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吸收在人工湿地脱氮除磷中的贡献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8435792 上传时间:2022-04-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吸收在人工湿地脱氮除磷中的贡献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植物吸收在人工湿地脱氮除磷中的贡献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植物吸收在人工湿地脱氮除磷中的贡献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科学研究Research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第22卷第3期2009年3月Vol. 22 ,No. 3Mar. ,2009植物吸收在人工湿地脱氮除磷中的贡献李林锋1 ,年跃刚J蒋高明31. 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广东湛江 524088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污染控制创新基地,北京1000123中国科学院 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3摘要:通过研究人工湿地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评价植物吸收在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方面的贡献.结果表明,不同湿地植物其组织中w(TN)和w(TP)差异极显著,湿地植物对 TN和TP的吸收量分别为6119410和015910gHm2?a).按全年衡算,湿 地植物对TN和TP的吸收量分别占人工湿地TN和TP去除量的016%1713%和114 %4112 % .但由于湿地植物吸收的 TN和TP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储存在湿地植物的地下部,通过收获植物地上部的TN和TP吸收量仅占人工湿地TN和TP去除量的013%1411 %和018%1916%.由此可见,湿地植物的直接吸收在人工湿地系统氮、磷去除中不占重要地位,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和利用应该更注重其间接生态效应的发挥.关键词:湿地植物;人工湿地;氮磷去除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 - 6929(2009)03 - 0337 - 06Contributionof Macrophyte s Assimilation in ConstructedWetlands to Nitrogen andPho sphorous Removal123LI Lin2feng , NIAN Yuegan& , JIANG Ga(2ming1. College of Agricultural ,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 Zhanjiang 524088 , China2. Research Center for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Chinese Research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Beijing 100012 , ChinaState Key Laboratory of Vege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Institute of Botany , Chinese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 China Abstract : Macrophyte nitrogen and phosphorous assimilation and its contribution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 CWs) to nitrogen and phosphorous removal were assessed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of total nitrogen (TN) and total phosphorous (T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macrophytes. TN and TP absorption of macrophytesvaries from 611 to 9410 gn(m2 ?a) and from 015 to 910 gl(m2?a), respectively. Based on nutrient balance in an entire year, only 016 %21713 % of TN and 114 %24112 % TP were uptaken by macrophytes compared with TN and TP removal by CWs. However, due to a considerable portion of TN and TP which macrophytesabsorbed was storedin the biomassof underground, only 013 %21411 % of TN and 018 %21916 % TP were removed by harvesting the macrophytes (abovegground biomass compared with TN and TP removal by CWs. This shows that the macrophyte nitrogen and phosphorous assimilation could no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for nutrient removal in CWs.