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中山陵》

上传人:yo****e 文档编号:56846626 上传时间:2022-02-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巍巍中山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巍巍中山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巍巍中山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次备课巍巍中山陵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 (1)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能从“十五字”初步掌握文章内容; (2)把握中山陵的特征以及感受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3)学习文章是如何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中山陵的; (4)结合有关数字说明和描写的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简洁和生动; 2过程与方法: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合作探讨文章的重点难点,采用自主研究和全班交流的方法,理解建筑物的特征和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加深对我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的了解,从“巍巍”的中山陵中感受到他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不朽,继续培养自己对革命者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清说明时采用由总到分,由外到内的顺序和文章是如何紧扣“巍巍”这一特征展开介绍的; 2难点:文章如何体现孙中山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的相得益彰。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介绍陵园建筑的说明文。课文有条不紊地介绍了中山陵园的方位、人文环境、设计特色、修建过程和规划特点,准确地说明了中山陵园的建筑特征,表现了它的巍巍气势和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学情分析: 讲解这篇课文,要先引导学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明确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在此基础上,再去理解如何抓住特征,有重点地说明事物,揣摩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出示孙中山的图片,问:认识这个人吗?(学生介绍孙中山的生平、思想及贡献。) 孙中山 (1866-1925)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广东香山(中山)人,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翻清朝。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思想:民主博爱、天下为公(“天下为公”源于礼记大同,是孙中山先生追求的社会理想,他为此奋斗了一生) 孙中山的贡献:领导中国革命 3、对于孙中山这样举世景仰的伟大的革命家,他逝世后葬于中山陵。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在南京市东郊钟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作者的笔墨,去瞻仰巍巍中山陵。 4、本文是一篇陵园建筑的说明文(实体事物)。说明文学习要把握“十五字”:明对象、抓特征、理顺序、找方法、品语言。明对象中山陵;抓特征巍巍(高大);理顺序空间顺序(由内而外,由整体到局部。);找方法列数字等;品语言准确、生动。(中山陵:这就表明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的陵墓。)(所谓“特征”,就是这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征象、标志。) 5、如何理解“巍巍”二字的含义的? 明确:巍巍,高大的样子。既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也指它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这两个字是这篇文章的文眼,全文或明或暗地扣住“巍巍”这个显著特征来进行说明、描写。 6、词的音形义 麓 莽 灵柩 竣工 深邃 牌坊 琉璃 门楣 趺 参错 二、初读课文:仔细阅读课文,找找看文章哪些地方显示了中山陵的“巍巍”这一特征的? (一)从地理位置的选择,理解中山陵的“巍巍” 1过渡:那么,这样一座巍巍的建筑,到底建筑在什么地方呢?(古都南京东郊的钟山南麓,第一小节里有交代)。但大家知道孙中山是哪里人?(广东香山人)中国有句古话,“叶落归根”,也就是人死之后要埋葬在自己的出生地,但孙中山为什么会葬在南京的钟山脚下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第3节)钟山能得到孙中山的青睐,是因为这里地势雄伟,风景优美,并且有沉重的历史感等。 (用钟山的地形、环境能烘托出中山陵的巍巍气势。第2节原句“正因为钟山山形雄伟而险峻,景色鲜丽而和谐,中山先生才有身后要埋葬于此的愿望。”) 2说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这篇文章是介绍钟山陵的,但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的文字介绍钟山呢?是不是偏题了?谁能为老师解答一下疑惑? 明确:一正是钟山的这些地理和人文环境,才使孙中山选择这里;二用钟山雄伟的壮观的气势来衬托中山陵的“巍巍”。 (二)从中山陵的组成部分,理解中山陵的“巍巍” 1、我们来看一看中山陵的“庐山真面目”,看看它本身是不是真的那么“巍巍”。文章正式介绍中山陵建筑群体的是从第511小节,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点。 2、阅读第5和第6小节,了解一下中山陵的总体设计和总平面图。思考三个问题: (1)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值得称道”?( 三处风景区连为一体) (2)陵园大道旁为什么栽种如此多的树木?(形成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也体现勒令孙中山的精神万年长存) (3)既然文章第711小节具体介绍了陵园的主要建筑,为什么第6小节还要总写陵园平面布局?(使读者对中山陵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也表现了设计者的思想。) 