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叙事故事案例

上传人:Wo****B 文档编号:69377922 上传时间:2022-04-0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育叙事故事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小学数学教育叙事故事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小学数学教育叙事故事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育叙事故事案例小学数学教育叙事故事案例篇一:小学数学教育叙事小学数学教育叙事记得在教学一位数乘两、三位数时,我曾安排学生完成一道看似平常的改错题,(即如下几题) 12 52 476 7 2 874104 3808由于班上的学生非常活泼外向,当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于是我顺势将话锋一转:“今天,有几个数学病人怀疑自己生病了,来到我们班求医,看看哪位数学医生的医术高,为他们解决病痛?”话音一落,课堂气氛一下子进入了新的高潮,学生们纷纷埋头认真分析,并很快地一一举手,嘴里喊着:“老师,我知道该怎么给他们治病了,让我来吧!”有的坐在前排的学生甚至都离开座位,把手举到我的面前来了,一副惟恐我不让他们“治病”似的。于是,我叫了其中一名学生,名叫张晓丹:“张医生,请你上来为第一个病人看看。” 张晓丹同学一听到我这么称呼她,刚开始一楞,后来马上领悟了我这么称呼她的用意,非常高兴地上台,开始分析“病情”:“这个病人的病因出在忘记在这里进位了。”一边说,一边还拿着红色粉笔指着个位和十位之间的位置,并补上“1”,接着就在积的十位上将“7”改成“8”,说:“这样就治好了。”这时,还没等我讲话,下面的学生已经纷纷说道:“对了,对了,和我的看法一样。”既然学生们都已经发表了看法,并且这个“病人” 的确治好了病,我就趁势表扬:“看来我们班有许多和张医生一样医术高明的医生,谢谢张医生。” 张晓丹同学十分高兴地回到座位,其他同学这时居然也一个个都称呼她为“张医生”,弄得张晓丹同学一副“英雄凯旋归来”的模样,气氛既热烈又有趣。到了第二题时,由于刚才那题营造的氛围还笼罩着学生们,学生们举手更积极了。这一次我叫了一名平时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现在有请郭凯凯医生上来为第二个病人瞧瞧。” 郭凯凯同学显然很意外我会请他上来,但马上就配合我,十分开心地上台“看病”了。他十分认真地再看了看题目,肯定地告诉我:“这个病人其实没有生病。”于是,我故作惊讶地问台下学生:“郭医生诊断得对吗?” 台下的方正同学马上站起来说道:“他诊断得没错,这道题确实没错。”其他学生也纷纷点头称是。我高兴地说道:“有了方医生和郭医生以及这么多的医生一块诊断,确定这个病人确实没问题,我想他应该放心了。谢谢郭医生。”第三题也和第一题一样,请了一个学生“看病、治病”。最后,做总结时,我对学生说道:“其实我们在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时难免会出错,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是一名合格的数学医生,及时地找出病因,然后对症下药,避免小病变成大病,也避免下次再生同样的病。当然,是否能及时地发现问题,与我们的检查习惯有关。对于那些没有做错的题目,我们就当作给他免费体检一次吧!同学们,希望大家不仅能做好别人的数学医生,更能做好自己的医生,好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声音响亮,但其中那种坚定而又自信的语气更令我感动。其实,我只是将该错的题目设置“数学医院”的纠错情境,没想到孩子们表现出如此高的积极性,如此跳跃的思维能力,让我深深为之惊讶和感动。是的,在数学学习中,很多练习枯燥乏味,形式单一,学生们常常有淹没在题海里的感觉,十分被动。即使做对了,也没有太大的成功喜悦感。这时就要求我们教师多注意练习设计的形式,只要形式多样了,有趣了,贴近学生生活了,学生自然就愿意做练习,并能从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学习兴趣也将大大地提高教育叙事记得那是在期中考试后的讲评课后,我布置学生把数学期中试卷更正好,并请家长查阅签署意见。第二天,课代表收好试卷交给我,我着重查看了几个成绩退步的学生试卷。溘然,我的眼睛停在了一张笔迹秀气的试卷上,试卷的分数已显著改动,接着往下看,几处扣分的地方已经显著改动,鲜红的叉叉已经淡淡地退去。我仔细一看名字,是她:那个平时乖巧可爱的小女孩。我的心猛的一震,怎么可能是她,一向乖巧可爱的她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我不敢胡乱预测,只好把她叫到办公室。我害怕伤到她,以询问的口吻问:“试卷的分数是不是你改的?仍是同学改的?”只见她低着头不敢看我,漠不做声。我又说:“你说实话,老师不会骂你的。”她犹豫了一下,仍是用蚊子似的的声音说:“是我自己改的。”我没有批评她,反而安慰她:“你别怕,老师知道你这么做是由于成绩退步了,怕回家爸爸妈妈骂你打你,是吗?”她的眼泪已经顺着脸荚流下来,哽咽着说:“黄老师,我知道自己错了,您原谅我吧?我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要知道一个人的品德比学习成绩更重要,你想要好成绩,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耐劳学习,我相信通过你的努力,能取得优异成绩的。这次的事老师就原谅你,也替你守旧秘密,不会让班上的任何同学知道的。但是你父母那里你自己知道应该怎么做吗?”我仍是柔和地说, “只要你能真正改正错误,在郑老师心里,你仍是那个乖巧可爱的小女孩。” 她点了点头。第二天,课堂上她格外当真。后来一次家访中,我和她父母谈到了此事,证明她是真正知道自己做错了,而且一直在努力学习,争取优异的成绩。后来的日子里,她的表现一直很好,对我也格外喜欢,对数学的学习也更有爱好了,有什么心里话都找我说,就这样课堂外的我成了她的好朋友。