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sel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macrophytesand their other ecological effects. Key words : macrophyte; constructed wetland ;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1994-20I0 China Acadianic Jcum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lloue. A rights reserved, http:环境科学研究Research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第22卷第3期2009年3月Vol. 22 ,No. 3Mar. ,2009 1994-20I0 China Acadianic Jcum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lloue. A rights reserved, http:环境科学研究Research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第22卷第3期2009年3月Vol. 22 ,No. 3Mar. ,2009人工湿地是由天然湿地发展而来的,是由特定的基质(按一定比例设计的填料如土壤、砂或砾石等),特定的植物(去污性能好、成活率高、耐水渍性 强、生长期长、美观且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或湿生植 物)所组成的复杂、独特的生态系统1.人工湿地改 变了湿地的传统形态,通过科学的设计和改造,用自收稿日期:2008 - 05- 28修订日期:2008 - 07- 24基金项目: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2002AA601013)作者简介:李林锋(1972 -),男,甘肃镇原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方面的研究,llf801 126. com.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 来实现对水体的净化2.氮、磷通常以多种形态存在于污水中,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以至于降低水体水质和影响水体功 能,所以长期以来污水脱氮除磷一直是人工湿地处 理系统的一项重要任务.湿地植物是人工湿地处理 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3,它不但直接吸收利用 污水中的营养物质,而且还能输送氧气到根区,满足根区微生物对氧的需求,同时也能维持和加强人工 湿地系统内的水力传导.关于植物吸收在人工湿地 脱氮除磷中的贡献,研究者们的报道很不统一. 1994-20I0 China Acadianic Jcum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lloue. A rights reserved, http:第3期李林锋等:植物吸收在人工湿地脱氮除磷中的贡献339BRIX 和HABERL等6 认为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 整个过程中,植物的吸收并不重要 G圧LER7对运行4年的芦苇人工湿地的物质衡算结果表明,湿地植物的TN和TP吸收量分别占人工湿地TN和TP去除量的4 %和2 %.尹炜等8研究发现,芦苇的TN 和TP吸收量分别占湿地年TN和TP去除量的8%和10%靖元孝等9认为,人工湿地栽培的水翁(Cleistocalyx operculatu)对 TN 和 TP 的吸收量分别占 湿地年 TN和TP去除量的1614 %和1216 %.而 BREEN阿则认为,湿地植物(Typhasp.)对氮的吸收 量占湿地氮去除量的50%. ROGERS等11认为,湿地植物(Scirpusvalidus)直接吸收的氮达到湿地氮去 除量的90%.造成以上研究结果有差异的主要原因 是研究条件的不同,而污水性质、进水负荷、湿地基 质、气候条件、植物种类及其生长特性等都对植物的 氮、磷吸收有着重要的影响4.为此,笔者通过构建 人工湿地,研究相似环境条件下人工湿地系统对富 营养化水体的净化处理效果及不同湿地植物的氮、磷吸收能力,并测算其在人工湿地脱氮除磷中的贡 献,以期为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和合理利用提供科 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 1试验地概况及人工湿地工艺流程人工湿地位于无锡市东五里湖湖岸(东经 1205,北纬3130) ,2004年4月开始建造,6月底 建成.