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生物复习 专题六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59054778 上传时间:2022-03-01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3.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二轮生物复习 专题六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高考二轮生物复习 专题六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高考二轮生物复习 专题六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北京理综,2)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解析达乌尔黄鼠是一个种群,用标志重捕法可调查该种群的密度;采用给海龟安装示踪器、给大雁佩戴标志环的方法,可对其移动路线进行调查;样方法研究的对象为相对固定的生物,如固着在岩礁上的贝类。 答案D一、理解能力一、理解能力1 (2011全国理综,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解析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所有的群落都具有。如草坪中地表动物和植被栖息动物的分布均属于分层现象。 答案A2 (2011山东基本能力,6)自然界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一般理解为“互相依存,互惠互利”。下列存在共生关系的是()。 A亲鸟与其雏鸟 B豆科植物与链球菌 C北极熊与海豹 D牛与其胃肠中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解析亲鸟与雏鸟间的关系是种内关系;豆科植物与链球菌之间为种间关系,但二者没有构成共生关系;北极熊与海豹之间为种间关系,但二者也没有构成共生关系;牛胃肠中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与牛之间构成了共生关系,牛为这些细菌提供栖息的场所和营养物质,而这些细菌帮助牛消化摄取胃中的纤维素。 答案D3 (2011安徽理综,6)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解析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该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其最初演替属于初生演替,旅游时因人类活动的影响可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该岛屿上发生的初生演替为漫长的演替过程。 答案B4 (2011新课标理综,31)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羊羔。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暴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请回答问题。 (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 (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 _。 (3)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_(增加、减小、不变)。 (4)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_(增强、减弱、不变)。5 解析(1)根据题中的信息可知,人捕食狐且人和狐又捕食野兔,故人和狐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兔瘟热病毒寄生在野兔体内。(2)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之间的捕食关系,可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之间的捕食关系,可绘出如下食物网:绘出如下食物网:(3)人登岛后的第人登岛后的第5年,狐濒临灭绝,野兔数量大幅年,狐濒临灭绝,野兔数量大幅度增加,由于岛上的资源和空间有限,野兔种内斗度增加,由于岛上的资源和空间有限,野兔种内斗争强度增大。争强度增大。(4)一般情况下,在捕食过程中,捕食者优先捕捉到一般情况下,在捕食过程中,捕食者优先捕捉到的是老弱病残的被捕食者,随着患病个体不断被淘的是老弱病残的被捕食者,随着患病个体不断被淘汰,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着捕食者数量的增加而汰,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着捕食者数量的增加而减弱。减弱。 答案(1)竞争和捕食寄生 (2) (3)增加(4)减弱 (2011浙江理综,5)下表是调查某野山羊种群生存状况的原始数据。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种群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的来源于存活数 B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凹形(类型) C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 D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二、获取信息的能力二、获取信息的能力6年龄年龄/年年012345678910111213存活数存活数/只只1 0008017897767647346886405714392529663死亡数死亡数/只只199121312304648491321871569033 解析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7岁(平均生理年龄)以后大量死亡,以年龄为横坐标,以存活个体数的对数值为纵坐标绘制的种群存活曲线应为凸形(类型),该生物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故B错误。 答案B (2011福建理综,4)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右图表示的是 ()。