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考语文第1轮总复习 第8章第2节 新闻、报告阅读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6721048 上传时间:2022-03-29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高考语文第1轮总复习 第8章第2节 新闻、报告阅读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福建省高考语文第1轮总复习 第8章第2节 新闻、报告阅读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福建省高考语文第1轮总复习 第8章第2节 新闻、报告阅读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新闻、报告阅读新闻、报告阅读 (2009福州市第二次质量检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当前经济形势对就业有何冲击? 新华网北京11月20日电金融危机究竟对我国就业形势带来哪些冲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在30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给出了答案。发现:10月份以来就业形势发生变化 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介绍,今年1到9月份,我们国家的就业局势基本保持稳定,登记失业率得到有效的控制。进入10月份以来,就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速下降。前9个月每个月的平均增速是9%。进入10月份,新增就业的增速是8%。张小建说:“这也是最近几年来第一次出现了连续增长后的增速下降。” 企业的用工需求出现下滑。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8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调查显示,第三季度以后的用工需求下降了5.5%。 张小建表示,部分企业招工用人的需求明显下降,会导致今年底到明年用工的减少。 企业现有的岗位流失严重。张小建说,据我们重点监测显示,第三季度我们监测的企业有一半存在岗位流失的情况,而且新增加的岗位和流失的岗位增减相抵,出现了负数。 预计:失业率到年底有所增长,但目标能够完成 从前10个月的数据显示,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已达1020万人,已经提前完成全年1000万的目标任务。 然而,目前还有一批企业现在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况,没有和职工解除劳动关系,但职工确实是在放长假、等订单,或者生产自救,处于隐性失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预计,今年年底到明年失业率肯定要比现在的4.0%有一个增长。 面对严峻的挑战,今年城镇登记失业率4.5%的目标能否完成呢?张小建表示:“今年底完成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的目标还是没有问题的。” 为了能够保持就业的增长,有效地控制失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采取四个方面措施:一是千方百计地帮助那些目前正在停产、半停产的企业,稳定员工队伍,防止隐性失业变成显性失业,从而减少整个社会的失业。 二是促使扩大就业和扩大内需能够更紧密地结合,努力支持那些正在发展的,经营状况比较良好的企业,来继续扩大就业,保证就业的增长。 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和就业服务,统筹安排各类人员的就业,重点帮助城市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时要兼顾重点行业的农民工。 四是在全社会组织开展大规模的职业培训,将更多的城乡劳动者组织到职业培训中来,使得劳动者在提高就业能力和素质的同时,能够使失业找工作者处于一个积极准备就业的状态,而不是散落在社会上。 判断:明年二季度就业形势会好转 由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还是比较好的,特别是中央出台了十项重大举措,在三年内将投资4万亿元用于扩大内需,这对拉动就业有重要作用。 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研究支持轻纺工业发展,据介绍,全国有4000万人在这个行业就业,支持轻纺工业发展对于保持就业局势的稳定非常重要。 张小建说:“基于这些考虑,预计明年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还能够保持。” 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判断,明年一季度就业形势会出现更大的困难,但是从二季度开始就业的局势就会好转,总的就业人员的数量和今年相比会略有下降。【注【注】“今年”指的是2008年。“明年”指的是2009年。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下降,是因为部分企业招工用人的需求明显下降。B进入10月份以来,前9个月基本保持稳定的就业形势发生了变化。C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重点监测,全年有一半以上的企业存在岗位流失的情况。