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三轮:专题强化训练 训练4 含答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4149966 上传时间:2022-03-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三轮:专题强化训练 训练4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三轮:专题强化训练 训练4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三轮:专题强化训练 训练4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资料训练4明清时期一、选择题1.(2016湖北华中名校高考押题金卷,26)明太祖废丞相后,曾下令:“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但不久后又制定半印勘合制度:六部所行一切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这样做的目的是()A.牵制日益权重的内阁B.减轻皇帝的行政负担C.协调政府各部门关系D.加强对六部的监察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内阁本身不是法定的机构,其权力来自皇帝的授予,故A项错误;题干中主要谈“内臣”对“六部”的制约,与皇帝的行政负担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通过“内臣”对“六部”的制约其目的是限制六部,不是六部之间的制约,故C项错误;通过“内臣”对“六部”的制约其目的是限制六部,从而实现对六部的监督,防止权力泛滥,故D项正确。2.(2017四川达州一模,29)明神宗改变国家机构的运作机制:以内阁监控六部,六部监控部院,部院监控地方抚按,最后使“部权尽归内阁”。这主要表明()A.内阁替代丞相成为中央行政机构B.地方权力逐级归于内阁掌控C.六部摆脱皇权听命于内阁D.部分皇权转移到了内阁手中答案D解析明朝内阁并非正式机构,故A项错误;材料提到的是中央机构的运转,未提及地方权力,故B项错误;明神宗以中央机构互相牵制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故C项错误;明神宗期望中央机构改革加强皇权,却使“部权尽归内阁”,故D项正确。3.(2017江苏联盟大联考高三2月联考,5)清代曾侍从三个皇帝的军机大臣张廷玉多次被皇帝称赞,但他仍时刻小心谨慎,从不留片稿于家中,很少结交外官,从政多年“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这可用来说明军机处()A.导致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借鉴了欧美民主制度C.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力D.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答案D解析张廷玉作为军机大臣,“从不留片稿于家中”“从政多年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军机处官员小心谨慎说明其仅仅是君主集权的工具,需要时时提防君主的猜忌。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的黑暗和残酷,不能说明军机处导致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的黑暗和残酷,与欧美民主制度完全不同,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君主专制的强化,军机处对于皇权没有制约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军机处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故D项正确。4.(2017广东惠州三模,27)据记载,清代棉花的价格从康熙年间每斤五十至八十文上涨至道光年间的每斤二百至三百文。据此推测,当时()A.棉花产量大幅下降B.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中外贸易的迅猛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棉花价格上涨,并不能说明其产量下降,故A项错误;棉花价格的上涨说明棉花需求增加,很显然与商品经济发展有关,故B项正确;清朝统治者还是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中外贸易,故D项错误。5.(2017广东肇庆二模,26)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称颂:“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蓟北。”这反映当时()A.形成了全国性的市场B.手工业获得长足发展C.对外贸易发达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蓟北”,反映了明代境内交通南北东西畅通,商品交流无碍,国内市场统一,故A项正确;材料叙述的是明代的商业发展景象,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滇南辽阳岭徼蓟北”,涉及的是对内贸易,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指代手工工场内的雇佣劳动关系,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6.(2017安徽黄山一模,6)明清时期,流入日本的白银约2亿两,流入美洲的白银约4亿两,其中经由马尼拉流入的及经由欧洲和美国流入的各约2亿两。当时大量白银的流动()A.造成了中国小农经济的破产B.促成了亚洲的资本原始积累C.有力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展D.冲击着中国政府的对外政策答案C解析我国小农经济的解体开始于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白银主要流入欧洲和美洲等地,并且亚洲国家主要是封建国家,因此并未促成亚洲的资本原始积累,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白银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流动,有利于加强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展,故C项正确;我国在明清时期仍然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并未受到冲击,故D项错误。7.(2017四川乐山一模,27)1757年,乾隆降旨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并从乾隆中期开始,清廷相继制定了防范外夷规条交易章程等一系列全面约束管制外商活动的正式章程。该政策()A.旨在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B.养成了国民的妄自尊大心理C.客观上迟滞了近代化起步D.成为近代列强侵华的导火索答案C解析民族工业是中国近代的产物,故A项错误;清朝国民自大心理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故B项错误;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外交流,阻碍中国社会向近代化转型,故C项正确;列强侵华的导火索是虎门销烟,故D项错误。8.(2016四川德阳四模,27)王阳明说:“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哉!”王阳明旨在说明()A.强调要正心诚意 B.重视知行合一C.求理应于吾心中 D.宣扬格物致知答案C解析材料中王阳明认为理来自于人的本心,非诚意正心,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知行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理岂外于吾心”体现理植于心,故C项正确;格物致知为程朱理学的主张,而非陆王心学主张,故D项错误。9.(2017广东珠海一模,26)嘉靖皇帝曾指责王阳明“放言自恣,诋毁先儒,号召门徒虚声附和,用诈任情,坏人心术”。这说明王阳明心学()A.具有思想启蒙的意义B.背离了传统儒学C.没有维护封建统治秩序D.