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3394951 上传时间:2022-03-18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90.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杭州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杭州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杭州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二一一年四月目 录前言1一、发展基础和环境条件2(一)发展基础2(二)有利机遇4(三)问题挑战5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7(一)指导思想7(二)发展原则8(三)主要目标9三、主要任务12(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12(二)大力发展重点产业15(三)提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27(四)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33(五)调整优化工业布局36四、重点举措39(一)现代产业集群示范工程39(二)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工程40(三)中小企业培育工程41(四)工业投资推进工程42(五)创新能力提升工程43(六)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工程45(七)品牌和标准促进工程47(八)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工程48(九)节能降耗推进工程49五、保障措施51(一)健全组织领导与协调机制51(二)加强产业政策引导51(三)保障工业用地合理需求52(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53(五)构建人才支撑体系53(六)完善财政引导机制54(七)优化工业发展环境55附件1、杭州市工业转型升级任务分解表2、杭州市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导向杭州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前言“十二五”时期,杭州将实现人均GDP10000美元向20000美元的跨越,工业结构升级加快,工业、服务业融合发展趋势进一步强化,工业仍然将是经济发展和“生活品质之城”建设的重要支柱。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科技、教育、人才、体制、环境和区位等优势,加快推动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工业发展新跨越,是“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编制,并与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规划主要任务,一是提出“十二五”时期杭州市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主要目标;二是提出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举措,三是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本规划范围为杭州市域,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一、发展基础和环境条件(一)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全市认真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和“三位一体”的发展方针,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顺利完成预定总体目标,工业总量与运行质量位于全国中心城市与副省级城市前列。运行质量稳步提升。2010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500.29亿元,实现利税1216.34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了91%和170%,“十一五”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3.8和22%;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7.39%,比2005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6.65万元/人,比2005年增长57.4%。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十一五”时期,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资密度、低污染、低消耗的新型重工业销售产值年均增速高于轻工业,重工业占比提高1.7个百分点;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规模以上销售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重从2005年的31.9%提高到2010年的37.6%。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销售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重也有一定程度提高。软件、电子商务、物联网、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正在成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集聚发展取得成效。“十一五”时期,经国家审核批准我市新设立了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杭州萧山临江工业园区、杭州江东工业园区;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和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被列入省级首批14个产业集聚区;杭州装备制造业、萧山纺织化纤、余杭家纺、富阳造纸、建德精细化工等被列为全省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调整了57家市重点培育的特色城镇工业功能区;增设了一批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开展城区部分工业企业搬迁工作;工业逐步向开发区、工业功能区集聚发展。据统计,以开发区、工业功能区为平台的块状经济已占全市工业总量的70%,形成了萧山纺织化纤等产值超千亿元及余杭家纺、富阳造纸、临安装备制造等一批产值超百亿元的块状经济。大企业培育成绩显著。2010年,全市有11家大企业大集团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137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1725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1亿元;38家企业入选2009年度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56家企业入选2009年度中国最大1000强(入选企业主要为工业企业)。全省确定的146家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我市有42家入围。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截止到2010年底,全市有国家级企业技术(工程)中心18家,占全省的38.30%;省级技术中心136家,占全省的21.76%;企业研究院10家;省级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228家,市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409家;与浙江大学等高校和国家级科研院所共建科技创新载体达80家。2010年,专利授权量26484件,比2005年增长5.5倍;实现新产品产值2180.12亿元,新产品产值率由2005年的4.8%提高到2010年的19.36。节能降耗扎实推进。“十一五”时期,全市共完成市级节能技改投资项目695个,年节能折标煤约105万吨左右。