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设计人:滕州七中 王晓艳 邮箱:wxy.09课 题阿房宫赋课 型 文言文新授课课 时1、2、3课时 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知识点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2.了解体会作者对秦亡的原因的看法,以及文章的写作目的。能力点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学习借鉴本文借古讽今,叙议结合的构思和写作特点。教育点1、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2、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重难点1结合写作背景,通过朗读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2结合赋体“铺采摛文”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检查预习1、导入语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苏洵的六国论,苏洵认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今天让我们走近唐代作者杜牧的文章阿房宫赋,看一看他对六国和秦国的灭亡有什么精辟的见解和观点。(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师:说说你所了解的杜牧生: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郎。后在地方军府任幕僚多年。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司勋员外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为“杜樊川”。杜牧工诗、赋、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又和他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诗歌语言流丽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著有樊川文集,清人冯浩撰有樊川诗集注。师:有谁能给大家说说“阿房宫”3、解题 生:阿房宫,秦宫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役夫七十余万,工程浩大,至秦灭时仍未完工。因其前殿所在地为阿房,故称“阿房宫”。杜牧此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自称有讽喻敬宗“大起宫室,广声色”之意。师:咱们在六国论中了解了“论”这种文体,哪个同学能说说“赋”是一种什么文体?生:“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中间的一种体裁。它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起来,到汉代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 “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赋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时注重铺陈和夸张;结尾多发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多个阶段。本文属于文赋。 二、 明确目标,安排自学师:下面让我们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把握文章大意2、翻译全文,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师:这节课我们先梳理言上的内容。请同学们反复研读课文三遍。具体进程是:第一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仔细自读,着重点是理解字句,疏通文意。第二遍,借助导学案中提供的内容提纲仔细自读,着重点是弄清各段的内容层次,第三遍,借助导学案中提供的韵脚轻声朗读,着重点是通过朗读体味文辞的优美和骄散兼行的和谐韵律。最后在作业本上梳理出本文的文言基础知识。三、 合作学习,交流探究师:下面咱们交流一下自学的成果,找学生读课文,正字音。生1:正字音:阿房宫( png gng) 囷囷 (qn qn)焉 妃嫔(pn)媵(yng)嫱(qing)辇(nn) 朝(zho)歌夜弦 鼎铛(chng)玉石 逦迤(l y) 锱(z)铢(zh) 庾(y)师:下面把你归纳整理文言基础知识并小组内交流一下生:归纳整理文言基础知识并小组内交流班级内交流一组:【一】、古今异义1、钩心斗角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2、明星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3、经营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4、精英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5、可怜古:可惜;今:怜悯,同情。6、隔离古义:遮断,遮蔽 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7、直走古义:趋向 今义:行走8、气候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 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二组【二】、常见实词归类1、一: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数词)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旦)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专一)5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一体)2、爱: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爱)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爱护)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3、取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夺取)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4、族: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族)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类)5、缦廊腰缦回(名词,无花纹的帛,这里名词作状语)缦立远视(形容词,通“曼”,久长)6、尽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副词,达到顶点)奈何取之尽锱铢(动词,取尽)7、使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让)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假使)8、为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动词,成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当)三组【三】、文言虚词1焉(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盘盘焉,囷囷焉(2) 句末语气词。