致良知不合君主愿望答案A解析王阳明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学以至圣的关键在于“致良知”,把个人的自省抬到成圣成贤的高度,以致上通天理,在客观上就不能不引起冲击“先儒”的后果,动摇人们对孔孟程朱的信仰,尤其是他还主张“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打破尊卑贤愚不可逾越的界限,倡导在道德面前人人平等,这对长期受禁锢的人心是一种释放,具有思想启蒙的进步作用,故A项正确。10.(2016浙江嘉兴学考暨选考评估,6)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列举了历史上大量的“称臣下为父母”“人臣称人君”“人臣称万岁”的例子。这表明他()A.有否定君主专制的意识B.提出经世致用思想C.宣传三纲五常等级秩序D.否定儒家治国理想答案A解析君主专制之下君主拥有绝对权威,日知录中出现称臣为“父母”“人君”“万岁”,体现出反君主专制的意识,故A项正确;这些例子不能体现经世致用,故B项错误;这些例子是对三纲五常的否定,故C项错误;这些例子不能说明顾炎武否定儒家治国理想,故D项错误。11.(2017安徽师大附中高三新课标模拟,27)李贽主张“因材”“并育”“各从所好,各骋所长”。李贽的这些言论()A.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B.主张发展人的个性C.否定了“天理”的存在D.抨击了道学的虚伪答案B解析理学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而李贽批判理学,故A项错误;李贽主张“因材”“并育”“各从所好,各骋所长”体现主张发展人的个性,故B项正确;李贽提出“万物皆生于两”,否定了“天理”的存在,但与材料“因材”“并育”“各从所好,各骋所长”无关,故C项错误;抨击了道学的虚伪,与材料“因材”“并育”“各从所好,各骋所长”不符,故D项错误。12.(2017山西晋中高三1月调研,26)理学之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顾炎武这段话的“本”是指()A.孔子的论语 B.孔孟之道C.宋明理学 D.民本思想答案B解析据材料“论语,圣人之语录也”可知,孔子的论语只是学习儒家思想的载体,故A项错误;据材料“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即今人不去学先贤的语录,而去学注释它们的后儒,是舍本逐末,可知顾炎武强调儒学的根本孔孟之道,批判宋明理学舍本逐末,故B项正确;据材料可知,顾炎武取儒学之本,舍宋明理学,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民本思想,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7四川成都一模,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初,制盐是一种力役,灶户必须生产食盐,而非灶户人群不得制盐。因此,泉州盐场地区以制盐为主,农业次之,商业行为尚少。明中后期,随着盐课折米、折银,泉州盐课与食盐脱离关系,福建运司系统减弱对灶户的人身控制,制盐从力役演变成较为纯粹的经济行为。盐场地方人户可较为自由地选择谋生方式、致富手段,他们利用泉州濒海滩涂、优良港湾、近海航道等各种优势资源发展经济,促进盐场地区盐业、商业、农业、手工业及近海养殖业齐头并进。据叶锦花明代灶户制度变革与区域经济变迁以福建泉州盐场地区为例材料二清末民初,淮南煎盐的成本要高于晒盐1416倍之多,每副盐灶须配置十亩甚至数百亩草地,广大盐民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生产形式谋求生存,盐商也伺机寻求更高利润的生财之道。1914年张謇出任农林工商总长,一年之内颁布了4部条例,鼓励废灶兴垦。他利用个人声誉领衔成立“农垦银行团”,组织几十家股东成立了大丰盐垦股份公司。巨大的原棉需求导致1915年“废灶兴垦”的热潮在淮南盐区全面铺开。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到1937年,淮南垦区有集镇25个,轧花厂6个,纺织厂2个,榨油厂5个,诊所10个,合作社10个,小学54所,中学2所,雨量测候所10个。据林刚张謇与中国特色的早期现代化道路对淮南盐垦事业的分析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泉州和淮南地区产业结构的相似变化,分别指出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泉州和淮南地区经济转型在性质上的不同,并分别评析政府在转型中所起的作用。答案(1)变化:从盐业为主的单一经济走向产业结构多样化。原因:泉州:商品经济的发展;赋税制度的调整(赋税征收白银等);匠户制度的变革(放松对灶户的控制);人口增加与社会流动加快;新航路开辟后国际市场的扩大。淮南:传统制盐业弊端显露;中华民国成立,政府鼓励发展实业;实业救国成为社会潮流;“一战”爆发后有利的国际形势;棉花市场需求扩大。(2)不同:泉州的经济转型未能突破传统封建经济的范畴;淮南则属于近代意义的经济转型。评析:明朝中后期,政府进行的赋税和户籍制度调整,适应了封建社会内部经济转型的需要,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但因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使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转型受阻。(要求从两个角度评析)民国初期,政府鼓励发展实业,适应了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转型的需要,提高了民族资本家的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的投资热情;但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政府作用有限,转型十分艰难。(要求从两个角度评析)14.(2017湖北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美国汉学家史景迁认为,讲述中国近代历史的时候,总是从19世纪中国受的屈辱和侵略开始切入。40年前他在开始教授中国历史时就觉得这非常不合理,如果要更好地研究中国历史,我们应该从十七八世纪的中国开始研究。因为当时的中国在世界上表现出一种更自信的姿态。我们应该研究是哪些因素促成了中国在明朝之前的这种蓬勃发展和增长。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怎样导致了中国在19世纪末的衰落,我想这可能是更好的一种研究方法。时代周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史景迁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1:观点:认为史景迁的观点不合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始于鸦片战争。理由:西方对中国发动侵略,中国的主权受到侵犯,社会性质开始改变,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矛盾也开始了改变,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发展。中国人民开始反抗外来侵略,促进了民族觉醒。可见,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始于鸦片战争,这是无法回避的史实。示例2:观点:认为史景迁的观点合理,从十七八世纪的明清时期起,中国已经出现了向近代社会变革的因素。理由: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政治腐败,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明清之际的理学家对儒家思想进行批判和反思,产生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综上所述,明清时期,已经出现了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史景迁的观点是合理的。解析首先概括史景迁的观点:从十七八世纪的明清时期起,中国已经出现了向近代社会变革的因素。如果支持他的观点,可以结合明清君主专制的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分析中国已经出现了向近代社会变革的因素;如果反对,则须要分析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始于鸦片战争的原因,包括社会性质、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的萌发。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