2010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到0.68吨标准煤,GDP综合能耗比2005年末累计下降20%以上,顺利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目标。(二)有利机遇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国际高端要素向中国转移。西方国家众多跨国公司实行紧缩措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人才、科技创新等高端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为杭州企业吸纳国际人才、技术等高端要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我国在部分新兴产业领域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有望向全球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国家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央将出台一系列的规划、政策、举措,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杭州作为工业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列的城市,科技、教育、人才、体制、资本、环境等优势明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求迫切,具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好基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提速。长三角地区区域一体化加速推进,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成为国内外大企业战略布局的重要区域。杭州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将在国内外大企业新一轮的扩张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利于大企业、大项目的引进,获取更大的发展机会。浙江省开展“四大建设”推进经济转型升级。2010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扎实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的战略部署,要求杭州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中起到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杭州大江东、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列入省级产业集聚区;杭州装备制造、纺织化纤等5个产业集群列为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区;杭州42家企业进入全省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行列。杭州工业转型升级将获得更多、更大的政策支持。杭州市加强统筹城乡区域发展。2010年8月,杭州市委、市政府作出“加强城乡区域统筹、加快形成城乡区域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决策,出台了关于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进一步加强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城区与郊县的产业对接、合作机制,促进城区工业提升,推进县域工业加速发展,从而实现杭州工业均衡、协调发展。(三)问题挑战“十一五”杭州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总量与质量效益始终保持在全国中心城市前10位。但是,也应看到,杭州市工业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产业结构不够优。工业仍以传统产业为主,“高端产业、低端环节”现象较为普遍,企业大多处在产业价值链低端,高端品牌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低。企业实力不够强。我市虽然有2.75万家工业企业,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较少,至今还没有一家年销售产值超千亿元企业。发展平台不够高。全市4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开发区的国际化程度与长三角先进开发区比较仍有一定差距,对世界500强、国内大企业和优势高科技企业吸引力不够强。区域发展不够平衡。我市工业总体呈“东强西弱”格局,5县(市)规上工业销售产值占全市的比重仅为20%左右。发展后劲不够足。我市工业投资、技改投入增幅连续多年在低位徘徊,近两年引进的年销售产值超百亿元的工业大项目也很少,工业持续发展后劲较弱。发展方式较粗放。我市工业增长很大程度上依靠外延式扩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资源能源消耗较多,投入产出比相对低。“十二五”时期,我市加快转型发展还面临着三方面的挑战:一是发展工业的资源环境瓶颈较明显。按照建设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要求,我市将进一步严格项目环保准入门槛;现有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审核面积基本建设完成,部分工业用地由于城市发展需要亟待转换功能,新项目落地难问题日渐突出。二是发展工业的综合成本较高。地价、劳动力等商务成本上涨较快,推动部分特色优势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房价等生活成本高昂,制约创新人才与技术工人等高端要素集聚。三是发展新兴产业的配套条件还有待完善。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我市在科技基础、成果转化、金融保险、法律会计、人才培训、会展物流等产业综合配套服务能力建设上有一定差距,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深入实施“工业兴市”战略;以加快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工业国际竞争力为导向,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七大重点产业,加快提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支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调整优化工业布局,着力推进“工业现代化”九项工程;加快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我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的重要基地,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全省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先行示范区,实现杭州工业又好又快发展。(二)发展原则高端发展。瞄准全省乃至长三角工业发展制高点,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新兴产业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向产业价值链高端拓展,提升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创新发展。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作用,坚持创新和创意并重,技术创新与设计创新互动,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引导工业企业开展创新,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杭州工业从以“制造”为主走向“制造”与“智造”融合发展。开放发展。深度参与国内、国际竞争和合作,积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重点加强与世界500强、中央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集聚高层次人才、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高端要素资源,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提升工业国际竞争力。