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科学教案30篇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5379551 上传时间:2022-03-23 格式:DOC 页数:150 大小: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幼儿科学教案3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50页
小班幼儿科学教案3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50页
小班幼儿科学教案3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班幼儿科学教案30篇正文(1)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我和你和他【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人与人之间在外貌方面的差别。2、知道基本的交往语言,学习如何与同伴交往。3、培养注意力的稳定性,训练观察的目的性、持久性。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活动准备】教具学具准备:人手一面镜子。知识经验准备:幼儿会用词语描述人的外貌特征。【活动重难点】重点:学会比较,发现人与人之间外貌的不同。难点:能够观察到自己和别人在五官、穿着、高矮等方面的不同,并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活动过程】1、教师讲故事导人活动,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请一位幼儿上前跟老师站在一起,引导幼儿观察他们的五官、头部、身体,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2、引导幼儿扩大观察的范围: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老师跟XXX的脸有什么不同,老师跟XXX的身体有什么不同。3、引导幼儿逐一观察、比较他们的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等。说说自己跟别人哪里不一样?幼儿两人一组,一人拿镜子照着自己,说出自己跟同伴不同的地方。然后交换。【活动渗透】绘画活动:我自己。科学领域的活动:我的身体真奇妙。情境渗透: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的图片粘贴在一起,让幼儿观察他们的差别。在平时的生活,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家庭渗透:请幼儿回家观察爸爸和妈妈,说一说他们有什么不同。【活动分析】本活动让幼儿在互相观察中,尝试用语言描述对方的主要特点,既让幼儿学会了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合理组织自己的语言,也促进了幼儿与同伴之间的正常交往,符合小班幼儿全语言教育“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述,能正确地说出讲述内容的主要特征或主要事件”这一目标。【活动延伸】教师可以带幼儿到幼儿园音乐厅大镜子前面,大家一起照镜子,比较自己跟别人的不同。教师可以用数码相机帮幼儿拍照,然后在电视机或电脑上展示,一起来比较每个人的不同。教师还可以把幼儿的照片打印出来张贴在墙上,引导大家进行比较。【注意事项】如果幼儿感到无从比较时,教师要引导幼儿从小处人手,并举例。要观察细致的幼儿进行鼓励和表扬。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如:我们的头发不一样,我的长,他的短。(2)小班科学领域教案呼变大了含反思【活动目标】1、观察充气过程,感受物体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2、能用动作表现玩具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活动准备】1、气球,塑料袋,棉线。2、变大变小音乐CD。【活动过程】一、导入: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奇妙的朋友,先听我说一个谜语,猜猜他是谁。(有一个东西很奇怪,胖也胖的快,瘦也瘦的快,胖了飞上天,瘦了落下来)。幼:气球。二、观察气球变大变小。师:现在这个气球是胖的还是瘦的?是大的还是小的?幼:瘦的,小的。师:我怎么能让这个气球变大呢?幼:吹气师:气球变大了,如果我一直吹一直吹气球会怎么样?幼:破,爆炸师:小朋友在吹气球的时候也不能一直吹一直吹,气球爆炸的话会伤到脸和眼睛,非常危险。现在气球变的大了,我怎么让气球再变小呢?幼:放气,撒气。师:气球小姐还带来了她的好朋友,气球先生,可是呢,气球先生生病了,你来看看他发生什么事情了?幼:漏气师:气球漏气的时候是慢慢漏气的,还是一下子漏气的?幼:慢慢漏气的三、尝试给充气物品充气。师: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充气的吗?幼:皮球、热气球、游泳圈师:我还知道有一个东西也是可以充气的,(塑料袋),你来试试怎么能让塑料袋充气呢?幼:每人一个尝试。四、游戏:“变成一只大气球”(1)请幼儿想象自己是一只大气球,教师给气球充气,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气球渐渐变大的样子。(2)幼儿手拉圆圈,合作表现气球逐渐变大与破掉的情形。(3)幼儿牵手拉个圆圈,合作表现气球逐渐变大、漏气、越来越小的情形。活动反思:气球本身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玩具,通过让幼儿亲自尝试给气球充气,直观形象的让幼儿感受到气球充气过程中的变化。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大胆的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对此活动非常感兴趣,教师带动起幼儿,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很浓厚,每个环节也初步达到预设的目标。