3、除了通过总体设计和布局,衬托中山先生博大的襟怀和不朽的业绩之外,哪些地方还以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直接表现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伟大形象呢?哪些地方可以表现中山陵“巍巍”的特征呢? 交流:直接用数字体现中山陵的高大;“博爱”“天下为公”遗著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山雕像和卧像等。(文章运用数字介绍了陵门、祭堂、墓室的高度和深度,石阶的级数,具体说明了建筑的高大宏伟。) (三)小结:至此,我们从三个角度:设计方案的择优、地理环境的选择、陵园布局的组成等方面,着重分析了中山陵“巍巍”的特征。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二是指中山陵以及墓主孙中山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从三个方面:用钟山的雄伟衬托,用具体的数字说明;从陵墓的主人介绍。 三、陵园的设计方案是怎样入选的?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哪些特点?( 联系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一课) 明确:陵园的设计方案是通过竞争入选的。“密封评议的方式”,避免了后门、人情等弊端,保证了设计方案的最优化。 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如下特点:较好地考虑了陵园与周围环境、地形的结合(注重和谐协调),参照了我国古代建筑中若干优秀的传统经验,采用了中轴对称的总平面布局、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手法(弘扬民族精神),达到了表现陵园庄严气氛和中山先生不朽精神的要求(追求形神兼备)。 四、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是“值得称道的”?陵园大道及其周围栽种的树木,与陵园庄严肃穆气氛的形成有何作用? 明确:(中山陵的设计将三区名胜联为一体,扩大了东郊风景区的游览范围和内容,因而在总体设计上“值得称道”。陵园大道及周围栽种的树木浓翠蔽日,莽苍深邃,象征了孙中山先生的博大胸怀和不朽业绩,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之前,就已逐步进入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 五、写中山陵的巍巍气势与写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有什么关系?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中山陵的巍巍气势衬托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也可以说它是孙中山先生品格和精神的象征。作者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无限敬仰的思想感情。孙中山先生是高山景行,令人仰慕。) 六、阅读第611段,理清说明顺序 1中山陵由南北两区组成,南区包括石牌坊和墓道;北区包括陵门、碑亭、石阶、大平台、祭堂和墓室等。这些内容都是在哪个小节里提到的?(第六小节)那么这一节与其他小节是什么关系呢?(总分)(第6小节总写陵园的平面布局。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自下而上的顺序介绍中山陵的。这段关于陵园平面布局的总说,起了提挈下文的作用,使读者对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 2请对照着课文,边阅读边完成课后的图表,并思考两个问题: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中山陵的?如果请你当中山陵的讲解员,你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这幅平面图介绍清楚吗? (1)学生自主完成图表,并交流: (2)说明顺序:由外到内,由整体到局部 (3)讲解:要求语言简洁,条理清楚。 七、精段赏析,体会语言特色 1知识介绍:一篇优秀的说明文语言通常有两大特点:一是准确简洁;二是生动形象。根据这两种语言特色,说明文的说明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平实说明;一是生动说明。平实说明就是用一些平淡朴实的语言进行说明,而生动说明就是用一些形象优美的语言对事物进行描写,也是为了更好的说明事物。 2现在,请同学们找出文中采用生动说明的语段,读一读,想想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本文语言准确、简明。表现在大量运用确凿的数字进行说明;充分运用限制词、修饰语。 本文虽然是一篇介绍中山陵的说明文,但是语言生动优美,请你找出这样的句子,朗读它,并在句子旁写好批注。 如描写平台所见景象时,运用描写性语言和比喻、对偶等修辞,用语生动,蕴含深情,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既准确地说明了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又很好地衬托了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 八、拓展与运用 1、把本文提供的材料改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游览区简介,应怎样取舍?(要突出钟山风景区的景色优美;突出介绍中山陵的规模和建筑特点;略写孙中山先生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和中山陵的兴建过程;补写去中山陵的交通路线和周边景点等。) 2、口语训练:假若你是一名导游,正带领一批游客乘车行驶在从中山门开始的宽阔的陵园大道上,你现在开始向游客介绍中山陵(要求学生细读课文,按游览顺序,把握每一景点的要点,模拟导游。) 九总结全文: 这是一篇介绍陵园建筑的说明文。课文有条不紊地介绍了中山陵园的方位、人文环境、设计特色、修建过程和规划特点,准确地说明了中山陵园的建筑特征,表现了它的巍巍气势和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课文紧扣中山陵“巍巍”的建筑特征选取材料,突出重点。以空间为顺序由外而内,由总体到局部有条不紊地加以说明,语言准确简明、生动形象。本文是说明文的优秀之处,我们除学文章的章法外,还要向墓主孙中山致以崇高的敬意,牢记伟人的训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以此自勉。 十、作业: 1、进行“我心目中的校园”设计比赛。 勾画出心目中校园的草图,并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进行描述。 2、课后学习:收集你感兴趣的祖国名胜古迹的图片、资料,分小组办一次“祖国大地”图片展。板书设计: 巍巍中山陵刘叙杰介绍中山陵(第511段) 总体介绍 总体特点 南北中轴对称,三处风景区联为一体 陵园大道两旁及道外大面积绿化 总平面布局 南:石牌坊墓道 北:陵门墓室 依次介绍 南一石牌坊墓道 守陵卫士驻所 陵门 北石阶 碑亭 平石 石阶 祭殿 祭堂 墓室 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