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冲刺 专题9 人口、城市与交通课件全国通用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冲刺 专题9 人口、城市与交通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4728008 上传时间:2022-04-14 格式:PPT 页数:199 大小: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冲刺 专题9 人口、城市与交通课件全国通用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冲刺 专题9 人口、城市与交通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99页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冲刺 专题9 人口、城市与交通课件全国通用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冲刺 专题9 人口、城市与交通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99页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冲刺 专题9 人口、城市与交通课件全国通用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冲刺 专题9 人口、城市与交通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查点一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内容索引考查点二城市化和城市体系专题提升练考查点三城市空间结构考查点四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向考向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2015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12题。悟真题1.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明确人口结构图的含义。比较a方案和c方案两图可知,a方案少儿人口比重小,而c方案少儿人口比重大,故D选项正确。D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A.a方案较合理 B.b方案较合理C.c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解析分析三种生育率方案可知,a方案生育率太低,导致老年人口比重太大,老龄化问题严重,而c方案生育率较高,导致少儿人口比重较大,出现人口增长过快问题,b方案生育率使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故该方案较合理。B3.(2015广东文综)下图为“20052012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由图可推断该省是()考向考向2人口迁移及其影响人口迁移及其影响A.海南 B.四川 C.广东 D.浙江解析人口折线图的纵坐标为人口总数,横坐标为年份,图示该省份为人口总数在8 000万以上的人口大省,包括广东、四川、山东、河南,选项中只有四川、广东符合要求。该省常住人口数量处于下降趋势,人口迁出为主要形式,四川省为劳务输出大省,符合题目要求。答案B(2015山东文综)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45题。4.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解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就业机会多,收入高,所以吸引了我国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因此,城乡收入差距大是影响我国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的主要原因,故选C。C5.“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解析当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迁往城市,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现象,导致当地耕地撂荒,出现了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且加剧了农村老龄化的进程,故选A。A(2015北京文综)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读图,回答第6题。6.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人口迁出比例南方比北方高,沿海城市比内陆城市高,故A、D项错误;甲地迁往重庆市的人口比例并不高,故B项错误;甲地人口迁出比例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故C项正确。C7.(2015福建文综)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秦腔飞地”(乙城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材料二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花等种植业为主。在楚河中游地区,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居中亚地区前茅。分析楚河中游地区出现“秦腔飞地”的原因。解析乙区域之所以成为“秦腔飞地”主要是由于位于古丝绸之路上,加之地理环境优越,大量的中原移民在这里定居,并世代生息和繁衍。答案地处古代丝绸之路;自然地理环境较好;关中地区人口迁移到此聚居,带来秦腔文化,并世代相传至今。(2012山东文综)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89题。考向考向3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8.图中信息反映出()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读懂人口金字塔图,明确人口比重与人口数量的区别。014岁人口的比例是1982年高于2009年,所以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14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是2009年大于1982年,所以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小于2009年;从图中可以看出1982年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低;1982年2024岁年龄组人口的比例虽然高于2009年,但是2009年人口总数高于1982年,所以本年龄段的人口数是2009年大于1982年。答案B9.