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ⅴ人教新课标第9课《说“木叶”》新学案.docx

上传人:黑** 文档编号:66913921 上传时间:2022-03-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必修ⅴ人教新课标第9课《说“木叶”》新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必修ⅴ人教新课标第9课《说“木叶”》新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必修ⅴ人教新课标第9课《说“木叶”》新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高二人教新课标第9课说“木叶”新学案【学习目标】1. 品味文中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意象的意蕴;比较“(落)木(叶)”与 “树(叶)”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2. 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明确本文写作目的。3 初步培养学生感悟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丰富意蕴,提高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课前预习】一、知识呈现1. 文学文化常识(1) 周邦彦:宋代著名词人,晚号清真居士,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 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代表作品苏幕遮(燎沉香)。(2) 黄庭坚: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自号山谷 道人,晚号涪翁,代表作品山谷词。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词与秦观齐名,有山 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2. 作者简介林庚: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的诗人、文学史家。在唐诗和楚辞的研究中卓有建树, 提出了著名的“盛唐气象”。他的诗集有夜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等;古典 文学专著有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中国历代诗歌选 等。二、语言积累1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髀翩翩灼灼亨果征戍尊家寒砧得鱼忘筝干燥琴义漂泊柳愕 桅杆粤远褐色2. 请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理解辨析下列词语 启发(1)惊魂市定()朝助O果顺()啼育()黄地()沔东()花圉()店钺()(2)俗板()粘()连造()手体败()字屿()(3)鲜()明.鲜()为人知寡廉鲜 ()耻数见不衅()(4)漂()泊漂()白漂()染漂()亮启ZJ 虑文字洗炼的因素,再从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探寻其含有落叶等因素,最后才触及诗歌语言 的暗示性的问题并加以阐释。这样,把深奥的文学理论附丽并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 读玩味中,并逐层深入,探幽发微,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说木叶”的拟题应该是本文的一个亮点。3. 柳树:“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之情,思恋之苦。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白花散发的芳香,由于古代诗人反复地运 用“梅”这一意象,它已经固定地带上了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杜鹃:杜鹃是中国古典诗歌里常用的意象,因为有个望帝啼鹃的传说,所以杜鹃的言外 之意就离不开“冤“怨” “恨” “思乡”意味。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月里常用作思乡的代名词。【基础训练】一、语言广场1. B (“褒”读 bdo, “纂”读 z udn。)2. C( “燥”应为“躁)3. C4. C (A项,“莅临”: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尊贵人物;句中应该用“亲临”。B 项,“无可厚非”: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中方 在自己的领海开发作业,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应该用“无可非议”。D项,“相敬如宾”: 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用在句中不合乎语境。)5. C (冒号管到句末,故A、B均错,A、B处冒号取消;这两处是课本的标点,但对课 本也不可迷信。D项引用的诗句在句内,“落叶何翩翩后句号取消。)6. C(A项成分残缺,“爱幻想”后加“等特点”。B项搭配不当,“效率”不能用“完善”, 应用“提高”。D项不合逻辑,应为“只差两分,甚至一分7. A二、阅读星空(一)8. “木”具有暗示性9. 暗示清秋气息暗示诗人情感暗示人物性格形象10. “雨中黄叶树”既是比喻又是衬托,借以表现作者年事己高,晚景凄凉的景况。 通过凄凉孤苦的处境,反衬外弟来访带来的极大慰藉,从而体现一个“喜”字。11. 古代诗歌中的木叶具有极其丰富的暗示性。(二)12. C (没有真正理解现代主义阶段的向度。)13. D(AB两项是作者赞赏现代主义阶段的反面理由;C项是正面理由;D项的解释没有 错误,但它不能作为作者赞赏现代主义阶段的批评理由。)