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我国文献保护与修复保障体系构建

上传人:lis****211 文档编号:61866972 上传时间:2022-03-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析我国文献保护与修复保障体系构建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试析我国文献保护与修复保障体系构建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试析我国文献保护与修复保障体系构建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析我国文献保护与修复保障体系构建摘 要 文献保护与修复工作意义重大,保障体系建 设主要应从宏观层面构建科学、全面、有序的文献保护与修 复的社会环境、组织机构、工作机制以及外部合作联系等一 系列保障方案,从而确保我国文献保护与修复事业的健康可 持续发展。关键词 文献保护 文献修复 保障体系分类号 G253.6Security System Construction on Document Pre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in ChinaWang HuaAbstract The work of document pre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is significant. Security system construction is mainly from a macro level to build a set of scientific , comprehensive and orderly literature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social environment , organization , working mechanism and external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s , and a series of security solution , thus ensuring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areer of our country literature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Keywords Document preservation. Document restoration.Security system.文献是民族文明成果的重要体现,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 未曾断绝,不仅与我国历史上重视文化典籍的编撰与传承有 着重要关系,还与我国有着重视、爱护、保护与修复文献的 历史优良传统密不可分。美国著名华裔文献史家钱存训先生 曾统计,我国 15 世纪以前创造文献的数量超过世界上其他 国家文献的总和 1 。自从文献产生之后,人类就不断地对其 进行保护和修复的研究与实践,始终与文献载体的不断发展 变化以及图书馆、 档案馆、 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进步相伴相随。 目前,我国的文献保护与修复保障体系建设主要是从国际、 国家、地区和行业的整体发展等宏观层面去构建一整套科 学、全面、有序的文献保护与修复的社会环境、组织机构、 工作机制等保障方案,从而确保我国文献保护与修复事业的 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保护与复原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1 强化全社会文献保护与修复意识 文献承载着人类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例如敦煌遗书、赵 城金藏、永乐大典、西夏文献、明清档案、宗教经卷、字画 墨宝等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保存价 值2 。这些文献典籍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 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同时它也是传承文明的一种重要形式, 是一种珍贵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保护、管理和利用好祖 国的典籍文化遗产,对于维系中华民族血脉、弘扬优秀传统 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增进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促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推动人类文明进步,都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强化文献保护与修复意识需要 广泛地宣传文献保护与修复工作,普及文献保护与修复相关 知识,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到文献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性,让更 广大的公众和专业工作者共同担负起对人类文化遗产保护 的责任。为此,政府和文献机构应主动加强宣传普及,充分 利用各类展出、讲座、沙龙和实地操作等形式普及和宣传文 献保护与修复理念,拉近与大众的距离,增强大众的文献保 护与修复意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2 相关政策法规建设 文献保护与修复法规是指为保护与修复文献而立法、执 法、司法、守法和对法律实施监督等法律规范性文件。文献 保护与修复是一项公益性文化事业,政府在经费投入上应发 挥主导作用,而我国大部分文献机构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 府财政拨款,目前尚无法规明确保障文献保护与修复经费的 稳定性与持续性。为此,当前应加快相关立法工作,特别是 要在经费和机构、人员编制等方面建章立制,以保障文献保 护与修复事业的顺利发展 ;同时, 还要提高立法质量, 适时调 整、修改、完善 ;最为关键的是要加强行政执法力度,确保文 献保护与修复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按照有法必依、执法必 严、违法必究的原则,文献保护与修复部门及人员要认真履 行法律所赋予的职责,根据法律授予的权限从事相关工作。 