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知识(二)包合物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64688149 上传时间:2022-03-22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学专业知识(二)包合物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药学专业知识(二)包合物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药学专业知识(二)包合物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010执业药师考试真题回顾_药学专业知识(二)_包合物一、概述包合物:指一种药物分子被全部或部分包入另一种物质的分子腔中形成的独特形式的络合物。这种包合物由主分子与客分子组成,主分子一般具有较大空穴结构,足以将客分子容纳在内,形成分子微囊。包合物根据主体分子空穴几何形状分为管型、笼型、和层状包合物。包合物能否形成与是否稳定,主要取决于主客体分子的立体结构和二者的极性。包合过程是物理过程,包和物的形成与稳定取决与二者间的范得华力,为非化学键力。包合技术在药剂学中研究和应用很广泛,有以下几点:特点:药物作为客分子被包合后,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增大药物的溶解度,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起效时间,防止挥发性药物成分的散失,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或味道,调节药物的释放速度,使液态药物粉末化,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的刺激性与毒副作用等。【经典真题】下列关于CD包合物优点的不正确表述是A.增大药物的溶解度B.提高药物的稳定性C.使液态药物粉末化D.使药物具靶向性E.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答案:D关于包合物的错误表述是A.包合物是由主分子和客分子加合而成的分子囊B.包合过程是物理过程而不是化学过程C.药物被包合后,可提高稳定性D.包合物具有靶向作用E.包合物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答案:D环糊精包合物在药剂学中常用于A.提高药物溶解度B.液体药物粉末化C.提高药物稳定性D.制备靶向制剂E.避免药物的首过效应答案:ABC二、包合材料(一)环糊精(CD)1.结构与性能:由淀粉衍化而成的一种环状低聚糖,常见的有、环糊精,分别由6、7、8个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其中-CD分子的空穴与一般药物分子大小相匹配,穴内具有疏水性,空穴外侧及洞口具有亲水性。2.环糊精包合药物,对药物的一般要求是:(1)无机药物不宜用环糊精包合;(2)有机药物分子的原子数大于5,稠环数应小于5,分子量在100-400之间,于水中溶解度小于10g/L,熔点低于250;(3)非极性脂溶性药物易被包合,非解离型药物比解离型药物更易包合。(4)一般环糊精与药物包合比为1:1。 (二)环糊精衍生物1.水溶性-CD衍生物:(1)甲基衍生物、羟丙基衍生物、葡萄糖基衍生物(2)G-CD 溶解度增大,可注射用。2.疏水性-CD衍生物:乙基-CD 可制缓释制剂。【经典真题】A.环糊精B.环糊精C.环糊精D.甲基环糊精E.乙基环糊精1.由6个葡萄糖分子构成的是A2.被收载入中国药典的是B3.亲水性环糊精是D4.疏水性环糊精是E三、常用包合方法1.饱和溶液法;2.研磨法;3.喷雾干燥法;4.冷冻干燥法。四、包合物的验证(一)相溶解度法(二)X-射线衍射法(三)热分析法(四)红外光谱法(五)核磁共振谱法(六)荧光光谱法 2010执业药师考试真题回顾_药学专业知识(二)_固体分散物一、概述(一)固体分散物的概念、分类与特点1.固体分散物:也称固体分散体,是固体药物分散在固体载体中制成的高度分散体系。通常是一种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形状态,分散在另一种水溶性材料或难溶性、肠溶性载体材料中形成固体分散物。固体分散物再制成各种剂型,换可直接制成滴丸。2.特点:大大加速药物的溶出,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使之成为一种速效、高效的制剂;采用难溶性载体,可以达到缓释作用;采用肠溶性载体,可以控制药物仅在肠中释放。利用载体的包蔽作用,可延缓药物的水解与氧化,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和刺激性,也可使液态药物固体化;固体分散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够稳定。(二)固体分散物的速释与缓释原理1.