14. D(A项“古典主义阶段的研充是从孟子开始的”原文没有这种说法;B项“大多数” 应该改为“一切”;C项“他们的创作水平不一定要比原作者高。)三、应用天地15. 贺知章诗:亭亭玉立,碧绿丰茂,枝条纷披,细叶精致。诗人借咏柳赞美春色的美 丽和大自然的活力。唐彦谦诗:纤柔轻盈,妖媚多情。反衬邀宠取媚的小人的无耻和朝政的腐败。曾巩诗:乱条狂舞,柳絮纷飞。讽刺攀附权贵、得势猖狂的奸佞之臣。16.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在写景的 同时,抒发了深沉的情感。“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 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前人把这两 句诗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洗练凝练奥秘奥妙偶然偶尔传诵传颂4. 请结合具体语境解释下面词语的词义。熟能生巧:一言难尽:不落于言筌:相去无几:5. 补写下列诗句的空缺部分,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吴均答柳悻) (司空曙喜见弟子卢纶见宿)。(曹植美女篇)。(萧纲折杨柳)。(屈原九歌)。(陶渊明拟古)秋月照层岭, 雨中黄叶树, 柔条纷冉冉, 叶密鸟飞得, 袅袅兮秋风, 皎皎云间月,(1)(2)(3)(4)(5)(6)(7)【课堂活动】一、诵读展示1. 速读文章,扫清字词,明确文体,梳理结构。2. 精段精读,品味文中的诗词名句,体会蕴含的情感。二、整体感知速读文章,准确概括内容,列出文章结构图,感知作者思想感情。思考以下几个问 题:1. 这篇文章主要说了些什么?2. “木”和“树”有哪些具体的区别呢?通过比较二者的不同点,作者想要说明什 么问题呢?3. 梳理文章结构。三、问题探究1课文说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成为语言形象的潜在力量,这些 潜在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结合起来,就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文中说到的 “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有怎样不同的意味?2.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的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飘零、 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为什么读者看到 古诗中的“此景”,就会知道古人的“此情”呢?3. 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而标题却拟为“说木叶”,若改为“谈 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认为如何?4. 只要一提到“木”字,大家就会想到在瑟瑟秋风中凋零的树木,而它也引发人们 的感伤情绪。以此类推,很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成了稳定的感情色彩,你能举 出几个例子吗?【基础训练】一、语言广场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 袅果(n i d o )征戍(shti) 窸 ( su)B. 裹贬(bdo)广考(mdo)潜伏(q i an )C. 漂洎(b 6) 血洎(p d) 岐洁(j E o )D. 檀杆(wQi) 角色(j u 6)珀板(z hen)()场合(c hd ng) 编纂(z h u a n ) 挚断(1 ong) 招彳* (lai)2. 下列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袅娜洗练萧瑟落于言筌B. 妨碍辩论疏朗落木萧萧C. 焦燥缘故桅杆揭竿而起D. 笼统缠绵绵密绵里藏针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 这篇小说形象生动,文字,值得一读。 而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陆厥、柳样、王褒、沈俭期、杜甫、黄庭坚,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 象,这就不是的了。A. 启发洗练偶然B. 启示凝练突然C. 启示洗练偶然D. 启发凝练突然4. 下列句子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在著名作曲家谭盾的乐队剧场系列II音乐声中,中国舞者用极其艺术的方式, 让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人们仿佛伊顺自老的年代。B. 有关春晓油气田的开发问题,中国外交部曾多次表示,中方有关油气开发作业是 在中国近海大陆架上进行的正当开发活动,矛可厚非。C. 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 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T言难尽的言说。D. 临沂需要自己的文化特色,需要市民之间相敬如宾的素质涵养,需要一切原本属 于临沂,在临沂这片大地上孕育而生的事物5. 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 是明显了。B. 我们无妨这么说:“无边落叶萧萧下”,岂不更为明白吗?C. 古人对于竹子,有的喜欢,如郑板桥诗中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 风”;有的不喜欢,如杜甫诗中说“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二D. 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再再,落叶何翩翩。”(曹植美 女篇)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了。6.