(3)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保护蛋娃娃含反思【活动目标】1、了解鸡蛋易碎的特点,并尝试运用各种方法保护蛋娃娃。2、愿意在讨论中认真倾听并发表自己的想法。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活动准备】1、幼儿人手一个用熟鸡蛋装饰的蛋娃娃。2、塑料筐两个;大米、棉花、小包、盒子等辅助材料若干。【活动过程】一、导入教师讲述:今天是苏苏的生日,妈妈给了她一件生日礼物,会是什么呢?(蛋娃娃)苏苏可喜欢蛋娃娃了,她和蛋娃娃一起唱歌,一起游戏。可是一不小心,蛋娃娃“啪”的一声掉到地上,蛋娃娃怎么样了?(摔破了)苏苏伤心地哭了起来。二、护蛋任务1、教师:小朋友,你们能告诉老师,蛋娃娃是怎么破了的吗?蛋妹妹除了碰到地上会破,还会怎么破了呢?我们用力攥她时会破吗?2、教师小结:蛋娃娃碰到地面、桌子、石头等硬的东西上,容易破。我们用力攥她的时候也会破。你们看苏苏哭得那么伤心,你们想帮助她保护蛋娃娃吗?三、讨论:护蛋方案1、和幼儿一起讨论保护蛋娃娃的方法。谁能想想办法,该怎么保护蛋娃娃,不让它破了呢?2、引导幼儿运用一些辅助材料来保护蛋娃娃。帮助幼儿把想出的办法通过一些辅助材料来操作,从而验证自己想的办法是否可行。3、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做法。四、游戏活动:护蛋行动1、教师:小朋友真棒呀!你们想了这么多的办法保护蛋娃娃,蛋娃娃可高兴了。为了感谢大家,也为了试试我们是不是细心,蛋娃娃想和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2、讲解游戏规则幼儿以等距站成一列,按序递接蛋娃娃,最后安全递到筐内。3、提醒幼儿要小心保护好蛋娃娃,对受伤的蛋娃娃可以用纱布进行包扎,让幼儿感受关爱他人。五、结束教师肯定幼儿小心运蛋的行为,并告诉幼儿蛋妹妹有点累了,请小朋友轻轻把她送到床上去睡一觉吧!活动反思本周三我执教了社会活动保护蛋妹妹,该活动的目标为:1。了解鸡蛋易碎的特点,并尝试运用各种方法保护蛋妹妹;2。愿意在讨论中认真倾听并发表自己的想法。在活动开头我创设情境“嘘!谁在说话,让我听听”,我假装侧耳倾听,孩子们好奇心顿时来了,被我所吸引,注意力全在我这儿了。“原来是蛋宝宝在说话”我说。“他们在说什么呢?我再听听看”,“原来是蛋宝宝在表扬徐老师,说徐老师真棒!把他们保护的好好的,没让他们摔跤,摔破。”“蛋宝宝还说它的蛋妹妹也想请我们小朋友来保护他们?你们愿意吗?”“愿意”接着我们一起讨论保护蛋妹妹的方法,有说:“放在小脸盆里”“嗯,和老师的一样。”“除了放在脸盆里,还可以放哪里?“袋袋里”“什么袋袋?”“马夹袋、口袋”,幼儿一一回答后,我让他们分小组进行实践,让幼儿等距站成一列,按序递接蛋妹妹,最后安全递给我。在讨论中、实践游戏中,孩子们体验很多,尤其是在用纸包住蛋妹妹传递过程中,1号、17号幼儿两者没有交接好,导致蛋妹妹“啪嗒”一下掉在地上时,他们傻眼了,同组的几个孩子对着他俩说:“都怪你们,你们要小心点的!”,我说:“蛋妹妹很容易碎的,你们一定要保护好,轻轻拿轻轻放。”“再想想爸爸妈妈是怎样把鸡蛋到幼儿园的?”16号幼儿想到了用小纸盒保护蛋妹妹。我们一起也进行了实践操作,通过谈论、实践,孩子们感知了用纸包住鸡蛋是不可靠的,用纸盒、袋子、帽子、口袋保护鸡蛋的方法是可行的,然后我出示橡皮泥让他们看看老师是怎样用橡皮泥保护鸡蛋,并且让鸡蛋站起来,还告诉他们沙子、棉絮、米、等东西也可以保护鸡蛋,最后引导他们在生活中继续观察、发现,肯定会有更多方法。同时我也在探索区投放了橡皮泥和鸡蛋,3号幼儿在区域活动时间进行了尝试,虽然把鸡蛋弄碎了,但我想他通过亲身实践一定更深刻的感知到了鸡蛋易碎的特点。实践出真知,孩子们通过动脑想象,大胆讨论、亲身实践,验证了自己所思所想,感知体验了更多,相信在为其两周的主题活动中,一定会获得更多关于蛋儿的知识。(4)小班优秀科学教案味觉感官舌头含反思【活动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舌头的外形特点和构造;2、在尝试和比较中了解舌头的三大作用,引导幼儿在生活中保护自己的舌头;3、发展幼儿的味觉感官,培养探索自身奥秘的兴趣。4、初步了解其特性。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活动准备】1、每人一面小镜子,一份(包括酸、甜、苦、辣、咸)的调味品,一根吸管。2、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一、引出主题。1、教师和幼儿一起玩用舌头发出声音的游戏。2、提问:是谁帮助我们发出这些有趣的声音?二、认识舌头各部分的名称及部位。1、师:对了,是我们的舌头,你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它?今天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面镜子,请你仔细地观察一下自己的舌头,看看它的上面、下面有什么。2、幼儿边观察边发言。3、教师把自己的手当作舌头演示,幼儿认识各部分名称:舌头后面连着喉咙的部分叫“舌根”,舌根的前面部分叫“舌体”,舌体的最前面叫“舌尖”,舌体的上面叫“舌背”,舌背上有舌乳头、舌苔,舌体的下面叫“舌腹”,舌腹上有舌系带、血管和突起。4、师:刚才小朋友说得真好,小舌头自己还想介绍一下自己,我们一起来听听它说什么。(看多媒体软件)三、了解舌头的作用。1、幼儿和教师试试舌头不动,还能不能说话。2、师:舌头除了能帮助我们说话,还有什么作用?(幼儿讨论)3、幼儿用吸管品尝各种调味品。品尝后教师提问:你尝到了什么味道?是谁帮助你知道这些味道的?舌头为什么能尝出各种味道呢?(教师:因为舌背上有许多小小的味蕾,这些味蕾对味道特别敏感。)什么地方的味蕾对什么味道反映最灵敏?(看多媒体介绍。)4、幼儿和同伴互看,比较舌头的异同。教师指导并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舌苔会特别重?(教师:因为舌头是反映身体状况的一个标志。)5、教师:我们的舌头不仅能帮助我们说话、品尝味道,还能反映我们身体的健康状况,舌头的作用真大。四、讨论如何保护舌头。