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二级章节重点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5820996 上传时间:2022-03-25 格式:DOC 页数:122 大小: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二级章节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人力资源二级章节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人力资源二级章节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级章节重点(第一至第六章)人力资源师国家二级 章节重点1.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二级) 第一节企业组织结构设计与变革 第一单元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知识要求: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组织结构设计是指以企业组织结构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它是企业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前提。(一)组织设计理论的内涵 1组织理论又被称作为广义的组织理论或大组织理论,组织设计理论则被称作为狭义的组织理论或小组织理论,从逻辑上说,组织理论应该包括组织设计理论。2组织理论的发展组织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组织理论,近代组织理论和现代组织理论三个阶段。3组织设计理论的分类组织设计理论又被分为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和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静态设计理论依然是组织设计的核心内容。动态组织设计理论是静态组织设计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包容关系。(二)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1. 任务与目标原则 企业组织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实现企业的战略任务和经营目标服务的。2. 专业分工和协作的原则 3. 有效管理幅度原则 4.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5. 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二新型组织结构模式(一)多维立体组织结构它把矩阵组织结构形式与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管理组织结构模式。(二)模拟分权组织结构(三)分公司与总公司分公司是总公司繁荣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在法律上和经济上均无独立性,不是独立的法人企业。(四)子公司与母公司子公司是指受集团或母公司控制但在法律上独立的法人企业。(五)企业集团企业集团是一种以母子公司为主体,通过产权关系和生产经营协作等多种方式,与众多企业法人组织共同组成的经济联合体2企业集团的职能机构框图(1)依托型组织职能机构(2)独立型组织职能机构(3)智囊机构及业务公司和专业中心(4)非常设机构能力要求一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 分析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选择最佳的组织结构模式(1)企业环境 (2)企业规模 (3)企业战略目标 (4)信息沟通2根据所选的组织结构模式,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部门。3为各个部门选择合适的部门结构,进行组织机构设置。4将各个部门组合起来,形成特定的组织结构。5。依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组织结构二部门结构不同模式的选择(1)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2)以成果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3)以关系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第二单元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知识要求一、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1.组织结构的功能在于分工和协调,是保证战略实施的必要手段。 2.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规模、产品和市场都发生了变化,这时,企业应采用适合的组织发展战略,对组织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主要战略有: 1. 增大数量战略 2. 扩大地区战略 3. 纵向整合战略 4. 多种经营战略 能力要求一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程序(一)组织结构诊断1组织结构调查2组织结构分析3组织决策分析4组织关系分析(二)实施结构变革1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征兆2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式3排除组织结构变革的阻力(三)企业组织结构评价企业组织结构的整合组织结构整合是企业最常用的组织结构变革方式,是一种计划式变革1. 企业结构整合的依据 2. 新建企业的结构整合 3. 现有企业的结构整合 4. 企业结构整合的过程 1. 拟订目标阶段 2. 规划阶段 3. 互动阶段 4. 控制阶段 第二节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 一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泛指各种类型人力资源规划,而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特指企业人员规划。