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测验题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64619400 上传时间:2022-03-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测验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社会心理学测验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社会心理学测验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心理B.社会行为C.个体心理D.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影响2. ()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一般认为,这两本著作的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雏形的形成。A.1879B.1897C.1908D.19243. 社会心理学在确立时期的特征是(A.定性研究B.定量研究)C.群体研究D.理论研究4. 麦独孤在社会心理学中用解释人的社会行为。A、学习B、本能C、模仿D、强化5. 社会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社会学、()之间的一门中间性、边缘性学科。A、哲学B、历史学C、人类学D、传播学)的研究内容。C.群体层面D. 社会层面)的研究内容。C.群体层面D. 社会层面人际过程D. 团体过程6. 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态度属于(A.个体层面B.人际层面7. 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时尚属于(A.个体层面B.人际层面8. 归因问题属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A.结构过程B.个体过程C.9. 认为人类行为都是由本能决定的心理学家是()A.麦独孤B.冯特C.弗洛伊德D.荣格10. 霍兰德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等三个阶段。A.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B.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C.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D.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11. 实证分析阶段的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转向定量研究,从()转向应用研究。A.纯理论研究B.经验研究C.实验室研究D.哲学思辨12. 完全的价值中立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是()。A.很难做到的B.容易做到的C.不必考虑的D.必须坚持的13.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是指()。A.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要注意密切联系社会现实B. 不仅要把所研究的对象纳入系统进行考察,而且要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C.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往往要采用一些手段控制情境或被试,因而要特别注意因欺瞒与恫吓所产生的后果,尽力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D.研究者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客观事实不能歪曲和臆测14. 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是()。A.奥尔波特B.勒温C.特里普力特D.麦独孤15. 在理解行为的途径上,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比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更强调()A.心理状态B.人格特质C.行为预测D.社会变量16.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的过程。A.成年人B.社会人C.心理健全的人D.合格社会成员17. 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的机制。A.继续社会化B.终身社会化C.早期社会化D.再社会化18. ()不是社会化的载体。A.家庭B.大学C.杂志D.住房B. 通过性别期待与认同、模仿的机制实现 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19. 家庭对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是(A.通过父母对孩子的口头教授C.靠道德培养来实现D.20. ()在更大程度上决定着男女性别角色A.家庭B.学校C.社会文化D.同伴21. 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心理活动,人的社会化过程,人的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为()为基础的。A.人际沟通B.情景判断C.社会认知D.人际知觉22. 如果你和一个人有数次交往,并以第一次的印象对该人作出判断,这在社会认知中属于()A.刻板印象B.首因效应C.光环效应D.近因效应23. ()是指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A.刻板印象B.光环效应C.首因效应D.近因效应24.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表明,在印象形成过程中,()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A.信息内容B.信息数量C.信息顺序D.信息真实性25. 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这是()。A.特质印象B.印象形成C.光环效应D.近因效应26. 光环效应是一种()的现象,是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的。A.社会适应B.信息干扰C.第一印象D.