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可爱的榆林教学设计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5376678 上传时间:2022-04-15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可爱的榆林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六年级可爱的榆林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六年级可爱的榆林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通过地方课程可爱的榆林教学,让学生了解榆林的悠久历史、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文化习俗,增强学生热爱榆林,建设家乡的责任感。二、学生学情分析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通过五年的学习和实践,已基本对家乡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民俗民风、灿烂文化、历史名人等有所了解,对家乡有了浓厚的感情。故而学习本书难度不大,更能加深学生对家乡的全面了解。三、教材分析六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地方课程共有十课:第一课淳朴的榆林人,介绍了榆林人的性格特点和涌现出的名人;第二课“小北京”与“老北京”的四合院,介绍了四合院的年代和构造;第三课因地制宜凿窑洞,介绍窑洞的特点和历史之悠久;第四课日渐缩水的“大漠明珠”,介绍了红碱淖的风景、物产和面临的危机;第五课府谷二人台 西北二人转,介绍了其由来、唱法和使用乐器;第六课土豆精神,介绍了马铃薯的特点和作用;第七课离不开羊肉的榆林美食,介绍了榆林羊肉没膻味的特点和不同吃法;第八课清香白玉板,红嘴绿鹦哥,介绍了榆林豆腐的历史、做法和吃法;第九课从放羊娃到歌王,介绍了歌星王向荣的坎坷经历;第十课幸福榆林 快乐的节日,介绍了在不同节日里,家乡人们用不同的方式共庆佳节。四、教学目标可爱的榆林地方课程,立足本地区课程资源,以学生审美、认知、实践、创造能力的综合发展为课程目标,充分利用榆林市丰富的教育资源,根据本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实行多学科整合,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与创造,是一门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气息的综合性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质。五、教学重、难点1、了解小、老北京四合院和窑洞的构造和特点。2、感悟家乡二人台的独特魅力。六、教学措施1、认真研读教材,吃透教材,全面了解每课的内容,确定好每课的重难点。2、精心备教、设计教法和执教。3、注重探究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操作、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尝试探究等,拓展学生对本课程资源的了解、感悟。4、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有机结合班队活动、德育教育、社区教育等活动,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5、注重在多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七、教学进度安排周 次 内 容 课时1-21、淳朴的榆林人3-4 2、“小北京”与“老北京”的四合院5-6 3、 因地制宜凿窑洞7-8 4、日渐缩水的“大漠明珠”9-10 5、 府谷的二人台 西北的二人转11 中期教学质量检测12-13 6、土豆精神14-15 7、离不开羊肉的榆林美食16-17 8、清香白玉板,红嘴绿鹦哥18-19 9、从放羊娃到歌王20-21 10、幸福榆林 快乐的节日22 期终教学质量检测第一课 淳朴的榆林人 教学内容: 淳朴的榆林人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榆林人所具有的性格特点及与所处生活环境的关系。2、了解榆林历史、文化名人及他们的事迹。教学重、难点:了解榆林历史、文化名人及他们的事迹。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四课时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一、 谈话激趣导入。1、师导语:同学们,有一句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方,由于自然环境、地域等的不同,使人们形成了不同的特点。谁知道我们家乡人具有什么鲜明的性格特征呢?(指名说)2、揭题、板题并齐读。(淳朴的榆林人)二、榆林人的性格特点。1、课件出示第二页的问题:你觉得榆林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这与我们的生活环境有哪些联系呢?2、让学生带着上述问题自由读第一页的文字。3、汇报交流。4、师生归纳总结性格特点:勤劳俭朴、倔强豪迈、老师淳朴与生活环境的联系:地貌千沟万壑、生存环境恶劣、土地贫瘠三、名垂青史的榆林人。1、学生自由读第三页的文字,了解家乡所涌现出的历史名人。2、引导学生结合所搜集的资料具体了解每个名人的事迹。3、读小故事七星庙的传说,了解杨继业与折赛花的结合对保卫边关的作用。4、阅读第五页文彦博的诗歌,感悟杨家将的气节。(敢于担当)四、说一说自己知道的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五、作业:搜集自己喜欢的英雄人物的故事读一读。第 二 课 时一、回顾上节所学内容引入。1、指名说榆林人的性格特点。2、指名介绍榆林的历史名人。二、 榆林在历史上的重要战略地位。1、出示榆林地形图,了解其地形地貌。2、学生读第六页的你知道吗中的有关内容。3、指名汇报。4、师生归纳。