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科学七年级下教案集1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9908951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大科学七年级下教案集1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华师大科学七年级下教案集1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华师大科学七年级下教案集1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第二册教案集第一章 水第一节 地球上的水教学要求:1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常识,使学生了解水的重要性。2使学生初步了解水的污染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加强环保意识。3了解水的物理性质。4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教学重点:1节水与防止水污染。 2根据电解水实验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引出氢气。教学难点: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和化学式教学过程: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天然物质,它覆盖了70%以上的地球表面,地球可以说是个“大水球”。地球上的水哺育了人类和其他一切生物,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水是一种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引入: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上有浩瀚的海洋奔腾的江河、皑皑的冰峰、飘落的雨雪水变幻着各种形态,存在于地球各处。提问1: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可以在哪里获得水?学生回答包括:除了大陆的表述,还要在海岛上、沙漠中、森林里等人们怎样去获得水?如果一个人在遭到干渴甚至威胁到生命的时候,他会如何去获得水?提问2:上述同学们所列举的各种水,我们该如何分类呢?学生讨论总结:水的分类不同的物质按照不同的目的进行不同的分类1. 按物理性质可分为:固体水(冰雪)、气态水(水汽)和液态水2. 按化学性质可分为:咸水和淡水3. 按对生命的作用分为:生物体内的水和生物体外的水4. 按存在空间可分为:海洋水、大气水和陆地水(细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一、海洋水回忆:我们在第一册学习“地球”时已经了解到从地球上面看,地球的表面有71%是海洋,只有29%才是陆地。那么,能不能用这个数据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水最多呢?答:不能。因为,面积和体积(质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表示地球上的还说数量呢?因此,经过科学家的计算:海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这不仅是因为海洋有辽阔的面积,而且有相当的深度,全球海洋的平均深度是3600多米。海洋还是生命的源泉。但是,海水是咸的,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类物质。我们可以回家品尝一下水中加盐的味道。海洋中平均每1000g海水中盐类物质35g,含盐量平均为3.5%,但是真正的海水除了咸(含有食盐外)还带有苦涩(含有其他的有苦味的氯化镁、氯化钾等),喝大量海水会危及生命。因此,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而海洋生物可以在海水中生存,比如鱼是因为鱼鳃中海洋一种泌氯细胞能把盐分排出体外,海洋植物细胞也有排出盐分的功能。所以,我们吃鱼、虾、海带、紫菜时并不感到咸味。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从海水中获得我们所需要的淡水呢?答:蒸馏法提取淡水。可以在家中操作:100ml水和3.5g食盐如今,在淡水危机越来越严重的今天,科学家正在研究用经济的办法使海水淡化。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布置学生活动:看P3 资源丰富的海洋及模拟海水淡化二、陆地水除了96.5%的海洋水以外,大约有3.5%的水存在于陆地上,其中约有1%是咸水,咸水主要在大陆内部的一些湖泊中,如中国的青海湖,欧亚大陆的里海,中东地区的死海。只有剩余的2.5%才是陆地上的宝贵的淡水!那么,是不是这些都能被人所利用?数量多吗?看图1.1.3 地球上淡水的比例了解各种淡水所占的比例。计算可利用的淡水占全部淡水资源的0.3%计算:人类所能利用的淡水占地球上全部水资源的多少? 十万分之七由此可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极其有限的。三、大气水大气中的水相对于海洋水和陆地水来说,数量不多,进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037%,而且多以气体的形式存在。那么,大气中是否有水?P5活动:解释再举一些现象说明大气中存在着水?答:云、雾、霜、露、烧开水时水汽消失在空气中、晾衣服、夏天冷杯子外的水珠、冬天教室玻璃内部的水珠、干燥剂、潮湿季节的地面和墙壁上的水珠等如何设计实验来证实大气中存在水汽?四、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陆生生物是由水生生物进化而来的,因此水是生物的一个重要的“先天”环境条件。生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只要在一定的细胞水分含量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否则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阻,甚至停止。所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在农业生产上,水是觉得收成有无的重要因素之一。植物体含有水。我们可以体验到:水果、菜、甘蔗等,那么种子呢?演示:种子里含有水分吗?过程:结论:种子里含有水分。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但不同的植物或者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中的含水量也不一样。水生植物比陆生植物含水高;生命力旺盛的部分比生命活动不旺盛的部分含水量高。如,根尖、嫩梢、幼苗含60%90%,树干为40%50%,风干 种子为10%40%人体中有没有水?怎么证明?排尿、出汗等人体含水量约占体重的60%,但分布不均。P7人对水的需要比食品更重要。绝食12周但绝水则仅能存活几天。据研究,人体失水20%22%就无法生存。因此,水是人体最丰富、最重要的物质。在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中,水在不断被消耗,因此,需要不断补充水。