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解析由上题可知,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下降,因此人口的增长速度减缓;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影响了劳动人口的就业结构,进而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2009年2559岁的人口数量比重高、人口多,所以劳动力资源数量上升;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答案B1.人口的两种增长方式(1)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决定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人口的机械增长:是由净迁入率和人口基数决定的,净迁入率迁入率迁出率。明考向2.从两种角度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 有利影响不利影响对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推动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资源开发增加了公共设施负担,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对迁出地加强对外联系,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护当地环境人才、劳动力外流3.人口问题包括人口增长过快、过慢,人口老龄化、性别比失衡等。4.理解应用几种人口统计图表。1.知识关联(1)人口增长(时间变化特点、空间分布特点)影响因素(自然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人口政策、文化背景、婚育观念等)。(2)人口增长的“三率”(关系、特点及变化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特征、区分方法)人口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解决措施。析考点(3)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特点(数量变化、方向变化)影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4)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影响(对地理环境、对城市化、对就业结构)影响评价(有利影响、不利影响)2.易错点(1)人口自然增长率可能是正值(表示人口总数增加),也可能是零(表示人口总数不变),甚至可能为负值(表示人口总数减少)。(2)一个地区人口总数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应该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零的时期,因此人口增长速度降低并不等于人口总数的减少。目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减慢,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数仍然很大。(3)注意生育率和出生率的联系与区别:生育率是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15岁49岁)人数之比;出生率则是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人口总数之比。生育率是出生率的基础,一般情况下,生育率水平高,出生率水平也高。(4)对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应该分析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特点,但并没有具体的数值标准。(5)除人口自然增长外,人口的数量变化还包括人口的机械增长(即人口的迁入和迁出)。(6)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区别:人口迁移不仅强调空间迁移,而且强调时间限度,而人口流动主要强调人口的空间移动。人口迁移无论对迁出地还是迁入地都会产生影响,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7)判断人口迁移的三个重要标准:跨越行政区域界线的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一般指一年以上)。(8)在判读人口统计图时,要注意纵横坐标上的数值,不要采取粗略估算的方法。特别是三角形统计图的判读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否则会得出完全错误的数据。(9)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7%。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我国目前及将来面临的重大人口问题。(10)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不只表示年龄构成,还能表示性别构成。(11)发展中国家也会出现老龄化现象,如中国。(12)人口数量的多或少,增长速度的快或慢,并不一定会导致人口问题。只有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不相协调时才会出现人口问题。人口问题的范畴很广,除人口数量、人口增长速度的不协调外,人口年龄结构失调、人口性别结构失调也属于人口问题。(13)我国的人口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口基数大,我国虽然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降到很低的水平,但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每年新增人口仍然很多,这是最大的问题;二是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由于一直坚持计划生育政策,少年儿童所占比重降低,而老年人口比重上升,这也给未来我国社会的发展带来很大压力。(14)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不一定都是社会经济因素。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内,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例如,海湾战争导致大量战争难民迁移;撒哈拉沙漠的扩张导致环境难民迁移;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吸引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等。但就全球范围看,影响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1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是利弊共存。人口迁移会给迁入地(如城市)带来社会治安、交通、住房等方面的问题,但是对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影响也较大,可提供大量劳动力,繁荣服务业、商业等第三产业。3.