(1)战略地位:1924年在绥德建立陕北第一个中共党组织;1927年发动清涧起义,向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1934年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35年陕北成为抗日战争的总后方。(2)、涌现出的革命先烈和著名人士:李子洲、洪世英、杜斌丞等。三、追逐梦想的榆林人。1、谁知道从我们家乡走出哪些文化名人?(指名说)2、读第七页有关文字,了解柳青、路遥两位著名作家。3、课件出示柳青、路遥的著名代表作,让学生了解。(1)柳青:创业史、误会、牺牲者、地雷、一天的伙伴、废物、被侮辱的女人、在故乡、喜事、土地的儿子、种谷记、三垧地的买主、铜墙铁壁、一个女英雄等。(2)路遥:平凡的世界、土地的寻觅、早晨从中午开始 、青松于小花、在困难的日子里、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黄叶在秋风中飘落、惊心动魄的一幕等。4、问:你们都读过他们的哪些作品?他们的哪些作品是以榆林的生活体验为背景创作的?(指名说)5、做一做:将柳青、路遥与其各自的作品连起来。6、引导学生认识王向荣、崔苗、王二妮等家乡著名歌星。重点引导学生阅读第九页的内容,了解崔苗成名的艰难史和成名歌曲。四、作业:搜集王向荣和王二妮的资料读一读。第 三 课 时一、检查引入。指名说一说对王向荣或王二妮的了解。二、脚踏实地的榆林人。1、指名说一说我们榆林的气候的特点。(气候四季分明、春秋温差大且多风沙)2、问:面对如此的气候,我们榆林人毫不畏惧,果敢的与风沙进行斗争,你们知道都涌现出哪些治沙英雄?(指名说)3、课件出示治沙模范牛玉琴和石光银的治沙图片和资料,了解他们的感人事迹。4、让学生读一读第十一页的你知道吗中的内容,了解榆林人因地制宜的治沙措施和取得的成效。(1)治沙措施:采取“封沙禁牧,舍饲养羊”“以水为先、配置树种”“限制水地发展面积”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2)取得的成效:榆林沙区以栽植灌木为主,科学的配置灌乔木树种,建起了总长达1500公里、面积为175万亩的4条大型防风固沙林带,沙区林覆盖率大32.5,实现了区域性荒漠化的逆转。5、议一议:除了在治沙方面,榆林人还在哪些方面发现了适合榆林发展的科学方法呢?(先小组讨论交流,然后集体交流)三、作业:12页“议一议”。第 四 课 时一、谈话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榆林人脚踏实地的在为家乡做贡献,那么榆林人还有什么美好的品质呢?(指名说)二、吃苦耐劳的榆林人。1、问:过去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贫瘠的土地,造就了榆林人吃苦耐劳、勤俭持家、乐天倔强的性格,但现在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榆林人为什么还保持着本性?(指名说)2、引导学生观察12页的图,说说自己的感受并写下来。3、让学生边读13页的文字边看图,了解榆林人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4、出示14页请你欣赏耕田选段,让学生诵读,从中感受家乡人民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三、作业:搜集描写家乡的诗歌读一读。 “小北京”与“大北京”的四合院 总目标:1、 通过学习,了解榆林“小北京”四合院的兴起时间,“老北京”四合院的兴起时间。2、 通过探究了解四合院的形状。3、 通过活动与探究懂得四合院的装饰。4、 通过合作讨论了解四合院的现状。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了解四合院的形状。通过活动与探究懂得四合院的装饰。通过合作讨论了解四合院的现状。教具准备:课件视频资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榆林“小北京”四合院的兴起时间,“老北京”四合院的兴起时间。教学重难点:了解榆林“小北京”四合院的兴起时间,“老北京”四合院的兴起时间。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 师:古城榆林有“小北京”之称,而此名的来历是遍布古城的四合院,半个多世纪前,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在绿树清泉的榆林中用诗句深情的赞美榆林“长街十里,城扁街宽坚厚的城垣,宽敞的庭院,铺户家宅,都略具北平的局面。那古城榆林因四合院有“小北京”的雅称,那榆林的四合院和地道的老北京四合院有哪些相似之处呢?榆林的四合院又有哪些独有的地方特色呢?四合院的兴起时间是什么时候?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二、新授1、课件(出示可爱的榆林中“四合院”组图。教师配文字介绍。2、剑北篇“清涧”“榆林”播放视频。3、师:这些四合院到底在什么时间兴起的呢?有人知道吗?4、播放记录片北京的四合院视频。5、那榆林“小北京”的四合院呢?课件出示:延绥镇志记载:榆林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后历经成化二十二(1486年)弘治五年(1492年)正德十年(1515年)三次扩建,史称“三拓榆阳”。6、关于“小北京”四合院的建成,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呢?谁知道给大家讲一讲呢?请学生讲述故事,其他同学在这位同学简述故事后简述故事梗概。7、思考:榆林城的四合院是完全仿照老北京的四合院建造的吗?是什么原因使榆林的四合院像极了老北京的四合院呢?8、小组汇报。三、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四、作业收集有关四合院的资料并读一读。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了解四合院的形状,知道“四”是指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院子在中间,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教学重难点了解四合院的形状教学准备:课件 视频资料教学方法:讲授、引导、启发学习方法:查资料教学过程:一、 引导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老北京的四合院及榆林“小北京”四合院的兴起时间,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下四合院的形状,下面请大家看一组四合院的组图。