速释原理(1)药物的分散状态:载体中药物以分子态、胶体状态、亚稳定态、微晶态与无定形存在于载体材料中,载体材料还可以防止已分散的药物再聚集而粗化。药物溶解溶出速度快,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不同状态存在的药物溶出速度比较为:分子态无定形微晶态(2)载体材料对药物溶出的促进作用1)水溶性载体材料提高了药物的可润湿性2)载体保证了药物的高度分散性(PEG)3)载体材料对药物有抑晶性(PVP)固体分散物的载体材料对药物溶出的促进作用包括A.脂质类载体材料形成网状骨架结构B.疏水性载体材料的黏度C.水溶性载体材料提高了药物的可润湿性D.载体材料保证了药物的高度分散性E.载体材料对药物有抑晶性答案:CDE2.缓释原理采用难溶性材料、脂质类制成的固体分散物具有缓释作用。 二、固体分散物的载体材料(一)水溶性载体1.高分子聚合物 :PEG40006000PVPk15、PVPk30、PVPk902.表面活性剂:泊洛沙姆3.有机酸类:枸橼酸、酒石酸等4.糖(醇)类:右旋糖酐、半乳糖和蔗糖等(二)难溶性载体1.纤维素:EC2.含有季铵基的聚丙烯酸树脂(E、RL、RS等)3.其他类 胆固醇、脂肪酸酯类(三)肠溶性载体1.纤维素类CAP、HPMCP等2.聚丙烯酸树脂(S、L型)【经典真题】A.明胶B.聚酰胺C.脂质类D.聚维酮E.-CD1.适用于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物的载体材料是C2.适用于溶剂法制备固体分散物的载体材料是D3.目前国内最常用的包合材料是 E典型例题:PEG 6000可用作A.固体分散体载体B.微囊材料c.胶囊中增塑剂D.片剂润滑剂E.栓剂基质答案ADE 三、常用的固体分散物制备方法1.熔融法(药物对热稳定,可直接制成滴丸)2.溶剂法,也称共沉淀法(药物对热不稳定或易挥发)3.溶剂熔融法4.溶剂-喷雾(冷冻)干燥法5.研磨法四、固体分散物的验证(一)热分析法(二)X-射线衍射法(三)红外光谱法(四)溶解度与溶出速度法(五)核磁共振法【经典真题】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度的方法有A.采用细颗粒压片B.制成固体分散体C.将药物微粉化D.制备研磨混合物E.吸附于载体后压片答案:BCDE固体分散物的制备方法包括A.溶剂法B.熔融法C.研磨法D.相分离一凝聚法E.重结晶法答案:ABC 2010执业药师考试真题回顾_药学专业知识(二)_缓(控)释制剂概述一、基本概念1.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延长药效目的的制剂。一般应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次数减少一半或有所减少。提供平稳持久的血药浓度,缓释制剂药物的释放符合一级释药规律。2.控释制剂系指药物能在设定的时间内自动以设定速度释放药物的制剂。一般在规定的介质中,按要求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次数减少一半或有所减少,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地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制剂。广义地讲控释制剂包括控制释药的速度、方向和时间。狭义的控释制剂是指在预定时间内以零级或近零级恒速释药的制剂。本章主要介绍口服缓释与控释制剂3.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1)减少服药次数,使用方便,提高患者服药的顺应性(2)使血药浓度平稳,避免或减少峰谷现象,降低毒副作用(3)减少用药总剂量,可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二、缓释、控释制剂的处方设计(一)影响口服缓释、控释制剂设计的因素1.药物的理化因素(1)剂量大小:口服单剂量在0.51.0g对缓释制剂仍适用,治疗指数窄的药物设计成缓释制剂应注意剂量与毒副作用。(2)pKa、解离度和水溶性:非解离型、脂溶性大的药物易通过脂质生物膜,应注意消化道pH对药物释放的影响。溶解度0.01mg/ml,本身具有缓释作用。设计缓释制剂时药物溶解度水溶性药物。油/水分配系数居中的药物,即能油溶又能水溶的药物最大。(2)药物的分子量:一般分子量M3000不能通过皮肤角质层。(3)药物的熔点:低熔点的药物容易渗透通过皮肤。(4)物在基质中的存在状态影响其吸收量:液态药物混悬态药物;微粉细粒,一般溶解呈饱合状态的药液透皮过程易于进行。【经典真题】适于制成经皮吸收制剂的药物是A.离子型药物B.熔点高的药物C.每日剂量大于10mg的药物D.相对分子质量大于600的药物E.在水中及油中的溶解度都较好的药物答案:E2.基质的性质(1)基质的特性与亲合力:不同基质中药物的吸收速率为:乳剂型动物油脂羊毛脂植物油烃类。水溶性基质需视其与药物的亲合力而定,亲合力越大,越难释放,故吸收差。(2)基质的pH:若基质的pH值有利于分子态药物的比例增大,则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基质的pH小于酸性药物的pKa或大于碱性药物的pKa时,有利于药物的穿透与吸收。