从时限上看,人力资源规划还可以区分为中长期计划以及按照年度编制的短期计划。(一)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主要有: 1. 人员配备计划 2. 人员补充计划 3. 人员晋升计划 (二)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 1. 人员培训开发计划 2. 员工薪酬激励计划 3. 员工绩效管理计划 4. 其他计划 二、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1)满足企业总体战略发展的要求(2)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展(3)协调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计划(4)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5)使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环境(一)外部环境1经济环境(1)经济形势(2)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2人口环境3科技环境4文化法律等社会因素(二)内部环境1企业的行业特征2企业的发展战略3企业文化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四、制定企业人员规划的基本原则(1)确保人力资源需求的原则(2)与内外环境相适应的原则(3)与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原则(4)保持适度流动性的原则能力要求一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人力资源规划的核心部分包括: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及供需综合平衡三项工作。企业各类人员规划的基本程序是:1.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 2.根据企业或部门的实际情况确定其人员规划期限,了解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为预测工作准备精确而翔实的资料。 3.在分析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各种科学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求进行预测。 4.制定人力资源供求协调平衡的总计划,并分别提出各种具体的调整,供大于求或求大于供的政策措施。 5.人员规划的评价与修正。 二企业各类人员计划的编制(1)人员配置计划(2)人员需求计划(3)人员供给计划(4)人员培训计划(5)人力资源费用计划(6)人力资源政策调整计划(7)对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对策第三节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 第一单元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基本程序一人力资源预测的内涵 1.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就是估算组织未来需要的员工数量和能力组合,它是公司编制人力资源规划的核心和前提,其直接依据是公司发展规划和年度预算。2.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企业人力资源的供给预测是指企业根据既定的目标对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内部和外部各类人力资源补充来源情况的分析和预测。人员规划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1. 从组织的目标与任务出发,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数量和结构符合其特定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技术条件的要求; 2. 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也要满足个人的利益; 3. 保证人力资源与未来组织发展各阶段的动态适应。 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内容(1)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是指从企业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对企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进行的科学分析和预测。(2)企业人力资源存量与增量预测企业人力资源存量与增量预测是对企业现在和未来拥有的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源的数量的推测与判断。(3)企业人力资源结构预测 (4)企业特种人力资源预测 三人力资源预测的作用(一)对组织方面的贡献1满足组织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2提高组织的竞争力。3人力资源预测是人力资源部门与其他直线部门进行良好沟通的基础。(二)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贡献1人力资源预测是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2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四人力资源预测的局限性(1)环境的不确定性。(2)企业内部的抵制。(3)预测的代价高昂。(4)知识水平的限制。五影响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一般因素1顾客需求的变化(市场需求)。2生产需求(或企业总产值)。3劳动成本趋势(工资状况)。4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5追加培训的需求。6每个工种员工的移动情况。7旷工趋向(或出勤率)。8政府的方针政策的影响。9工作小时的变化。10退休年龄的变化。11社会安全福利保障。能力要求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包括现实人力资源预测、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未来流失人力资源预测分析。