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上传人:feng****ing 文档编号:59836662 上传时间:2022-03-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推进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食 品安 全法和 X 省食品安全条例的具体要求,是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的有力举措,是提升食品质量安全的一项基础工程。为构建从“农 田到餐桌”覆盖人 民群众日常基本消费食品的“一品一码”全过程追 溯体系,按照 X 市人民 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X 市食品安全“一品一 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方 案的实施方案( X 政办 X317 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 方案。一、工作目标 按照“源头可溯、去向可追、风险可控、公众参与”的基本要求,以“一 品一码”(一个批次产品有唯一的追溯码)为总体思路,构建 数据驱动、多 方协同的食品安全治理模式,打造统一的“ X 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 台”,建立覆盖种植养殖、生产加工、仓储物流、 终端销售、检验检测、政 府监管、企业管理、公众查询等各环节的食 品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实现食品 质量安全全覆盖全链条可追溯, 保障广大群众饮食安全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促进我区食品安全状况的稳步 提升。二、工作原则(一)坚持“四个最严”。按照“四个最严”的标准,坚持食品 安全 党政主抓、部门主管、企业主体、主官主责、人人主人责任体系, 在区委区 政府统一领导下,严格督促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承 担食品安全追溯的主体责任和监管部门履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的管 理职责,用高标准参与建设“ X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实 现食品质量安全 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风险可管控,发生质量安全问题时产品可召回、原因可查清、责任可追究,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二)坚持全程覆盖。食品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应确保在种植、养殖、 加工、销售以及餐饮服务环节全过程全链条,并全面覆盖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各类食品, 包括粮食及其制品、畜产品及其 制品、 禽产品及其制品、蔬菜、水果、水产品、豆制品、乳品、食用 油、酒、调味 品、食盐以及地产特色食品等。(三)坚持多元共治。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严格建立产品追溯制度,落实食品安全追溯主体责任;督促食用农产品源头(包括种植、养殖、初级加工)环节提供有效准出凭证,督促食品加工企业在采购食用农产品原料时查验有效准出凭证; 督促市场管理者和经营者,对 进入农产品批发市场、大 型商场、连锁超市及主要农贸市场的食用农产品查验有效准出凭证,把好准入关;制定激励扶持政策,发挥龙头 企业、行业协会的示范引领作用;丰富 追溯信息的社会应用,积极引 导广大消费者参与,强化社会监督,实行市场 倒逼,推进全行业改进和完善追溯体系。一:、工作任务I(一)制定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工作相关文件待X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出台后,各相关部门制定相应规范性文件,并出台激励扶持政策。(二)落实食品安全追溯工作标准规范一是落实X省“一品一码”食品安全追溯编码的地方标准。追溯编码 规定追溯的编码结构和载体,作为省级追溯管理平台后台数据库 中统一的食品追溯识别码,该追溯编码地方标准发布后,在全省范围 内向社会免费使用 并积极推广,夯实“一品一码”追溯的工作基础。 监管部门和消费者通过访问食品安全信息检验检测等相关信息。 二是 落实全省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的技术标准。相关部门、企业、行业协会 等单位 严格遵循追溯信息的数据标准、 接口标准、交换标准等技术标 准,对现有追 溯平台进行升级改造,联通对接省级追溯管理平台,对 食品安全风险进行监 测、研判和预警,推进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 面、准确、完整、规范的统 一技术支撑平台建设。(三)对接融入全省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X 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的主要定位为覆盖食用农产品、水产品、预包装食品,并贯穿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出入境、 流通、消费 全过程全链条的追溯管理信息化平台。 平台拟包括四大功 能模块,一是企业 主体管理功能,二是政府部门监管功能,三是公众 查询反馈功能,四是数据 汇聚管理分析功能。该平台与各相关部门、企业、协会等现有追溯平台进行联通对接, 实现 对食品药品监管、农业、出入境检验检疫、粮食、商务、质监、 工商、林业、 卫计等部门相关追溯数据的统一汇聚,对已经自建有追 溯平台的企业开放数 据接口,实现企业追溯数据的上传和管理。 该平 台通过对各环节各主体产生 的追溯信息进行及时汇聚、核对、清洗、 关联、分析等处理,实现追溯信息 的上下游关联,打造全程追溯数据 链条,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监测、研判和 预警(四)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建设 加大对市场的改造建设力度,打造符合农产品追溯要求的规范化 批发市 场。