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童 趣第第5 5课课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同学们,童年生活永远是快乐和幸福的,谁能给大家说说自己最难忘的童年趣事呢?(同学们纷纷将自己的童年趣事与大家分享) 好,同学们的童年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啊 ! 那么,大家知道古代的儿童有哪些童年乐趣吗?(放幻灯片)(学生纷 纷 回答)捉迷藏 、 钓鱼、斗蛐蛐、跳绳 今天我们就一起通过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童趣看看他的童年都有哪些趣事吧!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准确背诵课文,扎实掌握“强、徐、唳”等重点实词和“其、之”等重点文言虚词,正确运用“明察秋毫、怡然自得”等成语。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品析文章中的“物 外之趣”,培养较强的联想和想象能力。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要善于观察生活,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享 受成长的快乐! 预习反馈1.优胜小组:2.优胜个人:3.存在的问题: (1) (2) (3) 预习案学习内容反馈:可采用学生抢答或老师直接出示答案两种方式可采用学生抢答或老师直接出示答案两种方式 自主学习1.独立思考, 完成“质疑探究”部分的学习内容,列出问题的思路、要点。2.明确自己的疑问,以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3.学有余力的同学力争做好“拓展提升”。 合作探究内容1.学习中遇到的疑问、困惑。2.导学案“质疑探究”部分的问题。要求(1)人人参与,热烈讨论,大声表达自己的思想。(2)组长控制好讨论节奏,先一对一分层讨论,再小组内集中讨论。(3)没解决的问题组长记录好,准备质疑。 高效展示展示内容展示小组探究点一 1、2(书面展示)1、2、3组探究点二 3、4、5(口头展示)4、5、6组探究点三 6、7(书面展示)7、8、9组要求:要求:口头展示,声音洪亮、表达清楚;书面展示要分层次、要概括、要点拨;书写要认真、规范,口头展示,声音洪亮、表达清楚;书面展示要分层次、要概括、要点拨;书写要认真、规范, 重点知识用重点知识用红色笔红色笔标出。标出。非展示同学非展示同学BCBC层巩固基础知识、整理落实学案;层巩固基础知识、整理落实学案;A A层同学做好拓展。层同学做好拓展。不浪费一分钟,小组长做不浪费一分钟,小组长做 好安排和检查。好安排和检查。 温馨提示:温馨提示:以上探究点展示形式(书面或口头)、展示小组划分需老师根据班级授课情以上探究点展示形式(书面或口头)、展示小组划分需老师根据班级授课情 况自行调整。况自行调整。 精彩点评要求:要求: 先点评对错;再点评思路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力争进行必要的联系拓展。先点评对错;再点评思路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力争进行必要的联系拓展。 其他同学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认真倾听, ,积极思考积极思考, ,记好笔记记好笔记, ,大胆质疑。大胆质疑。 温馨提示:温馨提示:点评小组需老师根据班级情况自行调整。点评小组需老师根据班级情况自行调整。点评内容点评小组探究点一 1、26组探究点二 3、4、5自主点评探究点三 6、71组 总结升华u探究点一:精句赏析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 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译文: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能清晰地看见细小的东西,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提示:此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赏析:此句单独成段。作者在本段中既写出了自己童年时视觉敏 锐,又表现出孩子的稚气和天真,喜欢观察细小的事物,观察细小事物能发现别人难以发现的妙处,常有“物外之趣”。本段不但为下文叙述具体的趣事张本,而且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同时也说明作者幼时已有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译文:夏天成群的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声音,我心里把它们比作成群的鹤在空中飞舞。 提示:作者为什么把蚊子比作鹤? 赏析:作者由蚊子的体形联想到与之相似的鹤,这是相似联想。这表现了一个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纯洁的品质,而且照应了前文“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也为下文作了 铺垫。u探究点二:文本理解 3. 3.阅读第阅读第2 2、3 3、4 4段回答:只要段回答:只要“明察明察”“”“细察细察”了,就会有了,就会有“物物外之趣外之趣”吗?吗?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明察明察”“”“细察细察”之外,还要有丰富的想象,才能真正之外,还要有丰富的想象,才能真正获得获得“物外之趣物外之趣”。 4. 4.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三件趣事?这三件趣事是否可以调换顺序?为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三件趣事?这三件趣事是否可以调换顺序?为什么?什么?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三件趣事:观蚊成鹤;神游三件趣事:观蚊成鹤;神游“山林山林”;观二虫相斗、鞭;观二虫相斗、鞭驱驱“虾蟆虾蟆”。不可以调换顺序。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顺序是由。不可以调换顺序。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顺序是由 室内到室外,另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蚁、土砾凸凹拟作林、兽、丘、壑,最后到小虫与“癞虾蟆”的生死之斗。 5.作者为什么把童年时观二虫相斗时出现的“癞虾蟆”说成是“庞然大物”? 参考答案:“庞然大物”的出现,是错觉;此刻,年幼的作者已经完全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他眼前的实物已经被放大了,而 “癞虾蟆”又是突然出现的,对比之下,自然就成了“庞然大 物”,这种错觉是在极短时间内经受强刺激而突然产生的。u探究点三:综合探究 6.作者所说的“物外之趣”指什么?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 生的? 参考答案:“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指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来特性的新鲜事物,从中得到的乐趣。它是一种精神体验,这种精神体验依托于主观的审美意识。作者在文中把原来的自然之物美化、情感化、理想化,奥妙无穷,乐在其中。 这种“物外之趣” 的产生要借助于丰富而创造性的联想和想 象。在作者童稚的世界里,视蚊子如群鹤舞于空中,视丛草、虫 蚁、土砾的“小天地”为人之“大世界”,观虫斗,鞭“虾蟆”,这一切不是来自成人理性化的思考,而是来自幼稚的好奇心和 想象。 7.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参考答案:联想和想象是创新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我们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点,勇于实践,做一个敢想敢做、勇于开拓的人。要求:要求: 整理巩固探究问题整理巩固探究问题 落实重点基础知识落实重点基础知识 梳理小结所学内容梳理小结所学内容 整理巩固整理巩固 当堂检测要求:自主思考,独立完成。答案:1.B2.(1)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能清晰地看见细小的东西,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2)我又留几只蚊子在未染色的帐 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 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我因为这感到高兴极了。3.(1)夏蚊成雷 心之所向 昂首观之 徐喷以烟 青云白鹤观 怡然称快 (2)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课堂评价小组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积分优胜个人说明:1.学科班长回扣目标 总结收获 2.评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请在课后完成请在课后完成“训练案训练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