活动:P8作业:第二节 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密度的意义,知道水的密度是水的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记住4时纯水的密度值。2.学会用天平、量筒测定水的密度3.会描述冰融化过程中的特点。学会描绘冰的融化曲线,会从冰的融化曲线确定冰的熔点。4.学习装置器材,正确食用酒精灯加热,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会根据实验数据描绘水的沸腾曲线。会从水的沸腾曲线确定水的沸点。5.知道水的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变化名称及各种状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6.会描述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教学重点: 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 物质三态变化教学难点: 物质三态变化 3个实验教学过程: 引入:学生活动:研究水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关于“研究水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活动。1)安排学生实验,做之前要求学生认真复习上册中有关托盘天平的使用和操作要点。2)向学生介绍量筒的作用、量程、分度值和读数方法。3)实验中水的体积可由大到小量取。测质量用的烧杯每次都应擦干。结论:水的质量和它的体积之比是一个确定的量。这个比值反映了水的一种特性,我们把水的质量和它的体积的叫做水的密度。一、水的密度1. 纯水在4时的密度是1g/cm3,这表明4时,体积为1的纯水的质量是1g。 4时水的密度最大2. 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kg/m3,读做“千克每立方米”。表示纯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水具有一定的密度是水的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得出:1g/cm3=1.0103 kg/m3练习:1.说出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的含义2.从一桶水中取出一杯水,是一桶水的密度大还是一杯水的密度大?二、水的三态变化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新课引入:我们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1熔化和凝固教师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学生回答: 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学生回答: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刚才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演示实验:观察冰的熔化过程1)在演示实验完成后,学生记了数据,可启发学生分析数据:在冰块熔化前温度是不是连续上升的?在熔化开始后,整个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否继续上升?在什么情况下温度又会继续上升?在学生经过这样的分析思考基础上,在指导学生描绘熔化曲线。2)学生在数学里还没学过直角坐标系,所以教师要告诉学生:横轴表示加热时间,纵轴表示温度。3)确定每个数据点之后,用光滑的曲线画出熔化曲线。多数数据点应落在着条曲线上或分布在曲线两侧很近的地方,有个别数据点可能偏离曲线很远,画曲线时可以不管它,因为这一数据的出现可能由于其他原因(如读数错误,仪器失灵等)所造成的,并不能反映要研究的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把这一数据舍去是合理的。思考与讨论:P12结论:冰在熔化之前温度逐渐上升,到0时冰开始熔化,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保持在0,直到全部熔化成0水后,继续吸热,水温上升。4)冰的熔化曲线的分析(1)AB段。在这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答:AB段所对应的时间内是固态,温度升高)(2)在曲线上的哪一点冰开始熔化?(答:B点)(3)在BC段对应的时间内,冰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冰加热?(答: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冰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共存。冰的温度保持在48左右不变。此时仍在继续对冰加热,即冰仍在吸热)(4)在CD段对应的时间内冰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答:冰的状态是液态,冰已经熔化完毕,继续加热,冰的温度升高)5)归纳总结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固态液态 熔化时吸热此时的温度叫做这种固体的熔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 液态固态 凝固时放热此时的温度叫做这种固体的凝固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所以,物质实现熔化的条件可概括为两条:一是温度到达熔点,二是吸热。凝固的条件是温度到达凝固点,同时要放热。2通过以上的学习,请大家考虑以下两个问题。(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什么是0?(学生思考并回答)冰水混合物中有冰又有水,冰和水的物态变化有两种可能:其一是冰尚未熔化完毕,冰熔化时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另一种可能是尚未凝固完毕,温度也应保持在凝固点不变。所以冰水混合处于热平衡状态,温度为0。(2)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话是什么道理?(学生思考并回答)雪在熔化时温度保持在0不变,但是要吸热。雪从空气中吸热,气温下降,所以化雪时更冷。3北方的冬季较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结冰时放出热,窖内温度不致太低。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40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人们将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节室内的温度。3. 汽化与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 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叫蒸发沸腾:同时发生在液体表面和内部的汽化现象叫沸腾学生活动:P13结论:水在蒸发时要吸热思考与讨论:实验:关于“观察水的沸腾”实验。