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8961740 上传时间:2022-03-01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乘 除 法一、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2、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3、使学生能够应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4、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二、单元教学重点:1、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2、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3、在能够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单元教学难点:1、口算乘法中的进位口算2、口算除法中的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3、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第1课时: 小树有多少棵教学内容:P2 P3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学具准备:数字卡片教学重点:能计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教学难点:掌握计算的方法教学方法:归纳法、练习法教学过程:教师教学设计学生的活动教学反思一、复习。1、师生一同复习乘法口诀。2、教师向学生出示口算乘法题,由学生独立完成。二、新授。1、小树有多少棵?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并提出问题:小树有多少棵?2、将学生的方法板书到黑板上,并让学生说说203计算时是怎样想的?3、学生完成本道题4、教师再提哦出问题:4捆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5、完成P1第2题,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6、完成P1第3题,做完说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三、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3题1、12 学生独立完成。2、第三题前两问可让学生先讨论怎样算,然后再做。最后一问有开放性,学生要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解答。四、数学游戏。教师先向学生说明游戏的规则,并演示几次,让学生明白玩法后,再互相进行游戏。五、小结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学得怎样?学生互相背诵,接力背诵也可以有其他方式。学生听算,写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方法:1、20+20+20=602、203=60学生互相交流203的计算方法:23=6所以203=60将答案写在书上。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自己完成,最后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学生做完后在全班交流自己发现的计算规律,说法可以不一致,只要意思正确,教师都给予肯定。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算法。第一题先认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再解答。第二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可以两人玩,也可以多人玩,可拓展到课堂外及放学后进行。学生互相说一说板书设计: 小树有多少棵?挂图 20+20+20=60 203=60(23=6)第2课时:需要多少钱?教学内容:P3 P4教学目标:1、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口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2、理解乘法的意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教学难点: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口算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教师教学设计学生的活动教学反思一、复习。教师出示上节课所学的口算乘法练习。二、新授。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2、教师提出问题:卖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3、教师板书学生的方法,并问:123怎样计算?4、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5、出示第二个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6、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怎样计算:153与123有什么不同7、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三、练习。完成P3第14题1、2题可独立完成。2、4题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可适当的辅导。四、评价你觉得这节课学得怎样?哪些地方还需要提高? 学生听算,做完后集体订正。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中的数学信息。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列出算式:1、12+12+12=361、123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计算方法。教师板书:103=30 23=6 所以123=36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尝试解答。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可以用笔算的计算顺序来解答也可有其他的方法,必须掌握扎实,多复述。做完后小组交流学生自评、互评。板书设计: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123=36 153=45 103=30 23=6 103=30 53=1530+6=36 30+15=45第3课时:练习一教学内容:练习一第16题教学目标:1、通过联系,巩固前面所得的口算乘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的意义。教学重点: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教学难点:在能够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过程:教师教学设计学生的活动教学反思一、复习。1、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练习。2、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3、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二、练习。完成练习一的第16题。1、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组织学生看图,思考,列式,计算,写答语。