二、新授1、课件播放四合院图,并且提出问题:、山西榆林一带的四合院,院落多是南北长而东西窄的纵长方形,而四川等地,是东西长而南北窄的横长方形,你们看看哪些是陕西榆林一带的四合院,哪些是四川一带的?2、亲手绘绘“小北京”,和“老北京”的四合院小组讨论分析:四合院庭院这种形状差异的原因?3、小组汇报结果。4、师小结。5、议一议:北京四合院的院落宽敞庭院中莳花置石一般种植海棠树、夹竹桃、桂花、杜鹃等,还有石榴盆景,取石榴“多子”之意,以大缸养金鱼寓意吉利。那你知道榆林人最爱在四合院中种什么植物吗?课件出示:松:象征坚贞、 挺拔 、不畏严寒不屈不挠、 长寿。柏:象征长寿、长青、还有“子孙柏”寓意子孙不断延续万代。石榴:象征“事(柿)事(柿)“如意。丁香:寓意勤奋、谦逊,象征学校的良好校风。杉树:繁茂的枝叶寓意新娘进门后子孙满堂家财兴旺。杨树:是生命恒久,永不枯萎的精神,体现寓意是公司或和家族百年,千年永远存在。三、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四、作业绘一幅“小北京”四合院和“老北京”四合院结构图。第三课时教学目标:考察榆林保存下来的四合院建筑,搜集文字和图片资料研究四合院的装饰。教学重难点:考察榆林四合院建筑,搜集文字和图片资料研究四合院的装饰。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方法:引导、启发、讲授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 导入师:长街短巷、高墙低檐的四合院,是各阶层人士聚居的处所,其规模与档次取决于居民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不论是“老北京”的四合院还是榆林的四合院,其装饰都能体现出四合院主人的身份和喜好。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四合院的装饰。二、新课:1、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图片、了解四合院的装饰。2、分小组交流。3、班上以小组结论交流。4、填表内容装饰特点榆林“小北京”四合院“老北京”四合院5、 小结三、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四、作业:谈谈“老北京”四合院与“小北京”四合院装饰各具有哪些地方特点?第四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收集资料了解四合院的现状,是哪些原因破坏了榆林四合院原有的居住形态。教学重难点:了解榆林四合院的现状,了解造成此现状的原因,呼吁人们共同保护四合院。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授法学习方法:收集资料、交流法教学过程:一、 引导师:纵有再多往日的辉煌,“小北京”榆林的四合院如今保留基本规模的只有90多座。据文管部门统计,保存比较完整的四合院只有8座,其余的都已面目全非了,你们知道,是哪些原因破坏了榆林四合院原有的居住形态?二、新课1、议一议:同学们讨论一下,是哪些原因破坏了榆林四合院原有的居住形态。2、引导:上网查一查,同学们交流一下。3、小结:4、师: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老北京的四合院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平衡四合院的保护与现代化城市建设?保护四合院的同时,其中老住户的生活习俗如何延续?5、试身手:以榆林的四合院保护为例子,在寻求古建筑保护与百姓生活的平衡点方面,试着提出自己的看法。6、小组讨论。7、小组汇报交流结果。8、师小结。9、课件出示:榆林市民俗博物馆文字材料。10、学生自己学习。11、交流看法。12、小结三、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四、作业:以榆林的四合院保护为例子,在寻求古建筑保护与百姓生活的平衡点方面,试着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三课 因地制宜凿窑洞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榆林窑洞的分布情况和特点。2.通过学习本课,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1.了解窑洞的构造及特点。2.感受民风民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激趣导入1.大家见过窑洞吗?2.多媒体出示图片(遥洞图片),观察一下有什么特点?二、 榆林窑洞历史悠久1黄土高原上鳞次栉比的窑洞,是如何利用地形等因素,因地制宜凿挖出来的?2.读课本29页的内容,明确,在历史的长河中,榆林窑洞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3.榆林窑洞历史悠久:(1)、榆林窑洞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2)、周代半地穴式的窑洞(3)、秦汉时期发展为全地穴式。(4)、清末民初,石砌的窑洞。4陕西六大怪之一-挖个洞洞当家宅课件出示简陋的土窑洞,三、 深厚的黄土适宜挖凿窑洞(1)、山大沟深、万壑纵横。(2)、土层厚,地下水位低,土壤结构紧密,直立性好。四、想一想: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与窑洞的发展和延续有什么关系?五、课堂小结。第二课时一、 激趣导入同学们,知道榆林窑洞是怎么建起来的,今天我们学习依山而建的榆林窑洞。二、依山而建观察课本33页的图片,说一说图片上的窑洞有什么特点。依山而筑;占地少;建造成本低廉。1、说一说:说一说为什么窑洞冬暖夏凉,素来有“神仙洞”的美誉呢?2、课件出示依山而建的窑洞图片,学生总结榆林窑洞的特点3、说一说:说一说,窑洞要修建在山坡的阳面还是阴面呢?