要进一步完善文献保护与修复行政执法体制,加快建立权责 明晰、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文献保护与修复行 政执法体系,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和问责制。3 组织机构建设 文献保护与修复的组织机构体系建设中应加强相关机 构的设置,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专门文献保护与修复 机构,大型文献机构中的文献保护与修复部门,行业协会组 织以及相关科研机构和教育机构等。设立专门的机构有利于 文献保护与修复工作的顺利开展,从人员编制、经费方面给 予保障,有利于事业的发展。由于我国文献保护与修复起步 较晚,专门的文献保护与修复机构设置很不完善,近年来才 开始有所重视与改善,除了参与一些国际组织并设置相应的 分支机构之外,如国际图联保存保护中心中国中心,全国文 献机构开始设置一些专门的文献保护与修复机构。以图书馆 为例,国家图书馆设有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除港澳台外全国 各个省市均设有古籍保护中心,一些收藏古籍大省还设有地 方中心。 如江苏省除了有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 还设有扬州、 常熟与苏州等地方中心 3 。这些地方保护古籍中心多挂靠于 各省市公共图书馆。档案馆的文献保护与修复工作主要由保 管部门承担,部分档案馆下设保护技术部专门负责档案文献 的保护与修复技术工作。国家博物馆设文物科技保护部,故 宫博物院设修缮技艺部等部门负责包括纸质文献在内的保 护与修复工作。总的来说,省市以上的大型文献机构一般设 有专门的文献保护与修复部门,但对于众多的小型馆,特别 是类似于 169 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来说,许多机构还没 有设立专门的文献保护与修复部门,有的虽然设有古籍部, 但人员编制很少,有的只有一两个人,专门的保护与修复人 员更是少之又少。另外,我国的文献机构主要分为公共、高 校与科研系统,这种按归属而不按业务性质划分的条块分割 不利于文献保护与修复的统筹安排与技术交流。为此,今后 应考虑设置一些横跨多系统、多地域的文献保护与修复组织 联合机构。 4 重视与完善普查登记工作 普查登记工作主要是对现存的古籍与历史档案的品种、 数量、级别等次、破损情况和保护环境等进行调查、鉴定和 记录 4 。普查登记是文献保护与修复的基础性工作,是文献 抢救、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文献的普查登记, 分别编制全国、本地区或本单位的需要保护与修复的文献目 录清单 ; 对普查的结果进行及时分析, 区分文献价值和破损程 度并实施分级保护与修复措施 ;针对文献所处的保存环境和 条件等因素,提出符合本地和本机构所藏文献特点的修复计 划和具体方案 ;对保存条件过差和管理不合格的单位, 应将文 献按等级寄存文献收藏条件好的单位,待条件改善后方可将 文献移回保存。当前,我国文献普查登记工作应加大普查的 范围。普查的范围应从各类型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等传 统的文献机构扩展到各类型的社会组织收藏机构和私人收 藏。近代以来,私家藏书如商务印书馆涵芬楼等藏书大多已 捐赠或转让给了国家文献机构 5 ,现今保存于公共藏书机构 的珍贵古籍,绝大部分都来源于私人藏书家的旧藏,但仍有 不少私家藏书还未纳入普查范围,进一步扩大散布于民间的 私藏普查, 对于发现和珍视、 保护那些散落民间、 不见著录、 鲜为人知的珍稀文献意义重大。此外,还应加强少数民族文 字的文献普查登记工作,尽快出台民族文献普查登记相关标 准和著录规则以及普查平台,设立普查补助经费,这将对维 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完整性具有重大意义。5 制定并实施保护与修复计划 文献保护与修复计划应包括从预防性保护到补救性修 复,从原生性保护到再生性保护等一系列齐备的保护计划。 原生性保护是指通过预防文献原件的损害和对破损文献的 修复,确保其得到长久的保存。再生性保护主要是通过对文 献原件进行载体转换,从而有效地避免原件在利用过程中受 到损害。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大力实施的“中华古籍保护 计划”以及“十二五”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五大工程,国家档 案局于 2000 年正式启动“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 6 ,这 些都是文献保护与修复较为宏观和长期的计划和目标。而国 家图书馆策划组织的“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则是在全国 范围内开展对专门文献的一项保护计划 7 。制定文献保护与 修复计划对于文献机构来说很有必要,科学、完善的文献保 护计划将有助于相关机构明确其文献保护与修复的目标和 任务,有助于确立自上而下的责任体系和明晰各自的权利义 务,使相关机构的文献保护与修复工作均有章可循,有条不 紊。文献保护与修复计划的内容与机构的收藏范围、服务对 象以及计划实施的时间、步骤有密切的关系。6 建立质量管理评估与监测体系 长期以来,文献保护与修复的方法与技术基本建立在经 验操作和主观评价阶段。文献保护与修复方法与技术的实现 是个人的主观经验和设施设备、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 果。由于历史传承,对文献保护与修复方法与技术的理解存 在偏差,而修复经验主要靠长期个人积累,因人而异、因具 体情况而别,操作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导致文献保护 与修复质量不同。另一突出问题是文献保护与修复中有很多 步骤和做法难以用语言文字准确描述,造成对文献保护与修 复方法与技术评估时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专家或师傅很容 易成为评价方法与技术实施效果主要人选,评价的方法和依 据主要是每位评审员的主观经验与直觉判断。由于上述原 因,在文献保护与修复实践活动中,导致评价环节常被省略 或是简单形式化的表面评价,没有形成科学的评价方法、评 价程序和评价报告。