D扩大内需有助于扩大就业。E明年的就业局势将呈现一条先降后升的曲线。AC 考查对新闻文本的基本信息的提取概括能力。考生要按照题目的要求摘出、调整、组合文中的有效信息,按照题目的规定写出答案。 3.依据文末所做的判断,联系社会实际,探究分析其中的理由。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困难的理由:据报载,返城农民工能找到工作职位的只有50%左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形势严峻。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企业停产、半停产或转行。贸易出口受阻,大量产品滞销,等等。 好转的理由:国家出台十大举措,将投入4万亿元用于扩大内需。在全社会组织开展大规模的职业培训。研究生扩招,高校试行应届生返校接受继续教育,鼓励部分毕业生自主创业。对不解聘员工的企业实行减免税,等等。(以上从“困难”“好转”两方面各举出2个理由并加以简析即可) 考查在把握新闻文本基本特征和主要信息的基础上,能否深入思考,对文本的观点、倾向、影响等做出准确的认识和判断的能力。 (2010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让法律来保护阳光梁衡 “中国高度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2006年1月1日,中国将正式实施可再生能源法。” 摘自国家主席胡锦涛2005年11月7日在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上的致辞 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相对于越用越少、不可再生的煤和石油,这些能源可谓循环往复、取之不竭。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专门立法来保护它们的开发呢?原来这阳光、这风、这些生物等并不自由。我们歌颂阳光的美丽,羡慕风的来去,欣赏生物的多姿,其实它们受着许多束缚,满肚子委屈。阳光不远万里来到地球,不只是为了红几朵花、绿几棵树,它还能发电、供热,能让汽车跑,能让电灯亮。科学家说,晴天太阳照着的每一平方米就蕴藏着1千瓦时左右的能量。风儿在地球上飘荡,也不只是为了来一点凉爽、送几片白帆,它还有更大的力量,却无用武之地,所以就恼怒、狂躁。你看那台风、飓风、龙卷风是怎样地拍胸怒吼!地球上除人类以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生物,不过它们只是无奈地独处,兰在幽谷无人问,花自飘零水自流,还有谁知道它们居然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呢? 阳光、风、水、生物、地热、海洋有这么多本事,为什么不使出来呢?有两个原因:一是人们的认识所限,有眼不识金镶玉,轻慢了它们,它们当然就不出力。这好办,随着科学的进步,观念的转变,会纠正的。二是人们的固执,明知可用就是不用,甚至不许别人用。原来能源一族也和人类社会一样,新旧之间会明争暗斗,抢位置、争高低,先来的见不得后到的,强势者挤兑着弱小的。新能源的开发当然要投资,旧能源说,何苦呢,照旧用我不更省事?新能源的开发要成本投入,旧能源说,你看,得不偿失!房顶上装一个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供热系统,可以供全楼的照明、热水。建筑商说还得改图纸,施工队说太麻烦,物业部门说不美观。山坡上竖一个风力发电塔就可送电到万家,但是先要征地,又要修路、进设备、培训技术人员。主持者一想,算了吧,还是到热电厂买电去。玉米的传统用途是食用或者当饲料,现在发现可以造酒精,这酒精还能开汽车,玉米秆可以发电。但是将这些理论变为现实有许多风险,谁第一个吃螃蟹?总之,新事头绪多,旧轨最好循。至于新事物的前景,一般人管不了那么多。一般人管不了,谁来管?国家来管。用什么办法来管?用法律。只有法律才能平等地规范所有人的行为,保护人类的长远利益。于是就有了可再生能源法。 1831年,当整个欧洲还在靠油灯、蜡烛照明,靠煤炭取暖时,法拉第把一块磁铁投入线圈,电流计上的指针轻轻摆动了一下。他给人表演时,有绅士问:“这有什么用?”法拉第说:“先生,不用多久,它就会给您交税的。”现在全世界靠电力生产的财富和税收早已多得难以统计。为推广新能源,各国都制定了相关法律。现在阳光、风、生物等新能源才崭露头角,就像当年法拉第手中的磁铁和线圈,亟盼世人理解,盼社会支持,盼法律保护。打个比方,可再生能源法就像未成年人保护法一样,它是专门保护弱者、保护未来、保护人类的长远利益的。 千百年来,我们都将阳光当做人类自由的象征,现在突然发现,我们并没有给阳光自由,发现我们亟须用一部专门的法律来保护阳光的自由。当年有人问恩格斯说,你和马克思为之奋斗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恩格斯回答:“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自有阶级社会以来,人类就在为自己争自由,为社会秩序立法,现在又懂得为自然争自由,为保护利用自然立法。人类的自由发展应该成为自然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反之,自然的自由发展也是人类自由发展的条件。当阳光、风、各种生物,还有地热、海洋都自由地迸发它们所有的能量时,人类自己也就获得了最大的自由。 (选自梁衡新闻作品导读,有删改)1请在画线部分任选两处,指出其所用修辞方法,并分析所用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用拟人手法形象地表达出可再生能源没有被开发。用反问手法强调了人类对可再生能源的不了解。用排比句式突出新能源在推广过程中受到了重重阻力。