为什么要修建在这一面呢?4、欣赏课本35页的内容及图片(1)、山间的窑洞 层层的土窑洞(2)、感受窑洞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是高原人智慧的产物。窑洞对榆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规范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二、 课堂小结。第三课时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见过的窑洞有哪些形状。今天我们学习拱形窑洞二、 拱形窑洞的特点1、黄土高原上,圆弧形显得轻巧活泼。2、可以充分地利用太阳辐射,满足室内采光。3、施工简便、造价低廉、便于自建。4、承载性能好,坚固耐用,保证人们的居住安全。5、教师总结:窑洞的特点完美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生。三、 假设一个是方形的窑洞门,一个是拱形的窑洞门,尝试着把同一角度照射来的阳光射进窑洞,将光线图画下来,看看哪个的采光更好。四、 课堂总结。第四课时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在榆林的窑洞群中,哪里是因地制宜的典范,这节课我们学习因地制宜的窑洞群。二、 米脂窑洞1、课件出示米脂窑洞古城全貌,观察图片,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中华民族之瑰宝米脂窑洞古城在中国独一无二,在世界都是少见的。2、米脂古城的窑洞群由哪些独特之处呢?米脂古城的窑洞群又是如何因地制宜凿建的?3、从姜氏窑洞庄园,来探索米脂窑洞因地制宜的特点。依山就势; 错落有致; 气势宏伟; 巧夺天工; 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建筑价值和奇特的观赏价值。4、做一做:假如你是小导游,如何给远道而来的朋友们介绍姜氏窑洞庄园呢?试着写一份导游词吧。5、说一说:你觉得姜氏窑洞庄园的哪些人性化设计值得推荐。6、今天的窑洞,该走向何方?如何才能使窑洞既保留传统又适宜现代人居住?7、请你想象一下,将来的窑洞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我梦想中的窑洞三、课堂总结。第四课 日渐缩水的“大漠明珠”教学内容:日渐缩水的“大漠明珠”教学目标:1、知道红碱淖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2、知道遗鸥在这里的生存状况。3、学生会分析红碱淖缩水和环境恶化的原因,并能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4、通过学习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否则就会惩罚人类。教学重点:1、认识红碱淖的生态环境和生存的生物。2、学生会分析红碱淖缩水的原因。教学难点:针对红碱淖现在生态环境的破坏,提出自己的做法,使全社会的人来关注和保护。教学准备:投影仪、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播放课件,出示红碱淖生态情景图,导入新课1、 提问:你认识这些动物和植物吗?并说出他们的名称。2、 谈话,导入新课。二 、学习新课1、 指导学生认识红碱淖的地理位置及地理特征 (1)提问:你知道红碱淖在榆林的哪里?这里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2)提问:你去过红碱淖吗?请描述一下。 (3)提问:红碱淖的“淖”是什么意思? (4)红碱淖 是哪一年被陕西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 小组讨论:风景秀美的红碱淖为什么会逐年缩水呢?分析其原因。3、 面对这样的现实,你有什么想法?(学生回答)4、 小组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保护这颗“大漠明珠”,不让这滴沙漠的眼泪消失呢?5、 学生汇报三、 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四、 布置课外作业:查阅有关资料寻求治理红碱淖的方法。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 复习上节内容。二、 学习新课1、 物产丰富的“昭君泪”(1) 为什么称红碱淖为“昭君泪”?(2) 学生自己阅读45页的内容。(3) 提问:什么是陕西省最大的内陆湖,也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4) 提问:红碱淖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你知道有哪些物产?(5) 学生46页的内容。(6) 提问:有多少种野生禽类?有多少种鱼类?(7) 师生共同小结:红碱淖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许多的候鸟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共有30多种野生禽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还盛产鱼类,有16种之多。2、 人们休闲度假的好选择(1) 提问:你去过红碱淖吗?旅游的人多吗?(2) 如果你是这里的导游,你会怎样向游客介绍红碱淖?三、 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何收获?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 复习上节内容二、 学习新课1、 危机四伏的红碱淖(1) 课件出示夕阳下的红碱淖、原先注入红碱淖的河道现已经成了沙地的情景图。(2) 谈话:看到此情景你有什么想法?(学生回答)(3) 提问:为什么红碱淖逐年缩水?学生阅读49页的内容。(4) 谈话:除了上述原因,你还知道其他原因吗?(5) 学生以组讨论、交流,并汇报。(6) 师生小结:红碱淖周边的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在煤炭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引发地质沉陷,致使红碱淖下形成很多暗河,造成了红碱淖水量的渗漏,这也是让红碱淖逐年缩水的原因。