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标本采集与处理程序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8689787 上传时间:2022-04-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常规标本采集与处理程序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血常规标本采集与处理程序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血常规标本采集与处理程序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常规标本采集与处理程序1 目的规范血液常规检查标本的采集与处理方法, 减少分析前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 响,保证检验质量。2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血液常规检测标本的采集。3 职责3.1 门诊和临床各科护士、门诊检验工作人员负责标本的采集。3.2 临床护士或检验科后勤组人员负责标本的运送。3.3 检验科负责标本的接收和处理,负责指导临床各科室如何正确采集标本。4程序4.1 标本采集前病人的准备4.1.1 避免剧烈运动及情绪紧张。建议取血前采取坐位 5 分钟。4.2 标本采集4.2.1 静脉采血法421.1器材:真空采血针、含EDTA- & (3.0-4.0mg )真空采血管、消毒液、消 毒棉球、压脉带。4.2.1.2 标本采集部量: 2.0ml。4.2.1.3 采血部位:手臂肘部静脉。4.2.1.4 操作程序a. 患者坐位或卧位,扎上压脉带消毒皮肤。嘱病人握紧拳头,暴露静脉。b. 操作者以左手拇指固定静脉穿刺部位的下端,右手持真空采血针,与皮肤呈30 度角的位置迅速刺破皮肤,然后适当降低角度穿破静脉壁进入静脉腔中,见 回血后,解开压脉带, 将针头顺势深入少许。 将采血针另一端插入真空采血管中。c. 利用真空负压,血液自动注入抗凝管直至所需血量。嘱患者松拳,用无菌干 棉球压住伤口,拔出针头。d. 立即将采血管轻轻颠倒 5-8 次,使其充分抗凝,并贴上对应病人及检测项目 信息的条码。 2 小时内送检。4.2.1.5 注意事项a. 禁止在输液手臂同侧采血,同时在申请单上注明“输液时采血” 。b. 止血带使用时间应少于 1 分钟,以免引起血液淤滞,血液成分的改变。c. 防止溶血,避免采血管过度震荡。e. 正确选择抗凝管并注意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4.2.2 毛细血管采血法4.2.2.1 器材:一次性采血针、微量吸管、小试管、玻片, 75%乙醇棉球、消毒干 棉球、无菌镊子。4.2.2.2 采血量: 20ul 。4.2.2.3 采血部位:成人以左手无名指指端内侧为宜,半岁以上儿童以中指为好, 半岁以下婴幼儿通常选择足跟或拇指采血。4.2.2.4 操作程序a. 操作者轻轻按摩采血部位,使其自然充血,用 75%乙醇棉球消毒局部皮肤, 自然待干。b. 紧捏刺血部位,用一次性采血针迅速刺破皮肤,深度约 2-3mm。c. 擦去第一滴血,吸取从穿刺处自然流出的血液或从远端向指尖方向轻轻挤压 的血液 20ul ,迅速轻轻注入已加入稀释液的小试管里。d. 用无菌玻片沾取末梢血一滴推制血片一张,用消毒干棉球压住伤口。4.2.2.5 注意事项a. 末梢采血时,挤压力不能过大,以免过多组织液混入。b. 避开冻疮、发炎、水肿部位,以免影响结果。4.3 标本的处理4.3.1 检测前的标本处理 对临床标本进行验收,对有凝块、溶血、采血量不符合要求、无条码或无标识等 不合格标本,按照标本采集与管理程序处理。合格标本,常温放置, 4 小时 内完成检测。4.3.2 检测后标本的处理按照实验室规定, 血常规标本保存 3 天,对超过保存期的标本, 由实验室工 作人员放置于专门的污物间废弃标本箱中,再由医院专门工作人员统一处理。血液常规检验规程1 目的检测分析血液中红细胞、 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的数量和质量, 对感染、 炎症、血液系统疾病等进行辅助诊断、监测治疗效果等。2 检测项目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 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血小板计数。3 标本的采集与运送3.1 标本类型:静脉血或手指末梢血。3.2 标本要求:标本用 EDTA-K 2 抗凝;静脉血标本量应达到2ml;末梢血20 pl。3.3 标本运送:室温运送, 4小时内完成检测。3.4 标本拒收标准:严重溶血、凝固、血量少、无条码、无标识的血液标本不能 进行检测。4标本的检测 仪器及试剂4.1仪器:深圳mindrary公司BC 5500、BC 53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 试剂:由mindrary公司提供包括LH溶血剂、LEO( I )溶血剂、LBA溶血剂、LEO( II)溶血剂、清洁液、稀释液、探头清洁液等配套试剂。