7选项选项表示内容表示内容甲甲乙乙丙丙A碳元素的流向碳元素的流向消费者消费者CO2库库生产者生产者B内环境成内环境成分的关系分的关系血浆血浆淋巴淋巴组织液组织液C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向能量流向生产者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分解者分解者D甲状腺激素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的分级调节下丘脑下丘脑甲状腺甲状腺垂体垂体 解析依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逐项分析:若甲为消费者,其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释放到CO2库,CO2库中的CO2又可以通过生产者(丙)的光合作用固定到有机物中,消费者通过摄食,碳元素又可进入消费者,故A正确;若甲为血浆,根据题意中的箭头指向分析乙不可能为淋巴,故B错;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丙)中的能量不可能被消费者(乙)利用,故C错;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乙应该为垂体,丙为甲状腺,故D错。 答案A (2011全国理综,32)回答下列与生态学有关的问题。 (1)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某水域生态系统后,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_、_、_ _的关系。 (2)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种种 群群甲甲乙乙丙丙丁丁戊戊0.003 70.003 70.0350.0350.348 据表中数据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解析(1)因引入外来物种导致本地生物多样性下降,说明引入物种与本地原有物种间可能存在着竞争、捕食、寄生的关系。(2)甲、乙种群重金属含量相同,丙、丁种群重金属含量相同且高于甲、乙,戊种群重金属含量最高,说明甲、乙为第一营养级,丙、丁为第二营养级,而戊则为第三营养级。 答案(1)竞争捕食寄生 (2) (2011广东理综,28)人们使用含三丁基锡、三苯基锡等有机锡化合物的油漆涂于船只、海洋建筑物等的表面,有效防止了海洋生物附着生长,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油漆中的有机锡可释放入海,对多种生物造成毒害。有关该污染物的部分研究如下,请回答: (1)较低浓度的有机锡即能抑制软体动物雌性个体的雌性激素合成,这些雌性个体的繁殖功能有何变化?_。小鼠在食用含较高剂量三丁基锡的食物后胸腺萎缩,请推测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各有何变化?_。该污染物通过_的富集可能对鱼类、鸟类甚至人类造成危害。 (2)有机锡污染导致某海域一种鱼的种群年龄组成发生改变(如图),请预测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_。三、实验与探究能力三、实验与探究能力9 图中数字表示各年龄期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百分比(3)某海域受有机锡污染后,部分海藻以及多种软体动物的生物量显著下某海域受有机锡污染后,部分海藻以及多种软体动物的生物量显著下降,个别物种消亡,而沙蚕等多毛纲动物变为优势类群。这是在降,个别物种消亡,而沙蚕等多毛纲动物变为优势类群。这是在_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水平上研究的结果。(4)以上资料表明,如果有机锡长期污染将会导致以上资料表明,如果有机锡长期污染将会导致_下降,从而降下降,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低生态系统的_。若想探究海洋底泥中是否存在分解三丁基锡的。若想探究海洋底泥中是否存在分解三丁基锡的细菌,以便用于今后的生态修复,筛选目标菌株的培养基成分为:蛋白细菌,以便用于今后的生态修复,筛选目标菌株的培养基成分为:蛋白胨、胨、_、NaCl、H2O和琼脂。和琼脂。 解析(1)雌性激素对于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胸腺萎缩会抑制T细胞的生成,所以会降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能力,对细胞免疫的受损害程度更严重;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而在营养级高的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从而对鱼类、鸟类甚至人类造成危害。(2)由图可知,污染使种群的年龄结构由增长型变成衰退型,所以种群数量会逐渐减少。(3)研究不同物种的消长现象,属于群落的研究水平。(4)污染会使某些生物数量减少甚至灭绝,导致物种丰富度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下降。 答案(1)繁殖功能受损害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受损害,前者受损害程度更为严重食物链(2)种群数量逐渐下降(3)群落(4)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稳定性(自我调节能力)三丁基锡 (2011山东理综,26)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1)图中食物网较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能力较差,其_稳定性也相应较低。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四、综合运用能力四、综合运用能力10 (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 000 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够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_kJ和_kJ。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该草原的_锐减或丧失。 (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_和竞争。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 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_只。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鼠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填“偏高”或“偏低”)。 (4)草原干旱时,兔摄取水分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_,引起_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引起_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减少排尿量,以保持体内水平衡。 