2、 近乎绝迹的鱼类(1) 小组讨论:为什么这里的鱼类近乎绝迹?教师参与讨论(2) 以组会报(3) 学生阅读50页的资料。(4) 师生小结:由于这里的水质不适应鱼类的生存,所以鱼类近乎绝迹。三、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四、布置课外作业:针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该采取什么措施?第四课时教学过程:一、 学生汇报上节的课外作业二、 学习新课1、 面对这样的环境,遗鸥的生存又会怎样(1) 学生想象,遗鸥的生存又会怎样?展开讨论(2) 学生阅读51页的内容2、 在这样的环境下,旅游业有影响吗? 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汇报。3、 学生阅读52页的资料,你有什么想法?4、 红碱淖的不断缩水,对人类的生活还造成了哪些影响呢?5、 挽救沙漠中的这滴泪(1) 提问:面对这样的环境,我们该怎么办?(2)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6师生小结:只有全体人民一起配合,才能真正起到保护红碱淖的作用,才能阻止红碱淖的消失。三、 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何收获?四、 布置课外作业:写一份保护红碱淖的设想第五课 府谷二人台 西北的二人转教学内容:可爱的榆林六年级上册P56-P70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传府谷二人台。2.掌握二人台的概念以及它的由来。3.认识二人台演奏的乐器。4.理解府谷二人台的特色。5.了解二人台的传承。6.了解不同地域二人台的异同以及二人转与二人台的异同。教学重点:1.二人台的概念以及它的由来。2. 府谷二人台的特色。3不同地域二人台的异同以及二人转与二人台的异同。教学难点:不同地域二人台的异同以及二人转与二人台的异同。教学方式:理论与视频影像资料相结合。教学课时:四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在榆林市北部与内蒙古交界的神木、府谷一带,流传着一种由民歌向戏曲发展并已初具戏曲雏形的“二人台”,其语言通俗易懂,大量吸收和运用当地农民丰富的语汇,具有热情大胆、心直意显的艺术风格,富有生活情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府谷二人台,去探索府谷二人台的独特魅力吧!(幻灯出示图片)二、 学习新课1. 什么是二人台。(学生介绍后教师再总结)二人台是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及山西、陕西、河北三省北部地区的戏曲剧种,俗称“双玩意儿”,又称“二人班”。2. 二人台的影响。2008年,府谷二人台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传统戏剧项目。 3.思考问题: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是不是就保证了府谷二人台的传承和发展呢?4.二人台的由来(1)自学课本P57-P63上的内容,思考二人台的由来。(2)思考:陕北民歌和府谷二人台有怎样的关系呢?它们是一回事吗?5.介绍丁喜才。(渗透吃苦精神,俗话说:“苦尽甘来”。)6. 认识二人台演奏的乐器。7.欣赏五哥放羊、王成卖碗。三、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四、 作业布置1. 回家借助网络欣赏二人台挂红灯和闹元宵。2. 完成有关府谷二人台演唱语言的调查(见P65的表格)。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什么是二人台以及二人台的由来?二、学习新课1.请欣赏走西口,思考:走西口反映了当时农民的什么生活境况?让学生跟着学唱。2.赏析:品味二人台的语言、旋律和风格。(小组讨论)3汇报。4.总结:语言通俗易懂,大量吸收和运用当地农民丰富的语汇,具有热情大胆、心直意显的艺术风格,富有生活情趣。府谷二人台的音乐具有西北人民热情豪放、粗犷强悍的性格特点,旋律跌宕起伏、委婉多姿,音域宽广、优美动听,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泥土气息。5.活动与探究:汇报调查结果。6.二人台服饰的特点。7.说一说:府谷二人台中“二人台小戏”、“二人台表演唱”、“二人台鼓乐”、“二人台说口”的异同。三、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四、作业布置查阅有关东北二人转的资料。第三课时一、检查作业情况了解学生对东北二人转的掌握情况。二、学习新课1.介绍东北二人转。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二人转属走唱类曲艺,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三盟一市(现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出示二人转相关视频或图片)2.二人转特色。二人转植根于民间文化,表演台词具有浓厚的乡村特色,俗,色,酸是其最大特点,由名演员赵本山净化为绿色版本之后始得以上台面.由赵本山先生在2000年提出,并以刘老根大舞台为基地发扬光大。有人对此表示赞赏,也有人认为其失去了田间地头二人转的乡土味道。 3.二人转与二人台的异同(见书上P69页)。4.府谷二人台的传承。它需要各界人、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三、总结请同学们说话二人转与二人台的异同。第四课时一、学习新课1.二人台主要价值(1)学术价值府谷二人台源于清代,形成于清末民初。解放后,兼收并取其他音乐、戏曲、曲艺艺术营养,得到迅速发展,是与东北二人转齐名的民间民族音乐、戏曲、曲艺为一体的独特文化。是汉蒙民族,长城内外多元文化综合的活化石,为了解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研究陕北地域多元文化交流及融合现象提供了可靠的佐证。 (2)实用价值府谷二人台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民俗民情体现之一。可以展示府谷文化风貌,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旅游开发联为一体。抢救、保护府谷二人台,吸取其发展衍化的经验,为建立新时期特色性社会主义文化更大地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等诸多方面会产生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2.内蒙古二人台介绍。二人台在表演上既有草原辽阔粗犷的风格,又有北方憨直奔放的品味。它那短小活泼的剧情,丰富细腻的情感,粗犷豪放的舞蹈,悠扬高亢而略带粗野的曲调,逗趣而不乏寓教,诙谐而不乏庄重的语言表达形式,深受蒙汉等各族人民的喜爱。但是,由于二人台土腥味十足的特点,使这一传统地方戏多年来主要在农村流行。城里人来自五湖四海,对内蒙古方言的二人台许多人听不懂,这就制约了二人台在城市的发展。所以,二人台要从农村走向城市,从天然俗文化蜕变成高雅艺术,从方言土语向普通话方向发展就成了二人台改革的必然。二人台的改革,除了语言上、唱腔上的革新外,在题材上和剧情方面也应该进行大胆的尝试。这些年来,呼和浩特的二人台艺术家搞了许多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近年演出的二人台歌剧花开花落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该剧在二人台音乐素材、表演风格、普通话道白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把二人台的地方俗文化与高雅艺术进行了成功的嫁接,从而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3. 山西二人台简介。4. 思考:它们三者的异同。三、 总结在第五课中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第六课 土豆精神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马铃薯的生长环境;、 了解马铃薯是高农产作物;、 知道马铃薯还具有艺术特色;、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马铃薯是榆林的特产,并驰名全国,深受人们喜爱。、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难点:以马铃薯为素材,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教学准备:各种各样的马铃薯,课件教学课时: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 介绍马铃薯, 出示马铃薯,让学生认识马铃薯。, 马铃薯的俗名谁知道呢?(土豆、洋芋)二、 了解“土豆精神”的来源, 课件出示凡高吃马铃薯的人,引导观察。, 自由讲述。, 师小结:他不像麦穗那样伸向天空,却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因此叫“土豆精神”。三、 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为什么洋芋在榆林人的生产、生活中这样重要呢?、 作为“外来者”的洋芋,为什么能在榆林这个新家扎根延续呢?四、 组织小组讨论,交流,汇报。五、 课堂小结:土豆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榆林人的饮食离不开土豆。第二课时一、 谈话引入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马铃薯,但我们真正了解吗?二、 了解马铃薯的生长环境、 课件出示图片,学生认真观察。(1)、喜获大丰收的榆林洋芋; (2)、刚从沙土中收获的洋芋。、自学课文,了解马铃薯的生长环境() 了解马铃薯的原产地。() 知道马铃薯具有耐寒性,耐旱性。、 懂得土豆是榆林三宝提问:谁知道东北三宝有哪些?(人参、貂皮、和鹿茸)说一说:榆林三宝:土豆、洋芋、马铃薯三、 课堂总结:马铃薯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部分。第三课时一、 谈话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春节联欢晚会上的相声台词吗?(土豆哪里去挖?),可见马铃薯是高农产作物。二、(课件出示图片)边看图边阅读短文1、出示问题:德国对土豆为什么那样狂热?2、指名回答:(1)土豆是“救命稻草”,(2)土豆除营养价值外,还包含“土豆精神”3、小结:洋芋就像榆林的老百姓一样朴实、憨厚。三、习作:以“土豆精神”为题写一篇文章。第四课时一、 谈话引入土豆不仅有一定的营养价值,还有一定艺术价值.二、说一说马铃薯的颜色有哪些?1、课件播放色彩鲜艳、形态各异的马铃薯。2、学生边欣赏,边说一说。三、了解马铃薯的艺术生活1、课件出示艺术作品,学生欣赏。(1)德国艺术家冈特 兰堡以土豆为素材的招贴设计,(2)黎巴嫩艺术家的土豆艺术品,(3)作品的百态人生。四、尝试以马铃薯为素材,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1、学生动手创作,2、展示学生作品。五、全课总结:我们的家乡很可爱。第七课 离不开羊肉的榆林美食 教学目标:(3) 通过学习,了解榆林美食中羊肉的重要地位。(4) 了解榆林美食中羊肉美食有哪些美味。(5) 激发学生热爱榆林,热爱家乡的美好性情。(6) 鼓励学生动手制作羊肉美食,通过采访,搜集资料等方式了解羊肉在榆林还有哪些美味。教学重点:了解榆林美食中羊肉的重要性及羊肉美食有哪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而自豪的情感。教学准备:搜集文字资料,图片,多媒体课件。教学实效:4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5) 激趣导入。(3) 大家最喜欢吃什么小吃?你知道我们原来,府谷有什么风味?(4) 多媒体出示图片。大家知道这是些什么美味?(手抓羊肉,羊杂碎,羊肉面等)。二. 了解羊肉在榆林美食中的地位6、 羊肉美食有哪些?7、 读读家里什么时候吃羊肉美食多?8、 自读“小问题,大智慧”。三.