方法技巧(1)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及应用。人口金字塔图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其可直观地表示某一地区人口的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进而可分析该地区未来的人口变化趋势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判读时,可关注以下几点:读构成。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所占的比例以及男女比例的差异。定类型。人口金字塔图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即a.年轻型(增长型)年轻人比重大,塔形下宽上尖(甲图);b.成年型(静止型)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即塔尖)急剧收缩(乙图);c.老年型(缩减型)年轻人比重小,中年以上比重较大,塔形下窄上宽(丙图)。析变化。a.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如上图)。其变化主要是受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随着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而转变。b.异常变化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变小(如下图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计划生育等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重大灾害等导致死亡率上升,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增加(如下图处)。其原因可能是就业、升学等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如下图处)。可能是战争中大量男性死亡导致的,也可能是钢铁、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的。(2)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人口增长模式。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高(2.5%)高(2.5%)低(2.5%)低(1.0%)现代型低(2.0%)低(1.5%)低(bc;服务种类abc,同级别的城市空间距离abc。3.a城市拟规划布局合理的是()A.甲高级住宅区B.乙工业区C.丙化工厂D.丁自来水厂解析甲地位于郊区,依山傍水,适宜建高级住宅区;乙地位于市中心,不宜布局工业区,适宜布局商业区;丙地若布局化工厂,会污染城区和河流;丁地位于河流下游,不宜布局自来水厂。A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类答题模板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类答题模板在高考命题中,该类问题多以城市化统计图或区域图、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城市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技能与模板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要点环境、交通、住宅、就业、贫困等。模板城市化问题及表现形式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表现形式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垃圾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城市交通问题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繁;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城市住宅问题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棚户区城市社会问题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要点卫星城、城市新区、合理规划、城市交通、住房。模板(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例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和发展速度较快的区域。读图甲、图乙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概括图甲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解析从图中各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就能看出长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是中部高,南北低的特点。答案城市化水平中部高,南北低。(2)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据统计,2010年11月上海人口普查中,流动人口超过900万,其中务工经商人员占78.3%。解析上海市第二、三产业发达,收入高,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劳动力迁入。答案上海市工商业发达(或:第二、三产业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所以吸引了大量经商务工人员。上海市政府规划建设以陆家嘴外滩为核心的金融商务区(图乙)。其中黄浦江西岸的外滩在历史上一直是上海的金融商务中心;而黄浦江东岸在80年代还是农田和菜地。(3)依据图文材料,分析上海市金融商务区形成的原因。解析从历史、经济、交通等方面分析作答。答案延续早期土地利用方式(或:早期就是金融商务区);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速度快;城市交通方式多样化,交通便利,通达度提高;政府政策规划,引导功能区形成。(4)说出浦东新区的开发建设对土地利用产生的影响。解析浦东新区原来是菜地或农田,新区建成后,土地利用类型发生改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答案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变化(或:由农业用地转变为商业用地);土地利用率提高。(2015四川文综)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回答12题。考向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考向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悟真题1.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A.行政区 B.