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的对外贸易战略转型及对策国际贸易专业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63394107 上传时间:2022-03-1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14.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的对外贸易战略转型及对策国际贸易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的对外贸易战略转型及对策国际贸易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的对外贸易战略转型及对策国际贸易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中文题目: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的对外贸易战略转型及对策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的对外贸易战略转型及对策 研究研究 英文题目: Study on the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Foreign Trade Based on Dynamic Comparative Advantage 目录摘要与关键词.1一、引言.3(一)研究背景(一)研究背景.3(二)文献综述(二)文献综述.4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意义.5(一)静态比较优势理论(一)静态比较优势理论及及其局限其局限.5(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及其意义(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及其意义.6三、我国对外贸易动态比较优势的演化与分析.9(一)我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演化与要素禀赋升级(一)我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演化与要素禀赋升级.9(二)我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演化与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二)我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演化与贸易竞争优势指数.10(三)我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演化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三)我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演化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12四、我国对外贸易战略转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15(一)我国对外贸易战略转型面临的问题(一)我国对外贸易战略转型面临的问题.15(二)我国对外贸易战略转型的对策建议(二)我国对外贸易战略转型的对策建议.16五、总结.17参考文献.191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的对外贸易战略转型及对策研究摘要: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国际间生产要素流动愈加频繁、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随之而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我国正逐步丧失原先所具有的土地、劳动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与此同时,静态比较优势理论其“外生化与静态化”的理论假定与实际严重不符,该理论已然无法支持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因此,本文旨在突破传统静态比较优势理论的窠臼,依据动态比较优势理论从要素禀赋升级、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角度多方位探索中国动态比较优势的演化与发展趋势,同时结合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实际所面临的问题,为我国对外贸易战略转型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以推动我国经济实现持续高速的发展。关键词:关键词:对外贸易;战略转型;动态比较优势Study on the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Foreign Trade Based on Dynamic Comparative AdvantageAbstract: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is getting deeper and deeper and the factors flow more frequent. The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makes our country lose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n land, labor and so on gradually. At the same time, the static and exogenesis assumptions of the static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are also against the reality, which has been unable to support the sustaine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Therefore, this paper aims to break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static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This paper will explore the trend of Chinas new comparative advantage by exploring the evolution route of Chinas dynamic comparative advantage from the Trade Specialization Coefficient. Combining with Chinas current Trade problems, suggestions will be presented to promote Chinas the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of foreign trade and Chinas economy to achieve sustained and high-speed development.2Keywords:Foreign Trade,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Dynamic Comparative Advantage3一、引言(一)研究背景(一)研究背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规模迅速发展,2013 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 41590亿美元,首次超越美国 39090 亿美元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进出口贸易规模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中国的对外贸结构逐渐优化,初级产品在货物出口额中所占比例逐渐下降,工业产品比例持续上升;初级产品在货物进口额中所占比重逐渐上升,工业产品比例持续下降1。