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错误”成就美丽数学

上传人:jkl****17 文档编号:63158977 上传时间:2022-03-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错误”成就美丽数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让“错误”成就美丽数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让“错误”成就美丽数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错误”成就美丽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而学习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因此,我们数学老师不仅要课前预设错误,更要善于课中捕捉错误、课后反思错误,让错误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巧妙预设、利用、反思“错误”资源,使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更加精彩纷呈呢?我进行了如下尝试:一、课前铺垫“错误”美丽数学的预设1、显示错误,防患未然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故意制造一些美丽的错误并主动呈现错误,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认识角度,凭借自己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找错、知错和改错,让学生在错误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究,从而让学生了解并改正,预先实行控制。那么课堂就会展现出它真实魅力,学生也因此兴趣盎然。如,在教学化简比后,出示2/7:2/9,要求学生化简。一个学生板演出2/7:2/9=7:9,面对这一错误,我并没有马上说出正确的结果,而是让那位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再组织学生猜测、举例、验证,最后达成共识:凡分子相同的两个比,它们的整数比就是前项、后项的分母调换位置写出的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计算后得到最简比。这样,老师主动出示题目显示错误,让学生在议错、辨错,进一步理解知识,既控制了可能发生的错误,防患于未然,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又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诱导错误,拓展深思音乐界有这样一个故事,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当初参加一次世界性的比赛时,曾连续三次中断了指挥,因为他认定乐谱中出现了“错误”。其实,这正是评委们故意设下的“陷阱”。事实上,对这个“陷阱”的大胆否定,正验证了小泽征尔作为音乐指挥家的真正实力。教师也应善于恰当设置一些这样的“陷阱”,甚至诱导学生“犯错”,使其“上当”,当他们落入“陷阱”而还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时,指出他们的错误,并通过正误辩析,让他们从错误中猛醒过来,记取教训,往往能收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 如,学习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故意设置“陷阱”:能被2、5整除的数,要看它的个位。同学们猜想一下,个位上是几的数的能被3整除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个位上是0、3、6、9的数能被3整除。这时,再结合具体的数字,师生共同验证。学生很快便发现这个“答案”是错的,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看个位的思路是不正确的。在此基础上,又及时引导,引领学生变换角度去探求新知。学生走进了“陷阱”,又从“陷阱里”走了出来,继续去寻找新的答案,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故设错误,引起质疑当在学习中反复出错时,学生便会自己意识到“此路不通”,而后便会改变思维方法,最后柳暗花明。因此,我们数学教师也应善于故意设置一些这样的“陷阱”,让学生在这种真实、饶有兴趣的考验中摔打,这样,他们的选择、辨析、批判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有一位老师让学生分组做实验:在空圆锥里装沙子,然后倒入空圆柱中,看看几次可以装满。各小组分头操作,之后交流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结果答案层出不穷:有的学生说:“我们将空圆锥里装满沙子,然后倒入空圆柱中,三次正好装满,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有的学生说: “我们认为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四分之一。”还有的说:“我们不到三次就将圆柱装满了。”这个老师说:“答案怎么会各不相同呢?老师也来做一做,你们可要仔细观察啊。”于是这位老师将空圆锥里装满沙子,倒入空圆柱中,一次,两次。两次正好装满。“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二分之一?怎么回事呢?难道是书上的结论有错误?”学生议论纷纷起来老师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说怎么办?”一位学生说:“老师你的圆柱太大了。我推荐你用这个空圆柱。”结果三次正好倒满。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老师制造了一个小小的错误,故意用了一个大圆柱。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才是圆柱的三分之一。对于等底等高的概念,这位老师没有回避,也没有遮掩,而是故意暴露错误,并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讨论甚至发生争论,进而引发探究。老师这样的故意出错,把学生引入矛盾的困惑境地,使他们对自己的认知产生怀疑、自主反思,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失败中找出原因,从而让学生在纠正错误中开启智慧,迈入知识的殿堂。二、课中捕捉“错误” 美丽数学的生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学习错误具有不可预见性,而这样的错误又往往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蕴含着宝贵的“亮点”,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探求其产生错误的内在因素,则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建构。