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上传人:wjs****19 文档编号:63944769 上传时间:2022-03-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学设计(教案)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学设计(教案)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学设计(教案)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 科历史年 级高一教学形式讲授课教 师吴万荣单 位广东四会市四会中学课题名称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经过必修一的学习,对于高中历史学习已经基本适应了,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但是,对于本课一些知识他们在初中阶段没有学过,而且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还没养成,综合探究合作学习能力也有限,对于历史事件的认知还停留在感性的层面。教学目标分析要点: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井田制从出现到废除的历史过程,了解封建社会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理解地主与农民的租佃关系与土地兼并、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2 过程与方法目标:概括中国传统农业土地制度和经营方式的演变过程,深刻认识生产力发展是其演变的根本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评价的根本标准教学过程导入:释题,梳理本课主线。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土地私有制。本课就以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发展为主线,从三个方面作介绍。讲授新课:一、废井田,开陈阡陌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2、商周:井田制 名义上:国家公有 实质:贵族占有 内容:“公田”和“私田”3、春秋:井田制开始崩溃(1)表现:“公田”抛荒;“私田”私有。(2)原因:农具改进,税制改革。4、战国:土地私有制最终确立商鞅变法(法律上允许买卖)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1、土地私有制的三种形式 君主私有土地 地主私有土地(主要形式) 自耕农私有土地2、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明清土地买卖普遍。土地兼并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历朝统治者为解决此矛盾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影响: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必然导致土地兼并问题。土地的高度集中,一方面是农民失去了土地,流离失所,激化了阶级矛盾。主要采取的措施:一是实行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保证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如屯田制和均田制的实行。二是限制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如西晋的占田制、课田制等。三是清查大地主土地的实际数目,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如北宋王安石实行的“方田均税法”和明朝多次在全国丈量土地,编制“鱼鳞图册”等。但是,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难以治愈的痼疾,以上措施只能在一定时期内奏效,最后均以失败告终。三、土地私有制的主要经营方式1、自耕农式经营“男耕女织”。2、田庄式经营:东汉时期,主要特点:形成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3、租佃式经营:(1)历程:战国汉宋明清(成为主要方式)(2)特点: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分析人身依附关系强弱所产生的影响。板书设计第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始社会:、商周时期、战国以后二、土地兼并、原因、危害、措施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田庄制、租佃制()原因()普遍化的过程()租佃制下农民与地主的关系()积极的影响作业或预习作业:1、想一想:均田制能否起到抑制兼并的作用?能否根本解决呢?2、东汉时期田庄中的劳动者对豪强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与明清时期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怎样的不同?预习: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1、认识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原因2、区域经济的形成及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过程自我评价本节课虽然紧紧围绕课本教学重难点预先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反应也很积极,在实际生成中,学生的发言出现了预设之外的状况,使我感受到了教学相长,也挑战了自己的课堂应急机智。但是对于本节课,我的总体感觉是紧张有余而从容不足,仍然有很大提升的空间。在以后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问题设计的科学性、递进性,以更高的要求,使堂堂历史课堂实现和谐高效。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课,吴老师以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史料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以平易近人的教学风格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因学定教的原则追求历史课堂的和谐高效,使历史课堂和谐高效,本节课的可圈可点之处多多。一是有个性。在教学中按照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分为四个部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运用和拓展延伸,通过环环相扣的四个部分,春风化雨般地落实了的三维目标,使本课的三维目标真正地成为一个相互渗透、有机结合的统一体,造就了民主、科学的课堂氛围,使历史课堂走上了和谐高效之路。二是有启示。新课改下,我们的历史课堂应该如何进行?本节课给我们的启示是:运用“情境探究反思创新”模式,遵循学生思维规律,达到潜移默化形成创新思维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生生思维碰撞、师生思维碰撞,使整个课堂和谐而高效,学生成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热闹的旁观者。在探究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了及时而有效的反思,把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推上了一个新的层次,实现了教学相长。三是有人文关怀。本节课提供了相当的材料,让学生进行相关的思考,引导学生的情感参与,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魂”落到实处,实现了情感上的互动,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触动了情感的活动区域,贴近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评议一单位:四会中学历史组 姓名:周翠红 日期:2013年11月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