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制作讲义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74863508 上传时间:2022-04-14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1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节目制作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电视节目制作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电视节目制作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视节目制作在以前的学习中,分别对电视节目制作的主要环节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了了解,对拍摄、编辑以及播音主持等方面的技能也进行了训练,并已经不同程度具备了一定的制作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应该开始从全局的角度有条理的认识电视节目制作。通过对电视节目制作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但应该能对以往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还应该对电视节目制作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和电视节目制作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作为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能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全面的把握。第一章 电视节目制作概述电视的表现力很大程度体现在制作技术和工艺流程之中。节目制作涉及到诸多操作问题,因此电视制作需要寻找规律,需要遵循规范;但是,电视制作更需要在规范的基础上创新,这是电视产业经营,社会化运作和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当今电视把技术优势转变成为生产优势、把先进理念转变成为有“卖点”节目的新要求。第一节:电视节目的分类电视节目分类,需要界定两个概念:电视节目:按照广播电视辞典的解释,电视节目指电视台各种播出内容的最终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电视节目实际上涵盖了电视台和其他电视制作机构制作的、供播出或交流的具有特定内容和形式的电视作品。电视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节目系统具有灵活机动的特点。电视栏目:指有固定时间、固定长度、固定风格并定期播出的电视节目,体现了一种板块化的组织方式,是电视制作和播出中的基本衡量单位之一。从宏观上说,电视栏目是电视内容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微观上看,电视栏目是电视频道编排的基本单元。参照权威词典对“电视节目”,对“分类”和“体系”的解释,结合电视业的特点,大致可以这样说,电视节目分类体系就是指根据不同电视节目的显著特征或本质属性对它们进行由高到低的不同层次的划分,以形成一个不同类型电视节目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的、相对稳定的整体。电视业从单纯使用“电视节目”的称谓到“电视节目”、“电视栏目”交互使用,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电视发展的早期阶段,电视节目指称电视播出内容的基本单位。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电视领域出现了“电视栏目”的提法,电视业逐渐以“栏目”指称各个时段定期播出的内容单元,如固定时间播出的新闻联播、东方时空等。正是由于“电视栏目”的出现,“电视节目”原来的概念出现了一些易位,它一方面还指称为电视播出内容的基本单位,但由于把电视节目按固定栏目播出是目前全世界电视节目播出的最主要形态,因此,在许多时候,“电视栏目”代替了“电视节目”原有概念中许多的包容范围。此外,在某些时候,“电视节目”还被特指称为特定时间中播出的内容或者在固定栏目中播出的某一个相对独立的局部。前者如纪念中国电影诞生周年文艺晚会、两会专题报道、奥运专题报道等有具体名称的综艺晚会、专题节目、电视剧节目等,后者如东方时空栏目中的东方之子、生活空间、时空报道等小节目单元。对于电视节目分类,历来都是最有争议的话题。西方国家电视节目通常分为如下几个类别:新闻、纪录片、娱乐杂志、脱口秀、肥皂剧、情景剧、喜剧和体育等几类我国电视节目分类体系主体框架新闻类节目:综合新闻消息、分类新闻消息、新闻专题、新闻谈话、国际新闻、大型新闻娱乐类节目:电视剧、电影、体育、综艺、音乐、戏剧、游戏、真人秀、娱乐谈话、国际娱乐、大型娱乐教育类节目:社会教育、少儿 青年、国际教育、大型教育服务类节目:生活服务、理财、广告、国际服务、频道宣传、大型服务电视节目分类的作用和意义有人曾给过一个形象的比方,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市场运营流程就好似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的过程。节目分类体系好似赛道和起点、终点线,参加比赛的运动员越多,竞争越激烈,对赛道的要求也就越高。具体的作用和意义。1、对于电视观众而言,电视节目分类是指导其组织和安排自己的收视行为,使电视收视能更好地满足自己的收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重要参考标准。 2、在电视节目的制作、编排、销售、评估等各个方面,电视节目分类系统都有显著的作用。 