1、关注“错误”,引导辨析古人云:人非圣贤,熟能无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有的老师在学生出现错误时,采取“马上制止”或“立即纠正”的方法,但这样做却不能达到防止错误的目的,也忽视了错误的价值。其实,我们可以让他们自己明确产生错误的原因,知道改正的方法,体验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形成系统,避免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例如,在应用题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题目:一个玩具厂要加工一批玩具300个,甲每天加工5个,乙每天加工6个,如果甲乙同时加工几天可以加工完这批玩具?请列出综合算式。不一会儿,学生列出3005+3006与300(5+6)这两种算式,那这两种算式的答案哪个正确呢?学生认为都正确。这种情况下老师没有急于作出评价,只是让学生把两种算式的答案分别求出,进行比较。通过先组内交流再全班讨论的方式,进一步找出得数不一致的原因。最终学生不仅弄明白了3005+3006是错误的,而且搞清楚了3005+3006与300(5+6)之间看似形式上“分配”一下,但实际上数量关系截然不同。由此得出结论:象这种类似的除法算式,不能用“分配”来转化,而应根据具体的数量关系式来列式。同样,今后遇到“相遇问题”、“工程问题”等,必须分别根据“总路程速度之和相遇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之和合作的时间”等。这个案例中,我们面对学生无意中犯下的错误,并不是立即指出错误,而是顺势诱导学生将错题解答,得出答案不一致的矛盾,又让学生通过争论,自己从正反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发生错误的原因,这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样做既帮助了学生纠正错误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延伸。2、“将错就错”,因势利导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而真实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可能不出现错误,就因为有了这种、那种错误,我们教师就要考虑如何利用好这些“错误”化弊为利,我们也可以经常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将错就错”的训练,这种“化错为正”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修改错误。这不仅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错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扬长补短,拓宽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如,我在教学应用题时,出示一道练习:“游乐场的大人有30个,比小孩的3倍多6个,小孩有多少个?”学生列出的算式有:3306;3306;(306)3;(306)3;3036;3036解法很多,究竟谁对谁错?通过学生合作,结合线段图,学生很快“统一”了答案,、是正确的。这时,我“将错就错”,因势利导:如果是其他算式,你能改变原题中的条件,改编出应用题吗?学生的思维打开了,针对其他算式改编出应用题。这样的“将错就错”,举一反三,既丰富了知识,又拓展了思路,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从学生出现的错误做法出发,进行引导点拨,不仅能引出正确的想法,还可以“将错就错”,拓宽学生思维。同时也使我们的教学环节更加精彩,教学过程更加真实。三、课后反思“错误” 美丽数学的拔节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需要成为反思型教师,学生需要成为反思型学生。反思“错误”,是一种促使不断进步的习惯;反思“错误”,让美丽的教学成长、拔节。1. 学生反思“错误”,完善认知结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纠错追因意识,把学生的错误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反思一下错题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然后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纠错,让错误发挥最大的育人功效。于是,我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本“错题拾贝”。每个人在做数学习题时,把这些错误记录在一本专门的本子里。我定期从学生的“错题拾贝”中选出有代表性的错题,在课堂上进行剖析,同时让学生的解题思维充分暴露出来,然后,尽量详尽地分析错误原因。在学生常犯错误的关键之处,经常适时地引导学生去反思、回顾,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数学思维品质,又可以完善认知结构。2. 教师反思“错误”,促进专业成长杜威曾说过:“失败是有教导性的,真正懂得思考的人,从失败和成功中学得一样多!”课后,为了充分发挥“错误”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我们数学老师及时对学生理解新知识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及错误产生的原因、反馈矫正的对策进行搜集、整理、记录这样为学生更好理解新知识作好铺垫。反思,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失误寻找存在的问题,发现留下的遗憾,是教师自我教育、成长的最佳途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学生的“错误”是宝贵的,数学,正是因为有了“错误”才变得更加美丽。我们数学教师在课前预设错误、课中捕捉错误、课后反思错误,机智地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让“错误”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为数学学习添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作者小档案:胡旺洪,男,电话:13017181534,小教高级,任教于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玉潭镇学庵小学(4106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