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3398217 上传时间:2022-03-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四单元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四单元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孑齐亠彫戊教案纸第四单元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教学目标与要求1、掌握学前儿童感觉发展特点和规律;2、掌握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特点和规律;3、学会在教育实践中运用感知规律提高教育效果。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前儿童感觉、知觉的发生发展特点和规律。 难点:在教育实践中运用感知规律提高教育效果。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新课教学、课堂讨论、处理作业教 学 方 法讲授法,案例法教 学课 时4课时第一讲 学前儿童感觉发展的特点及规律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最简单的认识过程,某一种感觉只能反映客观事物某一方面的特性即个别 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所有属性。感觉主要包括触觉、视觉、听觉、痛觉等。一、学前儿童触觉的发展(一)儿童触觉的发生儿童从出生时起就有触觉反应,天生的无条件反射,如吸吮反射、防 御反射、抓握反射等等,都可以说是触觉的表现。儿童的触觉主要分为口腔触觉和手的触觉。1. 口腔的触觉孩子出生后,不但有口腔触觉,而且通过口腔触觉认识物体。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早是通过口腔的活动进行的。口腔触觉作为探索手段早于手的触觉探索。可以说,整个人生第一年,婴儿的口腔触觉都是一种探索手段。2. 手的触觉探索随着年龄的增长,手成为了儿童通过触觉认识世界的主要渠道。通过手 的触觉,孩子可以感受物体形状、大小、重量、软硬等属性,同样的通过 手的触觉,儿童可以感受到妈妈的爱,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二、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教案纸(一)视敏度的发展视敏度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视力。有研究表明:12岁儿童的视力是 0.5 0.6,3岁时的视力可达1.0,4 5岁后视力趋于稳定。可见在整个学 前期,儿童的视敏度是不断提高的。需要注意的是,学龄前是弱视治疗的 最佳期,12岁以后疗效较差。当然,在学前期,我们也要注意儿童视力的 保护。如为幼儿提供画质清晰的图画书;注意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用眼习 惯,提醒他们不要躺着或趴着看书、不在走路或坐车的时候看书;为孩子 创设良好的采光环境,读书或学习时的光线不要太亮或太暗;定期带孩子 去检查视力;给孩子提供充足的营养,如维生素 A、鱼肝油等。(二)颜色视觉的发展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辩色力。在幼儿期,颜 色视觉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儿童区别细微颜色差异的能力,再认和正确命名不同颜色能力的发展。而儿童的这两种能力都会随着其年龄的增长而提 高。三、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一)胎儿听觉的发展研究表明,6个月以上的胎儿常对诸如汽车喇叭之类的大声响动做出 某种反应,如翻身、踢腿等。另外在舒缓轻柔的音乐下他们能安静的入睡, 而强节奏的舞曲音乐则会引发他们的惊跳反射。可见,胎儿不仅能够对声 音有反应,而且能够区分出声音的不同强度和频率。(二)新生儿听觉的发展陈国嵋团队在观察中发现,生后 2小时至3天的新生儿,19人中有 16人会对离耳边半尺的铃声和板声有睁眼、 眨眼、皱眉等反应,个别生后 39小时的会向声源转头,但无一人对音叉发生反应。可见新生儿不仅能听 到声音,还能区分声音的音调、纯度、响度、强度、持续时间等。(二)幼儿听觉的发展研究者在对514岁儿童的听觉进行研究时发现,在1213岁以前, 儿童的听觉感受性是一直在增长的。所以在这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用科 学的方法保护并提高儿童的听力。如避免噪音污染、避免药物致聋、注意教案纸观察并及早发现听觉异常、带幼儿听并辨别各种常见声音等。四、学前儿童痛觉的发展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极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痛觉感受性 逐渐提高。如在打预防针的时候,新生儿甚至在刺激强度使针刺部位出血 时,仍然没有不愉快的表现,而较大的婴儿特别是幼儿,在针头触及皮肤 时,可能就会疼得哇哇大哭。