解析(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抵抗力稳定性大小与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2)计算鹰得到的最低能量值应选最长的食物链和最低的能量传递效率进行计算,而计算最高能量值应选最短的食物链和最高的能量传递效率,所以鹰得到的最低能量值是鹰位于第四营养级时,即得到的最低能量值为10 00010%10%10%10 kJ,鹰得到最高能量值是鹰位于最低营养级(即第三营养级)时,得到的能量值为10 00020%20%400 kJ;若去除蛇,鹰所处的营养级降低,使鹰获得的能量增多,从而使草原容纳鹰的数量增加;外来物种的入侵会使生物多样性锐减。(3)影响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为捕食和竞争;兔和鼠为竞争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鼠的数量增加400只,会导致兔的数量减少100只,所以兔种群的K值变为900只;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会导致再捕获时被标记个体的捕获量减少,从而导致调查结果偏高。(4)兔摄取水分减少时,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引起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以维持水平衡。 答案(1)自我调节(或: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抵抗力分解者(2)10400增加生物多样性(或物种多样性)(3)捕食900偏高(4)升高下丘脑肾小管、集合管 (2011天津理综,9)放牧强度可影响人工草地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图1是亚热带某人工草地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牧草净光合产量(净光合产量光合作用合成量细胞呼吸消耗量)的变化图,G0为不放牧,G1G3为放牧强度逐渐增强。11 据图回答问题。 (1)510月份的最适放牧强度是_(从G0G3中选填),_月份可被初级消费者利用的总能量最多。 (2)与放牧草地相比,8月份不放牧草地净光合产量明显偏低的原因有_(多选)。 A过多枝叶对下层植物有遮光作用 B植株衰老组织较多 C缺少动物粪尿的施肥作用 D草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加快 (3)据图1分析,为使牧草净光合产量维持在最高水平,410月份需要采取的放牧措施是_。 (4)牧草的光合作用强度可用单位时间和面积的_来表示。 (5)在牧草上喷洒32P标记的磷肥,检测32P在初级和次级消费者中的放射强度,结果见图2,其中A消费者处于第_营养级。 (6)在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生产者体内的32P除被消费者利用外,还有部分进入_。 解析(1)由图1信息知,510月份期间,在G2放牧强度下,牧草净光合产量最高,其中,6月份的净光合产量最高,被初级消费者利用的总能量最多。(2)8月份草地枝叶繁茂,不放牧导致过多枝叶对下层植物遮光,降低了下层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不放牧使植株衰老组织较多,有机物消耗量增多,导致草地净光合产量降低;不放牧时无动物产生的有机肥,影响植物生长,降低了光合作用强度。(3)由图1信息知,4月份不放牧时,净光合产量最高,510月份放牧强度保持在G2水平净光合产量最高。(4)单位时间和面积的有机物生成量、CO2的消耗量和O2的生成 量均能表示光合作用的强度。(5)由生物富集原理可推知,营养级越高的消费者体内32P含量越高,即放射强度越大,结合图2知,A为初级消费者,位于第二营养级。(6)生产者体内的含32P的有机物除被消费者利用外,还可随枯枝残叶被分解者利用。 答案(1)G26(2)A、B、C(3)4月份不放牧,510月份放牧强度保持在G2水平(4)有机物生成量(CO2的消耗量或O2生成量)(5)二(6)分解者 本专题近年出现的频率较高,其中对考点“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的要求由“”变为“”,更值得关注。常见考点有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种群的数量变化,生物群落的结构与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等。试题多以新材料、图表信息等方式呈现,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中的热点问题如生态农业等,既考查基础知识又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 进行本讲复习应从如下角度展开 一要注意利用概念图、比较等多种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好本专题众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例如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种群的特征、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等。二要注意学会分析各种图解(坐标曲线图、模式图、营养关系图等)描述的生态学知识。三要注意从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角度理解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特别是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四要注意关注有关的生态方面的社会热点,尝试运用生态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专家箴言通过以上高考体验,可以归纳总结: 1“S”型曲线与“J”型曲线比较(见下表)更清晰考点一种群与群落相关知识整合考试说明考试说明(1)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2)种群的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变化() (3)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4)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S”型曲线型曲线“J”型曲线型曲线前提条件前提条件环境资源有限环境资源有限环境资源无限环境资源无限曲线曲线“S”型曲线型曲线“J”型曲线型曲线种群增长种群增长率曲线率曲线种群增长种群增长速率曲线速率曲线K值值有有K值,值, 时时增长速增长速率最大率最大无无K值,增长率保持值,增长率保持_曲线形成曲线形成原因原因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增多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不变不变 2.种群增长率和增长速率 (1)种群增长率(本次总数上次总数)/上次总数。如某种群现有数量为a,一年后,该种群数为b,那么该种群在当年的增长率为(ba)/a。 (2)增长速率种群增长数/单位时间。增长速率是单位时间增长率的变化量。增长速率(本次总数上次总数)/时间。同样某种群现有数量为a,一年后,该种群数为b,其种群增长速率为(ba)/年。 