一是要建设完善市场的“一进口一出口”。要在批发市场 内分别设置入 场区、待检区、交易区、贮存区、出货区等专门区域; 对市场主入口进行规 范改造,建设统一专用的进货车辆通道,设置门 岗门禁,严把农产品的准入 关和检测关,杜绝农产品从非正规渠道进 入和流出市场,确保进场和离场的 农产品全面纳入追溯管理范围, 实 现“一进口一出口”的闭环式管理模式。 要在市场内构建追溯码的读 取、识别、赋写、流转等工作机制,配备所需的 电子读写设备和载体。 二是提升市场检验检测能力。要在批发市场建设食品 和食用农产品的 检验室,并配备所需的检测人员、设备、试剂和其他配套设 施等。严 格执行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严把市场准入关口,强化准出和 准 入的有效衔接。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食用农产品中, 市场主办方对不 具 备检测报告的要进行批批检测,对能提供检测报告的还要按照当天 交易批次 的一定比例(建议不少于 10% )进行抽检,确保进入批发 环节的食用农产 品质量安全。(五)推行“共建共治共享”的追溯体系管理运营模式 一是要建立以“源头赋码、 过程记录”为核心的食品追溯管理责 任体系。 打造各方共同参与、共创价值、共享成果的良性机制。农业、 林业、经信、 出入境检验检疫、 粮食、食品药品监管、 卫计等政府相 关部门要严格落实“源 头赋码”的工作原则,督促种植、养殖、加工 生产、进口总代、一级批发、 原粮购销等源头和上游环节严格按照“ - 品一码”食品安全追溯编码地方标 准对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统一赋追溯 码;有关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的责 任主体要做好追溯信息的生成、采集、上传等工作。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包括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畜禽集中屠宰厂(场) 等,原 粮、政策性粮食经营企业,加工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食品 批发经营者(包括食品进口商、食品批发销售者、兼营食品批发业务的贮存运输服务企业等),特定食品零售经营者(包括大型超市、中型以上食品店等),特定餐饮服务提供者(包括大型以上餐馆、提供就餐服务的学校食堂、 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等)应当按规定及时上传食品安全追溯信息;食品安全监管各有关部门按照指定的数据 标准和接口规范,对本部门已建成 在用的各自追溯平台进行适当改造升级,并向省级追溯管理平台推送本部门 职能监管环节的追溯信息,实现双向数据交换。消费者和新闻媒体要充分发 挥社会监督的作用。通过采取手机扫追溯码、上网查询等方式,了解食品和 食用农产品质 量安全信息,对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涉嫌侵害消费者权益等问 题要踊跃投诉举报、积极建言献策。二是发挥数据驱动作用,创新追溯平台运 营模式。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注入运营资金、制定激励政策,引入有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第三方完成平台互联、数据汇聚、数 据管理、应用培 训、平台推广等工作。要充分发挥数据价值驱动的作用,调动第三方运营商的积极性,通过构建追溯信息链条,开展数据分析挖掘,服务于政府部门监管召回和消费者查询互动等要求,营造政府、企业、消费者多方共赢的工作格局。四、责任分工(一)区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全区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工作的组织推进、综合协调,具体承担下列职责:1. 配合相关部门拟定本区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规范性文件;2. 推广应用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生产经营环节预包装食品追溯管 理平台, 配合做好与全省追溯管理平台的对接和数据推送;3. 对本区范围内食品生产、销售、餐饮服务环节和食用农产品销 售等环 节的有关主体落实食品安全追溯责任,落实食用农产品市场准 入制度,实施 监督管理与行政执法;4. 出台本区食品生产、销售、餐饮服务环节和食用农产品销售等 环节的有关主体开展追溯工作的激励政策。(二)区财政局具体承担下列职责: 根据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需要,负责统筹本区所需建设 经费。(三)区农业局具体承担下列职责:1. 落实食用农产品源头环节准出制度, 确保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 时赋 有追溯码,统一产地准出凭证格式;2. 推广应用省农业厅食用农产品种植和养殖、初级加工、畜禽屠 宰环节 信息追溯管理平台,配合做好与全省追溯管理平台的对接和数 据推送;3. 对本区范围内食用农产品种植和养殖、 初级加工和畜禽屠宰等 环节 的有关主体落实食品安全追溯责任,实施监督管理与行政执法;4. 出台本区食用农产品种植和养殖、初级加工和畜禽屠宰等环节 的有 关主体开展追溯工作的激励政策。(四)区商务局具体承担下列职责: 组织本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标准化建设和改造, 实现“一进口 一出口”的闭环式管理模式。五) 区质监局具体承担下列职责:1. 组织宣传和指导相关部门实施 X 省“一品一码”食品安全追溯 编码 地方标准;2. 配合省质监局提供省法人基础数据库数据调用接口, 做好企业 法人基础信息库与省级追溯管理平台的数据对接。(六)区工商局具体承担下列职责: 根据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需要,提供工商部门现有的本区相关 市场主 体信息数据。(七)区粮食局具体承担下列职责:1. 