1、师:如果舌头生病了或受伤了,我们一定会觉得很痛苦,那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舌头呢?2、幼儿讨论。3、师生共同小结:舌头最怕刺激性强的食物,我们以后吃东西时要小心,不要吃太辣、太烫或太冷的东西,也不要吃得太快,不能边吃边说,以免咬着舌头,还要注意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增强营养,保持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让小细菌无法生长。教学反思: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5)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声音制造者含反思【活动目标】1、主动借助各种材料发出不同的声音。2、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1、纸盒、有盖的瓶子、豆子、脸盆。2、白纸、塑料纸、餐巾纸。3、纸杯、玻璃纸、塑料杯、小木棒若干。4、小旗、金箍棒、扇子、蒲扇。【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教师利用谈话引入课题。师:“孩子们,我是小小魔术师,今天我要给大家变一个魔术。”(二)基本部分1、制造声音教师出示一只空瓶子摇一摇,请幼儿听一听有没有声音。再拿出一颗豆子摇一摇,请幼儿听一听有没有声音。师:“现在我要变魔术了,注意看好了。”教师将这两个没有声音的东西变得有声音,只要把豆子放进瓶子,盖好瓶盖,摇一摇,你们听到什么了?教师小结:声音原来是制造出来的,现在我要考一考你们,看你们谁能制造出声音来。2、分组制造声音(1)教师介绍四个区域的材料,鼓励幼儿去每个区域探索,尝试让这些东西发出声音来。(2)幼儿分组自由探索,教师进行区域指导。如“瓶罐区”重点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器皿装豆子,听一听声音有什么不同。“纸区”引导幼儿听一听挥动纸、搓搓纸发出的声音。“杯子区”引导幼儿敲击不同的杯子,尝试对着不同的材料的杯子说话,听一听声音有什么不同。3、说一说自己的发现(1)你们是怎么制造声音的?制造出来的声音像什么?(2)声音表演会要求幼儿用手里的东西来制造表演出这些声音。下雨天场景(模仿下雨、打雷)摇晃豆盒像下雨声。打电话(用嘴对着被口说话)着火了(揉搓塑料纸)刮风(摇动旗子)4、了解噪音的危害,结合实际对幼儿进行教育,教育幼儿要保护嗓子和耳朵。师:孩子们,刚才我们自己制造出很多声音,但是,你们知道什么时候让声音大一点?什么时候让声音轻一点呢?奥,对了,小朋友们睡觉时或爸爸妈妈下班回来时,我们要轻轻的走路、轻轻地说话,老师上课回答问题时,要高声回答。孩子们,在我们的周围有的声音优美动听、如优美的歌声、动听的琴声、小鸟叫声、小河流水声。而有的声音像汽车喇叭声、小朋友大吵大闹的声音、电钻钻洞的声音、这些声音非常的刺耳,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叫噪音。我们如果听到很响的声音时,要马上按住耳朵并张大嘴巴,平时也不要大吵大闹,要保护好嗓子和耳朵。(三)结束部分在音乐小鸟飞的伴奏下,带领幼儿到室外去寻找能发出声音的物体。活动反思:这个环节有了第一个的基础,孩子们对制造声音不在是那么陌生,拿着材料就是玩,而后说说自己的发现。制造了什么样的声音,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并在同伴前演示。这环节一个是让幼儿能大胆的发言,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倾听力。可是孩子们对这环节能说出听到声音是不一样的,有的声音是“砰砰的”“扑扑的;有的说这声音“沙沙沙”“叮当叮当”像下雨”,“像打雷。”敲小铃的声音。这个声音听起来怎么样的孩子们能说出来,但这声音像什么不是想象的怎么好。好旦孩子们知道这些声音不一样原来是材料不同。整节课下来,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很浓,活动中也体验到了成功,体验到了快乐。我也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了他们的成功。但我发现自己许多方面还做的不足,通过反思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改正,争取做的更好。如:有的幼儿对所准备的材料很感兴趣而忽略了我对活动的讲解;在活动过程中我也没能关注每个孩子,有个孩子老是说生日吃蛋糕,我没能做出相应的回应,以至使这孩子注意不集中。还有我想在以后的科学活动中,要随时注意观察孩子的兴趣点,结合活动目的有机地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必要的常规教育,让活动进行的深入、透彻。(6)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神秘的指纹含反思【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指纹的种类和用途,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的。2、简单了解指纹的特点、作用,丰富词汇:指纹。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活动准备】1、图片:指纹2、泡沫印尼、放大镜、白纸每人一张【活动过程】一、导入谈话,引起幼儿兴趣师:小朋友的小手上都有一个秘密,找找看是什么秘密?(让幼儿观察自己的小手。)二、展开1、引导幼儿认识指纹(1)了解指纹小朋友伸出你的小手,告诉幼儿(教师指着手指肚)这里叫手指肚。(2)仔细看看你的手指肚的皮肤上有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有细纹)小结:这些细纹我们叫它指纹。丰富词汇:指纹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指纹(1)你和旁边的小朋友比较一下,你两个的指纹一样吗?