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2而(1) 连词,表承接。 骊山北构而西折/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2) 连词,表转折。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鉴之3其(1) 代词。 杳不知其所之也(指宫车)/ 几世几年,摞掠其人,倚叠如山(代六国)/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代秦国)(2) 代词,自己的,作定语。 使六国各爱其人4于(1) 介词,到。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2) 介词,表比较。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5之(1) 动词,往,去。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2) 助词,的。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3) 代词。 奈何取之尽锱铢(代财物)/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代秦人)四组【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用作动词1、辇来于秦 (乘坐辇车) 2、朝歌夜弦 (奏乐)3、鼎铛玉石 (把鼎当做;把玉当做) 4、金块珠砾 (把金当做;把珠当做)5、楚人一炬 (火把) 6、族秦者秦也 (灭族,杀死一族的人)(二)名词用作状语1、骊山北构而西折 (向北;向西)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向北,向西)/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像绸带一样)/ 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像蜂房,像水涡)/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鼎、把玉、把金、把珠数词用作动词 :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名词作动词。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虹)/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出现龙)/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化为焦土)/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当作铛、石、块、砾)(4) 动词作名词。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指金玉珠宝之物)(5) 动词意动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五组【五】、文言句式判断句: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疑问句(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疑问代词“何”表疑问)(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代词“奈何”表疑问)(3)谁得而族灭也(疑问代词“谁”与“也”表疑问)省略句(1)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省谓语“有”)(2)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省介词“于”)(3)几世几年,摞掠(于)其人(省介词“于”)(4)谁得而族灭(秦国)也(省宾语“秦国”)倒装句(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于南亩之农夫多,介宾短语后置)(2)秦人不暇自哀(哀自,宾语前置)被动句:戍卒叫,函谷举。师:找学生逐段翻译全文生:翻译文章在学生翻译过程中教师随机落实文言基础知识四、 教师重点讲解师:下面咱把同学们提出的不理解的字词句解释一下重点词语。 “廊腰缦回”“缦”的本义是没有文来的帛,又通“慢”,“慢”有“宽缓”、“迟缓”等义;这句的“缦”,注释为“索绕”,是由“宽缓”义引申而来,下文“缦立远视”的“缦”,注释为“久”,是“迟缓”义的引申。“回”,注释为曲折。按“回”,文言常用实词表列为本课应重点掌握的实词,它的本义是“转”、“掉转”(“回车叱牛牵向北”),引申义有“旋转、回旋”(“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曲折、迂迎”“回转、返回”(“碧水东流至此回”)、“取回、拿回”(“添酒回灯重开宴”),等等,要仔细分辨。“钩心斗角”课文用的是它的原始意义,与现在用作成语的意思有别。在文言中也常用来指写作中的巧思,如:“近时诗家咏物,钩心斗角,有突过前人者”。“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落”,注释为“座”、“所”是由“院落”义引申为建筑单位的量词。 “妃嫔媵嫱”“嫔”(pn)和“嫱”都是宫中的女官名,地位低于“妃”;“媵(yng)”指陪嫁的人,把它与“妃、嫔、嫱”并列,是用来足成四音节词语。 “辇来于秦”“辇(nin)”,本义是手挽的车,秦、汉后特指君后所乘的车,这里用作动词。“尽态极妍”这里的“尽”和“极”是互文,都是“尽量、极力”的意思。整个词语是指用尽心思使姿态美好,用尽一切办法使容颜妍丽的意思。按“尽”,文言常用实词表列为本课应掌握的实词,本义是“空、没有了”(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引申义有“完全、全都”(秦地可尽王也)、“尽量、尽可能”、“到尽头、到顶点”(林尽水源)、“死”(转侧床头,惟思自尽),等等,要仔细分辨。疑难语句。“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这两句历来解说纷簇,但都难令人满意。由“暖响”引起“春光融融”的感觉,由“冷袖”引起“风雨凄凄”的感觉,这是一种“通感”的现象,这样来理解是大家同意的。但舞袖为什么用“冷”来形容?联系下句看为什么会“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有人回答第一个问题,说用“冷袖”,是因为古人常用“舞袖”来咏“雪”,或用“雪”来“舞袖”,如:“舞袖回雪,歌声遏云”(舒元舆诗句);“据似飞燕,袖如回雪”(张衡诗句)。这很有道理,但联系下句看,仍难说通。我的看法是,前一句的“歌台”、“舞殿”和“暖”、“响”,实际上均为互文见义,写“歌”时同时包括“舞”,写“舞”同时兼指“歌”。后一句的“气候”,不是现代汉语的“气候”,在古代常用来指“节令”,或用来指环境气氛(均见辞海)。这两句合起来,意谓:在一个宫中,正在演奏欢快的歌舞,在另一宫内,则正在演奏凄冷的歌舞,这就给人一种“在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节令不同或环境气氛有异的感觉。“绿云扰扰,梳晓鬟也”这一句,课本无注。“绿云”,比喻头发黑而密,古人常用它来代指妇女的美发;“扰扰”,这里是“镣绕”的意思;“晓鬟”指“晨妆”,“鬟”是一种环状发髻。为什么用“绿”来形容头发,因为古代训诂学有一条辗转相训(解释)的原则,“绿”与“青”、“黑”可以辗转相训。“绿嶂百重,青川万转”(吴均句),“绿”和“青”是同一种颜色。