1)需要学生自己使用酒精灯,教师应告诉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点。包括酒精容量、点燃熄灭、外焰加热。为什么外焰温度最高,可演示:小木条横放在火焰中,几秒钟后,观察烧焦部位。2)为节省时间,要准备预热过的水给学生做实验,7080的水。要求组内两个同学互相配合,一名注意观察钟表报时,另一名学生观察并记录该时刻温度计读数,过一段时间后互相调换分工。3)要求学生实验过程中观察:沸腾前后的气泡有什么不同?沸腾时温度是否变化?沸腾时移开酒精灯沸腾现象是否继续发生?这时水温是多少?思考与讨论:P14蒸发和沸腾同: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现象的两种方式 异: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任何温度均可发生的汽化现象沸腾在特定温度下持续加热,达到一定温度时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叫做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学生活动(2)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液化过程放热,是汽化的相反过程。 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就是液化4. 升华与凝华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升华过程吸热。如:冬天结冰衣服变干;樟脑丸消失;碘升华等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凝华过程放热。如:冬天北方树枝出现雾凇,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5. 三态变化小结三、地球上水的循环第三节 水是常用的溶剂教学目标:1、了解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2、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定义。3、能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4、初步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和溶解过程进行科学探究5、了解水和其他常见的溶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 溶液的组成和分类、溶解度教学难点: 溶解度教学过程:引入:提问:你有没有想过,在我们周围存在的澄清透明的天然水,是不是纯净?学生答:不是问:那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蒸发自来水从中可以看出,自来水并不是纯净水。天然水都不是纯净水。纯净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它能溶解各种固态的、液态的和气态的物质。天然水和大气、土壤、岩石等物质接触时,许多物质就会溶解在水中。所以,海水、河水、井水等,都不是纯净的水,而是含有许多溶解性物质和非溶解性物质的极其复杂的混合物。板书:1.天然水是混合物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混合物由一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学生活动:固体药品的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取用粉末状固体:用药匙取用,量多用大匙,量少用小匙往试管装固体粉末:用纸槽送入活动1:高锰酸钾和蔗糖分别放入2烧杯水中,观察现象,并由一名学生来描述现象:高锰酸钾不见了。解释:高锰酸钾的微粒(钾离子和高锰酸钾根离子)均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均一、透明的液体。如果把形成的液体装入一个密闭的容器,温度保持不变,不管过了多长时间,蔗糖或高锰酸钾都不会分离出来,这两种液体是很稳定的。板书:2. 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液体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讲解: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指物质的微粒高度均匀地分散在溶液里,任何部分的性质和浓稀都一样;稳定性指只要条件(温度、溶剂量)不变,无论放置多久,溶液里都不会有物质析出。同学们要掌握和理解溶液定义中所包含的三层意义:第一,均一和稳定是溶液的特征。第二,分散两字体现溶液的形成。第三,溶液是混合物,它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即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叫做溶质,另一种物质叫做溶剂。板书: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水是常用的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一般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溶质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即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如食盐水,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但溶质和溶剂是相对而言的,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当溶液中有水时,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如稀硫酸,水是溶剂,硫酸是溶质)。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提问:指出汽水、碘酒、36度的白酒这三种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回答:在汽水中,二氧化碳是溶质,水是溶剂。在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在白酒中,酒精是溶质,水是溶剂。讲解:根据上面学生回答的溶质和溶剂,老师要进一步指出溶质和溶剂是相对而言的:(l)一般把形成溶液的液态物质叫做溶剂,非液态物质叫做溶质。(2)溶质和溶剂都是液态时,量多的是溶剂。课堂练习:1下列不属于溶液的是 :A石灰水 B纯水C氢氧化钠溶液 D紫色石蕊试液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 )2) 硫酸铜溶液的溶剂是水 ( )3)无色透明的食盐水是纯净物 ( )3. 分别指出下列各种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l) 注射用葡萄糖液 (2) 医用卫生酒精(3) 生理食盐水 (4) 石灰水(第二课时)溶解度复习:什么叫溶液?溶液的组成?活动: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引言:同学们知道,糖或食盐很容易溶解在水里,但是在一杯水里是不是无限制地溶解呢?