榆林羊肉没有膻味的秘密?1. 榆林羊肉为啥不膻?2. 了解地椒草(出示课件)。3. 府谷老高川的羊肉为啥好吃?来说说原因。4. 自读“你知道吗?”5. 讨论。6. 得出结论。3、 实践:回家问问妈妈还有哪些羊肉美食?可以动手做一做。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你采访妈妈了吗?还有哪些羊肉美食?你妈妈会做什么?你学着做了吗?二. 特色的羊肉美食。1. 羊杂碎。出示图片。你爱吃羊杂碎吗?你吃过的羊杂碎是什么样的?里面有些什么?什么味道?你吃过榆林羊杂碎吗?榆林羊杂碎和府谷羊杂碎有什么不同?2. 了解羊杂碎的传说。自读“你知道吗?”3. 羊杂碎怎么做的?2、 吃羊肉要注意的事项。6、 自读“知识窗”7、 说说:吃羊肉的注意事项。(3) 总结。(4) 亲手和妈妈炖一次羊肉。或让妈妈讲述炖羊肉的过程。 第三课时三、 复习回顾。你亲手和妈妈做了什么羊肉美味?四、 手抓羊肉1. 出示课件。学生了解内蒙古,榆林一带吃手抓羊肉的情节。2. 说说你见到的手抓羊肉是什么样的?怎么吃?什么味道?3. 考考你:手抓羊肉,炖羊肉,水炒羊肉,大块羊肉都是榆林的羊肉美食,可是看起来好像差别并不大。你能说说它们之间的的异同吗?小组讨论。小组总结。全班交流,出示课件。4. 小结。三. 实践活动:回家和妈妈包一次羊肉饺子。 第四课时(4) 你动手和妈妈包过羊肉饺子吗?1. 读读做法。2. 重点读饺馅的做法。2、 你知道羊肉美食有哪些烹饪方法?五、 炒的。六、 烤的。七、 蒸的。八、 涮的。2、 说一说。三、 你还知道榆林的羊肉美食有哪些?你最爱哪种呢?2.四、 课件展示。醋泼羊头,飘香羊腿,羊肉扁食等。五、 描述“我最爱榆林羊肉美食。”六、 吃羊肉也要科学搭配。(7) 最营养的羊肉美食炖羊肉。(8) 自读“你知道吗?”(9) 炖羊肉。说说羊肉和什么炖在一起最营养?五. 赞一赞榆林羊肉。六. 实践:给府谷街头羊肉小吃摄影,捕捉美味镜头。第八课 清香白玉板 红嘴绿鹦歌教学内容:课本P94-P111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榆林豆腐的悠久历史及榆林豆腐的制作。2.了解榆林豆腐的民间传说及康熙皇帝与“清香白玉板,红嘴绿鹦哥”的故事。3.欣赏各种各样的豆腐美食。教学重点:对榆林豆腐历史的了解。教学难点:对说一说栏目能够有效地完成。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榆林豆腐历史悠久及豆腐的传统制作工艺。教学过程:一、 提问式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吃过榆林豆腐吗?榆林豆腐和其他豆腐有何不同吗?二、 新授:1. 了解榆林豆腐的特点:白嫩细腻、味香可口、营养丰富、物美价廉。(多媒体出示榆林豆腐的图片)2. 小问题大智慧:榆林的豆腐白嫩细软、你知道地道的榆林豆腐是用什么豆子来制作的吗?用其他的豆子为原料也能做出这种口感吗?让生讨论回答。3. 了解榆林豆腐历史悠久。(指名学生来读这一部分)据记载从明代榆林豆腐就成为军民日常生活中不可少的食品之一。公元1518年,明代正德十三年,武宗朱厚照巡视榆林时对榆林豆腐的影响及赞叹。4. 学习“你知道吗?”栏目:了解豆腐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及豆腐制作技术始于中国等历史文化。5. 讲故事“刘安发明豆腐的小故事。”6. 了解榆林豆腐的传统制作工艺,什么是正宗的榆林豆腐。7. 让生互动讲述一下榆林豆腐的8个明显的特点。(黄、活、利、细、绵、嫩、韧、虚。)三.学习“知识窗。”1.了解传统豆腐的制作工艺流程。2.知道榆林昔日的“三大怪”如今“三怪”变“三宝”。四让生再说说自己所知道有关榆林豆腐的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习有关榆林豆腐的民间的传说,知道康熙皇帝与“清香白玉板、红嘴绿鹦哥”的故事。 学习有趣的榆林豆腐谚语及对陕西有名的豆腐干的了解,同时欣赏用榆林豆腐制作的“豆腐宴”。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榆林豆腐”的哪些相关知识?让生来回答。二. 新授:1. 了解全国各地以豆腐为原料的名,特产亦多。(如:安徽寿县“八公山豆腐”、山东“泰安豆腐”、湖北“房县豆腐”、广东英德“九龙豆腐”、湖南“富田桥豆腐”、陕西“榆林豆腐”、江苏淮安“平桥豆腐”、浙江丽水“处州豆腐”等等。)2. 说一说:你知道豆腐因地域等差异有“南豆腐”和“北豆腐”之分、它们的区别吗?三. 学习有关榆林豆腐的民间传说。(两个民间传说)1. 学习康熙皇帝与“清香白玉板、红嘴绿鹦哥”的故事。2. 议一议并让生说说自己的看法。3.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菠菜和豆腐同食是不健康的,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四. 学习“豆腐玉娘与沙陀国的传说”。1. 让生默读“豆腐玉娘与沙陀国的传说”。2. 学习有趣的榆林豆腐谚语。3.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有关豆腐的谚语呢?和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并记录下这些有趣的谚语。五. 榆林的豆腐美食。(让学生欣赏)六. 小结第九课 从放羊娃到歌王教学内容:课本P112-P130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陕北歌王王向荣坎坷的童年,及出生地。2.认识王向荣,知道他学艺的经历及他对陕北民歌那种热爱和他所做出的贡献。3.了解现在的王向荣在艺术界的地位和影响。教学重点:了解王向荣的艺术生涯。教学难点:学习王向荣不怕苦不怕累的那种精神,对陕北民歌那种执着热爱与追求。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王向荣坎坷的童年,和他辛勤的积累。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说到陕北民歌,这可是我们榆林人的骄傲,而王向荣这个地地道道的陕北汉子,凭着天生一副好嗓子,凭着他对陕北民歌的执着与追求,凭着理想的坚持不懈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将陕北民歌唱响大江南北,被誉为“陕北歌王。”