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工业发展的倍增作用,深化企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和智能化管理;积极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提升作用,加快推进科技服务、工业设计、现代物流、总集成总承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应用,促进工业逐步从制造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集聚发展。把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统筹城乡区域工业布局;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推动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和参与骨干企业配套协作,促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工作取得新突破,形成产业集聚新优势,培育工业发展新的增长点。集约发展。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产业发展的基本前提,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强化节能降耗,推广应用节能、节水、降耗等绿色制造技术,严格限制新上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项目,建设低碳城市,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合力发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强化企业作为新型工业化载体和承担者的作用,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通过政策扶持、完善公共服务等方式,帮助企业化解发展风险,为全市工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三)主要目标努力实现七大目标:工业保持平稳增长。“十二五”时期,全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工业销售产值年均增长12%以上,工业增加值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力争达到24%;到“十二五”末,实现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年均增长8%;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0万元/人。产业结构显著改善。“十二五”末,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重为3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重30%左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十二五”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5%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5%以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5家,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00家以上,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100家以上;突破和掌握一批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核心关键技术和产品;形成若干国际知名品牌产品。产业组织水平显著提升。“十二五”末,打造20家以上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重点培育发展500家以上成长型中小工业企业和1000家以上科技型初创企业,形成一批总量规模大、创新能力强、品牌影响广、市场占有率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产业布局显著优化。加快建设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和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提升国家级开发区,新设一批省级开发区,形成“两核三心五区多园”工业布局结构,推动城乡区域工业协调发展。“两化”融合水平显著提升。重点骨干企业信息化技术综合应用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装备的数控技术及智能控制技术普及率达到60以上。集约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工业建设项目用地投资强度指标稳步提高;“十二五”末,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完成省下达指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7%。“十二五”时期工业发展的主要指标类别指标2010年2015年年均增长率(%)属性经济运行地区工业增加值(亿元)2500.29420011预期性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亿元)11114.532000012预期性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685.5610008预期性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16.65204预期性工业增加值率(%)19.2224力争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预期性产业结构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销售产值比重(%)25.1435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预期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重(%)30预期性技术创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1.59(2009年值)2.5年均提高0.2个百分点预期性新产品产值率(%)19.3625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预期性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家)1825预期性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家)13611800预期性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家)46100预期性产业组织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家)1120预期性工业化信息化融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装备的数控技术及智能控制技术普及率()60预期性集约发展节能减排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完成省下达指标约束性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完成省下达指标约束性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完成省下达指标约束性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完成省下达指标约束性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8.699.7约束性三、主要任务按照“优化结构、高端高新、集聚集群、融合发展”的要求,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提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调整优化工业布局,构建具有杭州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充分利用杭州现有和潜在优势,强化科技创新,掌控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加快推进产业化,成为省内核心、长三角前列、国内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色基地之一。