商务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解析仔细读图可知甲地带0:00时为休息时间人口密集,10:00时为上班时间人口较少,应为住宅区,C项正确;而行政区、商务区、工业区人口集聚状况与住宅区相反,故A、B、D项错误。C2.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A.丘陵地区 B.平原地区C.山地地区 D.沟谷地区解析该城市地域结构大致以中心商务区为圆心向四周成同心圆模式扩展,形态为团块状;而山地、丘陵、河谷地区城市往往呈条带式,故A、C、D项错误,B项正确。B(2015天津文综)图1、图2表示H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读图回答34题。图1H市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图2H市城区变化示意图3.结合图1中的信息推断,该市人口状况发生的变化是()A.西北部人口增加的数量最多B.全市人口密度增加C.市中心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D.东部人口增长较慢解析该市北部人口密度增加,但无法准确判断其人口增加的数量,A项错误;该城区不同区域人口密度增加的幅度不同,就全市而言,人口密度增加,B项正确;据图判断市中心的人口密度增加,C项错误;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增加明显,人口增长较快,D项错误。答案B4.结合图2中信息推断,该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是()A.商业区的分布更加集中B.新工业区向老工业区集聚C.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D.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解析随着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的扩大以及交通运输网的建设,在人口密集、交通便捷的地点会形成新的商业区,使商业区的分布更加分散,A项错误;读图可知,新工业区分散布局于城市外围,并未向老工业区集聚,B项错误;滨湖地区城区面积变化不大,说明住宅区并未向滨湖地区集聚,C项错误;中部、南部地区新增道路多,路网密度增大,D项正确。答案D1.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通常分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2.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3.运用城市平面图,评价城市规划的合理性。明考向1.知识关联(1)城市空间结构主要功能区(三大功能区的形态、特征和区位特点)。(2)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影响因素(历史、经济、社会等因素)功能区的合理布局。析考点2.易错点(1)注意区别城市的地域形态与城市的基本形态:前者主要指城市的外部形态集中式、组团式、条带式或放射状;后者既包括外部形态,也包括内部形态集中紧凑式和分散疏松式两种。(2)注意区别城市的功能分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与城市土地利用(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有针对性地回答。(3)高级住宅区并不是分布在地租最高的市中心,而是分布在与低级住宅区背向、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城市外缘。(4)城市功能分区是相对的,而不绝对的。各功能区之间无法划分明确的界线,在某种功能区中,只是该功能用地所占比重较大,其他功能用地所占比重较小。如商业区中也会有住宅用地、行政用地等,只是住宅和行政等用地相对于商业用地所占比重较小。(5)并不是所有城市都有中心商务区。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会形成中心商务区,这里有大型商场、豪华酒店、知名大公司的总部,可以提供金融、保险、旅游等服务。(6)并非所有城市的中心都是商业区。根据市场最优原则,商业中心往往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但并非所有城市的中心地区都是商业区,如北京的市中心是行政区。(7)有些工厂可以布局在城市内部。如纺织厂、印刷厂、食品厂等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基本没有污染的企业,可以布局在城市内部。(8)卫生防护带是为避免和减轻噪声、烟尘、爆炸、火灾和大气污染对城市居住区的危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居住区与工厂、仓库、铁路、机场间设置的隔离地带。卫生防护带内,一般植树造林,形成防护林带。3.方法技巧城市三大功能区的判读方法城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判断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时可通过下表进行分析。面积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线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数量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夜晚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人口数量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数量昼夜差别最小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分布趋势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在市中心所占比例逐年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所占比例大题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题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下图示意“某时期武汉市长江两岸城区商品房均价与住宅土地均价剖面图”。据此回答12题。对点练1.城区型经济适用房的位置首先应选建在图中的()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经适房一般选建在土地价格较低的区域,对比图中四点,甲地的地价最低,是理想地区。故选A。A2.某知名奢侈品拟抢滩武汉,其首选的地方可能是()A.甲 B.乙 C.丙 D.丁B解析影响知名奢侈品选址的主要因素是人口流动量,图中乙地土地价格和商品房价格均较高,是人口流动量最大、最繁华的地段。故选B。下图是“世界某城市的功能区分布示意图”。A、B、C是三种不同的功能区。该城市是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形成的。读图完成35题。3.图中三种功能区分别是商业区、工业区和居住区,A、B、C分别代表()A.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B.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C.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D.