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E05 甘肃产业结构变迁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分析

上传人:细水****9 文档编号:57211255 上传时间:2022-02-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E05 甘肃产业结构变迁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9E05 甘肃产业结构变迁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9E05 甘肃产业结构变迁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产业结构变迁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分析司颖华*(兰州商学院统计学院,兰州,730020)摘要:论文度量了甘肃产业结构变迁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实证研究表明,甘肃产业结构变迁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不是非常显著。而且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产业结构变迁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所以,我省市场化改革和发展的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关键词: 甘肃;产业结构变迁;劳动生产率中图分类号:F224.0 文献标识码:A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经济同全国经济一样已经保持了30年的快速的持续增长,那么未来甘肃经济能否保持这一持续高速增长趋势,以及这一趋势还能持续多久就值得我们深刻探讨。在新古典经济学的视角下,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要素投入的增加,二是要素生产率,即劳动生产率或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单纯依靠要素投入扩张的经济增长以粗放式地消耗要素和资源为代价,从长期来看是不可持续的,只有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才能保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论文借鉴文1,2,3将产业结构变迁从要素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对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进行分析。论文试图通过研究甘肃产业结构变迁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分析,为我省产业结构变迁提供相关的建议。一、劳动生产率分解式论文将使用“转换份额分析”的方法,把结构变迁效应从劳动生产率增长中分解出来。最近将这一方法应用于新兴工业经济和转型经济的结构变迁效应的研究主要有文2,3等。令经济总体的劳动生产率为 ,其中是指各个产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上标,下标表示不同的产业部门,分别代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表示产业的期的劳动生产率,是期产业的劳动所占份额。总体劳动生产率可以表示成 (1)根据公式(1) ,可以推知t期的总体劳动生产率相对于0期的增长率为: (2)公式(2)分解成如下三项: (2)式右边第一项被称为静态结构变迁效应,它度量的是劳动要素从劳动生产率较低的产业流向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业所引起的总体劳动生产率的净提升。如果劳动要素流向相对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业,则该产业在期内的份额变化值大于0,我们对其赋予的权重也较大,因此产业的静态结构变迁效应较大。 : (2)式右边第二项被称为动态结构变迁效应,它和第一项有所不同,它表现了劳动要素移动引起的动态效应,度量的是从劳动生产率增长较慢的产业流向劳动生产率增长较快的产业所引起的总体劳动生产率的净提升。如果劳动要素流向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业,则该产业在期内的份额变化值大于0,我们对其赋予的权重也较大,因此产业的动态结构变迁效应也较大。 : (2)式右边第三项被称为生产率增长效应,它是由于各个产业内部的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等因素导致的各个产业内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二、结构变迁效应的计算根据公式(2)计算出1983-2009年我省经济总体和三次产业的静态结构变迁效应、动态结构变迁效应和生产率增长效应 (见表1)。表1应用转换份额分析的结构变迁效应矩阵1983-2009列加总静态结构变迁效应动态结构变迁效应产业内增长效应行加总23.2407.7015.53第一次产业1.42-1.98-1.004.39第二次产业10.960.483.017.47第三次产业10.861.5085.693.67表2应用转换份额分析的结构变迁效应矩阵(百分比形式)1983-2009列加总静态结构变迁效应动态结构变迁效应产业内增长效应行加总10003367第一次产业7-8-419第二次产业4721332第三次产业4662416表1中的数值只具有相对意义。我们将表1换算成百分比形式 (分母都是总体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就更易于理解了(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到,结构变迁效应之和在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中占到33%,但分别从三次产业来看,则又各不相同。第一产业的结构变迁效应是负值,因为农村劳动力不断从农业部门迁移出来,劳动份额呈现负向变化。不过,与结构变迁效应相比,第一产业的生产率增长效应更显著 ( 19 | -8-4|) ,即第一产业的劳动份额下降1%,而导致整体经济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则大于1%。这说明第一产业内部制度变革和技术进步共同推动了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第二产业的结构变迁效应是正值,但低于第二产业生产率增长效应(32 2 + 13)。这说明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内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等因素,而不是产业间要素优化配置。