3、对于学术界而言,其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在传播学的研究中,对大众文化、商业文化的社会影响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二,电视节目制作同样是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有不同的内容选择,这就注定了电视节目在形态、内容组织方式、制作流程等方面会有所不同。如果不对节目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就无法开拓出更加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节目制作理论系统,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其三,完善的电视节目分类体系还是电视节目研究系统化发展的基础。和任何学术研究一样,对于电视节目的研究需要学者们一代一代的知识积累,完善的节目分类系统有利于学者将每一个节目细分领域的研究进行下去,也有利于学科体系的构建。另外,系统科学的电视节目分类体系是电视台进行节目生产、节目评估和广告主进行广告投放的重要参照基准。像任何科学研究的成果都是阶段性的一样,电视节目的分类研究也是阶段性的,随着电视的不断发展,研究必将朝着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应用价值的方向深入。电视节目分类体系是节目生产、市场运营的基础。在生存环境急剧变化,中国电视向市场化、产业化、数字化、国际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迫切需要一套更为系统、科学且与国际接轨的电视节目分类体系。第二节:传播、再现与表现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多次涉及到关于电视的传播、再现与表现等相关问题,尤其是在传播学中,已系统地阐述过。所以,在本节当中,只重点谈谈现代电视制作理念中传播、再现与表现的相互渗透。1、电视传播的全球化,使电视成为一种超越一切的“世界性”语言。电视是大众传播媒介,电视的本质是传播。电视与电影不同,电视是以无线电广播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广播形态。现在,“打开电视看新闻”已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个基本内容。时常为了抢时效,有些新闻即使没有图像画面,以口播的形式也要抢发、抢播。因为,传播信息是电视的本质,电视传播是第一位的!2、电视可以便捷地在屏幕上转播“再现”电影、戏剧、音乐等艺术形式,转播相声、小品、歌曲等观赏性的舞台艺术。电视作为原有艺术形式的“传送器”,能够将各种艺术原汁原味地“再现”在屏幕上。这种传播再现曾一度在屏幕上独占鳌头,成为早期电视节目的主要形式。3、电视突破了单纯对原作的转播、改动和模仿,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制播潜能,开始大规模节目生产。电视具有个性化语言,使他获得了独特的艺术“表现”以及审美价值。“传播”信息、艺术“再现”、与“表现“特质在电视节目中相互渗透,并对电视制作产生重要影响。于是,在电视人的意识中,各种形式经常是交织在一起的:艺术类节目融入了采访、进程式的报道,带有新闻的特点;纪实性节目对摄像、灯光、画面编辑、特技制作给予了“超常规”的重视,具有较高的审美品格;众多直播节目最大限度地将新闻、专题背景、娱乐节目融合在一起播出其实,传播、再现与表现的相互渗透正是电视制作所遵循的创作规律,也是制作节目时将电视诸要素进行最佳组合与整合的操作规律。*第三节:电视时空 1、时空结构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时间和空间。任何媒体都是在一定的技术平台上,借助特定的“时空结构”来实现自己的传播,电视也不例外。其实,电视传播特质的体现其根本就在于它的时空结构:一是再现时空 二是再造时空(这一点时电视所特有的!)简单地说,“现实”是由空间和时间构成的,电视屏幕的画框内任何一个场景都是由具体的空间“地点”和特定的“时间”构成的。例如,在屏幕的画框内我们可以“再现”现实时空(利用镜头拍摄一个新闻现场,)观众看到了“天安门广场上的五星红旗在新世纪的晨曦中冉冉升起”);我们可以“再造”时空,在摄影棚里营造一个历史上的或者未来世界的场景(诸葛亮从茅庐内走出来电视剧诸葛亮中的一个镜头)电视与电影具有“同根”的渊源,利用画框既可以再现时间和空间,也可以再造时间和空间。影视世界作为一种构造的时空连续体,其空间的性质与真实空间相比,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它重构的时间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然时间的性质。在影视中,时间可以加速和放慢,几天才能完成的花朵开放,数秒即可,而几分之一秒的时间流程,却可以用较长的时间来显示,如子弹的射出。也可以将时间颠倒,如各种各样的“闪回”手法,甚至,可以让时间停止(定格),让时间消失(跨越)等等。其实,影视艺术的空间重构,常常是按时间的重构来进行的,如果说绘画和雕塑是将时间空间化,那么影视则是将空间时间化了。其实,电视和电影一样,可以利用镜头分解“现实”:摄像机可以分镜头、一个镜头接着一个镜头去拍,之后,在后期编辑时再将这些零散的镜头重新组合成一个“屏幕现实”,在画框内创造令人信服的几乎与现实相同的时间和时空。例如:上下镜头间即刻从北京到了广州;毫不费力气地用镜头讲述过去和未来的故事;在画框内展现人的思维和意识等。这种再造屏幕时空的能力,使电视获得了同电影一样的审美价值。这样,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同时,又成为具有独特表达功能和艺术潜能的新门类。了解电视的时间和空间关系,认识电视的时空结构,对于从理性上认知电视、认知电视制作是非常重要的。2、电视时空电视具有了与电影完全不同的制作和传播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立竿见影。由于胶片有一个化学处理过程,电影无法在画框内及时提供可供观赏的画面,而电视可以立竿见影地在屏幕上再现任何场景。单机方式可以,利用多机拍摄也可以,还可以实现多视点、多角度、一次切成,完成镜头排序与现场制作,实现“即刻编辑”。例如,转播一场音乐会、足球比赛或在某一场景中拍摄室内电视剧。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电视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把屏幕外“现实场景”与屏幕内的“现实”在时空上合一,即拍即看、立竿见影。