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的主要运输方式是水运,A处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交通便利,便于吸纳消费人群,形成商业区;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B的面积最大,应为住宅区;C处沿河靠海,且位于河流下游,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便于排污,形成工业区。选A。答案A4.该城市可能盛行()A.东南风 B.东北风C.西南风 D.偏北风C解析由上题解析可知,C为工业区。工业区易产生大气污染,所以应避开盛行风的上风向。C工业区位于城市东北部,且布局合理,故该城市最可能盛行西南风。选C。5.下列关于图示城市的空间形态及其优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团块状缩短居民出行距离B.组团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C.条带状节省基础设施投资D.放射状加强各区之间联系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受河流的影响,城市呈组团状,在空间分布上属于分散式布局,分散式布局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不易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选B。B考向考向1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1.(2015安徽文综)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下图为福建省1982年和2005年交通与城市发展示意图。改革开放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福建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1982年的117.8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 554.69亿元,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悟真题(1)简述福建省交通运输网的变化特点。解析交通运输网的变化特点应从交通运输线路长度、站点数量、交通运输网密度、交通运输方式以及区域分布的变化等角度分析。答案交通运输线路里程增加,站点增多,密度增大;高速公路从无到有,沿海地区及其与中西部之间的交通线明显增多,交通布局更加合理;形成了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为主的省级综合运输网。(2)说明交通条件改善对福建省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解析解答本题应从交通条件对人口、产业和城市的影响等方面考虑,交通条件的改善,可以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化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因此,本题应该从交通运输对区际联系、区域经济发展、工业化和产业结构、人口迁移方向、城市数量和规模、城市体系等方面的影响角度组织答案。答案加强了区域内外联系;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等级提升,布局合理,沿海地区城市密集,城市等级体系更加完善。2.(2015北京文综)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地域联系密切。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考向考向2交通运输变化的影响交通运输变化的影响说明百余年来北京至张家口之间交通运输的变化,并分析此变化对聚落兴衰的影响。解析据图对比可看出,该区域交通运输方式逐渐多元化。该交通运输的变化促进了区域的联系与发展,引起聚落形态发生变化,同时也使得聚落等级发生变化。答案运输方式变化大,出现铁路、公路、高速公路;交通线路增多,路网密度变大;古驿站衰落;部分聚落(张家口、崇礼等)等级提升。1.不同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分析。2.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如铁路、管道等沿线的地理特征分析。3.要结合问题,学会全面分析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既要考虑有利影响,又要考虑不利影响,同时还要对交通线连接的区域进行分析。明考向1.知识关联析考点(3)交通通达性商业网点的分布、密度、变化2.易错点(1)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而不是只考虑速度、运量、运价等因素中的某一个。但有的时候只需要考虑其中的某一个,同时还要考虑是否具备相关的运输条件。(2)水运包括河运和海运。虽然河运地位在不断下降,但海运地位依然非常稳固,因此不能笼统地说水运地位在下降。(3)注意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和管道)与交通运输工具(火车、汽车、飞机、船舶和管道)的区别,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回答,不能混用,其中,管道既是运输方式,又是运输工具。(4)交通运输建设的意义主要从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来分析:如合理布局铁路网;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5)交通运输条件对城市的影响是动态的,某一时期主导交通运输方式的繁荣往往会促进城市的发展;反之,会阻碍城市的发展。扬州的兴衰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6)交通条件只是影响聚落形态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聚落形态的形成还受地形、河流、政策、城市规划等因素的共同影响。3.方法技巧(1)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的影响(2)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3)影响商业网点的位置变化(4)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布局影响深远。商业网点的区位除了市场最优原则要求之外,还可以遵循交通最优原则,所以商业网点既可以在市中心存在,也可以出现在市区环路边缘A或者市区边缘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的B处。题组题组1交通运输布局的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影响2010年通车的武广客运专线设计时速为350千米,投入运营时列车时速达200公里以上,从长沙到广州由以前的9小时缩短至3小时。据此回答12题。对点练1.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反映了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方向是()A.