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教育尝试——论性别教育

上传人:卢****6 文档编号:55040770 上传时间:2022-02-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种新的教育尝试——论性别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新的教育尝试——论性别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新的教育尝试——论性别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新的教育尝试论性别教育论文摘要:社会性别理论针对传统性别理论尤其是男权制理论的生理决定论即两性差异是生理因素自然形成的,因此天经地义永不改变提出两性差异虽受生理因素影响,但更多地是由社会和文化人为地建构起来的,不是永不改变的。利用高校这个有组织有方案的教育平台进展先进的社会性别教育,有助于改变人们潜意识中的两性刻板印象,给两性尤其是女性提供多种选择,使两性关系朝着和谐文明的方向开展。论文关键词:性别教育;生理性别;社会性别(1)你认为男女大学生各适宜学什么专业?(2)写出你在恋爱时,对将来配偶的希望,希望他或她应当具备的最重要的三种品质,按顺序排列。根据收上来的答卷总结分析,关于第一个问题,大部分学生认为:男大学生适宜学习理工科类,诸如数学、物理、机械工程、建筑、地质等,以及文科方面侧重理论的哲学、经济学等;女大学生那么适宜学习文艺类,诸如语言、文学、表演、教育、服装设计等。大部分学生的答复反映了“好象男女学生有某种固定偏好这个看法,只有极个别的学生答复说“凭个人的兴趣和才能选择专业。关于第二个问题,大部分女同学对将来配偶的品格要求是:责任感、幽默感、仁慈;而男学生对将来配偶的品格要求是:温顺、仁慈、责任感。可见,女性选择男性朋友时,占第一位的重要品质是与社会有着严密联络的“责任感;男性选择女性朋友时,占第一位的重要品质是与个人感情有严密联络的“温顺。假设倒过来说希望男性温顺、女性富有责任感,恐怕大家不会承受。那么,为什么就不能倒过来呢?两性气质就必须分化对立吗?这种分化,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表现,虽然带有明显不平等和性别歧视的“男尊女卑、“男优女劣不再有公开的市场,但“男强女弱、“男刚女柔、“男外女内、“男公女私、“男主女从、“男将女兵、“男才女貌等仍存在于人们的认识和心理。许多人认为这种两性差异是正常的甚至是天经地义的,很少反思和疑心过。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未加反省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女性主义者正是在对传统性别主义即生理决定论的反思和批判根底上,提出了振聋发聩的社会性别理论。男女两性既有生物属性上的差异,也有社会属性上的差异。对于前者人们一般容易理解,因为它是由遗传和生物学因素决定的,而且永远不会自动改变。而对于后者的认识却复杂得多,它到底是由生理因素决定的,还是由后天的社会因素决定的?分歧较大。古今中外传统的性别主义都认为:女性天生智力和体力都不如男人,决定了两性的关系和地位是男主女从、男尊女卑女性不能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关系、人格和地位。西方的主流派文化基督教文化就声称:从人类起源看女人是上帝认为男人“独居不好,于是用男人亚当的一条肋骨创造出来给男人做伴的。因此,女人天生是男人的一部分和附庸,不是完好的人,应该处于受男性奴役的地位。18世纪西方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卢梭也提出妇女因为天生体力比男人弱,决定了她们不能独立,只能取悦和附属于男人:“妇女因为体力不如男人,所以应该是软弱的和被动的,从而推论说女人生来就是为了取悦男人,服从男人,所以她的责任就是尽量迎合她的主人,这就是她生存的伟大目的。中国的传统性别主义也如出一辙,在秦汉问,儒家借用?周易?中的乾坤正位说,把乾与天、阳、男、君、父并列,居上;坤与地、阴、女、臣、子并列,居下。认为乾坤正位、天尊地卑、阳主阴次是宇宙最根本的秩序;假设乾坤错位、阴阳颠倒、天翻地覆,必会导致大难。故男主女从、男尊女卑的两性关系是先天注定的,从哲学本体论高度论证了男尊女卑的天然合理性。在受教育方面,中外传统性别主义都鼓吹男优女劣或男智女愚天生论,认为女性天生没有学习的愿望和才能,故应对两性进展别离的扶阳抑阴的性别歧视教育。包括:在教育内容上,只对男子进展正规的学校教育一为其提供将来参加社会工作作准备的各种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而对女子进展非正规的家庭教育一为其提供将来承担家庭角色作准备的遵从女德、取悦男性及操持家务的家政教育;在教育目的和结果上。