从一个放羊娃到一代歌王,他用最原始的嗓音、真挚动人的歌声征服了人们,也打动了全国乃至世界的听众。二. 新授1. 了解他的声音(高亢、苍凉)。2. 王向荣为什么被誉为“陕北歌王”?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从放羊娃到一代歌王的?3. 了解王向荣坎坷的童年。(出生地,家庭情况)4. 学习“你知道吗”栏目。他在小煤窑挖过炭、打过小工、干过农活、当瓦工、跑口外,什么活都干过。5. 想一想,年幼的王向荣,在面对家庭的变故时,表现出来的哪些特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呢?(让生来说说)6. 学习“辛勤的积累”部分,让生知道王向荣学艺的经历。7. 学习“知识窗”。三. 让生说说自己对王向荣的了解。四. 小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并了解陈忠实和赵季平对王向荣歌声的评价。2.王向荣走向艺术舞台的过程。教学过程:一.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二. 新授:1. 出示陈忠实和赵季平对王向荣歌声的评价:只有王向荣的歌声,让人有一种惊心动魄、心肠沉痛的感觉。 -陈忠实就像一坛尘封了多年的老酒,后味非常重,而且那种韵味,应该说是当今陕北民歌很难得的。 -赵季平2. 简介当代中国著名作家陈忠实和中国著名音乐家赵季平。3. 学习王向荣对艺术的不懈坚持。(1975年王向荣从学校又回到了农村,进入公社表演队。这一次他一边劳动一边搞文艺活动,他的歌唱才能开始崭露头角。王向荣开始登上了正式舞台。)4. 学习王向荣是怎样从小山村唱进中南海。5. 考考你,你知道哪些王向荣的歌曲呢?你最喜欢哪首呢?为什么?(让生来说说)6. 学习“新生活新感受”栏目7. 学习你知道吗栏目,传递火炬的王向荣。三. 说一说:对于陕北民歌的传承和保护,王向荣身上,我们要学习些什么呢?(让部分学生说一说)四. 小结。第十课 幸福榆林 快乐的节日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榆林的一些传统节日。2.了解榆林各地各具特色的民俗表演。3.激发学生热爱榆林,热爱家乡的情感。4.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一些节日活动,通过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榆林还有哪些节日。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榆林的一些传统节日的由来及其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课时:四课时教学准备:资料、图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二、 激趣导入 1.大家平时喜欢干什么,尤其在过一些节日的时候?你想知道在我们榆林还有什么节日,在这些节日里有哪些活动? 2.图片出示,大家知道这些是什么活动?在什么节日有这些活动?(秧歌、铁水打花、牛王会等) 三、 各具特色的秧歌表演 1.秧歌表演在什么时候?在哪表演?规模有多大?2.大秧歌表演有哪些内容呢?榆林秧歌有大场(俗称“大秧歌”)和小场(俗称“踢场子”)之分。大场是大型集体歌舞,可加入高跷、旱船、龙灯、竹马、花鼓、腰鼓、霸王鞭等表演技巧。规模宏大,气氛热烈,动作矫健豪迈,情绪欢快奔放。小场是几个人表演的舞蹈、歌舞和小戏。参加人数为二、四、六、八人,成双成对,男持彩扇,女舞彩绸,既刚健,又柔美;既洒脱,又细腻。逢年过节,城乡都组织秧歌队, 拜年间好。村邻之间还扭起秧歌互相访拜,比歌赛舞,热闹非凡。 陕北秧歌表演形式,主要特点是“扭”,所以也叫扭秧歌”,即 在锣鼓乐器伴奏下以腰部为中心点。头和上体随双臂大幅度扭动, 脚下以“十字步”作前进、后退、左腾、右跃的走动。上下谐协,步调整齐,彩绸飞舞,彩扇翻腾,同时还可以伴随着唱。 3.人们是如何进行秧歌表演的?4.小问题,大智慧:你曾经欣赏过的秧歌表演,哪些给你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你认为这些秧歌之间有区别吗?(分组讨论、汇报)(5) 榆林秧歌上声的角色除了秧歌表演者外,还有哪些角色?图片欣赏(课件出示)三、 拓展读一读“你知道吗?”。四、 实践活动你见过的秧歌有哪些,查资料、访问周围的人,说一说它们是怎样表演的?试着演一演。 第二课时五、 激趣导入你调查了吗,你见过的秧歌是怎样表演的?你会表演吗?六、 秧歌表演1.小场子1)什么是“小场子”?2)“小场子”有什么特征?3)“知识窗”:老艺人李增恒。2.霸王鞭1)霸五鞭的内涵。2)说一说,神木、府谷一带的霸王鞭的表演形式。3)你知道霸王鞭的来历吗?4)你欣赏过哪些小场子的秧歌表演?给同学们描述一下让你记忆犹新的一种表演。5)榆林秧歌的伴奏乐器主要有哪些?三、请你欣赏(课件出示)丰富多彩的秧歌表演四、 活动与探究以家庭成员或周围的长辈为对像,调查一下他们感受到的秧歌在表演形式、节目丰富性和表演者的服饰等方面的变化,并把调查结果整理记录下来。 第三课时3、 导入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在正月十五的时候人们会干什么?4、 元宵节的民俗活动1.转九曲什么叫转九曲?转九曲的时间及意义。3、 米脂的铁水打花1)铁水打花的涵义、时间及意义。2)知识窗:铁水打花的由来。3.府谷的担灯担灯的特征:(观灯活动固定变为流动)五、 拓展读一读:“你知道吗?”六、 活动与探究请你通过询问长辈或者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在各区县还有哪些不同的民俗活动,选一种你比较感兴趣的活动进行探究。 第四课时七、 检查汇报分组汇报一下你了解到的各县区不同的民俗活动。八、 其他民俗活动1.横山的牛王会1)说一说牛王会的涵义、时间、表演内容及形式。 2)知识窗:牛王会的意义。2.佳县的放赦活动1)放赦活动的涵义、时间及表演形式。2)你知道吗:关于放赦来历的传说。3.子洲民俗打醮三、说一说有人说上面列举的民俗活动是封建迷信活动,你怎么看?四、 请你欣赏 节日里,有时间的话,多和家长出去走走,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你可能会欣赏到下面的一些表演。(课件出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