(2)请小朋友用手指蘸印尼将指纹印在纸上(3)请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手上的指纹和纸上印的指纹说一说指纹是什么样的,像什么?3、讨论指纹的形状指纹的形状有:箭形水波形旋涡状等告诉幼儿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世界上的人没有一个完全相同的指纹,每个人的指纹一生都不会变,因此可以用指纹辨别人。4、发现触摸过的地方能留下指纹(1)教师演示蘸有红色印泥的手指触摸玻璃杯请幼儿说出有什么发现?小结:当我们的手指和物体接触时,将会留下指纹。(2)教师演示手指不蘸印尼去触摸这些东西请幼儿说出有什么发现?(幼儿讨论:会不会留下指纹呢?)小结:我们用眼睛看不到,也会留下指纹,会留下许多汗孔,从汗腺分泌出的汗通过汗孔在到达手,手指上的汗碰到物体时就会留下指纹5、引导幼儿说出指纹的用途教师小结:你可别小看指纹,它的用途可大啦!指纹由皮肤上许多小颗粒排列组成,这些小颗粒感觉非常敏锐,只要用手触摸物体,就会立即把感觉到的冷、热、软、硬等各种情报通报拾大脑这个司令部,然后,大脑根据这些情报,发号施令,指挥动作。指纹还具有增强皮肤摩擦的作用,使手指能紧紧地握住东西,不易滑掉。我们平时画图、写字、拿工具、做手工,所以能够那么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这里面就有指纹的功劳。三、结束手指印画让幼儿用手指沾上印泥,印出各种图案。活动反思让幼儿初步知道人们利用指纹的特点在高科技领域的运用。从而发展幼儿的思维表述能力、思维的概括能力、创造能力及想象能力;多方面发展儿童多元化智能的同时也培养幼儿的科学情感和创新精神。(7)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帮水宝宝搬家含反思活动意图:小班幼儿的思维还处于直觉行动向具体形象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来实现,因此,开展了此次活动。帮助幼儿充分的感知糖水特征,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活动目标:1.体验玩水的快乐。2.激发合作和创造意识。3.感知水的特征。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塑料水盆若干;大、中、小透明杯子(大杯盛清水,中杯盛牛奶,小杯盛醋),人手一套;玩水材料(空矿泉水瓶、毛巾、塑料袋、小篮子等);喷泉视频材料;录音材料。活动过程:一、看录像喷泉,引出水提问:1.除了喷泉,你还在哪里见到过水?2.水是什么样?二、故事导入,感知水1.水妈妈带着水宝宝来到了我们这里,可是看样子水妈妈好像不太高兴,我们一起问问她好吗?“水妈妈,您为什么不高兴呀?”播放录音:水宝宝不见了。找水宝宝。每个小朋友跟前有三个杯子,水宝宝就藏在其中一个杯子里,用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办法把水宝宝找出来。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3.你怎么知道这里面藏的是水宝宝?你是怎么找出来的?水是什么颜色?什么味道的?教师小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4.告诉水宝宝以后不要再调皮了,把水宝宝送到水妈妈的身边。5.现在老师要送给水宝宝一个小礼物,请小朋友闭上眼睛,睁开眼看看是什么?(小花)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小结:水是透明的。三、帮水宝宝搬家1.情景引入帮水宝宝搬家的话题。水宝宝找到了,水妈妈怎么好象还有心事,我们再一起问问她:“水妈妈您怎么还是不高兴?”录音:我的一些孩子要搬家,我又没办法帮他们,怎么办呢?老师:我们来帮水宝宝搬家好不好?录音:你们若帮水宝宝搬完家,我就告诉你们一些水宝宝的秘密。2.介绍材料:出示各种材料。幼儿说出其名称。要求孩子帮水宝宝搬家时,可以用这些材料,也可不用(用两手捧水等)。看谁想的办法好,在帮水宝宝搬家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发现水宝宝的秘密。3.幼儿操作(先往小篮子里搬),教师巡回指导。4.拿起小篮子看看,里面有没有水宝宝?他们到哪里去了?(让幼儿自由回答)水不能住在这里,它会流出来的。那干脆我们就把水宝宝搬到这个小动物盆里吧,看一组的小朋友最先搬完。5.幼儿操作。6.说说自己是怎样帮水宝宝搬的家,搬家时发现了什么?7.个别提问,问题同上。8.小结:水会流动。四、小结水宝宝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是透明的,还会流动。五、游戏:快乐的小溪流提问:有关水的特性的问题(复习巩固)延伸活动:介绍水的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用水从我做起。活动反思:活动以幼儿亲自感知、操作、摆弄为主。以帮水宝宝搬家等,了解水的特性。由于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弱,他们很难自觉发现水会流动的特性。所以活动中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借助这些材料设法使水的这一特性显露出来,使幼儿亲眼目睹这一现象,这样幼儿才容易理解。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学内容。(8)小班科学活动教案不一样的感觉含反思【活动目标】1、初步学会用语言表达对不同物体的触觉感受。(软、硬,光滑、粗糙,冷、热)2、知道用手触摸是感知物体的一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产生兴趣。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活动准备】1、积木块、海绵、锯沫板等。2、两杯水(热水,凉水)。【活动过程】一、游戏引入课题1、教师:小朋友们喜欢小蜗牛吗?我们学小蜗牛爬一爬好吗?在木地板、海绵垫上爬,让幼儿用手触摸、按压,感知并说出这两种物体的硬、软。2、教师:哦,我们的小手能摸出硬的和软的东西,我们的小手真棒!当看见一个东西,我们不知道它是硬的还是软的时,可以用手摸一摸,这是一个好办法!二、在触摸中感知物体特性,并表述出来。1、摸一摸(1)请幼儿听口令从小筐中拿出硬的东西。(木积木)使劲捏捏、按按。教师:你捏得动积木吗?