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托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杭州)通信产业园、杭州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杭州)基地、杭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云计算创新发展试点城市等产业基础和区域品牌优势,以物联网、三网融合、云计算等新兴领域为重点,加快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与产业化,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等核心基础产业,大力发展数字虚拟等技术,不断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打造“互联网经济强市”和“物联网经济高地”,使杭州成为重要的新一代信息产业基地。2、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依托我市信息产业发展优势,加快推动信息技术在优势装备制造领域的应用,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依托我市装备制造行业龙头企业和特色产品的竞争优势,抢抓国内高铁(客运专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机会,大力推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依托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新机遇,加快推动海洋综合利用工程设备研发及产业化,积极发展船舶核心部件和关键设备。培育发展航天航空配套件产业。3、生物产业。依托杭州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医药出口基地和在杭高校、科研机构,加强与上海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合作,优化新药研究开发环境,以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开发为先导,大力引进国际大公司、研发中心和专业人才,重点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新型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积极开展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促进产业化发展。积极培育生物农业、生物服务、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产业,实现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建成浙江省生物产业研发中心和产业化重要基地。4、节能环保产业。依托资源循环综合利用和传统产业对节能环保的需求,加快推动节能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积极发展以LED为重点的新光源产业。积极发展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室内空气污染治理设备和垃圾成套处理设备等环保装备和产品,大力推广应用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力推进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加快生物环保研发与产业化。5、新能源产业。抓住国家发展新能源产业和杭州打造低碳城市契机,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研究,以电池及组件为核心,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积极扶持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整机以及关键零部件发展,构建相对完整的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产业链。突破生物质转化技术瓶颈,培育发展生物质能。积极发展大型水轮发电机组、海洋潮汐能利用设备、抽水蓄能机组、核电技术装备等其他新能源装备。6、新材料产业。围绕我市重点发展产业与现代产业集群建设,以高技术、高附加值、环境友好型产品为导向,重点发展高分子新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硅基新材料等产业。积极发展光通信材料、半导体照明材料、电子与微电子材料、纺织新材料、包装新材料等产业。加强纳米技术研究,推动新材料向更高水平、更宽应用领域发展。7、新能源汽车产业。以杭州列为全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以及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国家财政补贴试点城市为契机,结合我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形成的产业基础,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积极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大力推进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发展。积极探索电动汽车商业化模式和车载电能供应商业化模式,建立和完善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和市场开拓机制。(二)大力发展重点产业充分发挥杭州科研机构、人才和风险资本集聚优势,积极引导人才、资金、土地等资源要素向物联网、信息软件、电子商务、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集聚,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我市工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经济增长的新引擎。1、物联网产业以打造“智能杭州”为目标,构建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层网络构架体系,重点发展先进传感器及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传输、数据存储与分析决策、物联网系统集成、物联网应用与服务,率先建成产业化应用好、专业化水平强、市场化程度高、辐射带动面广的物联网经济强市。到2015年,物联网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1)先进传感器及无线传感器网络。围绕物联网感知层关键技术,发展先进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网络及智能终端设备制造产业。积极引进和培育传感器核心控制芯片设计、研发、封装及规模化量产企业和研究机构,大力培育高性能射频识别标签设计、封装及相应读写器具设计、开发和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引进和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企业,提升无线传感器网络构架、自组网、信息安全以及异型传感器接口标准化能力。(2)网络传输、数据存储与分析决策。围绕物联网网络层数据传输、存储、处理以及控制等环节,优化提升大容量数据传输、存储和分析处理软硬件产业。重点扶持和培育3G、软交换等下一代网络传输技术与设备研发制造企业,大容量数据交换和存储设备研发制造企业,异构网络和云计算技术的研究开发企业。(3)物联网系统集成。围绕物联网应用层关键技术,重点突破物联网系统集成与解决方案提供、网络运营以及信息服务等物联网相关高新技术服务业,全面提升在智能城市、智能生活、智能“两化”、智能环境监控等领域的物联网系统集成开发能力;大力培植物联网领域操作平台软件、中间件软件的开发。(4)物联网应用及服务。以服务“数字城市”和“生活品质之城”建设为落脚点,积极推行涵盖城乡管理、百姓生活、工业信息化、生态环境监测等领域的试点示范项目,拓展物联网技术应用市场。