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年均 9.8%左右的超高速增长,但在 2010年一季度 GDP 增速到达 12.1%的高点后即持续下行,到如今的 6%8%左右的中高速增长2。廉价的土地、自然资源、劳动力等传统要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市场激烈的竞争无形中削弱了我国在丰富劳动力、廉价资源等要素上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可以说中国的对外贸易正面临着重大转型。一方面,随着劳动力成本日益增长、环境压力逐日上升,一味地发展“世界工厂”显然难以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不符合国家提倡的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和提升产业链环节等要求3;另一方面,以信息技术革命为核心内容的第三次工业革命4的浪潮正迎面而来,面对全球范围内贸易及产品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中国继续坚持出口导向型战略将无法满足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内在需求。在这样的前提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比较优势是如何演进的?面对市场经济,我国如何发挥和培育比较优势,从而促进我国发展和升级具有相应比较优势的产业?在经济发展全球化日益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应当如何根据产业比较优势的变化,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机制来实现中国产业调整与发展?在上述情况下,我国要实现产业的调整与发展又应当如何在政策层面上特别是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方面进行相应的协调和调整?上述问题均是当前所亟待解决的问题。1 李翀.中国对外货物贸易发展战略的转变基于动态比较优势和超比较优势的视角J.学术月刊,2015,(08):62-71.2 李佐军.引领经济新常态 走向好的新常态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01):21-25.3 庄志彬.基于创新驱动的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4 贾根良.第三次工业革命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思维来自演化经济学和经济史的视角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02):43-52.4(二)文献综述(二)文献综述1978 年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来源于土地、劳动力等传统资源要素的比较优势,但传统比较优势已经不适用于当今实际。干春晖、余典范等认为传统比较优势理论规模保持不变、完全竞争、知识水平不变与现在第三次技术革命、国际产业进一步分工、生产要素全球范围内加快流动等实际严重不符。坚持传统比较优势理论,极有可能使我国错失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良机,甚至陷入“比较优势陷阱”5。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与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中国必须更好地培育自身动态比较优势,通过对动态比较优势的把握与利用,从而在国际分工中占据较高地位。但传统比较优势的假设是静态的,李嘉图在 “比较成本理论”中引入了一系列静态假定;“H-0”模型也依然假设各国的生产函数没有差异,这显然也是静态化的,与传统比较优势理论所强调的静态化的优势不同的是,曾可昕认为动态比较优势更重视后发国家潜在的、将来可能形成的更加高级的优势,从而使经济获得长久高效的发展6。我国知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对外战略的主要有两种类型顺比较优势战略与逆比较优势战略,划分的依据是是否遵循了比较优势的原则:顺比较优势战略即比较优势战略,是基于本国要素禀赋和劳动生产率发展对外贸易;逆比较优势战略也叫赶超战略,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并不完全根据本国所具备的比较优势进行,而是主要由政府管理和干预7。Hollis B. Chenery 认为贸易战略可以依据一国政策对出口和进口的倾向性进行划分,主要可分为进口替代、出口导向两种基础类型出口导向战略意味着政策奖励倾向出口;进口替代型战略意味着奖励政策倾向出口8。5干春晖,余典范. 中国构建动态比较优势的战略研究J. 学术月刊,2013,(04):76-85.6曾可昕. 中国动态比较优势增进的可持续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5.7林毅夫. 要素禀赋比较优势与经济发展J. 中国改革,1999,(08):11-13.8 Bagchi A K. Industrialization and growth: A comparative study : Edited by: Hollis Chenery, Sherman Robinson and Moshe Syrqui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or the World Bank, 1986. 27.50 hardback. Pp. x + 387)J. Structural Change & Economic Dynamics, 1991, 2(1):247-249.5中国在改革开放前期所施行的“出口导向”战略所带来的“出口导向”发展模式在中国获得了巨大成功,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体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出口导向”战略也需要与时俱进增添新的内涵:一方面,贸易摩擦增加、出口环境恶化;另一方面,中国出口的比较优势弱化,劳动力成本增加、环境压力加大,中国产业的升级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比较优势的发挥、升级和发展9。而如何促进比较优势的升级,就成为研究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要害所在。本文研究的意义就在于从探索动态比较优势的角度来寻找产业调整与对外贸易战略转型新的思路选择,并从促进比较优势形成和动态发展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意义比较优势最初出现在关于玉米对外贸易的论文一文上,由 Torrens 提出,后来大卫李嘉图对该理论进行了阐释与说明,使之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经典理论之一,但关于比较优势的内涵与分类却没有统一的界定,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比较优势的内涵也在逐渐丰富10。(一)静态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局限(一)静态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局限被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是古典贸易理论的创始人。