该区属北亚热带南部向中亚热带北部过渡的 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热量充裕,降水丰 沛,年均气温15.6 C ,7月最高(平均31.5 C) ,1月 最低(平均-0.83 C);年均降水量1 112.3 mm!12.共设6个(16号)平行的人工湿地处理单元,每个单元长20 m ,宽115 m深018 m.处理单元两两 之间用1 m宽的土埂隔开,单元底部及土埂先用黏 土夯实 后铺015 cm防水布防止渗漏.每个处理单 元分3层,依次填充基质,其中下层填充粒径为 25 35 mm砾石 厚度为0125 m;中层填充粒径为1625 mm砾石,厚度为0125m;上层填充粒径为 510 mm 砾石,厚度为0130 m.各处理单元均设有布水区和 集水区,集水区底部安装多孔集水管并与外部一个 出水高度可调的竖管相连接.2004年6月底人工湿地基建完工后,按8株(丛)im2的密度将香蒲 (Typha latifolia )、芦苇 (Phragmites communis)、茭白 (Zizania caduciflora)分别定植在13号处理单兀中;水葱(Scirpus validus.)和千屈菜(Lythrumsalicaria)定植在4号处理单元中(按进水方向水葱 栽前1 n单元,千屈菜栽后1 n单元);鸢尾(Irispseudacorub禾口菖蒲(Acorus calamus)定植在 5号处理 单元中(鸢尾栽前1n单元,菖蒲栽后1n单元);6 号为空白,不栽植物.湿地植物栽植后经过1个月的适应期,于 2004年8月开始试验,2005年7月结 束,历时12个月.五里湖富营养化水经潜水泵(水面下40 cm处)抽提后通过PVC管流入各处理单元, 人工调节各控制阀门,使受污染水体平均以0183 m Iti的流速连续均匀流入各处理单元,水力负荷为0164 mid.1.2水质指标分析从2004年8月 2005年7月约每15 d取样1 次,水样采集后30 min内带回实验室用 Skalar连续 流动分析仪(荷兰)测定p (TN) , p (NH4 +2N), P (NQ - 2N) ,p(NO2-2N)和p (TP).以上所有测定方 法均按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13 严格进行. 1.3湿地植物生长、生物量及组织养分含量的测定2005年3月底至7月约每7 d测量1次湿地植 物的株高.2004年11月生长季末收获上述各处理 单元湿地植物的地上部分,2005年8月通过样方法对各处理单元湿地植物进行全株收获,每种湿地植物在各自所生长处理单元中随机选择3个样方,每个样方面积为 0125 m2.湿地植物的地下部(根茎、根系)先用自来水冲洗,再用蒸馏水冲洗以除去附着 其上的营养物质.所有湿地植物分地下部和地上部 分别取样.所有样品在70 C下烘干至恒重,计算生 物量;然后粉碎,过100目(0115 mm)筛,用凯氏定氮 法测w(TN),用钼蓝比色法测w(TF) 14.1.4数据分析用 SPSS软件包(SPSS 1010 for Windows, Chicag) , USA)对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出方差、 平均值及标准误差,并对同一测定项目在不同植物 种间的差异进行方差分析比较 .用SigmaPlot910 (SPSS Inc. USA)绘制图形.2结果与分析2. 1植物生长状况分析2004年6月底采自人工湿地试验地点附近自 然水域岸边的香蒲、芦苇和茭白以及从上海某花卉 公司购买并预先在试验地点附近自然水域水培养护 的水葱、千屈菜、鸢尾和菖蒲被成功移栽到各处理单 元.由于香蒲、芦苇、茭白和水葱移栽时高度在1 m以上且水葱自然弯折比较严重,为减少蒸腾和提高成活率,上述4种湿地植物移栽后在距地面40 cm处人工修剪,千屈菜、鸢尾和菖蒲保持原来自然高度 (约40 cm).观察发现,香蒲适应人工湿地环境的能 力较强,至2004年11月其植株生长高度达150 cm,其余植物虽然成活率都很高,但增高生长情况一般 7种湿地植物于 2005年3月底开始萌芽和分蘖生 长.图1为2005年3月底(湿地植物萌芽)至7月 (试验结束)各湿地植物的生长趋势由图1可见,在4 5月7种湿地植物的株高增长都比较快,随后其生长趋于缓慢并各自稳定在某一高度整个观测期间湿地植物的日平均生长速率依次为芦苇(2149cmn) 香蒲(2123 cmn) 水葱(2120 cmld) 千 屈菜(2108cmn) 茭白(1162cmn) 鸢尾(1149 cmn) 菖蒲(0189 cmld).试验结束时各植物的最 大株高:香蒲为22314 cm芦苇为24815 cm,茭白为 16117 cm,水葱为22010 cm,千屈菜为20715 cm,鸢尾 为14817 cm,菖蒲为7113 cm.与旱地栽培的鸢尾相时间(月-日)o 0 価208D4D- Is313图1湿地植物2005年生长状况比较Fig. 1 Comparison on growth statusof plants in theconstructed wetland in the year of 2005比,人工湿地栽培的鸢尾生长非常繁茂 ,其高度是旱 地栽培植株高度(4050 cm)的3倍但菖蒲自6月 开花之后,大部分植株叶尖干枯,并出现衰败迹象 2. 2湿地植物生物量7种湿地植物的生物量差异极显著(P0101),平均生物量(以干质量计)为01266165 kgn2 (见图 2),其中菖蒲的生物量最低,香蒲的生物量最高香蒲、芦苇、茭白、鸢尾、水葱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物 量也有明显的差异,芦苇的地上部生物量最大值19kgim)约为菖蒲生物量(0114 kgim)的22179 倍不同湿地植物的根n冠 (即地下部和地上部生物 量的比值)也不尽相同,香蒲根I冠比最大,达2111, 芦苇根I冠比最小,仅为0134.图2湿地植物生物量比较Fig. 2 Comparison on dry biomassweight of plantsin the constructed wetland2. 