2、信息软件产业围绕建设“天堂硅谷”目标,依托杭州在信息软件产业的基础和区域品牌优势,以三网融合、云计算等新兴领域为重点,加快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和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着力发展现代通讯、集成电路、高端软件、云计算、数字电视等领域,打造全国一流的信息软件产业基地。到2015年,信息软件主营业务收入超1500亿元。(1)现代通讯。以发展第三、第四代数字移动通信技术(3G、4)设备为重点,自主开发基于TD-SCDMA、WCDMA、CDMA2000三大标准和TDLTE标准的交换机、基站、手机关键芯片及系统软件,大力推进产业化应用。加快发展无线接入网系统、智能手机(PDA)、无线定位、卫星定位(GPS)、光通信设备、光通信材料、核心电子元器件、应用蓝牙技术和终端产品。(2)集成电路。依托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大力发展信息家电和数字音视频产品专用集成电路等整机专用集成电路,优化发展各类IC卡专用集成电路、部分网络产品关键电路和片上系统(SOC)电路、混合集成电路,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射频集成电路、高清晰度电视专用集成电路芯片、信息安全保密芯片。(3)软件。充分发挥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的集聚优势和“天堂软件”的品牌效应,提升优势软件产品的标准化、产业化和质量保证体系水平,在巩固应用软件、通信软件优势的同时,加强发展嵌入式软件与系统、通信软件、网络软件与电子商务、行业与企业应用软件、优化控制软件、公共事务与设施管理软件、教育软件、娱乐软件等的开发,在若干重点领域建立拥有核心开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软件。以信息系统集成和服务外包为重点,积极开拓国际软件外包市场,抓好软件委托加工和软件出口。(4)云计算。加快发展“云计算”新型信息服务,推动云计算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通讯运营、金融服务、企业信息化等领域的应用。支持高性能计算机、高端服务器以及关键配套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5)数字电视。抓住杭州被列为全国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机遇,重点发展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技术(NGB)、交互电视(IPTV)等相关技术。发挥数字电视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强技术开发协作,提升数字电视芯片设计、标准评测等核心竞争力,拓展数字电视在安防、通信等领域应用空间。3、电子商务产业依托杭州“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的品牌优势,着力抓好电子商务的推广应用,重点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网络化创新服务体系、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到2015年,电子商务服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1)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支持阿里巴巴、淘宝网、生意宝等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行业领先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发展,为广大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便捷可靠的电子商务服务,重点发展面向中小企业、重点行业和区域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积极推动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政府采购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云计算和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的建设。(2)网络化创新服务平台。依托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或大型专业网站,按照应用服务提供商(ASP)服务模式,建立和发展为面向企业、科研院所、技术服务公司和行业协会的网络化创新平台,积极发展基于网络的在线研发、设计、咨询、培训等互动服务,更大范围、更高效率地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提高企业的敏捷性及响应市场的能力。(3)电子商务支撑平台。把握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围绕宽带移动通信、网络安全、移动支付与认证等互联网前沿技术领域,建设电子商务联合征信平台、信用信息数据库及电子认证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在线资金清算体系,推动银行卡、支付宝、财付通、e票通、手机钱包等多种形式的在线支付平台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打造电子商务交易数据中心,制定交易记录标准,提供电子交易记录的比对和查询。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和应用需求,加强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整合,促进电子商务产业进一步加快发展。4、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抓住国家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机遇,重点培育发展智能制造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汽车暨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航天航空配套件、基础装备等领域,把杭州打造成长三角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之一。到2015年,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值超过6000亿。(1)智能制造装备。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及品牌产品优势,重点发展大型空分成套设备、深冷成套设备、大中型化工成套设备,冶金、乙烯等化工装置驱动用汽轮机、高效能燃气轮机,与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配套的对流锅炉、辐射锅炉、气化炉和空分设备等重大关键及成套装备;大力发展大型、精密、高速、专用数控机床和柔性制造单元;加快发展智能化立体车库和仓库、机场输送设备大型高性能起重设备、智能物流搬运机器人系统等。(2)轨道交通装备。紧抓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和地下空间开发蓬勃兴起的机遇,依托杭州地铁建设等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高速铁路、磁悬浮列车的自动化供电、信号、通信与监控系统,自动检售票系统,站台屏蔽门及安全门系统。加快研发与生产轨道交通整车、轨道交通车辆主要部件、轨道交通地面关键装备产品,积极发展高性能盾构机等隧道施工设备。(3)汽车暨新能源汽车。以汽车整车企业入驻杭州为契机,坚持乘商并举,重点加强与境内外大型汽车集团的战略合作,优先发展乘用车,积极发展中高档大中型客车,培育发展载重汽车及专用车。借助杭州列为全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以及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国家财政补贴试点城市的有利时机,努力突破并掌握动力电池及其控制与管理系统、电机及驱动系统、整车控制系统、加速系统、转向系统及相应支持平台等一批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大力发展纯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积极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清洁能源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产品,加快充电站、充电柱、加气站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构建新能源汽车商业化运作模式,建成国内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基地。