第二,天涯共此时。电视可以利用卫星、微波和光纤实现跨地域信号互传和和对传,这样,在屏幕画框内,就可以及时对切,多地共同建正在进行时的“屏幕现实”。例如,中央台1996年除夕晚会,在北京、上海、西安的三家电视台联合直播春节联欢晚会,三地信号互传、声画信号对切,在屏幕画框内整合北京、上海、西安三的时空。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又说电视在同一时间实现了不同地点的时空整合,天涯共此时。第三,直播是电视最高的节目形态。此时,屏幕外的事件、屏幕内的再现与观众的观赏在时间上同步:屏幕外的“第一现实”(客观时空:如天安门广场升旗现场)、屏幕和框内的“第二现实”(屏幕时空:经摄像编导镜头处理后再现的升旗现场)和电视机前观赏者现实(观赏时空:观众家中自然的时间环境)三者在时间轴上合一,构成了电视特有的直播时空。应该说那种没有时间差的电视直播节目,为观众提供了目睹“现场”的图像,提供了与事件进程“共时”的体验,是最具电视特点的节目制作和播出方式。此外,电视制作兼容了即时制作(如多机工作模式)与非即时制作(如单机磁带工作模式),集纳了同步传播(如直播节目)与异步传播(如录播节目)。这样,电视制作在操作层面上有着比电影更广阔和自由的创作空间。电视是继电影之后具有更高时空形态新媒介,不同的时空结构必然会带来特有的形式的组合和传播样式。电视提供了新的时空体验,这是电视制作以及电视节目得以自立的根本。小结:媒介传播的根本在于时空结构,新的时空结构是新节目得以“自立”的根本。电视同电影一样可以利用的镜头去分解“现实”,之后再重组“屏幕现实”,创造令人信服的几乎与现实相同时间和空间。电视又是继电影之后具有更高时空形态的新媒介,确立了特有的直播形态和节目制作方式。电视制作兼容了及时制作与非及时制作,可直播也可录播,有了更为广阔和自由的创作空间。思考题: 怎样理解电视时空是客观时空、屏幕时空和观赏时空三者在时间轴上的合一? 第四节: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在电视业的发展历程中,人们不断采用新技术,改进电视节目的生产方式。目前数字技术、卫星直播技术都被广泛运用于电视制作领域,形成了多种电视节目制作方式。(一)主要的制作方式1、ENG方式ENG,即“电子新闻采集”(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这种方式,是人们经常采用的,指的是:使用便携式的摄像、录像设备,来采集电视新闻。最简单的采集设备:就是一台摄像机和一条编辑线。在ENG制作方式中,一般在使用便携式摄录机时用肩扛等方式,需要时再加上一名记者就可以构成一个流动新闻采访组,可以方便灵活地深入街头巷尾、村庄山区进行实地拍摄采访。ENG方式由于非常机动灵活,也被其他节目采集素材时大量采用。因此,ENG制作方式也是一种基本的电视节目制作方式。 2、EFP方式EFP,即电子现场制作(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它是以一整套设备连结为一个拍摄和编辑系统,进行现场拍摄和现场编辑的节目生产方式。EFP也是电视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它是一种适用于“野外”(准确的说是“台外”)作业的电视节目生产方式。它必须具备的技术条件是一整套设备系统,包括两台以上的摄像机,一台以上的视频信号(图像)切换台,一个音响操作台及其它辅助设备(灯光、话筒、录像机运载工具等)。利用EFP方式,可以在事件发生的现场或演出、竞赛现场制作电视节目,进行现场直播或录播。如果电视节目是在事件发展同时播出,我们称之为现场直播;如果电视节目是在事件发生、发展的同时进行录制后,再播出,我们称之为现场录像、实况转播。不论是现场直播还是现场录像,摄录过程与事件发生发展同步进行,因此,现场性特别强烈。这是EFP方式最突出的优点。因此,EFP也可称“即时制作方式”,又由于EFP须多台摄像机拍摄,所以也同“多机摄录、即时编辑”的概念相通。EFP是最具有电视特点、最能发挥电视独特优势的制作方式,因此,每一个成熟的电视台都将EFP制作视为必须具备的能力。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文艺、专题、体育等类节目的制作方式。 3、ESP方式ESP,亦即“电子演播室制作”(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n)。电子演播室制作,主要是指演播室录像制作。由于演播室在设计和建造时预先充分考虑到了节目录制、播出的技术要求;它具有高保真的音响效果;完备的灯光照明系统和自动化调光系统;布景中心;录制设备和控制设备等。使用质量最好的固定式摄像系统如高清晰度、数字化的广播级摄像系统,摄像机的体积和重量不受某些条件的限制,并可架设于有移动轮的液压支撑设备上,使摄像机的操作移动平稳可靠;应用特技功能较多的高级多功能型特技切换系统等等。因此,ESP制作方式技术质量高、特技手段丰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制作方式。ESP方式既可以先拍摄录制,后编辑配音,也可以多机同时拍摄,在导播切换台上即时切换播出。ESP方式综合了ENG和EFP方式两者的优点,手段灵活,可用于各类节目的制作,已成为电视台大、中、小型各类自办节目的主要制作手段。但是,由于ESP常需要搭景、排练,演播室因此而被占用一定时间,因此,加强对演播室的科学管理,改进电视布景、道具的搭置工艺,提高导播和摄录效率,缩短演播室制作周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二)技术媒介从电视的发源和本体论的认识上来看,电视的特性和基本属性都是以技术为基础的,电视是技术媒介。也就是说,不了解电视技术,你就无法真正了解电视制作,因为电视的传播、再现、和表现等特质的凸现,都是有赖于对电视这一“技术媒介”的理解以及在制作节目中能够操作并实现的可能性。我们说电视是技术媒介,主要原因有两个:1、电视受新技术的强力拉动从节目制作到播出都已经或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例如,电视从黑白到彩色,制作有模拟到数字,节目覆盖从无线到卫星、网络等等;2、电视制作的新理念层出不穷,其中新技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决定了节目制作的走向,因为从根本上说,电视的表现力和很大程度上包含在电视的制作技术和工艺流程中。