第2问有学生自己提问题并解答,教室可组织小组进行交流3、先出示题目,问学生应该先做什么,再比较,哪些题还有其他方法? 4、本题数字信息较多,问题由简单到复杂,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后再个别辅导。5、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解答。6、爸爸的年龄学生计算是没有问题的,妈妈的年龄,可给与一定的提示。三、课堂评价你觉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样,你能解决那些实际问题?学生听算,集体订正,并与同伴交流计算的方法。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计算是要注意什么。先观察图片从中获取数学信息,然后思考问题,列出算式最后解答。学生提出问题后自己解答,并在小组内交流。比较大小的方法不唯一,可先算出结果,也可观察因数的变化。学生先观察图片,获取信息,再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解答。可以请求教师帮助。学生弄清楚运算顺序后再解答,最后订正。先独立思考,在完成题目。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帮助。第4课时:口算乘法练习课教学内容:教师自己准备的针对本班学生的口算练习题,练习一7、8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每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2、使学生能够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较为复杂的综合性题目。教学重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教学难点: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设计学生的活动教学反思一、复习。1、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练习。2、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3、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二、第7题1、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2、提出问题:他们交的钱数够吗?3、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完成。4、组织学生交流算法。三、第8题1、出示图片,创设情境2、提出问题:怎样租车划算?3、学生讨论:应该怎样做?4、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先作成表格样式,看看需要多少大车多少小车? 5、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可以先说说需要多少大车,多少小车,再比较那种方案划算。四、小结:你觉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样? 还需要在什么地方改进? 学生听算,集体订正,并与同伴交流计算的方法。先认真观察图片及表格,从中获得信息,并明白其中的含义。认真思考找出解题方法,并独立完成。与同伴进行交流。学生先看图,从中获取数学信息。独立思考后与同伴交流怎样计算先算出需要几辆大车几辆小车,然后再比较哪一种划算。学生互相说一说,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第5课时:参观科技馆教学内容:P8 P9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宁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的计算。2、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体验数学的实用性。教学重点:能计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除法。教学难点: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方法:练习法,归纳发现法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设计学生的活动教学反思一、复习完成口算除法的练习题一组。二、新授1、出示题目,提出问题:你从题目中都能获得哪些数据和信息?2、指名列式,板书。3、组织学生讨论算法。将学生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4、将答案写在书上。5、完成试一试第1题。完成试一试第2题,并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在小组和全班进行交流。三、练习完成P914题1、学生独立完成。2、先引导学生看图 ,然后根据要求列式解答,最后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3、出示题目,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4、以比赛的方式完成。四、小结你觉得这节课学的怎样?学生听算,做完后集体订正。学生认真读题,从题目中或信息及问题,并与同伴说一说。学生先列出算式,然后思考算法,并在小组内交流。可能出现的方法:1、230=60 602=302、62=3 602=30学生独立完成,体验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观察纵向的算式,发现规律,在小组内交流。看图,获取信息,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说一说发现的规律。学生认真思考,独立完成,与同伴交流。学生分组竞赛。学生自评、互评。板书设计:第6课时: 植 树教学内容:P10 P1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2、进一步体验除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掌握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够迅速正确的计算教学方法:探索法、练习法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设计学生的活动教学反思一、复习口算练习,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二、新授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渗透环保教育。提出问题:可以分多少组?2、将学生列的算式及方法板书。并用全班学生一起复述,使每个学生弄白算法。3、将答案完成在书上。4、完成试一试第12题。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先说说用什么方法作,然后由学生完成。三、练习。完成P11 13题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交流算法。第2题:先让学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3题:先让学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数字信息。四、课堂小结说说这节课学了什么? 自己学得怎样?学生听算,做完后交流。学生看图,从图中获得数学信息。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探究算法,与同伴进行交流。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交流算法。从图中获得信息,然后独立完成。学生自己完成,个别学生给于适当辅导。学生互评,自评。板书设计:第7课时:练习二教学内容:练习二第17题教学目标:3、通过练习,巩固前面所得的口算除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4、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除法的意义。