他提出了分工产生绝对优势,同时指出当一个国家生产出来的产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价格)低于另一个国家时体现出绝对优势。在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基础之上,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通过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阐述的主要是各经济体之间的分工相对明确,并且能够生产各自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即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的产品。鉴于李嘉图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对实际经济状况只能进行部分解释,因此,赫克歇尔-俄林在其基础之上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该理论基于一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并且假设两国的消费者偏好是完全相同的且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H-O 理论的9 张汉林.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发展与调整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C.2008:14.10 赵春艳.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关联机理及转化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6基本核心思想是该国出口密集使用其充裕要素的产品,而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在此情况下,要素禀赋的差异成为了国家间比较优势差异的主要因素。不论是李嘉图理论还是 H-O 理论都是从静态的角度来分析的,将封闭与贸易条件下的不同情况进行对比,描述的是某一时间点上的均衡状况,这样的分析方法属于静态分析。静态比较优势理论虽然可以基于既定的生产力水平,通过国际分工达到增加福利的目标,但却无法从根源上解决经济发展的问题。发展中国家如果固守静态比较优势理论,那么贸易结构也将被固化,进而产生发展中国家陷入“比较优势陷阱”的不良局面。(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及其意义(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及其意义在以往的比较优势理论中,比较优势是静态的。但是,实际上一国的比较优势并非是固定不变的。随着一国经济的不断增长、时间的推移,该国的比较优势也会发生改变。此外,静态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是经济体系的外部条件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形成,但这无法解释产业内贸易形成的原因以及贸易与内生增长之间的联系。面对上述问题,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应运而生。动态比较优势理论与静态比较优势理论最大的不同在于,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提出专业化学习、投资创新及经验积累等后天人为因素可以创造出比较优势。1技术差距理论技术差距理论是波斯纳与哈夫鲍威尔提出的,又名创新与模仿理论。这个理论主要分析了在国际分工中,基于技术进步的比较优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该理论主要提出以下基本观点:不同国家和区域的技术进步是很不一致的;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决定性因素是技术进步与转移。2阶梯比较优势理论基于新古典贸易理论,贝拉巴拉萨将技术差距论中的技术二元结构扩展为多元结构,由此产生了阶梯比较优势理论。该理论主要认为各国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和比较优势会随着生产要素的动态变化而改变,即在国际分工与专业化生产中,不同国家存7在的比较优势上的差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国不断提高密集使用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水平,因此一切经济因素均在不断变化,包括生产要素。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美国哈佛大学弗农教授发表了国际投资和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国际贸易一文,首次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解释了何为技术差距的规模以及差距扩大或消失的原因。弗农认为构成不同国家间比较优势的重要要素为技术差距,同时,技术差距也是产生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之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意义,即使比较优势理论的分析从静态转化为动态。表表 1 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的生命周期产品的要素密集性产品异质性资本-劳动比率技术特点市场特点创新界定技术密集型高低技术垄断但不稳定以国内市场为主,产品的价格需求弹性低,本国净出口成熟阶段资本密集型中中技术趋于成熟,仿制品出现竞争开始转向生产成本,力求提高市场占有率,其他发达国家净出口标准化阶段劳动密集型低高技术标准化,技术垄断消失价格成为竞争的关键,发明国转为进口国,发展中国家净出口依据生命周期理论,可以得出产品的比较优势是呈现先递增再递减的趋势的,而比较优势的升级通常与产业升级相一致,据此,绘制出图1,其中:L1代表初级产品;L2、L3、L4依次代表产业升级后的新产品。发展中国家虽然具有经济资本稀缺、发展水平较低的特点,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可以分析本国要素禀赋存量的结构,运用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生产并出口进入门槛较低、技术和资本投入需求相对较低的产品(图1中的L1),进口不具有比较优势或比较优势较弱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OF1段表示L1值的变化代表该国比较优势的积累,实际上通常由于“干中学”的知识积累和出口带8来的资本积累,该国不断累积L1产品的比较优势,不仅提高了L1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而且扩大了产品的出口规模。图图 1 1 比较优势演进与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图比较优势演进与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图资料来源:赵春明,郭界秀.中国出口动态比较优势演进与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J.当代经济,2011,(12):8-11.从图上可以看出,当L1产品的比较优势逐渐达到较高的水平,即F1点所对应的最高点L1,该国L1产品的比较优势开始逐渐下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知识外溢、产业转移等。这些因素使得低发展水平的国家也开始出口L1产品,那么该国L1产品的比较优势便将不断弱化。与此同时,在本国的对外贸易中,要素禀赋的动态变化使得产品L2的地位逐渐赶超产品L1,直至替代L1成为对外贸易中的主力产品。发生这一转变的原因在于要素禀赋的动态变化带来了本国要素禀赋结构的调整,让本国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那么相较于L1,资本更为密集的L2凸显出比较优势。