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检测:第6章 第3节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3425318 上传时间:2022-03-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检测:第6章 第3节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教材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检测:第6章 第3节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教材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检测:第6章 第3节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节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第1课时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一、选择题知识点一种群和种群基因库题型一相关概念的考查1下列关于种群及种群基因库的说法错误的是()A种群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草鱼属于一个种群C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D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答案D解析由于种群的个体在基因上有差异,所以不可能每个个体都含有种群基因库中的全部基因,D错误。2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频率指种群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B基因型频率等于相应的表型频率C基因频率改变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D在稳定遗传的自然种群中,基因频率会保持稳定答案B解析基因型频率与相应的表型频率不一定相等,如显性表型的频率等于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两种基因型频率的和。题型二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3德国小蠊(二倍体)是常见的室内昆虫。随机取样的德国小蠊个体中,ss个体数为6,SS个体数为26,Ss个体数为18。则s的基因频率为()A0.26 B0.3 C0.46 D0.58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SS个体数为26,Ss个体数为18,ss个体数为6,因此s的基因频率为(2618)2(26186)0.3。4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总数的24%,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总数的72%,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总数的4%,那么,基因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24%和72% B36%和64%C57%和43% D60%和40%答案D解析根据一对等位基因中某基因的频率该基因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可知,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24%1/272%60%,a的基因频率为160%40%。5在某一种群中,经过调查得知,隐性性状约占(等位基因用A、a表示)9%,那么该性状的AA、Aa基因型个体出现的频率分别约为()A0.9、0.82 B0.36、0.55C0.49、0.42 D0.18、0.73答案C解析已知隐性性状即aa的基因型频率为9%,那么a基因的频率为0.3,则A基因的频率为10.30.7。在理想的状态下,运用遗传平衡公式进行计算:AA的基因型频率为0.70.70.49;Aa的基因型频率为20.70.30.42。6据调查,某校高中学生关于某性状基因型的比例为XBXB(42.32%)、XBXb(7.36%)、XbXb(0.32%)、XBY(46%)、XbY(4%),则该校学生中XB和X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60%、8% B80%、92%C78%、92% D92%、8%答案D解析假设有100个个体(50个女性、50个男性),XBXb有7.36个、XbXb有0.32个、XbY有4个,则基因Xb有7.3620.32412(个),占全部等位基因XB和Xb,总数150个的比例为12/150100%8%,XB的比例为18%92%。知识点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7“基因突变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你认为这一说法()A正确,基因突变虽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它为定向的自然选择提供了材料,为物种的进化奠定了基础B正确,基因突变虽对绝大多数个体不利,但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C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不利于个体繁殖,会导致物种绝灭D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会导致个体死亡,不利于生物进化答案A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但提供了进化的原材料,A正确。8有翅昆虫有时会出现残翅或无翅的突变类型,这类昆虫在正常情况下很难生存下去。但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这些突变类型的昆虫因不能飞行,从而避免了被风吹到海里淹死。这个事例说明()A突变多数是有害的B突变多数是有利的C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并不是绝对的D突变的有害和有利是绝对的答案C解析有翅昆虫突变成残翅或无翅类型,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变异类型因不能飞行,活动范围小,在生存斗争中处于劣势。但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这一特定环境中,残翅或无翅类型的昆虫因不能飞行而避免了被风吹到海里,更容易活下来。这一事例说明,突变的有利和有害并不是绝对的,它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9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可遗传变异B基因突变频率低,但个体的基因数量多,种群中个体的数量也多,因此每一代会产生大量的突变C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D基因突变大多是有害的答案D解析基因突变大多是有害的,但这不是基因突变可以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的原因。知识点三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10在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几乎都是浅色型(s)的,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逐渐将树皮熏成黑褐色,到了20世纪中叶,黑色型(S)的桦尺蠖成了常见类型。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的方向发生了改变,所以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B桦尺蠖种群进化过程中接受选择的是各种表型的个体C该地区桦尺蠖种群进化过程中Ss的基因型频率不会改变D长时间的环境污染导致s基因突变成S基因的频率增加答案B解析自然选择是定向的,A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表型,选择的是不同表型的个体,B正确;种群进化过程中S和s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Ss的基因型频率也会随着发生变化,C错误;通过自然选择,S基因的频率增加,D错误。