教学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教学难点:在能够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教师教学设计学生的活动教学反思一、复习。1、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练习。2、一位数除两位数3、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数二、练习。完成练习二的第16题。1、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组织学生看图,思考,列式,计算,写答语。3、先出示题目,问学生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哪一种便宜?(培养学生的价值观。4、逆向思维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做完后说说有什么规律,体验乘除法之间的联系。5、学生独立完成,比较的方法可以不同,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6、引导学生看懂图意,然后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7、填表,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方法,体验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三、课堂评价你觉得口算除法掌握得怎样,你能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学生听算,集体订正,并与同伴交流计算的方法。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计算是要注意什么。先观察图片从中获取数学信息,然后思考问题,列出算式最后解答。学生从问题中思考解题方案,然后再解答,互相交流算法先观察,再思考,完成后与同伴说说你的发现。独立完成,说说自己的方法。学生弄清楚题目的意思后,确定解体的方案,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独立完成,说说怎样计算的。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帮助。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搭一搭一、教学目的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二、教学重点: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形的相对位置。三、教学难点:能根据一定的指令正确搭出立体图形。四、教具:正方体五、学具:正方体,彩笔。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师用3个4个正方形摆图形,师提问:我们可以从几个方向来观察它?你看到了几个正方形?(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索。1游戏一。(1)引语:今天我们来做游戏,好吗?我用4个正方形木块摆一个图形,但你是看不到我摆的图形,请你根据我的指令,搭出和我一样的图形。师发指令,生活动。(2)两人一组,玩这个游戏。游戏规则:a.两人不许互相看各自摆的图形。b.指令尽可能少。(3)学生活动。(4)学生汇报。2游戏二。(1)我们在来做第二个游戏。师:我摆了一个图形,请你们向我提问题,然后根据我的回答,搭出和我一样的图形。(2)两人一组,玩这个游戏。游戏规则:a.两人不许互相看各自摆的图形。b.指令尽可能少。(3)学生活动。(4)学生汇报。(三)小结。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搭 一 搭游戏一游戏二 练 习 三一、教学目的1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三、教具:情境图。学具:小棒,卡片四、教学过程:(一) 复习引入:指名发口令,学生按口令摆立体图形。(二)基本练习:1P16第1、2题。(1)独立做。(2)订正。2P17第3题。(1)独立做。(2)独立搭。3P17第4题。(1)独立画。(2)订正。(三)拓广练习:1、同步练习P162、自主天地P10(四)小结。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练习三搭一搭看一看 连一连 画一画第三单元 千克 克 吨有 多 重教学内容:P18 P19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3、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如何使用秤,培养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生活意识。教学重点: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千克、克这两个单位。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新版1角硬币若干、1千克大米6袋、200克红豆6袋、500克花生6袋、2千克沙子6袋、苹果6个、100克、200克、500克、800克沙子若干袋、盘秤6台。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学生到超市进行有关物品重量的调查活动,并完成下表。“克与千克”家庭实践调查表物 品 名 称物 品 重 量二、从生活中引入师:前几天,同学们到超市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重量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你有什么收获?生1:我知道一包糖果重400克。生2:我调查到一包方便面105克。生3:一袋家庭装洗衣粉是3千克。师:刚才同学们所读到的“克”、“千克”就是国际上所统一使用的重量单位。(板书:克和千克)二、在生活中学习1、认识秤。(1)师:你们是怎样知道这些物品的重量的?生: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重量。师:这个方法不错,但很多物品没有包装袋,比如鸡蛋,苹果等物品,要知道它们的重量怎么办呢?生:可以用秤来称。师:对,要想知道物品准确的重量可以用秤来称。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2)学生自由说生活中常见的秤。教师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3)详细介绍盘秤的使用方法(课件展示)A、观察秤面,说说秤面上有些什么?B、介绍秤面中如何来分大格、小格,且它们各表示多少重量的克数。C、识秤练习。说出课件展示的称面上重量克数。2、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1)师:同学们调查知道表示物体有多重用“克”和“千克”作单位,那么1克有多重呢? (板书:1克)(2)让学生掂一掂1枚1角钱的硬币,说说感觉如何?(3)学生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4)师:那么1千克又有多重呢?(板书:1千克)(5)让学生掂一掂1袋1千克重的大米,与1枚1角钱的硬币比较,说说感觉如何?(6)称一称1千克大米,看盘秤指针变化,并在盘秤上做个记号。3、“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师:“千克”与“克”是两个不同的质量单位,那么1千克会是多少个1克呢?咱们来做个实验吧。这儿有标有不同克数的沙子,每小组派一名代表来拿物品放在盘秤上称,使它们的重量刚好是1千克,再把装袋上所标识的重量加起来,完成记录表。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克与千克”小组活动记录表每 包 重 量数 量100克 袋200克 袋500克 袋800克 袋总 重 量 克师:从以上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板书:1千克=1000克)4、小结:生活中较轻的物品我们用“克”作单位,较重的物品我们用“千克”作单位。