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博士生返乡笔记原文

上传人:彩*** 文档编号:67399791 上传时间:2022-03-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博士生返乡笔记原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年博士生返乡笔记原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年博士生返乡笔记原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博士生返乡笔记原文春节期间,一个上海大学博士生的返乡笔记一位博士生的返乡笔记:近年情更怯,春节回家看什么在朋友圈及微博等社交媒体疯传,截至昨晚 9 点,该文在公众号“市政厅”上阅读量已超过4.6万多次。近似“疯狂”的转发量让作者王磊光感到不安和不理解,在他看来这只是一个媒体事件,自己不过是“不小心卷入了其中”。以下是返乡笔记的原文。一位博士生返乡笔记原文王磊光|文“有故乡的人回到故乡,没有故乡的人走向远方。”我很庆幸我有故乡,可以随时回去,尤其可以回家乡过年。因为我的根在那里,我的亲人在那里,我的生活经验和记忆在那里。我的家乡在湖北的大别山区, L 县。我导师王晓明教授在 xx 年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 L 县见闻,写的就是这个地方。王老师以我家乡为对象,揭示了当时农村的破产状况,人的精神的颓败,以及乡村文明的没落。 我家所在的那个村子, 是一个东西两座大山夹住的狭长谷地。一个村子由十来个“塆子”组成,一个塆子有几十户人家,我家那里叫王家塆。直到现在,我每到一个地方,凡是碰见两山相夹或两排高大的建筑物相夹,我的第一意识就是,这两座山或两排建筑物, 一个在东,一个在西,所以我在外面经常迷路,尤其在城市里。上海7 号线有两个靠得比较近的站:“长寿路”和“常熟路”。我好几次下错站,以致现在每到这两个站就紧张,怕弄错了。为什么呢 ?因为在我家乡的方言里,“长寿”和“常熟”是完全一样的读法。 人要靠语言来思维,这个事情让我意识到:对有家乡的人来说,是用方言来思维的。我有一个初中同学群,群里 90%的同学只读到初中就出去打工。经过十七八年的积累, 很多同学在城市里有房有车, 有的还有了自己的事业。平时在群里,他们交流的最多的是工作问题,车子问题等,言谈中总少不了炫耀。但有一次,有个同学忽然在群里说, 他已经三年没回家过年了,另一个同学紧跟着说, 他五年没回家了,接着很多人说起回家的情况。有一个说:不管怎么样,今年过年一定要回一次家 ! 另一个说:如果能在家乡找一个两千块钱的工作,就回去算了。还有一个说:能找个一千块的工作,我这边什么都不要,也愿意回家。我有一个从小学到初中的同学,已经十年没有回家。有一天他在 qq 里突然对我说,我的父母是很好的人,因为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他去我家玩,我爸妈用腊肉下面给他吃。 这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的小事,他还记得,其实我知道,这是因为他太想家了。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有位老师主持来沪青年工人的社会调查,最近在访谈工人。有一个打工者说:我真希望邓小平没有搞改革开放,我也愿意日子苦些,因为这样我就可以每天跟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回家过年,其实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一件事。套用贾平凹的话来说:家乡对我们的影响,就像乌鸡的乌,那是乌到了骨头里面。回家的交通十多年前我上本科的时候,从大西北到武汉,坐的是那种编码没有字母只有四个数字的绿皮火车, 22 小时,通常要晚点两三个小时。西北往武汉的路线,不是人流最多的,但春运那个挤啊,大大超出了今天 90 后的想象。好在那个时候,学生一般都可以提前集体订票,买得到座位。而站着回家的,几乎全都是农民工。每次上车的时候,无论有票的还是没票的,都一窝蜂往车上挤。我对过年回家的第一印象就是:我背着一个包,提着一个包,与同学一起,从第一节车厢狂奔到第十几节车厢,然后被后面的人推着挤上了车。上车后一分钟,车就开动了。我记得火车广播里号召大家发扬风格,让站着的乘客挤一挤。大家真的很友好,四个人的坐位,挤了五六个。火车过道里人贴着人,想蹲下来都没有办法,连厕所里也挤着好几个人。男乘客还可以想办法,可苦了女乘客。记得有一次我身边坐着一个在西安读书的大学生, 他要小便,就脱下外套让我给他挡住身体,想把尿撒在矿泉瓶里,但他很紧张,用了十几分钟才勉强撒出来。我还记得有一次身旁坐着一个从西北打工回家的河南妇女, 尽管有位子,但她实在太困,太想睡觉了,就把位子让给别人坐,自己钻到座位底下睡觉去了。应该要肯定,我们国家这十年间的铁路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铁路线路的增加,尤其是动车和高铁的开通,极大缓解了交通压力。火车站、火车上,起码不会像过去那么拥挤了。过年回家那种路途的遥远、时间的漫长、竞争的激烈、拥塞以及不安全感,让我对“男儿有志在四方”的观念产生了极大厌倦。所以,本科毕业时, 我找工作坚决要回到湖北。后来我就在家乡隔壁的县城一中当老师。 自 xx 年到 xx 年来上海读研之前, 我再也没有遭受春节回家难的痛苦。 尽管从隔壁县回家的汽车在过年时依然被塞得满满的,但毕竟只有两个多小时,实在挤不下,还可以花两百多块钱请出租。我在上海读研的这几年,其实也没有遭受回家难的痛苦,因为上海到武汉的高铁和动车很多,普通车也有几趟,买票很方便。今天各位出行,如果坐火车,不是高铁就是动车吧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 那种速度慢、见站停的普通列车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大家有没有想过:到底是谁在乘坐普通列车?我想大家肯定一下子就能给出答案:除非没有其他更好的交通工具,学生不会坐,城市人不会坐,主要是那些底层的老百姓,比如农民、农民工在坐。去年暑假和寒假回家,我特意选择坐慢车,16 个多小时的硬座。就是要看看是哪些人在坐慢车,看看慢车上还是不是过去那个样子。的确,主要是农民、农民工在坐慢车。对农民工来说,选择坐慢车,比动车起码节约一半的钱, 比高铁节约三分之二以上的钱。从深圳到武汉,高铁一等座要八百多,二等座五百多,但慢车硬座不到两百。尤其对于全家在外打工的人,从深圳到武汉,可能要节约一千多元,这对农民家庭来说不是小数目。不过,慢车也没有过去那么挤了,因为农民工虽多,但很多都被动车和高铁分流了既有主动的分流,也有被动的分流, 因为价格便宜的慢车越来越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