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目录 1.高启梅花2.王守仁龙潭夜坐3.谢榛秋日怀弟4.扬基春草5.高启黄氏延绿轩6.薛慧泛舟7.李梦阳秋望8.刘羽一鹭图9.杨一清山丹题壁10.屈大均摄山秋夕11.谢肇淛钱塘逢康元龙12.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13.于谦上太行14.李攀龙平凉15.孙承宗二月闻雁16.吴承恩舟行17.谢榛苦雨后感怀18.汤显祖秋发庾岭注19.袁中道夜泉20.沈周栀子花诗21.徐祯卿济上作22.张弼渡江23.高启春暮西园24.李攀龙出郭26.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27.袁中道朝耕28.贝琼经故内29.徐渭题墨葡萄诗30.粱辰鱼屈原墓31王世贞九日风阻郑家口32.扬基闻邻船吹笛33.于谦咏煤炭34.唐寅菊花李白感遇35.王世贞登太白楼36.吴嘉纪落叶37.刘基过南旺守闸38.徐贲写意39.顾炎武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40.唐寅和沈石田落花诗41.陶安泊江州42.黄峨又寄升庵43.李东阳九日渡江44.高翥秋日推荐精选45.戴珙盟台夕照46.茅坤夜泊钱塘47.孙承宗渔家48.袁凯江上早行49.高启孤雁50.王灿客中51.李攀龙和聂仪部明妃曲52.【明】杨基天平山中【唐】卢仝喜逢郑三游山53.王稚登新春感事54.徐祯卿偶见 55.戚继光登盘山绝顶56.何景明竹枝词57.徐渭龛山凯歌58.金銮柳堤59.高启卖花词60.顾文昱白雁61.戚继光马上作62袁宏道竹枝词其四 竹枝词其二63.龚鼎孳百嘉村见梅花64.丘浚五指山65.王稚登湖上梅花歌(其二)66.王阳明寻春67.蓝仁题古木苍藤图68.唐寅画鸡69.高启晚次西陵馆70.汤显祖香岙逢胡贾71.杨基梦游西湖72.李攀龙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73.高启寻胡隐君74.孟洋烟75.韩洽闻雁76.何景明雨夜77.戚继光登舍身台78.钱谦益和盛集陶落叶79.谢榛秋兴 杜甫秋兴(其三)80.屈大均壬戌清明作81.夏完淳别云间82.谢榛渡黄河83.袁凯白燕84.王世贞宿香山寺86.康海冬87.李昌祺归自南阳88.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89.孙承宗二月闻雁推荐精选90.邵亨贞贞溪初夏91.夏完淳即事(其二)92.夏完淳即事93. 马中锡晚渡咸阳94.谢榛怨歌行95.高启秋望96.顾炎武雨中至华下宿王山史家97.【明】高启咏蔺相如 【宋】范成大蔺相如墓98. 吴宪章访客舟中 杜甫客至99.吴文泰送人之巴蜀100.杜庠赤壁1.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梅花高启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注何郎:南朝诗人何逊,其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被历代文人誉为咏梅佳作。1这首咏梅诗的颔联是为人传诵的名句,请你自选角度做简要的赏析。(4分)2诗歌的颈联为什么要写“竹”和“苔”?(3分)参考答案:1诗人以高士、美人设喻,又以雪满山中和月明林下为背景来烘托高士、美人。雪中的梅花如高士横卧山间,月下梅花如清雅的美人从林间款款而来,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梅花的神韵,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突出了梅花孤傲高洁的精神风貌,这也正是作者高洁襟怀的象征。(手法:比喻/烘托/化静为动1分,结合诗句1分,梅花品格/作者襟怀2分)2写“竹”和“苔”是为了衬托梅花的高洁。竹和苔都是清雅之物,和梅花互相映衬,深化了诗歌的意境。(衬托手法2分,解说1分)2.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龙潭夜坐王守仁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注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1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2本诗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指出三种并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推荐精选参考答案1诗中前三联着意描写夜里山中澄澈寂静的景象。(1分)通过描写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以及草上露水、松林之风,(2分)渲染了月夜的静谧氛围,凸显了诗人月下独行的落寞心境。(1分)结句诗人笔锋陡转,以“无限情”直接抒发了自己不因失意而消沉之情怀。(1分)2诗中运用了衬托、拟人、用典、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衬托手法。首联以深夜在茅屋里听到溪声,反衬出山间的寂静。(或:颔联以人往的动态、鸟鸣之声衬空山之静。)拟人手法。颈联中的“不辞”“偏与”赋予“草露”“松风”人的情感,表达出与自然默契合一的快乐。用典。尾联运用猗兰操一典,表达诗人感伤自己生不逢时的情感。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嗅觉: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听觉: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松林之风;视觉:草上露水。(每一点2分,答3即可。)3.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秋日怀弟谢榛生涯怜汝自樵苏,时序惊心尚道途。别后几年儿女大,望中千里弟兄孤。秋天落木愁多少,夜雨残灯梦有无。遥想故园挥涕泪,况闻寒雁下江湖。注谢榛:字茂秦,明代文学家,“后七子”之一。樵苏:打柴砍草,代指日常生活。1.诗的前四句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弟兄孤”的?2.颔尾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着怎样的效果?参考答案1.生计(生活)上,弟弟“自樵苏”,我则飘泊在江湖;时间上,“儿女大”,极言分别之久;空间上,“望中千里”,极言相距之远。(3分。每点1分)2.