(4)涉海(水)工程装备。大力发展特种船舶制造,积极发展船舶配套产品,重点开发运动艇、游艇等船艇;加快发展船机产业、港口机械设备制造业等延伸产业。加大海水淡化技术在水资源再利用领域和特种分离领域的推广,积极研发制造大中型海水淡化装备。(5)航空配套装备。积极参与上海大飞机项目和长三角地区飞机制造的配套协作,大力引进国内外航空制造企业,引导本地装备制造和电子工业企业向航空制造领域拓展,积极发展飞机及其零部件、机场特种设备等航空产品制造。(6)基础装备。加快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应用,大力提高设计和制造水平,重点发展仪器仪表、电工电气、轻纺设备与高端机电产品和机电基础件等产品,抢占市场与技术的制高点,成为国内重要的基础装备基地。5、生物医药产业发挥杭州“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优势,以现代生物技术开发为先导,重点发展生物工程药物、新型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领域,积极发展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积极培育生物服务等产业领域,努力把杭州打造成为国内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产业研发基地。到2015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1)创新药物。在生物工程医药方面,重点发展生物疫苗和诊断试剂。在生物疫苗方面重点推进重大传染病预防和恶性肿瘤、心血管病等防治疫苗及联合疫苗的研究和产业化。在诊断试剂方面重点开发传染病、肿瘤和基因异常的快速诊断试剂,加快研发基因诊断试剂、生化检测试剂、酶标免疫试剂、单克隆抗体免疫试剂。在新型化学药物方面,重点发展新型抗病毒药物、抗生素、心血管系统药物、抗肿瘤药物、老年病治疗等化学合成、半合成的创新药物,加快发展新型化学药物制剂和剂型。在现代中药方面,促进传统中药的二次开发,争取在肿瘤、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治疗药物上取得突破,部分品种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2)生物医学工程。顺应医疗器械高技术化、智能化、小型化、精确化、家庭化的发展趋势,推动信息技术、现代加工技术和医疗技术的融合,重点发展新型智能化、光机电一体化的医疗诊断、治疗设备和体外临床诊断设备、检测仪器、医用消毒设备和医用软件等高新技术产品。突破发展生物人体器官及工程组件。(3)生物农业。以服务长三角都市农业发展和全省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为重点,突出发展农业良种、生物农资、农产品加工、海洋生物、淡水养殖生物等五大领域,将杭州打造成为长三角重要的生物农业基地。(4)生物制造。发展生物制造技术,推动环境友好的生物加工工艺取代高污染的化学工艺,以生物可再生资源取代不可再生的石化资源。大力发展微生物制造、生物基材料等重点领域,积极推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我市传统优势产业。(5)生物服务。加快发展筛选测序、预测医学、基因档案等技术服务机构,大力培育与引进专业从事新药申报、专利申请、报关代理、商标注册、信息咨询、技术交易,人才培训等中介机构。进一步加强临床试验基地医院和农业生物技术示范基地建设,扩大新产品试验点,完善管理和提高水平,为全省生物产品开发提供实验服务。6、节能环保产业依托资源循环综合利用和传统产业对节能环保的需求,加快推动节能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重点开发高效节能技术设备及产品、环保设备及产品、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设备与产品,成为国内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核心集聚区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引擎之一。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到1400亿元。(1)LED新光源。把握“十城万盏”试点城市建设机遇,重点支持半导体照明芯片、器件、测试仪器以及应用领域的自主研发、示范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打造包括LED外延片、芯片、封装、应用产品、检测技术和生产设备在内的完整产业链。(2)节能设备与产品。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提升节能装备转型升级两大目标,大力发展超临界锅炉、汽轮发电机组、高参数热电锅炉、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纯低温余热发电锅炉和汽轮发电机组及相关核心配套装备。大力推广平板电视、单元式空调、冷水机组等高效节能家电、办公及商业节能产品。(3)环保设备与产品。重点发展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成套设备、环保水处理设备、室内空气污染治理设备、垃圾成套处理设备制造。重点开发生态与环境观测、监测网络系统和动态预警系统,大力推广应用高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多参数废水及烟气排放在线监测技术和成套设备。鼓励开发有市场需求的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和便携式污染分析检测设备。积极探索利用水泥窑处理城市与工业垃圾。(4)资源循环利用设备与产品。大力培育和规范垃圾焚烧发电产业,积极推进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扶持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利用,推进污泥制砖及制复合肥等资源再生利用产业有序发展。加强膜分离技术在废水资源化方面的应用,尤其是大豆蛋白废水提取低聚糖、PVC离心母液废水回收、生活污水处理及回用。(5)节能环保服务。加大环保技术开发,大力扶持工业、医疗废弃物及污水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产业,净化空气、水质、绿化环境等环保服务业的发展。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机制,鼓励大型重点用能企业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积极培育节能设计、测量、咨询、审计、能源管理等节能服务行业。着力推进污染物治理和处置、污染源和环境质量在线监测监控等设施的专业化、社会化运营。7、新能源产业抓住国家发展新能源产业和杭州打造低碳城市的契机,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和风电,积极开发核电、水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热发电装备,建成国内一流,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研发、制造和应用示范基地。到2015年,新能源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1)太阳能光伏。积极鼓励企业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加大对高效低成本晶体硅电池及组件封装工艺关键技术的研究;大力支持薄膜电池的生产;加强光伏系统集成技术和控制器、逆变器等相关产品的研发;积极推动太阳能电池用光伏超白玻璃、背板、EVA膜、封装材料、密封材料等配套产业的发展。实施“阳光屋顶计划”,积极推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2)风电装备及关键零部件。加快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提升兆瓦级以上成套机组设计研发能力,重点发展大功率双馈式发电机组、直驱式发电机组和液压式主传动发电机组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引导机械加工类企业积极参与风电配套件发展,重点提高发电机、高速齿轮箱、机舱、轮毂、底盘、主轴、回转支承、叶片等关键配套件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3)核能、水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热发电装备。