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一杯水里,如果糖或食盐放得太多,在杯底就会剩下溶解不了的糖或食盐。下面我们做两种物质的溶解实验。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演示:实验在各盛有10mL水的两支试管里,分别缓缓地加入氯化钠和硝酸钾的固体,边加入、边振荡,到试管里有剩余固体、不能再溶解为止。(保留试管里的溶液,供下面的实验用)讲述:此实验说明,在室温,在 10mL水里,氯化钠或硝酸钾不能无限制地溶解。板书: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讲述:在上面的实验里,在室温下当氯化钠或硝酸钾还能继续溶解的时候,试管里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当氯化钠或硝酸钾不能继续溶解而有固体剩余的时候,试管里的溶液就是饱和溶液了。板书: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讲述:在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板书: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外界因素。演示:实验二给(实验一)里盛有硝酸钾溶液和剩余硝酸钾固体的试管缓缓加热、边加热、边振荡,观察试管里剩余的硝酸钾固体有什么变化?演示:实验三给(实验一)里盛有氯化钠溶液和剩余氯化钠固体的试管缓缓加入水,边加边振荡,观察试管里剩余的氯化钠固体有什么变化。再加水振荡,直至氯化钠固体完全溶解。讲述:这两个实验说明,在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的量的情况下,原来的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因此只有指明“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溶剂里”,溶液的“饱和”或“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显示投影卡片:小结:定性特征,一般说,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只要看在一定温度下,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如有,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那么这种溶液就是饱和溶液。练习: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试举出使它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显示投影卡片:总之:利用改变“温度”或改变“溶质”或“溶剂”相对量的方法。投影:以下四句话错在哪里?1l00g水中最多溶解38g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8g。2在10时,烧杯内水中最多溶有140g硝酸铵,所以硝酸铵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40g。3在60,100g水中溶有75g硝酸钾,所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75g。460,100g水中最多溶解124g硝酸钾,所以硝酸钾在这温度下的溶解度是124。讲述: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里溶质含量的多少,人们还常常把溶液分成浓溶液和稀溶液。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浓溶液,而不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稀溶液呢?板书:三、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演示:实验在各盛有10mL水的两支试管里,分别加入2g食盐和0.1g熟石灰,振荡,观察现象。提问:请学生描述实验现象讲述:室温下,2g食盐完全溶解在10mL水中,得到均一、透明的溶液,此溶液虽然是不饱和溶液,但它是浓溶液。而另一支试管内,0.1g熟石灰却不能完全溶解,试管内上层澄清溶液是熟石灰的饱和溶液,但它是稀溶液。板书:结论: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同一种溶质的溶液,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板书:3、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例如,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食盐,就是说20时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100g。S=36g小结:本节学习了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及其相互转化。讨论了浓溶液与稀溶液的概念,重点掌握饱和溶液的概念。作业附1:课堂练习一1.如何判断某一蔗糖溶液是否饱和?2.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变为103克,此说法对否?为什么?附2:课堂练习二3.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什么方法?4.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欲使其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_。附3:课堂练习三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5.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6.在一定温度下,食盐的饱和溶液比其不饱和溶液浓。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在一定量的溶剂里,食盐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到60时,其它条件不变,该溶液还是饱和溶液D对同一溶质的溶液而言,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3.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A非常浓的溶液 B很稀的溶液C增加该溶质,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D增加该溶质,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3、通过“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实验,让学生探究得出不同我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从而导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对于溶解度的概念,要求学生知道溶解度表示一定温度下某种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大小,要求能够理解和查阅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不要求进行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4、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和活动“比较温度对不同物质溶解能力的影响”,采取的是一种估计的方法,仅要求学生知道加入的份数,而不要求学生知道加入的确切质量,能对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进行比较就可以了。