(捏不动的东西是硬的。)(2)同样拿出软的东西。(海绵)摸一摸,捏一捏,还可以拧几圈,海绵是柔软的。(3)幼儿摸摸锯沫板,感受正反两面的不同。(粗糙和平滑)能说出一面扎手,摸起来不舒服,是粗糙的。另一面不扎手,很舒服,是光滑的。(4)伸出双手分别握住热、冷水杯,并说出哪杯水热、哪杯水冷。小结:我们的手不仅能摸出硬的、软的东西,还能摸出冷的、热的、粗造的、光滑的东西。2、选一选请几名幼儿上来,任选一件喜欢的物品。告诉大家所拿物品是硬的、软的、光滑的、粗糙的,还是热的、冷的。3、找一找带领幼儿在活动室里边摸边问哪些物品是硬的、软的、冷的、光滑的等,让幼儿逐一说出感觉。4、说一说平常还摸过什么东西,是粗糙的、柔软的、热的?5、小结:手能摸出硬的、软的,冷的、热的、粗糙的、光滑的东西。但是有些东西不能摸:如电源插座、开水、旋转的电风扇叶等,要学会保护好自己。三、游戏:我能干听口令把小筐中软的东西送过来,或把硬的东西送过来。【活动延伸】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找找、摸摸其他东西,说出自己的感觉。活动反思:小班孩子对周围事物感兴趣,但相对比较单一,选择与孩子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声音,根据小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将教育目标巧妙融入其中,使孩子们在真实再现的生活情景中,运用多种感官探索、发现、表达,提升经验。活动中,在讨论在瓶子里放什么东西能发出声音的时候,孩子们的回答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回答的都是自己经验过的,而家长们一般在瓶子里放的都是各种豆子或米,这容易导致幼儿思维的限制,也没能让幼儿很好的进行思考。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要结合孩子们的已经经验和扩展孩子们的经验,发挥孩子的想象与发散思维想结合,让活动更能体现教育价值!(9)小班科学优秀教案气球一飞冲天含反思【活动目标】1、初步认识空气和皮球的关系。2、享受集体做游戏的乐趣。3、发展探索精神。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活动准备】皮球、气球、打气筒。【活动过程】1、出示未充气的皮球和充了气的皮球,让幼儿触摸和辨认,说一说它们两个有什么不一样。2、启发幼儿想办法怎样给未充气的皮球充气。3、老师示范用打气筒给皮球充气,让幼儿感受皮球在充气过程中的变化,并说说皮球为什么鼓起来了,里面有什么。4、老师再出示未充气的气球,请幼儿说说它的玩法。然后给气球充气,老师协助用橡皮筋把口扎紧,让幼儿尝试接抛气球。5、解开橡皮筋,放开气球,让它飞出去。(在这个阶段勿须深入解释,只当作一种游戏,引发幼儿的兴趣。)6、请幼儿也来玩放气球的游戏。给每位幼儿分发一个充了气的气球(不必充得太大),请幼儿用手捏紧,然后一起放开,看看谁的气球飞得最远。总结分享:请幼儿双手围圈,表现气球在充气过程中的变化。活动评价:1、对活动感兴趣,能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2、知道气球充气前后的变化。活动建议:1、内容可以扩展,组织幼儿用身体的不同部位碰击气球,促进身体的协调发展。2、在益智区投放各种充气玩具,供幼儿在分区活动时间自由操作,进一步感受空气和充气玩具的关系。3、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气球,提高幼儿运用多种材料表现物体的能力。如画、剪贴、装饰气球、设计动物气球等,可由幼儿一人单独完成,也可集体制作“气球小世界”画卷。4、教师可组织内容丰富的亲子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气球的喜爱之情。如组织家长与幼儿一起吹气球,并在气球上面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悬挂在活动室;以家庭为单位,组织运气球比赛,感受气球易飘浮的特点。活动反思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知道空气能够使气球和充气玩具变鼓。孩子们在玩气球的情境中去探究、去发现,在活动中极积勇跃参与,活动效果显著,充分体现了操作材料的实用性和价值性。可见本次活动目标定位是比较准确的。体验到了科学活动的乐趣。(10)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小鸭游泳含反思【活动目标】1、能发现有的东西沉在水底,有的东西浮在水面。2、愿意在操作中进行探索。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活动准备】1、塑料小鸭3只,水盆4个、透明玻璃缸1个。2、各种实验材料:积木、乒乓球、空瓶子、钥匙、铁环、五彩石、泡沫等。【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引出沉浮。夏天到了,天气非常炎热,鸭妈妈带着小鸭子到河里游泳。老师把鸭妈妈放入河(玻璃钢)里,看,鸭妈妈浮在水面上,它会游泳。小鸭子会游泳吗?(会)师把小鸭子放在河里,小鸭子也浮在了水面上,它也会游泳。今天,鸭妈妈还为小鸭子带来了许多玩具,看,都有什么?(积木、乒乓球、饮料瓶、钥匙、铁环)这些玩具都可以陪着鸭宝宝在水面上玩吗?老师把积木放入水中,小朋友快看,积木是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在水底?(浮在水面上)它可以陪着鸭宝宝玩吗?(可以)老师把五彩石放入水中,咦,五彩石怎么样了?(沉在水底)它可以陪着鸭宝宝在水里玩吗?(不可以)这里还有很多玩具,乒乓球会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在水底呢?钥匙呢?(幼儿猜想)小朋友们有不同的意见,现在我们动手试一试,看一看究竟哪些玩具可以浮在水面上,哪些玩具会沉在水底,好吗?(好)二、幼儿动手操作,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发现沉浮现象。1、幼儿分成四组,每组放一个水盆,一组活动材料。2、将各种实验材料一一放入水中,看看哪些东西能浮在水面上,哪些东西沉在水底。师巡回指导。3、操作完成后,幼儿交流发现的秘密。