也就是说,“技术进步”同“先进理念”一样,与节目制作和生产有着紧密的联系,甚至,时常处于先导地位。没有现代的电视理念做指导,节目生产便陈旧老套;而没有合理的技术平台来支撑,先进理念是无法体现的。好的节目一定是先进理念与优良技术在节目制作实践中完美结合的产物,这也是电视制作的特点。 (三)三个转变随着电视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节目的生产和制作也随之发生了无法逆转的巨大变革。具体的说,电视技术发展主要使电视制作产生了以下三个转变:1、前期采访实现了摄像机、录像机由分体向摄录一体机的工作模式的转变。使电视采访拍摄的动态范围得以扩大,从而,给电视的再现于表现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随后,“突前采访”、“抢镜头”、“展示事件过程”等新的制作理念被提出并付诸实践。2、后期编辑实现了由模拟复合到模拟分量再到数字格式的转变。由于电视的画面编辑(也包括声音编辑)实质上是磁带“复制”式的编辑。也就是用磁带放像机播放你拍的素材,把不需要的镜头和画面方过去(剪掉),把需要的和你看中的镜头留下来再“复制”到另一台磁带录像机上,完成电视画面和声音的编辑。实际上,电视的编辑就是“磁带复制”。这样,你在精编节目时,常常需要进行多版制作,在模拟复合设备上信号质量的劣化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分量记录方式出现了,把亮度信号和彩色信号分别记录在磁带的不同位置上,互不干扰,使信号质量大大提高,在多版制作时,画面质量也就得到了改善。而对于数字技术,由于其本身具有很强的纠错和恢复能力,数字记录就从根本上解决了磁带多版制作和多代复制使画面质量劣化的问题,为精制节目,提高节目质量在技术上提供了可能。3、节目制作由“串播”向一次合成和日常性直播乃至跨地域直播转变。例如,新闻节目目前大都是利用新闻演播室系统实现“带上直播”的,即不停机的串播制作,或者边制作边切播、进行新闻直播。这样。既保证了新闻节目制播的时效,又形成了多工种合作的电视制作环境,保证了制作风格和屏幕效果。以上是电视技术发展使电视制作发生的三个转变,下面我们来关注一下,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电视制作方式带来的三个过渡。(四)三个过渡 1、后期制作由线性编辑向网络化非线性编辑过渡。 2、文稿制作由手写方式向键盘操作方式过渡。 3、节目制作向着更现实或更虚拟的“双途轨道”过渡。 所谓双途,就是一方面新闻采访要求更加贴近生活,制片人会经常要求“原创的再现”;而另一方面,虚拟技术为电视制作开辟了新天地,带来了更多的虚拟“现实”,虚拟演播室、片头和广告中的越来越逼真的虚拟环境,甚至,虚拟主持人也开始尝试着主持节目了。 总之,从以上的这些转变和过渡中,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技术不仅仅只是手段,技术更是全新节目的种种表达方式和展现方式。 电视制作集纳了所有新技术,包括无线电技术、电磁技术、光电技术、卫星技术、声光技术、有线传播技术,电视制作兼容了传统及现代的艺术门类,电视成为高度综合的,能量巨大的新型媒体。技术进步,为电视的发展带来更多新的机会,为节目制作带来新的可能;技术进步,构成节目制作演变的大背景和大前提,是电视制作的基础。第五节: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一方面,科学合理的生产流程是由多种设备“组合”构成的,是节目生产的需要,是“基础建设“的直接体现,又是实现“先进理念”的手段,同时,还决定着节目生产能否高效。电视制作和节目生产需要合理设备布局。另一方面,对于大众来说看电视已成为一种习惯性消费,电视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大众快餐”一次消费的特点。为了保证节目的日常性生产,节目制作和播出必须讲究流程,讲究标准化和批量生产。即便是极具个性的节目和一些精品节目同样需要遵循着策划、撰稿、拍摄、编剪、包装制作、合成播出等流水式作业模式。也就是说,电视制作本身具有流程概念,节目生产是按流程来进行的。由于电视节目有定期、定时和长期播出这一特点,也就要求节目的制作和生产必须是批量和标准化的。因此,电视制作和节目生产也就具有了“流水作业”的一些工业化特点。节目制作和生产讲究流程,成为一种集体性的活动。节目制作是相关人员相互配合多方合作的过程。流程是否合理,设备配置是否科学、人员构成是否均衡,是电视制作和节目生产能否高效的关键。电视制作的全过程,是可以分成若干阶段的。有一种方法是把它分成“前期制作”与“后期制作”。这种方法是沿用电影制作的观念,即把一部影片的制作过程,以拍摄停机或走进编辑间为界,分成前期、后期两个阶段: 前期:包括构思、采录(拍摄); 后期:包括编辑、合成。这也是目前电视新闻领域还在沿用的概念。但是,这种关于电视制作阶段的描述,仅适合于采用电影手段或录象手段的制作过程,而不能包括电视直播、转播等把制作与播出同步进行的过程。而后者恰恰是最富有电视特征的制作方式。因此,也可以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把电视节目的制播流程分为:“制播合一”与“多版制作”1、制播合一2、多版制作第六节:制作与策划 所谓策划,可以理解为科学合理的“计划”,以及制定这个计划的过程。策划包括节目设想、如何实施、必要的保障(设备、人员、经费)、对未来的影响等内容,能够指挥记者采访、制作和播出。策划由季节性和阶段性的,如半年的、一周的和当日的,以及主题性的,如”迎接新世纪策划案“或栏目改版策划。策划一般由专门的人员或机构来制定。专业策划人员或称策划人应该具有娴熟的业务技巧,能够纵观全局,掌握信息,确定报道主题和角度,并根据市场变化出“点子”。策划具有“先导拉动”作用,其核心是以观众的需求为转移。业内资深学者把当前电视观众的需求归纳为以下15个方面:政策宣传了解国家重大方针及其走向;新闻速递信息成为人们的渴求;经济信息改革走向、市场动态、致富经验以及生活所需的服务信息;揭露腐败是社会绝大多数成员的共同要求;曝光丑闻-百姓会拍手称快;开心娱乐-其中进口大片、甲A联赛、快乐大本营便大行其道、体育、娱乐惊险类节目还会继续走红;情感交流-情感、家庭、伦理类节目成为新热点;、健康期待长寿、希望健康;、科技-了解更多科技知识;、解惑困惑成为现代人的通病;精神宣泄紧张疲惫的心理需要宣泄、抑郁压抑的心灵需要抚慰;文化揭丑明星不光彩行径、文化行当中的伪劣产品;领导人的公众生活;伤感怀旧情怀;环保。