3人工湿地氮、磷的去除效果运行1年的人工湿地各处理单元水质检测统计 结果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污水流经各处理单元 后其污染物含量均有所降低,且有湿地植物的处理 单元对TN和TP的去除效果显著高于无湿地植物 处理单元,但不同湿地植物处理单元间对TN和TP表1不同类型人工湿地氮、磷处理效果Table 1 Nitrogen and phosphorous removal rate of different constructed wetland物质参数进水出水1号2号3号4号5号6号pr(mgn)1 63 0600 97 0 11122 011085 0 110 93 1111 07 0 131 17 0 15NH4 2N去除率n%44 6a 2326a 4 1473a 57423a 63376a 5539 2a 5 4pr(mgn)1 41 0900 56 0 13041 011029 0 080 33 0 090 33 0 090 66 0 14NO3 2N去除率n%62 2b 5 9695b 5 7749b 56704b 66722b 66412a 9 1NO2 - 2Npl(mgU)0 27 0100 045 0 0200047 00100 064 0 0200 062 1 0100 039 0 01001057 010去除率n%75 2a 4 6752a 4 5746a 5069 8a 7 1746a 6372 9a 4 2TNprfmgH)4 82 0902 35 0 23249 020203 0 222 24 0 272 60 0 283 03 0 24去除率n%52 5b 2 9512b 2 959 1b 4 0553b 4548 5b 4 439 9a 3 2TPpUmgH)0152 003001059 0 01001052 00100 063 0 0100 071 1 0100 070 0 0100 077 0010去除率n%61 1b 2628b 4 6573b 55546b 5356 6b 5 244 3a 4 4注:数据为n次取样的平均值土标准差(n = 24);同行不同字母表示处理单元在0105水平差异显著的去除效果虽有变化但差异不显著 19942010 China Acadanic Jcunial Electronic PublishAl lights reserved, http:第3期李林锋等:植物吸收在人工湿地脱氮除磷中的贡献#2. 4湿地植物对TN的吸收与去除不同湿地植物地上部组织中w (TN)差异极显著(P0l01) , w(TN)为 13127 24173 mgtg ,鸢尾叶片 w(TN)最高,香蒲最低;地下部组织中w(TN)差异也 极显著(P 0101),其 w(TN)为 1116525126 mgn, 菖蒲地下部w(TN)最高,香蒲最低(见图3).不同湿图3湿地植物组织w( TN)比较Fig. 3 Comparison on tissue total nitrogen concentrationof plants in the constructed wetland地植物地上部和地下部组织中w(TN)也有差异,除菖蒲和水葱地上部组织中w(TN)与地下部组织中w(TN)的比值小于1外,其余湿地植物该比值都大 于1 ,说明香蒲、芦苇、茭白、千屈菜和鸢尾吸收的氮 向地上部迁移和积累得较多.在人工湿地系统中,湿地植物对氮、磷直接吸收所起的贡献一般用湿地 植物对TN和TP的吸收量占湿地 TN和TP去除量 的比例来表示,即Mpn( On - Cout) Qt.式中,Mp 为湿地植物对TN和TP的吸收量;Oin和Cout分别为 湿地进、出水p (TN)或P (TF) ; Q为进水流量;t为在 该流量下的运行时间 .各湿地植物对 TN和TP的吸收量以及其在各 自的人工湿地处理单元TN和TP去除量中的比例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湿地植物对 TN的吸收量 为6119410gn(m 5湿地植物对TP的吸收与去除不同湿地植物地上部组织中w (TP)差异极显著(P0101),w(Tp 为 11432145 mglg,鸢尾地上部 组织w(TF)最高,芦苇最低;地下部组织中 w(TF)差 异也 极显著(P 0105).湿地植物对 TP的吸收量为 015910gD(m?a),香蒲TP吸收量最高,菖蒲最低. 湿地植物对TP的吸收量占人工湿地 TP去除量的比 例为113 %4112 %,香蒲最高,菖蒲最低(见表2).?a),其中芦苇最高,其次为香蒲, 菖蒲最低.湿地植物对TN的吸收量在人工湿地TN去除量中的比例为016 %1713%,芦苇最高,菖蒲最低.由于湿地植物在对 TN的吸收量中有相当一 部分氮是储存在湿地植物的地下部,通过收获植物地上部的TN去除量仅占人工湿地 TN去除量的 013 %1411 %,其中芦苇最高,菖蒲最低. 1994-2010 Chum Acadeiiuc Juumal LLlectiotiic Publish ihgA rights reserved,.c tiki .net第3期李林锋等:植物吸收在人工湿地脱氮除磷中的贡献#OK表2湿地植物TN和TP的吸收量及其在人工湿地TN和TP去除量中的比例地上部地下部地上部地下部TNTPTNTPTNTP853.51 489.694. 5173.917 309.8651.713.541.24.914.52 305. 5513.2137.133. 716 328.6700.817.324.414. 119.6218.961. 017.47. 319 552.3623.71. 44. 01.12. 8239.4496.635. 062. 718 080.6567.74. 117.21.36. 2461.8277.447. 550.218 080.6567.74. 117.22.68. 4175.6101.817.49. 915 557.8574.71. 84. 81.13. 044. 546. 