以偏概全27. 一个长相漂亮的人往往在大多数方面都被别人作较高的评价,是由于()的作用。A.正性偏差B.晕轮效应C.整体印象D.第一印象28. 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A.印象形成B.第一印象C.总体印象D.刻板印象29. ()指人们形成总体印象时参考的是各种品质的评价分值的总和。A.简约模式B.平均模式C.加权模式D.加法模式30. 在形成总体印象时,将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的高低来形成对他人的好或不好的总体印象,被称为印象形成中的()。A.加权平均模式B.平均模式C.加法模式D.定型31. 加权平均模式指形成对他人的总体印象时,不是根据简单的平均结果,而是根据重要性确定出各种特征的(),然后将其与每种特征的强度相乘,最后加以平均。A.权重B.连结C.数据D.均值32. 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被称为()A.归因B.探索C.图式D.评价33. 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部分是可变的,另一部分是稳定的。如内部原因中人的()是易变性因素。A.情绪B.人格C.智力D.能力34. 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个体一般从独特性、一贯性和一致性等三方面的信息得出结论。如果()就更可能做出内部原因的归因。A.独特性低、一贯性高和一致性低B.独特性高、一贯性高和一致性高C.独特性低、一贯性高和一致性高D.独特性高、一贯性低和一致性低35. 在凯利归因理论中,()信息是指行动者的行为是否与其他人的行为在这种情境下相同。A区别性B、一致性C、特异性D、一贯性36. 失眠者往往认为失眠是自己内部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自己神经衰弱、焦虑、紧张等等。可以通过改变他们的()模式来使失眠程度得到缓解。A.睡眠B.生活C.归因D.治疗37. ()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A.归因B.态度C.动机D.情绪38. 一般地说,态度的各个成分之间是协调一致的。在它们不协调时,()往往占有主导地位,决定态度的基本取向与行为倾向。A. 情感成分B. 行为倾向成分C. 认知成分D. 动机成分39. 个体对情境中的客体通过态度来赋予其意义,这是态度的()功能。A.调适功能B.自我保护功能C.价值表达功能D.知识功能40. 个体对特定态度对象的卷入水平,是态度的()属性。A.强度B.外显度C.方向D.深度41. 态度的内化是指()。A.个体真正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观点,使之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有机的组成部分B.个体采用他人观点、信息或群体规范,使自己与他人一致C.个体按社会规范和社会期待或他人意志在外显行为方面表现与他人一致D.个体以理智与情感,即认知和情感成分为基础习得一定的态度42. 对畏惧与态度转变关系的研究表明,()信息能达到较好的说服效果。A.低程度畏惧B.中等程度的畏惧C.高程度畏惧D.任何程度的畏惧43. 凯尔曼认为,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的过程是()A.服从认同内化B.认同服从内化C.内化服从认同D.服从内化认同44. 海德提出的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可简称为()模型。A.P-O-XB.B=f(P,E)C.TIROD.A-B-C45. 在海德的P-O-X态度转变模型中,P代表()。A.他人B.态度主体C.另一对象D.环境46. 态度的平衡理论是由()等人提出的。A.华生B.冯特C.霍夫曼D.海德47. 认识失调理论最早是由()提出来的。A罗森伯格B、勒温C、贝姆D、费斯汀格48. 没有外在压力的条件下,个体受他人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与之相同或相似的现象,称为()。A.社会促进反应B.模仿C.感染D.暗示49. 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及体语以及符号等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影响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示意的方式去活动,叫()。A.社会促进B.模仿C.感染D.暗示50. ()不是影响暗示效果的主要因素。A.暗示者的个人魅力B.被暗示者的人格C.环境D.人际距离51. ()不是从众行为的特点。A. 引起从众的群体压力可以是真实存在的,也可以是想象的B. 群体压力可以在个体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也可以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C. 群体的对偏离者的惩罚越严厉,个体就越心甘情愿的从众D.从众行为有时候虽然不是按照个体的本意做出的,但却是个体的自愿行为52.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称为()。A.印象管理B.社会影响C.人际吸引D.从众53. 从众是一种()接受群体影响的方式。A.被动的B.主动的C.积极的D.有效的54. 对个体来讲,从众的功能是()。A.社会评价性B.共同性C.一致性D.社会适应性55. 由于恐惧偏离而发生的从众行为,属于()。A.真从众B.权宜性从众C.高层次从众D.低层次从众56. 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1963年作了一项有关的经典研究。A.服从B.依从C.从众D.威胁57. 在他人的直接命令之下做出某种行为的倾向,指的是()A.从众B.顺从C.服从D.众从58. ()是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A.社会动机B.社会态度C.价值观D.社会知觉59. 个体追求自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叫()。A.习得性动机B.成就动机C.社会动机D.抱负动机60. 以下不是与利他行为呈正相关的利他者心理特征是()内疚D.利他技能( ) 的观点。个性理论D. 挫折理论( ) 而习得。D. 强化A.心境B.社会责任感C.61. “侵犯性存在基因之中”,属于A.本能理论B.生物理论C.62. 班杜拉认为,利他行为可以通过A.宣传B.模仿C.教育63. 提出“侵犯行为总是挫折的结果”观点的人是()A.弗洛伊德B.弗林C.罗特D.多拉德64.利他行为是一种()的行为。A.期望报答B.不期望报答C.勇敢D.相互交换65. 沟通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A.信息B.情感C.物质D.