经由这次事 我好像有所感悟:一、和谐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师生适当的沟通足可以改变教育。我国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道”就是这个道理。培养“亲其师、信其道”的真挚情感,化情感为学习数学的动力。二、信任是师生和谐沟通的桥梁,良多实践表明,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通过沟通来传递的,而学生会在这种信任和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往往是喜欢某一位教师而喜欢他的课。因此多给孩子一点信任,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让每个孩子都感到教师喜欢自己,要学好这位教师所教的课。在教育教授教养中,教师要解放思惟,帮学生树立自决心信念。自决心信念是学生学习提高,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教师要留意使学生树立学习的决心信念,常常鼓励,赞美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他们身上的长处去克服他们的缺点,用积极的心态克服消极的心态。往往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赞美,会给学生开辟了另一片天地。篇二:小学数学教学叙事小学数学教学叙事格子不够了,怎么办?记得在学习统计这个知识时,学生十分感兴趣,孩子们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学完后调查本班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并要求孩子们完成书上的统计图。我本来是想对新学的知识进行一个巩固练习,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学生在完成统计图时遇到了新的问题喜欢游泳的人太多(有25人),而书上的统计图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也只到20人,这时孩子们犯愁了“该怎么办呢?”。教室里一下安静了下来。突然,小机灵冯凡得意地说:“那还不容易,再往上加3个格子,涂2格半就可以了。”这时,班长吕昊蓝提出了反对意见:“这个办法不行,上面已经没有地方了不能加。”“那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我对他们说。孩子们开始思索“我知道了,既然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我也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3个单位。”张柯站起来说。有一个同学接着站起来说:“我觉得也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4个。”冯凡急得跳起来:“不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呢?”我问他。他说:“喜欢跑步的有5个人怎么涂呀?太麻烦了。” 这时,王亚松同学站起来了,他慢条斯理的说:“我觉得最好用一个格子表示5个人,因为这些数都是5个5个的,如喜欢跑步的有5人,是一个5;喜欢跳绳的有10人,是2个5;喜欢游泳的有25人,是5个5。用一格表示5个很容易也很方便。”孩子们都点头表示赞成。我肯定了他们的想法,然后顺势引导他们说:“请你想一想在制作统计图时怎样确定一个格子表示几个呢?”孩子们开始讨论,不一会,很多孩子举起了他们的小手。“我觉得跟统计的个数有关,如果不是很多,就用一个格子表示一个”“我想要先观察统计的个数的特点,再确定一个格子表示几个。” “对!我觉得还应该观察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来确定格子的数量。”“是的,我想,要确定一个格子表示几个,应该先观察数的特点和统计数量的多少,还要想到涂的时候怎样比较方便。”“你们想得真好,你们愿意自己设计一个统计图吗?请你们自己从下面的几个统计表中选择一个,和小伙伴一起来设计一个统计图。”我趁机布置了下一个环节学习的内容。孩子们在这堂课中表现出的创造力与思维能力,让我也为之惊讶和感动。在数学学习中,孩子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不应该扫清孩子们学习中所有的“障碍”,而是要让孩子自己学会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应该多为孩子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老师有意识的少说一些,将时间将课堂留给孩子,让孩子多发言多思考,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乘法交换律原来是我错了从教十多年,自认为教学风格稳重扎实,说不上与学生走得很近,却也能抓住教学的质量。但自从实施新课程以来,我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观念是有缺陷的。虽然不教新课程新教材,但相同时代的学生个性也是相似的,就拿乘法交换律一课教学时发生的那件意外的事来说吧,两位学生在课堂上的一次反常表现,不但促使我深刻地去思考与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这个经常被我们忽视的问题,还促进了我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让我重新认识他们并与学生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关系。记得那一天,我一大早来到学校,就迫不及待地从学生上交的作业本中寻找赵翔宇的“那张纸”。