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路抓场镇凝心聚力改民生

上传人:dus****log 文档编号:66975476 上传时间:2022-03-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思路抓场镇凝心聚力改民生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创新思路抓场镇凝心聚力改民生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创新思路抓场镇凝心聚力改民生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思路抓场镇 凝心聚力改民生陈家乡场镇建设的实践和探索近年来,陈家乡坚持民生为本,抓住灾后重建机遇,创新思路,因地制宜,以统筹城乡开展为统揽,以场镇建设为载体,把受灾群众集中安置与场镇建设有机结合,成功破解了群众反映突出的系列民生难题,壮大了场镇规模,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在统筹城乡开展的道路上迈开了坚实的步伐,一个“山寨版 的小城镇初具雏形。一、取得的主要成效一统筹解决了系列民生问题。陈家乡山高坡陡,自然条件恶劣,地质灾害频发,农户居住分散,生产生活条件差,根底设施建设投入本钱高,饮水难、行路难等系列民生难题长期难以得到解决。再加之“512地震后,很多农户重建选址难,无法就地就近安置,个别村组甚至需要整体搬迁,加之居住分散使水、电、路等根底设施建设投入巨大,局部村组修公路人均集资需2000元以上。乡党委政府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大局部群众搬迁到场镇安置的愿望十分强烈。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在反复研究、认真酝酿的根底上慎重作出了采取分散安置与集中安置相结合,有条件的农户向场镇转移的决定,在全乡建设了3个集中安置点,其中场镇是最大的集中安置点,共安置103户427人,相当于我乡梯子岩一个村的人口。通过集中安置,不仅解决了老百姓建房选址难的问题,还可享受便捷的交通,就近的医疗和教育,有保障的供水供电,更多的便民效劳和就业时机,长期困扰群众的系列民生难题得以破解。二场镇功能逐步完善。截止目前,场镇占地面积270余亩,人口近2000人,在2005年的根底上实现了翻番,城镇化率达34%,为全区最高,场镇规模呈倍数增长,随着场镇三期工程的启动,这一数据还将刷新。场镇一、二期工程已全部完成供电和供排水管网建设,场镇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工程全面结束,公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中心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有线电视光纤线路正在架设之中,场镇三期工程已完成10多万方的回填和500多米的河堤建设,简易农贸市场、停车场、乡客运站已纳入场镇建设规划,场镇设施逐步配套,功能日趋完善,场镇风貌塑造工作全面完成,人居环境极大改善。三有效破解了资金难题。场镇一、二期共安置103户,427人,总投入1913万元含住房、配套设施建设,其中工程资金投入295万元整合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配套设施工程资金115万元,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资金48万元,农房补助资金132万元。回收根底配套设施资金206万元,户均投入16万元。工程资金与农户投入比为1:10,工程资金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激活了民间资金,农户建设场镇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破解了场镇建设资金瓶颈,实现了场镇建设滚动开展和政府零负债。由于我乡农户分散,有的组才十多户四五十人,一个村才四五百人,仅解决饮水和行路问题就要数十万、甚至数百万,更何况有的旱山村组根本就没有水源,只有打水窑,不仅只能维持半年时间饮用,而且不卫生。搬到场镇后,这些问题不仅得到了统筹解决,而且极大地降低了建设本钱,以往是花了10元钱才解决1个人的的问题,而现在是花1元钱就可解决10个人的问题,实现了资金效益的最大化。四土地资源有效整合。在统筹城乡开展,推进场镇建设过程中,土地是困扰开展的一大难题,我们大胆探索,创新思路,用经营城市的理念抓场镇建设。凡进场镇建房的农户先将户口迁至场镇所在地,然后以农户名义申请建房用地,政府全过程指导并集中控制,通过整理后转交给农户建房,整理后多出来的土地资金用于投入场镇根底设施,以地生财。五场镇管理得到加强。“牛刀杀鸡,用管理城市的方法来治理场镇,积极创新管理体制,成立了场镇环卫所和专门的物业管理队伍,实行村民自治、自主管理,坚决治理“五乱,实行“门前三包,群众卫生意识进一步强化,文明素质得到提升,我乡连续三年被评为“市级卫生先进场镇。六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在场镇集中安置的135户中,其中落实易地移民搬迁户32户经商的有43户,占32%,劳务输出53户,占39%,开展特色产业11户,占8%,从事手工业生产的有56户,占41%,。抓住市级部门帮扶机遇,在场镇引进了“公司+农户模式的电子元件加工产业,场镇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有效解决了群众到场镇建房后的生计问题。二、具体做法和举措一创新思路,坚持“四个原那么有效实施场镇集中安置,让受灾群众有序“进城,必须因地制宜、创新思路、标准引导,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群众主体作用。在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四个原那么:一是坚持农户自主自愿的原那么。在选择安置方式时充分尊重农户意愿,不搞形象工程,不搞行政命令,不搞“一刀切,真正让有意愿、有条件的农户进入场镇落户开展。二是坚持政府主导、农户主体的原那么。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集中安置点建设坚持由农户投入为主,场镇一、二期总投入1913万元,其中工程投入295万元,户均投入16万元,有效聚合了民间资金,政府实现了“零负债。三是坚持统规自建的原那么。统一规划设计,聘请绵阳设计院设计了场镇总体规划,并严格按规划实施,同时由乡政府出面协调建设部门测绘出场镇建设地形图,依照规划容量、搬迁户的多少,由农户抽签决定建房位置,建设规模一律三间起座,楼层不限。统一外观风格风貌,由乡政府聘请建设部门设计出多种民居风格供群众选择确定一种,从而确保了临街面的外观风格风貌既符合当地实际,又突出了川北民房特色。统一时间进度,凡在场镇建房的农户进场前都要签订协议,明确责任主体,预交保证金2万元,保证金实行专户专账专人管理;同时,在农户完成一层建设时退还保证金的50%,完成房屋主体工程后退还保证金的40%,全面完工验收合格后退还剩余保证金,有效防止了“半拉子工程。