策划便是在观众的需求与节目生产之间寻找“契合”点。市场经济带来的冲击,使21世纪的电视面临更多的选择,处于重组“洗牌”阶段的电视制作,节目体制被栏目制、频道制取而代之,在前期策划、中期采编、后期制作“流程”中,策划受到了高度重视,其中节目栏目化与制片人、策划与专业制作人成为观念性的问题。实际上,强调策划是电视节目制作走向成熟的标志,策划使决策更科学,实施更合理。以往凭感觉和想象的所谓“计划”已经不能适应节目市场的需要。如今,不论是节目生产、新栏目推出,还是频道调整都需要有准确的观众收视调查以及市场各种数据的定性分析,并通过有学识和思想的策划人或专业策划公司拿出“点子”。策划的概念摒弃了以往的粗放型运作模式,使高质量的前期策划与精美的后期制作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重“设计”,同时重“实施”。只有在精心组织有效的实施后,才有可能给观众提供高水准的节目、栏目和频道。当然,有“卖点”的节目还可以通过市场出售或交换,从而获得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因此,制片人、策划人以及将来专业制作人的出现是电视节目生产和制作的需要,是电视发展的必然。电视节目策划常用方法1.头脑风暴法。它是美国创造学家阿历克斯奥斯本创造的一种思维方法,其核心是高度自由联想。一般是通过小型会议,让与会者提出各种构思,相互诱导,追求产生一种创造性的意念。它要求会上禁止批评,鼓励无所顾忌,多产生一些构想并善于将这些构想有目的地选择或重新组合。这种方法适合于各种社会策划活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目前在我国电视业对它的应用表现为借用“外脑”的形式。“外脑”主要是指非本单位的智囊人物,它主要是充分发挥“外脑”的策划作用与电视人的专业制作水平,密切配合,争创效益双收。最典型的例子是实话实说。实话实说栏目自1996年开播以来经久不衰且期期出彩的原因,除了崔永元的主持魅力与管理体制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它有一个很好的策划班子。 这个策划班子直接由崔永元担纲主持,同时聘请了几位不同年龄、经历、专业、性别的“外脑”一起出谋划策。如社会学家杨东平、学医学出身而后从事广播事业的赵西苑、学影视的赵一工、学生物的丛朋、军人出身的海啸以及少数民族的乌儿汗等。他们专门负责节目选题的策划,与节目制作的编导、导演、主持一起精心策划每一期节目。 2.调查法。这种方法是通过策划者组织的问卷调查、抽样调查中得到相关有效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最后根据调查的结论进行策划。这种方法常被栏目作阶段性调查与栏目改版时使用。由于耗资大,一般性栏目都不会采用。3.经验法。节目策划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找出与本次策划背景相似的地方,结合人员素质、制作经费、执行环境等因素进行的策划。这种方法是目前许多栏目有意识或无意识使用的方法,它最大的弊病就是不容易创新,难逃窠臼。最大的优点是成功率高、操作性强。随着我国电视体制改革的发展、制播分离制度的实施,社会性的节目制作公司将大量涌现,将会出现一个比较规范的节目交易市场、节目的市场化必然要求节目精品化。节目策划人在电视人才市场将成为走红角色,一个电视节目策划行业在近几年内将会逐步形成并迅速完善。各个节目制作公司、电视台各栏目都会成立一个专业化的节目策划机构,整个电视业的节目制作水平和节目质量都会大幅度提高。节目策划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找出与本次策划背景相似的地方,结合人员素质、制作经费、执行环境等因素进行的策划。这种方法是目前许多栏目有意识或无意识使用的方法,它最大的弊病就是不容易创新,难逃窠臼。最大的优点是成功率高、操作性强。随着我国电视体制改革的发展、制播分离制度的实施,社会性的节目制作公司将大量涌现,将会出现一个比较规范的节目交易市场、节目的市场化必然要求节目精品化。节目策划人在电视人才市场将成为走红角色,一个电视节目策划行业在近几年内将会逐步形成并迅速完善。各个节目制作公司、电视台各栏目都会成立一个专业化的节目策划机构,整个电视业的节目制作水平和节目质量都会大幅度提高。 第二章 电视节目摄影采集第一节 电视画面1、地位与作用电视画面:采用电子摄录系统摄制,由电视屏幕显现的图像。由摄像机从开机到关机不间断地摄录的一个片断。也叫“一个镜头”。电视画面是电视节目内容的主要体现者画面直观却不够理性,声音理性又不够直观,声音与画面的互补使电视传送的信息既直观又理性。电视画面不是孤立静止的,是连续运动的,所表现的内容互相联系、互为因果。2、框架结构摄像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工作,也是一种创造性极强的艺术工作。电视的框架结构对画面具有限制作用,也正是因为这种限制作用使得大千世界在电视画面中得以取舍,摄取能表现主题的主体,舍去那些与主题无关的内容以及影响画面构图的因素。电视框架可作为电视画面的参照物,用来判断画面内物体是否倾斜。还可以感知画面内物体的运动速度及运动方向。电视画面与框架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框架虽然制约了画面取景范围的无限扩大,但却使观众对画面外的景物产生了无限遐想。3、平面造型 电视画面的二维性,决定了电视画面属于平面造型。 增强电视画面立体感的常用方法: (1)利用“近浓远淡”、“近大远小”、“近疏远密”的原理 a、选取大小成一定比例的物体来表现纵深空间; b、处理好景物色调的近浓远淡; c、选取相互平行的线条使其消失在视平线的主点上。 (2)通过连续摄制来表现运动物体,使画面内部形成具有动感的纵深画面。 (3)摄像机的纵深运动引导观众的视点发生变化,纵深空间的连续变化,造成强烈的立体感。4、电视画面 电视画面结构中主要的几种元素: 主体、 陪体、 前景、 后景 主体:是画面要表现的主要对象,是主题思想的直接体现者,也是画面结构的中心。 陪体:对主体起陪衬作用,是对主体的补充说明。 前景:是画面主体前的景物,也是画面空间上距离视线最近的景物。 背景:是位于画面主体后的景物,其作用主要是用来衬托主体、突出主体、交待主体所处的环境及氛围。第二节 取景与构图取景:是指在视觉空间内,取用哪些被摄对象来构成画面以及如何向观众表现他们,包括镜头前人物的取舍、采取何种景别以及选用什么样的拍摄角度等。