三、在生活中实践师:请每个小朋友掂一掂、估一估这袋红豆有多重?(学生活动)师:小组合作称一称这袋红豆到底有多重?生:200克。师:请每个小朋友再掂一掂这袋花生有多重?(学生活动)师:小组再称一称这袋花生到底有多重?生:500克。师:请你们再掂一掂这袋沙子有多重?(学生活动)师:称一称这袋红豆到底有多重?生:2千克。师:那1个苹果有多重呢?请同学们先掂再称,再说说大约多少个这样的苹果是1千克。四、应用拓展师: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动画片巧陪玻璃杯,你们想看吗?动画:星期天,小猪和机灵狗一起到花狐饮料屋去喝饮料。小猪不小心打烂了花狐的玻璃杯。花狐想敲小猪一笔,要小猪陪100个玻璃杯。面对一地的碎玻璃,谁也说不清打烂了多少个玻璃杯。让学生伸张正义,自由发言,为小猪出主意。再放动画:机灵狗想出一个巧主意,先把一个完好的玻璃杯称一称它的重量(200克),再称一称玻璃碎片的重量(1000克)。让学生算一算小猪应该陪几个玻璃杯。五、课后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了新知识有何感想。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课后反思: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两个既陌生又熟悉的概念。在课前我让学生到商场进行了一次实践调查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让学生了解克和千克单位之间的进率,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1千克=1000克,而是让学生通过做实验,总结得出1千克=1000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过程性目标。在练习部分,学生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对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进一步加深认识,并培养了学生的估计意识。课的最后,我让学生为小猪出主意,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生活意识,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由始至终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练 习 课教学内容:P18 P19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重点: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千克、克这两个单位。教学过程:练习二1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1)6000克 8千克 9000克(2)4吨 7千克 3900千克 4200千克2小红家到学校的距离是876米,她每天上学往返2次,一共要走多少米?3一只羊重50千克,一头骆驼重450千克,那么8头羊和一头骆驼哪个重?重多少?4今天是星期三,再过8天是星期几?如果今天是12月23日,再过20天是几月几日?5哪个便宜?益民药店每盒66元一致药店每盒72元买一盒送一6 瓶 装8 瓶 装第四单元: 乘 法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生动、现实的情境,初步感知乘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2、能在购物、乘法等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3、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4、在具体的情境中,能运用乘法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5、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课程标准中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2、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5、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6、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第 一 课 时 购 物 教学内容: P28P29 教学目的: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口答:3002= 205= 233= 4200=233= 415= 242= 124=二、探索新知: 1、巧设情境,提出问题并出示挂图:搬新校了,学校请我们班的同学帮忙购买一些新课桌椅和书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商店看看吧!(1)理解图意:学生认真观察图后,教师提出: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能从图中看出:一个书柜213元,一张书桌42元,一把椅子12元。(2)提出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买一套桌椅共花多少元?买3张桌子要多少元?买5个书柜要多少元?教师先肯定学生提出的合理数学问题,并向学生提出: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元?买2个书柜需要多少元? 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1)解决第一个问题: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元?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用了哪种方法,每种方法怎么算的。全班交流算法,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a、12121212=48b、101010102222=48c、 1 2 d、124=48 e、104=401 2 1 2 24=8 1 2 4 408=48 1 2 4 8 4 8以上每一种计算方法都是正确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第4种算法,指出这是用竖式计算乘法,也是今后学习笔算乘法的基础,同时引导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乘法的书写格式,如下所示: 1 2 4 先用4乘“12”中个位的2得8,积的个位上写8; 4 8 再用4乘“12”中十位的1得4,积的个位上写4。 强调:写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书写位置要适当。如果在全班交流时学生没有使用列竖式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前面几种方法的基础上列出乘法竖式进行计算。(2)解决第二个问题:买2个书柜需要多少元?学生自己列出乘法算式,尝试解决问题,然后汇报交流。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关注列竖式计算,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积中的2、4、6各表示什么?各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在交流过程中,可指名学生板演列竖式计算的过程,发现问题,及时地帮助解决。3、看书自学。让学生看课本第28页,看看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三、巩固练习:让学生做课本第29页“练一练”1、2、3、4题。