意识66. ()不是沟通结构模型中的基本要素。A.信息B.障碍C.背景D.认知67. ()不属于团体沟通网络形式。A.全通道型B.圆型C.连锁型D.轴型68. 好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属于()距离。A.公众B.社交C.个人D.亲密69. 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主要是以()来划分的。A.信息流动的方向B.一方是否传递更多的信息C.一方是否主动D.信息源及接受人的位置是否互换70. 研究表明,()的沟通,信息的传递速度较快,群体成员的满意度比较高。A.圆周式B.轮式C.全通道式D.Y式71. 属于单向沟通的人际距离是()。A.公众距离B.社交距离C.个人距离D.亲密距离72.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的联系A.心理上B.行为上C.合作方面D.利益上73. ()不是人际关系的特点。A.个体性B.直接性C.情感性D.系统性74. 根据安德森的研究,影响人际吸引的最重要的人格品质是()。A.智慧B.真诚C.热情D.幽默75.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际吸引原则的是()。A.社会交换原则B.平等性原则C.强化原则D.联结原则76. 某个人只要经常出现在你面前,就能增加你对他的喜欢程度,这种现象指的是()A.条件作用B.辐射效应C.曝光效应D.投射作用77. 有才能的人如果(A.犯罪B.犯小错误),会增加他们的吸引力。C.小气D.冷漠78.()是影响吸引力的最稳定因素,也是个体吸引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A.熟悉B.接近C.人格品质D.外貌79. ()是由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成员结成的集合体。A、群众B、正式组织C、群体D、观众群80. 心理学家认为,去个性化状态会使个体的侵犯性()。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81. 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叫()。A.社会促进B.社会惰化C.利他D.从众82. 个体与他人一起活动时,其效率比单独活动时更为低下的现象,称为()。A.社会促进B.社会抑制C.利他D.从众83. 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任务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叫做()。A.社会促进B.去个性化C.社会抑制D.从众84. 有他人在场时,个体从事难度较大的工作,经常会出现的现象是()。A.结伴效应B.观众效应C.社会抑制效应D.罗森塔尔效应85. 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互相配合的一种行为,称为()。A.竞争B.人际互动C.合作D.协调86. 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争夺一个共同目标的行为,称之为()。A.合作B.竞争C.让步D.妥协87. 将领导行为分为民主、专制、放任三种类型的学者是()A.勒温B.伯德C.斯德克迪尔D.若拉列夫88. 在实行“大锅饭”的单位,最容易产生的现象是()A.社会促进B.社会懈怠C.去个体化D.团体偏移89. 奥斯本设计的问题解决的技巧被称为:()A.社会促进B.团体动力学C.团体极化D.头脑风暴90. “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是()现象。A.社会助长B.社会懈怠C.从众D.群体极化二、多项选择题1.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A.个体过程B.群体过程C.心理过程D.人际过程2.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相符行为主要有()3.有几门学科对社会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做出过关键的贡献,它们是孕育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母体。这些学科是()。A.社会学B.生物学C.文化人类学D.心理学4.1908年(科的诞生。A.心理学家奥尔波特C.心理学家勒温)分别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B.社会学家罗斯D.心理学家麦独孤5.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对社会心理学起了直接的“催生”作用的重要学术思潮包括()。A.德国的民族心理学B.法国的群众心理学C.英国的本能心理学D.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6. 社会心理学实证分析阶段的主要特点是(A.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B.C.从思辨转向观察研究D.)。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7.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有()A.相关研究B.调查研究C.个案研究D.文献研究8. 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A.价值中立原则B.系统性原则C.伦理原则D.重复原则9. 社会心理学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满足基本的实验条件。其中有()A.随机抽样B.自变量稳定C.因变量稳定D.保持其他因素的持续稳定10. 关于社会化,说法()是正确的。A.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B. 社会化涉及社会及个体两方面C. 社会化伴随人的一生D.成人期的社会化是再社会化11.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A. 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B. 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C. 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D.培养社会角色12. 行为规范社会化包括()A.法律社会化B.政治社会化C.民族社会化D.道德社会化A.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B.以遗传素质为基础C.具有强制性D.个性和共性的统一14. ()是影响社会化的因素A.风俗习惯B.学校教育C.大众传媒D.