在实验中,要指导学生正确地取用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和记录数据等实验技能和方法。5、活动“比较不同物质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中,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的强碱,要注意安全。第三课时:提问:什么叫溶液?溶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把不同的物质放入水中,都能形成溶液吗?做如下实验。实验:观察泥土、植物油、蔗糖和食盐的状态,把它们分别加入4支各装有10mL水的试管里。按下表、三步操作,认真、细致地观察变化的全过程,记录并比较产生的实验现象。提问:四支试管在、 三步实验操作中分别产生什么现象?回答:指定学生回答,如果有错误或不完整,由其他同学纠正、补充。讲解:科学研究中常对物质表现出的不同现象进行分类,学习上也是如此。根据盐水、糖水、泥水、油水表现的不同现象,可分为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板书: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提问:在上面的实验中,哪种物质溶于水可制得溶液?回答:食盐和糖。小结:由实验可知,把不同的物质放入水中,不是都能够形成溶液的。食盐水和糖水是溶液,泥水是悬浊液,油水是乳浊液。分析: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除了水以外,我们还经常使用哪些溶剂呢?板书:四、其他常用的溶剂实验1:在两个试管中各加入5ml水和汽油,然后分别滴入2滴食物油,振荡后观察现象实验2:在两个试管中各加入5ml水和酒精,然后分别加入一小块碘晶体,振荡后观察现象学生描述:教师讲述:以上说明,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能溶解很多种物质,但不是万能的溶剂。溶质对溶剂是有选择性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使用各种各样的溶剂。酒精溶解碘,配制碘酒汽油溶解油脂,去油污板书:1、用水作为溶剂的溶液,叫水溶液。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有水的溶液,不论液体含量多少,都把水看作溶剂2、当其他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通常把溶液里含量较多的一种叫做溶剂,把含量较少的一种叫做溶质。第四节 水的组成教学目标:1、知道水的组成和构成。2、知道物质还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教学重点: 水的组成和构成教学难点: 水的组成和构成教学过程:引入:演示:在水电解器玻璃管里注满水这里的水是用氧气饱和的、含有515氢氧化钠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接通直流电,一个电极接电源正极,另一个电极接电源负极。师:注意观察电极上发生什么现象。生:接通电源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师:两支玻璃管内的液面有什么变化?生:两支玻璃管里汇集了无色气体,液面降低,其中连接正极一端产生的气体比连接负极一端产生的气体少。师:片刻后,用准备好的划有刻度的纸,比较两支玻璃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生:接负极一端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大约是按正极一端玻璃管内气体体积的两倍。讲述:水电解后两支玻璃管中得到的气体是同一物质,还是不同物质?电解得到的物质究竟是什么?我们通过实验来鉴定。演示: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开启活塞。师:注意观察现象。生:木条燃烧得更旺。师:这种气体能使木条余烬复燃,当燃着木条远离尖嘴口时火焰渐灭。这种能使余烬复燃的气体是什么气体?生:氧气。演示: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开启活塞。师:注意观察现象。生:看到微弱的浅蓝色火焰(或听到爆鸣声)。师:这种气体能燃烧,说明不同于上一种气体。这种气体就是氢气。板书:水氢气(H2)十氧气(O2)讲述:实验表明:水电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变化是什么变化,这种反应属什么类型。(学生议论后,教师提问12名学生。)生甲: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生乙:这种反应属于分解反应。讲述:水电解时发生分解反应。水分子分解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转变成跟水的状态和性质都不同的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投影:练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D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讲述:要作出正确选择,必须理解物质由元素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元素只分种类,不计个数,分子既分种类又计个数。讨论:学生讨论略。讲述:泛指的物质是宏观概念,它由元素组成。分子、原子都是微观概念。在表述分子的组成时,必须指出组成一个分子时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演示:点燃简易氢气发生装置中产生的氢气,将点燃氢气的尖嘴导管伸入充满氧气的干燥集气瓶内。师:展示集气瓶,请学生仔细观察集气瓶内壁发生什么现象。生:原来干燥的集气瓶内壁蒙上一层水汽。讲述:实验表明:氢气跟氧气反应生成水。板书:氢气(H2)+氧气(O2) 水提问:水电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跟氧气反应生成水,这个实验事实说明什么?生: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讲述:用一般的加热方法,水很难分解,因此人们长期以来一直把它当作一种单质,直到18世纪末,才证明水是化合物。展示:展示一瓶蒸馏水。提问:纯净的水有哪些物理性质?讨论:先让学生议论,然后请学生回答(相互补充)。生甲:水是无色、无嗅、无味的透明液体。生乙:水的沸点是100,水的凝固点是0。生丙:水的密度是1gcm3。讲述:教师纠正、归纳并联系自然现象、生活实际适当作些拓展。