换句话说,对于第二产业而言,产业内的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导致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大于因为结构变迁导致资源配置效率提高而引起的劳动生产率的提升。第三次产业的结构变迁效应最显著。因为,第三次产业吸纳了大量从农村流出的剩余劳动力,从1983年的约88.6万人的就业人口增加到2009年约338.38万人的就业人口,劳动人口份额也从9 %上升到22.7%。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劳动生产率较低、人均产值较低的农业部门流向城市中的第三次产业,这种劳动力产业间迁移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相对于剩余劳动力滞留于农村而言,农村剩余劳动力与第三产业的结合极大地提升和优化了我省资源配置效率,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连锁地引起了经济总体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从第三产业的三种效应的横向对比来看,生产率增长效应低于结构变迁效应,这表明在二十八年 (1983-2009)的改革开放历程中,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主要依赖于结构变迁效应导致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而不是依靠各产业的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三、结构变迁效应的贡献率及其趋势为了分析结构变迁效应的贡献率,需要平滑结构变迁效应的波动。我们使用的方法是将1983-2009年分割成1983-1985,1985-1988,1988-1991,1991-1998,1998-2002,2002-2006,2006-2009年等七个时段,这些时段表示若干个经济波动周期,本文在每一个经济波动周期内计算结构变迁效应。我们不仅计算了经济总体的结构变迁效应,还分别计算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结构变迁效应的贡献率。 (一)经济总体和第一产业的结构变迁效应的贡献率表3 经济总体的结构变迁效应的长期趋势周期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结构变迁效应生产率增长效应1983 19850.2390.2040.0351985 19880.4260.1230.3031988 19910.280-0.0380.3191991 19981.7670.3961.3701998 20020.4240.00860.4162002 20060.994-0.2421.2352006 20090.3900.0450.345图1 经济总体结构变迁效应贡献率图1展示了经济总体结构变迁效应贡献率的波动趋势。尽管结构变迁效应的贡献率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而呈现明显的波动性,但从长期来看,经济总体结构变迁效应的贡献率呈现下降的趋势。1990年之前,结构变迁效应的贡献率为30 % 85 % ;1990年以后,结构变迁效应的贡献率则低于30 %。在第三、五和六个时段中,结构变迁效应甚至趋向于零的趋势。(二)第一产业的结构变迁效应的长期趋势表4 第一产业的结构变迁效应的长期趋势周期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结构变迁效应生产率增长效应1983 19850.213-0.0910.3051985 19880.570-0.0780.6481988 19910.1190.0150.1031991 19981.973-0.2742.2471998 20020.103-0.0070.1102002 20060.5550.0690.4862006 20090.428-0.0240.452表4显示了七个时段中第一产业的结构变迁效应和生产率增长效应的数据。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由于1983-1988年农业的制度变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农业的劳动生产力从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藩篱中充分地释放出来,生产率增长效应达到1983-1985年的0.305和1985-1988年的0.648。1988-1991年时段中,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在原有制度变革导致增长的基础之上没有进一步的增长,生产率增长效应只有0.103中。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第一产业结构变迁效应的负值表明了工业化进程中第一产业部门就业份额降低,以及农业剩余劳动力持续地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图2 1983-2009年全国和甘肃一次产业就业比重 需要指出的是,由图2可知,甘肃与全国相比,第一产业部门就业份额的降低幅度,即农业剩余劳动力持续地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的程度都要低得多。在1988-1991年和2002-2006年,第一产业结构变迁效应是正数,表明了第一产业的就业份额非但没有下降,反而在上升。所幸的是,1991年以后,第一产业内部的劳动生产率仍然是显著增长的。尤其是1991-1998年和2006-2009年,第一产业的生产率增长效应基本周期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结构变迁效应生产率增长效应达到甚至超过了经济总体的增长率水平。由于第一产业的结构变迁效应和生产率增长效应的正负号不相同,我们难以计算第一产业的结构变迁效应和生产率增长效应的贡献率。在正常经济增长的情形(1983-1988,1991 -2002, 2006-2009)中,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大于零,结构变迁效应为负,生产率增长效应为正,这表明对于第一产业而言,由于技术进步引起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大于结构变迁导致的劳动生产率的降低。和第二、第三产业不同,如果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大于零,就表明了生产率增长效应大于结构变迁效应,也表明第一产业产业内出现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变化。(三)第二、三产业的结构变迁效应贡献率同样地,我们分别计算了1983-1985 ,1985-1988 ,1988-1991 ,1991-1998 ,1998-2002 ,2002 -2006,2006-2009年等七个时段中第二产业的结构变迁效应和生产率增长效应,并对第三产业得到了它们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率,并绘成柱状图。