构图:指画面的结构布局,就是把摄像机取景范围内的各种对象,进行艺术的真实地合乎情理的排列组合,使之产生视觉上的美感。1、取景 取景的过程既包括技术因素,也包括艺术成分。(1)画面清晰,主体突出 (2)景别 (3)角度2、构图画面构图的基本规则: (1) 保持画面的对称与均衡 (2)要求画面的兴趣点集中 (3)采用对比和呼应的手法主要的构图法: (1)画面中心法 (2)对称法 (3)井字法电视画面是一个二维的平面,它在反映现实的三维场景时,是利用画面中线条的变化来实现的。以画面中呈现的线型结构来构图的两种形式:(1)S型构图(2)对角线构图3、几个应该注意的问题 (1)净空高度 (2)前方空间和引向空间 (3) 背景的处理 (4)纵深安排第三节 运动摄像1、运动2、运动形式第五节 摄像的的意识1、摄像师2、镜头调度意识3、蒙太奇意识4、拾取同期声意识5、长镜头意识第三节 运动摄像1、运动 运动摄像是电视画面特有的造型表现手段。 运动摄像有助于描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真实过程,交待事件的环境、规模及气氛,给人以真实感。 运动摄像使得拍摄的方向、角度、景别不断变化,摄像机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和在不同的视距来表现被摄对象,观众通过画面的变化从形到神对被摄对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认识。运动摄像:就是在摄像时,当摄像机的机位、镜头的光轴、镜头焦距三个因素有一个发生改变时,所进行的拍摄。通过这种拍摄方式得到的画面称为运动画面或运动镜头。 2、运动形式几种主要的运动镜头:(1)推镜头推镜头是指摄像机向某个主体靠近,让主体逐渐在画面上占有越来越大的面积,用来突出主体或表现某一局部。(2)拉镜头拉镜头是和推镜头相反的一种运动方式。就是摄像机的机位从拍摄主体的一个主要的局部慢慢向后拉出,让周围的环境不断地进入画面,原来的主体慢慢变小,溶入到周围的环境中。(3)摇镜头摇镜头是指机位不动,只是镜头的光轴做上下左右或环摇运动。(4)移镜头移镜头是指摄像机借助于升降装置作上下运动时所拍摄到的电视画面。(5)升降镜头升降镜头是指机位不动,只是镜头的光轴做上下左右或环摇运动。 升降拍摄是运动摄像中非常富有表现力的一种方式。(6)综合镜头综合镜头是指几种运动形式配合起来使用,产生一种综合运动的画面效果。第四节 镜头的视觉功能 1、摄像机的镜头2、镜头的光学特征(1)焦距 摄像机镜头的焦距是指焦点至镜头中心的距离。 镜头焦距的长短与被摄对象在CCD器件上的成像面积成正比。(2)视角 镜头的视角是指CCD器件有效成像平面边缘与镜头节点所形成的夹角。 镜头视场角与被摄对象在画面中的成像面积成反比。(3)相对孔径与光圈系数 镜头的相对孔径是指镜头的入射光孔直径与焦距之比,其大小表明镜头接纳光线的多少。 对相对孔径和光圈系数的调节,决定了镜头的通光量和镜头的景深。 自动光圈只能对被摄场景的曝光控制进行技术处理 手动光圈-能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动态用光。 焦距 视角 相对孔径3、聚焦与景深聚焦:指为了使被摄对象在画面上有清晰的图像,必须根据它与摄像机之间的距离,调整镜头的焦点,使景物能在成像平面上清楚地成像。景深:是指在被摄景物能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近点到最远点之间的距离,即纵深景物的影像清晰范围。跟焦点:不断根据被摄主体的移动而调整聚焦点,保持画面清晰。注意:保持调焦速度的均匀,尽量与主体的运动速度相吻合。移焦点:在摄像机与被摄主体位置相对固定时,让焦点在两个主体之间转换。聚焦是调动观众注意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既能创造清晰的美,也能创造朦胧的美。定焦点:对被摄主体进行聚焦,使之处于景深范围的中间。4、镜头的功能这里的“镜头”指的是不同焦距的镜头。长焦距镜头: 视角大于20度,焦距大于25mm 。 中焦距镜头(标准镜头)视角为24度,焦距在25mm 。短焦距镜头(广角镜头)视角大于30度,焦距小于25mm 。变焦距镜头的最长焦距与最短焦距之比,称为变焦倍数。变焦距镜头在造型表现上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变焦对拉操作,实现画面景别的连续变化。 (2)可以跨越复杂空间完成移动机位所不能完成或不易完成的推镜头和拉镜头。 (3)电动变焦装置的使用,使景别的变化平稳而均匀。 (4)在摄像机机位运动的过程中变动镜头焦距可以构成综合运动镜头。第五节 摄像的的意识1、镜头调度意识关于场面调度的三个主要方面:(1)镜头调度运用不同的拍摄方向、不同的拍摄角度、不同的拍摄景别和不同的运动方式,获得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视距、不同景别的画面。(2)轴线规律轴线规律是影视摄制中保证空间统一感的一条规律。在用分切镜头拍摄同一场面的相同主体时,总方向限制在轴线的同一侧。如轴线是直线,各拍摄点则应规定在该线同一侧的180之间。任何越过轴线所拍摄的镜头统称为越轴镜头。所谓轴线,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条假想的直线或曲线。它们所对应的称谓分别是方向轴线、运动轴线、关系轴线。在进行机位设置和拍摄时,要遵守轴线规律,即在轴线的一侧区域内设置机位,不论拍摄多少镜头,摄像机的机位和角度如何变化,镜头运动如何复杂,从画面看,被摄主体的运动方向和位置关系总是一致的,否则,就称之为“ 越轴”或“ 跳轴”。越轴后的画面,被摄对象与前面所摄画面中主体的位置和方向是不一致的,出现镜头方向上的矛盾,造成前后画面无法组接。此时,如果硬性组接,就会使观众对所组接的画面空间关系产生视觉混乱。主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动作轴线”的作用就越明显,由“越轴”给观众造成的错觉也就越严重。相同方向、相异方向都是形成空间统一感,不至于给学生造成错觉的保证,相反方向的连接会把空间关系搞乱。例如,拍摄一组学生在校园路上行走,摄像的学生自己确定机位和轴线,先以轴线一侧拍摄一组镜头,然后拍一组在轴线另一侧的镜头,进行比较,会出现不同的画面效果。两画面组接后,将会使观众产生视觉混乱。1. 方向轴线。是指被摄对象静止不动的,即位置没有移动。这样“轴线”就要根据各主体间的连线或主体到背景平面的垂直线来定,这就叫“ 方向轴线”。