投影:讲述:水电解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能重新组合生成另一些分子,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那么究竟由几个氢、氧原子组成一个水分子呢?投影:练习:请同学们书写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化学式。(请一名学生板书)板书: 水氢气+氧气H2O H2 O2板书: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是化合物,是纯净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精确的实验表明,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因而水的化学式为H2O。板书:2每个水分子都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课堂练习1.冬天,带水的自来水管容易冻裂,主要原因是 :A铁管热胀冷缩 B铁管热缩冷胀C液态水比冰密度大 D冰比液态水密度大2.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水里有氢气和氧气 D将氢气和氧气充分混合,就能得到水3.用符号或文字表示:(1)两个氧原子 (2)两个氢分子 (3)两个水分子 (4)一个氧分子 (5)H2 (6)2H (7)2O2 (8)nH2O4.一个水分子的构成是 :A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B两体积氢和一体积氧C氢原子和氧原子 D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所以通电后能产生氢气和氧气B水分子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C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是,通电后,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的6.电解水时,理论上若得到n个氧分子,同时可以得到_个氢分子。若得到8毫升的氧气,同时得到_毫升氢气。若得到8克氧气,同时可得到_克氢气。附3:课堂练习答案1.C 2.B 3.(1)2O (2)2H2 (3)2H2O (4)O2 (5)一个氢分子,氢气 (6)两个氢原子 (7)两个氧分子(8)n个水分子。 4.D 5.D 6.2n16毫升1克。附4:随堂检测1.水的化学式是_,式量为_,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原子个数比为_,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混合物B水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C电解水的实验证明了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D自来水、矿泉水均是混合物,蒸馏水是纯净物3.18克水中含多少克氢元素?多少克水中含有8克氧元素?1、活动“水的电解”。注意当氢气中混有一定量空气时点燃,就会发生爆炸。做本实验前,玻璃管中必须充满水,保证产生氢气的纯度,点燃前可以不检验氢气的纯度。2、分子分解示意图和水分子化合示意图可以形象的表示水分子分解和水分子化合的本质。 为了演示的更加形象,可用多媒体课件,使氢原子、氧原子可以自由移动,让四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两个水分子,再拆成四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最后构成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同理可以表示氢分子和氧分子化合成水分子的过程。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体会电解水的实质是水分子里的氧原子和氢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和氢分子的过程;了解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为以后学习“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的知识打下基础。学生会写水、氢气、氧气对应的分子式就可以了,不要讲分子的概念。 第五节 检验水的存在教学目标:1、了解检验水的存在的两种简单的方法。2、能用上述方法检验水的存在。教学重点: 检验水的存在的两种简单的方法教学难点: 检验水的存在的两种简单的方法 现象及应用器材准备:无水硫酸铜、水、带水酒精(25组)、含氯化钴的干燥剂、水、酒精灯、试管教学过程: 一、 导入教师提问:地球上的水以状态分为固态的冰、液态的水和气态的水蒸气(学生回答),又以含盐量的多少分为淡水和咸水(学生回答),再以存在的方式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学生回答)。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第一节的学习中,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大气中含有水份的吗?(学生回答)1、夏天开启空调后,排水管中有滴水。2、冬天教室内的玻璃窗内壁会蒙上一层小水珠。3、拆封的饼干曝露在空气中后会变软。同学们的回答都很好,我们观察到上述方法中出现的现象,然后运用了推理的方法,得到了大气中含有水份的结论。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检验大气中含有水份的方法还有什么不足之处吗?(教师提示)要使一块饼干吸潮变软需多少水?学生回答后,教师小节。对,如果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不多,饼干变得不够软,那么运用方法就难以得到正确的结论了!那么请同学们想出一个好方法,来检验出很少量的水。二、 检验水的存在现在老师手上拿着的是一包干燥剂,它曝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已经较长了。把它拆开,请同学们观察它的颜色。红色(学生回答)现在让我把它稍微加热一下,观察现象。颜色变成了蓝色(学生回答)请想一想,是什么因素使得干燥剂的颜色发生了变化?有温度、湿度、干燥剂的种类等学生回答会很多。那到底是什么因素呢?老师再向已经变成蓝色的干燥剂中滴几滴水,干燥剂的颜色又变成了红色!原来是水使得干燥剂的颜色发生了变化!同学们都知道干燥剂的作用是吸收水分,保持一定环境内的干燥。那它干吗还有颜色的变化呢?这都因为干燥剂内加入了一种化学物质,叫氯化钴(CoCl2),有了它,干燥剂不仅能吸收食品袋里的水蒸气,还能用自身的颜色告诉人们自己吸潮能力的强弱。显示蓝色,说明它还能吸收水分;显示红色,说明它已经失去了吸潮的功能。氯化钴本身是一种蓝色物质,当它遇到水时,就和水发生化学变化,生成另一种物质叫水合氯化钴(CoCl26H2O),而水合氯化钴是红色物质。整个变化过程可以表示为CoCl2H2OCoCl26H2O,现象是:蓝色物质变成了红色物质。 现在我们就已经找到了一种能检验出少量水的方法:往被检物中加入蓝色的氯化钴,如果氯化钴变成了红色,那就证明被检物中含有水分。 现在请同学们看你们前面的白色物质,把它们分成2份,先往其中的一份中滴加几滴水,观察颜色变化。(变蓝色)在我们的实验室里还有一种常用的化学物质叫硫酸铜,它是白色物质,当它遇到水时就变成蓝色的水合硫酸铜。