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学》实验指导书新

上传人:少*** 文档编号:72014626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兽医学》实验指导书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兽医学》实验指导书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兽医学》实验指导书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兽医学实验指导书一、目的要求及注意事项(一)目的要求 本实验课程的开设,旨在加强学生对常用中药的识别,明确中药炮制的方法和目的,熟练掌握针灸的基本操作技能,同时进一步掌握中兽医学的特殊诊断方法即辨证论治的一般程序和技巧,为今后临床实践的操作打下一定基础。(二)注意事项 1、四诊实验时,注意一定要四诊合参,否则影响辨证的准确性。 2、炮制中药时,一定要注意掌握火候和程度,炮制程度不同药物的功效也往往不同。3、针灸实验一定要严格消毒穴位和针具;并注意穴位的位置及家畜的得气表现。4、至于辨证施治的病例,要看实际情况,可作适当调整。只要多做几次训练,掌握辨证论治的一般方法和程序即可。二、适用专业和层次 适用于畜牧兽医高职专业学生。三、实验内容和课时分配序号实验内容课时实验类型必做选做 备注123合计中药炮制针灸四诊、辨证施治26210操作技术操作技术操作技术必必必实验一 中药炮制目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中药炮制的意义。初步学会炒、炙、炮、煨的基本操作技能。实验器材 1、药材 麦芽,山药,山楂,神曲,栀子,白术,鸡内金,党参,香附,黄连、黄柏,泽泻,白芍,大黄,甘草,黄芪,诃子,干姜,生姜,黄酒,醋,麸皮,面粉。 2、器材 铁锅及铲,煤气灶,筛,瓷盘,钵。方法与步骤(一)炒 分清炒和加料炒两种1、 清炒 (1)炒黄 将药材生片置锅内用文火短时间加热,炒至表面微黄,内部保持药品原色,嗅到药材固有气味时为度。如炒麦芽,炒山药。 (2)炒焦 将药物置锅底内以中火加热,炒至外面微黄,内部黄色并有焦香气味为度。如焦山楂,焦神曲。(1) 炒炭 用武火将药物表面炒至焦黑似炭存性,内部焦黑,取出凉干。如栀子炭。2、 加料炒(1)麸炒 先将锅烧热,撒入一定量的麸皮,炒至冒烟时,加入药材炒至表面变色时,放凉拣出。如麸炒白术。 (2)砂炒 用洗净的细沙,置锅中加热,加入砂量的12的植物油,用武火将砂加热使其滑利容易翻动,然后投入所炒药物,炒至边缘卷曲为止。如炒鸡内金。 (3)米砂 将锅烧热,取已浸湿的大米适量撒入锅内,使其平贴于锅壁上,待冒烟时,倒入药材炒至大米呈老黄色时取出,筛去大米放凉。如米炒党参。(二) 炙(1)酒炙 将药材加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取出放凉。如酒炙大黄。也可先将药物炒至一定程度,再喷洒定量的黄酒,炒干取出。前者多用于质地坚实的根茎类药材,后者多用于质地疏松的药材。如酒炙白芍。 (2)醋炙 取药材加醋拌匀,闷润,待醋被药材吸尽后,置锅内用微火炒至能嗅到药材气味,色变深时取出放凉。如醋香附。对动物粪便、树脂类药材则应先炒,再喷洒定量的米醋,炒至微干,起锅后继续翻动,摊开放凉。 (3)姜炙 将生姜捣烂,加水适量,压榨取汁。取药物用姜汁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姜汁吸尽或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如姜炙黄连。 (4)盐炙 将食盐用适量水溶解,与药材拌匀,闷润,用文火炒干或一定程度时取出。如是含粘液多的药材如知母、车前子等,可先将药材炒至一定程度,再喷洒盐水,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如盐炙泽泻,盐炙黄柏。 (5)蜜炙 首先炼蜜。将蜂蜜加热,徐徐沸腾后,改用文火保持沸腾,除去泡沫及上浮蜡质,然后用纱布滤去杂质,再倒入锅中炼至沸腾,起鱼眼泡,用手捻之较生蜜粘性略强,即迅速出锅。取适量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与药材拌匀,闷透,用文火炒至深黄色且不粘手为度取出。如蜜炙甘草,蜜炙黄芪。(三) 炮 先将砂或蛤粉等置锅中炒热,然后加入生姜,炒至色黄干姜鼓起,筛去砂即可。(四) 煨 取诃子每个均用和好的面团包住,放置在火口旁(或柴草火灰中),至面皮焦黄,用筷子夹住,剥去面皮即可。注意事项 1、实验前要先预习,一定要清楚火候是药物炮制的关键; 2、炙法时药物一定要吸透辅料再炒; 3、掌握好药物的黄、焦、炭等程度,对药物的作用有很大的影响; 4、防止烫伤,注意用火安全。结果观察 观察所炮制的药物是否符合标准。分析讨论1、 炮制的目的、意义; 2、各种炮制方法成功的关键。