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指名学生板演,进行全班交流,发现问题,及时指导。2、第2题。让学生独立练习后反馈、交流。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学生如果在练习中出现错误,教师应及时地加以指导。3、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看书上的图,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列式计算,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在计算时,可以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不必要求全部用竖式计算。学生在计算125、126、127、128这4道题的计算过程中出现了进位,竖式计算时,可能会出现错误,在反馈,交流时教师应重点加以指导。4、第4题。先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解答本题。再反馈交流。第二个问题学生可能会用以下3中不同方法解答,教师应给予肯定。1323 = 396(元) 1323132 132(31) 396132=264(元) =396132 =1322=264(元) =264(元)先指名学生板演以上三种解答方法,再让学生口答具体的想法和每个算式的意义。四、全课总结: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第 二 课 时 去 游 乐 场教学内容:P30P31 教学目的: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迁移、类比、推理能力。教学过程:一、 情境导入:你们去过游乐场吗?那里都有什么好玩的,你愿意介绍给大家听吗?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去游乐场玩一玩。二、探索新知:1、 提出数学问题。出示“去游乐场”挂图。(1)理解图意。先引导学生独立认真观察情境图,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花10元,坐电动火车可以坐多少人?9人玩蹦蹦床共花多少元?(2)教师提出: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 让学生思考:怎么列式? 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1)学生列出算式:164(2)教师指出:现在用1根小棒代表1人,并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操作活动:先第一行摆1捆(每捆10根),另摆6根,再摆同样的三行小棒,每行都是16根。然后让学生观察,问:每行有多少根小棒?有几行?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么计算?教师边引导学生摆小棒边启发学生发现:要算4个16根一共是多少根,可先算4个6根是24根,把其中的20根捆成2捆,放在4行小棒下面。另外4根放在2捆小棒的右边。再算4个1捆是4捆,一共是6捆又4根,所以164=64。(3)竖式计算。让学生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全班交流算法,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竖式计算过程。 根据板书教师再次强调书写格式;列竖式时 1 6 相同数位要对齐,“”的书写位置要正确。 2 4 4乘“16”个位上的6得24,向十位上进2,6 4 在积的个位上写4。 4乘“16”十位上的1是4,加上进上来的2, 得6(即60),在积的十位上写6。比较归纳。将本题与上节课的例题(出示124的竖式计算过程)相比较,让学生思考:这两题的竖式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及不同点,怎样处理进位的数。接着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一位数乘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十位进1;如果满二十,向十位进而二;满三十,向十位进三。同时指出,在进位时可以在乘法竖式中做出记号,以防止遗漏,计算熟练后可以不做记号。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注意点;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指导看书,深化认识。让学生看课本第30页的例题,让学生正确认识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告诉学生进位的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3、练习。让学生做课本第30页“试一试”中的1、2题。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做课本第31页“练一练”中的1、2、3、4题。1、 第1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要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2、 第2题。此题是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同时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练习时,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独立连线,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3、第3题。此题是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练习时,学生根据题意独立解答,再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方法,教师都要给予肯定。(1)18218 (2)18(21)4、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后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以下两种方法:(1)153458 (2)400458 153=45(元)=45360 =400360 =405(元) =40(元)因为405 400,所以买票钱不够。因为40 45,所以买门票钱不够。对于学生的各种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四、全课总结。说一说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第 三 课 时 乘 火 车教学内容: P32P33 教学目的: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迁移,类比推理能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放暑假了,老师组织同学们参加夏令营,今天他们就准备乘火车去北京了,我们也去为他们送行,好吗?二、 探索新知: 1、提出数学问题。出示“乘火车”挂图。(1)理解图意。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这列火车一共可乘多少人?学生提的问题只要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2)选择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选择,问题: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1)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学生列出算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小组内交流,鼓励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2)全班交流。