另外,孩子在疲劳、饥饿、哭和生病时,痛 的兴奋性有所提高。可见,儿童的痛觉与其情绪状态也有密切的关系。第二讲学前儿童知觉发展的特点及规律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形状、大小、方位、深度以及时间知觉。一、学前儿童形状知觉的发展形状知觉是对物体的轮廓及各部分的组合关系的知觉。12个月的婴儿还不能把视觉刺激作为一个整体来知觉;34个月的婴儿能够知觉到形 状;9个月能把近似轮廓的光点知觉为形状;12个月能够根据有限信息建 构图形;3岁基本能够根据范样正确找出相同的图形,57幼儿的正确率 比34岁儿童高。对幼儿来说,辨别不同的几何图形,难度有所不同。 由 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一一正方形一一半圆形一一长方形一一三角形一一 八边形一一五边形一一梯形一一菱形。总体趋势来看,幼儿初期,能正确 掌握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幼儿中期,能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 形,把两个半圆拼成一个圆形。幼儿晚期,能认识椭圆形、菱形、五角形、 六角形和圆柱形等,并能把长方形折成正方形,把正方形纸片折成三角形。 另外,幼儿形状知觉会逐渐和掌握形状的名称结合起来,在他们还不能准 确称呼图形或物体名称的时候,会在感知图形或物体的过程中,自发用语 词来称呼它们。如34岁的孩子把圆形称为太阳或气球,把正方形叫做 手绢等。二、学前儿童大小知觉的发展在物体大小知觉方面,6个月前的婴儿已经能够辨别大小,在一定的 背景条件下,婴儿已经具备物体大小知觉的恒常性,如一块积木,不管距 离孩子多远,他知觉到的积木大小并未变化。 而到了 2.53岁,孩子已教案纸经能够按照语言指示拿出大皮球或小皮球。并且3岁以后判断大小的精确 度有所提高。三、学前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方位知觉是对物体所处空间位置的知觉,如对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中的知觉。研究表明:23岁儿童能够辨别上下;4岁 儿童开始能够辨别前后;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岁以后才能 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左右方位。四、学前儿童深度知觉的发展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测量深度知觉的常用 工具是吉布森等创设的“视觉悬崖”。悬崖是一块盖着玻璃的平板,板上 方格图案的设计使“悬崖”一边形成一种深度的错觉,另一边没有错觉。 实验中,婴儿在没有错觉的一边很快就爬过去了,但他们不愿意向看着有 深度的那一边爬过去。甚至在他们的母亲在那边招呼他们时,他们也拒绝 过去。实验有力的证明了,幼小的婴儿已有深度知觉。在幼儿深度知觉的发展过程中,经验的起着重要作用。如小婴儿常常 爬到床边,并掉在地上,大婴儿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又如学前儿童常常 分不清叠在一起的两个物体的远近,或常常以为掩盖者是大的,被掩盖者 是小的。当经验增加之后,才知道实际上两个物体大小相同。五、学前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所谓时间知觉,是指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其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学前儿童年龄越大,时间知觉的精确性越高。47岁儿童最早感知的是一日之中的早中晚, 然后是感知一周内的时 序,最后是认识一年四个季节的时序。(二)生活制度和作息制度在儿童的时间知觉中起重要作用。如“早晨”就是“做早操的时候”,午睡起来以后就是“下午”了。 这就是幼儿初期孩子初步的时间概念,往往与具体的生活活动相联系。(三)儿童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教案纸如幼儿先能理解的是“天”和“小时”,然后是“周”、“月”或“分钟”、“秒”等更大或更小的时间单位。在“天”中,最先理解的是“今 天”,然后是“昨天”、“明天”,再后才是“前天”、“后天”。对于 “正在”、“已经”、“就要”三个与时间有关常用副词的理解,同样也 是以现在为起点,逐步向过去和未来延伸。(四)儿童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包括计时工具)的能力与其年龄呈正相 关。如较小幼儿常常不能理解计时工具的意义。生活中,常会看到这样有 趣的事情:妈妈告诉孩子时钟走到六点半就可以打开电视看了,孩子等的 不耐烦,就要求妈妈把钟拨到六点半。而儿童开始利用时间标尺估计时间, 大约要到7岁左右。第三讲 感知规律及其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运用一、感觉的规律及其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一)适应性适应性是指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变化现象。