现代化和自动化 B.高速化和专业化C.大型化和专业化 D.高速化和大型化解析据材料可知,“客运专线”信息反映了专业化,时速快的信息则反映了高速化。B2.有关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建成后产生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减轻京广铁路的运输压力B.促进湘、赣、粤三省经济发展C.实现武广铁路通道客货分线运输D.推动“泛珠三角”战略实施B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并不经过简称为赣的江西,故B项错误。题组题组2交通运输变化的影响交通运输变化的影响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从城市发展总体趋势出发,大连中心城区初步设计规划了多条轨道交通线路。据火车网2013年5月16日报道,大连地铁1、2号线和规划中的4号线有望在南关岭交会。下图为“大连地铁线路规划图”(部分)。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前,住在大连南关岭的人世代为农。这里矿产丰富,他们除种地外,还开采矿石;因为南关岭特殊的地理位置,距离港口、沈大高速公路和开发区很近,不少本地人办起了企业。80年代后,随着大连市城市化进程加快,该区在1983年城镇户口占有率已达到97%,户籍人口约10万,工业企业众多。(1)说明南关岭的土地在地铁通车前后租金水平的变化。(2)分析南关岭的土地在地铁通车前后利用方式的变化。(3)分析大连地铁建设对城市化、城市空间形态和商业布局的影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变化对城市的影响。由材料可知,南关岭地铁通车后,其交通通达度大为提高,使得各类土地租金水平大幅度提高。在通车前以工业用地为主,而通车后,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将以住宅用地为主。地铁建设提高了城市化水平,使商业网点在南关岭大幅增加,促使其商业发展。答案(1)南关岭地铁通车后,其各类土地利用租金水平均将有大幅提高。(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用地的付租能力决定土地的用途。南关岭地区通车前,其土地利用方式可以分为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以工业用地为主;通车后,南关岭的土地利用方式可以分为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以住宅用地为主。(3)随着交通的发展,大连地区的社会经济将加快发展,人口和城区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提高;随着城市周边各区的发展,城市空间形态由集中转变为分散;商业网点向周边各区扩散,也促进市内商业发展。(言之有理即可)人口迁移率是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迁入为正,迁出为负。图甲为“我国某地区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图乙为“人口增长曲线图”。据图文资料回答13题。1.图乙所示的四幅人口增长曲线,符合图甲所示地区人口增长特征的是()A. B. C. D.i解析图甲所示时间内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逐渐减小,但一直为正值;迁移率先增大后减小,在2005年左右变为负值。说明在图示时间内该地区人口先迅速增长后缓慢增长。图乙中图与其吻合。C正确。C2.图甲所示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时间大约出现在()A.1910年 B.1970年 C.2005年 D.2010年解析人口增长取决于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虽然图中迁移率在2005年后变为负值,但迁移率与当地自然增长率之和大于0。故在图示时间内当地人口增长率一直大于0,人口规模不断扩大。D正确。D3.下列地区中,与图甲所示地区人口迁移特征最符合的是()A.黑龙江 B.上海 C.西藏 D.三峡库区解析黑龙江省地广人稀,1949年前一直是人口迁入目的地,1949年后因开发当地资源如石油、土地等吸引了大规模的人口迁入。改革开放后,黑龙江省经济发展速度较沿海地区慢,人口迁入速度变缓,后成为我国人口净迁出区。A正确。上海一直为人口净迁入区,三峡工程的建设使当地成为人口迁出区,西藏人口迁入迁出大体持平。A浙江省是2014年全国率先放开“单独二孩”政策的省份。下图为不考虑“单独二孩”实施情况下浙江省三项常住人口统计及预测数据,其中抚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读图完成45题。4.在不考虑“单独二孩”实施情况下,20132020年()A.人口总抚养比先降后升B.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先升后降C.总人口最大峰值在2016年D.人口总抚养比增长先慢后快解析图中显示20132020年期间,左侧坐标为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指标,右侧坐标为抚养比的指标。人口总抚养比少儿人口抚养比老年人口抚养比,所以一直在上升,A选项错误;图中体现劳动年龄人口总数先升高后降低,而不是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B选项错误;2016年为劳动年龄人口的最大峰值,不是总人口的最大峰值,C选项错误;根据图中数据显示,人口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之和)一直是增长的,且增长状况是先慢后快。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答案D5.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后十年内,浙江省()A.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B.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 C.总人口规模提前达到峰值D.“用工荒”问题会得到部分缓解解析“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短期内会改变人口增长低缓的状况,但不会带来大幅的人口增长,但会使得人口的峰值推迟;十年内新增的人口不会转变为劳动年龄的人口,所以“用工荒”问题不会因此而缓解;十年内新增的人口又成为新增的少儿抚养对象,加大了少儿抚养比,提高了总抚养比;老龄化问题短期内不会改变,所以应继续重视老龄化产业的发展。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答案A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房价等值线图”。读图回答68题。6.图中D点房价和N点房价的最大差值可能是()A.3 900 B.3 300 C.2 900 D.2 990解析D的房价为6 0007 000元/平方米,N的房价为3 0004 000元/平方米,D与N房价差值取值范围是2 0004 000元/平方米,其他选项比A小,所以不是可能的最大差值,B、C、D错。A7.