运用了比喻、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3分);借秋日落叶、夜雨残灯烘托愁思之深,表现了对兄弟间深厚的感情和思念的痛苦(2分)。(5分。第一问答出“比喻”给3分,只答“对偶”或“夸张”给1分)4.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春草杨基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1.简析颈联运用的表现手法。(3分)2.尾联意境隽永,请作赏析。(4分)参考答案推荐精选1.虚实结合。实写眼前的春景,春草和野花幻化成了旧时的歌扇和舞裙,历史与现实奇妙交织,构成梦幻般的图画。表现对往昔繁华的追念和人生无常的感叹。(答“联想”和“想象”也可。)2.尾联通过描绘一幅充满田园气息的牧人晚归图,平川十里,牧人暮归,草色茫茫,牛羊蠕动,晚风习习,笛声悠扬,营造了一个恬淡优美的境界,抒发了诗人的淡淡闲愁(或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5.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黄氏延绿轩高启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参考答案1“葱葱”,状写出溪边树木的葱茏茂盛的特点;“靡靡”写“江芜”在微风吹拂下摇曳起伏的情态。这里的“靡靡”,指风吹草伏的样子。两个词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 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同时也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2.雨后开帘,满野春色一齐涌进房中来。这句用了比拟的手法,把春光的浓郁蓬勃,扑面而来而不可阻遏之势,十分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而诗人的喜悦之情也溢于言表。6.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泛舟薛蕙水口移舟入,烟中载酒行。渚花藏笑语,沙鸟乱歌声。晚棹沿流急,春衣逐吹轻。江南采菱曲,回首重含情。(1)这首诗歌记述了_(季节)泛舟的经历,表达了诗人_ 的情感。(2分)(2)这首诗歌的颔联“藏”与“乱”字用得十分精警,请结合全诗分析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5分)参考答案1春日 闲适安逸2藏字写出了花之多花之密,写出了布满野花的水中小洲其间有欢声笑语摇曳;乱字写出了沙渚上飞鸟振翅鸣叫,表明鸟鸣扰乱了飘荡在水上的歌声,也写出了鸟儿之多(1分)这里的藏和乱字,使本来静止的自然之物具有一种顽皮的动感,全诗动静结合(2分)人与自然交融,人在花丛笑,鸟鸣相和之,以至水面无法知道,是歌声乱了本来栖息的沙鸟,还是鸟声搅乱了人声,描绘出一幅欢快、灵动的画面(1分)传达出诗人对江南美好风光与生活的热爱之情。 7.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秋望李梦阳推荐精选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注】飞挽:是“飞刍(草)挽粟(粮)”的省说。郭汾阳:唐代著名的将军郭子仪,曾经平定安史之乱,大破吐蕃,被封为汾阳郡王。1第三联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参考答案1对比。将黄河渡口的繁忙和战场上的沉寂进行对比,突出战争即将来临前的肃杀景象。双关。一个“冷”字,既指战场的清冷和寒冷,又指诗人心上的那份寒意。2本诗通过描写战云密布下的塞上风光,抒发对安边卫国的良将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忠贞情怀。8.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一鹭图刘羽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1首句“芳草垂杨荫碧流”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2分)2第四句“叹”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参考答案1(2分)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萋萋芳草,依依杨柳,与清清溪流交相掩映(概括描述皆可)。以优美的背景烘托(或从正面衬托)白鹭美好的形象。2.(2分)抒发虽有高洁的志向却不被人理解的愁苦之情。9.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山丹题壁杨一清关山逼仄人踪少,风雨苍茫野色昏。万里一身方独往,百年多事共谁论。东风四月初生草,落日孤城蚤闭门。记取汉兵追寇地,沙场尤有未招魂。注山丹:即今甘肃山丹县,明代设山丹卫,地处河西走廊蜂腰部,自古为东西交通要道;汉时霍去病曾率兵在此与匈奴作战。杨一清:明朝人,官至内阁首辅,曾三次出镇西北边关。逼仄:狭窄的意思。1诗的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2诗的尾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析。(4分)3从题材看,这是一首 诗。 (1分)4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全诗紧扣“秋望”,诗中之景物皆“望”中所见,透着凄清的秋意。B首联中作者看到汉朝宫墙外是黄河水环绕,有世事沧桑的伤感。C颔联中再现了训练场上将士们的活动,表现了他们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D尾联以问句作结,意味绵长,表达诗人深深的隐忧与热切期待。推荐精选5联系全诗,赏析“迷”和“冷”的表达效果。(4分)参考答案1描绘了一幅关山狭窄险峻、人烟稀少、黄昏日落、风雨苍茫的边关苍凉景象。写出了边塞整体景色,为全诗沉郁顿挫、雄浑恢宏的总体特色定下了基调。(4分)2.示例1:通过追慕汉家将士保家卫国、开疆拓土的功绩,表现了诗人因追怀前人而产生的昂扬奋发的激情和在边塞建功立业的渴望。示例2:通过写古代将士战死沙场无人招魂,表现了诗人对战场死难者的同情怜悯以及对造成灾难的战争的厌倦之情。(4分,其他回答只要言之成理亦可)4(1分)边塞诗5.(3分)B6.(4分)“迷”写的是渡口滚滚黄尘中难以看清运输粮草的车队、船队,“冷”写的是月下清冷、寒冷的战场,也隐约透出又指诗人心上的那份寒意。