一准备阶段 (1)构建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系统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系统由企业总体经济发展预测系统、企业人力资源总量与结构预测系统和人力资源预测模型与评估系统等三个子系统构成。(2)预测环境与影响因素分析 常见的环境分析方法如下:1. 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中,S代表优势(strength),W代表劣势(weakness),O代表机会(opportunity),T代表威胁(threat)2. 竞争五要素分析法 (三)岗位分类 (四)资料采集与初步处理 二预测阶段三编制人员需求计划计划期内员工补充需求量=计划内员工总需求量-报告期期末员工总数+计划期内自然减员员工总数第二单元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技术路线和方法能力要求:一对象指标与依据指标(1)对象指标是指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对象,可以是总量需求预测指标,也可以是结构需求预测指标。(2)依据指标依据指标也就是影响需求预测的变量因素。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性方法其中定性预测主要有经验预测法、描述法和德尔菲法。(1)经验预测法 经验预测法就是利用现有的情报和资料,根据有关人员的经验,结合本公司的特点,对公司的人员需求加以预测。(2)描述法 描述法是指人力资源计划人员可以通过对本企业组织在未来某一时期的有关因素的变化进行描述或假设。(3)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又叫专家评估法,一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量的分析评估,并通过多次重复,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三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量方法(1)转换比率法计划期末需要的员工数量=(目前的业务量+计划期业务的增长量)目前人均业务量(1+生产率的增长率)(a)人员比率法(b)趋势外推法(c)回归分析法(d)经济计量模型法(e)灰色预测模型法(f)生产模型法(g)马尔可夫分析法(h)定员定额分析法(2)工作定额分析法(3)岗位定员法(4)设备看管定额定员法(5)劳动效率定员法(6)比例定员法(7)计算机模拟法第三单元 企业人力资源的总量预测能力要求一A企业人员总量需求预测 (一)趋势外推法 趋势外推法是利用惯性的原理,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总量进行预测。1. 定性分析 2. 函数拟合 3. 模型筛选 (二)回归分析法 回归分析法是依据相关性原理对人力资源需求的总量进行预测。(三)运用灰色预测理论进行预测 (四)利用模型进行预测 二企业专门技能人员总量预测(一)企业劳动定员定额分析1定性分析2按劳动效率定员(二)回归分析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总量预测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预测第四单元 企业人力资源的结构预测一企业专门技能人员结构预测 1. 相关分析 2. 回归分析 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结构预测第四节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与供求平衡 第一单元 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分析知识要求企业人员供给包括内部供给和外部供给两种,其预测类型也包括两种:内部供给预测和外部供给预测。一内部供给预测 企业未来内部人力资源供给一般来说是企业人力资源供给的主要部分二外部供给预测1影响企业外部劳动力供给的因素(1)地域性因素。(2)人口政策及人口现状。(3)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4)社会就业意识和择业心理偏好。2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主要渠道(1)大中专院校应届毕业生。(2)复员转业军人。(3)失业人员、流动人员。(4)其他组织在职人员能力要求二内部供给预测方法(一)人力资源信息库人力资源信息库针对企业不同人员,又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1. 技能清单。 2. 管理才能清单 (二)管理人员接替模型(三)马尔可夫模型第二单元 企业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平衡企业人力资源供求达到平衡(包括数量和质量)是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企业人力资源供求关系有三种情况:人力资源供求平衡;人力资源供大于求,结果是导致组织内部人浮于事,内耗严重,生产或工作效率低下;人力资源供小于求,企业设备闲置,固定资产利用率低,也是一种浪费。一企业人力资源供求平衡 二企业人力资源供不应求1将符合条件,而又处于相对富余状态的人调往空缺职位。2如果高技术人员出现短缺,应拟定培训和晋升计划,在企业内部无法满足要求时,应拟定外部招聘计划。3制定延长工时适当增加报酬的计划。4提高企业资本技术有机构成,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形成机器替代人力资源的格局。5制定聘用非全日制临时用工计划,如返聘已退休者,或聘用小时工等。6制定聘用全日制临时用工计划。三企业人力资源供大于求1永久性辞退某些劳动态度差、技术水平低、劳动纪律观念差的员工。2合并和关闭某些臃肿的机构。3鼓励提前退休或内退。4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员工整体素质。5加强培训工作,使企业员工掌握多种技能,增强他们的竞争力。6减少员工的工作时间。7采用由个员工分担以前只需一个或少数几个人就可完成的工作和任务。第二章招聘与配置第一节员工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构建 一、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 (1)个体差异原则 (2)工作差异原理 (3)人岗匹配原理 所谓人岗匹配就是按照人适其事、事宜其人的原则,根据个体间不同的素质和要求,将其安排在各自最合尽其才,物尽其用。