三、讨论实验结果,知道生活中有些物品可以浮在水面,有些物品可以沉在水底。师:你发现了什么?(我发现乒乓球可以浮在水面上)(我发现五彩石沉在水底)可以浮在水面上的有:乒乓球、泡沫、空饮料瓶可以沉在水底的有:五彩石、钥匙、铁环教师小结:生活中,有些物品会浮在水面上,有些物品会沉在水底。小朋友还知道哪些物品可以浮在水面上,哪些物品可以沉在水底?【活动延伸】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浮在水面上,哪些物品可以沉在水底,好吗?(好)教学反思: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主要表现在讲评活动中,老师能积极的鼓励幼儿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以“画的像不像?对不对。”来评价每位幼儿的作品。老师对每位幼儿的作品都予以了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尊重他们的选择并欣赏和鼓励他们。”(11)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肥皂小秘密含反思【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用肥皂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2、通过幼儿的自主探索活动,使幼儿知道肥皂的外形特征及用途。3、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活动准备】1、各式各样的肥皂及肥皂盒若干;2、各种旧玩具、旧手绢等;吹泡泡玩具瓶(与幼儿人数相等);3、“我爱洗澡”音乐及磁带、录音机;4、盛玩具的小筐若干;5、干净毛巾(与幼儿人数相等)、盛水的大水盆六个,小方布一块,剪好的小红星若干。【活动过程】1、我爱洗澡儿歌,老师与幼儿做动作进入活动室。(1)老师吹泡泡引起幼儿兴趣。(2)出示肥皂并请幼儿描述。(请幼儿自由发言)(3)出示多种多样的肥皂,让幼儿观摩。老师引导幼儿观察肥皂形状、颜色、气味,并用手摸摸,说出感觉。(幼儿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2、幼儿自由玩肥皂、脏玩具等,老师引导幼儿寻找肥皂的小秘密。(幼儿在玩中发现肥皂的小秘密:用手搓能产生泡沫,能溶在水里、能使脏东西变干净)。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老师适时奖励。3、引导幼儿正确用肥皂洗手,教育幼儿讲卫生。老师:孩子们,谁来告诉我你平时是怎么样洗手的?幼儿讲述自己洗手的方法。老师:“想想怎么样才能把我们的小手洗的更干净?”(与幼儿边唱儿歌边洗手)4、幼儿自由吹泡泡,结束活动。【活动延伸】把各种玩具用清水冲洗干净。【活动点评】此次活动幼儿对“玩肥皂”极感兴趣,通过自主的探索,发现了肥皂好多小秘密,能溶在水里,有的有香味,有的有药味,搓在手上会起很多的小泡沫,还能除菌玩玩乐乐中了解了肥皂的用途,并学会了如何正确地用肥皂洗手。活动过程中发现:(1)个别幼儿只顾玩玩具而忽视了探索肥皂的小秘密,对此,教老师应适时引导;(2)用肥皂洗塑料玩具不太合适。其次,活动中,要引导幼儿尽量不要把水弄到衣服上,洒到地面上,培养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附儿歌:洗手歌小朋友,来洗手,卷起袖,淋湿手,抹上肥皂搓呀搓,清清水里洗呀洗,再用毛巾擦一擦,我的小手真干净。活动反思: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12)小班科学教案爱洗澡的水果含反思【活动目标】1、知道水果类食物要洗干净后再吃。2、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洗水果。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活动准备】1、活动前请幼儿从家中带来各种水果(苹果、梨、桃子、香蕉等)。2、布袋、人手一只小盆。【活动过程】1、游戏:摸摸是什么?将水果放在神秘布袋内,幼儿蒙着眼睛,伸手在袋中摸水果。提问:你摸到的是什么?2、讨论:吃水果的好处。知道水果水分多,维生素丰富,多吃可以让我们幼儿长得又白又健康,漂漂亮亮。3、给水果宝宝洗个澡。幼儿观察水果表面。了解水果表面很脏,知道水果洗干净才能吃。教师和幼儿共同洗水果。洗的时候要把水果的每个地方都洗到,不要把水溅出来。【活动建议】1、可以让幼儿品尝洗干净的水果。2、与家长联系,鼓励幼儿在家也要讲卫生,洗水果。【活动评价】对洗水果感兴趣,愿意动手洗水果。活动反思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幼儿一直是主动参与的角色能够被理解、尊重、接纳,有自由动手发挥的空间。能够通过与环境、同伴、教师的互动并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反面得到自主的发展,教师了解幼儿的经验的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13)小班科学教案毛毛虫在长大含反思【活动目标】1、观察、感知不同材质的纸毛毛虫在水中“长大”,并尝试记录观察结果。2、在探索过程中,体验观察实验的乐趣。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活动准备】1、铅画纸、手工纸、报纸制成的毛毛虫若干份;三种纸的纸片若干份。2、记录用具若干份;教学PPT。【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今天老师请来了三个好朋友,它们是三条毛毛虫。二、认识、感知。1、毛毛虫自我介绍。关键提问:它们都用什么纸做的?2、小结:它们是用铅画纸、手工纸、报纸三种不一样的纸做的。3、尝试、探索,观察、记录。(1)猜测。关键提问:猜猜它们三兄弟在水中谁会长得最快、最大?(2)操作记录。关键提问:我们将三条毛毛虫一起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谁长得最快、最大。幼儿操作并在题板上做好记录。幼儿介绍,教师将结果放大展示。小结:报纸毛毛虫长得最快,手工纸毛毛虫第二个快,铅画纸毛毛虫长得最慢。四、推理思考。