他答应今天一定交,这家伙,说话倒还算数,总算对我有个交代。打开一看,一段文字告白跃然纸上:“老师,其实事情不是像你说的那样的,我认为自己没有错。说出来请你不要怪我。今天的课堂上我虽然没有按你的话在做,但我和于士皓两个人也没有讨论与数学无关的问题,我们俩是为了讨论乘法分配律的字母公式才争吵起来的。其实,不是我们故意要这样,而是对于乘法交换律,我真的已经懂了,这个知识与加法交换律是一样的,只不过是符号不同,这么简单的知识还用教吗?我还知道乘法也有结合律、还有乘法分配律,这三种运算定律都能帮我们做好简便运算。不信,我可以举个例子:836125=36(8125)=361000=36000,你看,这道题就是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了简便计算的。”好家伙!俨然是个数学家,讲得这么头头是道。读着读着,我心中的怒气也消了一半,这么说来他们的确没有错,难道是我错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还要从昨天的数学课说起。那是发生在乘法交换律课上的事情。在备课过程中,我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去引导他们更好地猜测、验证与运用规律,根本没考虑另外的问题。没想到就是因为我的考虑不周,让我与学生在课堂上闹了点小小的不愉快。上课了,我先出示两道生活实例:妈妈买来一箱苹果,每盘放5个,可以放6盘,这箱苹果共有多少个?陈老师给四年级同学买羽毛球拍,4个班平均每班买12副,共买多少副羽毛球拍?请同学们用多种方法来解答这两道题目?(现在想想这两道题还真是简单。) 学生当然能准确无误地分别用两种方法来解答这两题:56=30(个)或65=30(个);412=48(副)或124=48(副)。这样一来,我就可以顺利地引导学生来观察算式的特征,发现规律。其实,学生很快就能确切地把这条定律概括出来,我却让他们同桌说,小组说,一起说,反复说了好几次。(这个过程虽然很符合我事先设计的教学思路,但是不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倒是没考虑。再说这么简单的规律说得也太多了。)接着,我又请学生举例验证,并把自己写的算式或文字向大家汇报,得到两个等式:56=65;412=124。最后,又回到说规律,请学生单独说,同桌互说说好后,揭示出字母公式。(此时,我观察到学生你看我,我看你,显得有些不耐烦。)哈!本课的主要流程结束了,进入运用定律、练习巩固的阶段,我可以轻松了。此时,我放眼望去,同学们都低头在完成练习,我心中窃喜。正在这时候,第四组最后的角落忽然传来一阵的争吵声,这吵声由轻到响,逐渐向整个教室蔓延开来。循声而去,原来是“数学精灵” 赵翔宇和另一个数学爱好者于士皓正纠缠在一起,一副互不相让的样子。碍于其他学生的认真练习,我没有当场发火,硬生生地把火气压了下去“你们俩还真有能耐,”下课后,我把这两人叫到办公室,狠狠批评一顿(其实是骂了一顿),以泄心头之愤。但奇怪的是,两人并没有一丝悔意,既不愿意说明事情的经过,也不愿意向我道歉。不对呀,这与他们平时对数学的那份喜爱和对我的尊敬来比,今天的事显得有些蹊跷。唉,反正刚才的气也消了,看来他们也不准备坦白从宽,怎么办好呢?一个念头涌上来,于是,我和颜悦色地说:“你们不肯说,肯定也有自己的道理,这样吧,把今天的事写在纸上与老师交流可以吗?”他们俩想了一会儿,才答应了下来。所以,就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要不是那张纸,不知道这两位同学到什么时候才肯向我吐出实情。那天课后,我把课堂的大概流程和发生的事向学校数学组的老师说了,他们也向我提出来,这节课的设计对学生的学习起点的把握可能太低了,今天看了学生的日记,倒是不谋而合。这俩小子,还挺有眼光的!看来,这次的事件还真是我惹出来的祸!于是,我决定找几位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解,听听大家的看法。大家看法都差不多,那就是“挺简单的”,没想到,我花了几个小时准备的课竟然不如他们自学强,但学生的话却正好证明了我的粗心大意:低估了学生,或者是课前根本没有称学生的斤两,没有考虑到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试着想想,班级中有几个陈勇那样的学生,就算有10%好了,那我这节课只不过是面向这些学生来设计的,教学的有效性最多也不会超过30%,一位教师,如果她只为这30%的学生上课,那岂不是太可悲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教学的起点意义重大。小学数学教学叙事中坞小学:张艳春我教五年级“分数除法”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分香肠”,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在做锯木头一类习题时,学生经常把分的段数和所用的时间弄不明白,尽管老师反复强调,学生还是不理解。所以,我在讲这节课之前,动脑筋、想办法,学生对直观的事物容易理解,记忆深刻,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师:我们今天来“分香肠!”生:哇!师:我来切香肠,大家细心观察,老师切几刀,分了几段?生:争先恐后回答问题,分五段,切四刀。生:切一刀,是两段。一个词形容,一刀两断。生:对!师:出示题,把一根木头锯成相等的六段,每段是全长的几分之几?锯一段所用的时间是总时间的几分之几?生:纷纷回答,热情高涨。师:做题时,遇到更大的数据时,怎么办?生:画图。师:你能用画图法表示吗?生:画图。案例反思:反思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 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本节课的情景创设目的是为了激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课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反思二:教学中应该考虑对差生更多鼓励。