人岗匹适的岗位上,保持个体素质与工作岗位要求的同构性,即保持个体需要与工作报酬的同构性,从而做到人配包括:工作要求与员工素质相匹配;工作报酬与员工贡献相匹配;员工与员工之间相匹配;岗位与岗位之间相匹配。二、员工素质测评的类型 (一)选拔性测评:选拔性测评是指以选拔优秀员工为目的的测评。 (二)开发性测评:开发性测评是指以开发员工素质为目的的测评。 (三)诊断性测评:诊断性测评是以了解现状或查找根源为目的的测评。 (四)考核性测评:考核性测评又称鉴定性测评,是指以鉴定或检验某种素质是否具备以及 具备的程度为目的的测评。三、员工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 (一)客观测评与主观测评相结合 客观测评与主观测评相结合,应具体体现在测评目标体系制定、手段方法的选择以及评判与解释结果的全过程。(二)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定性测评,就是采取经验判断与观察的方法,侧重从行为的性质方面对素质进行测评;定量测评,就是采取量化的方法,侧重从行为的数量特点方面对素质进行测评。(三)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相结合 静态测评是指对被测评者已形成的素质水平的分析评判,是以相对统一的测评方式在特定的时空下进行测评,不考虑素质前后的变化。动态测评则是根据素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进行的素质测评,是从前后的变化情况而不是当前所达到的标准进行的素质测评。(四)素质测评与绩效测评相结合 (五)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 四、员工素质测评量化的主要形式 (一)一次量化与二次量化 (二) 类别量化与模糊量化 (三) 顺序量化、等距量化与比例量化 (四)当量量化 素质测评标准体系 (一)素质测评标志体系的要素 它一般由标准、标度和标记三个要素组成。1. 标准 所谓标准,就是指测评标准体系的内在规定性,常常表现为各种素质规范化行为特征或表征的描述与规定。标准的形式有客观形式,主观评价,半客观半主观三种。2. 标度 所谓标度,即对标准的外在形式划分,常常表现为对素质行为特征或表现的范围、强度和频率的规定。测评指标的标度大致有量词式、等级式、数量式、定义式、综合式等。3标记所谓标记,即对应不同标度(范围、强度和频率)的符号表示。(二)测评标志体系的构成 测评标准体系设计分为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两个方面。1. 测评标志体系的横向结构 1. 结构性要素 2. 行为环境要素 3. 工作绩效要素 2. 测评标准体系的纵向结构 1. 测评内容 2. 测评目标 3. 测评指标 (三)测评标准体系的类型 1. 效标参照性标志体系 2. 常模参照性指标体系 六、品德测评法 (1)FRC品德测评法 (2)问卷法 (3)投射技术 投射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 测评目的的隐蔽性。 2. 内容的非结构性与开放性。 3. 反应的自由性。 4. 七、知识测评 六个知识测评层次:1. 知识 2. 理解 3. 应用 4. 分析 5. 综合 6. 评价 八、能力测评 能力测评在这里包括一般能力测评、特殊能力测评、创造力测评和学习能力测评。(能力要求)一、企业员工素质测评的具体实施 (一)准备阶段 1. 收集必要的资料 2. 组织强有力的测评小组 3. 测评方案的制定 1. 确定被测评对象范围和测评目的 2. 设计和审查员工素质能力测评的指标与参照标准 3. 编制或修订员工素质能力测评的参照标准 4. 选择合理的测评方法 (二)实施阶段 测评的实施阶段是测评小组对被测评对象进行测评,获取素质能力数据的过程,它是整个测评过程的核心。1. 测评前的动员 2. 测评时间和环境的选择 3. 测评操作程序 (四) 测评结果调整 引起测评结果误差的原因 1. 测评的指标体系和参照标准不够明确 2. 晕轮效应 3. 近因误差 4. 感情效应 5. 参评人员训练不足 测评结果处理的常用分析方法 1. 集中趋势分析 2. 离散趋势分析 3. 相关分析 4. 因素分析 5.测评数据处理 (四)综合分析测评结果 1.测评结果的描述 (a)数字描述 (b)文字描述 2.员工分类 对员工进行分类的标准有两种:调查分类标准和数学分类标准3. 测评结果分析方法 (a)要素分析法 (b)综合分析法 (c)曲线分析法 二、企业员工测评实施案例 (1)组建招聘团队 (2)员工初步筛选 (3)设计测评标准 (4)选择测评工具 (5)分析测评结果 (6)作出最终决策 (7) 发放录用通知第二节面试的组织与实施 第一单元 面试的基本程序一、面试的内涵 面试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由面试考官与应聘者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目的和程序,进行面谈、相互观察、相互沟通的过程。面试的特点:1. 以谈话和观察为主要工具 2. 面试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 3. 面试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4. 面试是按照预先设计的程序进行的 5. 面试考官与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二、面试的类型 1. 根据面试的标准化程度,可分为结构化面试、非结构化面试和半结构化面试。 2. 根据面试实施的方式,分为单独面试与小组面试。 3. 根据面试的进程,分为一次性面试与分阶段面试。 4. 根据面试题目的内容,分为情景性面试和经验性面试。 (能力要求)一、面试的基本程序 (一)面试的准备阶段 1. 制定面试指南 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面试团队的组建 (2)面试准备 (3)面试提问分工和顺序 (4)面试提问技巧 (5)面试评分办法 2. 准备面试问题 (1)确定岗位才能的构成和比重 (2)提出面试问题 3. 评估方式确定 (1) 确定面试问题的评估方式和标准。 (2) 确定面试评分表。 (3)培训面试考官 (二)面试的实施阶段:5个阶段 1. 关系建立阶段 2. 导入阶段 3. 核心阶段 4. 确认阶段 5. 结束阶段 (三)面试的总结阶段 1. 综合面试结果 a综合评价 b面试结论 2. 面试结果的反馈 a了解双方更具体的要求 b关于合同的签订 c对未被录用者的信息反馈 d面试结果的存档 f面试的评价阶段 二、面试中的常见问题 1. 面试目的不明确 2. 面试标准不具体 3. 面试缺乏系统性 4. 面试问题设计不合理 (1)直接让应聘者描述自己的能力、特点、个性的问题 (2)多项选择式的问题 面试考官的偏见 1. 第一印象 2. 对比效应 3. 晕轮效应 4. 录用压力 三、面试的实施技巧 1. 充分准备 2. 