对文献保护与修复的方法、技术与设施设备等进行科学评估可避免文献保护与修复方案的计划不 周、实施不力、控制不严、监管不善、验收标准缺乏等现象8 。文献保护与修复的质量评估与监测需要全方位、多角度 的评估与监测,如过程、进度、质量、风险、方法、材料等, 而非简单的外观表象评断。具体的评估与监测可通过各类会 议、报告、过程检查、风险追踪、测试和同行评议等开展。 质量评估与监测的主要依据是:使用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 是否有利于文献的长期保存 ;操作过程是否按照相关的标准 严格进行 ; 保护与修复材料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修复技术与质 量是否达到预定要求等等。经过检验发现有质量问题的应按 制度进行处理,合格的应在相应的工作流程单上签字确认并 记录相关数据,核对整理后归档入库。质量检验评估与监测 可以按自检、委托第三方评估与监测以及专家鉴定法等方式 组织进行。质量评估与监测机构一般附设于相关行政主体和 行业协会。7 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补充作用 由于我国需要保护与修复的文献量十分巨大,即使调动 现有的力量全力以赴,其保护与修复的速度也远远赶不上文 献破损的速度,因此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调动一切可利 用的人力与物力资源参与到保护与修复珍稀文献的迫切工 作中。与政府财政投入相比,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事业建设 在资源配置和运用方面更有效率,形式更灵活更具多元性。 当前,一些专业化文献保护与修复企业成长很快,并形成一 定规模与实力,这些专业化公司积极参与到国家和地方各类 型文献保护与修复工作中,逐渐成为一支重要的补充力量。 专业化的文献保护与修复公司在人力、物力等资源配置方面 有明显优势,具有较高的保护与修复水平与效率,政府应充 分认识到社会力量参与到文献保护与修复事业的重要性。只 有广泛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文献保护与修复的事业中, 将其纳入文献保护与修复的保障体系中,并完善相关法规制 度,培育公平有序的市场机制,构建一个从官方到民间的完 整体系,才能确保文献保护与修复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8 推动合作与协调的广泛开展推动跨国、跨地区、跨系统的合作与协调,建立一个相 互联系、全面合作的协作网络,从而健全我国文献保护与修 复保障体系结构。如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即是由文化部牵头,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国家民委、 财政部、新闻出版总署、宗教局、文物局等部委参加,是多 部门合作与协调开展文献保护与修复工作的一个样本。文献 保护与修复的行业协会等组织机构的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的 培养、考核、认证制度的建设等等均可参照这一联合模式, 并邀请多方面的相关主管部门、专家、学者、业界精英共同参与建设。此外,加强与海外的联合与合作也是一项重要工 作。如近年国家图书馆推动的海外中华古籍合作保护项目是 2007 年开展的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 的组成部分, 是与美国、 日本相关文献机构开展合作的重要成果。前期已开展了三批 以数字化形式共建共享我国的海外古籍: “中华古籍善本国 际联合书目系统”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汉籍善本资 源库”和“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特藏资源库”9 。2013 年召开的“海外(北美地区)中华古籍保护工作研 讨会”,邀请北美地区收藏中文善本较多的 12 家图书馆负责 人参会,会议决定加强对北美中文古籍进行调查、整理和揭 示,探讨海外(北美地区)中文古籍合作保护工作,探索合 作机制与项目,就编纂北美中文善本古籍联合目录 、北 美中文古籍数字化和整理出版进行讨论10 。由于我国有待保护与修复的珍贵文献数量巨大,加上文 献分散保管、体制分割等多种原因,文献保护与修复工作缺 乏全面的管理或管理不到位,面对如此困境与挑战,建立和 完善文献保护与修复保障体系并将其纳入到国家整体发展 战略之中,从而推进事业的整体发展,虽任重道远,但势在 必行。参考文献: 1 钱存训 .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J. 文献,1991(2):148-159. 2 张志清 .浅谈古籍修复的科学化管理 J. 国家图书 馆学刊, 2004(2): 60-63. 3 曹蕾 . 江苏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N. 中国文 化报, 2007-08-28 (1). 4 曾洁莹 .图书馆古籍普查前期工作刍议 J. 图书馆 论坛, 2009( 3):153-155. 5 魏秀萍 .明清时期江南私家藏书楼及其文化传承研 究 D. 兰州:兰州大学, 2012. 6 马振犊,等 . 全国档案资源建设与整理鉴定的研究 报告C.回顾与展望: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研究报告南宁:2010 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 2010: 46-82.7 鲁先进.关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的思考 J图 书馆建设, 2012(8): 15-17.8 张美芳.档案保护技术战略评估实践的研究 J.档 案学研究, 2009(1): 54-57. 9 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家级古籍保 护人才培训基地将启动 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2(1): 113.10 陈立“. 传承与发展历史文献保护实践与展望” 学术研讨会暨2013年江苏省古籍保护工作会议综述 J.新世 纪图书馆, 2013(11): 89.王 华 暨南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广东广州,510632。收稿日期: 2014-10-29 编校:方 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