在教学中我们真的应该关注学困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给他们更多的阳光,不仅让他们可以经受挫折,还能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全的人格。回想这节课的点点滴滴,给了我太多的思考,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注意设计教学环境,十分必要,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我会不断努力,积极探索,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乘法的运算定律原来是我搞错了从教二十多年,自认为教学稳重扎实,说不上与学生走得很近,却也能抓住教学的质量。但自从实施新课程以来,我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观念是有缺陷的。就拿乘法的运算定律一课教学时发生的那件意外的事来说吧,两位学生在课堂上的一次反常表现,不但促使我深刻地去思考与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这个经常被我们忽视的问题,还促进了我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让我重新认识他们并与学生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关系。记得那一天,我一大早来到学校,第一节课就上乘法的运算定律一课。课上得轻松而高效,不一会本节课的重难点得到了解决,然后进入课堂练习。我出了几道习题,有个别学生的计算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例如:102 43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有的同学会做成10篇三:小学数学教育叙事“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极其重要的是要看出“学习困难的”学生的独立工作如何,因为这些学生思考和领悟比较缓慢,为了使他们理解教材的实质,必须给以较多的事实和较长的时间。”其实,任何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当学生第一次接触新知识的时候,都应该力求让每个学生把每一个知识点消化,但是因为认知能力的差异,学生的接受能力表现出差异,于是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之前必须对每个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做到心中有数,而不是单纯地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上课。但是,有时候,在实际的操作层面,因为时间的关系、班级授课制学生人数太多等等原因,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在第一次学习新知识时把所有的错误都消除,于是,一次次的累积,就会使一部分落后的学生知识的盲点堆积的越多,最后就更加跟不上其他孩子学习的步伐。这个时候,教师应该怎么做就变得异常重要。说实话,教师工作是良心工作,每个教师都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掉队,只是有时候碰到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只能放弃。所以,如何在第一次学习新知识时尽量减少错误的出现就变得更加重要了。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又继续往下读,所幸的是,文中也给出了答案:“让学生独立地完成作业,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该走到他们每个人跟前去,看看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给他们完成与此相关的作业题,并且当堂就增加这类题型的训练。学习较差的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首先取决于他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即当堂能否正常地、有系统地工作;千万不要让他光是听别人的流利回答,把黑板上的东西照抄下来。一定要设法让他独立思考,促使他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取得哪怕一点点进步也好。”是啊,这样的做法不是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比较容易忽视的问题吗?有时候,为了赶进度,为了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目标,即使知道落后的孩子接受不了自己所教授的东西,但是有时候不得不反其道而为之。于是。掉队的孩子只能依靠其他时间恶补,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写得很美,我是读了又读,散文化的语言,浅显的事例,有条不紊的讲解使我坚信每一个教师都应尽量唤起学生对自己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地酷爱这门学科。如何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我读后梳理如下:首先 ,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教师知道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教师没有渊博的知识,很难驾驭课堂,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科,这样才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很难想象一个根本不热爱自己学科的老师,是如何上课的,把教学当成是任务,碌碌无为,毫无激情,自然不能让学生喜欢上你的学科,不讨厌都难,说的严重些是误人子弟。