4.1.1 检测原理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通过检测光学信号进行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测定;双鞘流电阻原理进行红细胞与血小板测定; HiCN-HGB 法检测血红蛋白。4.1.2 操作步骤4.1.2.1 开放-全血模式a. 在仪器主界面点击“计数” ,进入计数界面。b. 点击计数界面“模式”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开放全血模式” 。输入分析 标本的试管号,点击“ CBC+5DIFF 测量模式”。c. 上下颠倒试管将试管内容物充分混匀,轻轻取下盖子,防止血液溅出。d. 将试管放到采样针下,按吸样键,蜂鸣器响后移走试管,仪器自动执行样本 分析。e. 分析结束,结果显示在屏幕的分析结果区同时自动传入电脑 LIS 系统。 4.1.2.2自动-全血模式a. 在仪器主界面点击“计数” ,进入计数界面。b. 点击计数界面“工作模式”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点击模式项的“自动全血” 按钮,进样模式为自动进样,血样模式为全血。点击“ CBC+5DIFF ”测量模式。c. 在“管架号”、“试管号”编辑框中输入起始样本的对应管架号和试管号。点 击“确定”按钮,保存输入内容并返回计数界面。c. 将分析标本试管放入对应的试管位,将试管架放入进样器右槽。d. 点击计数界面“开始计数” ,至分析结束。e. 分析完毕,结果直接传入电脑 LIS 系统。4.1.3 室内质量控制4.1.3.1 质控品:由 mindrary 公司提供的配套质控品。4.1.3.2 操作方法:选择“开放全血”模式,质控品编号9000,计数状态为绿色图标。将充分混匀的质控品放到采样针下,使采样针可吸入混匀后的质控物。 按吸样键, 听到蜂鸣器响后移开质控物。 质控分析结束后, 质控结果自动传入电 脑 LIS 系统。4.2 仪器: Sysmex 1800i试剂:由日本希森美康公司提供的包括稀释液、 FFS、EPK、 SLS、FFD、 FBA 的配套试剂。4.2.1 检测原理采用电阻抗技术进行红细胞、 血小板计数。 采用半导体激光器, 以核酸荧光 染色及流式细胞术原理进行白细胞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SLS-HGB 原理检测血红 蛋白4.2.2 操作步骤4.2.2.1 手工模式a. 检查系统是否在 READY 状态,点击主控程序上的手动键,在弹出的对话框 中准确输入相应的标本 ID 号及检查组合。b. 上下颠倒试管将试管内容物充分混匀,轻轻取下盖子,防止血液溅出。c. 将试管放入手工吸引管,按开始键标本开始吸取。d. 当 READY LED 暗(并发出两声短音 ),移开试管。e. 当 READY LED 再次亮起时,准备下一个标本,重复上述步骤。4.2.2.2 进样器模式a. 检查系统是否在 READY 状态,点击主控程序上的“自动进样” 。b.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准确输入相应的标本 ID 号、试管架编号、试管位置编号及 检查组合。c. 将试管架放在进样器的右侧槽中 ,单击“进样器开始” ,至分析结束。4.2.3 质量控制确认主机上的 READY LED 闪烁。将充分混匀的质控品编号 9000,再按照 正常标本随机插入进行分析。结果自动传入 LIS 系统进行处理。5 血细胞的显微镜检查5.1 镜检标准5.1.1 医生明确要求涂片镜检;5.1.2 仪器提示有原始或幼稚细胞、变异淋巴细胞、有核红细胞等异常需镜检;5.1.3 新生儿标本需涂片镜检;5.1.4 WBC20X 109/L 或W 2.0X 109/L;5.1.5淋巴细胞45%,需做涂片镜检,1-4岁儿童且血细胞计数及他结果正常者 除外;5.1.6单核细胞15%;5.1.7嗜酸性粒细胞10%;5.1.8嗜碱性粒细胞 3%5.1.9 PLT 500X 109/L 或 v 60X 109/L ;5.2.0提示有PLT聚集,需涂片镜检;5.2 镜检步骤5.2.1 血涂片的制备5.2.1.1在距载玻片一端1cm的位置滴加约5的抗凝血;末梢血直接用干净玻 片蘸取。5.2.1.2用推片使血液沿其边缘展开,与载玻片3040度角进行推片。521.3涂片完成后在空气中自燃晾干。522血涂片的染色5.2.2.1染色试剂:本实验室自行改良配制的快速染液。5.2.2.2染色步骤a. 加干后的血涂片于伊红染液中,染色约 10秒。用清水冲洗。b. 再把玻片加入美蓝染液中,染色1分钟。c. 清水冲洗后,镜检。5.2.2.3镜检观察要求a. 将湿片在高倍镜下观察涂片、染色是否良好,否则重新涂片染色。b. 选择涂片体尾交界、细胞分布均匀不重叠部分进行镜检。c. 在高倍镜下辨认细胞不清楚时,必须待玻片干后用油镜观察。5.2.2.4镜检观察的处理a. 根据仪器报警提示的内容,确认镜下观察结果是否与仪器提示一致。b. 发现原始及幼稚白细胞,则必须进行手工分类;如不能确定细胞种类,则报 告异常细胞的比例。c. 如果镜下发现有核红细胞,则必须对白细胞进行校正。d. 如果镜下观察有血小板聚集,则必须手工冲池计数血小板;如果是EDTA. K2 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可用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剂采集标本,结果需要进行 换算。