车站买橘第三部分(第七段):接读父信,再现背影,表达了我别后对父亲的思念,以在泪光中再现背影作结。(哭“背影”)-结尾怀念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研读1-3小节,初步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1-3节(1)指名朗读第1节。(2)第一切中提到的“两年来”具体指哪一段时间?第一节起什么作用?1923-1925年;开篇点题。(3)读第二节,思考:“那年”是哪一年?“祸不单行”“满院狼籍”是什么意思?祖母去世,父亲失业,故说:“祸不单行”,父亲那时卸职奔丧,需打点行囊,所以说“满院狼藉”。“我不禁簌簌地流下泪”,是为什么?“我目睹家境衰改的情景,伤心地流下眼泪。父亲的那句话包含着什么意思?是对儿子的宽慰,体现了他的爱子之情。(4)第3节点明家中光景惨淡的原因。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5)这两段写家中因顿的处境,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二)分析第二层(1)这一段是怎么写父亲对儿子的关怀爱护的?抓重点字词。两个“再三”“踌躇”。(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不要紧”是父亲对自己而言,尽管“事忙”但认为这无关紧要。“他们去不好”是对儿子而言,就怕别人照顾得不妥贴。这简短的一句话,说明他关心儿子胜过关心自己,充分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3)进站后,父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4)作者为什么说“我”那时“真聪明过分”;而且还叹气说:“我真太聪明了”?这两句话是作者的自责,恨自己那时年轻无知,未能体会父亲的一片深情。(5)齐读第2层,体会父亲的爱子之心。(三)讲读第三层。指名朗读,考虑:这一层重点刻画父亲买橘时的背影分几层来写?四层:第1层写父亲执意要去买橘;第2层写父亲越过铁道买橘;第3层写买橘回来;第4层写与父亲依依告别。父亲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说这句话时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他想到儿子的旅途生活既单调又口渴,于是要去买些橘子给儿子为儿子他想得多么周到。作者是如何描写父亲买橘时的感人形象的?先写了父亲的穿着: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紧接着写了去买橘时的一系列动作:走、探身、穿过、攀、缩、倾、这些动作描写细腻而又简练,给人一个全过程的栩栩如生的动态印象。调动读者的想象力。那么,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生动?(观察细致,清楚,用词准确生动,故此写得真切感人。)父亲是个胖子,走路都是蹒跚的,却要去努力地攀月台给儿子买橘子,看到这样的背影谁能不为之感动。当“我”看见这一背影时,感情是怎样的?(齐读)父亲买橘回来时,“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句话怎样理解?这种轻松的心情正是一种爱心,这一句又道出了父亲买橘的道理:越是尽到父亲责任,心里越是感觉踏实和满足。最后一层写依依惜别。离别的时候,父亲说了两句话,这两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感情?“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表明父亲这时仍在惦念着儿子旅途的安全。“进去吧,里边没人”。儿子送父亲下车,本是人之常情。可是父亲不让送,怕儿子离开车箱会丢失东西。临别时这样细心嘱咐,真是关怀备至,可敬可佩。这一层中两次写看见背影流泪,说说这两次流泪分别是什么心情?第1次是看见父亲不顾艰难给“我”买橘,使我感动,流的是感动的泪,现在父亲要离开了,不免产生浓浓的离情别绪。因此,当父亲的背影消失在来来往往的人群里,自己回车厢里坐下来的时候,感念之情涌上心头,禁不住眼泪又来了。这一段里两次写流泪,体现了儿子对父亲的真诚的爱。先分层朗读,再齐读这一段课文。要求读出你爱子,子爱你的的深情。(四)分析第三部分:这最后一段,内容相当丰富,写了家境的衰落,写了父亲的身世和心境,重点写了接读信后的感受。(齐读)接读父信后,在晶莹的泪光中再现父亲背影,这是作者第四次流泪,这时的感情是怎样的?以“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结束全文,直接表达出对父亲的怀念之情。五、本文细腻刻画了父亲感人至深的背影。表达了丰富的思想感情。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两方两的。一是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二是儿子对父亲的怀念、怜惜、内疚和感伤之情。第三课时教学内容: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论讨讲解1“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理解记叙的要素)2我与父亲是在一种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从文中找出写见面的背景的句子。写出了怎样的一个背景。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祸不单行,家境惨淡)。设置惨淡环境,渲染悲凉气氛,与父亲在此困境下仍不辞劳苦,为儿子奔波,与父亲对儿子满腔温情形成对照,更显父爱崇高。3文中一共几次提到了背影?分别给每一次的背影起一个名字。给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次?文章为何以“背影”为题?(1)四次写到“背影”:难忘的背影、买橘的背影、惜别的背影、思念的背影。第一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情念旧事,思念父亲。-惦记背影第六段:“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亲子之爱,情真意切。(为了儿子在旅途中不受苦,仍然买着老迈的步子去儿子买橘子)-刻画背影,(望父买橘)第六段:“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我找不着了我的眼泪又来了”。离情别绪,摧人泪下。(“黯然销魂者,惟别离也”,可以举两个古人的例子:古人荆克刺王前,燕子丹给他送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这是送英雄的别离;再有“桃花潭水深千尽,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挚之这间的别离。而我们这些课文则是亲人之别离,更是感人)-惜别背影(父子分手)第七段“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别后怀念,追思往事,寄托思念。