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3讲 中外改革规律认知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8296160 上传时间:2022-04-02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3讲 中外改革规律认知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优化方案(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3讲 中外改革规律认知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优化方案(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3讲 中外改革规律认知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第3讲中外改革规律认知讲中外改革规律认知选修一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改革的定义和分类一、改革的定义和分类 1改革的定义:改革的定义:改革是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做改革是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做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此,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2改革的分类改革的分类 (1)从程度上看从程度上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2)从内容上看从内容上看,分为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文化分为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文化改革。改革。 (3)从性质上看从性质上看,可分为奴隶制改革、封建制改革、资本主义可分为奴隶制改革、封建制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性质的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奴隶制改革: 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奴隶制改革: 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 伯里克利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管仲改革、鲁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初税亩”。 封建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封建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穆罕默德法、穆罕默德阿里改革。阿里改革。 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欧洲的宗教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欧洲的宗教改革、 1861 年俄国农奴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美国罗斯福新政。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美国罗斯福新政。 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苏联、东欧的社会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中国主义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改革开放。 二、归纳二、归纳“改革背景改革背景”的一般方法的一般方法 1社会发展趋势: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经济条件根本原因。根本原因。 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主要原因。 3社会危机:社会危机:内忧内忧(财政危机、政治危机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外患、外患(民族危机民族危机)必必要条件。要条件。 4改革力量:改革力量:阶级条件阶级条件组织条件。组织条件。 5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思想条件主观条件。主观条件。 6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直接原因。三、归纳三、归纳“改革结局改革结局”的一般方法的一般方法 1如何评定如何评定“改革的结果改革的结果” 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而要看这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注意改革的成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注意改革的成功与否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功与否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是改革是否被中断。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都能继续下去的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功的改革。 2如何分析如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改革成败的原因” (1)看是否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看是否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 (2)看当时力量对比: 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看当时力量对比: 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3)看改革的政治措施是否行之有效。看改革的政治措施是否行之有效。 (4)看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看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5)看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看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四、评价改革的原则及对改革规律性的认识四、评价改革的原则及对改革规律性的认识 1原则原则 要把每次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首要把每次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它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据此的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 2规律性认识规律性认识 (1)改革是革除弊政、 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 每一个国家改革是革除弊政、 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敢于改革。 (2)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 因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这就需要改革的措需要改革的措施必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3)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因时改革因时改革,是改革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根本原因。能否成功的根本原因。 (4)分析改革成败具体原因要看改革派与保守派双方力量对分析改革成败具体原因要看改革派与保守派双方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5)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适合国走适合国情的改革之路。情的改革之路。 五五、综合分析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的特、综合分析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的特点及认识点及认识 1特点特点 (1)从政治角度看从政治角度看, 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都涉及了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都涉及了政治制度改革。商鞅变法更侧重于制度的重建政治制度改革。商鞅变法更侧重于制度的重建,如废分封如废分封,推行县制,实质是加强中央集权;而孝文帝改革整顿吏治,推行县制,实质是加强中央集权;而孝文帝改革整顿吏治,制定官吏俸禄制和考核制度,任用汉族地主为官,更侧重于制定官吏俸禄制和考核制度,任用汉族地主为官,更侧重于接受汉族先进政治制度,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王安石变接受汉族先进政治制度,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王安石变法很少涉及政治制度变革,这是时代背景决定的。法很少涉及政治制度变革,这是时代背景决定的。 (2)从经济角度看从经济角度看,三次改革都涉及经济举措。商鞅变法涉及三次改革都涉及经济举措。