请小组同学派代表板书计算过程,并口头说明计算过程,只要学生的算法是正确的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算法:705=350 7 2 25=10 1 5 35010=360 3 6 0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再讨论竖式上的“0”漏写得“36”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关注积的个位上的“0”处理问题。(3)比较归纳。将本题与上节课例题(出示164的竖式计算过程)相比较,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两题的竖式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学生在独立解决的基础上交流,并说一说计算过程。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33页“练一练”中的1、2、3、4题。 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进行全班交流。反馈时引导学生注意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第2题。让学生根据题意先独立解决问题,全班交流时,指名板演,发现问题,及时纠正。3、第3题。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集体订正。4、第4题。 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第(1)个问题,可以将小朋友家站点到最后一个站点的铁路长度,进行5等分后确定出发3小时后火车的大概位置。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方法,如结合过站停车等因素确定位置,只要学生分析有道理,都应该得到肯定和鼓励。第(2)个问题解决过程可参考如下:1205=600(千米),452=90(千米),60090=690(千米)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第 四 课 时 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内容: P34 教学目的: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3、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答)143= 422= 250= 028=320= 2828= 175= 215=二、探索新知: 1、教学05=?(1)创设情境引入。教师摆出5个盘子,每盘放3个苹果,提问:这里有几盘苹果?每盘有几个?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学生列出算式:33333=15,35=1535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继续提问:现在每盘有几个?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学生列出算式:22222=10,25=1025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现在每盘有几个苹果?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11111=5,15=515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现在每盘有几个苹果?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0个后1个也没有)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学生列出00000与05两个算式,提问5个0相加得多少?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得数(即00000=0)05表示什么意思?(5个0相加是多少)应等于几?(等于0)(2)推理归纳。根据05=0想一想:06,07,08。又是得多少呢?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做课本P34“算一算”3道题,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口算结果。(03=0,70=0,026=0)通过刚才的口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归纳“0与任何数相乘,结果都是0”的结论。(3)小结、深化。引导学生认识:0乘几和几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是0。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34“试一试”中1、2题。(1)第1题。此题是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并进行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时,要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学生可能这样想:因为135=65,所以1305=650。这样想的学生可能已经理解了算理,也可能认为只要在65的末尾写上一个“0”就可以得到计算结果,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135和1305这两个算式,使学生理解13个十乘5等于65个十,也就是650。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竖式算法,可先请学生板书竖式计算的书写过程,发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1 3 0 135=65 1 3 0 5 1305=650 5 6 5 0 6 5 0第种算法学生可能难以独立写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书并指导学生学习这种写法。(2)第2题。此题是因数中间有一个0的乘法,练习时,让学生独立计算后,再让学生公布各自的算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4 0 2 4003=1200 23=6 3 23=6 4003=1200 6 5 0 12006=1206 61200=1206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的算法。三、 巩固练习: 1、竖式计算。(补充题)2 4 0 1 5 0 3 2 0 1 0 5 3 4 4 8 6 0 3 3 3 0 8 0 7 5 0 5 2 5 9 4全班齐练后指名板书,进行全班交流。 2、用你喜欢的方法算。4065 3506 5208 5554全班齐练后交流,交流时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四、 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第 五 课 时 练 习 课教学内容: P35 教学目的: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2、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3、在交流过程中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口答。(指名口答)70= 08= 50= 6+0=0+8= 140= 018= 3+0=00= 0+8= 0-0= 01=2、 竖式计算。7058= 2406= 1084= 4805=全班交流时,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3、导入:我们这节课进行一次夺红星比赛。你们想得到红星吗?每个积极发言,爱动脑筋的孩子都有机会得到红星。二、指导练习:指导学生做第35页“练一练”中的1、2、3、4题。