以拍摄人物为例,被摄人物的直视线就是轴线,由他到对方连接起来的线也是轴线。拍摄时,对于这个人或这两个人,要按照他们之间的“轴”线规律,在对话轴线的同一侧拍摄,连接起来就不会改变他们的视线。如前一个镜头在对话轴线的一侧拍摄,后一个镜头在对话轴线的另一侧拍摄,就形成了“ 跳轴”,连接起来人物之间的关系就混乱了。例如,以校园内草坪为拍摄现场,两名学生谈话,拍摄的同学确定轴线后,拍摄两组镜头。第一组镜头,先在轴线的一侧拍摄一个全景,在同一侧改变机位,拍摄一个中景,然后越过轴线,拍摄其中一个人物的特写。第二组镜头,在轴线的一侧变换角度,拍摄一组全景中景特写的镜头。进行组接后,将会出现不同的拍摄效果。2. 运动轴线。即处于运动中的人或物体,其运动方向构成主体的运动轴线。它是由被摄主体的运动所产生的一条无形的线,或称之为主体运动轨迹。在拍摄一组相连的镜头时,摄像机的拍摄方向应限于轴线的同一侧,不允许越到轴线的另一侧。否则,就会产生“ 离轴”镜头,出现镜头方向上的矛盾,照成画面空间关系的混乱。主体运动的速度越快,“轴线”的作用就越明显。在电视摄像时,我们应遵守轴线规律,以防止越轴前后的画面不能进行组接。但为了丰富电视画面语言,往往又要打破“轴线规律”,避免镜头局限于轴线一侧,而是以多变的视角,立体化地表现客观现实空间。这就需要通过有效手段,或借助一些合理因素,或以其他画面作为过渡,起到一种“桥梁”作用,既避免“越轴”现象,又能够形成画面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3)基本机位的设置2、蒙太奇意识“蒙太奇”原是法语(montage)建筑学里的一个专门术语,意思是把各种个别不同的材料,根据一个总的设计,把他们处理、安装、最后构成一个整体。后来电影艺术家们借用了这个术语,把它变成为含义很丰富的电影语言的专门术语。我国电影理论家把这一术语定义为:“蒙太奇就是依照情节的发展和观众观察事物的规律,把一个个镜头合乎逻辑地,有节奏的连接起来,使观众得到一个明确、生动的印象或感觉,从而使他们正确地了解一件事情发展的一种技巧。”概括地说,蒙太奇就是按一定的目的分切和组合画面,包括画面与声音,声音与声音的组合关系,是影视艺术创作中重要手段。 蒙太奇在影视创作中的功能和作用有那些呢? 运用蒙太奇,一是可以选择与省略、概扩与集中。通过对镜头分切与组合,可以选择被表现事物最主要的和本质的方面,省略、删除繁杂、多余的部分,以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 二是可以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想象力。由于每个镜头只表现一定的内容,组接有一定顺序的镜头,就会规范和引导观众的情绪和心理,激发观众的联想,启迪观众的思考。 三是能创造独特的影视时空。运用蒙太奇的方法对现实生活的时间和时空进行剪接、组织、加工、改造,使之成为独特的影视时空。 四是能形成不同的节奏。将影视片中的视觉节奏、听觉节奏等有机组合,以体现片中的发展规律,达到节奏丰富多变、生动自然、和谐统一,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完整的声画结合的屏幕形象。蒙太奇在表现形式上又分为两大类;一是叙事性蒙太奇,二是表现蒙太奇。叙事性蒙太奇:是蒙太奇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形式,是按照时间和空间的顺序来叙述事件发展进程的方法。表现蒙太奇:也叫对列蒙太奇,它着重于画面内在的联系,通过人物形象和景物造型,引起激发观众的联想。 作为摄像师在拍摄每一个镜头,选择每一个机位,每一次的“推、拉、摇、移”的运作,都要考虑到后期编辑时的剪接,明确拍摄的每一个镜头在节目中的位置和作用。要把握好全片的整体结构,用蒙太奇的思维方式和蒙太奇意识去拍摄和编辑每一个镜头,这样才能制作出好的电视作品来。3、拾取同期声意识(1)尽量使讲话的人不产生被拍摄的紧张,保持原来的自然状态。 (2)画面的拍摄要服从语言的完整性。(3) 画面的拍摄要考虑到同期声剪辑的需要。4、长镜头意识 长镜头是现代电视纪实的一种拍摄方法,指的是在一个统一的时空里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或事件。谈长镜头要知道什么是镜头时间,谈电视镜头时间的运用,首先应清楚什么是电视镜头时间。 “电视镜头时间是拍摄过程中,摄像机的单一镜头的开始到停止这段时间内,摄像机不间断地拍摄下来的一个片断。这个片断中被摄物体在空间和时间上,没有任何被切断的感觉。”我们理解,电视镜头的时间,就是指电视片中每个镜头的长度。长镜头是指连续地用一个镜头拍摄下一个场景,一场戏或一段戏,以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而不破坏事件发展中时间和空间连贯性的镜头。 一般认为,电影史上最早应用长镜头的范例是“纪录片之父”罗伯特弗拉哈迪1916年拍摄的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 1941年美国奥逊威尔斯在他的经典影片公民凯恩中,又成功地运用了长镜头段落和景深镜头、运动摄影以及多视角的叙事结构。这部影片被誉为“现代电影的里程碑”。 长镜头的美学价值主要表现为:人们伴随着摄像镜头,对事物发展的真实过程和运动景观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的观察和思考,并通过画面、解说、同期声三位一体的深层次理解,使表现的全部内容能在连续不断的时间里,在几个空间平面上延伸发展,形成多平面、多元素相互映衬、对比的结构方式。人们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分析、联想的余地,作出丰富、多义性的判断,人们本质力量的感性得以顺利显现。长镜头通常以移动拍摄/景深镜头和变焦镜头来完成,创作上是指所拍摄到的画面单元。比如,跟踪拍摄和追踪拍摄这种常见的纪录方式,应该说它既是一种拍摄手法上的进步,也是一种创作方式上的拓展。“跟拍”的运用是为了强调纪实性纪录片“现在进行时”的情节发展的不可预期性。它用记者与被摄主体共同参与故事的开始、发展、演变、转折等过程,充分调动观众对未知结局的期盼情绪来进一步渲染纪实美在整个纪录流程中的展现。所以说,我们既可以把“跟拍”看作是一种拍摄手法,也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结构方式。只要在观众意识中产生了“跟拍”方式的存在,那么在拍摄过程中,摄像机就大可不必大段地“跟着拍”了。