本国对外贸易的主导产品将会发生L1逐渐转变L2、L3、L4,即该国的比较优势在动态变化。对外贸易结构的升级往往伴随着素禀赋结构的变化,该国只出口或主要出口资源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产品(如L1),主要原因在于本国资本丰裕度较低而其它要素相对丰裕;一旦资本丰裕度得到提高,那么该国也将逐渐向出口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如L2)转变。后发国家出口产品的资本密集度在不断提高(如L3、L4),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对外贸易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以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为例,他们对外贸易的发展经验,就是对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的实践。对我要素禀赋结构升级比较优势比较劣势0F1F2F3L1L2L3L49国的对外贸易来说,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同样具有实践意义。三、我国对外贸易动态比较优势的演化与分析2009年,我国出口贸易规模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随后,2010年,我国的整体经济规模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持续30多年高速增长,在此过程中出口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三十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与结构的优化成为了全球经济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009年,我国出口总额占世界总出口的比重发生了飞跃,由占比不到1%发展到9.7%,出口总额跃至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贸易大国。除了对外贸易规模,我国在出口结构方面同样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据统计如今我国的出口结构相当于高于我国人均收入三倍的国家(Rodrink,2006)。与出口规模和出口结构相比,我国对外贸易的动态比较优势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由此不难得出,以要素禀赋升级为基础的动态比较优势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升级。(一)我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演化与要素禀赋升级(一)我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演化与要素禀赋升级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成功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后,价格作为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重要指标,引导着技术、资本等要素流向边际利润率较高的产业,由此带来了“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与比较优势的演进。因此,生产要素比较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从而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增长和资本的快速积累。长期以来,我国储蓄率、投资率和资本形成比率均居高不下,基于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的“储蓄是资本增加的根本途径”,显然我国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得益于我国的高储蓄,也就是说资本的增长速度高于劳动力要素的增长,那么资本劳动比(本文用PK表示,资本劳动比=资本存量/劳动力存量)和劳动力的素质水平迅速提高。由此表明,我国的资本丰裕度得到了提高,劳动者素质水平上升,我国的要素禀赋结构得到优化(如图2所示)。要素禀赋的变化通常意味着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举例来说,厂商会选择对自己10最为有利的资源配置模式,如为降低生产成本,更多的使用低成本生产要素,以达到自身利润最大化。PK的上升使得资本的成本下降,且逐渐低于劳动力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将有利于推动贸易结构的优化,进而推动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图图2 2 我国要素禀赋的变动我国要素禀赋的变动(二)我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演化与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二)我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演化与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衡量一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的指数主要有两种:一是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二是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RCA指数仅仅从一国相对出口比率与世界平均相对出口比率的比较反映特定产品的比较优势,忽略了进口在一国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而TC指数能够同时考虑进口和出口。因此,用TC指数衡量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将更加准确。本文以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即TC指数探讨我国不同类型产品比较优势的变动。TC=(EXP-IMP)/(EXP+IMP)IMP、EXP分别表示某种产品的总进口和总出口。若TC指数大于0,则表示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处于比较优势,且数值越大,比较优势越强;若TC指数小于0,则表示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处于比较劣势,且数值越小,比较劣势越大。在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中,依据不同产品所需要素禀赋的不同,本文将0-8类出口产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初级产品(包括0-4类产品,分别为0类食品和活畜;1类11饮料及烟类;2类非食用原料;3类矿物燃料、润滑油和相关材料;4类动植物油),以N1表示其净出口比较优势指数;第二类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包括第6类和第8类产品,分别为:6类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8类杂项制品),以N2表示其净出口比较优势指数;第三类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包括第5类和第7类产品,分别为:5类化学品及有关产品;7类机械和运输设备),以N3表示其净出口比较优势指数。第9类产品没有归入以上三类,原因在于其产品特性且这类产品在出口产品总额中占比很小,因此其在出口中产生的影响也很小。