如单纯考虑该城市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因素,选择购房的地点最适宜在()A.E B.F C.M D.N解析图示区是我国华北某城市,这里是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E、N都位于季风盛行方向,空气受污染较严重,选项A、D错。从图中河流流向看,F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生产、生活排放的污染多,水污染较严重,环境质量差,B错。M位于与盛行风垂直的方向,大气污染少,空气清新。位于城市河流的上游,水污染少,环境优美,选项C对。答案C8.目前一些城市选择在近郊、远郊建造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影响该决策的主导因素是()A.土地价格 B.地租支付能力C.交通条件 D.土地利用效益解析公公租房、经济适用房需建造在成本较低的地区,城市郊区土地价格较低,适合建设。A2014年12月26日,贵广高铁和南广高铁同时开通运营。下图为“贵广高铁、南广高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贵广高铁()A.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B.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C.连接两个沿海省区,经济发展互补性强D.连接我国中、东部两大经济地带解析贵广高铁沿线,特别是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质条件复杂,增加了高铁施工难度。贵州属于内陆省区,贵广高铁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连接我国东、西两大经济地带。答案A10.贵广高铁和南广高铁的建设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有()A.加剧沿线地区的土壤盐渍化B.扩大就业,提高城市化水平C.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D.可能加剧沿线地区的水土流失解析B、C两选项不属于生态环境问题。云贵高原地下水位较深,土壤盐渍化问题不严重。而高铁经过地区山地多,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大,修建铁路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可能加剧沿线地区的水土流失。答案D下图为“1990年2008年上海不同区域常住人口年均增量(单位:万人/年)图”。读图完成1112题。11.关于图中不同区域常住人口年均增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1990年至2005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B.1990年至2005年近郊和远郊人口增加C.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增加D.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边缘区人口增加解析由图可知,1990年至2005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1990年至2005年近郊和远郊人口增加;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增加;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边缘区人口减少。答案D12.图中不同区域常住人口年均增量变化的原因是() A.远郊人口出生率不断提高B.近郊环境与基础设施不断改善C.中心城边缘区知名度不断上升D.中心城核心区交通便捷解析远郊区人口不断增加主要是由于人口的大量迁入;近郊区环境与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是吸引人口大量迁入的原因;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外迁是由于大城市中心出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导致大城市出现中心空洞化,也就是逆城市化现象。答案B1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占全国的2.19%,GDP总量占全国的21.7%,城市人口比重达68%。“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跻身六大世界级城市群。图1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分布示意图。杭州是该地区的重要城市。图2为“杭州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1)依据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特征。解析结合图文材料,从城市分布、城市数量和城市等级、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等方面说明特点。答案城市数量多(城市密集);城市等级体系完善(结构合理);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GDP总量大、经济实力强);城市分布中部多,南北少。(2)读图2,描述图中杭州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解析结合图示,对014岁和65岁以上不同年龄段,根据人口普查时间分段描述。答案014岁人口比例:1953年(一普)至1964年(二普),递增;1964年(二普)至2010年(六普),递减;65岁以上人口比例:逐年增加。(3)图2显示,杭州在1964年(二普)之前和2000年(五普)之后人口总数增长较快,分别说明其直接原因。解析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主要是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然后结合杭州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确定具体原因。答案1964年之前:人口自然增长为主(或出生率较高);2000年之后:人口迁入较多(或人口机械增长较多)。14.2012年5月14日,国家批准设立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晋西南是该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右图为“山西省简图”(圆圈内为晋西南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分析说明山西省铁路线分布的区位特点。解析结合图示知铁路分布特点,从地形和运输需要两方面进行分析。答案分布在河谷地带,地形平坦;连接煤炭产地,利于煤炭外运。(2)近几年,晋西南及周边地区有不少农民工返乡创业,试说明其主要原因。解析从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及当地地价和劳动力成本、政策、技术和资金等方面说明原因。答案该地区承接了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发展机会多;地价和劳动力成本较低;政策更加优惠;基础设施已有了很大的改善;农民工已获得了基本技术和市场信息,积累了资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