把握我省核电站建设、城市生活垃圾发电和未来沿海潮汐能资源开发的机遇,依托大型电力设备制造和机械加工基础,积极推动传统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开展核电机组、潮汐能机组设备、生物质发电锅炉以及核心配套零部件的研究和制造。依托资源适度发展甲醇汽柴油等生物质转化能源和太阳能热发电装备。七大重点产业物联网预期性发展目标:产值达到1000亿元。构建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层网络构架体系,重点发展先进传感器及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传输、数据存储与分析决策、物联网系统集成、物联网应用与服务。信息软件预期性发展目标:主营业务收入超1500亿元。加快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和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着力发展现代通讯、集成电路、高端软件、云计算、数字电视等领域。电子商务预期性发展目标:服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依托杭州“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的品牌优势,着力抓好电子商务的推广应用,重点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网络化创新服务体系、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先进装备制造预期性发展目标:产值超过6000亿元。重点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汽车暨新能源汽车、基础装备三大领域。生物医药预期性发展目标: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现代生物技术开发为先导,重点发展生物工程药物、新型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领域,积极培育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制造、生物服务等产业领域。节能环保预期性发展目标:产值达到1400亿元。加快推动节能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重点开发高效节能技术设备及产品、环保设备及产品、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设备与产品。新能源预期性发展目标:产值达到1000亿元。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和风电,积极开发核电、水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热发电装备。(三)提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高新化和品牌化为导向,积极应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引导特色优势工业向产业链中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环节延伸拓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再创产业竞争新优势。1、纺织服装产业以弘扬“丝绸之府”、打造“女装之都”为主线,重点发展高档丝绸、新一代化纤产品、名牌女装、服饰用品、产业用纺织品和装饰用纺织品,争取成为国内重要的服装设计中心和国际重要的纺织品生产出口基地。到2015年,纺织服装产业实现规上销售产值2500亿元。丝绸。整合现有资源优势,重点开发丝绸与多种纤维混纺的新颖、特色面料,大力发展“高、精、尖”、多功能丝绸产品,打造国际性“丝绸之都”。化纤。以低污染、低耗能、高技术、高附加值为发展方向,在强化涤纶聚合、纺丝等化纤纺织产品优势的基础上,积极研发新型、高档、功能性纺织面料和差异化、功能化纤维。女装。以杭州女装品牌国际化为目标,重点发展以工业化、规模化为基础的女装成衣产业,适当发展“定制服装”,加快推动女装产业链向设计、商贸、展览、媒体等领域延伸。家纺。围绕发展潮流化、功能化、个性化大家纺,创新运用大豆纤维、竹纤维、彩棉等生态健康新材质面料,加快发展中高档家纺,建设全国品牌家纺制造中心和世界家纺基地。羽绒。坚持国际化、时尚化、功能化、个性化、品牌化路线,完善羽绒被、羽绒枕、羽绒垫、羽绒睡袋、羽绒服等产品系列,开发适合四季使用的羽绒制品。2、食品饮料产业应用高新技术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优势、特色食品,提升知名度和竞争力,积极开发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新型产品。到2015年,食品饮料产业销售产值达到1400亿元。饮料。巩固水饮料等优势产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积极发展果蔬汁饮料、啤酒、植物蛋白饮料、茶饮料以及营养保健饮料。优势食品。巩固优化优势产品,着力发展乳品加工、肉类加工、果蔬加工、方便食品制造、水产品加工、粮油食品加工、旅游休闲食品、食品添加剂制造等优势产业。特色食品。挖潜、提升杭州特色食品,推进传统食品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开发具有杭州特色的水产品、果蔬等深加工产品和餐桌食品。功能食品。大力发展功能性食品,开发蜂产品、维生素与矿物质营养剂、铁皮石斛、保健酒等药食同源滋补品。3、家用电器产业依托优势品牌企业,以小家电、厨卫电器为重点,开发高效、节能、智能、环保、安全型家电系列产品。到2015年,家用电器产业销售产值达到500亿元。小家电。把握“健康、环保、智能型”的发展趋势,重点发展性价比高、方便、安全的模糊控制多功能微波炉、电饭锅、智能节水洗碗机等产品。厨卫电器。坚持“安全、健康、节能、绿色、环保”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内排式、环保型吸油烟机及节能灶具和燃气热水器等厨卫用家电。洗衣机。重点发展具有新型结构水流技术的静音波轮式全自动洗衣机、搅拌式洗衣机和滚筒式洗衣机。冰箱。重点发展大容积、新款、多门、多温区、多功能节能环保型冰箱。家电关键零部件。重点发展新型节能压缩机、变频双转子、涡旋空调压缩机、电子控制单相异步多速电机、钕磁铁直流电动机、变频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4、包装产业充分利用建设世界包装组织亚洲包装中心的有利条件,加快推进亚包中心总部基地和贸易中心建设,将杭州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组织背景的包装产业中心。到2015年,包装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亚包总部。积极引进亚洲包装联合会等国际组织及包装行业国际大公司、大集团总部,强化亚包中心的总部功能及包装设计与文化创意功能,促进我市包装工业提升发展。包装材料。依托中国真空镀铝包装材料绿色环保生产基地和富阳造纸产业的基础,大力推动造纸向规模大型化、产品高档化、原料基地化、装备现代化、生产清洁化、过程循环化方向迈进,重点发展特种用纸,促进高档包装用纸和包装装潢印刷用纸发展。包装制品。依托中国真空镀铝包装材料绿色环保生产基地、中国纸包装开发生产基地和中国印铁包装容器开发生产基地,积极支持骨干企业发展资源节约型的高新技术包装制品。5、精细化工产业以低污染、高技术、高附加值精细化加工为发展方向,做强做大精细化工产品,有选择地发展有机化工原料和新型合成材料,成为长三角绿色环保新型化工示范区。到2015年,精细化工产业产值达到1800亿元。精细化工。依托骨干企业和科研机构,重点发展生物化工、信息化学品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环境友好型的精细化工产品。有机原料及合成新材料。加强与中国石化集团的战略合作,积极发展精细油品、乙烯下游特色有机原料、新型工程塑料、功能性合成纤维等产品。橡胶。重点发展全系列、多规格子午线轮胎,保持橡胶轮胎行业在全国的领军地位,建设成为国内中高档产品开发、生产基地。在行业内部全面推广连续循环的生产工艺流程,提高自动控制水平,采用新型环保与节能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现有生产技术条件,提升化工产业整体工艺技术水平。6、新型建材产业重点发展环保、绿色、节能的建筑陶瓷、玻璃、钢结构、新型墙体材料,努力打造中国钢结构基地和建筑陶瓷研发制造基地。到2015年,新型建材产业产值达到800亿元。钢结构。在建筑钢结构保持国内领先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大做强住宅、电力、通信钢结构,逐步向轨道交通、海洋、桥梁钢结构产业发展。建筑陶瓷。以价值链提升和节能减排为突破,重点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具有环保健康功能的高端产品。