3.渗透促进剂的影响(1)二甲基亚砜(DMSO)及其类似物,较早使用的促渗剂,但毒性较大,一种新的促渗剂DCMS(癸基甲基亚砜)被FDA批准。(2)氮酮类化合物,也称Azone,国内批准的一种促渗剂,可与丙二醇、油酸等配伍使用。(3)醇类化合物,如:丙二醇、甘油及聚乙二醇等。它们与其它促进剂合用,可增强促渗作用。(4)表面活性剂:可作促渗剂。(5)其他促渗剂,如尿素、薄荷油、桉叶油等均有促渗作用。 【经典真题】1.透皮吸收制剂中加入“Azone”的目的是A.增加塑性B.产生微孔C.渗透促进剂促进主药吸收D.抗氧剂增加主药的稳定性E.防腐抑菌剂答案:C2.不作为软膏透皮吸收促进剂使用的是A.尿素B.AzoneC.表面活性剂D.二甲基亚砜E.三氯叔丁醇答案:E可用作透皮吸收促进剂的有A.液体石蜡B.二甲基亚砜C.硬脂酸D.山梨酸E.Azone答案:BE4.皮肤因素的影响【经典真题】1.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有A.药物的分子量B.基质的特性与亲和力C.药物的颜色D.透皮吸收促进剂E.皮肤的渗透性答案:ABDE2.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素是A.药物的分子量B.药物的低共熔点C.皮肤的水合作用D.药物晶型E.透皮吸收促进剂答案:ACE四、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新方法(药剂学方法、化学方法与物理方法)(一)前体药物(二)离子导入 2010执业药师考试真题_药学专业知识(二)_靶向制剂概述靶向制剂的概念及特点靶向制剂也称为靶向给药系统是通过载体使药物选择性地浓集于需要发挥作用的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某靶点的给药系统。成功的靶向制剂应具备定位浓集、控释及无毒可生物降解等三个要素。(一)靶向制剂的分类从靶向达到的部位可分为三类,即一级指达特定的靶组织或靶器官,二级指特定的靶细胞,三级指细胞内的某些特定的靶点的靶向制剂。按作用方式分为:1.被动靶向制剂:即自然靶向制剂,这是载药微粒进入体内即被巨噬细胞作为外界异物吞噬的自然倾向而产生的体内分布特征。这类靶向制剂利用脂质、类脂质、蛋白质、生物降解高分子物质作为载体将药物包裹或嵌入其中制成的微粒给药系统。被动靶向的微粒经静脉注射后其在体内的分布首先取决于粒径的大小,小于100nm的纳米囊或纳米球可缓慢积集于骨髓;小于3m时一般被肝、脾中巨噬细胞摄取;大于7m的微粒通常被肺的最小毛细管床以机械滤过方式截留,被单核细胞摄取进入肺组织或肺气泡。微粒的表面性质对分布起重要作用。2.主动靶向:用修饰的药物载体作为“导弹”将药物定向地输送到靶区。3.物理化学靶向制剂:是用物理和化学法使靶向制剂在特定部位发挥药效。【经典真题】1.粒径小于3m的被动靶向微粒,静注后的靶部位是A.骨髓B.肝、脾C.肺D.脑E.肾答案:B2.小于100nm的纳米囊和纳米球可缓慢积集于A.肝脏B.脾脏C.肺D.淋巴系统E.骨髓答案:E(二)靶向性评价1.相对摄取率re:re=(AUCi)p/(AUCi)s式中AUCi表示第i个器官或组织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的积分面积;p、s分别表示试验药物制剂与药物溶液。re1表示有靶向性,re水混悬液油溶液O/W乳剂W/O乳剂油混悬液。关于注射剂的正确表述有A.肌内注射的吸收程度一般与静注相当B.药物混悬液局部注射后.可发挥长效作用C.皮下注射药物的吸收比肌内注射快D.皮内注射只适用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和药物的过敏试验E.鞘内注射可透过血脑屏障,使药物向脑内分布ABDE二、肺部吸收1.药物从肺部吸收为被动扩散过程,所以脂性药物易吸收,油水分配系数大的极快。2.与其他吸收部位比较多肽、蛋白质大分子较易吸收。3.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三、鼻粘膜吸收被认为是较理想的取代注射给药的全身给药途径。其优点为:有利于全身吸收;可避免肝脏的首过作用、消化酶的代谢和药物在胃肠液中的降解;吸收程度和速度有时可与静脉注射相当;鼻腔内给药方便易行。1.药物在鼻粘膜的吸收主要为被动扩散过程,故脂溶性药物易吸收。2.亲水性大分子可经细胞间隙旁路慢速转运。四、口腔黏膜吸收1.吸收机理多为被动扩散,故脂溶性、未解离药易吸收。同时载体可参与药物的转运过程。2.避免肝的首过效应及药物在胃肠道的破坏。五、阴道黏膜吸收药物通过阴道粘膜以被动扩散通过细胞膜的脂质通道为主,同时阴道吸收也可以通过含水的微孔通道。【经典真题】A.静脉注射给药B.肺部给药C.阴道黏膜给药D.口腔黏膜给药E.肌内注射给药1.多以气雾剂给药,吸收面积大。吸收迅速且可避免首过效应的是B2.不存在吸收过程,可以认为药物全部被机体利用的是 A3.药物先经结缔组织扩散,再经毛细血管和淋巴进入血液循环,一般吸收程度与静注相当的是 E40 / 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