追求将两性分别塑造成符合传统社会要求的性别角色,即将男性塑造成高贵的、主控的社会角色将女性塑造成卑弱的、附属于男性的家庭角色。在社会分工方面,中外传统性别主义鼓吹生理差异决定男公女私、男外女内。他们认为由于女性的生育本能、体力弱、多愁善感、缺乏理性等决定了其位置在生育、家庭、情感等私人领域;而男人的不生育、强壮、坚强、理智等决定了其位置在政治、军事、科学等公共领域。因此女性应该以家庭为主,男性要以事业为主;女性的天职是母亲,参加社会工作是不务正业,参政更是越位。西方哲学家从古代的亚里士多德,到近代的康德、卢梭、黑格尔,都一脉相承地认为,女性天生缺乏理性,不适宜参政。因为政治领域靠理性运行,女性无此才能;而男人天生有理性,故优越于女人,因此,女人应该服从男性的统治。中国的传统性别主义也认为两性的生理差异决定了最合理的性别分工是“男主外女主内:“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女性尤其不可参政,否那么会祸国殃民,倾城倾国:“牝鸡司晨,惟家之索。商朝的灭亡就是因为“惟妇言是用,即商纣王太听女人的话。在性格气质方面,中外传统性别主义强调男女的体力差异决定了男刚女柔、男强女弱,男性要坚强、独立、英勇、进取、积极、主动,女性那么应柔弱、依顺、怯懦、保守、消极、被动等。以上传统性别主义对两性的所有标准都是等级制的、不平等的、刻板的,男性在各方面都比女性处于更优越的位置,其所有的价值也被认为高于女性的价值。但它们在千百年来被视为金科玉律而畅行无阻,关键在于其宣扬生理决定论的迷惑性,将两性之间的生理差异等同于社会差异或社会不平等,也即将两性之间的社会不平等自然化、合理化,甚至科学化。更严重的是其通过家庭、学校教育、社会风俗、社会分工、文艺作品、媒体等各种途径,润物细无声地内化成了人们共同的社会心理和集体无意识,使得不仅一般的社会观念认为男女的上述不平等是天经地义的,连许多女性也对此认同,将这种不平等视为先天的命定,放弃自我,不思改变。因此,这种生理决定论是阻碍女性解放的最大思想障碍。20世纪6070年代,女性主义者通过反省此前的妇女解放运动,认识到要真正实现女性解放,不仅需要争取法律上的男女权益平等,更需要彻底改变传统性别主义文化,以去除女性解放的深层次障碍。她们当时在后现代主义的启发下,认识到传统性别主义是一种本质主义哲学。所谓本质主义哲学就是假设世界、事物预先存在一个无法改变的本质,它是世界的终极根底,万事万物皆源于此,又复归于此,人只要去发现、认识这一本质就是了。而后现代主义认为,事物不存在一个固定的、先天的、不变的根本性特征或本质,一切都是变动的、不确定的,而且与主体状况相联络,意义只存在于解释者的解释中。女性主义者借用这一理论提出也没有什么所谓永久不变的女性气质,“但是,抽象的概念论今天已经没有市场了,不管是生物学还是社会学都不成认存在着决定某些特性的固定不变本质,而人们曾经一度认为,女人、犹太人或黑人应当具备这些特性。从科学角度上讲,在某种程度上任何特性都是取决于处境的一种反响。如今之所以不再有女性气质,是因为它从来没有存在过。不承受永久的女性气质、黑人的灵魂和犹太人的性格这类观念,并不等于否认犹太人、黑人和女人在今天的存在。假设说法国女性主义泰斗波伏娃在上述阐述中已经蕴涵了社会性别思想,那么,1975年,美国人类学家鲁宾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性别概念,那么标志着社会性别理论的正式形成。其核心观点是:人的性别可分为生理性别(sex)和社会性别(gender),前者是指男女天生的生物差异,后者那么是指由社会性别制度和代表它的性别文化后天建构成的男女之间在群体特征、行为方式、社会分工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社会差异或不平等。前者是与生俱来的,恒定不变的;后者那么是人为的,是可以重构的。而且前者不必然导致后者,因为生物学上的性别差异仅仅说明女人不同于男人,而不能证明女人不如男人,因此就应该附属于男人,更缺乏以形成男女之间如此宏大的社会差异或不平等。故生理不能决定女性的命运,男女的社会性别即上述社会差异或不平等,并非天经地义,是可以通过改变性别文化而改变的。从此,社会性别概念成为女性主义理论的核心范畴和批判性别本质主义的有力武器。女性主义者认为,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一种不隶属于经济制度,而是与经济政治制度亲密相关的社会性别制度,这套制度使女性附属于男性。那么,如何理解这种带有独立性、不平等性的社会性别制度呢?尤其是如何理解它与人类的生物属性、与一定历史时期经济开展程度二者之间的关系?它为什么长期存在?笔者认为对这几个问题的答复是社会性别理论能否站住脚的关键。也是说明社会性别理论不同于并先进于其他解释两性差异理论的地方。