不用“青云”,而用“绿云”,能给人一种更美的色感。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五、检查反馈【导学案展示】一、实词1一词多义(1)一六王毕,四海一()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黄鹤一去不复返()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鼓作气()(2)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3)取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今入关,财物无所取()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4)族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5)使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使六国各爱其人()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人皆得以隶使之()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二、虚词(1)焉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或师焉,或不焉()且焉置土石() 焉用亡郑以陪邻()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2)而:骊山北构而西折() 不敢言而敢怒()谁得而族灭也()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3)夫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予观夫巴陵胜状()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三、句式(1)()句:灭六国者,六国也。族秦者,秦也。(2)()句:戍卒叫,函谷举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 检查巩固,导入新课师:请同学们准确翻译下列句子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译文: (阿房宫)从骊山北麓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译文: 走廊曲折如宽带回环,屋檐翘起似高鸟啄食;(这些楼阁)各随地势而建,座座通连、檐角交错。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河虹?译文: 长桥横卧在水面上,(就如同游龙一般,可是,)没有云彩,怎(会有)蚊龙(腾空)?复道横空而跨,(就好像天上的彩虹,)(可是)不是雨过天晴,怎(会有)虹霓(凌空)?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译文: 秦王朝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哀叹,而只有让后代人去哀叹它的灭亡;后代人哀叹秦的灭亡却不能引以为鉴,也会使他的后代人再哀叹他(重蹈秦的覆辙)。5.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依叠如山.译文:燕国赵国收藏的珠玉,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齐国楚国的瑰宝奇珍,多少代,多少年,从(本国)百姓那里劫掠而来,堆积如山. 生:翻译句子【检查上节课的文言基础知识,导入新课】二、诵读文本,理清思路师:掌握了文言基础知识,我们再来赏析一下这篇赋在文学方面的特色。有人在评价杜牧的阿房宫赋时说:“此赋最大的修辞特色是成功的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你同意这一说法吗?大声地诵读此文后,以小组为单位来讨论分析。生:大声诵读课文后,讨论分析文章的特色。师:大家同意这种说法吗?生齐答:同意师:那哪些段落是“扬”哪些段落是“抑”?生:一二自然节是扬,三四自然节是抑。师:那么说文章可以分为两部分。生:是师: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讨论分析。文章是怎么欲抑先扬的?三、 再读文本,质疑问难【学生充分的交流探讨】师:咱把讨论的结果展示一下。首先,有请第一小组的代表生1:我们同意这一观点,理由如下:这篇文章一共个自然节,但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二自然节为第一部分,作者在这一部分极力铺写阿房宫的宏伟、富丽豪华和穷奢极欲。为扬。三四自然节为第二部分,总结出历史教训:指出“秦爱纷奢”不恤民力以致灭亡的命运,规劝唐敬宗和一切最高统治者勿蹈秦王朝之覆辙,为抑。师:你们小组的成员能不能结合课文具体的给大家说说。生【2】:在第一自然节开头:“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说宫殿竟然能隔离天日,可见夸张到了极点,出手不凡。这里极力铺写阿房宫的宏伟,这是扬。生:【3】还有它“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矗不知其几千万落。”极力铺写阿房宫建筑物密集,无法数清。这里也是极力铺写阿房宫的富丽豪华,这也是扬。生【3】:还有还有:“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一宫之间,气候竟然不一样,一则说明了皇宫之大,但也可见作者越发夸张到尽头了。这更是扬。师:在这一小节中作者为了更好的描写阿房宫的气势恢宏,都使用了哪些修辞?生:“运用了排比、夸张、反问、比喻。师: 其他组还有没有补充?生:第二自然节“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作者连用六个“也”字,极力铺写了宫女的奢华生活。师:宫女过着怎样奢华的生活?生:清晨只见星光闪烁,原来是她们打开了梳妆的明镜;又见乌云纷纷扰扰,原来是她们一早在梳理发鬓;渭水泛起一层油腻,是她们泼下的脂粉水呀;轻烟缭绕,香雾弥漫,是她们焚烧的椒兰异香。忽然雷霆般的响声震天,原来是宫车从这里驰过;辘辘的车轮声渐听渐远,不知它驶向何方。在这里。师:作者用了怎样的手法?生:作者不直接叙述宫中美女众多,而是通过排比式的夸张间接铺写宫女的奢华生活,这也是扬。师:说的太好了,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作者的独具匠心。师: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描写了。宫女们极力显示自己的妩媚娇妍,每一处肌肤,每一种姿态,都极为动人。她们久久地伫立着,眺望着,希望皇帝能宠幸光临;可怜有的人三十六年始终未曾见过皇帝的身影。这里“三十六年始终未曾见过皇帝的身影”我觉得是一种极度的夸张。说明统治者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这也应该是“扬”。师:那咱们该如何理解“三十六年”生:我觉得应该是虚指。按汉语习惯,“三”的若干倍数包括“三十六”等都可表示极多,应是虚指。师:大家同意吗?生:同意师:谁还有补充吗?生:我觉得这几句也是:“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同学们看秦王朝怎样对待他们掠夺来的财宝呢?把宝鼎当作铁锅,把宝玉当作石头,把黄金当成土块,把珍珠当作砂砾,乱丢乱扔,弃之遍地,毫不顾惜。我觉的这也该是扬吧。师:同学们觉的呢?生:这也是极力铺写阿房宫的穷奢极欲。这也是扬。师:那文章是怎样做到“大抑”的呢?咱找第五组的同学说一下。生:我们小组认为作者写“大抑”,也是通过多种修辞手法实现的,理由如下:第三自然节中“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作者连用几个“多于”关联的排比句,进行极度的夸张和比喻。