灵活提问 3. 多听少说 4. 善于提取要点 5. 进行阶段性总结 6. 排除各种干扰 7. 不要带有个人偏见 8. 在倾听时注意思考 9. 注意肢体语言沟通 10.(注意事项)员工招聘时应注意的问题:1. 简历并不能代表本人 2. 工作经历比学习更重要 3. 不要忽视求职者的个性特征 4. 让应聘者更多的了解组织 5. 给应聘者更多的表现机会 6. 注意不忠诚和欠缺诚意的应聘者 7. 关注特殊员工 8. 慎重做决定 9. 面试考官要注意自身的形象 第二单元 结构化面试的组织与实施一、结构化面试问题的类型 1. 背景性问题 2. 知识性问题 3. 思维性问题 4. 经验性问题 5. 情境性问题 6. 压力性问题 7. 行为性问题 二、行为描述面试的内涵 (一)行为描述面试的实质如下:1. 用过去的行为预测未来的行为 2. 识别关键性的工作要求 3. 探测行为样本 (二)行为描述面试的假设前提1.一个人过去的行为最能预示其为来的行为2.说和做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三)行为描述面试的要素1.情境2.目标3.行动4.结果(能力要求)一、基于选拔性素质模型的结构化面试步骤 (一)构建选拔性素质模型 (二)设计结构化面试提纲 (三)制定评分标准及等级评分表 (四)培训结构化面试考官,提高结构化面试的信度和效度 (五)结构化面试及评分 (六)决策 第三单元 群体决策法的组织与实施群体决策法的特点如下:1. 决策人员的来源广泛 2. 决策人员的不唯一 3. 群体决策法运用了运筹学群体决策法的原理,提高了招聘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第三节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组织与实施一、评价中心是从多角度对个体行为进行标准化评估的各种方法的总称。评价中心的主要作用是:1. 用于选拔员工,重点在于挑选那些具有胜任岗位所必需的能力或潜质的员工 2. 用于培训诊断,重点分析员工优劣势,明确员工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为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3. 用于员工技能发展 评价中心技术主要包括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筐测验、案例分析、管理游戏等二、领导小组讨论的概念 无领导小组讨论(简称LGD)是评价中心方法的主要组成部分三、无领导小组讨论法的类型 1. 根据讨论的主题有无情境性,可以分为无情境讨论和情境性讨论。 2. 根据是否给应聘者分配角色,可以分为不定角色的讨论和指定角色的讨论。 四、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优缺点 (一)优点 1. 具有生动的人际互动效应 2. 能在被评价者之间产生互动 3. 讨论过程真实,易于客观评价 4. 被评价者难以掩饰自己的特点 5. 测评效率高 (二)缺点 1. 题目的质量影响测评的质量 2. 对评价者和测评标准的要求较高 3. 应聘者表现易受同组其他成员影响 4. 被评价者的行为仍然有伪装的可能性 (能力要求)一、前期准备 (一)编制讨论题目 (二)设计评分表 (三)编制记时表 (四)对考官的培训 (五)选定场地 (六)确定讨论小组 二、具体实施阶段(一)宣读指导语 (二)讨论阶段 评分者观察要点包括1. 发言内容 2. 发言形的式和特点 3. 发言的影响 三、评价目与总结 1. 参与程度 2. 影响力 3. 决策程序 4. 任务完成情况 5. 团队氛围和成员共鸣感 第二单元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题目设计题目的类型(一)开放式问题 (二)两难式问题 (三)排序选择型问题 (四)资源争夺型题目 (五)实际操作型题目 题目的原则(一)联系工作内容 (二)难度适中 (三)具有一定的冲突性 (能力要求)一、选择题目类型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题目可以分为开放式问题、两难式问题、排序选择型问题、资源争夺型问题以及实际操作型问题二、编写初稿 在撰写初稿时应注意的问题(1)团队合作 (2)广泛收集资料 三、调查可用性 四、向专家咨询 五、测试 测试时要着重观测一下几个方面:1. 题目的难度 2. 平衡性 3. 六、反馈、修改、完善 主要是以下三方面的意见1. 参与者的意见 2. 评分者的意见 3. 统计分析的结果 第三章培训与开发(二级) 第一节企业员工培训规划与课程设计 第一单元 员工培训规划的制定一员工培训规划的概念 它是在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全局出发,根据企业各种培训资源的配置情况,对计划期内的培训目标、对象和内容、培训的规模和时间、培训评估的标准、负责培训的机构和人员、培训师的指派、培训费用的预算等一系列工作所作出的统一安排。二制定培训规划的要求 1. 系统性2、标准化。3、有效性。有效性就是要求员工培训规划的制定必须体现出可靠性、针对性、相关性和高效性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点。4、普遍性。 三培训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培训的目的 培训的目的主要是说明员工为什么要进行培训。(二)培训的目标 培训的目标主要是解决员工培训应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它是根据培训的目的,结合培训资源配置的情况,将培训目的具体化、数量化、指标化和标准化。(三)培训对象和内容(四)培训的范围 (五)培训的规模(六)培训的时间 (七)训的地点(八)培训的费用【1.直接培训成本2、间接培训成本】 (九)培训的方法(十)培训的教师(十一)培训设计的实施 能力要求一制定培训规划的基本步骤 1. 培训需求分析2工作岗位说明3工作任务分析4培训内容排序5描述培训目标 6设计培训内容7设计培训方法8设计评估标准9试验验证二制定培训规划应注意的问题 培训需求分析是企业制定员工培训规划的基本前提。培训规划的重点应当是分析研究培训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起草培训规划时,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制定培训的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制定的主要依据是: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企业人力资源的总体规划企业培训需求分析2. 确定具体项目的子目标 3. 分配培训资源 4. 