74.43.415 557.8574.70. 61. 30.30. 8Table 2 The proportion of plants TN and TP assimilation to the total amount of TN and TP reduction in constructed wetland湿地 植物香蒲芦苇 茭白水葱千屈菜 鸢尾 菖蒲植物tn吸收量n 植物tp吸收量n湿地TN和TP植物吸收量在湿地去除植物地上部吸收量在湿去除量n量中的比例n%地去除量中的比例n%12 544. 3525.6 1994-2010 Chum Acadeiiuc Juumal LLlectiotiic Publish ihgA rights reserved,.c tiki .net第3期李林锋等:植物吸收在人工湿地脱氮除磷中的贡献# 1994-2010 Chum Acadeiiuc Juumal LLlectiotiic Publish ihgA rights reserved,.c tiki .net第3期李林锋等:植物吸收在人工湿地脱氮除磷中的贡献343同TN的去除情况类似,由于湿地植物在对TP的吸收量中也有相当一部分磷是储存在湿地植物的地下 部,通过收获湿地植物地上部的TP去除量仅占人工湿地TP去除量的018 %1916%,其中芦苇最高, 菖蒲最低.3讨论湿地植物是人工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 果,因此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中扮演着重要角 色.COOPER!15 研究发现,种植水烛(Typha angustifolia)禾口灯心草 (Juncus effuse? 的人工湿地基 质中氮、磷含量分别比无湿地植物的对照基质中的图4湿地植物组织w( TP)比较Fig. 4 Comparison on tissue total phosphorous concentration of plants in the constructed wetland低18 %28 %和20 %31 %,可见水烛和灯心草吸 收利用了污水中部分的氮和磷物质在海涂,芦苇床湿地系统是削减进入海洋过量营养物质的强有力 手段之一何.袁东海等17通过对照试验研究了潜 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氮的净化效果,发现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灯心草和蝴蝶花(Iris japonica) 3个有湿地植物系统的TN平均去除率为 7717%,7112 %和6614 %,而无湿地植物系统的去除率仅为 55.8 %.吴振斌等18采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 研究对污水磷的净化效果,发现有湿地植物的人工 湿地系统TP去除率为59 %65% ,而无湿地植物 系统的TP去除率仅为28%.由此可见,湿地植物存 在与否对人工湿地系统氮、磷去除具有很大的影响, 有湿地植物的人工湿地系统去除率要明显好于无湿 地植物系统,而且湿地植物的生长状况也直接影响 到系统的去除效果,湿地植物的良好长势是对氮、磷 去除的重要保证.试验期间,湿地植物2005年的日 平均生长速率相对较高,芦苇、香蒲、水葱和千屈菜 的日平均生长速率都在2 cm以上,正是湿地植物的良好生长状态,保证了人工湿地较好的处理效果,有湿地植物的处理单元对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4815 %5911 %和5416 %6218 % ,而无湿地植物 的处理单元的去除率仅为3919 %和4413 %.有湿地植物的处理单元对TN和TP的处理效果显著优于无湿地植物的处理单元,这与袁东海等17初的研究 结果相似.徐德福等19研究认为,湿地植物氮、磷吸收量 与其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发现,不同湿地 植物的生物量大小差异极显著,平均生物量(以干质 量计)为01266165 kgim2住物量的巨大差异主要 缘于物种种间的差异.除香蒲和水葱的地下部生物 量显著大于地上部外,其余植物都是地上部生物量 大于地下部.从人工湿地氮、磷去除机理的角度分析,地下部生物量越大,越利于微生物的附着,越有 利于提高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但从湿地植物收获的可操作性分析,地上部生物量在总生物量中的比 例越高,越有利于湿地生态工程中通过收获植物地 上部生物量来达到去除氮、磷污染目的.研究发现, 芦苇、香蒲、水葱和千屈菜的生物量较大,吸收的TN也较多,而菖蒲和鸢尾尽管植株组织w(TN)较高,但由于其生物量相对较低,故吸收的TN较少.与此相 似,湿地植物对 TP的吸收量为015910 gnm2?a), 香蒲对TP的吸收量最高,菖蒲最低.湿地植物对 TP吸收的巨大差异,除与湿地植物自身组织w(磷)和生物量有关外,还可能与湿地植物根表铁氧化胶 膜形成有关.有报道认为,根表铁氧化胶膜的形成 影响了水稻对磷的吸收20221.湿地植物与水稻有相 似的生活习性,根表铁氧化胶膜对人工湿地植物磷 吸收的影响及程度大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湿地植物是通过自身的生长代谢来吸收水体中 的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正常情况下植物组织中w(氮)为013 %1 % , w(磷)为0013 %22.