二 、教师要运用智慧,善于点燃学生对自己学科的热爱的火花,争取学生的思想与心灵,使他们入迷地酷爱这一学科。教师要心中有“自己的学校”,自己的专业学校。苏翁通过“思考之角”“难事之角”“幻想之角”“图书之角”建构自己的物理学校,为学生创设了空间,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索发现,培养了学生爱思考爱探究的能力。苏翁用生动的例子诠释了如何让学生热爱上自己的学科,把学生引导上思考之路,他提出要激发学生的志趣。教师要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人才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志趣是多么重要呀,有了这个志趣,学生就会自主探究,谁能说若干年后 ,爱迪生、牛顿、老舍、冰心不会出现。苏翁还不忘关注另一部分学生,千方百计地唤醒学生那些无动于衷、态度冷漠的学生们,强调只有思考才能唤醒思考,教师要运用智慧把学生从智力的惰性中挽救出来,使学生发现自己是知识的主宰,体会到做一个思想家的自豪感。我从教13年了,前三年从事学前教育,后十年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我喜欢语文这个学科,得感谢我的语文老师们,是他们让我喜欢上了语文,这就是潜移默化吧。就目前来看,我的学生还是比较喜欢语文的,但由于读书少常令我羞愧。“思考这是一种艰巨的、不轻松的、异常复杂的、有时竟是一种痛苦的劳动,但是它向你预示着一种无可比拟的欢乐认识的欢乐、以及意识到自己能够驾驭知识的智力的自豪感。”我一遍遍读着这句话,真切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或许从前我只是一个不懂得思考的平庸之辈!与大师对话,感受经典,汲取智慧,何乐而不为?最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兴趣的秘密何在”,我对其中的这两段话感触很深:1、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真理的知识在学生意识中的产生,来源于学生认识到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接合点,认识到把各种事实和现象串连起来的那些线索。2、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深深的感到自己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还非常的欠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没有了兴趣,根本就谈不上愿意学了。对此这段时间我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积极地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布置任务要说清楚,让孩子们明确自己应该干什么;2、给与孩子们必要的指导,让他们知道自己该怎样做;3、及时的反馈表扬,让孩子们有自己完成任务后的成功感,愿意再做。我喜欢做的事是什么?我自己也不知道。我的学生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细细考虑我班上的49位孩子,思考着他们可能有的答案,一小部分学生,我估计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因为她们习惯于被安排好的生活;班上绝大多数孩子的回答可能是他们自己喜爱的各种游戏。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第二十七条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中说:“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我想强调指出,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不管你教的是哪一门学科(文学或历史、物理或制图、生物或化学),你都应当(只要你想成为学生的真正的教育者)使书籍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看看孩子们喜欢做的事,又有那一件事能打动学生的思想和心。孩子们的课外时间都是被一些毫无益处的玩耍抢走了。反思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深深地明白阅读能充实灵魂,滋养心灵,润泽生命。拼音学完后,我曾兴致勃勃地成立班旦的图书角,让孩子们从家里拿来适合一年级孩子阅读的拼音读物,安排孩子们利用每天吃过饭后的时间来读课外书,效果却不怎么好,只有一小半的学生在看书,一大半的孩子不愿意看,情愿在那里玩有时我觉得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吗。可是,为什么有的小孩爱读书而有的小孩不爱呢?为什么有的班级爱读书,而有的班级不爱呢?为什么有的学校爱读书,而有的学校不爱呢?那是因为各人的重视程度不一样。我虽然有心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却采用了“放羊式”的方法,没有好好引领他们体会读书的乐趣,感受读书的魅力。