-再现背影(别后怀念)(2)感触最深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3)“背影”贯串全文始终。(线索)4有感情的朗读买橘子的背影分析作者是怎样细致刻画这一“背影”的?你认为用得最生动的动词有哪些? (1)感情基调:舒缓、深沉。 (2)买橘子时的背影的刻画: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3)几个生动的词语运用:蹒跚、探、攀、缩、倾。n 蹒跚【描写了父亲走路的姿势,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n 为何用“攀”不用“抓”?【明确: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攀”这需要力量,而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是多么地令人揪心啊!】n 用“缩”字有什么好处?【明确:“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的儿子,心情该多么得紧张啊!】n 同样,用“倾”字用得也十分巧妙。父亲的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样灵便,他“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个“倾”字表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努力的背影! 小结:(这些话含蓄着许多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意思“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份浓浓的爱子之情,又怎能不令人感动得泪流满面呢?)5面对着父亲苍老的背影,作者也不禁簌簌流下了眼泪,文中一共写了作者几次流泪,找出这些语句?作者的泪在无声的流,请找出来细心品味。(1)第一次流泪:课文第二段,“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了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家境惨淡,悲哀的泪。(2)第二次流泪:第六段,“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的流下来”。-望父买橘,感动的泪。 (3)第三次流泪:第六段,“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背影”消逝,惜别的泪。(4)第四次流泪:第七段,“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思念父亲,伤心的泪。小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的四次流泪,情思绵绵,强烈地撞击着我们的心扉,在朦胧的泪光中,那份永恒的父子深情在无尽地蔓延一6作者为什么选择“背影”这样的角度来命题立意,并用它来组织材料、结构成文呢?教师可引导学生作短暂的交谈、自由讨论,然后集中发言,教师择优肯定、适当补充。作者所以选取“背影”这种特殊的角度来反映父亲的面貌,基于表现内容的需要,体现着高明的艺术构思:可以表现父亲在特定环境下的形象特点。作者家境衰落、父亲老境颓唐、心情忧郁,用“背影”来表现,最能体现人物的这种境遇与心境。可以给读者以自由想象的广阔天地。作者不正面描写父亲的面貌,而以“背影”出现,结合文章内容,读者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使父亲衰颓的形象更具丰富的内涵。艺术视角的创新。作者不落俗套,不随人后,开拓了艺术表现的新领域,给人以生动、新颖的感受。这三点对初二学生来说,认识上可能有一定差距,只要求能够一般的理解即可,重点在于提高认识,不要求掌握。故教师讲清楚,不必整理笔记。7这篇文章的重心在67两段,那么2345段写的是什么?不写不可以吗?23段介绍惨淡的家境,为了营造一种悲凉的气氛。45段介绍父亲对我无微无致的照顾,为了铺垫我对父亲的感情,也就是铺垫“背影”。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品味语言,感悟主旨。(一)品味语言,明确文章的线索,感悟主旨1文中父亲的话语不多,请找出最让你动情的父亲的话语,谈谈你的体会。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体会:担心儿子过分悲痛,宽慰儿子。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体会: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体会:担心儿子旅程口渴,眷眷深情溢于言中。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体会:l临别嘱咐,惦念儿子旅途的平安。 (5)“进去吧,里面没人!”体会:担心儿子,细心关照。小结:这些简短的话,含义丰富。有离别的愁苦,有对儿子不谙世情险恶的担心,有对未来的忧虑,也有经济拮据的难言之隐。我们似乎听到了那位父亲拳拳的爱子之音,多好的父亲啊!(二)合作探究,明确文章的线索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领略到了名篇的风范。像其他散文一样,背影也有它明确的线索,试试看,能发现吗?引导学生弄清情节线索,体会取材角度。本文用什么把全文的故事情节连接起来并且贯串起来?是很容易找到的。这就是“背影”。(1)“背影”在文中共出现了四次:文章开头,点出背影;父亲买橘子,刻画背影;父子分手,分别背影;文章结尾,照应背影。结论:文章的明线一背影。 (2)文章开始引出回忆;而后渲染浓重的悲凉氛围;接下来的送别,更是直接表现父子情深;结尾思念,催人泪下。结论:文章的暗线父子深情。小结:文章通过“背影”将各部分材料巧妙地组织起来,并成功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照应了标题,使文章贯穿一气,浑然一体,所以说“背影”是文章的明线;同时文章处处涌动着挚热的情感,所以说父子深是文章的暗线。两条线索一条主外,一条主里,和谐统一,结构文章。(三)总结讨论:对本文的中心有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简要说明理由。A、表现父亲疼爱儿子B、表现父亲的生活艰难和老境颓唐C、表现儿子体谅父亲D、表现父亲怜爱儿子,儿子体谅父亲,父子之间的美好亲情背影是一篇优美的叙事纪实散文。作者截取了生活中最鲜明的片段父亲的背影,通过特写;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文章语言朴实,饱含深挚的情感,只有细心玩昧才能真正有所领悟。文章精巧的选材构思法截取法,也是值得我们好好借鉴学习的!(四)作业1将重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抄写在作业本上。2思考课后第一题。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