规律方法:不同曲线中K值的表示方法 在上述曲线中,A、B、C三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分别为K值。灭鼠灭鼠捕鱼捕鱼K值值(环境环境容纳量容纳量) K值,改变环境,使值,改变环境,使之不适合鼠生存之不适合鼠生存保护保护K值,保证鱼生存的环值,保证鱼生存的环境条件,尽量提升境条件,尽量提升K值值增加增加回升回升降低降低 4.群落中生物种间关系分析(见下表)关系关系名称名称数量坐标图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能量关系图特特 点点举举 例例互互利利共共生生相互依赖,彼此有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时减少,呈现出“同同生共死生共死”的同步性变的同步性变化化地衣,地衣,大豆与大豆与根瘤菌根瘤菌寄生寄生对寄主有害,对寄生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蛔虫与蛔虫与人,噬人,噬菌体与菌体与被侵染被侵染的细菌的细菌关系关系名称名称数量坐标图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能量关系图特特 点点举举 例例竞争竞争数量上呈现出数量上呈现出“你死你死我活我活”的的“同步性变同步性变化化”。两种生物生存。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甲;能力不同,如图甲;生存能力相当,则如生存能力相当,则如图乙。图乙。a、b起点相起点相同,为同一营养级同,为同一营养级牛与牛与羊,农羊,农作物与作物与杂草杂草捕食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出“先增加者先减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少”的不同步性变的不同步性变化。化。a、b起点不相起点不相同,两种生物数量同,两种生物数量(能量能量)存在差异,分存在差异,分别位于不同的营养级别位于不同的营养级狼与狼与兔,青兔,青蛙与昆蛙与昆虫虫 5.群落结构的类型(见下表)比较项目比较项目垂直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水平结构含含 义义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配置状况原原 因因陆生:光照、温度陆生:光照、温度水生:光、温度、水生:光、温度、O2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响表表 现现植物在不同高度的分层,植物在不同高度的分层,动物也随之具有层次性动物也随之具有层次性大多数生物呈集群分布或大多数生物呈集群分布或镶嵌分布镶嵌分布 6.群落演替的类型(见下表)类类 型型初生演替初生演替次生演替次生演替起起 点点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被 了了的地方的地方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留了植物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种子或其他_的的地方地方基质与环基质与环境条件境条件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过过 程程裸岩阶段裸岩阶段地衣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森林阶段杂草阶段杂草阶段灌木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森林阶段时时 间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经历的时间_速速 度度缓慢缓慢_影响因素影响因素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实 例例裸岩、沙丘和湖底的演替裸岩、沙丘和湖底的演替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的草原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的草原上发生的演替上发生的演替彻底消灭彻底消灭繁殖体繁殖体短短较快较快 1种群、群落及其关系(见下图)更系统 2种群特征关系(见下图)特别提示特别提示:(1)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群密度的直接因素。(2)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首先依据的应该是年龄组成情况,其次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首先依据的应该是年龄组成情况,其次是性别比例,由此推导预测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从而确定种群密度的性别比例,由此推导预测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从而确定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变化情况。 1种群“S”型增长曲线分析(见下图) (1)潜伏期(对环境的适应期):个体数量很少,增长速率很慢。 心堂亮 (3)稳定期(饱和期):随着种群密度增加,个体因食物、空间和其他生活条件的斗争加剧,同时天敌数量也增长。种群实际增长率下降。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允许的最大值(K)时,种群停止生长。种群增长率为零,即出生率死亡率,但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到达K值后,仍是呈锯齿状波动。 群落演替的特征 (1)方向:一定的方向性。 (2)能量:总生产量增加,净生产量逐渐降低,群落有机物总量增加。 (3)结构:营养结构复杂,物种多样性增加,稳定性增强。 (4)生活史:生物个体增大,生活周期变长,生态位变窄。 (5)物质循环:开放转为封闭,交换速度变慢。2 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值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第1年至第5年间野兔种群数量保持相 对稳定 B从第5年起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C第15年至第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J” 型增长 D第20年至第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增长 率为0强信心 【例例1】 解析第1年至第5年间,值是大于1的且较为稳定,因此种群处于增长阶段。第5年至第10年间值在逐渐减小,但是仍然是大于1的,因此种群仍然处于增长阶段。第15年至第20年间值是小于1的,种群的数量在减小。