找到根源,下一步我要思考的是怎样让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真正地让“书籍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苏霍姆林斯基在学校工作的十几年经验得出:“劳动在智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得来,越是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孩子,就越应该参加劳动,而在劳动中发展智慧,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教育活动。令今天的教师感慨万分。现在的孩子太缺乏劳动了,家长的宠爱,生活条件的优越使得这些孩子都成了家中的“小皇帝”,不仅缺乏真正的体力劳动,更缺乏那些精细的,需要动脑筋的劳动。端午节的裹粽子活动,虽然邀请了家长做我们的指导,但是,有很多同学还是没学真正学会怎么去搭芦叶,怎么去用芦叶绕来绕去成粽子样,这些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关键还是与平时做事情的习惯态度有关,做事情总喜欢依赖别人,自己不好好的去尝试和摸索,不会了去问,去请教别人。实践证明,凡是热爱劳动的,双手灵巧的孩子,他们往往聪明,好钻研,学习上很少遇到困难。既然“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那么就让孩子动动手吧,要知道,捆绑了他们的双手,就等于束缚了他们的智慧。教育叙事:前几天,我们班正进行综合检测,在教室里,我没有什么事情,就要求最右排的学生交基础训练。我让组长帮我打开课时特训,突然在一本书里面掉出来一张纸条。我拣了起来,上面写着:_我一生就爱你一个!我本来打算课后再处理这件事情,没想到几个调皮的学生看见了。他们问:“老师,上面写了什么呀?”这时,其他同学都把目光投向了我,问:“老师,上面写了什么呀?”“没什么。” 我说。“我知道,是要传递的情书”一个调皮的男生脱口而出,“老师,念念看。” “好,那我就念给你们听。”我把纸条慢慢地展开了,我就一本正经地念道:“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随后,我就把纸条折了起来,把它放入口袋里。旁边一个男生问:“老师,就这个?”“ 当然了。” 我郑重地告诉他,“学习不就是这样吗。”我朝她那里看了看,发现她的脸一直红到了脖子。我又接着说:“继续认真做题。”第二天中午,她来到我的办公室里,低着头红着脸不敢说话。我说:“在你们这个年龄段,男女同学之间相互有好感,这非常正常。因为你们的年龄到了青春的发育期,但是你们毕竟还是孩子,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不告诉你的家长,也不告诉其他教师,但是希望你今后好好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功课成绩。因为你们今后的路还很长,你知道吗?”她点了点头,眼里噙着泪花. 记的有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尽可能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的首条金科玉律。”确实,通过陈陈的事例,我深深感到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是多么重要。精神是行为的支撑。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多从精神上关心孩子,教化孩子,那么对孩子行为上的过错,我们也会多一份理解,对孩子的迷惑行为我们也可以找准标本兼治的对策。如今我们六年级进入紧张而系统的综合复习阶段,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如何上好复习课的问题 。通常的复习方法一般是,如:复习基础知识重点知识点练习知识技能的应用课后作业的补充。而这样的整堂课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安安静静地听,偶尔提问几个同学,气氛较为沉闷。课后我有意识地调查了几个同学,让他们说说对这种复习课有什么看法,结果是各持各的观点,有的说这些内容我都会,一节课下来,我觉得自己没有多少收获;有的说复习课挺没有劲的,感觉是在浪费时间。我想怎么会这样,学生的回答让我深感不安,回头整理了一下思路,何不尝试让我们的学生进行自己整理知识点呢?于是在复习数的认识时,我就进行了尝试,结果发现,知识点凌乱,内容繁杂,而且距离以前学习新知的时间较长,学生遗忘较多。有的学生根本无从下手,因为书本的提示知识点也不明确,没有系统性,而且知识点的容量也特别的大,学生整理的结果也是不尽理想。为了提高复习效果,把这一部分知识分成几个课时,如第一课时我整理出数的意义、数的分类、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改写和省略、数的大小比较,讲解了知识点后,马上进行练习。一节课下来,有下面的问题:知识点整理时,学生感觉都是懂的,好象没有多少学习兴趣,但在独立练习时,发现学生几乎每个知识点都有错误,而且问题还是有很多,问题到底出现在哪儿呢?使我不得不对复习的过程进一步深思。思考了再三,决定如下进行复习:告诉学生下节课要复习的知识点具体有哪些,还是要让学生自己整理,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是复习回顾知识的过程。练习时,要有基础的练习和提高的练习。课堂上首先是对知识点进行回顾后马上进行独立自主的练习,最后,对多数学生有问题的再进行重点复习。这样复习后,学生对复习的知识点掌握的较好。首先,在学习之前我引导学生复习了正、反比例的意义;接着我把书中的例题改成了学生熟悉的速度,时间,路程的例题,然后根据例题提出问题,用比例解首先要找到什么(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什么(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相关热词搜索:叙事 小学数学 案例 故事 教育 教学叙事故事小学数学 小学语文教育叙事案例 1第 25 页 共 2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