黄河渡口的繁忙和月下清冷的古战场、以及练兵场的紧张共同预示着战争即将来临。10.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摄山秋夕屈大均秋林无静树,叶落鸟频惊。一夜疑风雨,不知山月生。松门开积翠,潭水入空明。渐觉天鸡晓,披衣念远征。注屈大均,广东番禺人,清兵陷广州后,投身抗清斗争。失败后,削发为僧。32岁还俗,两次北游,联络反清志士,力图恢复大明。此诗写于北游途中,摄山,又名栖霞山。1这首诗颔联中的“疑”字特别精当,极具表现力,试作简要分析。(3分)2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4分)参考答案1“疑”是怀疑的意思,通过对主人公的心理刻画,侧面写出了落叶沙沙,一夜不曾停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极不宁静的摄山秋夕。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以景衬情(借景抒情)的手法。首联描写树上的叶片纷纷坠落,使得栖息在树上的鸟儿被频频惊起,渲染秋夜山林的不平静,正面衬托作者心绪的不平静。颈联描写门外浓密的青松,通澈的潭水,这种安谧恬静又反衬了作者心中的波澜。为尾联作者披衣上路继续远行,念念不忘联络反清志士做了充分的铺垫。11.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钱塘逢康元龙谢肇淛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注钱塘:与诗中的“江关”都指钱塘江边的杭州城。康元龙:作者同乡诗友,“尝游历边塞,无所遇”而归故乡。1.请分析此诗起句中的“暗”字对全诗有什么艺术效果。(3分)推荐精选2.请结合全诗,具体评析“马上相逢须尽醉”所表现出来的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3分)参考答案1此诗起句用一“暗”字,就形象传神地描绘出黄梅时节,杭州城细雨纷飞暗淡凄迷的景象,渲染了一种低回迷茫的离别氛围,也给全诗蒙上一层依依惜别的感伤色彩(或:为全诗定下伤感的情调)。(3分)2诗人要与诗友一醉方休,表现了诗人异乡邂逅同乡诗友喜出望外的心情,以及刚见面又须分手的离情别绪(也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不得志的朋友的劝慰,以及彼此羁旅漂泊的感慨等)。诗人想借酒表达感情,借酒化解悲愁, “须尽醉”率真豪爽,情感真挚热烈。(3分,意思对即可。)12.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又酬傅处士次韵顾炎武愁听关塞遍吹茄,不见中原有战车。三户已亡熊绎国,一成犹启少康家。苍龙日墓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待得汉廷明诏近,五湖同觅钓鱼槎 。注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诗人。明亡后,奔走南北,从事反清活动。语见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楚法三户,亡秦必楚也。少康奔虞氏,依靠一成土地、一旅武装与同姓部落的帮助,恢复了夏朝的统治。10下列的诗句跟这首诗中的颈联意思最为相近的一项是(2分)A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苏轼定风波)B老骥伏橱,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观沧海)C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D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2全诗所表达的内容,首联与后三联形成一个强烈的反差,你是如何理解的 ? (4分)参考答案1B.2首联以“愁听”和“不见”,写出国家当时令人忧虑的形势。(1分)接下三联,分别写明朝必复的坚定信念、自己虽老而斗志弥坚并表露了自己功成身退的心迹。(2分)前后对比,更表现了作者爱国精神的可贵和民族气节的坚定不移。13.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上太行于谦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注此诗作于作者巡抚山西、视察太行山时。1试分析“云薄秋空鸟独还”一句景物描写的特点。(4分)2结合全诗,分析“千里客”的形象。(4分)参考答案推荐精选1动静结合(1分),鸟的飞动点活了天高云淡的静态画面,使整幅画面有了生气(1分);衬托(反衬)(1分),用鸟的渺小衬托秋空的辽阔,使诗歌意境更为开阔。(1分)2西风劲草,落日暮云,高天归鸟,何等苍茫、壮阔!大自然的壮阔正衬托出诗人博大的胸襟。(1分)塑造了一位虽年事渐高,仍不忘为国事四处奔忙,矢志报国的志士形象(2分),一位忧国忘家的政治家形象。(1分)14.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平凉李攀龙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惟余青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弟子家。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注平凉城在汉唐盛世时并不属于边塞地界,可是明王朝自永乐年间弃大宁徙东胜,宣德年间又迁开平与独石,嘉靖时复弃哈密、河套,嘉峪关以外大片土地尽失。“汉苑”原指汉朝马苑,这里借写明代平凉府的大牧马场。平凉府西有群牧监。“宛马”原为汉代著名的大宛马,这里借指当地饲养的西北良种战马。“如云”形容奇多。秦兵,指明朝军队。1.请指出首联诗句景与情的关系,并对其加以分析。(5分)2.该诗的尾联运用了哪一种表达技巧?并请分析诗人内心有着怎样复杂的情感。(6分)参考答案1(5分)首联是景中有情(触景生情、情因景生、哀景衬哀情)。(1分)先是描写西北边塞平凉城处冷落、萧条的春天之景,(2分)抒发了因土地尽失而黯然神伤的情感(2分)。2(6分)用典的手法,(1分)借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1分)表示自己愿意效法班超投身于收复失地、保卫国土的完整的事业。(2分)却又叹息自己如今两鬓斑白、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壮志难酬)。(2分)15.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二月闻雁孙承宗几听孽鸟语关关,尽罢虚弦落照间。却讶塞鸿偏有胆,又随春信到天山。