此外,由于高新技术产业自有其产品独特性,本文将之分离出来单独进行分析,并以N4表示高新技术产品的净出口比较优势指数。根据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各类产品的相关进出口数据,本文分别计算出他们的TC指数,如图3所示。图图3 3 我国各类产品我国各类产品TCTC指数变动指数变动资料来源:根据中经网统计数据库相关数据计算所得。1初级产品的TC指数如图3所示,自1986年以来,曲线N1总体呈下降趋势,即初级产品TC指数基本上处于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初级产品的比较优势正逐渐转变为比较劣势。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匮乏,资源和能源已赶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我国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资源、能源缺口日益扩大。2劳动密集型产品的TC指数12因为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在该类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上一直有着较强的比较优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充沛的劳动力资源得以发挥出比较优势。3资本密集型产品的TC指数从图3上可以看出,1986年前后,N3曲线值为负值,即我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较大的比较劣势,原因是改革开放初期,国家资本相对匮乏。但是,由图上可得,从90年代开始,N3曲线值为正且曲线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说明我国资本密集型产品的TC指数逐渐上升,资本稀缺状况得到较大的改善,我国的资本密集型产品逐渐转变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4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TC指数从图3中可以看出,2004年后N4曲线以正值呈现上升趋势。这说明高新技术产品的TC指数处于上升的态势,且突破0,但目前,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大多依赖于外商直接投资和加工贸易,如果不将这个因素考虑进去,我国在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上可能依然处于比较劣势的地位。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对外贸易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在现阶段依旧主要表现为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的比较优势,而在初级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上,我国得对外贸易依然处于比较劣势的地位。(三)我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演化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三)我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演化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衡量国际贸易的分工程度,因此本文采用该指数研究我国比较优势的变化。RCA指数包括了不同国家、不同产品在国际市场所占的份额。此外,RCA指数侧重于某国的出口绩效,在保护性贸易政策下,该指数分析了关税和非价格因素对出口产生的影响。本文参照日本贸易振兴会(JERTO)的标准来设定RCA指数的标准。当RCA指数小于0.8,表明产业的比较优势较弱;当RCA指数介于0.80-1.25之间,表明产业的比较优势13为中等;当RCA指数介于1.25-2.50之间,表明产业的比较优势次强;当RCA指数大于2.5,表明产业的比较优势极强。依据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按照产业性质的不同对我国的各类产品进行与上述类似的分类,并分别进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测算。有所不同的是,为了便于采集数据进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测算,我们进行了如下调整:在本文用农产品的RCA代表0-4类出口产品(0-4类出口产品是以农产品为主的初级产品);用SITC6(按原材料分类的制成品)和SITC8(杂项制品)代表劳动密集型产品;用SITC7(机械和运输设备)代表资本密集型产品;同时,因为SITC5(化学品及有关产品)的出口在中国制成品出口中所占份额很小(2015年为5.69%),所以本文不予考虑。1我国农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分析根据RCA基本公式,本文通过加权平均推导得出如下计算RCA的公式:RCAjt=MitRCAijt其中RCAjt表示第t年j国某部门的RCA,Mit表示第t年该部门i类产品出口额占该部门产品世界出口总额的份额,RCAijt表示第t年j国i类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由公式可以看出,首先计算出中国各类农产品当年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再计算出我国相应年份各类农产品出口额占世界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就能计算出中国农产品在各个年份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因此选取16种二分位的SITC农产品进行计算,最终结果见表2。表表 2 2 我国农产品我国农产品 RCARCA 时间序列时间序列年份RCA年份RCA年份RCA年份RCA年份RCA19782.055919851.544619921.096419990.684320060.291719791.859719861.582319931.063320000.622520070.232319801.708619871.505519940.995220010.61120080.261719811.62119881.466219950.829620020.412320090.395419821.561119891.43519960.845820030.32320100.338519831.575919901.295619970.777820040.25920110.246319841.50619911.216219980.726420050.301520120.3026资料来源:根据中经网统计数据库与联合国贸易商品统计数据库库相关数据计算所得。14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农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自1978年以来就,并且在1997年就呈现下降态势,更在1997年转变为较弱的比较优势。2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分析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人均工业增加值通常小于整个制造业的人均工业增加值。因为SITC6(按原材料分类的制成品)和SITC8(杂项制品)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投入相对较高,是劳动集约型产品,所以可以通过对其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计算大体估计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时间序列,最终计算结果参见表3。