实验二 针灸目的要求 掌握牛、猪常用穴位的准确位置及正确的针灸操作技能,并进一步掌握常用穴位的主治及常见疾病的选穴技巧。实验器材 1、动物 牛、猪。 2、药物 5 %碘酊棉、70 %酒精棉 3、器械 牛、猪针灸穴位挂图及模型、针具、保定工具、毛剪、镊子、开口器。方法与步骤 1、牛常用穴位的针法(1)头部穴位 通关、玉堂、耳尖、山根、太阳、顺气、睛明、睛俞、大脉等。(2)前肢穴位 膊尖、膊栏、肩井、抢风、膝脉、胸堂、前缠腕、涌泉、前蹄头等。(3)牛后肢穴位 大胯、小胯、肾堂、掠草、后三里、邪气、后缠腕、滴水、后蹄头等。(4)牛躯干部穴位 苏气、百会、脾俞、关元俞、肾俞、后海、尾尖、尾根、脱肛、肺俞、天平、腰旁三穴等。2、猪常用穴位的针法(1)头部穴位 承浆、耳尖、山根、玉堂、鼻梁、开关等。(2)前后肢穴位 前肢有抢风、前缠腕、涌泉、前蹄头、前蹄叉等;后肢有后三里、后缠腕、滴水、后蹄头、后蹄叉、曲池等。(3)躯干部穴位 尾本、尾尖、大椎、苏气、断血、肾门、百会、脾俞、关元俞、肺俞、阳明、后海、脱肛等。分析讨论 1、牛、猪常用穴位的准确位置及取穴方法的重要性。2、 牛、猪常用穴位各主治什么病证?实验三 四诊、辨证论治目的要求掌握中兽医学诊察牛病的方法,初步学会中兽医学诊治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方法及基本技能。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诊断疾病的初步能力。实验器材 1、动物 病牛4头(或其他动物)。 2、药物 5 % 碘酊,70 % 酒精棉球,常用中药。 3、器材 保定工具,听诊器,体温表等。 方法与步骤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名主诊人,二名记录员,按四诊的要求,轮流检查典型病例(注意所选病例主证要明显,症候要单纯,切忌要求过高)。(一)四诊1、 望诊首先望整体情况,再看局部(重点望九窍,即五窍加前阴、后阴),辨寒热虚实。望鼻时更应注意鼻汗的分泌情况,其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观看时一手牵牛鼻绳,另一手擦去牛鼻汗,仔细观察重新分泌鼻汗的快慢、汗珠的大小、分布情况等判定寒热虚实。病色分为青、红、黄、白、黑色。望口色时应做到:(1)打开口腔的动作应轻柔,舌体拉出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引起舌颜色的改变;(2)应在充足的自然光线下观察,不要使用灯光,以免误诊;(3)养成先看舌苔,再看舌质,最后看卧蚕的习惯,且均要注意其色泽、润燥情况;(4)注意季节、年龄、体质等因素对口色的影响。2、 闻诊包括鼻闻气味和耳闻音响,注意听叫声、瘤胃蠕动音、肠音、反刍咀嚼声、呼吸音等。同时结合听诊听心、肺等的声音。鼻闻口腔、鼻涕、脓汁、二便等有无异常气味。3、 问诊据现有症状,询问畜主姓名、地址;询问患畜年龄、品种、用途等;询问采食、饮水、使役情况、发病经过、治疗效果及配种、胎产情况、既往病史等。4、 切诊包括脉诊和触诊。触诊即触摸患畜躯体温热、孕否、瘤胃肠内容物、直肠检查等。 切脉时,诊者站在患畜的正后方,左手将尾略向上抬举,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按在三节尾椎间的动脉上,分别配应下、中、上焦。(二)辨证论治 各小组对所收集的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讨论,确认主要症状,分析病因病机,归纳证候,作出初步诊断。据辨证结果确立治疗原则,选择适当方剂进行治疗。注意事项 1、牛的舌面上多黑色素沉着,不应认为是黑苔,应加以区别; 2、诊断疾病时,应把舌色、舌苔、舌质、口津、脉象等综合分析考虑,不能以其中的某点来诊断疾病; 3、临诊时,要问清所用饲料,有无服用药物。因有些饲料、药物对舌色、舌苔有影响。 4、牛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浮、冬沉为四季平脉,不可误诊为病脉。结果观察 将四诊所得材料综合整理,填入病历,观察哪些结果有明显的临床诊断意义;观察畜体在治疗前后的情况,判断疾病的转归表现。分析讨论1、如何提高四诊的准确性。2、分析所辨证候的病因病机及诊断要点。3、分析论冶的原则、方法,并总结经验教训。作业书写一个完整病案。 主要参考文献l孙永才等中兽医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2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兽医卷北京3北京农业大学中兽医学 (第二版)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4姜聪文等中兽医基础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5江苏新医学院中草药大辞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