注孙承宗在天启年初奉命督师山海关、蓟辽、天津、登莱诸初军务,此诗为该时期之作。他的诗词创作风格直追稼轩气象,是明末著名的边塞和英烈诗人。关关,指受伤离群的雁的悲鸣之声。虚弦,空弦,指失群孽雁纷纷听到没有弓箭的空弦之声。1.请指出诗中“孽鸟”有什么特点,并分析诗人的用意。(5分)2.有人说诗中“塞鸿”反衬了“孽鸟”,你是否赞同?并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推荐精选参考答案1(5分)在飞回北方的途中受伤离群,惊弓丧胆(2分)。在诗中比喻打了败仗的胆小惧战的边关将领。(3分)2(6分)不赞同这个说法,实际上是“孽鸟”反衬“塞鸿”。(2分)离群胆小的孽鸟,对塞鸿始终勇敢地随着春天的信息坚持北飞感到惊讶,(2分)诗人借此讽刺了那些胆小惧战的败将,高度地赞扬了忠勇的爱国主战的将士们。(2分)16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舟行吴承恩白鹭群翻隔浦风,斜阳遥映树重重。前村一片云将雨,闲倚船窗看挂龙。注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寺方。挂龙:夏季由积云强烈发展而成的积雨云,顶部向上突起作峰状可塔状,云底乌黑色,民间称为“挂龙”。1.首句中的“翻”字极富表现力,凸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2.“闲倚船窗看挂龙”中你看到了怎样的诗人形象?(2分)参考答案:1.(2分)“翻”字写出了白鹭在水边迎风轻巧、敏捷地翻飞翱翔,描绘(突显)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2.(2分)看到了一个心情闲适,倚窗而立,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和多变,心中充满对大自然的热爱的诗人形象。17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即事夏完淳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注夏完淳: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1首联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2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最后一句。(4分)参考答案1(1)“复楚” “亡秦”运用了项羽、刘邦(或陈胜、吴广)等秦末起义军灭秦的典故(2分),表达了作者反清复明的雄心壮志(2分)。2.作者借景抒情(或“以景结情”)(1分),写惨淡的月色笼罩城池,营造了寂静悲凉的气氛,表达了深沉的亡国破家之痛(3分)。18.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苦雨后感怀谢榛苦雨万家愁,宁言客滞留。蛙鸣池水夕,蝶恋菜花秋。天地惟孤馆,寒暄一敝裘。推荐精选须臾古今事,何必叹蜉蝣。注宁言:更不必说。1请简要说明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2分)2请简要分析诗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4分)参考答案1(2分)描绘了一幅蛙鸣池中、蝶恋菜花充满生机的秋景图。2(4分)示例:诗人因雨而滞留异乡,产生了“惟孤馆”的漂泊愁苦之感,并由此引发了人生如“蜉蝣”一般短暂无常的慨叹,但结尾又以“何必”二字表达了诗人的超脱与豁达。19.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秋发庾岭注汤显祖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梧云初暗霭,花露欲霏微。岭色随行棹,江光满客衣。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注作者上书抨击朝政,触怒权贵,被贬为徐闻典史,此诗写于赴任途中。1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孤鹊”这一意象。(4分)参考答案1点明时令特征;(1分)描写秋天萧条景色烘托内心思想感情,(1分)为全诗定下凄凉伤感的基调(1分)。2“孤鹊”体现了愁苦与茫然,(1分)作者以“孤鹊”自喻,(1分)表现了内心的孤寂与伤感(2分)。19.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夜泉袁中道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1诗中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来表现山泉夜景幽静的诗句是 。(1分)2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所表现的画面。(不超过40字)(2分)参考答案:1山白鸟忽鸣(1分)2皎洁的月光照在清泉上,那泉水浸染上明月的白色,仿佛成了一溪洁白的雪。(2分)20.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栀子花诗沈周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注沈周,明朝“吴门画派”的领袖。1.栀子花为常绿灌木,夏季开花,起首句为什么会有“冰雪”之喻?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致?(5分)推荐精选2.诗的后两句尤为奇妙,历来颇得诗评家的青睐,请作简要赏析。(6分)参考答案:1.(5分)(1)栀子花呈白色,又因其在夏季开花,所以喻其花魂为雪铸,喻其花为冰质,以突出其冰清玉洁的形象在夏天给人们带来的清凉之气、舒爽之感。体现了诗人对夏夜栀子花形象的喜爱以及由栀子花、夜风所营造的清新、雅致、幽静、恬适氛围的欣赏、沉醉。2.(6分,每答对一点给2分)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写出了“栀子花”在夜风中的风情。一“牵”一“送”,夏夜微风的情态可掬;言“影”言“香”,栀子花的精魂大有飞动之感。如钩新月,暗香浮动,视觉与嗅觉相结合,营造出幽美恬静的意境。21.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济上作徐祯卿两年为客逢秋节,千里孤舟济水旁。忽见黄花倍惆怅,故园明日又重阳。1诗中前两句,诗人通过那些意象的对比,表现了诗人目前怎样的生存现状?(42诗中尾句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意境相通,请分。