商鞅变法涉及土地制度、农业商业政策以及经济衡量计算单位等土地制度、农业商业政策以及经济衡量计算单位等,本质上本质上反映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特点反映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特点,有助于政治统一;北有助于政治统一;北魏孝文帝改革也涉及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魏孝文帝改革也涉及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体现了少数民族体现了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先进耕作方式的特征;而王安石变法从富国角度出接受汉族先进耕作方式的特征;而王安石变法从富国角度出发发,改革赋役制度改革赋役制度,重视农业重视农业,兴办兴办水利工程水利工程,加强市场流,加强市场流通管理等,目的是限制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增加政府财政通管理等,目的是限制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缓和农民阶级与封建国家的矛盾,以达到改变积贫积收入,缓和农民阶级与封建国家的矛盾,以达到改变积贫积弱局面的目的。弱局面的目的。 (3)从军事角度看从军事角度看,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都进行了军事改革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都进行了军事改革,商鞅变法军事改革本质目的是为了强兵商鞅变法军事改革本质目的是为了强兵,达到争雄优势、称达到争雄优势、称霸天下的目的;王安石变法军事改革虽然也是为了强兵霸天下的目的;王安石变法军事改革虽然也是为了强兵,但但更侧重于防范人民的反抗和抵御少数民族的进攻。更侧重于防范人民的反抗和抵御少数民族的进攻。 (4)从思想文化及生活习俗方面从思想文化及生活习俗方面,三次改革都有所涉及。商鞅三次改革都有所涉及。商鞅变法变法“燔诗书而明法令燔诗书而明法令”,强调的是加强思想控制;北魏孝强调的是加强思想控制;北魏孝文帝的措施是汉化政策;王安石变法对教育进行改革文帝的措施是汉化政策;王安石变法对教育进行改革,从科从科举制举制度入手度入手,达到整顿吏治的目的。,达到整顿吏治的目的。 2认识认识 王朝初期改革容易成功王朝初期改革容易成功,王朝中后期改革大多失败。这主要王朝中后期改革大多失败。这主要是因为:是因为: (1)王朝初期: 新王朝建立决定了统治阶级必须恢复并发展经王朝初期: 新王朝建立决定了统治阶级必须恢复并发展经济济,部分调整生产关系部分调整生产关系,这为新王朝的改革减少了阻力;统这为新王朝的改革减少了阻力;统治者能吸取前代灭亡教训治者能吸取前代灭亡教训,大力调整统治政策大力调整统治政策,这种改革符这种改革符合当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政治集团的共同要求;多有强大合当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政治集团的共同要求;多有强大王权的保障。王权的保障。 (2)中后期:统治阶级内部保守势力强大中后期:统治阶级内部保守势力强大,既得利益者不愿改既得利益者不愿改革;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某些政策调整和利益再分革;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某些政策调整和利益再分配的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顽强配的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顽强抵抗。抵抗。 六六、分析比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日、俄三国改革、分析比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日、俄三国改革 1三次改革都是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出现的三次改革都是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出现的,但从背景上但从背景上看看,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具有相似之处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具有相似之处,即都是即都是在遭受西方工业国侵略、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进行的自上而下在遭受西方工业国侵略、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的改革,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的结果;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的结果;1861 年俄国农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则是在对外争霸战争失败、阶级矛盾尖锐、农奴制奴制改革则是在对外争霸战争失败、阶级矛盾尖锐、农奴制落后的背景下进行的改革。落后的背景下进行的改革。 2三次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变革三次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变革,其性质相同。三次改革其性质相同。三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虽然虽然 1861 年俄国改革的领导者是年俄国改革的领导者是沙皇及政府,但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沙皇及政府,但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从三次改革内容上看从三次改革内容上看,只有戊戌变法没有触及封建土地只有戊戌变法没有触及封建土地制度制度,日日本的明治维新最为彻底本的明治维新最为彻底,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化进程。展和近代化进程。 4从结果与影响上看从结果与影响上看,改革后俄国、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改革后俄国、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戊戌变法未成功发展道路;戊戌变法未成功,但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但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展,有利于近代化的发展。有利于近代化的发展。 考点分布考点分布 试题试题来源来源材料引文出材料引文出处处问题设计问题设计设问方设问方式式考点关考点关键词键词2011全国全国卷卷原始性文字原始性文字材材料翁料翁独健独健中国民族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关系史纲要等等(1)指出旗、盟与草原传统指出旗、盟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5分分) (2)简析盟旗制度的简析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历史作用。(10分分)比比较较类、作类、作用用(影响影响)类类明明清清,盟盟旗旗试题试题来源来源材料引文出处材料引文出处问题设计问题设计设问方式设问方式考点关考点关键词键词2012全国全国卷卷原始性文字材原始性文字材料白料白寿彝中寿彝中国通史国通史等等(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王莽改革的目的。(5分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革失败的原因。(10分分)目目的的类类、原因、原因类类汉汉代代,王王莽币制莽币制改革改革试题试题来源来源材料引文材料引文出处出处问题设计问题设计设问方设问方式式考点考点关键关键词词2013全国全国卷卷原始性文原始性文字材料字材料清德宗清德宗实录实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识,概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同之处。(6分分)(2)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大,根根据材料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因,并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9分分)比比较较类类、原、原因因类类、实质类实质类晚晚清清,戊戊戌戌变变法法、清末清末新政新政试题来试题来源源材料引文材料引文出处出处问题设计问题设计设问方式设问方式考点关考点关键词键词2013全全国国卷卷原始性文原始性文字材料字材料白寿彝白寿彝中国通中国通史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税法改革的背景。(6分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极作用。(9分分)背景类、背景类、比较类、比较类、作用作用(影响影响)类类唐唐朝朝,两两税法税法改革改革试题试题来源来源材料引文材料引文出处出处问题设计问题设计设问方设问方式式考点关考点关键词键词2014全全国国卷卷原始性文原始性文字材字材料张料张晋藩中晋藩中国法制通国法制通史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识,概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特点。(8分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识,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7 分分)特特点点类类、作用作用(影影响响)类类魏魏晋晋,法法律改律改革革试题试题来源来源材料引文出材料引文出处处问题设计问题设计设问方设问方式式考点关考点关键词键词2014全国全国卷卷原始性文字原始性文字材材料赵料赵冈冈中国历史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上生态环境之变迁之变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知识识,概概括南朝山泽管理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制度改革的背景。(6分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知识识,说说明南朝山泽管理明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制度改革的作用。