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1 小石城山记课件 粤教版选修2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56456190 上传时间:2022-02-2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1 小石城山记课件 粤教版选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1 小石城山记课件 粤教版选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1 小石城山记课件 粤教版选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山水游记单元导读唐宋山水游记散文纵情于登临览胜,寄意于山水泉石,营造了物我相融的清幽意境,形成了言志载道的独特风格,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璀璨明珠。 古人云:“观山则情满于山,看海则意溢于海。”本单元的四篇文章,展现了一幅幅美妙奇异的山水画卷。小石城山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篇,作者徜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惋惜绝美山石陈列于偏远之地,抒发了自己被贬于荒远之境,不能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悲愤心情; 黄州快哉亭记极写观赏形胜与览古之快,即景生情,寓理于景,畅谈了人生见解,即只要保持旷达的胸襟,则无往而不快; 道山亭记形象地描述了道山的奇异风光,生动地描写了福州的山川形势、风土人情,给人以奇、险、美之感,热烈而真挚地赞扬了程公知山乐水的情怀及其治闽新其城、新其学的政绩; 百丈山记着力描述循水游览的情景,展示了涧水美的形貌,再现了“于林薄间东南望”的瀑布的壮丽,描绘了夕照绚烂、云海变幻的奇妙景象,表明了作者不畏艰险、热爱自然的情怀。在写法上,四篇游记各有特色。 小石城山记语言凝练而生动,议论抑扬婉转,将个人的身世之感融入山水景物的描写之中,物我合一。黄州快哉亭记写景气势雄浑,视野开阔,议论层层递进,淋漓尽致。全文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熔于一炉。 道山亭记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构思严谨朴实,运用大量的比喻、夸张和排比,语言富有音韵美。百丈山记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述循水游览的情景;采用定点换景的方法,描写瀑布、日光、云海等壮丽景象,极具层次感。学习本单元,我们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领悟作者从自然中获得的感悟,理解作者对社会人生所作的哲理性思考,探究作品深层次的内涵,品味作品的语言魅力。1 小石城山记1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运城)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河东”,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改革家。著有河东先生集。与韩愈一起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山水游记在柳宗元手里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柳宗元也因而被称为“游记之祖”。2关于“记”的文体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3永州八记永州八记共八篇,分别为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 潭记、钴 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 石渠记、石涧记和小石城山记,是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游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一方面直接刻画山水景色,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另一方面又把作者的坎坷遭遇和忧愤心情编织进去,处处浮现着作者自己的身影,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使永州笼罩上了一层浓郁的凄幽情调。4背景资料柳宗元因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革新运动失败,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到永州后,他的母亲病故,王叔文被处死,他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心情抑郁。在被贬永州的十年间,柳宗元到处游览,搜奇探胜,借以开阔心胸,寻找精神上的慰藉,永州八记就是这种心态之下的游历结晶,本文是其中的最后一篇。 1字音识记 垠(yn) 睥睨(p n) 梁 (l) 窥(ku) 疏数(c) 偃仰(y n) 夷狄(d) 傥(tn) 2一词多义宜以动词,应该 介词,拿、用 动词,认为 介词,按照 通“已”,已经 不宜如是 (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副词,恐怕,大概)少副词,稍微 副词,一会儿 形容词,密集 名词,运数、命运 代词,那,指水声 连词,表转折,却 助词,的向下走 向西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3.词类活用 逾黄茅岭而下 ( 名词用作动词, _) 环之可上 ( 名词用作动词,盘旋攀登 ) 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名词作状语,_)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_ _ _) 不超过 这,指示代词 5文言句式投以小石 (状语后置)其响之激越 (定语后置)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 (省略句)6重点句子翻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译文:_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译文:没有(肥沃的)土壤而生长着美好的树木与箭竹。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译文:_将小石子投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过了很久才消逝。经历千百年而不被人欣赏,真是劳而无功。角度一:品景1在文章里,作者主要抓住小石城山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这个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分析】作者主要抓住小石城山“奇”的特点来写,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小石城山的形状、山洞的深窈、山石树木分布的情态。2文中所写的洞穴很深,你是如何看出来的?请用原文回答。【分析】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角度二:品情3在这样偏僻的地方发现了如此的美景,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分析】“类智者所施设也。”这么鬼斧神工的奇丽风景只有神灵才能创造出来,绝非人力所能为,作者感叹此景只应天上有。4作者在第二段中对造物者之有无的怀疑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分析】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久疑”;二是“诚有”;三是“果无”。5如何理解作者对“造物者之有无”的质疑?【分析】作者曾很长时间怀疑造物者的有无,但像小石城山这样的美景是“类智者所施设也”,这么鬼斧神工的奇丽风景只有神灵才创造得出来,绝非人力所能为,所以作者相信造物者确实有。造物者将本来应该放置在中州的山水放置在了偏僻的永州,这种安排对于像小石城山这样的美景来说是不公平的,作者由造物者这种不公平的安排又怀疑造物者是否真的存在。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是在为小石城山有这样的美景却被弃置而愤愤不平,同时也是抒发自己的身世之叹。作者在议论中虽以造物者的有无为话题,但他的本意并不在于讨论造物者的有无,而在于借这个话题,用曲笔表达个人内心的身世之叹与愤懑之情。6“是二者,余未信之”,作者为何这样说?【分析】柳宗元不相信这两种说法,这两种安慰之辞都不能代替柳宗元心中最真实的想法。柳宗元不相信第一种说法,表明他并不满足于在游山玩水中优游度日,对这种生活现状他是不满意的,他想摆脱现状;柳宗元不相信第二种说法,那是他不承认永州只有奇石而没有人才,他觉得永州也有人才,比如自己,他应该到中州施展他的抱负。作者在抒发身世之叹、愤懑之情后,还在议论中寄托了自己的志向和人生态度,那就是虽然处于逆境,但仍坚持自己的人生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