进行综合平衡 在培训投资与人力资源规划之间进行平衡在企业正常生产与培训项目之间进行平衡在员工培训需求与师资来源之间进行平衡在员工培训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之间进行平衡在培训项目与培训完成期限之间进行平衡第二单元 教学计划的制定一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二教学计划的设计原则 适应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最优化原则、创新性原则能力要求一国外常见的几种教学计划设计程序 1. 肯普的教学设计程序 2. 加涅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程序 3. 迪克和凯里的教学设计程序 二我国常用的教学设计程序 其主要步骤是:(1)确定教学目的;(2)阐明教学目标;(3)分析教学对象的特征;(4)选择策略;(5)选择教学方法及媒体;(6)实施具体的教学计划;(7)评价学员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修正。第三单元 培训课程的设计一培训课程的要素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材、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课程评价、教学组织、课程时间、课程空间、培训教师、学员二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1. 培训课程设计要符合企业和学员的需求。 2. 培训课程设计要符合成人学员的认知规律。 3. 培训课程的设置应体现企业培训功能的基本目标,进行人力资源开发。 三课程设计文件的格式 封面、导言、内容大纲、开发要求、交付要求产出要求能力要求培训课程设计的程序:一培训项目计划 (一)企业培训计划(二)课程系列计划(三)培训课程计划 二培训课程分析 (一)课程目标分析 1. 学员分析2、任务分析3、课程目标分析 培训课程目标包括三个要素:(1)操作目标 (2)条件 (3)标准(二)培训环境分析1实际环境分析2、限制条件分析3、引进与整合4、器材与媒体可用性5先决条件6、报名条件7、课程报名与结业程序8、评估与证明三信息和资料的收集(一)咨询客户、学员和有关专家(二)借鉴其他培训课程四课程模块设计五课程内容的确定(一)课程内容的选择(二)课程内容的制作1购买现成教材。2改编教材3自编教材(三)课程内容的安排六课程演练与试验收集学员、同事、专家的意见常用的方式如下:1头脑风暴法2、问卷调查法七信息反馈与课程修订1检查课程目标并修改课程内容2、修改活动3、核查资料4、调整培训风格注意事项 一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要求1相关性2、有效性3、价值性。三不同企业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1创业初期企业应集中力量提高创业者的营销公关能力、客户沟通能力2发展期提高中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提高他们的管理知识。3成熟期建设企业文化,将企业长期发展所必需的观念、规则和态度传播到每一个员工中去,并提升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对企业的归属感。第四单元 企业培训资源的开发知识要求一培训中的印刷材料:工作任务表、岗位指南、学员手册、培训者指南和测验试卷。1工作任务表工作任务表的作用如下:(1)强调课程的重点(2)提高学习的效果(3)关注信息的反馈。2岗位指南岗位指南在培训中具有以下作用:(1)迫使有关专家对理想的的操作作出界定,进一步明确培训的目标。(2)有助于记忆在培训中学到的操作规程,也便于在以后工作中随时查阅。(3)有时可以代替培训或减少培训时间,节约成本。3学员手册4、培训者指南5、测验试卷二培训教师的来源(一)聘请企业外部培训师1外部聘请师资的优点(1)选择范围大,可获得到高质量的培训教师资源。(2)可带来许多全新的概念。(3)对学员具有较大的吸引力。(4)可提高培训档次,引起企业各方面的重视。(5)容易营造气氛,获得良好的培训效果。2外部聘请师资的缺点(1)企业与其之间缺乏了解,加大了培训风险。(2)外部教师对企业以及学员缺乏了解,可能使培训使用性降低。(3)学校教师可能会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导致培训只是“纸上谈兵”。(4)外部聘请教师成本较高。3外部培训资源的开发途径(1)从大中专院校聘请教师。(2)聘请专职的培训师。(3)从顾问公司聘请培训顾问。(4)聘请本专业的专业、学者。(5)在网络上寻找并联系培训教师。(二)开发企业内部的培训师1内部开发途径的优点(1)对个方面比较了解,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提高培训的效果。(2)与学员相互熟识,能保证培训中交流的顺畅。(3)培训相对易于控制。(4)内部开发教师资源成本低。2内部开发途径的缺点(1)内部人员不易于在学员中树立威望,可能影响学员在培训中的参与态度。(2)内部选择范围较小,不易开发出高质量的教师队伍。(3)内部教师看待问题受环境决定,不易上升到新的高度。能力要求一设计合适的培训手段1课程内容和培训方法。2、学员的差异性。3学员的兴趣与动力。4、评估手段的可行性。二开发培训教材的方法1培训课程教材应切合学员的实际需要。2资料包的使用。3利用一切可开发的学习资源组成活的教材。4尽可能地开发一切所能利用的信息资源。5设计视听材料。三培训教师的选配培训教师的选配标准如下:1. 具备经济管理和培训内容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 2. 对培训内容所涉及的问题应有实际工作经验。 3. 具有培训授课经验和技巧。 4. 能够熟练运用培训中所需要的培训教材与工具。 5. 具有良好的交流与沟通能力。 6. 具有引导学员自我学习的能力。 7. 善于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8. 积累与培训内容相关的案例与资料。 9. 掌握培训内容所涉及的一些相关前沿问题。 10. 拥有培训热情和教学愿望。 第五单元 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设计一管理人员的层次等级1高层管理人员2、中层管理人员3、基层管理人员二、管理人员的技能组合专业技能是指对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特定知识、程序和工具的理解和掌握;人文技能是指在组织中建立融洽人际关系并作为群体中的一员有效工作的能力;理念技能是指从整体把握组织目标、洞察组织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能力能力要求一企业管理人员的一般培训 1. 知识补充与更新。2、技能开发。3、观念转变。4、思维技巧。 