(9分分)背背景景类类、作用作用(影影响响)类类南南朝朝,山山泽管理泽管理制度改制度改革革试题试题来源来源材料引文出材料引文出处处问题设计问题设计设问方设问方式式考点关考点关键词键词2015全国全国卷卷原始性文字原始性文字材材料彭料彭信威信威中国货币中国货币史史(1)根据材根据材料料,指指出唐代币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制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知识识,说说明唐代币制改革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的意义。(9分分)内内容容类类、作用作用(意意义义)类类唐唐代代,币币制改革制改革试题试题来源来源材料引文材料引文出处出处问题设计问题设计设问方式设问方式考点关考点关键词键词2015全国全国卷卷原始性文原始性文字材字材料黄料黄惠贤等惠贤等中国俸中国俸禄制度史禄制度史(1)根据材根据材料料,概概括指出清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因。(8分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用。(7分分)原原因因类类、作用作用(影响影响)类类清清代代,养养廉银制廉银制度度命题特征分析命题特征分析(1)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其中白寿彝主编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其中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连续出现。中国通史连续出现。(2)从问题设计看,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很强,第从问题设计看,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很强,第(1)问和第问和第(2)问问之间有一定逻辑关联性,学生若在第之间有一定逻辑关联性,学生若在第(1)问判定失误很容易导致问判定失误很容易导致第第(2)问答案偏离。问答案偏离。(3)从设问方式从设问方式看看,多多采用比较类采用比较类(3次次),原原因类因类(3次次),作作用类用类(6次次),注注重对学生重对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核,特别是对历史现象能力的考核,特别是对历史现象和历史结论的理解和分析。和历史结论的理解和分析。(4)从关键词从关键词看看,以以古代中国史为古代中国史为主主,着着重经济领域的改重经济领域的改革革,也也涉及涉及了政治和法律领域的改革。了政治和法律领域的改革。(5)从与教材的关联度从与教材的关联度看看,古古代史试题与选修教材内容无直接联代史试题与选修教材内容无直接联系系,近近代史试题与必修教材有一定的联代史试题与必修教材有一定的联系系,目目前仅涉及清末新政前仅涉及清末新政一道题。一道题。 1(2015高考全国卷高考全国卷,T45) 材料材料 从秦朝铸造从秦朝铸造“半两半两”钱开始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汉代的“五铢五铢”钱钱, “重如其文重如其文”,直到隋代直到隋代,都被视为标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隋末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隋末,劣币盛行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 。币值混乱,影响。币值混乱,影响流通。流通。针对这种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开元通宝宝”钱钱, 即在钱币上铸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开元通宝”字样字样(或识读成或识读成“开通元开通元宝宝”),大小仿汉大小仿汉“五铢五铢”,称作一文称作一文,亦称一钱亦称一钱,每十钱重每十钱重一两一两, “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远近甚便之”, 这成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 “钱钱”取代取代“铢铢”成为成为“两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通宝宝”或或“元宝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宋代以后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宋代以后,使用皇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如如“熙宁通宝熙宁通宝”“”“光绪元光绪元宝宝”等。等。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等等 (1)根据材料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推动了衡法向十进位制转变;不再直接以钱币重量体现币推动了衡法向十进位制转变;不再直接以钱币重量体现币值。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 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通的历史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通的历史,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币值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与钱币重量脱钩,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方便了流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方便了流通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年号钱的出现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年号钱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奠定了基础。 解析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能获取有效信息。第懂材料并能获取有效信息。第(1)问依据材料问依据材料“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钱币上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不再标识重量”等信息作答。 第等信息作答。 第(2)问从材料问从材料“此后历代钱币此后历代钱币均称均称通宝通宝或或元宝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使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等信息以及币制改等信息以及币制改革革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等角度作答。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等角度作答。 2(2015高考全国卷高考全国卷,T45) 材料材料 清代前期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 180 两两,正七品知县正七品知县45 两两,正九品官员正九品官员 33 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级官员普遍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 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 这些税外之税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 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有。 “大州上县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每正赋一两” ,额外加征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钱不等” ;部分州县;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数倍于正额” ,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 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养廉”为名的津贴。养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二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二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 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 (1)根据材料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制度的原因。 官员薪俸偏低;地方办公经费不足;各种税外之税繁多官员薪俸偏低;地方办公经费不足;各种税外之税繁多,官官员贪腐现象普遍;百姓税负沉重员贪腐现象普遍;百姓税负沉重,社会矛盾尖锐;政府力图社会矛盾尖锐;政府力图整顿吏治。整顿吏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 提高了官员的合法收入提高了官员的合法收入,有助于抑制贪腐;暂时减轻民众负有助于抑制贪腐;暂时减轻民众负担担,缓解社会矛盾;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贪腐问题。缓解社会矛盾;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贪腐问题。 解析解析: 第第(1)问根据材料问根据材料“清代前期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银这些银两这些银两入不敷出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小部分作为各级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引发民变引发民变” “” “雍正雍正帝帝决定改革决定改革”等信息概括。第等信息概括。第(2)问养廉银制度的作用可问养廉银制度的作用可从积极作用和局限性两个方面分析。从积极作用和局限性两个方面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