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具体到题目中:可以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切入分析,需要根据其特征及作用分析其表达效果。如处,“满肚子委屈”,把阳光当人来写,是拟人。是反问。句式相同,是排比。 2作者引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事实,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承接上文提到的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总是遇到许多阻碍,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事实证明了当初电力能源的开发利用也遇到了阻碍,但最终不仅突破了人类的旧有认识,还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照应上文,与上文形成对比,说明新能源之所以无用武之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代人观念守旧,怕麻烦,怕承担风险。(2)引出下文有关新能源极盼世人理解、社会支持、法律保护的内容,从而说明为自然争自由,为保护利用自然立法的重要性。充实文章的内容,增强新闻的真实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说服力。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具体到题目中,可先分析上下文各写了什么内容,再分析引用这个史实的作用。根据上下文的位置可知,为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指法拉第刚发现电磁感应时不被人理解,和现在新能源现状接近。启下则为,电力现在对人类的贡献预示着新能源会带给人类美好的未来。 3文章标题“让法律来保护阳光”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参考答案【参考答案】“让法律来保护阳光”指通过立法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论述:可再生能源不自由,是指它得不到开发利用。主要的原因有两个:受科学认识的局限;受眼前利益的局限。只有通过立法突破眼前利益的局限,才能保护可再生能源的自由发展;保护可再生能源的自由发展,也就是保护人类的自由发展。 本题考查的是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涉及文章结构、思路、要点和中心等多方面的要求。具体到题目中可作如下分析:“让法律来保护阳光”是形象化的说法,意思就是制定法律,保护可再生资源,确保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作者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说明可再生能源无用武之地的现状,接着从人类认识有限和观念的固执守旧两方面分析了可再生能源无用武之地的原因,然后引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事例说明新能源极需世人理解和社会支持,最后从立法的高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即我们亟须用一部专门的法律来保护阳光的自由。 1信息整合:考查对新闻与报告文本的基本信息的提取概括能力。 2特征把握:考查对新闻与报告文本的基本特征的把握能力,主要有文本思路结构、作者观点态度、作品的表现手法等几个方面。 一、复习方向一、复习方向 3文本评价:考查在把握新闻与报告文本基本特征和主要信息的基础上,能否深入思考,对文本的观点、倾向、影响等做出准确的认识和判断。 4深层探究:考查对新闻与报告文本的疑点、难点和深层意蕴的发掘、思考、解决能力。 1知人论世,结合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解读文本。 新闻与报告一般与社会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深入解读文本,必然关涉到社会历史的相关背景。这就要求我们结合人物的生平事件,结合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去理解文本,是谓知人论世。如新闻类文本,其独特的价值在受众(听众和读者)的关注与陌生(不了解、不知情)中生成。新闻记者敏锐的二、解题指导二、解题指导职业眼光就表现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洞察和对百姓关注问题的熟知之中。所以,了解一定时期内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是解读新闻价值,预见新闻独特的社会影响的前提条件。至于报告,无论是主题的选择、对象的确立,还是结论的推导,都与一定时期社会主流意识的倾向性相关,都与社会科学发展的热点领域相关。所以,留心现实生活,把握当代社会,是解读实用类文本的一把钥匙。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社会,是现代高中生必备的应考素质。 2了解文体特征,从结构要素方面把握文本基本内容。 新闻和报告文本与文学类文本相比,有一种固定的格式和程式化的语言。这种固定的格式和程式化的语言决定了新闻与报告类文本的文体特征和结构要素。如新闻,就要从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方面去把握。报告则要从主题、被访对象、所获取的事实、结论等方面去把握。把握新闻与报告类文本结构要素的基本内容是阅读理解新闻与报告类文本的主要任务,也是鉴赏评价与探究的基础。 3阐释文本意蕴,发掘文本特色。 