表表 3 3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 RCARCA 时间序列时间序列年份RCA年份RCA年份RCA年份RCA年份RCA19782.958119853.324219923.663419993.697920063.846519793.212719863.726119933.758820003.714620073.972419803.350119872.96119943.789420013.761220083.425719813.338719883.058419953.58620023.742820093.674619823.223419893.355319963.600620033.870720103.756419833.393619903.155219973.625820043.879720113.677619843.549319913.263219983.453120053.794820123.7625资料来源:根据中经网统计数据库与联合国贸易商品统计数据库库相关数据计算所得。从表3可以看出,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RCA在1978-2007年一直上升。虽然受2008年经济危机影响,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比较优势有所减弱,但仍然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3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分析如果一个行业需要较多的资本投入且资本投入所占比重较大,那么该行业就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因为SITC7(机械和运输设备)的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所以可以通过对机电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计算大体估计中国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时间序列,最终结果参见表4。表表 4 4 我国资本密集型产品我国资本密集型产品 RCARCA 时间序列时间序列年份RCA年份RCA年份RCA年份RCA年份RCA19780.323619850.25619920.502419990.714220061.309219790.354919860.288519930.515220000.764920071.34241519800.365919870.368819940.533320010.889720081.423419810.360819880.430719950.623220020.985620091.468219820.347619890.503119960.645620031.105820101.484519830.330519900.546719970.644520041.183520111.506219840.28819910.560819980.673620051.263520121.5325资料来源:根据中经网统计数据库与联合国贸易商品统计数据库库相关数据计算所得。从表4可以看出,中国资本密集型产品总体上呈平稳上升态势。2004年,中国资本密集型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首次突破1.25,这说明尽管中国资本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但在进一步加强。四、我国对外贸易战略转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从 1949 至 1978,由于条件的封闭性,我国实行进口替代战略,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经济对国外市场的依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在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同时通过知识外溢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实行新型的进口替代战略。从改革开放到入世,我国的对外贸易战略逐步发展为以国家干预为主的出口导向战略。我国于 2001 年加入 WTO,开始实行有管理的出口导向战略,进一步降低了对对外贸易的干预。尽管我国对外贸易战略不断发展,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对外贸易伙伴局限、贸易顺差过大、综合比较优势不明显、服务贸易水平低。(一)我国对外贸易战略转型面临的问题(一)我国对外贸易战略转型面临的问题1对外贸易伙伴较为集中,缺乏新兴市场我国对外贸易伙伴的集中主要表现在前十大贸易伙伴相对固定上,我国与前十大贸易伙伴的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较高。2015 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953032.72 百万美元,其中与美国的贸易额为 557022.97 百万美元,占贸易总额的14.09%。对外贸易伙伴相对集中,不仅容易加剧相关国家间的贸易摩擦,更为重要的是会削弱我国经济的独立性,加大对外贸易的潜在风险。2进出口贸易不平衡,贸易顺差过大2001 年,我国加入 WTO,对外贸易迅速发展。但是进出口贸易的不平衡导致我国对外贸易的顺差也不断扩大。从 2005 年开始,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快速增长。直至 200816年,对外贸易顺差达 298123 百万美元。从 2013 年到 2015 年,对外贸易顺差猛增55.04%,高达 593903 百万美元。对外贸易顺差的扩大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多,并带来不小影响,具体体现在:国际上,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较大影响;国内,物价不断上涨,社会福利蒙受损失,国内资源大量外流。3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减弱,综合比较优势亟待发展我国传统的比较优势主要基于廉价劳动力带来的低成本优势。由本文第三章可以看出,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也不断攀升,原先劳动力带来的低成本优势不断减弱。因此,国际资本流向发生改变,趋于流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与此同时,我国的综合比较优势发展又相对缓慢,因此我国应根据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积极培育新的比较优势。4国际分工处于全球价值链底端,服务贸易层次较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虽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数量上的优势并不等于质量上的优势。我国在国际分工价值链当中始终处于底端部分,加工贸易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附加值较低,缺乏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等高附加值环节。与此同时我国的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发展较为缓慢。(二)我国对外贸易战略转型的对策建议(二)我国对外贸易战略转型的对策建议1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深耕海外市场针对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发展不平衡且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的现象,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其中“一带”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东南亚和东北经济的整合,而后向欧洲延伸,形成欧亚大陆经济共同体;“一路”是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旨在从海上莲姐欧亚非三个大陆,最终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形成陆上与海上的经济闭环11。