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过分偏重于理性教育,过多地注入了成人的思想, 孩子天性中的爱游戏、爱求知、爱趣味、爱幻想被忽略了。B.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 住房建设,有利丁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C. 中国大地上的2010年8月15日,是一个蒙上了一层悲伤的日子,全国各地的 五星红旗为生命而降,所有的娱乐活动为逝者而停。D. 这位前世界冠军说,当今乒乓球技术飞速发展,世界一些顶尖选手的实力非常 接近,决赛时往往只差一分,甚至两分。7. 填入下文空格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 象思维之中,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的发挥创造性,而我们的诗人杜甫,却宁可冒这危险,创造出那千古流传形象鲜明的诗句。A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难道不怕死心眼的人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吗?B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不怕死心眼的人不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C前者则不断发展,后者则无人过问;难道不怕死心眼的人会误以为是木头白天而降吗?D前者则不断发展,后者则无人过问不怕死心眼的人不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二、阅读星空(-)阅读课文第6段,完成811题。8. 心木在形象上的第三个艺术特征” 一句中的“艺术特征”指什么?9. 分条简述“木”的更为普遍的暗示。10. 试对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的四句诗作一点鉴赏。(不多于100字)11. 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所表达的意思。(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14题。文学批评的三个向度郭德茂从古到今,文学批评可以说走过了三个阶段,分别是三个向度。i个是古典主义阶段,是向着作者回归,着重研究和评论作者写什么,他为什么要 写这些,目的是什么,作者和他表现的生活是什么关系,他为什么能写出这些生活内容, 他写出这些生活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古典主义研究方法的理论结晶以孟子“知人论 世”、“以意逆志”、“知言养气”为代表。所谓“知言”,也就是擅长揣摩作者的意图; 所谓“逆志”也就是追寻作者写作的心志。为了 “逆作者之志”“知作者之言”当然要 “知人论世”,即知作者其人,知他的生活背景和社会状况。一切以研先作者为中心的批评,一切研究作者写作动机、作者与作品关系的批评, 都属于这种古典主义的研究。其最典型的可以以红楼梦研究的旧红学派为代表,他 们挖空心思地研究作者,研究曹雪芹,研究写作意图等等。但是他们研究的对吗?他们 不可能成为曹雪芹肚子里的蛔虫,所以很多成了痴人说梦。第二个是现实主义阶段,是向君作品发掘,发掘文本的客观意义。不在于作者主观 上要写什么,而在于作品客观上写出了什么,乂呈现出怎样的客观意义和价值。作品一 旦发表,就脱离了作者,成为独立的客观存在,有着自己独立的内涵和命运。作者思想 中未必有,而作品客观上未必没有。生活远远大于思想,形象远远大于概念。这部研究就是作品的现实主义的研究方法,它是以文本为鹄的,揭示作品的客观意 义。一切研究作品中的人物、人物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作品的社会意义的研究,都属于 这一类。别林斯基评论果戈理,评论死魂灵,很多是果戈理根本想不到的。中国的 很多文学批评都走这个路数,甚至越走越偏,如毛泽东评红楼梦,就是阶级斗争, 封建主义衰亡的必然命运。第三个,是现代主义阶段,是批评者主体意识的觉醒,这也是现阶段的文学观念。 文学批评是一种独立的文体,有着独特的艺术性,批评者的写作也是一种创作。批评者 的评论对象,其实是写出他自己。这种批评的写作、批评的艺术是以原作品和作者为素 材,运用这些材料,写出批评者自己。评论者当“同情地了解”他的研究对象,入乎其 内;又当超越他,“居高临下地霸占”,出乎其外。虽然也描述,也分析,也褒贬研究对 象,为研究对象“树碑立传”,但写出的是批评者根据白己的思想高度对原作品和作者 的把握和评鳄,当然也更是批评者自己思想和文采的显现。这种批评的写作,我想以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为范例。作者是写柳如是,同时 也是写作者自己,他描述柳如是,评点和揭示柳如是的价值意义,其实也是弘扬自己的 见识、主张,表述自己深隐难言而顽强坚决的思想意志。他是评柳如是,他也是通过柳 如是写自己,这种批评达到了合二而一的高度,是批评的极致!我赞赏这种批评。12. 下列对文学批评“三个向度”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 古典主义阶段,是向着作者其人和他的生活背景和社会状况来研究,以此来知人 论世。B. 现实主义阶段,是向着文本的客观意义来研究,不在于作者主观上要写什么。C. 现代主义阶段,既要向着作者其人知人论世,也要向着作品的客观意义来研究。D. 现代主义阶段,批评者主体意识觉醒,是以原作品和作者为素材,运用这些材料, 写出批评者自己。13. 下列不属于作者赞赏现代主义阶段文学批评的理由的一项是()A. 古典主义阶段的文学批评切以研究作者为中心,但批评者不可能成为作者肚子 里的蛔虫,所以,很多研究成为痴人说梦。B. 现实主义阶段的文学批评注重发掘作品的客观意义,而不关心作者上观上要写什 么,出现了有些批评越走越偏的现象。C. 现代主义的文学批评将批评者对原作品和作者的把握和评幽,与批评者自己的思 想意志合二为一,达到了文学批评的新高度。D. 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既评点和揭示了柳如是的价值意义,同时也弘扬了他 自己的见识、主张,达到了文学批评的极致。14.