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大宗商品市场的发展趋势研究

上传人:细水****9 文档编号:62331613 上传时间:2022-03-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时代大宗商品市场的发展趋势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互联网时代大宗商品市场的发展趋势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互联网时代大宗商品市场的发展趋势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互联网时代大宗商品市场的发展趋势研究 作者朱金祥 所谓大宗商品,一般是指可进入流通领域但非零售环节,具有商品属性,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在金融投资市场,大宗商品指同质化、可交易、被广泛作为工业基础原材料的商品,如原油、金属、化工品、农产品等。 放眼世界,在经济全球化、资产证券化、贸易金融化、交易电子化的时代,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不断强化,其贸易和流通的经济地位不断提升。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大宗商品市场有着较为独特的成长轨迹和现状,“物资调拨、价格双轨制、市场配置资源”等词汇浓缩了我国大宗商品市场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制度变迁,多层次的商品市场体系尚未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大宗商品市场流通环节多、效率低,价格形成机制有待完善,致使庞大的“中国需求”产生不了“中国价格”。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我国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2.9次,远远低于日本和德国9-10次的水平,造成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存货率为10%,远高于发达国家5%的水平,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高达17.8%,是发达国家的一倍以上。可见,我国大宗商品市场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2012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此背景下,作为我国流通产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大宗商品市场该如何发展? 一、我国大宗商品传统批发市场业态面临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大宗商品的流通由行政配置逐步转变为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市场配置。自此,各类生产资料批发市场逐渐成为大宗商品的贸易流通和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平台,成为衔接产销的“蓄水池”、区域价格的形成中心。专业市场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商品流通成本,促进了信息交流,繁荣了市场,支撑了区域经济发展。“办一个市场,服务一方产业,搞活一方经济”成为各地政府利用地方资源发展经济的主要路径。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兴起,该类传统批发市场原有的优势正逐步丧失。 传统大宗商品专业批发市场,占地少则几百亩,多则上千亩,投资规模动辄几亿,成本极高。另外,大宗商品大多为笨重物资,受到物流半径、安全库存和经济采购批量等因素影响,导致其市场辐射有明显的地域边界限制,制约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规模效应的发挥。其次,各地专业市场星罗棋布,又导致各市场间同质化竞争严重,集约化程度低。第三,以“现场、现货、现款”为特征的传统批发市场,难以与商业银行协同开展物流金融、贸易金融等增值服务。第四,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大、成交金额大、涉税环节多、交易主体复杂,违法违规案件频发,一直是政府监管的重点和难点。由此可见,传统的大宗商品批发市场模式已经与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不相适应。 二、电子商务推动我国大宗商品市场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引入,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引导下,全国许多地方和企业开始尝试传统批发市场的信息化改造、交易和管理创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法规的先后出台,促进了网上交易、网上银行电子支付、第三方支付、第三方物流等电子商务运营的生态链快速形成。消费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为大宗商品电子商务的应用和普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至今,淘宝、京东商城等一系列电商品牌已经在生活消费品领域内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传统商业正形成鲸吞之势。 电子商务在大宗商品市场的创新和应用以需求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形成两种发展路径: 一种是以信息服务为切入点,以收取会员费和广告费为主要营利模式的门户网站型电子商务,也称B2B信息网站,其核心是建立一个信息交流平台。如中华粮网、阿里巴巴、中塑在线网站等。B2B信息网站曾经引领B2B电子商务的潮流,推动了电子商务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但由于没有建立信息发布的审核和保障机制的,一度拖累互联网成为“坑蒙拐骗”的代名词。至今,B2B信息网站由于功能单一、可信度低等原因逐渐褪去昔日的光环。 另一种是以交易服务为切入点,以收取交易佣金为主要营利模式的交易型电子商务,习惯统称为电子交易市场,其核心是构建一个基于互联网的交易平台,不仅提供产品数据、供求信息、图片和形象等服务,而且提供在线交易、资金结算、物流配送、金融配套、纠纷调解等全方位的服务。如广西糖网、嘉兴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浙江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上海大宗钢铁电子交易中心等。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大宗商品流通分会统计,截止2011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396家,分布在30个省、市,交易品种涉及煤炭、石油、金属、稀贵金属、矿产品、农副产品等各个领域。明显的功能优势,使电子交易市场模式逐渐成为大宗商品市场电子商务的发展主流。 国务院电子商务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教授柴跃廷认为,2015年、2020年这两个时间点将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转折点。2015年开始,从小成长在互联网环境下的90后新生代将正式踏入社会,他们有着更为彻底和完善的网络化思维和电子商务理念,这对于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必然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据阿里巴巴的预测,2020年中国的电子商务规模(包括B2B在线交易)将达到30万亿,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子商务经济体。 三、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主要模式和功能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在化工、塑料、钢材、粮食、煤炭等大宗商品领域,开展了竞价交易、商城挂牌交易、中远期交易、现货递延交易等各种模式的创新和尝试,且各种模式不断演进、完善和提升。 