第20年至第30年间值为1,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答案D 如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 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 C甲中处的物种组成相同 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群落均可演替成森林【例例2】 解析火灾后的森林,虽然原有的植被不存在了,但是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在其上进行的次生演替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恢复物种的丰富度,但次生演替之后的物种组成和以前的不一定是一样的。乙群落的演替是初生演替,物种丰富度增加速度慢。不论哪一种演替,只要条件适宜,均可以最终演替成森林。 答案C 1生态系统的成分比较(见下表)更清晰考点二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考试说明考试说明(1)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3)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成成 分分归归 类类各成分的组成各成分的组成在生态系统中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作用地地 位位非生物的物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能量无机物、有机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物、气候、能源生物群落中的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和能量的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根本来源必需成分必需成分成成 分分归归 类类各成分的组成各成分的组成在生态系统中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作用地地 位位生产者生产者_生物生物(1)绿色植物;绿色植物;(2)光合细菌和蓝藻;光合细菌和蓝藻;(3)化能合成细菌,如化能合成细菌,如铁细菌、硝化细菌铁细菌、硝化细菌将无机环境中的物将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通过光合质和能量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引入生物群落,用引入生物群落,为消费者、分解者为消费者、分解者提供物质和能量提供物质和能量必需的主必需的主要成分要成分(基基石石)消费者消费者_生物生物(1)绝大多数绝大多数动物;动物;(2)寄生生物寄生生物帮助生产者传粉、帮助生产者传粉、传播种子等传播种子等最活跃的最活跃的成分成分(非必非必需成分需成分)自养型自养型异养型异养型成成 分分归归 类类各成分的组成各成分的组成在生态系统中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作用地地 位位分解者分解者异养型异养型生物生物(1)腐生细菌和真腐生细菌和真菌;菌;(2)腐食动物,如腐食动物,如蚯蚓、蜣螂等蚯蚓、蜣螂等把动植物遗体、排把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的_物质循环的物质循环的关键成分关键成分(必需成分必需成分)联联 系系各成分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各成分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无机物无机物 2.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误区提醒(见下表)误区类型误区类型特例特例细菌都是分解者细菌都是分解者硝化细菌是硝化细菌是 生物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特殊消费者细菌属于特殊消费者动物都是消费者动物都是消费者秃鹫、蚯蚓、原生动物等是以动植物残体为秃鹫、蚯蚓、原生动物等是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食的腐生动物,属于_生产者都是绿色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植物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包含绿色植物者,应该说生产者包含绿色植物植物都是生产者植物都是生产者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_自养自养分解者分解者消费者消费者 3.生态系统的功能比较(见下表)项目项目区区别别联系联系来来源源途途 径径特点特点范围范围能量流动能量流动太阳能太阳能食物链食物链和食物和食物网网 流流动,逐级递动,逐级递减减食物链各食物链各营养级生营养级生物间物间共同把生共同把生态系统各态系统各成分联系成分联系成一个统成一个统一整体,一整体,并调节生并调节生态系统的态系统的稳定性稳定性物质循环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反复利用,反复利用,_流流动,全球性动,全球性生物圈生物圈信息传递信息传递生物与生生物与生物或生物物或生物与无机环与无机环境境多种途多种途径径信息发生生信息发生生理或行为的理或行为的变化变化(单向单向或双向或双向)生物与生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物之间或生物与无生物与无机环境之机环境之间间单向单向循环循环 4.三种生态金字塔的比较(见下表)类型类型项目项目能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形状形状特点特点正金字塔正金字塔一般呈正金字塔,一般呈正金字塔,有时呈倒金字塔有时呈倒金字塔一般为正金字塔一般为正金字塔象征含义象征含义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具有逐级过程中具有逐级 _的特性的特性生物个体数目在食生物个体数目在食物链中随营养级升物链中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高而逐级_生物量生物量(现存生物有现存生物有机物的总量机物的总量)沿食物沿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链流动逐级递减每一阶每一阶含义含义食物链中每一营养食物链中每一营养级生物所含能量的级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多少每一营养级生物个每一营养级生物个体的数目体的数目每一营养级生物的每一营养级生物的总生物量总生物量递减递减递减递减更系统 1能量在各营养级间流动过程分析(见下图) 由此可见 (1)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 (2)同化量呼吸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量。 (3)下一营养级粪便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量,而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及被分解者分解量。 