伙伴群体15. 性别角色的特点是()A.多样性B.稳定性C.文化制约性D.共同性16. 性别图式具有()的功能A.引导B.维持C.组织D.推论17. 男女两性的心理差异主要表现在()A.认知方面B.人格特点方面C.人际交往方面D.成就动机方面18. 社会认知的特点有()A.反应显著性B.稳定性C.选择性D.自我控制性19. 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包括()等。A.情绪B.需要C.性格D.经验20. 由于信息出现的顺序不同而影响印象形成的现象包括()。A.刻板印象B.首因效应C.近因效应D.光环效应21. 在有限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消极的性质,会使人对某些群体的成员产生()。A.态度B.偏见C.歧视D.距离22. 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包括()。A.加法模式B.平均模式C.加权平均模式D.中心品质模式23. 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均有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稳定性原因可包括()等。A.人格特征B.能力C.天气D.工作性质24、一般来说,近因效应容易出现在()的人之间A.陌生B.熟悉C.亲密D.初次交往25、 凯利的归因理论也被称作三维理论,根据该理论,个体在归因时需要同时考虑三种信息,即()信息。A.规律性B.独特性C.一贯性D.一致性26、 印象形成中的心理效应有()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仁慈效应D.投射效应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社会评价成分D.行为倾向成分28.态度的功能主要包括()几个方面A. 调适功能B. 自我防御功能C. 价值表现功能D. 认知功能29 态度的维度包括() 。A. 强度B. 深度C. 向中度D. 方向30. 根据凯尔曼的观点,态度形成包括()阶段。A. 内化B. 评价C. 服从D. 认同31. 说服者方面影响态度转变的主要因素有()。A对人态度B.威信C.语言表达D.专家资质32. 态度转变理论主要有()。A.平衡理论 B.认知失调论 C.社会交换论D. 精神分析论33. 根据海德的平衡理论,可以认为()。A. 如果三种关系从各方面看都是否定的,或两种是肯定的,一种是否定的,则存在平衡状态B. 如果三种关系从各方面看都是肯定的,或两种是否定,一种是肯定,则存在平衡状态C. 如果三种关系中两种是否定的,一种是肯定的,则存在平衡状态D.如果三种关系中两种是肯定的,一种是否定的,则存在平衡状态34. 关于认知失调论,说法()是正确的。A. 降低失调的认知因素双方的强度可以减少失调B. 个体关于自我、环境和态度对象都有许多的认知因素,当各认知因素出现“非配合性”的关系时,个体就会产生认知失调C. 认知失调给个体造成心理压力,使之处于不愉快的紧张状态D.文化价值冲突是认知失调的原因之一。35. 模仿的发展有它的规律性,其表现有()。A.从被动模仿到积极模仿B.从无意模仿到有意模仿C.从游戏模仿到生活实践模仿D.从以外部特征的模仿到内部的实质内容的模仿36. 流行的特点()A.非控制性B.循环性C.表面性D.时效性37. 流行产生的心理原因()A.模仿B.众从C.从众D.自我防御38. ()是流言的特点A.快速性B.广泛性C.恐怖性D.迷惑性39. 发挥竞赛的积极作用,要关注竞赛的恰当组织,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提倡开展团体竞赛B.提倡自我表现C.关注竞赛活动的多样性D.重视竞赛的动机教育40. 从众的功能有()。A.促进社会形成共同规范,共同价值观B.让个体适应社会生活C.从众行为有时虽然不是按照个体本意做出的,但却是个体的自愿行为D.群体压力可以在个体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使个体通过理性抉择,选择从众41. 从众行为的原因有()。A.寻求行为参照B.避免对偏离的恐惧C.追求成就D.提升群体凝聚力42. 影响从众的因素有()。A.道德因素B.情境因素C.个体因素D.群体因素43. 根据行为是否从众,以及行为与内在判断是否一致,可以将从众大致分为()等几种类型。A.真从众B.假从众C.权宜从众D.不从众44. 关于从众,下列说法()是正确的。A. 个体自我评价越高,他的从众行为越少B. 如果情境很明确,判断事物的客观标准很清晰,那么从众行为会增加C. 群体成员的一致性愈高,个体越容易产生从众行为D.群体规模与其成员的从众性呈线性关系45. ()是服从的影响因素A.距离B.个人性格C.他人支持D.道德判断水平46. 社会动机的功能包括()。A.激活功能B.指向功能C.维持功能D.调节功能47. 挫折-侵犯学说的要点包括()。A.人在受挫折后,一定会产生侵犯行为B侵犯行为产生同目标吸引力呈正相关C临近目标实现时的挫折容易导致侵犯行为D.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则越小;如果预期惩罚一定,则挫折越大,侵犯越可能发生48. 以下哪几位是侵犯的本能论的代表人物()A.弗洛伊德B.洛伦茨C.多拉德D.伯克威茨49. 侵犯的影响因素包括()。A.情绪唤起水平B.道德发展水平C.自我控制能力D.大众传媒50.利他者的心理特征会影响利他行为,它们是()A.心境B.内疚C.行为D.责任51.在人际交往中,()等因素影响着人际吸引。等因素影响着人际吸引。A.熟悉B.相似性C.期望D.互补性52.沟通的结构包括(()要素。要素。A.信息B.强化C.反馈D.通道53.团体沟通网络有(()等形式。等形式。A.轴型B.圆型C.全通道型D.连锁型54. 美国学者霍尔根据研究,提出的人际距离形式包括()。A.公众距离B.社会距离C.个人距离D.亲密距离55. 关于沟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际沟通是以视听沟通为主的沟通B.背景是沟通发生时的情境。它影响沟通的每一要素,以及整个沟通过程。C.反馈使沟通成为一个双向的交互过程D.在沟通使用的各种符号系统中,最重要的是语词56. 沟通的功能包括()。A. 获取信息的手段B. 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C. 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D.思想交流与情感分享的工具)。C. 功利性D. 个体性)等原则。C. 相互性原则D. 平等原则C. 人际空间与距离D. 语音语调)。C. 被评价的焦虑减弱D. 责任意识降低57. 人际关系的特点有(A.直接性B.情感性58. 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应该遵循(A.自我价值保护原则B.独立性原则59. 非言语沟通的符号系统包括:A.身体运动和姿势B.面部表情与视觉行为60. 社会懈怠的主要原因,包括(A.情感原因B.竞争意识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