有研 究表明,湿地植物对氮的吸收量为01030130 gnnf?d),且在衰老和死亡期植物没有除氮效果,通过收获植物对污水中氮的去除率小于20 %23226;植物能够通过根系吸收可溶性无机磷,大型湿地植物的磷吸收量为1181810 gKm2?a),大部分(41种) 沼生植物的干物质生物量中w(磷)为0115% 1105 %27,通常湿地植物对磷的吸收量小于城市污 水负荷的5%28,所以,氮、磷的植物吸收只是在低 污染负荷系统中才具有数量上的重要性29,这和徐治国等30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即在高外源氮、磷施用量的情况下,湿地植物对氮、磷的吸收量反而变 小.研究发现,人工湿地进水氮、磷的污染负荷远小 于城市生活污水的污染负荷,湿地植物TN吸收量为 611 9410 gnm2?a) ,TP 吸收量为 015 910 gHm2?a).这与种云霄等23和McJANNET等27报道 的湿地植物对TN和TP吸收量的研究结论相似,即 人工湿地对氮的去除主要依靠微生物的氨化 、硝化 和反硝化作用;磷的去除主要通过沉淀、植物吸收、 介质吸附以及有机物质积累等作用来实现,且磷容易被富含Fe,AI及Ca等的矿物质所吸附,植物吸收 对氮、磷的去除率影响不大31232.通过年度进出水 污染物浓度计算,湿地植物TN的吸收量占人工湿 地TN去除量的016 %1713 % ,TP的吸收量占人工 湿地TP去除量的113 %4112%.香蒲和芦苇的TN和TP吸收量在人工湿地单元 TN和TP去除量中 的比例较大,但香蒲TN和TP吸收量中约65 %是储 存在地下部生物量中,不利于通过收获植物而移除,最终会通过根系的衰老死亡营养重新返回到湿地系 统中;芦苇虽然有80%的TN和TP储存在地上部生 物量中,然而通过收获芦苇(地上部)对污水中TN和TP的去除量仅占人工湿地TN和TP去除量的1411 %和1916 %.与芦苇、香蒲相比,其余湿地植物 的去除量更小.由此可见,湿地植物的选择和利用 在更大程度上应注重其间接生态效应的发挥,不应仅局限于其营养物质的直接吸收,植物吸收在人工湿地氮、磷去除中并不占重要地位.4结论a. 各湿地植物都能适应人工湿地环境,且生长良好.正是湿地植物的良好生长状态,保证了人工湿地较好的处理效果,有湿地植物的人工湿地处理1单元对TN的去除率为 4815 %5911 %,对TP的去 除率为5416 %6218%,显著优于无湿地植物的处 理单元.b. 湿地植物对TN的吸收量为6119410gO(m2?a)芦苇最高,菖蒲最低.湿地植物对 TN的 吸收量占人工湿地 TN去除量的016 %1713%,芦 苇最高,菖蒲最低,通过收获湿地植物(地上部生物 量)对人工湿地TN去除量的贡献 15 % ;湿地植物 对TP的吸收量为015910 gHm2?a),香蒲最高,菖 蒲最低,湿地植物对TP的吸收量占人工湿地TP去除量的113 %4112 %,香蒲最高,菖蒲最低,通过收 获湿地植物(地上部生物量)对人工湿地TP去除量 的贡献20%.由此可见,湿地植物的直接吸收作用在人工湿地氮、磷去除中不占重要地位.参考文献(References):1 徐丽华,周琪.人工湿地控制暴雨径流污染的实验研究J.上 海环境科学,2002,21 (5):2742277.2 白晓慧,王宝贞,余敏,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发展应 用J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9 ,32(6) :88292.3 BRIX H.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in the rhizosphere of wetland pla nts:the roo2zo ne method J . Water Sci Tech no1,1987,19:1072 118.4 金卫红,付融冰,顾国维.人工湿地中植物生长特性及其对TN和TP的吸收J.环境科学研究,2007,20(3) :75280.5 BRIX H. Function。f macrophytesin constructedwetlandsJ. Water Sci Technol,1994 ,29(4) :71278.6 HABERL R ,PERFLER R. Nutrient removal in the reed bed systems J . Water Sci Tech no1,1991 ,29(4) :15227.7 GELLER G. Horizontal subsurface flow systems in the German speak in g co un tries: summary of long term scie ntific practical and experie nces,recomme ndatio nsJ. Water Sci Tech no1,1997,35(5): 1572166.8 尹炜,李培军,裘巧俊,等.植物吸收在人工湿地去除氮、磷中的贡献J.生态学杂志,2006 ,25(2) :2182221.9 靖元孝,杨丹菁,任延丽,等.水翁在人工湿地的生长特性及对 污染物的去除效果J.环境科学研究,2005,18(1) :9212.10 BREEN P E. A mass balance method for assessingthe potential of artificial wetlandsfor wastewatertreatment J . Water Res,1991 ,24 (6) :689N97.11 ROGERS K H , BREEN A J , CHICK A J. Nitrogen removal in experimental wetland treatment systems evidence for the role of aquatic plants J . ResearchJournal of the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Federatior,1991,63(7) :9342941.12 孙顺才 潢漪平.太湖M.北京:海洋出版杜,1993:1962250.13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 4版.