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22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竞赛题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60731767 上传时间:2022-03-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2022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竞赛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沪教版2022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竞赛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沪教版2022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竞赛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2022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竞赛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课内阅读。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1解释下面的词语。(1)擢:_ (2)素:_(3)盈盈:_(4)脉脉:_2把诗句中的叠词画上横线。关于这些叠词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些叠词的运用使整首诗音韵和谐,质朴清丽,情趣盎然。B这些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为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气氛。3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_和_的故事,表达了妇女对丈夫的_之情。4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谁?把能体现主要人物情感的诗句写在下面。_2. 阅读理解。蜂不论平地与山尖,_。采得百花成蜜后,_?1把古诗补充完整。这首诗作者是代诗人。2选择下面汉字的正确解释。(1)尽(_)A完B都 C全部用出(2)占(_)A占据 B姓 C处于某种地位3运用“不论还是都”这几个关联词,说一说第1、2句诗的意思。_4后两句诗中与“甜”字相呼应的字是“_”,与“辛苦”相呼应的词或短语是“_”。5这首诗借蜜蜂歌颂了_,讽刺了_。3. 古诗词阅读赏析。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1这首诗中写出环境幽静的一联是:_。2此诗的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矛盾吗?请说明理由。_4.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1对古诗描写的时节,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早春B.暮春C.夏季D.秋季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两句交代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以“热闹”的环境来反衬雨夜的“寂静”。B.第三句点题,“有约”点出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等待时间之久。C.第四句运用细节描写,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了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3诗中的“_”字,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_”字,把诗人约客久等不至,内心十分焦躁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5.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注释)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芳华:泛指芬芳的花朵。初:刚刚。惊:新奇,惊讶。嫌:嫌怨;怨恨。故:故意。1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是_和_。2下列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都”字透露出人们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而分外焦急的心情。B.“惊”字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C.“却嫌”“故穿”,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D.“作飞花”三字,化静为动,抒发出诗人对春雪飞花的惆怅、遗憾之情。3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描绘的美好画面。_6. 古诗鉴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别枝:_社林:_2画“_”的句子从_觉和_觉两个方面描写了农村的丰收景象。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话来说说。_7.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送范山人归泰山(),别余往泰山。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1这首诗的作者是_,后人尊称他为“_”。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C.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D.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情。3解释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别余往泰山。_(2)杳在青崖间。_4请用以下5个字组成一句诗填入诗中括号内。白鲁抱客鹤5诗中画横线的句子隐含着一个六字成语,请写在下面横线上。_8. 古诗词阅读。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1)这首诗是描写作者春季寻花的情景,向我们描述了、花压枝头、等几个画面。(2)对于这首诗,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句描写作者在黄四娘家赏花的情景,表达了对美好春光的热爱和赞美。B.诗中“压”、“低”用得准确生动,描绘出繁花把枝条压弯了的情景。C.第三句写彩蝶时时舞,间接写出花的芬芳鲜艳,使诗人也“留连”起来。D.诗中“时时”对“恰恰”,表达诗人留恋花蝶之时,忽被莺声唤醒的不快与失望。9.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中庭地白树栖鸦”中“地白”的意思是_。这种清美的意境让我们联想到学过的李白的诗句“_,_”。2“_”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下列没有表达思念之情的是(_)。A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3下列对古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鹊鸦栖树的情形,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B.朗读时,“冷露无声湿桂花”可以读得轻柔一些,读出其中的静寂、幽美之意C.“人尽望”说明中秋月夜景色奇特,引起了众人的关注D.整首诗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的10.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中庭地白树栖鸦_今夜月明人尽望_2前两句诗描写出了景物_的特点。3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前两句诗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了月光的皎洁。B.第二句诗中的“湿”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C.末句中的“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D.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思念家乡和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情感。11. 阅读乐园。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注释)刘景文:北宋时人。苏轼看重刘景文,称他为“慷慨奇士”,与他交谊颇深。擎(qng)雨盖:指荷叶。橙黄橘绿:橙子黄了,橘子绿了。1解释加点的词,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尽:_ 犹有:_诗句意思:_2诗歌前两句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描写的是什么季节?_3联系全诗看,写荷、菊的作用是什么?_4描写菊“犹有傲霜枝”的景象,诗人要表达什么情感?_12. 阅读与理解。(甲)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乙)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注释)杨花:指柳絮。才思:才华和能力。天街:京城街道。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绝胜:远远胜过。1从“不久归”可以看出,可以作为甲诗的标题的一项是()A.晚春B.新春C.早春D.立春2按照押韵规律,乙诗括号里的字应为“”,读作“”。()A.宫gngB.都dC.城chngD.京jng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两首诗同是描写春景。甲诗中,“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斗”、能“解”,而且还有“才思”想象之奇,实为诗中罕见;乙诗将早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满城烟柳的景色进行对比,突出了早春景色的可爱。B.甲诗中,杨花、榆荚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是为春天增添一景,虽然不算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的。C.“草色遥看近却无”是乙诗中最精彩的一句。草色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萌动着无限的生机,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D.乙诗最后一句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他憧憬着那满城杨柳郁郁葱葱的暮春景色。4请用自己的话语写出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思。_13. 对比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一)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覆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花之歌节选)(二)你时而歌唱,欢笑;时而悲叹,哭号。我们能听见你的声音,却见不着你的面貌;对于你,我们能觉察出,但却看不到。你仿佛是爱情的海洋,淹没了我们的灵魂,抚慰着我们宁静的心。(啊!风节选)1这两个片段的相同之处是( )A.这两个片段都是散文诗,语言优美,情感浓重。B.这两个片段的作者都是黎巴嫩的纪伯伦。C.这两个片段都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D.以上都是2这两个片段分别写的是什么?片段(一)中“我”指的是_,表达了作者_之情。片段(二)中“你”指的是_,表达了作者_之情。14. 课外阅读(一)。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注释清明:节气名,在阳历每年4月4日或5日。酒家:酒店。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后人遂以它来命名以产酒著名的地方。(1)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2)诗的第一、二句交代了写作的时间是,天气是,作用是(3)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呢?_(4)行人问牧童什么?牧童回答了吗?_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