高标号水泥。以提高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效率为导向,重点支持和鼓励熟料企业以国际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新型干法窑处置工业废弃物、污泥和城市垃圾的试点和应用。优质浮法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产品。重点发展超白、超薄、超厚玻璃。大力发展建筑节能、采光、隔热、光控、自洁、环保等环境功能性玻璃、家具玻璃和中高档汽车安全玻璃,支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用超薄玻璃、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膜玻璃(ITO导电膜玻璃)、低辐射玻璃(LOWE玻璃)。新型墙体材料。重点研发节能型新墙材,节能型幕墙,节能型改性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梁、柱、剪力墙的保温技术和复合自保温产品;重点推广应用框架填充墙裂缝控制技术研究成果,突破非粘土类新墙材推广应用的“瓶颈”。7、特种冶金产业立足杭州城市资源和环境许可条件,适度发展金属材料加工,大力发展金属薄板、有色金属新材料等高附加值金属制品,努力成为浙江省重要的金属加工及制品产业基地。到2015年,特种冶金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薄钢板。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加大技术投入,改进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重点发展高附加值、高性能的优质金属板材,实现薄钢板行业由建筑领域向汽车、家电行业领域的转型跨越。铜冶炼。以铜精矿和再生铜回收冶炼为主,不断提高铜冶炼业节能减排及综合利用水平,努力打造浙江省重要的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华东地区最大的绿色生态型铜生产(冶炼)示范基地。铝压延加工。大力发展铝系列高附加值深加工、精加工产品。瞄准国家大飞机工程、高铁工程及装备业振兴工程,研究开发飞机制造、交通、大型工业装备用铝材。(四)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依托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心地位,发挥“省会经济”资源优势,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围绕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积极推动工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融合,重点发展科技服务、工业设计、现代物流、总集成总承包等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工业企业将生产辅助服务、售后服务、生活服务等外包给社会专业化服务企业。加快建设一批生产服务集聚区,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制造业服务化,促进工业和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不断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1、科技服务业依托较为发达的工业及服务发展需求,以杭州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为契机,以培育科技服务市场与主体为重点,支持和引导各级科研院所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面向市场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服务,尤其是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开展前沿技术和多学科融合、交叉技术研究;积极探索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建设新模式,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联合共建公共实验室,与国内外研发机构合作建设实验室;整合全市各级的生产力促进中心、行业协会等资源,搭建集中介、信息、孵化及科技交易市场多功能为一体的科技服务平台,加快培育从事科技孵化、信息咨询、技术经纪、知识产权代理、技术评估、资产评估、风险投资、技术产权交易等科技中介机构;积极推进国内外大院名校来我市共建各种形式的科技创新载体,加强与上海、香港等城市在科技服务领域的合作,提升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力争成为国内重要的科技服务基地,科技服务业成为杭州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和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2、工业设计坚持专业化发展和工业融合发展相结合,引导文化创意企业与工业企业合作,重点围绕机械及装备设计、电子通信产品设计、纺织品设计、轻工产品设计等四大领域,开展产品设计、企业形象设计(CIS)、环境设计、设计管理(DM)等工业设计业务,扩大工业设计产业规模;依托工业设计信息平台、融资平台、技术平台、人才平台、商务平台、交流平台、研究平台等七大服务平台和工业设计大赛、工业设计双年展等活动,大力培育工业设计机构;加快工业企业设计中心建设和工业设计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工业设计产业园建设,推动工业设计集聚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创意设计机构,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各类工业设计提升活动,不断提高我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水平和服务水平,建设成为国内工业设计水平较高、区域品牌影响力较大、面向全省辐射长三角的工业创意设计中心,力争进入全国城市工业设计“第一梯队”。3、现代物流依托港口、陆路口岸、航空等集疏散、中转、配送功能的枢纽转运型物流发展,以强化大型产业基地和大型工业企业的配套物流服务为目标,在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和开发区、工业功能区布局一批具有仓储、配送、加工生产资料和产品功能的大型产业基地型物流园区;建立和完善以第三方物流服务为主的物流管理信息网络,整合物流资源,推进工商企业与运输、仓储、货代、快运等企业的联合重组,扶持发展一批物流配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和虚拟物流的大型企业;加快杭州空港物流保税中心建设,整合海关、商检、工商、货运、货代、外管、财税、银行等的相关物流信息,推进“大通关”建设;积极发展以物流园区为基础、信息平台为支撑、龙头企业为示范、全程物流为方向的产业基地型物流,有力推动杭州作为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长三角综合交通物流中心建设。4、总集成总承包适应产品服务逐渐从单机销售向高水平整体解决方案的转型,鼓励骨干企业在总集成总承包方面开展增值服务,建立设计施工总承包(EP与PC)、交钥匙总承包(EPC)、建设经营转让(BOT)、民间主动融资(PFI)模式等多种发展模式。鼓励开拓大型成套设备的总承包业务,提高系统集成能力,支持总集成总承包项目的信息化建设;鼓励有条件企业延伸拓展总集成总承包业务,为其他企业提供服务;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科研院所,开展总集成总承包业务;积极培育总集成总承包型企业集团,增强企业研究开发、产品设计、系统集成能力,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五)调整优化工业布局1、优先发展“两核三心”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包括杭州江东工业园区、萧山临江工业园区、前进工业园区、杭州空港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建设物流基地、保税基地等各类产业配套服务功能。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包括青山湖科技城、临安经济开发区、余杭创新基地):打造科技研发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高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