1、竞价、商城挂牌等模式是传统大宗商品贸易的电子化 竞价交易、商城挂牌交易等模式满足了大宗商品的流通基本需求。竞价交易就是招标拍卖的电子化、网络化;商城挂牌交易就是大宗商品的网上商城、网上超市。从浏览商品、下单购买、确认付款到提货验收,这种简洁明快的交易流程基本符合传统交易习惯,适合标准化程度低、个性化的商品开展电子商务。该类交易模式扩大了可参与群体的范围,使市场的地理边界得以延伸,市场辐射面得以扩张,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商品流通,对传统现货批发市场改造与提升具有一定意义。 2、中远期交易模式丰富了大宗商品电子商务的功能 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模式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根据大宗商品的标准化程度较高、价格波动频繁且波动幅度较大的特点,结合企业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规避价格风险的市场需求,将中远期合同、履约保证金、每日无负债结算和电子商务进行集成创新,实现了大宗商品“多对多”的线上集中撮合交易。 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突破了传统市场在交易上的时空局限,弥补了我国远期现货市场的不足,在促进商品流通、提高流通效率、规避价格风险以及发现价格等方面发挥作用。但由于理论研究上的滞后,国家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缺乏规范和指导,行业整体良莠不齐。少数运作不规范的市场,不时暴出挪用客户资金、操纵价格等风险事件,从而引起了各界人士对中远期电子交易模式深入持久的争议,使得国家数次清理整顿。2011年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要求大宗商品中远期市场有序回归现货。 3、现货递延交易开启大宗商品的智慧贸易时代 基于对专业市场运营机理、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深刻理解,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推出了集竞价交易、商城挂牌交易、中远期交易功能和优点于一体的现货递延交易模式,在金属、能源、化工等大宗商品领域进行全新探索,使大宗商品中远期市场有序回归现货,成为互联网时代专业市场集约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方向。 (1)每日交收,满足企业现货需求 现货递延交易中设计了每日交收的制度,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提出交收申报,配对成功即能当日提货交收;没有即期现货需求的企业无须提出交收申报,待有现货需求时再提出交收申报即可。这种灵活自主的每日交收制度,既满足了企业的现货需求,又帮助企业合理安排库存,减少资金占用,降低存货成本,同时也实现了锁定价格、规避风险的需求。针对提出交收申报但未能获得(交付)货物的企业,现货递延交易中设计了递延补偿费制度,与经济合同中的“违约金”对接,通过经济补偿,维护各方利益。 (2)全程电子商务,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效益 现货递延交易通过电子商务实现集中交易,提高市场流动性。交易商只需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价格申报,按照“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进行撮合成交,省去了搜寻交易对手的时间和费用。履约保证金制度与经济合同中的“订金(或预付款)”对接,建立了以交易所为核心的可信交易环境和违约保障机制,确保合同真实有效和完全履行,为企业减少资金占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营效益。电子仓单使货物入库申请、货权过户、提货申请等业务操作因信息化变得安全、高效和便捷,实现了商流和物流信息的无缝对接,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也为货物就近配送、物流金融等业务的开展提供信息支撑。 (3)透明、公平的交易环境,形成公允的现货“锚价格” 现货递延交易为全国各地的企业提供一个公平、透明的交易场所,企业在自身完成交易的同时向市场中的其他人发布了真实可信的价格信息。这种交易方式改变了传统交易模式的信息私密性,建立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信息良性循环和分享机制。电子商务集聚的真实信息,通过网络等多种方式向行业公开发布,有利于形成全国性的公允现货市场价格,成为期货市场的“锚价格”,更好发挥了市场资源配置作用。 (4)智慧贸易促使专业市场管理走向集约化和信息化 以“互联网+智能终端”为载体的现货递延交易,实现“标准化交易+个性化交收”的有机结合,能为各类大宗商品提供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因而被誉为大宗商品的智慧贸易模式。交易所作为交易结算的中介,结合商业银行的资金三方存管服务,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广度、深度和效率,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网络集聚,从根本上摆脱了市场建设对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约束,推动专业市场向集约化、网络化发展;与政府部门建立大宗商品市场的信息共享机制,有效促进企业诚信守法经营,提高政府制定宏观经济决策的及时性、针对性和准确性。 四、智慧贸易推进我国多层次商品市场体系的完善 由于我国期货市场发展中特殊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导致多层次商品市场体系的发育不完全,期、现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期货市场规则体系的标准化与产业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导致期货交割的间歇性与生产经营的连续性、交割仓库的区域性与产业客户的分散性、期货价格的唯一性与区域市场的差异性之间无法顺利对接和过渡。期、现“两张皮”的矛盾日益突出,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受阻。2012年以来,国务院进一步加大了推进建立多层次商品市场的工作力度。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经历了现货市场、远期交易市场和期货市场三个不同的阶段,且三者并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衔接,共同构成完整的商品市场体系。多层次的经济结构需要多层次市场体系和制度安排,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推动市场经济制度渐进发展和不断完善常态,各制度间的有机联系既是市场渐进发展的轨迹,又是实现各层次市场之间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重要保障。 可见,积极探索大宗商品市场电子商务模式,加快建立和完善现货市场、远期交易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制度衔接,促进多层次商品市场的形成,不仅关系到当前我国各地大宗商品专业市场转型升级,而且也关系到期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且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 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开创的智慧贸易模式,下接大宗商品专业市场的地气,有利于推动我国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加快形成运营规范的场外商品市场;上通期货市场的先进制度,加强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制度联系和价格联动,加快构建我国多层次商品市场体系,不仅是探索“期现结合”的制度创新,更是互联网时代大宗商品市场发展的新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 其它学术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