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上传人:精****料 文档编号:61845257 上传时间:2022-03-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永安中学 杨胜富 (第1课时)教学内容: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初步认识中和反应的本质。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知道盐是化合物中的一类物质。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与探究逐步认识酸和碱之间能够发生中和反应 2、通过生活中酸和碱作用的实际例子,结合所学知识,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酸碱之间的反应,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及中和反应的微观原理【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意图情景导入同学们喜欢观看魔术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小魔术,希望同学们能够喜欢。(魔术表演:铁树开花;用水在白纸上写字,字显红色) 你们想知道这个魔术的奥秘吗?要想揭开这个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酸和碱之间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又会有什么特点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教师演示 向NaOH溶液中加入HCl振荡,观察现象。 并从观察的现象中提出自己的观点,你倾向于哪个同学的观点呢?学生观看教师的魔术表演和教师的实验演示,思考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可能提出两个观点:1、没有发生反应。2、发生了反应,只是没有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新课作铺垫。实验探究设计实验 引导:阅读教材,从老师提供的药品中选择适当的物质,设计探究实验方案。(提供药品是:NaOH溶液、盐酸、酚酞试液)设计实验方案:小组交流,形成初步设计思路,选择药品,设计探究过程。学会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动手实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哪组设计合理,老师验收合格后开始实验,并做好实验现象的记录。实施探究活动;认真观察实验,如实做好现象的记录。培养学生相互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交流与总结组织学生交流各自在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对应结论,教师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并进一步演示总结组织学生从微观探究生成物,并用实验来验证实验体验和总结,形成初步认知,感受成功。学生探究: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干,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并讨论玻璃片上的物质是NaOH吗?为什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实验成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形成对中和反应的初步认知。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书写自己在探究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揭示中和反应:酸和碱能进行反应,生成盐和水。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会书写化学方程式。理解盐、中和反应及其概念。明确基本概念,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应用与实践阅读课文内容:“中和反应在实践中的应用”,概括中和反应在农业、工业、医药方面的具体应用。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生活离不开化学,从而进一步理解中和反应。能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巩固所学的知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课堂小结一、中和反应二、盐的定义三、中和反应的应用学生归纳总结练习反馈用多媒体投影练习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完成课后相应习题。学生思考、回答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板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一、中和反应 1、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碱盐和水的反应。 实质:2H+ + OH- = H2O 2、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2、处理工厂废水;3、用于医药。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永安中学 杨胜富 (第2课时)教学内容: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溶液的酸碱度与PH的关系;2、 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活、环境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根据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如食醋、石灰水,探索获取化学知识;2、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用PH试纸检查溶液酸碱度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 1、了解溶液的酸碱度与PH的关系; 2、液体PH值的测定。【教学难点】 液体PH值的测定【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意图情景导入自主学习小游戏:请一位同学品尝不同水果的味道,谈谈他们的口感有什么不同?同学们在家中食用过食醋吗?谈谈你是怎样食用的。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学生通过问题的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揭示课题。 明确学习目的,自学酸碱度的表示法,完成学案: 1、 溶液的酸碱度常用 表示,PH的范围是 ; PH7 溶液显 性,PH7 溶液显 性,PH7 溶液显 性。问题:认识了PH与酸碱度的关系,那么如何测定溶液的PH呢?分析:测定溶液PH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PH试纸,精密测定用PH计。介绍:每一本PH试纸上都有一个标准比色卡,只能精确到个位,PH计可以精确到千分位。(网络下载观看)1、 用PH试纸测定PH的方法 在 或 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將 滴在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 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学生通过自学,同学交流与讨论,完成学案,同时发现不懂的问题,向老师提出疑问,以求解决让学生自主获得知识,学会学习和表达交流,形成知识技能实验探究设计实验 引导:阅读教材62页实验10-9,从老师提供的药品和仪器中进行选择,设计探究实验方案。(提供药品是:NaOH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氯化钠溶液、玻片、瓷板、玻璃棒、烧杯等)设计实验方案:小组交流,形成初步设计思路,选择药品,设计探究过程。学会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动手实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哪组设计合理,老师验收合格后开始实验,并做好实验现象的记录。实施探究活动;认真观察实验,如实做好现象的记录。培养学生相互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交流与总结组织学生交流各自在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对应结论,教师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并进一步演示总结,验证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讨论:1、2%的稀硫酸和20%的稀硫酸的PH为什么不同? 2%的氢氧化钠溶液与2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PH为什么也不同?2、在测PH之前,PH试纸是否用水湿润,玻璃片是否要求一定清洁、干燥,为什么?实验体验和总结,形成初步认知,感受成功。把PH试纸平铺在清洁、干燥的玻片上,用玻璃棒蘸取被测液体正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得出该液体的PH.思考讨论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实验成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形成对酸碱度的认识:溶液酸碱的强度。PH7溶液显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7 溶液显中性;PH7 溶液显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和测定方法,揭示同类酸或者同类碱由于质量分数不同,他们的酸碱性强弱不同。理解溶液的酸碱度与PH的关系;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明确溶液的酸碱度与PH的关系;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应用与实践实验1010 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从身边选择物质,学生进行测定)阅读63页课文内容,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意义。幻灯片展示资料:酸碱性食物的合理搭配 学生感受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了解溶液酸碱度在生活中的意义。1、化工生产中的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的 里才能进行;2、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 或者 的土壤中生长,在PH4和PH8的土壤中不适宜农作物生长;3、测定雨水的PH,(雨水因溶有 ,正常雨水的PH约为 ,酸雨的PH5.6,可以了解空气的 情况; 4、测定人体内和排出液体的PH,了解人的健康状况。巩固所学的知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课堂小结一、溶液的酸碱度二、酸碱度的表示法三、溶液酸碱度的测定四、酸碱度的意义学生归纳总结练习反馈用多媒体投影练习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完成课后相应习题。学生思考、回答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板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测定:PH试纸PH越小酸性越强 PH7溶液显酸性溶液的酸碱度 表示法 PH7 溶液显中性PH越大碱性越强 PH7 溶液显碱性 意义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