推广应用省粮食局建设的粮食部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 配合做 好与全省追溯管理平台的对接和数据推送;2. 对本区范围内原粮收购、储存、运输、政策性粮食加工、销售 环节的 有关主体落实食品安全追溯责任,实施监督管理与行政执法;3. 出台本区原粮收购、储存、运输、政策性粮食加工、销售环节 的有 关主体开展追溯工作的激励政策(八)区林业局具体承担下列职责:1. 根据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需要, 负责提供本区范围内食用林 产品的 相关追溯信息;2. 出台本区食用林产品种植、 初级加工等环节的有关主体开展追 溯工作 的激励政策。(九)区经信局具体承担下列职责:1. 根据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需要,负责提供本区范围内食盐的 相关 1追溯信息;2. 出台本区食盐生产经营等环节的有关主体开展追溯工作的激 励政策。 (十)区卫计局具体承担下列职责:1. 根据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需要, 负责提供本区范围内餐具饮 具集中 消毒服务单位的餐具、饮具消毒的相关追溯信息;2. 出台本区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开展追溯工作的激励政(十一)区教育局具体承担下列职责: 负责督促提供就餐服务的学校食堂按规定及时上传食品安全追 溯信息。(十二)区数字办具体承担下列职责: 根据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需要,负责提供本区审批数据共享平 台的有 关市场主体信息数据。(十三)区政府法制办具体承担下列职责 :负责本区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规范性文件的初审工作。五、实施步骤1.区政府办公室印发 X 区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 系建设 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内容、责任分工、进度安排等。各部门 根据相关法律 法规规章,出台本区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规范性文 件。2 . 在 X 区建设 1 个“一进口一出口”农产品批发市场。3 . 各部门对接配合构建全省统一的食品追溯数据资源池,完善 商品条码和法人主体的基础信息数据,实现对政府相关部门和相关企 业现有追溯平 台的对接和数据汇聚。4. 各部门依据职责全面推进对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各 类食品的“一品一码” 追溯工作,总结试点经验,完成对全区1 个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一进口一出口”标准化建设,实现全区范围内食品 和食用 农产品全过程可追溯。六、保障措施(一)共建共治追溯体系。要充分认识推进食品安全“一品一码” 追 溯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是更好地落实 X 在 X 任职期间率先在全 国提出并 亲自推动的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的工 作要求,是全面 推进食品安全工作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坚实基 石,是惠民生、促消费 和稳增长的重要举措。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 省、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充分 发挥食品追溯在创新监管机制、强化监 管支撑、提升群众满意度、推进社会 共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二)落细落实工作责任。要统一负责、领导、组织本行政区域 追 溯体系建设工作,把建设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把体系建设工作 纳入本级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食品安全“一品一码” 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年度计划,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考核,有序 推动建 设工作。各相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责和工作实际, 制定细化分 解实施方案, 出台相关激励扶持政策, 米取切实有力措施, 密切协调 配合,做到信息互通、 资源共享,共同推动落实该项工作。区食品药 品监管部门牵头负责本区食品 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 的具体实施, 会同经信、 卫计、农业、 海洋渔业、 林业、商务、粮食、 出入境检验检疫等有关部门建立食品安全 “一 品一码”全过程追溯协 作机制。(三)抓早抓好宣传培训。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 和 网络、手机移动终端等数字化新媒体广泛开展食品安全“一品一码” 全过程 追溯体系建设宣传,突出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落实 产品追溯的主 体责任、行业组织推进追溯体系建设的典型经验、 消费 者参与追溯体系建设 的重要意义等, 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营造良好 氛围。制定合理有效的激励 措施,充分调动消费者参与热情,构建推 进食品安全“一品一码”追溯体系 建设的市场倒逼机制。加强追溯管 理队伍培训,以监管工作人员、食品和食 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为对象, 重点开展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标准技术等方 面的培训,提高相关软 硬件的应用管理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