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14鲁如坤.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3082315.15 COOPER P. The design and performanceof a nitrifying vertical flow reed bed treatment systemJ. Water Sci Technol ,1997 ,35(5) :21 221.16 HOSOKAWA Y,HORIE T. Flow and particulate nutrient removal by wetland with emergent macrophyte J . Sci Total Environ, 1992 (Suppl.) :127121281.17 袁东海,任全进,高士祥,等.几种湿地植物净化生活污水COD、总氮效果比较J .应用生态学报,2004 ,15 (12) : 23372 2341.18 吴振斌,陈辉蓉,贺峰,等.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磷的净化效果 J .水生生物学报,2001 ,25(1) :28234.19 徐德福,徐建民,王华胜,等.湿地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 磷吸收能力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 ,11 (5) :5972 601.20 GREIPESON S ,CROWDER A A. Amelioration of cooperand nickel toxicity by iron plaqueon roots of rice J . CanadaJournalof Botany, 1992,70:82830.21 张西科,张福锁,毛达如.水稻根表铁氧化胶膜对水稻吸收磷 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7,3(4) :2952299.22 武维华.植物生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3 种云霄,胡洪营,钱易.大型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研究进展J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3 ,4(2) :36240.24 梁威,胡洪营.人工湿地净化污水过程中的生物作用J .中国 给水排水,2003,19(10) :28231.25 STOTTMEISTER U , WIELINER A , KUSCHK P, et al. Effects of plants and microorganisms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J. Biotechnology Advance ,2003,22:932117.26 US EPA. Constructed wetland treatment of municipal wastewaters manual M . Ohio: EPA625 R. 99. 010, Offic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Cincinnati ,2000.27 McJANNET C L , KEDDY P A ,PICK F R.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tissue concentrationin 41 wetland plants:a comparison acrosshabitats and function groupsJ. Functional Ecology,1995 ,9:2312238.28 KIM S Y, GEARY P M. The impact of biomass harvesting oil phosphorusuptakeby wetlandplantsJ . WaterSci Technol,2001 ,44 (3) :61267.29 BRIX H. Do macrophytes play a role in constructed treatment wetlands? J . WaterSci Technol,1997,35(5) :11217.30 徐治国,何岩,闫百兴,等.湿地植物对外源氮、磷输入的响应 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7,20(1) :64268.31 REDDY K R, D nNGELO E M. Biogehocherical indicators to evaluatepollutant removal efficiency in constructedwetlandJ . Water Sci Tech no1,1997,35(2) :1210.32 LIN Y F, JING S R , LEE D Y, et al. Nutrient removal from aquaculture wastewater using a constructed wetlands system J . Aquaculture,2002 ,209(1121314) :1692184.(责任编辑:孔欣) 1994-2010 Chum Acadeiiuc Juumal LLlectiotiic Publish ihgA rights reserved,.c tiki .ne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