关键提问:很奇怪为什么这些纸毛毛虫在水里就长得不一样呢?小结:纸可以吸水,纸张的性质不一样,吸水的快慢也就不一样,因此不同纸做得毛毛虫在水中就长得不一样。【活动延伸】师:把毛毛虫的纸朋友请到我们的区角里,等区角游戏的时候就去给它们做裁判好吗?活动生成及建议在区角活动中增加除报纸、手工纸、铅画纸之外的其他纸,用“毛毛虫在长大”的实验方式,观察各种不同材质的纸张的吸水性。活动反思在科学领域揭示出了毛毛虫变蝴蝶的神奇过程;在健康领域向小朋友提出了不能暴饮暴食;在数学领域包含着15数量的点数以及一星期的概念;在语言领域故事内容夸张幽默,在艺术领域绘本的绘画方式别具一格,值得欣赏。(14)小班科学活动教案送水果给娃娃含反思【活动目标】1.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和“一样多”。2.会按要求整理活动材料。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活动准备】1.实物:4个苹果、3个香蕉、3个梨子。2.图片:4个娃娃及3个苹果、4个香蕉、5个梨子。3.幼儿学习资源第31页。【活动过程】1.出示水果,引出主题。教师出示苹果、香蕉、梨子各1个,请幼儿说出他们的名字。教师再拿出3个苹果、2个香蕉、1个梨子。“来了这么多水果宝宝,他们一样多吗?”2引导幼儿探索比较多少。请幼儿尝试比较多少。教师将4个苹果、3个香蕉摆到桌子上,请幼儿说一说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示范一一对应比较多少的方法。先将4个苹果摆成一排,再将3个香蕉一一对应摆在苹果下面,引导幼儿发现苹果多、香蕉少。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香蕉和梨子一样多。3.请幼儿给娃娃送水果,比较娃娃和水果谁多谁少。为每组幼儿提供4个娃娃及3个苹果、4个香蕉、5个梨子的图片,请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娃娃和水果的“多”、“少”或者“一样多”。教师加强个别指导,对于能力情的幼儿通过适当增加图片数量的方式增加挑战性。活动反思:部分幼儿能较快的根据指令拿取水果进行比较,但是语言表述能力较弱,大多需要教师引导才能拼凑出完整的话。部分幼儿活动较被动,不愿意在集体面前展示,少数幼儿积极。通过互动和观察,发现大部分幼儿能找到颜色一样的水果、形状一样的水果、大小不一样的水果。幼儿对吃水果感兴趣;大多能完成涂色任务。(15)小班科学教案哇!彩虹糖含反思【活动意图】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彩虹糖是幼儿常见并喜欢的一种食物,用彩虹糖作为实验材料,可以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让幼儿有话可说。同时,溶化也是幼儿在生活中常见并感兴趣的科学现象。引导幼儿通过听听、看看、猜猜、做做、尝尝等多种方法,在亲历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彩虹糖遇到水就会溶化这一科学现象,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感受色彩变化所带来的惊喜。【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彩虹糖在水中溶化的现象,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2、能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下按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能注意观察实验中的现象。3、感受色彩变化所带来的惊喜。4、初步了解其特性。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活动准备】彩虹糖若干,白纸盘5个(幼儿共分4组,每组用1个白纸盘;教师用1个),用玻璃杯装的半杯牛奶,装有小半杯水的一次性塑料杯、勺子各20份。【活动过程】一、萌发兴趣1、教师在口袋里摇晃彩虹糖,用声音激起幼儿的兴趣。师:老师的口袋里藏着一个神秘的礼物。听一听,可能是什么?2、教师引导幼儿模仿彩虹糖发出的声音。师:声音是什么样子的?请学一学。(哗啦哗啦。)(析:利用摇晃彩虹糖发出的声响,一方面可引导幼儿用听觉初步感知彩虹糖的特征,另一方面可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二、观察彩虹糖的颜色1、教师出示彩虹糖,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师:到底是什么?你们想不想知道?仔细看哦!变!变!变!哇!是什么?师:你吃过吗?你吃的彩虹糖是什么颜色的?2、教师将彩虹糖倒在桌上的白纸盘中,引导幼儿观察彩虹糖的颜色。师:彩虹糖的颜色真的和你们说的一样吗?想不想看一看?师:彩虹糖有哪些颜色?三、明确实验步骤和要求1、教师创设“把彩虹糖上的颜色变没有”的游戏情境,初步激发幼儿实验的兴趣。师:彩虹糖有这么多的颜色,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彩虹糖上的颜色变没有呢?2、教师出示装有水的塑料杯,介绍实验材料。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种材料,你们看看是什么?(水。)3、教师引导幼儿认识水是透明无色的。师:水是什么颜色的?(如果幼儿说白色,教师就出示牛奶进行对比)这是杯牛奶,它是什么颜色的?它们的颜色一样吗?师(小结):我可以透过水看到你们,所以水是透明无色的。4、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帮助幼儿明确操作的步骤和要求。师:如果把彩虹糖放到水里,彩虹糖上的颜色会变吗?为什么?师:有的人说会变,有的人说不会变。我们来试试看。师:每人只能拿一杯水和一颗彩虹糖,先看看你拿的彩虹糖是什么颜色,再把彩虹糖放在水杯里,用小勺子轻轻地搅一搅,不能吃。5、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复述实验步骤。师:先做什么?(拿一杯水和一颗糖。)再做什么?(观察糖的颜色。)最后做什么?