CuSO4H2OCuSO45H2O 请同学们用剩余的一份白色物质来检验你们面前的酒精中有没有水?说说得出结论的理由及原理。白色物质变成了蓝色;硫酸铜遇到水时就变成蓝色的水合硫酸铜。今天我们学习了少量水的检验,利用有些物质会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同时发生颜色的变化的原理。讨论:1、 用什么方式得以证明酒精灯中的酒精中存在微量的水?2、 天然水是不纯净的。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熔点不是00C,沸点不是1000C。2过滤或蒸发后有固体的残留物。3用显微镜观察,水中有微笑生物或其他物质。形成性练习:1、下列物质显白色的是( )A冰 B食盐 C硫酸铜 D二氧化碳2、氯化钴中滴入水后颜色变化是( )A蓝色红色 B红色蓝色 C白色蓝色 D蓝色白色第六节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目标:1、了解全球范围和我国的“水荒”。2、知道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 3、懂得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教学重点: 水污染和水资源保护教学难点: 水资源保护教学过程:提问:自然界中水的分布状况如何?讲解: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水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是最为丰富的物质资源,虽然地球上总水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却不够充足,地面淡水仅占总水量的1,所以,淡水在社会发展中面临着短缺的危机。板书:一、人类面临的“水荒”讲解:目前,全球约有100多个国家缺水,13亿人缺少饮用水,30亿人的饮用水不符合卫生要求,有40%的河流已经被污染,每年至少有1000万人因饮用水不合格而致病。以我国为例,我国地表水年径流量约为26万亿m3,仅次于巴西、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五位。但是,按人均年径流量计算,我国仅为2700m3,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84位。板书:1、我国的淡水资源分布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有全球人均的1/4思考与讨论:P34答:1. 东南部;西北部;原因主要是我国东南部靠海,西北部远离海洋。 2. 7月和8月;原因主要是我国的东部属于季风气候区,夏半年受到来自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影响造成夏季多雨,冬半年受到来自亚欧大陆寒冷干燥气流影响干旱少雨。这种情况,越往北越明显。小资料说明:人们的用水量的增加,造成了更严重的淡水危机。2、全球的淡水危机(视窗)淡水资源缺乏地区:非洲、亚洲(西亚和阿拉伯地区)和大洋州作业:1)我们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如何?2).了解当地政府采取了哪些政策和法规来保护淡水资源?板书:二、水资源的污染活动:调查当地水体污染和治理的情况板书:水体污染:当排放到水中的污染物的数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并且造成了危害人体健康和破化生态环境的现象水体污染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自然污染,即由于地质的溶解作用,降水对大气的淋洗、对地面的冲刷,挟带各种污染物流入水体而形成;二是人为的污染,即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及生活污水任意排放,还有农业上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造成的。后一种是比较严重的,但也是可以控制的。阅读:苏州河的治理、水体的自净能力讲解:我国水污染情况据统计,全国日废水排放量接近1108t,其中90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1t废水能污染14t清洁水。据调查,我国78条主要河流中54条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15条污染严重。长江以南,除内陆河外,已很难找到一条未被污染的河流。而在对全国有地下水水质资源的47个城市的调查中,发现已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有43个。全国有79的人口在饮用有害的污染水。世界水污染情况现在全世界污水量已达4000亿m3,使5.5万亿m3水体受到污染,占全球径流的14以上。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水体污染日趋严重。印度大约70的地表水已被污染;马来西亚的40条主要河流污染严重,致使鱼虾绝迹。全世界每天因饮用水污染而丧生的人达2.5万。发展中国家儿童的死亡,约45是与污染有关的疾病造成的。水源的污染源主要有七种:即病原体污染、需氧物质污染、植物性营养物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盐污染和有机物与重金属污染等。水源污染对人类社会危害极其严重,一旦水源被病原体污染,人们饮用后会引起多种疾病,如痢疾、伤寒、霍乱、小儿麻痹、传染性肝炎等。对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有机物的污水,会影响鱼类和其它水生物的生长。盐的污染会使水源的矿化度增高。有毒化学物质以酚、汞、铬、砷、氰(五毒)是一类十分严重而又很普遍的污染,对人体危害更大,50年代,日本居民吃了含汞污水中生长的鱼、贝类,形成了世界上“十大公害”之一的水俣疗事件。据1988年统计,世界上就有18亿人口因饮用受生物污染的水而致病。在我国,渤海湾的石油污染是我国海洋污染面临的严重问题,我国地表水大江河干流水质良好,而一级支流污染较为普遍,二级支流污染严重,其中包括工业污染和农用农药和化肥的污染,同时,某些城市的地下水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1水俣病事件:19531972年日本九州熊本县水俣市发生有机汞污染水体,死亡百余人。患者耳聋眼瞎,四肢麻木,精神失常,疼痛惨叫。2痛痛病事件:19551979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发生镉污染水体。患者咳嗽等还可导致骨折,骨骼严重变形,在剧痛中惨死。到1977年已死亡200余人。3莱茵河污染事件:1986年瑞士巴塞尔赞得兹化学公司一座仓库爆炸起火,大量有毒化学品流入莱茵河,酿成西欧10年来最大污染事故。殃及法、德、芬、卢等国,一些地区河水、井水、自来水禁用,莱茵河有可能因此“死亡”20多年。还有上海甲肝事件、阿拉斯加石油污染、海湾石油污染等,对人类社会都造成极大危害。板书:三、水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在生活中,当你碰到以下情况是,应采取哪些措施?P37 1.建立水库以解决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均(长江三峡)2.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3.