其异同点。(4分)参考答案1.“两年”之长正逢“秋节”相思之切,“千里”之遥恰现“孤舟”之小,对比强烈,意蕴悠长。鲜明地刻画出了作者两年多来客居他乡,面对此时秋日重阳佳节;面对此地千里之外,济水之滨,孤舟之上;内心满溢着孤独、忧伤之感。2相同点在所抒之情。二者均为诗人漂泊在外,面对重阳佳节而引发了浓厚的思乡之情。不同点在抒情的方式。徐诗含蓄,语不深而情深;王诗直抒胸臆,融浓情于笔端。22.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渡江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参考答案:12.(6分)1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2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23.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春暮西园推荐精选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答案角度提示: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彩。从形象的角度:可联系诗中意象作具体分析,也可以联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暮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24.一首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出郭李攀龙出郭随吾适,人家杜曲边。溪流萦去马,山路入鸣蝉。禾黍殷秋作,茅茨入昼眠。可能祛物役,归买汶阳田。注杜曲:地名。殷秋:深秋。汶阳:汶上。论语雍也:“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1.诗的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其后一句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2这首诗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1颔联通过描写回环的溪流、幽深的山路、热闹的蝉鸣以及骑马而去的人,描绘出一幅秋日幽静安闲的山间风景图。(2分)以动衬静。(2分)2借景抒情,用典。(2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乡间恬静、安闲、自由生活的向往。(2分)26.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五月十九日大雨刘基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注殷:震动。1.试对本诗描述的夏天所特有的雷阵雨前后的自然景象作简要分析。(5分)答:2.诗人喜欢通过自然景观抒发人生的哲理,使天籁中赋有理趣。本诗蕴含着怎样的理趣,请作简要分析。(2分)参考答案:1.这首诗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夏天所特有的雷阵雨前后的自然景象。前两句极力描述大雨的磅礴威猛气势:风急雨骤,黑云压城,电闪雷呜,大雨倾盆。(2分)后两句描述雨过天晴的恬静平和景象:雷雨过后,池塘水溢,草色滴翠,蛙声一片。(2分)前两句的景与后两句的景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以回味。(1分)推荐精选2.理趣:大风大雨虽然猛烈,但维持的时间决不会长久;(1分)一个人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应当勇敢顽强,难关终将过去。(1分)(意思对即可)27.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朝耕袁中道荷锄出茅屋,月色白如素。过林滴水声,一天好雾露。东方犹未光,灿灿动霞路。不觉叱牛声,惊起双白鹭。1.诗歌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4分)2.从整首诗来看,诗人采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景?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分)参考答案:1诗歌描写出一幅清新、美丽、自然的乡村晨景图(2分),表现了作者对纯朴自然的乡村自然景色与田园生活的热爱、赞美之情,同时表现出农家生活的快乐、闲适之情(2分)。2诗人采用动静结合(以动写静)的手法来写景(2分)。农村的早晨极为清静,路过小树林,能听到树叶上滴落水珠的声音;早起耕耘的农人吆喝耕牛的声音,惊起一双白鹭。突出表现了乡村的自然宁静。(具体分析2分)评分标准:手法2分,分析2分。28.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经故内贝琼山中玉殿尽苍苔,天子蒙尘岂复回。地脉不从沧海断,潮声犹上浙东来。百年禁树知谁惜,三月宫花尚自开。此日登临解题赋,白头庾信不胜哀。注贝琼(13141379)初名阙,字廷臣,别号清江。约生于元成宗大德初,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年八十余岁。此诗作于元末,当是经过南宋朝廷的故宫遗址所作。1结合诗词鉴赏相关知识,分析本诗中间两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4分)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参考答案:1一是远近结合,颔联写远景,颈联为近观;二是虚实结合,地脉并未断裂、钱塘潮声依旧拍打堤岸是实,南宋王朝已成历史是虚,百花依旧应时争妍吐艳是实,赏花人不再是虚。两联结合,既富现实感,又有空灵之趣,进而启发读者飘渺思绪,驰骋于时间与空间之中,以体会作者深沉而怅惘的意绪。2诗人借对南宋王朝故宫遗址衰败、颓圮的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一种淡淡的怅惘之情:不仅有对国家昔盛今衰的伤感之情,还有着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索。29.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推荐精选题墨葡萄诗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注徐渭(15211593),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他性情纵放,少年屡试不第。