1、 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进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上、下两题,通过比较发现变化规律。2、 第2题。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理解题意。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说说自己的想法,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算法的多样化。第(1)题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算法: 130+130=260(米); 1302=260(米)如果学生用第种做法,可提问学生:解答时为什么要乘2?第(2)题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算法: 130+130+130=390(米) 1303=390(米)如果学生用第种做法,可提问学生:解答时为什么要乘3?3、 第3题。让学生先独立填空,然后再说一说判断大小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不同的思路:(1)先计算出结果后,再比较大小,进行判断;(2)通过估算的方法进行判断;(3)通过观察进行判断。学生只要说得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4、 第4题。这道题含有加、减、乘的混合练习,练习时先出示本题的情境图,然后让学生独立练习。做题前可提醒学生看清每道题的运算符号,并提出要求,看谁能又对又快地把题目做完,一般限定在6分钟内完成,反馈时强调算完后要认真检查。三、游戏。编算乘法式题。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09的数字卡,要求学生按下列提示的方法进行游戏活动。从09的数字卡片中,任意拿出4张,编成一位数乘三位数的式题,(三位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再算出来,看谁在规定时间内编的题多,算得又对又快。规定时间到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反馈、交流、表扬表现突出的学生。四、拓展延伸:回家继续做“编、算乘法式题”的游戏。(但三位数可以是任意的三位数,不限定中间或末尾有0。)第 六 课 时 买 饮 料教学内容: P 36 教学目的:1、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通过合作、交流,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新校的体育场已经开始启用了,学校准备召开一次运动会。运动场上老师已经给同学们准备了饮料。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二、探索新知: 1、提出数学问题。出示“买饮料”挂图。理解图意,引导学生思考“大约花了多少钱?”这个问题。 2、引导估算。(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各自估算的方法,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在交流中出现的典型做法。(2)全班交流,展示估算方法的多样化。指名口答估算过程及结果,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在交流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估算方法:把24听看成25听,2523=150(元),所以150元就够了;把24听看成20听,2032=120(元),所以要比120元多;一箱饮料大约70元,两箱饮料大约140元;一箱饮料超过60元,两箱饮料超过100元,但不到200元;学生可能还有其他估算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解释各自估算的过程。 3、引导精算。教师把情境中的问题改成“共花了多少元?”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学生在交流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法: 243=72(元),722=144(元) 2432 3(224) 3(242)=722 =348 =348=144(元) =144(元) =144(元) 242=48(元),483=144(元)学生可能还有其他解法,只要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做课本第36页“试一试”中的1、2题。 1、第1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再指名板书,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2、第2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鼓励学生从各种不同的途径进行估算,并要求学生解释估算的过程。学生可能用以下方法进行估算:根据一个班的人数和班级数,估计全校总人数;根据一个年级的人数和年级数,估计全校总人数;根据做早操时队列的有关数据,估计全校总人数。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估计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在估算中可能会出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因为学生还没有学过算法)教师要及时地加以指导。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用了估算和精算两种方法解决连乘问题,(板书课题:连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应用这两种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 七 课 时 练 一 练教学内容: P 37教学目的: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良好习惯。 3、通过讨论、交流,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用竖式计算。755 2244 3075 4206 2、用递等式计算。1857 12584 10345 22035二、指导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37页“练一练”第1、2、3、4、5题。 1、第1题。先让全班同学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计算这四道乘法计算题,指名三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集体订正时,教师指名说一说计算时的注意点,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应注意的问题。 2、第2题。出示本题情境图。让学生通过观察从中获取信息,独立思考寻求适当的方法解决情境中提出的问题。其中第(1)、(2)两道题以指名板演的形式进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第(3)题时可以用讨论的方法进行交流,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解决问题(3)的方法,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先求413=123,123 120,所以能打完。想每分钟打40字,3分钟打120字,所以能打完。 3、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再组织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体验判断方法多样化,学生可能用以下几种方法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