这样,就使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在屏幕上展现另一种艺术美的存在了。生活空间、人与自然和人民子弟兵等节目中这种做法是很常见的。创作是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的,不必去套用,只需要去感受和创新。第三章 电视光线艺术第一节 特殊的语言艺术1、光线是流动的画 电视光线设计:根据节目的创作意图和对光线的认识,对光线进行调节、控制、渲染、改变、增加、营造、变形、修饰、强调,使之达到预期的效果,表达特定的含义。 电视光线设计是一门特殊的语言艺术。2、确定光线的监视器现时光线效果与播出光线效果存在差异的原因:(1)观察的视点和摄像机拍摄的视点不同 (2)人眼与摄像机对光线的敏感程度不同 对光线的控制必须以播出画面为基准,对光线的设计是通过监视器来体现的。3、镜头捕捉光线光线具备表现功能,设计者利用光线与观众交流。光线需要通过镜头来展现和表现镜头需要光线参与画面造型光线与镜头需要密切配合4、光线营造空间在构成电视画面的诸多元素中,光线是第一位的。5、光线表现时间特定光线效果的运用,会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时间概念。电视光线的表现力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设计者要根据每个场景的不同艺术要求求得“技术”与“艺术”的适当平衡。第二节 演播室内光线的处理1、三点式布光“三点式布光”是布光设计的基本理念。 主光 辅助光 轮廓光(1)主光 主光又称“塑型光”,是塑造形象的主要光线。 主光多为直射光,有较强的亮度和明确的方向性。 (2)辅助光 辅助光又称“副光”,是一种无阴影的散射光,可提高暗部照明,调整画面反差,帮助主光造型。 辅助光亮度不可超过或等同于主光。 (3)轮廓光 轮廓光又称“逆光”,是用来勾划被摄主体的外部轮廓线条的光线。 轮廓光的亮度可以比主光强,但不应破坏整体用光。 光线设计的三种主要方法: 常规法 经验法 分析法2、蓝箱的光线处理选择蓝色作为抠像颜色的三个优点:(1) 蓝色能更好的保护人体的皮肤颜色。(2) 物体周围的蓝色调不显眼(3) 蓝色的工作环境令人愉快 在虚拟演播室节目制作中,为了消除多余的阴影,保证色键效果,光线布置必须合理。 在虚拟演播室节目制作中,背景的布光要求尽可能均匀。 在虚拟演播室节目制作中,光线应保持足够高的角度使拍摄人物的阴影处在地面上。3、三基色冷光源的光线处理平方反比率: 入射光的强度随着光源本身的强度和距离而变化随着距离增加,从点光源发射出来的光线就会迅速降低,分布在逐渐增大的面积上。这种亮度级的减低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d平方分之一。把灯具离物体的距离(d)加大一倍,光线就会减少1/4。所以灯具与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是有一定限制的,发光强的灯具可以适当离人远一些,而柔光灯具则必须在离人较近的地方。与传统的卤钨灯相比三基色冷光源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灯管寿命长 (2)显色性好 (3)节能 (4)安全性好 (5)改善工作环境光线设计时可通过调节冷光源的强弱或调节灯的距离来控制光比。光线不宜太强,光比不宜太大。主光与辅助光的光比控制在2:1.5,人的正面光与逆光之比应为1:1.6 ,人与背景光比应为2:1.25 。4、综艺节目的光线设计综艺节目的光线设计可集中展示光线魅力与综合效果,是设计者对光线认识的具体反映。5、电脑灯电脑灯是效果灯的一种,多用金属卤化物作为光源,是集光、机、电为一体的智能化效果灯。第三节 光线的应用与实例1、外景光线的控制不同的光源有不同的色温。白平衡的调整是为了适应光源色温的变化。对同一场景的镜头最好同一时刻拍摄完,否则在后期编辑时容易造成光线的“跳点”,即光线的方向不一样,反差和亮度不一样,时间不一样。环境光源:由物体反射光所构成的光源。处在环境光源中的任何一个物体,都是环境光源的组成部分。尽量选择能再现时间概念、能表现气氛效果和空气透视的外景光线进行拍摄。反光板是一种不“耗电”的“灯具”,它能有效地补充被摄体深暗阴影区的照明,减少明暗对比。2、光线再现生活与表现生活光线创造银幕上的“虚拟”生活。现实的美与虚拟的美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光线表达感情,展示场景,与画面内容融为一体 再现生活光线可以在不破坏生活形态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表现生活3、新闻节目光线设计 (1) 几点注意事项:(a)分别进行布光设计 (b)主光的方向必须相同 (c)辅助光靠近摄像机轴线 (d)轮廓光逆向与主光 (e)背景光和主光在同一侧 (2) 四种布光方案:(a)(b)(c)(d)见图示 第四节 光线语言与收视心理 1、新风格新形式每个时代观众都有特定的价值观和对美的理解,也会有不同的电视收视心理。光线的设计必须突破原有的光线定式,创造新的光线效果。新闻类节目的光线力求平实、自然;访谈类节目讲究清新,有亲和力;综艺类节目表现形式多样,表现力强。光线的新形式、新风格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2、色彩元素色调是颜色的主要特征,同一色调的颜色是指一类颜色色彩感情产生的客观原因是人们对于生活实践的联想人们对颜色的感受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冷色和暖色色调不仅有冷暖之分,还有轻重之分人们对色彩的感受是具体的,是与整个画面的其他元素融合在一起的因为不变的光线设计模式会让观众产生“疲劳”,所以,电视光线设计需要进行不断的突破和创新。3、光线与收视心理对光线的控制,一方面是有规律的,另一方面是由设计者能动创造的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造是相互融合光线设计者必须认识色彩、光线的规律,从中感悟光线和色彩形成的根源,以及对人的生理及心理产生的影响,从而利用技术手段去自觉地制造某种“影响”,以便在视觉艺术创作中充分发挥色彩的表现力。第四章 电视画面编辑第一节 视觉语言的语法1、镜头与蒙太奇 镜头与镜头组接在一起形成蒙太奇句子,可以进行叙事和表意。(1)镜头的特性 a 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