他是文学家兼书画家,诗文、戏曲著作颇丰,中年,以后开始学画,擅长画花鸟,兼山水、人物,水墨写意,气势纵横奔放,不拘绳墨。1第三句“笔底明珠无处卖”中的“明珠”指什么?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你认为第四句诗中最精彩的一个字是什么?请简述理由。参考答案1诗中的“明珠”表面上是比喻所画的“墨葡萄”,实际上喻指诗人自己肚子的才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深沉感喟。2“闲”字。诗人运用反复手法,突出这个“闲”字,旨在表现诗人一生飘零、寂寞孤苦的境遇,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怅惘与不平。本该一展抱负,却遭“闲抛闲掷”,个中遗憾与愤懑,均借这一“闲”字言出。30.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屈原庙粱辰鱼寒云掩映庙堂门,旅客秋来荐水蘩。山鬼暗吹青殿火,灵儿昼舞白霓旛。龙舆已逐峰头梦,鱼腹空埋水底魂。斑竹丛丛杂芳杜,鹧鸪飞处欲黄昏。注梁辰鱼:戏剧家,生活在君庸巨昏、阉党当政的明末时代。水蘩:即白蒿,可食,古代用为祭品。灵儿:与“山鬼”皆为屈原作品中民间传说的山神、仙灵的形象。峰头梦:指楚怀王梦与巫山神女在阳台幽会之事。杜:指杜蘅,香草名。1在“鱼腹空埋水底魂”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妙?请作简要赏析。(4分)2.诗的尾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这样结尾有何作用?(4分)参考答案1.示例:“空”字用得最妙。此句慨叹屈原投水自尽,一个“空”字,包含着对屈原大业未竟、理想成空的深深惋惜;同时也揭示出,在昏庸黑暗的统治下,纵使志士仁人尽忠竭志,到头来也一切成空,落得可悲结局。(另有言之成理的赏析亦可,共4分)2.示例:诗的尾联描绘了屈原庙周围萧索凄凉的景色:那泪痕点点的丛丛斑竹仿佛对着香草杜蘅低泣;那哀怨声声的深山鹧鸪好像对着黄昏落日悲啼。这样结尾的作用:既是与首联相呼应,进一步渲染和烘托了旅客纷纷前来瞻仰拜谒屈原庙的情感氛围;也是以景结情,情寓景中,给人无尽的情思和想象,表达了诗人对屈原悲剧的同情和对时世的忧愤。(每问2分,共4分)31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九日风阻郑家口王世贞推荐精选野戍秋高鼓角哀,萧萧木叶走黄埃?横驱浊浪蛟龙斗,复掩深林虎豹来。短发霜风欺落帽,异乡天地畏登台。只应诸季莱萸酒,妒杀黄花傍汝开。作者简介王世贞是明代文坛盟主、史学巨匠。出生于以衣冠诗书著称的太仓王氏家族。王氏家族乃魏晋南北朝时期世代簪缨的琅琊王氏的余脉,唐宋时期王氏家族曾长期定居于浙江桐庐,唐有刺史朐封,五代有衙推仁镐,宋有司谏缙,世世贵显。元初王梦声被行省征辟为昆山州儒学正,始定居太仓。梦声祖孙三代任教职,以儒传家。太仓王氏自王侨、王倬兄弟于成化年间同举进士,自此科第蝉联。世贞祖父倬,成化十四年进士,终南京兵部右侍郎,为弘治正德年间名臣。父忬,嘉靖二十年进士,终总督蓟辽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赠兵部尚书,为嘉靖年间名臣。注诸季:诸弟1.颔联是怎样写风的?结合诗句简要说明。(3分)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1比喻(或夸张)。把秋风卷起的巨浪比喻为蛟龙在酣斗,巨浪卷入深林似乎要把虎豹驱赶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从江河和深林两个领域写出了风的大。2.诗的前四句写了受大风阻止,自己不能如愿赶回家。后四句紧扣“九日”重阳,写自己不能在重阳之日与家人团聚,抒发了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32.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闻邻船吹笛杨基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注分:料,料想。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开头与结尾处的景物描写相呼应,寄寓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营造了优美的意境。B第三句写笛声由“楚调”转为“吴音”,其中暗含了吹笛人的内在情感。C末尾两句情味深长,“折柳”含伤别之意,“陇头花”即“陇头梅”,含思念之情。D这首诗的体裁为七言古诗,语言质朴无华,意蕴丰富,感人至深。2本诗以“闻邻船吹笛”为题,请简要分析“笛声”表现的丰富内涵。(2分)3全诗以“江空月寒露华白”起笔,请结合诗歌内容对此加以赏析。(3 分)参考答案1(3分)A(诗歌结尾两句不是写景,而是诗人的心理感受)2(2分)笛声表现了吹笛人羁旅行役之苦( 或吹笛人作客他乡之久、飘泊别家之远、形色憔悴之状);表现了吹笛人的思乡之情。(意思对即可,答对1点1分,2点满分。) 推荐精选3(3分)“江空月寒露华白”,描写了秋江月夜空寂、寒露满地的凄清图景,渲染了凄凉的氛围(1分),为闻笛提供了背景,奠定了全诗悲凉、凄楚的感情基调(1分),更有利于表现吹笛人的羁旅之苦以及思乡之情(1分)。(附:“陇头花”即“陇头梅”。陇头梅:大庾岭地处亚热带,十月即见梅花。旧时岭上多梅,故又称“梅岭”。觉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陇头疑是岭头。”据荆州记,陆凯一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范,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 33.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咏煤炭于谦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1.咏煤炭中托物言志,借以明志的名句是哪句?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分2“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两句诗写得好,请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1.