心堂亮 物质循环 (1)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具有全球性,起决定作用的是生物群落。 (2)在生物群落内部物质不能循环,只能在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细胞呼吸等形式反复循环。 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但机体内部如激素等信息的传递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23 (2010全国)右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有关该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 能量 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 利用 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 效率强信心 【例例3】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故C项错误。该系统中,沼气池中的微生物能利用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属于分解者,选项A、B正确;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能量的流失,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选项D正确。 答案C (2010山东理综)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 正确的分析是()。 A恒温动物的/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 B哺乳动物的/值一般为10%20% 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值 D食肉哺乳动物的/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例例4】 解析A项,呼吸代谢消耗量的大小对/值有影响。在高温环境中,变温动物的呼吸代谢消耗量大,/值低于恒温动物,在低温环境中,变温动物呼吸代谢消耗量小,/值高于恒温动物;B项,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该营养级的同化量 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0%20%;C项,提高/值,实际是提高对食物的(饲料)利用率,能够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D项与食草哺乳动物相比,食肉动物消化吸收有机物能力强,而草中纤维素较多,难以完全消化吸收,随粪便排出的能量多,故/值一般较高。 答案C 1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见下表)更清晰考点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考试说明考试说明(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3)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全球性的环境问题()/(4)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项项 目目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本本 质质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的结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构和功能保持 的的能力能力遭到外界因素的破坏后,恢遭到外界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影响因素因素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_,自动调节能力越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_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弱,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弱,恢复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_原状原状复杂复杂越高越高高高项项 目目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原原 因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为_联联 系系(1)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差,反之亦然;差,反之亦然;(2)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的两种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相互作用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如右右图所示。图所示。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 2.负反馈调节与正反馈调节的比较(见下表)比较比较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正反馈调节正反馈调节作用作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最初发生的那种变化础,能使最初发生的那种变化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使生态系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相对稳定统达到并保持相对稳定加速生态系统最初所发生的加速生态系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向着更好变化,使生态系统向着更好或更坏的方向发展,即人们或更坏的方向发展,即人们常说的良性循环或恶性循环常说的良性循环或恶性循环实例实例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变化 3.全球性主要环境问题归纳比较(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见下表)项目项目温室效应温室效应酸雨酸雨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破坏形成形成原因原因化学燃料的大量燃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大气中烧,导致大气中CO2增多增多化学燃料的大量燃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大气中烧,导致大气中_和和氮的氧化氮的氧化物增多物增多人类活动中产生的人类活动中产生的氮氧化物和氟氯烃氮氧化物和氟氯烃增多增多危害危害a.