表5第二产业的结构变迁效应的长期趋势周期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结构变迁效应生产率增长效应1983 1985-0.0320.032-0.0641985 19880.1200.0210.0991988 19910.315-0.0110.3271991 19981.1240.1061.0181998 20020.498-0.0240.5232002 20061.838-0.1111.9492006 20090.3140.0080.307表5显示了第二产业的结构变迁效应的长期趋势。如果一个产业的结构变迁效应比较大的话,表明这个产业内的劳动生产率增长主要不是由产业内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导致的,而主要是因为资源的优化配置导致的。我省第二产业的结构变迁效应从1985 -1988年的0.021(贡献率为17.5%)递减到2006年-2009年的0.008(贡献率为2.5%),而产业内生产率增长效应逐步占据了几乎全部份额。这表明,在此过程中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几乎完全依赖于产业内的生产率提升。这也反映了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虽然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一直保持比较快的增长(1991-1998年的1.124和2002-2006年的1.838),可是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没有非常显著的增加(从1983年的0.11到2009年的0.15)。图3 第三产业结构变迁效应的贡献率图3展示了第三产业结构变迁效应的贡献率的波动情况。类似于第二产业从1985 -1988年的贡献率11.5%递减到2006 -2009年的4.1%,而产业内生产率增长效应逐步占据了几乎全部份额。这表明,在此过程中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几乎完全依赖于产业内的生产率提升。这也反映了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虽然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一直保持比较快的增长(大致都在0.5,最快为1991-1998年的1.24),可是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与全国相比而言没有非常显著的增加(从1983年的0.08到2009年的0.23)。四、结论论文将产业结构变迁从劳动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实证度量了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中劳动生产率的贡献。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变迁对甘肃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全国相比整体比较低。而且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正在不断减弱。逐渐让位于技术进步,即产业结构变迁所代表的市场化的力量已经逐步让位于技术进步的力量。论文研究也发现,产业结构变迁对甘肃劳动增长率的贡献的减弱并不表明市场化改革带来的收益将会归零。若干发展和制度的因素还会导致市场机制难以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这些发展和体制的因素既表明未来甘肃经济增长的潜力仍然是十分巨大的,也表明甘肃完善市场机制的工作仍然会持续下去。参考文献1刘伟、张辉: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J,经济研究,2008年第11期,4-15. 2Fagerberg Jan , Technological Progress , Structural Change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 A Comparative StudyJ,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 2000 ,11 , 393 -411. 3Peneder Michael ,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Aggregate Growth,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 2003 ,Vol . 14 , 427 448.4王小鲁、樊纲、刘鹏,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J,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4-16.5刘伯霞,甘肃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对策J,开发研究,2009年第6期,76-79.6刘伯霞,甘肃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其调整、优化对策J,开发研究,2007年第3期,92-97.Gansu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s to Labor ProductivityContribution AnalysisSi Yinghua (School of Statistics, Lan 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Abstract: The article has measured Gansu Structural Change to the labor productivity contribution. The study illustrates that the impact of structural effect on the labor productivity is not very notability. Furthermore, along with marketability degree enhancement, the effect presents tendency which reduces unceasingly. Therefore, Gansu still has a great deal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market mechanism. Keywords: Gansu; Structural Change; Labor Productivity联系方式:兰州商学院统计学院10号信箱,730020;电话:;Emai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 其它学术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