e. 多发性骨髓瘤、冷球蛋白血症引起的红细胞聚集,可将血液用仪器稀释液稀 释3倍,然后37C水浴箱中10分钟后,立即上机检测,结果需要进行换算。6.生物参考区间测定项目男女新生儿9WBC (X109/L)4.0 10.04.0 10.015.0 20.012RBC ( X1012/L)4.0 5.53.5 5.06.0 7.0Hb (g/L)120 160110150170200HCT (%)40.0 50.035.0 45.0MCV (fl)80 10080 100MCH (pg)27.0 34.027.0 34.0MCHC (g/L)320360320360PLT ( X109/L)1003601003607.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分类百分率(%)绝对值(X109/L)中性粒细胞50 7027淋巴细胞20 400.8 4.0单核细胞380.12 0.80嗜酸性粒细胞150.05 0.50嗜碱性粒细胞010 0.1.危急值测定项目小于或等于大于或等于9WBC (X10/L)1.040Hb (g/L)501809PLT ( X109/L)206009.临床意义9.1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多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增多。病理性增多可见于急 性感染或炎症、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恶性肿瘤等;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见于病毒 感染、慢性理化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9.2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病理性增多见于某些慢性感染、 肾移植手术后、白血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淋巴细胞减少可见于接触放射线, 应用肾上 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严重化脓性感染等情况。9.3单核细胞:单核细胞病理性增多见于急性感染恢复期、活动性肺结核、血液 病等;单核细胞减少临床意义不大。9.4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寄生虫、变态反应疾病、皮肤病、血液病等;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其临床意义较小,见于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某些急性传染病等。9.5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过敏性或炎症性疾病、骨髓增生性 疾病;嗜碱性粒细胞减低临床意义不明确。9.6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见于急、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红细胞寿命缩短、造 血原料不足、骨髓造血功能减退等;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 症,肺心病等。9.7红细胞比积增高可见于大面积烧伤、脱水等;减低可见于贫血。9.8血小板:血小板数量病理性减低见于性白血病、再障、脾亢、血小板 减少 性紫癜、败血症等;增高见于慢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化脓性感染、 脾切除、溶血性贫血等。血疟原虫检查操作规程1. 目的通过查找血液涂片中疟原虫,为临床疟疾的感染提供辅助诊断。2实验原理 应用瑞氏染色原理对制备好的厚血片和薄血片进行染色后在显微镜下查找 疟原虫。3. 标本采集3.1 标本采集前病人的准备:间日疟及三日疟患者应在发作后数小时至 10 余小 时采血;恶性疟患者,应在发作后 20 小时左右采血。3.2 标本种类:全血或末梢血。3.3 标本要求:厚血片溶血要及时。1 标本运送: 室温运送。2标本拒收标准 :被细菌污染。3 操作步骤6.1 薄血片法:6.1.1在洁净玻片上,滴血液标本 1 滴,以常法推制成薄片。6.1.2 血膜完全干燥后即可用瑞氏法染色,干后用油镜镜检。6.2 厚血片法:6.2.1在洁净玻片上,滴血液标本 2 滴。622用推片将血液由内向外转涂成直径约1cm、厚薄均匀的血膜,在室温中自然干燥。6.2.3 在干燥的血膜上滴加蒸馏水数滴,完全覆盖血膜,溶血约 5 分钟后倾去溶 血液。6.2.4 不必待干,进行瑞氏染色,干后镜检。4 结果判断在油镜下观察,薄片须至少 100个视野,厚血片至少 20个视野,才能报告 “未见疟原虫”;发现虫体后还应在薄血片上进行分类鉴别。8 注意事项8.1 染色后,水洗时不要先倒去染液,应让清水流进染液,使沉渣冲走。8.2 注 意区别 易与疟原 虫混淆的 其他杂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