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b.海平面海平面_a.水体酸化;水体酸化;b.伤伤害植物的叶和芽;害植物的叶和芽;c.腐蚀建筑物和金腐蚀建筑物和金属材料属材料a.导致人类患皮肤导致人类患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癌、白内障等疾病;病;b.农作物减产农作物减产防治防治措施措施a. 化学化学燃燃料的燃烧;料的燃烧;b.开发开发新能源;新能源;c.大力推大力推广广_a.减少化学燃料的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燃烧;b.使用脱硫使用脱硫煤;煤;c.开发新能开发新能源;源;d.大力推广植大力推广植树造林树造林减少氮氧化物和氟减少氮氧化物和氟氯烃的排放氯烃的排放SO2上升上升减少减少植树造林植树造林 1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原理更系统 2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见下图)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前提条件与表现 生态系统稳定性是一个发育成熟的生态系统所具备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1)三大功能类群齐全,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即结构相对稳定)。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自我调节能力又取决于生态系统自身的净化能力(抗污染)和完善的营养结构(抗干扰)。 心堂亮 12 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机制 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 (1)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平衡和稳态。 实例:如图所示的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 (2)正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 若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为死亡而减少,鱼体死亡腐烂后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鱼类死亡。因此,由于正反馈的作用,污染会越来越重,鱼类的死亡速度也会越来越快。3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 (1)图示(见下图)4 (2)解读 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偏离的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如热带雨林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受到相同干扰,草原生态系统的y值要大于热带雨林的y值。x可以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越强。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这一面积越大,即x与y越大,则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 甲图表示的是流经某工业城市的河段,其中a处于河流的上游,d处于河流的下游。某校一生物兴趣小组对该河段水域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部分数据统计如下表,并绘制了数据图(乙图)。请根据表和图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强信心 【例例5】b处水域浮游藻类数量处水域浮游藻类数量3.9105个个/Lc处水域浮游藻类数量处水域浮游藻类数量3.9106个个/Ld处水域总处水域总N、P量量1.2 mg/L;0.01 mg/Lc处水域总处水域总N、P量量5.61 mg/L;0.25 mg/L(1)造成该河段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最可能分布在河流的造成该河段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最可能分布在河流的_段,请列举段,请列举出两种污染源出两种污染源_。(2)浮游藻类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浮游藻类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它处于生态系统营养结,它处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构的_。(3)图中所示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图中所示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_。河流河流bc段与段与cd段相比较,段相比较,bc段的溶氧量段的溶氧量_(较高较高/较低较低)。 (4)生态系统的_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工厂将大量含有机物的废水排入该河流,可能会使河流中的生物大量死亡,使生态系统的_遭到严重破坏。 解析分析调查数据即可发现,在bc段浮游藻类的数量大量增加,说明此段受到了污染。城市中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水、工业废渣等均可以造成河流污染。藻类是植物,属于生产者,位于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藻类的大量繁殖与N、P的大量增加有直接的关系。由于污染后好氧细菌大量繁殖,耗氧量大大增加,所以河水中溶氧量下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关,但是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污染严重,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就会遭到严重破坏。 答案(1)bc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水、工业废渣,生活污水、生活垃圾 (2)生产者第一营养级 (3)N、P含量升高(或无机盐含量升高)较低 (4)自我调节结构与功能(或稳态、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