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 (一)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方式 (二)接班人的教育培训 广义的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还包括接班人的教育培训,具体培训方式如下:1. 在企业内部进行教育培训,如在公司内部召开学习研讨会; 2. 参加公司外部的各种研讨班; 3. 到国内外高等学校的工商管理学院进修; 4. 到子公司实习,获得作为领导者的决策体验; 5. 将上述若干种培养方式综合起来的“三明治”式培养课程。 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 (一)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目标主要有: 提高其胜任未来工作所必需的经验、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使其能够宣传和深化企业的宗旨、使命、信念、价值观和管理文化;培养个别骨干分子成为企业未来高层管理人员的接班人。(二)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 开发他们的任职能力,使他们能够认清企业内外形势的发展,提高他们的业务决策能力、计划能力,使他们深刻理解现代经营管理体系和经营活动中人的行为,提高他们对人的判断和评价能力以及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四管理技能开发的基本模式 (一)在职开发 (二)替补训练 替补训练是指让管理人员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熟悉直接上级的职责,每一名都被指定为替补训练者,一旦其上级离任,替补训练者即可按预先程序准备接替其工作。替补训练的优点:训练周密,管理人员在预定接替的工作环境和职位上工作;极大地增强开发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替补训练的缺点:渴望晋升但又未被选为替补训练者的人可能感到前途渺茫,积极性下降;已经等候不少时间的替补训练者可能变得垂头丧气,特别当他们看到空缺被其他部门的替补训练者填补时更是如此;某些上级唯恐被取而代之,不向替补训练者传授他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三)短期学习 (四)轮流任职计划 轮流任职计划是指让主要的和有培养前途的管理人员轮流任职的培训方式。依据如下:1. 通过作业轮换,管理人员将逐渐学会按照管理的原则而不是按某一织物方面的技术要求来思考问题; 2. 轮换将允许有一定能力的管理人员确定他们愿意进行管理的职务范围,也便于上级确认其适合的岗位; 3. 公司的高级职务可以由对不同部门的问题有广泛了解的更有资格的人担任。 (五)决策模拟训练(六)决策竞赛(七)角色扮演(八)敏感性训练(九)跨文化管理训练 第二节 企业员工培训效果的评估第一单元 培训评估系统的设计一培训效果与培训评估的含义 员工培训评估是指企业组织在员工培训过程中,依据培训的目的和要求,运用一定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检查和评定培训效果的活动过程。二培训效果评估的作用和内容 (一) 培训前评估的作用和评估内容 1. 作用 a保证培训需求确认的科学性。 b确保培训计划与实际需求的合理衔接。 c帮助实现培训资源的合理配置。 d保证培训效果测定的科学性。 2. 评估内容 a培训需求整体评估。 b培训对象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评估。 c培训对象工作成效及行为评估。 d培训计划评估。 (二)培训中评估的作用和主要内容 1. 作用 1. 保证培训活动按照计划进行。 2. 培训执行情况的反馈和培训计划的调整。 3. 可以找出培训的不足,归纳出教训,以便改进今后的培训,同时能发现新的培训需要,从而为下一轮的培训提供重要依据。 4. 过程监测进度与中间效果监测评估。 (三)培训效果评估的作用和主要内容 1 作用a.可以对培训效果进行正确合理的判断,以便了解某一项目是否达到原定的目的和要求。 b.受训人知识技术能力的提高或行为表现的改变是否直接来自培训的本身。 c.可以检查出培训的费用效益,评估培训活动的支出与收入的效益如何,有助于使资金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 d.可以较客观地评价培训者的工作。 e.可以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所需的信息。 2. 评估内容 a.培训目标达成情况评估。 b.培训效果效益综合评估。 c.培训工作者的工作绩效评估。 三培训效果评估的形式 (一)非正式评估和正式评估 1. 非正式评估 非正式评估是指评估者依据自己的主观性的判断,而不是用事实和数字来加以证明。非正式评估的优点在于可以使评估者能够在培训对象不知不觉的自然态度下进行观察,增强了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和评估结论的客观性和有效性;它的另一个优点在于方便易行。 2. 正式评估 正式评估往往具有详细的评估方案、测度工具和评判标准。正式评估的优点是在数据和事实的基础上作出判断,使评估结论更有说服力;更容易将评估结论用书面形式表现出来,如记录和报告等;可将评估结论与最初设计比较核对。(二)建设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 1. 建设性评估 建设性评估就是在培训过程中以改进而不是以是否保留培训项目为目的的评估。建设性评估经常是一种非正式的主观的评估。建设性评估的优点是它有助于培训对象学习的改进,帮助培训对象明白自己的进步,从而使其产生某种满足感和成就感。这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在培训对象后一阶段的学习中,将会发挥巨大的激励作用。2. 总结性评估 总结性评估是指在培训结束时,对受训者的学习效果和培训项目本身的有效性所进行的评估。这种评估经常是正式的和客观的。能力要求培训效果评估的基本步骤:一作出培训评估的决定 (一)评估的可行性分析(二)确定评估的目的 二制定培训评估的计划 (一)选择培训的评估人员(二)选定培训评估的对象(三)建立培训评估数据库 (四)培训评估的形式(五)选择培训评估的方法(六)确定方案及测试工具 三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四培训项目成本收益分析 投资回报率=培训项目产出培训项目投入100%五撰写培训评估报告 六及时反馈评估结果 1. 培训管理人员。2、高层的领导者。3、受训人员4、受训者的直接主管。 2.第二单元 培训评估标准的确立二.培训成果的层级体系美国培训专家柯克帕特里克曾提出了划分培训成果四个基本层级。