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古典主义阶段的研究是从孟子开始的,孟子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知言 养气”成为古典主义的代表。B. 大多数研究作品中的人物、人物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作品的社会意义的研究, 都属于现实主义的研究。C. 现代主义的批评者进行文学批评时,既要做到入乎其内,又当超越他,出乎其外, 这就要求他们的创作水平一定要比原作者高。D. 文学批评是一种独立的文体,有看独特的艺术性,它要求批评者既是他人作品的 批评者,同时也是自身作品的创作者。三、应用天地15阅读下面三首咏柳诗,说明诗中柳树各自的特点和诗人寄寓的思想感情。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翦刀。垂柳唐彦谦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在有清霜。16.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出自杜甫登高中的名句。请加以 赏析。【知识拓展】一、读写结合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名句摘录1.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2.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慎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宋玉九辩)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栗:凄凉。若在远行:好像人在远行之中。3.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4.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5. 桐庭多落叶,慨然知己秋。(陶渊明酬刘柴桑)6.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陶渊明戊中岁六月中遇火)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7.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浑捣衣诗)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8. 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色。(王勃滕王阁序)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瞥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 映水,形成一色。9.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天阶:宫中的台阶。10.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首背西风。(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二、类文荐读青与绿林庚“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草与柳在古代 诗词中一直经常这样同现,要说明其间的缘故,根本上还是因为都涉及春天。“杨柳东 风树,青青夹御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柳树是代表着春风的,而草则又与春 风共其命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春回大地的信息,首先就体现在草与柳的变 化上。“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只是那么一星星若有若无的草的痕迹,便 宣告了春天的来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 似剪刀”,柳枝上刚萌发出点点的细叶,料峭的春风便己来到了人间。这个细叶,诗词 中又称为“柳眼”,仿佛在说碧玉妆成的柳树,忽然从睡梦中一觉醒来,睁开了眼睛, 同时,也就是春天的开始了。所谓“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草透出了绿意, 柳睁开来眼睛,这是多么富于生意的绿色世界啊。世界是绿色的,可是诗人却爱说“青青河畔草”“青青夹御河” “渭城朝雨泡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柳色新”自是嫩绿色,所谓“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可是却非说“青春”不可。春天叫做青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 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而春游也叫做踏青,却不说踏绿。春天唤做青阳,春 神名曰青帝,少年称为青年,那么到底是谁代表着春天呢?绿与青原是相近的颜色,所以青天又称碧落、碧空,碧也就是绿。绿草可以称为青 草,绿柳却不能称为青柳,但是“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却又正是好诗。“春晚绿 野秀”,这绿野却很少称之为青野。大概由于绿指的是具体的现实的世界,而青则仿佛 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深远意义。绿原是一种谐和的色调,在万紫千红的春天,绿乃是多样 统一的典范。而青则更为单纯,凝净,清醒,永久,松树因此就都称为青松。所谓青山 绿水,何尝不正是两种性格的说明呢?这里或者会给我们带来点生活中的启发吗?谁 不愿意青山不改、青春长在呢?但这只是一种理想,从现实到理想,从具体性到概括性, 本来是绿的却说成是青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青青。【赏析】青与绿对古代诗歌中出现的两种颜色进行了品评和玩味。探讨了这样 一个问题:世界是绿色的,可为什么诗人却爱用“青青”来形容草色柳色呢?