对文本意蕴的阐释要注意三点:其一,从文本内容出发,不可另起炉灶;其二,广泛结合社会生活和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其三,确有自我见解。对文本特色的发掘要注意横向比较,即拿同类文本的基本范式与此文本相比较,发现差异,品析高下。 4基于文本,超越文本,独立探究。 新闻与报告类文本阅读多数设置探究题,这是新课程理念的需要,更是新闻与报告类文本阅读的需要。所谓探究,就是围绕一定的问题情境,提出假设,分析探究,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探究答题的文字表述一般分为四部分: (1)铺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答题时,考生可以把问题的形成过程用文字表达出来,并用简明的语言明确自己探究的问题。 (2)提供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思路。面对已经明确的问题,按照一般的逻辑,选择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思路。 (3)引述事实,尝试从多种角度、用各种思路去解决问题。在明确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思路后,引述文本和生活中的事实,逐一尝试解决问题,这样更具探究色彩。 (4)得出结论。在多种角度和思路中,可能有一种会使问题得到解决,据此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对这一角度和思路,可以稍加详尽地表述。如果各种角度和思路都无法解决问题,可以给出一个阶段性的结论。只要有一个真实的探究过程,这种答案也不会扣分。1. BC。B项,概括不全面。林清玄之所以不认同周作人的作品,原因里还有周的文字没有伸缩性;C项,原文是说“如果完全放弃传统,我们就无法理解到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缺乏自信”。一一2林清玄的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他认识到快乐是比成功更重要的东西,他的作品也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苏东坡、泰戈尔等古今中外作家对他的创作理念产生了较大影响,注重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十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他的写作帮助很大,使其文字浅显易懂;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林清玄能够保持内心的从容、淡定,使他的作品有清新淡雅的风格。一一3认同。这句话是说,人生不需要准备太丰富的物质条件,而需要准备从容的心态。林清玄早年的经历使他认识到不能一味追求物质与现实的享受,而应该追求内心的丰盈和快乐。(或:尽管都市生活节奏是很快的,但并不妨碍一个人追求内心的从容,亦即做事时要有定力、有定见,也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一一 (联系生活能谈出对从容心态的理解,或对快乐与成功关系的理解,或对传统与内心关系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如果不认同,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比如:我不认同林清玄的观点,我觉得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人只有拥有足够多的物质财富,才能满足生活的各种所需,比如买书、旅游等。而物质缺乏的人,无论如何,他的生活质量都不会高。一一4. CD。C项,是这一安排引起了世界媒体的关注,而不是林浩的表现引起了世界媒体的关注。D项,与“震动”没有关系。二二5一种高度是指体育健儿身上体现出来的中国人民面对竞争奋起直追的拼搏精神和高超的技艺,一种高度指抗震英雄身上体现出来的中国人民面对灾难不屈不挠的英勇气概。(意思对即可)二者都体现了自信、乐观,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二二6奥运会开幕式上林浩与姚明一起出场,让映秀人以特殊的方式参与了奥运会;在社会和政府的帮助下,灾区人民又能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了;解放军帮助灾区修建标准篮球场,让灾区人民能够开展体育活动。这句话的深刻含意是:在政府和全社会的帮助下,灾区人民已经慢慢走出大地震的阴影,正在以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重建家园。二二7. CD。C.“中国游客用餐专区”仅出现在欧洲的部分旅游线路,并非欧美都有;D.应指在入住酒店公共场所,而非在入住酒店所有场所。三三8选文选定美国、法国、马来西亚三个出境游目的国展开调查。调查结论:出境游绝大部分中国游客的素质是好的,但确有一小部分中国游客由于固有陋习、对出境游目的国的风俗习惯不了解等原因而出现一些不文明行为,影响了整体形象。三三9选取的三个调查地点分别位于欧、美、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且是国人出境游人数较多的三个地方,因此并非随意而为,得出的结论当然也是可信的。对于注重提高出境游国人的素质,减少并杜绝不文明行为,应以肯定为妥。(但如果从人数不多并不代表国人整体形象角度分析,或从国外国内游应该一起抓,不要搞“面子”工程的角度来谈也是可以的。关键是言之成理,言之有据)三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