其次,女性主义者也成认对男女两性进展社会角色、性格气质等分类并训练有利于实现社会的高效率管理;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角色分工,从经济上看也具有优势互补和规模效益。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经济学家贝克尔认为,规模经济不是婚姻出现的主要原因,但是从经济角度看,男女结合往往具有不同专业化的优势组合,甚至在知识、才能、收入等方面差异很大的男性和女性通过婚姻的形式可以使自身及双方的收益到达最大,他认为这是婚姻存在的真正理由。尽管如此,女性主义者仍然指出,这种劳动性别分工、两性刻板气质塑造阻碍了两性尤其是女性的自由开展。是一种片面的开展,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关于人的全面开展的思想。将女性降为一种次等地位,长期处于附属地位,尽管有效率但却不公平、不文明。再次,女性主义者也大都同意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表达出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物质生活塑造人的意识,经济制度决定上层建筑,即一定的消费力开展程度决定着两性的关系,不能分开经济开展程度追求某些抽象的正义原那么、超前地提出妇女解放。但是,她们同时也指出:私有制的废除、经济开展程度的进步并不能完全保障实现男女平等,因为在经济制度之外还有一个独立的社会性别制度存在,即男权制度的存在。例如,在现代社会里,仍有许多经济兴隆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两性不平等现象。如亚洲的韩国、日本,仍然保存着传统的性别制度,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某些经济兴隆地区出现包二奶现象等。总之,社会性别概念的使用并不否认生理因素对两性差异的根底作用,并不分开经济开展程度超前地提出妇女解放,也不否认人类社会对两性气质进展分类的合理性,但它的重大意义在于提醒掩盖在生物性别之下的不平等;在于把过去被认为是自然的、天赋的、不可改变的性别特征,重新定义为不固定的、可塑的,使两性向各种选择、可能开放。我们知道,学校是有组织、有方案地使人性别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是特定的性别文化影响、塑造个体的重要手段,学校里的学习、生活对学生具有明显的性别角色规训或解放作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北京宣言?也提出:“教育是实现平等、开展与和平目的的一个重要工具。非歧视性教育使女孩和男孩都收益。中国政府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后也作出承诺,即国家的人才开展战略要表达男女平等原那么,将妇女教育的重要目的纳入国家的教育规划;在课程、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中,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教师培训课程;将性别平等意识纳入教育内容。但在现行的教材中、教师的意识以及教育过程中仍然有性别刻板印象的反映。例如,一个平常学习很不错的女孩子,在初二的一次物理考试中考砸了,当她去找物理教师分析错题时,教师不经意地说:女孩子不是学物理的材料。后来,这个女孩子上高中就选择了文科班。还有的家长说:“女孩子学理工科太难,以后工作了也总要在工地上跑,太辛苦,还是学文科轻巧一些。上述教师和家长的某些性别偏见促使女孩子对自然科学、工程学科产生恐惧和排斥心理。国际、国内已经进展的很多研究说明:男女学生对文理科的不同偏爱主要“并不来自于一种特定的知识方面男女生物赋性的不同,而是来自长期不变的社会期望,这种期望存在着性别上的差异。因此,为了改变上述情况,在高等学校里进展平等的、科学的、开放的性别教育就很有必要了。另外,由于市场经济突出效益,导致女大学生就业困难,很多女大学消费生“干(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想法,向传统家庭角色复归。如何从社会和女大学生个人两方面对待并解决这个问题,也是我们这门课的目的和意义所在。最后,处于青春期的男女大学生非常渴望理解并结交异性,既希望体验甜蜜的恋爱滋味,又希望将来有稳固的婚姻家庭,性别教育对于他们科学地对待两性差异、建立和谐文明的两性关系大有好处,这也是我们这门课受到男女大学生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档【一种新的教育尝试论性别教育】更多文档欢迎访问wendang.chazidia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