四是坚持“建得起、稳得住、能致富的原那么。要求有意愿进入场镇建房的农户算好账,坚持从自身经济条件出发,不盲目攀比,不贪大求洋。同时,政府在规划安置点建设时一并启动产业开展规划,制定了依托生态资源开展水产养殖、农家乐、垂钓、餐饮、住宿等休闲经济的长远规划,并积极引导城镇建房户抓住灾后重建、学校实行全员寄宿等契机,利用空房开办旅馆、开设商铺等产业,实现“以商养商,使群众既建得起房,又确保建房后能正常生产生活。二统筹建设,注重“五个结合场镇集中安置涉及面广,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必须注重统筹兼顾、协调联动,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促、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的目标。为此,我们在推进场镇集中安置中,坚持做到了“五个结合:一是把场镇建设与统筹城乡开展相结合。坚持把场镇集中安置点建设作为推进场镇建设、统筹城乡开展的重要路径,让有条件的农户向场镇转移,采取政府负责协调迁移农户户口、农户自身协商土地占用,解决了农户进入场镇无地建房的问题,群众在场镇落户后,行路、上学、就医、饮水等条件明显改善。同时,为加强对集中居住区群众的管理,乡党委、政府正尝试成立与社区职能类似的管理机构,并建立专门的物业管理队伍,切实让农民享受市民的待遇。二是把场镇建设与地震灾后重建相结合。“5.12地震后,乡内地质灾害点多,农户重建选址难,无法就地就近安置,青平、柿子岭、松广等村组的局部地质灾害点需整体搬迁。我们采取分散安置与集中安置相结合,地质灾害集中搬迁与场镇新增扩容相结合,使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成为场镇建设的一局部,促进了灾后重建和场镇建设的整体推进。全乡共建农房重建集中点3个,其中场镇的上坝安置点是全乡最大的农房重建集中安置点,该安置点共计安置受灾农户103户427人,整个安置点全长500米,建筑面积29470平方米。三是把场镇建设与易地扶贫搬迁相结合。积极引导易地扶贫搬迁户向集镇转移,有效利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资金48万元,使工程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减轻了农户建房负担。四是把场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和要求,在集中建房户中配套好沼气、改厨、改厕等建设。五是把场镇建设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大力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坚决杜绝“五乱现象,实行“门前三包,群众的卫生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场镇风貌塑造工作全面结束。同时,我们也十分注重精神家园重建,在场镇规划了电影院、图书馆等公益设施建设,建设完成了农民体育健身活动中心,并经常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精神文明建设得以加强。三、下一步工作打算按照“一年试点启动,三年重点突破,十年全面实现的总要求,始终坚持统筹城乡总体规划,本着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兼顾的生态立乡总体原那么,实现“三个集中即人口向场镇集中,公共设施向场镇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四大工程 即供排水、供电、道路交通、信息工程的开展目标,力争到2021年,建成具有山区特色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乡镇,把陈家乡建设成为以开展休闲度假、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商贸型小城镇,使其真正成为“朝天后花园。一坚持高起点规划。明确场镇开展定位,坚持规划引领建设,指导场镇功能分区和全乡产业布局,着力形成功能分区合理、区域特色鲜明、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产业空间布局。一是大力开展以生猪、蚕桑、食用菌和劳务四大产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二是借助八二一中学帮扶契机,大力开展手工业生产,以场镇为中心向周边村组辐射,力争用3-5年时间建成全区较大的手工业生产加工基地。三是大力开展以商贸为主的第三产业。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安乐河良好的水资源,缔造碧水蓝天,大力开展水产养殖、垂钓、洗浴等水域经济,突出水乡特色,进一步活泼场镇人气和商气。二统筹推进根底设施建设。一是完善道路交通网。到2021年,全面完成场镇1.8km的防洪河堤和滨河大道建设,完成汽车客运站和农贸市场建设。二是在场镇建成污水处理站,全面标准场镇输电线路,继续实施场镇亮化工程。三是进一步完善户收、村集、乡运的生活垃圾处理机制,不断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四是大力实施场镇绿化工程,充分发挥绿地改善环境质量,美化环境的作用,实现清洁、优美、安静和生态良性互动。五是完善信息网、宽带网、有线电视、播送同期建设。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实现城乡信息互动、共享,到2021年,有线电视入户率到达100%。三切实抓好社会保障工作。一是利用我乡建成的手工业生产基地,创新公共就业培训和岗前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二是统一社会保险体系。按照“人人享有根本生活保障的要求,建立健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位一体的社会保险体系,全面提高社会保障能力。三是统一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加强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助残工作,搭建统一协调的社会救助平台。统筹城乡开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尽管目前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真正全面实现统筹城乡规划的目标任务,还任重道远,还面临着资金缺乏等诸多困难和问题,但我们会紧紧抓住此次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机遇,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探索和实践,争取早日实现预定的目标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