(把糖放进水里,搅一搅,看一看糖和水的颜色有没有变化。)四、幼儿实验,教师观察指导1、幼儿操作,教师个别了解幼儿的发现。师:你的彩虹糖是什么颜色的?师:轻轻地搅一搅,看看水有什么变化?师:再把彩虹糖舀上来看看,它变成了什么颜色?2、教师引导幼儿交流分享。师:你原来的彩虹糖是什么颜色的?现在呢?水变成了什么颜色?彩虹糖上的颜色到哪里去了?师:有谁的发现是和他一样的?慢慢举起来给大家看看。(教师带领幼儿集体检查。)师(小结):原来彩虹糖上的颜色溶化到水里去了。五、教师实验,拓展幼儿的经验1、幼儿猜测多颗彩虹糖放进水中的变化。师:你们都做过实验了,老师也想做一个实验,你们想不想看?师:如果把好多彩虹糖都放在一杯水中,你们猜会变出什么?2、教师边在白纸盘中摆放彩虹糖,边带领幼儿点数。师:和老师一起数一数一共放了几颗彩虹糖。(1O颗。)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彩虹糖放入水中的色彩变化并进行想象、表达。师:哇!现在彩虹糖变成了什么?看起来像什么?(析:将不同颜色的彩虹糖放在一起溶化,不仅带给幼儿视觉上的冲击,而且赋予幼儿想象的空间,有的说“像生日蛋糕”,有的说“像彩虹伞,有的说“像风火轮”幼儿在进一步感受溶化这一现象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大的惊喜。)六、幼儿品尝彩虹糖,进一步感知彩虹糖遇水会溶化的现象1、教师示范吃彩虹糖,并引导幼儿猜测彩虹糖的颜色。师:你们想不想尝一尝彩虹糖?我也想尝一尝。(教师吃一颗彩虹糖。)师(伸出舌头):猜猜,我吃的是什么颜色的彩虹糖?你怎么知道的?2、幼儿吃彩虹糖,并和同伴相互猜测彩虹糖的颜色。师:每个小朋友尝一颗彩虹糖,请你的朋友猜猜你吃的是什么颜色的彩虹糖。师(小结):原来彩虹糖的颜色溶化到嘴里了。活动反思:糖果是幼儿钟爱的食物,当出示彩虹糖的时候就足够的吸引儿的眼球,调动了幼儿积极性。通过认识彩虹糖的样子。观察彩虹糖的颜色进而引入手指点画的美工活动。在操作过大部分幼儿都能按照要求逐一完成任务,可是有部分幼儿还是出现了颜色的混搭,整个彩虹糖的罐子没有均匀的填满。在此次的活动中,还是要重点强调活动要求力求达到活动目标。在最后一个环节作品欣赏中,没有做到更好的评析。整节活动过程太顺利,没有难点。(16)小班科学领域教案气球飞飞飞含反思【活动目的】1、初步认识空气和皮球的关系。2、享受集体做游戏的乐趣3、发展探索精神。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皮球、气球、打气筒。【活动过程】1、出示未充气的皮球和充了气的皮球,让幼儿触摸和辨认,说一说它们两个有什么不一样。2、启发幼儿想办法怎样给未充气的皮球充气。3、老师示范用打气筒给皮球充气,让幼儿感受皮球在充气过程中的变化,并说说皮球为什么鼓起来了,里面有什么。4、老师再出示未充气的气球,请幼儿说说它的玩法。然后给气球充气,老师协助用橡皮筋把口扎紧,让幼儿尝试接抛气球。5、解开橡皮筋,放开气球,让它飞出去。(在这个阶段勿须深入解释,只当作一种游戏,引发幼儿的兴趣。)6、请幼儿也来玩放气球的游戏。给每位幼儿分发一个充了气的气球(不必充得太大),请幼儿用手捏紧,然后一起放开,看看谁的气球飞得最远。四、总结分享请幼儿双手围圈,表现气球在充气过程中的变化。【活动评价】1、对活动感兴趣,能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2、知道气球充气前后的变化。活动反思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知道空气能够使气球和充气玩具变鼓。孩子们在玩气球的情境中去探究、去发现,在活动中极积勇跃参与,活动效果显著,充分体现了操作材料的实用性和价值性。可见本次活动目标定位是比较准确的。体验到了科学活动的乐趣。(17)小班科学教案谁的蛋含反思【活动目标】1、利用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辨识几种常见的蛋。2、探索发现蛋的不同外形特征。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活动准备】1、鸡蛋30个、鹅蛋10个、鹌鹑蛋10个、鸽子蛋10个;2、放蛋的草丛盒3、故事谁的蛋及录音;4、图片:母鸡、鹅、鹌鹑、鸽子5、卵生动物视频6、ppt课件【活动过程】一、出示鸡蛋,激发幼儿兴趣1、请幼儿摸鸡蛋师:今天老师的口袋里有一样东西。谁想上来摸摸看是什么?师:猜猜是什么?那请你拿出来吧!2、认识鸡蛋(1)提问:是什么呀?原来是母鸡妈妈生的蛋,叫什么?(鸡蛋)(2)师:在你们椅子后面的口袋里也有一个鸡蛋,鸡蛋它很容易碎,拿的时候要轻轻的,找到后跟旁边的好朋友说说它是什么样的。(3)提问:鸡蛋是什么样子的呀?它是椭圆形的,它的形状是椭圆形的;请一名幼儿上前,“看看老师手里的鸡蛋和他手里的鸡蛋一样吗?哪里不一样?”(颜色)“这个鸡蛋你摸上去是什么感觉?”(光滑的)3、小结:刚刚我们小朋友认识鸡蛋,鸡蛋是母鸡妈妈生的,它是椭圆形的,摸上是去光滑的。鸡蛋它还很容易碎。4、请幼儿把蛋送给母鸡妈妈师:母鸡妈妈在找它的蛋呢,请你们把手里的鸡蛋轻轻地送到母鸡妈妈身边。送的时候我们可以说“鸡蛋宝宝我送你回家”二、通过故事引出其他动物的蛋,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不同的蛋1、出示PPT,认识动物妈妈及初步认识蛋的不同特征。(1)师:森林里还有其他的动物妈妈在也找自己的宝宝。看看有谁呀?(鹌鹑妈妈、鸽子妈妈、鹅妈妈)(2)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她们在说什么?要仔细听哦!播放录音(3)提问:你听到了什么?鹌鹑妈妈的蛋是最小的,上面还有棕色的斑点。鸽子妈妈的蛋是白颜色的。鹌鹑妈妈的蛋是最大的。2、请幼儿找蛋师:你们愿意帮助动物妈妈们找到自己的宝宝吗?每个小朋友找一个,我们拿蛋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轻轻地)拿到的小朋友可以跟你旁边的好朋友说说你找到的什么蛋?3、认识鹌鹑蛋(1)提问:谁找到了鹌鹑妈妈的蛋?为什么你说这是鹌鹑妈妈的蛋呀?(因为她的蛋很小,上面还有棕色的斑点。)(2)师:还有谁找的跟他一样呢?你们都觉得是鹌鹑妈妈的蛋吗?我们来听听鹌鹑妈妈怎么说。(3)播放录音,点击图片出现蛋。“真是的鹌鹑的妈妈的蛋”(4)送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