概念上, 作者认为“绿与青原是相近的颜色二在意味上,也就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上,作者认 为“大概由于绿指的是具体的现实的世界,而青则仿佛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深远意义。“绿 原是一种谐和的色调,在万紫千红的春天,绿乃是多样统一的典范。而青则更为单纯, 凝净,清醒,永久二并由此推想开来,意识到“青山不改、青春长在”实际上表达了 人们的理想和愿望。三、一课一背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鉴赏】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在元散曲中是一首代表性的作品,主要用写景 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从近景到中景到远景,动静相宜,一步一步地递进,从而将 fl这种天涯游子的伤感之情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本曲中,马致远在用词方面非常用心,每个词无不尽其极,“枯”藤、老”树、 “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断”肠、天“涯二让人感觉到一切景物是 那么地没有生命力,从而道出归家无望的无奈思绪。整首曲用词虽然尽其极,但丝皇没 有重复、堆砌的感觉,从头到尾,行如流水,层层深入,到最后表达自己愁思的时候就 水到渠成。参照另一著名元曲家白朴的天净沙-秋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语文:3.9说“木叶”新学案(人教新课标版必修5)参考答案【课前预习】二、语言积累1. nidopianzhuogaoshu yuzhen qudnzaobaob6 yun wei tidohe2. (1)f a f a f a bn pa pu pu p u(2)zhe n zhan zhantietie(3)xian xidnxidnxian(4)piaopiaopiaopiao3. 启发: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启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洗练:(语言、文字、技艺等)简练利落。凝练:(文字)紧凑简练。奥秘:奥妙神秘。奥妙:(道理、内容等)深奥微妙。偶然:事理上不-定发生而发生的。偶尔:间或,有时候;偶然发生的。传诵:辗转传布诵读,侧重在“读。传颂:辗转传布颂扬,侧重在“歌颂”。4.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找出窍门。一言难尽:一句话难以说明白。不落于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相去无几:指二者距离或差别不大。5. (1)无边落木萧萧下(2)寒风扫高木(3)灯下白头人(4)落木何翩翩(5)风轻花落迟(6)洞庭波兮木叶下(7)灼灼叶中华【课堂活动】二、整体感知1. “树”与“木”的差别。2. “木”一木头木料一树干(疏朗)一落叶一秋天一离愁别绪一悲;“树”一繁密叶 子一(绵密)一不是秋天一不是离愁别绪一不悲。“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 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木叶疏朗I I相去无几(暗示性)字千里I I树叶绵密3. 全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至三段为第一部分,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 现象,就是“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第 四至六段为第二部分,说明了 “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第七段是小 结。三、问题探究1. 树叶”,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都给人枝繁 叶茂,浓阴匝地的感觉;而“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 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甚至还让人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木叶”是 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是属于沉沉的阴天,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木叶”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而 “落叶”,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来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 净了。2. 这是典型的深秋景象。“木叶、“落叶”其意象没有离开一个“愁”字。时令到秋, 一年快完,古人由此联想感叹:人到中年,一生将逝。古代文人进入中年或暮年,或因壮志 未酬、抱负未伸,或因仕途失意、功名难就,或因身处逆境,穷途末路,或因羁留异地,倍 感思亲,或因宦游在外,思念家人对肃杀、萧索、冷落的秋景,凄然悲凉之情随之而生(触秋景而生悲情),看到“木叶”、“落木”,就会想到诗中主人公的颓然之貌,悲怆之情。3. 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 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恐怕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标题拟为“说木叶”,文 章选取古诗中的“木叶”意象作为论题,在结构安排上由引古诗到探意蕴,先排除古诗人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