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

上传人:szh****04 文档编号:58900736 上传时间:2022-03-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 教材分析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高中语文教材必修5第一单元中的第二篇。这个单元学习小说,重点是把握小说主题和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人物性格的刻画往往直接提示主题,情节的发展,矛盾的解决也常常表现主题。通过小说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领略语言文字丰富多彩的表现力,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大千世界,即通过阅读小说这本“小书”,来翻阅人生这部“大书”。“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生可以借助语文课了解世态人情和立身处世之道。这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的人文性。 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小说反映了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塑造了“套中人”别里科夫这一典型形象。这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篇幅短小却意味深长,诙谐幽默中透着严肃悲哀,可以说令人百读不厌,不愧是经典名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应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基于对新课标的理解,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学情分析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的第2课,与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沈从文的边城(节选)组成一个单元。其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是教读课文,边城(节选)是自读课文。从总体上说,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之中,同学们高一时就已经接触了不少的经典小说文本,对小说的基本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而且对小说文本的最简单的最基本的阅读方法也有了基本的了解。所以,从总体上说,学生应该是具备了独立阅读小说文本的基本能力的。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 把握主题,分析人物。2 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能力,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3 品味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4 提高对小说的鉴赏力,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过程和方法1 设疑激趣。2 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认识“套子”在现实生活中的危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1 分析人物形象2 把握主题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设置法、提问法、点拨法、讲授法。 学法:圈点勾画法、讨论法、探究法,发现法。在课堂上,努力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情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教师要善于体验或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善于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善于引起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要遵循启发性原则。首先,教师要注意提问、激疑,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问要切中要害发人深思,学生的思想才会活跃起来,课堂上才会出现令人兴奋、紧张有趣的生动局面。然后,教师因势利导,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要有重点,问题不能过多,不能蜻蜓点水,启而不发;要深入下去,提出补充问题引导学生去获取新知,不仅要启发学生理解知识,而且要启发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教学过程(由五个环节构成)一 问题导入,设疑激趣。 既然小说告诉读者要打破“套子”,我们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时,也不妨来点创新。可以从小说的结尾切入,先阅读小说的最后两段,由此切入,便于设疑。根据小说结尾设计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全文,探究答案。1 别里科夫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他的死大快人心?2 为什么好景不长,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而且装在套子里的人层出不穷?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牵一发而动全身,避免盲目的泛化的阅读,进行有的放矢地阅读,效率会更高一些。二 探究阅读,解决问题。1 别里科夫是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他有哪些套子(有形的与无形的)?(他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 他在生活中有哪些可笑之事?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圈点勾画)。 别里科夫是一个封闭孤僻,躲避现实,害怕变革,维护旧制的人(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语句来概括)。他不仅自己总是战战兢兢,畏首畏尾,厌倦生活,了无生趣,更可怕的是,他把整个中学乃至全城的人辖制了足足十五年。他是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而且用套子辖制了周围的人们,是有着巨大的破坏力的小人物。所以,当他死后,人们如释重负,顿感自由。 这一环节把对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分析融为一体。2“套子”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试着诠释它的含义。 从表面上看,是别里科夫的奇异装束和生活怪癖,是他所教授的古代语言。而实际上,是思想的套子,这样的套子禁锢社会,压制自由与民主,束缚人们的思想。如果不破除这个套子,人们就会像囚牢中的囚犯一样永远无法呼吸自由空气,享受民主权利。 这一环节把对主题的揭示融入其中,要结合十九世纪末俄国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现实。3、别里科夫结婚是不是表现别里科夫对生活的某种渴望?如果他结婚了,能否走出“套子”?(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别里科夫结婚了,他的生活会怎么样?婚姻是否会改变他的性格?他的婚姻是否会破裂,原因是什么?)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交流。教师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三 深入探讨,升华主题。3 如何将“人”解放出来?打破“套子”,作者呼唤一场从思想领域到政治领域的彻底革命。4 文章的结尾令人沮丧,你能看到改变现状的希望吗?(开放性讨论) 能。因为新生力量已在成长,华连卡姐弟就是代表人物。而历史已经验证, 俄国革命已在酝酿并最终取得了颠覆性的胜利。 不能。因为作者看到了人们内心深深的恐惧和奴性,尽管沙皇统治早晚会终结,但根植于人们内心深处的劣根性又怎能轻易消失?这让人联想到中国的鲁迅,写专制政府与愚弱国民,写民族性,写劣根性,而“我”作为旁观者痛心疾首。(解决预习问题2)在这一环节,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学生学习(讨论交流)四 品味语言,借鉴手法。 1机智幽默,辛辣嘲讽。 2漫画夸张,细节取胜(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找出实例)。注意小说中的细节描写,这些经过艺术加工而又不失真实性的细节描写往往非常耐人寻味,反复咀嚼后仍余韵悠长,成为让人津津乐道的经典。五 拓展迁移,联系实际。1 我们的生活中是否也有“套子”?怎样看待这些“套子”?2 我们的身边有别里科夫吗?(在博客或QQ群上讨论)教学反思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的代表作,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意义和广泛社会影响的作品,自问世以来就一直吸引着无数的读者,让人感慨,引人思考。但是,本文语言浅易,情节简单,人物关系单纯,有些学生读完一遍就感到索然乏味,但是却不能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文本,因此,在课堂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本并挖掘其现实意义。板书设计画一个写意的“套子”,即“口袋”(正方形)。 封闭孤僻 维 躲 护 避 旧 现 制 实 害怕变革先归纳出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然后画“套子”,最后在套子中装入“人”,就变成了一个“囚”字。 精神的套子,思想的套子将别里科夫和周围的人都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囚犯,成为十九世纪沙皇专制统治下的囚犯,没有自由,没有民主,没有独立思想,没有健全人格的囚犯。那么,如何将“人”解放出来,将囚犯变成自由的人呢?这是引人深思的问题。仅仅埋葬一个别里科夫是不够的,要让“人”作为有尊严有意义的个体存在,就必须消灭套子。 动态的板书设计: 囚 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