它可以引起感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大部分感觉都存在适 应现象。如刚进入一间鲜花店时,你会觉得特别的香,但过了一段时间,这种香 味可能就没有那么明显了,这是嗅觉适应的表现;从黑暗的屋子里面走到阳 光下,最初的瞬间会觉得耀眼发眩,什么都看不清,经过几秒钟后,视觉会 恢复正常,这是视觉的适应现象等。根据感觉的适应性规律,幼儿园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和生活活动中, 要有效利用幼儿的各种适应现象。如,由光线较强的户外进入光线较暗的 室内时,要让幼儿有适应的过程,以避免幼儿发生摔跤、踩踏等安全事故; 在让幼儿嗅闻某种气味时,不要闻的太久,以免因适应而分辨不出来;给 幼儿播放音乐时不应太响,以免幼儿的听觉感受性下降,甚至损伤听力等。(二)感觉的对比感觉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在不同刺激作用下,感受性在强度和性质上发 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有两种:先后对比和同时对比。5教案纸如图3-3所示,一个灰色长方形放在白色背景上比放在黑色背景上 看起来暗些。这是同时对比。吃了糖之后,接着吃苹果,就会觉得苹果很酸,这是先后对比。幼儿园教师掌握对比规律对其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以及提高幼儿的 感受性具有重要意义。如,运用颜色的对比,可以使活动室的美术装饰相 互衬托;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可以利用视觉对比,突出要演示的对象,使 幼儿看的清楚、印象深刻。(三)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在一定条件下, 各种不同的感觉都可能发生相互 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一般来讲,弱刺激能提高另一种感 觉的感受性,而强刺激则会使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降低。如较弱的声音可以提高一个人对颜色的感受性,而强烈的噪音则可使 视其分辨相近颜色的能力显著降低。因而,教师在上课说话时(应轻声细 语,不要高声大叫,以免影响幼儿的感受力。二、知觉的特性及其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一)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进行知觉时,从复杂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对象 优先选择而做出进一步加工,而把另一些事物或对象当做知觉背景进行知6教案纸7教案纸#教案纸觉的特性。#教案纸#教案纸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受以下因素影响:1. 对象与背景的差异2. 对象的活动性3. 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4. 主体状态教师在面向幼儿讲话时,讲到重点需要幼儿注意的地方时,可以加重 语气并辅以合适的表情、手势,使其从其他内容中突出出来;在上课过程 中,应尽量多地利用活动模型、活动玩具以及幻灯、录像等,使幼儿获得 清晰的知觉;在绘制挂图时,为了突出需要观察的对象或部位,周围最好 不要附加类似线条或图形,注意拉开距离或加上不同颜色等。(二)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的过程中,人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 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明确的含义,从而标识出来的特性。 因而要使幼儿对当前的知觉对象能正确而迅速地理解,平时就必须从各方 面丰富幼儿的知觉经验。如,组织幼儿参观、游览以扩大其视野。在教学 中,尽量充实教材内容,并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丰富幼儿的生活经 验,并注意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解联系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就可收到 较好的效果。A Rabhttr.,. Or A Dude?/unit; the dudt isleft, Hw rabhdt isright12知觉的理解性主要受个人的知识经验、言语引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作业:1如何利用感知规律合理组织学前儿童的活动?2、案例分析: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发现以下现象:幼儿园的孩子常常认为“早晨”就 是“做早操的时候”,午睡起来后就是“下午”了。这反映了幼儿时间知 觉发展的哪一特点?除此之外,幼儿的时间知觉还有哪些特点呢?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