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改革、搬迁或停产、经济制裁等4.改用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喷灌、淋灌和滴灌等5.水的循环使用(节约用水)第二章 空气第一节 空气的存在教学目标:1)知道空气有质量,并能用实验方法证实;能列举几个空气的用途。 2)通过实验感受、认识大气压的存在,能用简单的实验演示大气压的存在;能例举几个应用大气压的事例。 3)通过活动知道热空气会上升运动,了解室内空气的对流的简单过程。 4)使学生意识到实验是探究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培养学习中的合作精神、探究意识,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科学的兴趣、好奇心。教学重点:空气有质量,大气压的存在教学难点:大气压存在的探究教学过程:引入部分:呈现一个空烧杯,提问杯内有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呈现课题可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实空气的存在(实验举例:一个塑料袋鼓气后扎紧,然后挤压;把一个塑料杯倒扣在水槽中,围成一段气柱,用针刺破杯下沉空气逸出水面上升)一、 空气有质量。提问:一切物质都具有质量,那么空气是不是也具有质量呢?讨论:1分组讨论能证实空气有质量的实验探究方案。2交流。3确定最佳方案。4师演示课本中的活动装置。(录象)(教师可直接指出空气是物质,物质有质量提出:你如何用事实来说明空气有质量?呈现课题:空气有质量,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实验探究方案(方案内容:器材、实验方法,从什么实验现象来说明空气有质量),汇报交流分析后确定最佳方案,然后按课本图.1.1进行演示实验)板书:1、结论:空气是有质量的。2、空气的用途:分小组(46人)讨论,展开比赛,哪个小组能说出空气的用途最多就获胜讨论前先不要展示课本图片,这会禁锢学生思想,不利发散思维的培养 用途例举:(1)供生物呼吸,植物光合作用(2)形成风、云等天气现象(3)物质燃烧需要空气(4)气球升空、放飞风筝、降落伞降落需要空气(5)飞行、滑翔、帆船的运动需要空气(6)吸饮料、钢笔灌墨水等二、 大气压的存在。(第二课时)活动:1.覆杯实验课前先布置用一张硬纸片、一只玻璃杯,不能用粘性物质把玻璃杯倒吸住硬纸片,上课时学生演示覆杯实验,并分析杯内水和纸片不掉的原因:地球周围有空气(大气层)包着,会对其中的物体产生大气压的作用是大气压使杯内水和纸片不掉下来。 教师可以补充几个演示实验(如下图等)使学生更确信、体验大气压的存在,发生的现象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 可安排塑料吸盘挂衣钩的学生实验(教师提供物件,每人一个,2人一组),吸在瓷砖或玻璃(沾点水吸盘先挤后拉),二个吸盘相互对吸后拉动。在实验后让学生阅读马德堡半球实验(最好插入马德堡半球实验动画),使学生意识到大气压很大。生活中碰到许多现象都与大气压有关,让学生展开思考和谈论,如解释钢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等现象,或例举一些与大气压有关的事件。(注意:因为还没学过压力、压强的知识点,大气压内容不要讲的过深,把握好目标,,重在体验探究的过程和兴趣培养。)实验1:“覆杯实验”做法:在空杯子口放上一块硬纸片,将装置倒置过来后发现硬纸片会下落;如果在杯子里注满水后用硬纸片将开口封住,迅速将装置倒置过来,发现纸片并未落下。思考:两次实验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杯子里没有水,有的是空气,而后者瓶里充满着水。两次结果的不同之处应是源于这个原因。正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将纸片压在杯口,使得纸片无法掉落。第一次实验中由于瓶内也有空气,这样就会使内外压强相互抵消,纸片由于自身重力就会下落。这个实验充分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实验2:“被空气压扁的易拉罐”做法:在空的易拉罐里注入少量的水后将此装置放于酒精灯上加热直至里面的水沸腾。然后迅速的将酒精灯熄灭同时用事先准备好的面粉团将易拉罐口堵住。马上就能看见易拉罐被压瘪了,同时伴有“劈啪”的声音。思考:在用酒精灯对罐内的水加热的过程中,罐内的空气由于受热膨胀从而被大部分的挤出。(当罐内的水沸腾,将易拉罐从酒精灯上撤走后,罐内剩余的气体就会冷却收缩),从而使外界大气压大于罐内气体压强,于是铁罐被压扁了。这个实验也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小结: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又叫做大气层,我们就生活在大气层的最底层。大气对浸在里面的一切物体均具有压强。这种由空气施加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三、室内空气的对流。1演示课本中的实验装置。提问:为什么蛇会跳舞?明确:热空气的流动方向是上升。2扩散思维:在冬天使用空调,房间里的空气是怎么流动的? 明确:空调附近的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减小并上升,到达房顶附近。源源不断的热空气挤着它前面的空气在房间的上部向前运动,同时地上的空气向空调处移动进行补充。这样空调不断对附近的空气加热,房间内的空气对流就形成了,房间的温度就会上升。3思考:夏天使用空调时,叶扇应该朝哪个方向?小贩卖海鲜,应该把冰块放在哪里?4课外拓展:制作孔明灯和热汽球。热空气上升:采用分小组开展热空气上升实验的活动,课前教师用复印纸印好蛇形纸片(一纸两份),投影活动要求、操作步骤、需观察的现象。然后分析纸蛇的(俯视)顺时针旋转是由于热空气上升所致(可以渗透: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减小并上升)。然后激发学生讨论:(1)房间的冷空调(后暖气片)应怎样安装?空气怎样流动?(2)市场小贩卖鱼为了保鲜冰块放在上面还是下面,为什么?建议:课外让学生任选以下其一开展探究活动及活动设计: 举例(1)自行轮胎里的空气压力如何支撑起自行车? (2)瓶吞鸡蛋 (3)吸管如何工作? (4)怎样制造虹吸喷泉? (5)针筒如何吸药水?第二节 空气的成分教学目标:1)知道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组成,知道空气中氧气约占21%、氮气约占78%(体积分数)。2)了解红磷在钟罩里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比例的实验。3)对稀有气体(如氦气可用于填充气球等)用途有初步的了解。4)知道工业上用空气分离得到氧气。5)查找空气成分发现过程的资料,使学生对科学家探究空气成分的探究过程有所体会。教学重点: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和CO2组成教学难点:1)红磷在钟罩里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比例的实验。2)科学家探究空气成分的研究。教学过程:空气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科学家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发现了空气的组成。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