第一层次是受训者对培训的反应;第二层次是受训者的学习收获;第三层次是员工态度、行为的变化;第四层次是受训者的实际成果。三培训效果的四级评估(一)反应评估(二)学习评估(三)行为评估行为评估主要评估学员在工作中的行为方式有多大程度的改变。行为层面的评估主要有观察、主管评价、客户评价、同事评价等方法。(二)结果评估 四制定培训评估标准的要求(一)相关度标准的相关度是指衡量培训成果的标准与培训计划预定训练或学习的目标之间的相关性。1. 标准干扰2、标准缺陷 (二)信度:是指对培训项目所取得的成效进行测试时,其测量结果的长期稳定程度。(三)区分度:是指受训者取得的成果能真正反映绩效的差别。(四)可行性:是指在培训成果进行评估时,采集其测量结果的难易程度。 能力要求二五种培训成果的评估(一)认知成果(二)技能成果(三)情感成果(四)绩效成果(五)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报率=培训项目收益培训项目成本100%或 投资净回报率=(培训项目收益培训项目成本)培训项目成本100%第三单元 培训效果评估的方法一培训效果的定性评估方法 培训的定性评估法是指评估者在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相关标准,对培训效果作出评价的方法。定性评估方法的优点:简单易行,综合性强,需要的数据资料少,可以考虑到很多因素,评估过程中评估者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定性评估方法的缺点:评估结果受评估者的主观因素、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影响很大;不同评估者的工作岗位不同、工作经历不同、掌握的信息不同、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存在差异,以及对问题的主观看法不同,因此不同的评估者对同一问题很可能作出不同的判断。定性评估有很多种,如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和座谈等都是定性评估法的范畴。二培训效果的定量评估方法 定性评估法只能对培训活动和受训人员的表现做出原则的、大致的、趋向性的判断。企业在培训中所获得的成果主要是硬性指标,如成本收益分析、生产率提高、产量增加、废品减少、质量改进、成本节约、利润增加等。能力要求一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的步骤如下:1. 明确你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什么信息。 2. 设计问卷: 1. 问卷的顺序。(2)问卷的表达方式。(3)问卷的实际内容。(4)问题的形式。 二访谈法 访谈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 明确你要采集的信息。2设计访谈方案。3测试访谈方案。4全面实施。 5.行资料分析,编写调查信息报告。三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评估者在培训结束以后亲自到受训者所在地工作岗位上,通过仔细观察培训对象在工作中的业绩进行比较,以此来衡量培训对受训者所起到的效果。四座谈法 五内省法 (一)准备工作(二)全面实施阶段(三)排序计分阶段 六笔试法七、操作性测验八、行为观察法 第四单元 撰写培训效果评估报告评估报告的撰写要求:1. 调查培训结果是必须注意接受调查的受训者的代表性,避免因调查样本缺少代表性而做出不充分的归纳。 2. 组织对培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必然力图通过评估来证明培训的价值。切忌过分美化和粉饰评估结果。 3. 评估者必须综观培训的整体效果,以免以偏概全。 4. 评估者必须以一种圆熟的方式论述培训结果中的消极方面,避免打击有关培训人员的积极性。 5. 当评估方案持续一年以上时间时,评估者需要作中期评估报告。 6. 要注意报告的文字表述与修饰。 撰写培训评估报告的步骤:1. 导言2概述评估实施的过程3阐明评估结果4解释、评论评估结果和提供参考意见 5附录6报告提要第四章绩效管理 第一节 绩效考评的方法与应用第一单元 绩效考评的方法一.绩效考评的效标 (1)效标的含义 效标即指评价员工绩效指标及标准,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对个人或集体的绩效应当达到的水平要求.(2)效标的类别 特征性效标、行为性效标、结果性效标二.绩效考评方法的种类 按照所选择的效标不同1. 行为导向型的考评方法 2. 结果导向型的绩效考评方法 3. 综合型的绩效考评方法 三.合成考评法的含义和特点 合成考评法是将几种比较有效的绩效考评方法综合在一起,对组织或员工个人进行考评方法四.日清日结法的含义和特点 日清日结法亦即OEC法,是指全方位地对每人每天每事进行控制,做到“日清日毕,日清日高”为了保证方法得到有效的贯彻和实施,必须始终坚持三个基本原则1. 闭环原则2、比较分析原则3、不断优化的原则 能力要求一.行为导向型考评方法 (一)结构式叙述法 结构式叙述法,它是采用一种预先设计的结构性的表格,由考评者按照各个项目的要求,以文字对员工的行为做出描述的考评方法。优点简便易行正确性有所提高。缺点:其可靠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二)强迫选择法强迫选择法,亦称强制选择业绩法,它是一种行为向导型的客观考评方法。在强迫选择法中,考评者必须从34个描述员工某一方面行为表现的项目中选择一项(有时选择两项)内容作为单项考评结果。强迫选择法同样是一种定量化考评方法。二结果导向型考评方法短文法、成绩记录法、劳动定额法三综合型绩效考评方法(一)图解式评价量表法图解式评价量表法,也称图表评估尺度法、尺度评价法、图尺度评价法、业绩评定表法(二)合成考评法(三)日清日结法1、设定目标、2控制3、考评与激励(四)评价中心技术1实物作业或称套餐式练习2、自主式小组讨论3、个人测验4面谈评价5、管理游戏6、个人报告第二单元 绩效考评方法的应用一分布误差。常见的有三种: (一)宽厚误差 宽厚误差亦称宽松误差,即评定结果是负偏态分布,也就是大多数员工被评为优良。(二)苛严误差 苛严误差亦称严格、偏紧误差,即评定结果是正偏态分布,也就是大多数员工被评为不合格或勉强合格。(三)集中趋势和中间倾向 集中趋势和中间倾向亦称居中趋势,即评定结果相近,都集中在某一分数段或所有的员工被评为“一般”,使被考评者全部都集中于中间水平二晕轮误差 晕轮误差亦称晕轮效应、晕圈错误、光环效应。指在考评中,因某一个人格上的特征掩蔽了其他人格上的特征三个人偏见 个人偏见亦称个人偏差、个人偏误,既基于被考评者个人的特性,因为考评者个人的偏见或者偏好的不同所带来的评价偏差四优先和近期效应 所谓优先效应是指考评者根据下属最初的绩效信息,对其考评期内的全部表现作出的总评价,以前期的部分信息替代全期的全部信息,从而出现了“以偏概全”的考评误差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