“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其中涉及到的中俄蒙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新的经济发展路线也成为对外贸易新的契机,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合作,从而推动我国积极开展与发展中国家11 林永文.关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转型的思考J.中国商论,2015,(23):89-91.17国际贸易新伙伴的多边合作。2调整内外需平衡,缓解贸易顺差过大由于我国长期奉行出口导向战略,导致我国贸易顺差过大。一般而言,小国由于地域狭小、人口不足、市场较小等因素,只能采取出口导向的经济政策。这是因为扩大外贸出口就可以使得产品生产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取得较大的规模经济效益。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收入水平较低,国内市场狭小,人均购买力有限,相当于一个经济小国。在此等条件下,通过实施出口导向性政策可以发挥我国劳动力密集、劳动力价格低的比较优势,同时借助对外出口形成规模经济。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极大地进步,人均GDP达到8016美元。这意味着中国已经或者正在形成一个巨大的内需市场,国内市场依然可以获取规模效益。与此同时,政府也应适当减少对进口的限制,降低关税水平、简化操作环节,积极调整我国的进口结构与规模。3发挥政府积极引导作用,坚持比较优势原则 国际分工与要素流动是动态比较优势的理论基石,而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尚未凸显我国的比较优势。而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确立,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开始凸显比较优势,但在技术、资本等要素上尚不具有比较优势或仅体现出微弱的比较优势,为了避免陷入“比较优势陷阱”,我国政府应当积极发挥引导作用,鼓励与扶持高新技术产业,推动技术、资本等要素比较优势的积累与发挥,从而促进我国的比较优势升级。同时,在我国内部也坚持比较优势原则,发挥区位优势,结合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发展当地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五、总结本文首先归纳了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历程,然后试图于从探索动态比较优势的角度来寻找产业调整与对外贸易战略转型新的思路选择。本文从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出口产品结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角度分析了中国动态比较优势的演进历程及趋18势,通过对1978年到2015年间相关数据的测算与分析,发现我国的要素禀赋结构在不断优化资本富裕度提高、劳动者素质上升,反映出我国的比较优势也在发生着动态变化: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比较优势有所减弱,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比较优势进一步加强,在高新技术产品上依然处于比较劣势。为了避免陷入“比较优势陷阱”,政府应当积极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比较优势升级,从而进一步改善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价值链中的地位,这样才能实现我国从人口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19参考文献1Bagchi A K. Industrialization and growth: A comparative study J. Structural Change & Economic Dynamics, 1991, 2(1):247-249.2Mikalef P, Pateli A. Information technology-enabled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their indirect effect on competitive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7, 70:1-16.3Pezzino M. Understanding strategic competition using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dynamic diagrams in Mathematica 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Education, 2016, 22:34-47. 4林毅夫.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J.管理世界,2003,(07):21-28.5徐元康.动态比较优势理论与新贸易理论研究J.岭南学刊,2015,(06):107-115.6林善波.动态比较优势与经济增长基于东部地区 11 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11,(06):12-20.7李越.动态比较优势与山西省出口商品结构实证研究D.山西:山西财经大学,2013.8陈明秋.动态比较优势与我国外贸产业升级D.浙江:浙江大学, 2011.9王洪斌.对外贸易战略转型及政策调整以温州地区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2,(01): 131-133.10林永文.关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转型的思考J.中国商论,2015,(23):89-91.11刘翠琴.中国对外贸易战略转型分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85-87.12李翀.中国对外货物贸易发展战略的转变基于动态比较优势和超比较优势的视角J.学术月刊,2015,(8):62-71.13.李景睿.收入分配演进、比较优势逆转与出口产品技术升级基于中国 19952013 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5,(12):31-44.14俞凌光.宁波市对外贸易战略转型研究J.知识经济,2014,(15):100-101.2015刘富英.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D.山西:山西财经大学,2013.16张云.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国际产业转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1.17李圣刚.自由贸易区、动态比较优势与一国产业发展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18郭浩淼.中国出口产品结构优化路径研究基于要素禀赋结构演进的理论与实证D.辽宁:辽宁大学,2013.19高敬峰.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基于要素禀赋的分析D.山东:山东大学, 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