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分析

上传人:494895****12427 文档编号:65022577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分析1、 背景随着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迅速成为各方而追捧的热词。12月,习近平主席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向世界宣告:“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互联网+”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必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同社会许多其他行业一样,教育受到了互联网巨大的影响,“互联网+”思维对传统教育理念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和挑战,教育如何而对和适应“互联网+”,通过探索“互联网+教育”的科学模式,促进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既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而前的现实课题。2、 对“互联网+”的认识1. “互联网+”的提出国内“互联网+”理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11月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 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他认为“在未来,“互联网+“公式应该是我们所在的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在与我们未来看到的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这样一种化学公式。我们可以按照这样一个思路找到若干这样的想法。而怎么找到你所在行业的“互联网+”,则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2014年11月,李克强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其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是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主题,被称作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可见其重要作用。2015年7月4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2. 内涵“互联网+”是两化融合的升级版,将互联网作为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征,提取出来,并与工业、商业、金融业等服务业的全面融合。这其中关键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这个+真正有价值、有意义。正因为此,“互联网+”被认为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演进。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3、 “互联网+教育”的提出1.“互联网+”对教育理念的冲击和重构互联网的普遍应用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等技术的发展,正深刻地改变着教育的而貌,推动教育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从教育视角认识“互联网+”,应当看到这场风潮带来的不仅是教育技术的革新,更是对学习、教学、组织模式的冲击及由此给教育理念和体制带来的深层次影响。(1)教育资源从封闭到开放。传统模式下,教育资源集聚在校园这个相对封闭的物理空间里,局限于课堂、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满足固定人群的需求。而互联网以其强大的存储性和交互性的技术优势,在短时间内迅速吸纳了海量的知识和信息,成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信息库”,并且这个信息库随着由互联网终端连接起来的人们不断上传、发布新的信息而源源不断地扩容。借助互联网,教育资源可以跨越校园、地区、国家覆盖到世界每个角落,优质教育资源的平等共享成为可能并且极为便利。(2) 教育机构从单一到多元。传统教育以学校为主要载体,借助于“互联网+”对教育资源重新配置和整合,社会教育机构、新型教育组织依靠灵活性、免费性等优势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强烈冲击,教育组织形态呈现多元化的趋势。(3)学习从被动到自主。传统模式下人们需要按照学校的课程表安排到教室听课,而在互联网环境下,学习成为无时不可、无地不可的事情,只要连接网络就可以学习,不必再完全依赖于课堂和书本,学习者突破了校园的局限,真正实现了时空上的自由。比如在线课程的学习就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首先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课程,进入课程学习后可以自主选择将学习的经验体会放到网上与他人分享,最后可以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或者由其他学习者进行评价。(4)教学从灌输到互动。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对教师授课的依赖性明显减弱。与之相适应,教师的作用要从教学的主导者变成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服务者,教学要从单向灌输知识的“满堂灌”向更加注重互动对话的“翻转课堂”转变。2.“互联网+教育”的可行性(1)政策的大力支持与引导: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将教育信息化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全而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特别强调要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重要指标。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互联网十”行动计划。同年7月,国务院正式颁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十”行动的指导意见。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以及“互联网十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 电子商务的催生与带动:随着国际互联网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电子商务活动得到迅猛发展。2009年中国电子商务整体交易规模达到3.6万亿元。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0.2万亿元,而到了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12.3万亿元,增长21.3%,预计2018年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4.2万亿元电子商务的发展使我国传统商业模式受到冲击,许多行业开始拥抱互联网,从而出现了新的产品和服务。(3) 网络教学环境的大力改善:截至2015年3月底,全国中小学(除教学点外)中,81%的学校实现网络接入,73%的学校已拥有多媒体教室,43%的学校实现多媒体教室全覆盖。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已率先实现100%的学校互联网接入并拥有多媒体教室。4、 “互联网+教育”模式 随着“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BAT等国内互联网大鳄纷纷布局教育,“互联网+教育”呈现风生水起之势。然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成熟的“互联网+教育”模式迄今还没有产生,“互联网+”并未给教育带来太多的实质性变化。随着信息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互联网将变得更加“无所不连”,“互联网+教育”将不再局限于“在线教育”,而是会给教育的全过程、各环节带来更多更深刻的改变,直至重塑一个开放创新的教育生态环境。1. “互联网+教育内容”这是“互联网+教育”的资源基础与核心竞争力所在。利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打破地域、校际隔阂,深度整合现有教学内容和在线课程资源,形成课程互选和学习成果互认的可行模式。未来的“互联网+教育内容”将重在探索以课程设计为核心,集成整合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构建教育资源的网络超市。2. “互联网+教育体验”“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验为王。对教育来说,就是要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导向、以学习者的体验为核心。在精准把握学习者需求上,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对学习者的倾向、兴趣、能力、目标等进行智能分析;在满足学习者体验方面,可以通过优化“互联网+教育”产品的生产、设计和供应环节,使学习过程更为简单、便捷、有趣,帮助学习者深度参与其中。3. “互联网+教育管理”互联网技术可以有效促进教学管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校园管理等各领域各环节教育管理信息的互联互通,从而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损耗,促进学校管理和服务的自动化、快捷化、个性化和智能化。4. “互联网+教育评价” 互联网应用于教育评价特别是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教育评价将带来两方而的变化:一是评价依据的丰富。“互联网+”很大程度上能够克服传统教育评价难以收集评价依据和评价信息单一化、片段化的问题,不但可以全过程、全方位采集教育数据,而且可以收集考试成绩之外的情感因素、心理倾向、实践能力等非结构化数据,从而支持综合性、系统化的评价,使教育评价的内涵和功能得到拓展。另一方而变化是评价应用的便捷。通过互联网平台,教师可以依据学习表现评价学生,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成效打分;学校和教育部门借助数据可以远程分析评价教学活动和学习绩效,家长也可以通过数据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和学校的教育质量。在“互联网+教育评价”环境中,每个人都是评价的主体,也是评价的对象。5、 “互联网+教育”的机遇和挑战1.机遇 “互联网+教育”的时代下,可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更加公平;能够尊重个体的差异,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突破了学习时空的限制,加快学习方法变革;此外,还变革了教学方式,丰富了教学内容等等。2.挑战在我们惊喜于“互联网+教育”带来的机遇的同时,“互联网+教育”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在农村等不发达的地区,互联网教育设施落后,无法全面开展互联网教育,网络设施有待完善;此外,由于互联网教育刚刚起步不久,因此,教师的教育理念有待提高,对于网络信息的利用有待提高;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学信息相对固定,而在互联网教育下,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学生的辨别和接受能力面临挑战;而且,传统教育中的德育面临淡化的风险。6、 结论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教育”正在飞速发展,方兴未艾,互联网教育也会慢慢变得更加完善,模式也会更加全面,满足不同的需求,是教育的一大改革与创新。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互联网+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存在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但是,只要我们积极应对,政府部门正确引导,加快“互联网+教育”的资源配置,“互联网+教育”会更好地服务人类。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