1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可以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是()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C自然选择 D迁移答案C解析能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是自然选择。12桉601药刚问世时,可治疗病毒性感冒,疗效很高;几年后,疗效渐渐降低,其根本原因可能是()A病毒接触了药物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抗药性个体大量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后来的药量用少了,产生了抗药性变异答案C解析在未使用该感冒药之前,病毒间抗药性就存在着差异,开始用该感冒药后,由于大多数病毒没有抗药性,故大量被淘汰,而少数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会保存下来,并能继续增殖感染人群。当多次使用该药物后,抗药性更强的病毒被保留下来。这样一代一代,病毒积累并加强了抗药性,使该感冒药渐渐失去效应。所以药物只是对不同变异的病毒进行了选择,淘汰了不抗药的个体,保留了抗药性强的个体。13一般情况下,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会杀死细菌,但变异的细菌可能产生耐药性。下列对“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的探究实践的说法错误的是()A放置不含抗生素的纸片起对照作用B耐药菌发生了基因突变,不利于其生存C重复几代,抑菌圈的直径会逐渐减小D本实验说明抗生素对细菌有选择作用答案B解析本实验条件下的耐药菌的基因突变对其是有利的。14超级细菌是指对多数抗生素耐药的细菌,能让抗生素失效造成人体严重感染。下列关于超级细菌的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A超级细菌对多数抗生素具有耐药性是抗生素不断选择的结果B细菌中原来就存在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个体C抗生素的选择和细菌的变异都是定向的D新品种抗生素的使用会影响超级细菌的进化答案C解析抗生素的选择是人为条件下的选择,是定向的,但细菌的变异是非定向的,C项符合题意;细菌中本来就有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和不具有耐药性的个体,在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中,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存活下来,并将这种耐药性遗传给下一代,不具有耐药性的细菌死亡,所以超级细菌对多数抗生素具有耐药性是抗生素不断选择的结果,A项和B项均不符合题意;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当环境因素发生改变时,会影响生物进化的方向,所以新品种抗生素的使用会影响超级细菌的进化,D项不符合题意。15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D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唯一的原材料答案D解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错误。二、非选择题16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种群的_,经观察,该种群中果蝇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原因,是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_,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_而产生的,使种群中产生了大量可遗传的_,其产生的方向是_,它们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_。(2)假定该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那么在该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约是_。(3)随机从该种群中抽出100只果蝇,测知基因型为AA(灰身)的个体35只,基因型为Aa(灰身)的个体60只,基因型为aa(黑身)的个体5只,则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4)通过对果蝇及其他生物的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可得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生物进化的实质是_。答案(1)基因库等位基因基因重组变异不定向的原材料(2)2106个(3)65%35%(4)种群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解析(2)由于每个个体含有约2104个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率为105,而整个种群中含有的个体数约为107,所以基因突变数目约为21041051072106(个)。(3)A%100%100%65%,由于A与a两者基因频率之和为1,所以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35%。17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蠖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是显性。在19世纪中期以前,桦尺蠖种群中S基因频率很低,在5%以下,到了20世纪上升到95%以上。试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1)在19世纪时,桦尺蠖的栖息地曼彻斯特地区树干上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s的基因频率高的原因是_。(2)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炼铜使地衣不能生存,树皮暴露,并被煤烟熏成黑褐色,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S的基因频率升高的原因是_。(3)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_,经过长期的_,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_,有利变异则逐渐_,从而使种群的_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答案(1)浅色型(ss)桦尺蠖与环境色彩一致,不易被鸟类所食,后代繁殖个体多,导致s基因频率高(2)黑色型(SS或Ss)桦尺蠖的黑色成了一种保护色,黑色型个体逐渐增多,导致S基因频率升高(3)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淘汰积累基因频率易错题型变异、自然选择与进化的关系18抗青霉素葡萄球菌是一种突变型。将未接触过青霉素的葡萄球菌接种到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结果有极少数存活下来。存活下来的葡萄球菌在相同培养基中经多代培养后,对青霉素的抗性明显增强。原因是()A青霉素的选择作用提高了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B青霉素使用量的增加提高了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抗性C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抗性的增强是定向突变的结果D葡萄球菌的抗青霉素基因是在使用青霉素后产生的答案A解析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使有利变异不断积累,所以青霉素的选择作用提高了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A正确;青霉素使用量的增加能够提高自然选择的作用,不能直接提高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抗性,B错误;突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葡萄球菌的抗青霉素基因是基因突变而来的,不是使用青霉素后产生的,D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