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抒发诗人至死也要为国家出力的爱国之情。2“爝火燃回春浩浩”形容煤炭燃烧给人们带来温暖,就像春回大地一般。“洪炉照破夜沉沉”写出炉火火势之大能够冲破沉沉的黑夜。诗人用用比喻手法具体描写煤炭的能量之大。34.阅读下面明诗和一首唐诗,回答问题。菊花唐寅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感遇李白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1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各是什么?(2分)2两诗都刻画了“菊”的形象,但在表达情感时他们的作用却不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参考答案1第一首表达的是游子思归之情,第二首表达的是怀才不遇的无奈之感。(2分)2第一首通过遥想故园菊花的开放,感知到了秋天的来临,从而触发了思乡之情,菊花是情感的触发点。第二首是托物言志,以菊自喻,通过写菊的“茎疏叶微”,虽“自有芳菲”却“徒沾清露”,正当盛时却无人采摘,来象征自己不得赏识的际遇。(5分)推荐精选35.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登太白楼王世贞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注释】潺湲:水缓缓流动貌。1诗中追忆的那位曾经登临此楼的著名诗人是。(1分)2对作品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首联追忆先贤,展示长啸登楼的豪迈身姿,笔力雄健。B颔联崇仰高士,思接千载,使全诗具有历史的纵深感。C颈联写海天明月气势壮阔,为全诗增添高远意境。D全诗前两联写心中所忆,后两联写眼前所见,虚实结合。3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尾联作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1李白(1分)。2D(3分)。3作者登楼,希望能够寻找到像李白这样的高士,但是眼前只有滚滚向前的济水,默默流淌无止无息。以苍凉的画面映衬作者怅惘的心情,可谓是情景相生,使感情更加深沉;同时作者将自己的万千情感凝聚在一幅简单的画面之中,又可谓蕴藉含蓄,意境悠远。(4分)36.一首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落叶吴嘉纪枝上曾几日,夜来秋已终。又随天地意,乱下户庭中。不静月斜处,偏惊白头翁。何须怨摇落,多事是春风。【注】吴嘉纪(16131684),字宾贤,号野人,明末清初诗人。明亡后绝意仕途,隐居家乡,以布衣终身。1全诗是怎样描述秋天落叶的?为什么落叶偏使白头翁“惊”呢?(5分)2诗的尾联是什么意思?它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6分)参考答案1(5分)暮秋月夜,风吹叶落,散落的枯叶在院子里发出萧萧瑟瑟的声音。白头老翁之所以“惊”,是因为他从落叶中感到了时间的推移,感慨自己生命流逝,人生衰老。答出描述秋天落叶的,给2分;答出为什么“惊”的,给3分。2(6分)落叶何必要埋怨秋风将它摇落呢?这是因为它在春风中就隐含了多变故的命运。生命规律就是有兴必有衰,应当从容面对,表达了诗人达观从容的人生态度。(如答成“面对自然规律的盛衰变故,表达出无奈或感慨”,言之成理亦可) 答出尾联意思的,给3分;答出人生态度的,给3分。37.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推荐精选过南旺守闸刘基客路三千里,舟行二月余。壮颜随日减,衰鬓受风疏。蔓草须句国,浮云少昊墟。秋心如汶水,荡漾绕青徐。【注】刘基,元至顺年间进士,助明太祖朱元璋成就帝业,该诗作于他弃官还乡之时。南旺:在今山东省汶上县城西南古运河边。守闸:停船等待河上闸门开启。须句:春秋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东平县境。少昊:传说中的古部落首领,曾建都于曲阜。1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各有什么效果? (6分)参考答案1.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繁华易逝的伤感和政治上失意,急于回乡的愁苦心情。2.用典,使抒情委婉含蓄,发人深省;运用比喻,将抽象的“秋心”写得具体可感,丰富了诗歌的意境。38.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写意徐贲看山看水独坐,听风听雨高眠。客去客来日日,花开花落年年。注释写意: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1诗歌前两句通过“_ ”和“_ ”将人物置于山水之中、风雨之中,使主人公与大自然紧紧融合在一起,寥寥几笔勾画出了人物的形态。(2分)2诗歌第一句写“独坐”,第三句又说“客去客来”,这样前后有矛盾吗?说说你的看法。(2分)参考答案1.独坐,高眠2.其实这样并不矛盾,独坐是指自己独身而坐, 体现出一种超脱的境界,来往的客的喧嚣更能衬托出自己独身而坐的超凡脱俗。39.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注】十日静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1分析“江山阅鬓华”中“阅”的妙处。推荐精选2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表达沉着蕴藉,感情严肃深挚。请结合诗歌多重主题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有看到、见证之意。这里用了拟人手法,生动逼真地写出了江山见证了我头发变白的过程,表明了作者对恢复明朝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2这首诗既有对远在他乡的友人的思念,又有对自己身世飘零的感慨,更隐含着深沉的爱国情怀。诗人把多重感情和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对爱国情怀表达含蓄而深沉。所以说诗风接近杜甫。【附】这是一首酬答诗。王处士,名炜,是作者的好友。此诗写出了他们虽天涯沦落,却肝胆相照的友情,写得沉着深挚。它在抒写离情别愫之中,又交织着对国家兴亡的深沉感慨,而这两种情感却是如此有机地熔铸在一起,整首诗苍凉沉郁,情深意切,表达了作者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对恢复明朝统治的矢志不渝。