把秦始皇的横征暴敛、骄奢淫欲通过一系列的形象表现出来。师:你能不能给大家翻译一下这几句?生:使得(阿房宫)支撑大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要多;架在屋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织女还要多;突出的钉头,比谷仓中的粟粒还要多;参差不齐的瓦缝,比人们身上穿的丝缕还要多;直的栏杆,横的门槛,比九州的城廊还要多;单调而少变化的音乐,比市集中人们的言语还要多。师:这样表现出来是不是比枯燥的议论有力的多?生:是四、 重点品读,合作探究师:秦统一四海,功不可没,然而却不思如何巩固政权,横征暴敛,使得天下人“不敢言而敢怒”,我们反复强调人民的力量是强大的。那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呢?生:“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师:同学们能不能评价一下这几句?生1:简练。14 个字就交代了战争的始末。生2:这句话意味深长,让人深思。师:“可怜焦土!”与开头哪句话照应?生(部分):“阿房出”。师:对了。“可怜焦土”以4个字了结了前文大量的铺陈渲染,大扬大抑之后,终于该得结论了,作者得出了怎样的结论?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师:作者认为秦国和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生:是他们自己,即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师:大家看看最后六句:“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句话好在哪儿?句中“后人”共出现4 次,重复吗?所指一样吗?生1:有哲理味儿。生2:精辟。“后人”出现4 次,没有重复之感。第三个“后人”,是指唐以后的统治者,其余三个“后人”所指一样,都指秦以后的统治者。师:答得很好。这句话是超越时空的预言,精辟奇警,如夜半鸣钟,远天走雷,令人惊心动魄。前面令人目眩的铺张描写,都要在这里结穴,找到依附与归宿。师:文章的最后杜牧为我们揭示了怎样 一个发人深省的历史现象?生:“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历史教训不难总结,但是人们往往停留在“哀”字上,而不是以之为鉴。因此历史故事不断重复,统治者永远不能走出历史怪圈,又成为后人哀怜的对象。师:你知道杜牧最想把这个道理告诉谁吗?生:告诉当朝统治者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结合写作背景师:你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写作背景生:可以。本文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唐敬宗李湛16岁继位,好声色,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在位3年为宦官刘克明所杀。师:所以说本赋表面上写秦因营造阿房宫,挥霍奢靡,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借古讽今,用秦骄奢致亡的故事,规劝敬宗李湛,不可淫奢极欲,重蹈秦亡的覆辙,应以古为鉴,明兴亡之道。老师说的对吗生:对师:分析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本文之所以具有这么大的艺术魅力在于成功的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又调动了多种修辞技巧形成小的层次。多种修辞手法交织的恰到好处,而且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下面请同学们就把这篇文质兼美的美文背诵下来。生:背诵课文 师:总的看来,前两段重在描绘铺叙,为大扬;后两段重在抒发议论,为大抑。大扬式的重笔描述,为大抑式的激烈谴责奠定了基础;大抑式的抨击,又是大扬式的多彩描绘的自然归结。文章如此的运用了朴素的辩证的对比互衬原理,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第三课时五、回扣文本,语文运用【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过骊山作杜牧始皇东游出周鼎,刘项纵观皆引颈。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1)请从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找出与划线句内容相一致的句子:(2)简要概括分析本诗的主旨和立意是什么【二】、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大和二年,韦筹榜进士,与厉玄同年。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崔郾,大学博士吴武陵策蹇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搢笏朗诵之,郾大加赏。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请第五人。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兵法戎机,平昔尽意。尝以从兄悰更历将相,而己困踬不振,怏怏难平。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呼“大杜”、“小杜”以别之,后人评牧诗“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谓圆快奋急也。(选自辛文房詹才子传)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官赋。译:_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译: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译:六、布置作业:背诵全文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钱梦龙先生说“经过千百年时间的淘洗而流传下来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文言文(包括古诗歌)是诗文中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这些作者千锤百炼的语言,斐然可观的文采,匠心经营的章法,也都足以垂范后世。” ,阿房宫赋既是文言文,又是文学作品,从这个角度出发,把教学重点定位在“梳文言”“赏结构”“品语言”上。设计亮点:整个教学中由“梳文言”“赏结构”“品语言”“作评价”四个环节构成。四个环节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即:整体局部整体,避免了语文教学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法。再有,教学中还多次安排诵读,诵读穿插在整个教学环节之中,每次诵读都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在诵读中陶醉,在诵读中作出理性的评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但可以充分发挥“鉴赏主体”的个性,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24 / 2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