颇能打动读者的心弦。诗文的风格深沉蕴藉,语势有停顿转折。杜甫诗风沉郁顿挫:沉郁是指其作品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题材的严肃,感情的深沉、深挚;顿挫是指其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出语谋篇的曲折、变化的多端。)40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和沈石田落花诗唐寅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深院青春空白锁,平原红日又西斜。小桥流水闲树落,不见啼莺有吠蛙。1诗中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2请结合全诗,赏析尾联的妙处。(4分)参考答案1用典(1分)使用了王昭君不被赏识,张丽华不得君王留幸之典,(1分)表达出诗人怀才不遇,仕途不顺,不得重用的苦闷。(2分)2“不见莺啼有吠蛙”寓指春去夏至,花落时节;(1分)呼应首联(或呼应标题)(1分)以景作结,(1分),委婉地表现了作者的孤独寂寞(或无奈与自嘲)。 (1分)41.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泊江州陶安江云绀绿夕阳边,江水空明海气连。一点远帆如白鸟,数声急鼓隔苍烟。浔阳九派疑无地,庐阜千峰直造天。清夜开樽酹司马,琵琶亭下月当船。【注】江州:今江西九江。陶安:元末明初诗人。推荐精选1请赏析“一点远帆如白鸟”这句诗,有人认为是量词用得好,有人认为是比喻用得好,你的看法是什么?2最后一联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何种感情?3这首诗描写了江州哪些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1点:突出了远帆的“远”,因为远,远帆细小,像一个小点一样,所以用“点”较恰切。(1分)“如白鸟”,也是因为距离远,而江面又是水天相连,感觉到远帆像一只白鸟在移动。(1分)量词和比喻的运用,都突出了江面的寥阔苍茫。(1分)2运用典故。(1分)在清夜在浔阳江头,诗人想起了白居易的琵琶行,酾酒祭奠,表达了诗人对白居易的凭吊和同情。(1分)3诗中描写了江州傍晚的景物。(1分)绀绿的江云围绕在夕阳的倒影旁,江水空阔明亮,与水上的雾气相连。远处一只帆船,黄昏的急鼓声在青霭中传过来。江州支流众多,水面广阔,而远处的庐山的山峰直插云霄。(2分)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江州美景的赞美,又有人在旅途的淡淡的离愁。(2分)42.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又寄升庵黄峨懒把音书寄日边,别离经岁又经年。郎君自是无归计,何处青山不杜鹃。诗人简介黄峨(1498-1569)明女文学家。字秀眉,四川遂宁人。文学家杨慎之妻,人称黄安人。能诗词,散曲尤有名。所作有杨夫人乐府,其中多与杨慎陶情乐府所收者相混,近人将两人之作合编为杨升庵夫妇散曲。又有杨状元妻诗集。【注】日边:天边极远之地。此指作者丈夫杨升庵远谪的滇南之处。自是:应该是。1信是自己写的,又“懒”得发出,这不前后矛盾吗?请分析诗歌首句“懒”字的妙处?(4分)2“郎君自是无归计,何处青山不杜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1(4分)诗人与丈夫分别既久,年复一年,了无归期,其间鸿雁频传,却久候佳讯不至(1分);一个“懒”字,既刻画了寄信人慵懒不爽的精神状态,又反映了长期思夫望夫的痛楚(2分),并奠定了全诗缠绵悱恻的基调,可谓一石三鸟,足见诗人择词炼字的功夫(1分)2(4分)表现了诗人久盼夫归而不得的痛苦、矛盾的心境(1分)。第三句承上而转以轻松的口吻,似乎在说:对方不能回来既成事实,“自是”无法可想,就地索性听任自然吧(1分)。然而表面的豁达毕竟掩盖不了内心的真情,末句将这种深情推向了极致(1分):自己和丈夫“日边”暌隔,心曲难诉,特请杜鹃致意,而那阵阵“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的啼鸣,正暗示着女诗人对远方亲人的呼唤。(1分)43.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九日渡江推荐精选李东阳秋风江口听鸣榔,远客归心正渺茫。万古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火宿维扬。【注】李东阳:明代茶陵人。成化八年,以礼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后进太子少保、礼部尚书。这首诗是诗人主持应天乡试时所作。在乡试放榜后,诗人从南京渡江经扬州北上,恰逢重阳,佳节思亲,因赋此诗。鸣榔:捕鱼时敲打船舷所发出的声响。瓜步:镇名,东临长江。后面的建康、真州和维扬,分别是今南京、仪征和扬州。1.填空:首联交代渡江的时令、景色和 ;颔联以万里长江之永恒 百年人生之短暂,寓情于景。2.颈联、尾联连用四个地名,流转自如。比较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诗句,比较两者所抒发的感情的异同。参考答案1心境 反衬2同:都抒发了归乡的喜悦之情。异:杜甫之喜既是个人之喜也是家国之喜,且长期离乡背井,故思归急切;李东阳之喜纯是个人之喜,且只是小别妻孥,故思归舒缓。44.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秋日高翥庭草衔秋自短长,悲蛩传响答寒螀。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诗人简介高翥是明代江湖派中较有才情的诗人。他的一些诗具有民歌风味,如秋日田父辞二首写农村风俗,语言朴素自然;春情四首如民间情歌;无题诗也写得与竹枝词相仿佛,如:风竹萧萧淡月明,孤眠真个可怜生。不知昨夜相思梦,去到伊行是几更?他擅长以平易自然的诗句写出寻常不经意的景色,如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杨柳浅深黄(晓出黄山寺),把草色和溪流、菜花和杨柳这些常见的景物写得相映成趣。多景楼以深秋晚景衬托故国之思,笔致雅淡。1.古人说:“一叶而知秋”,作者开篇就抓住了对秋天的到来最敏感的小草来写,你认为哪个字能写出秋天小草的神韵?请作具体分析。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参考答案1.衔。作者通过一个“衔”字,把无形的秋具体化了,仿佛是小草伸长脖子首先衔住了秋的衣角,而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