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54700425 上传时间:2022-02-15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高考语文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高考语文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十六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专题十六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一般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方法等四个方面。从近几年全国高考试题来看,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作品所运用的各种表达技巧,并赏析其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效果。考点透视【例1】(2013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名题导练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全诗并没有直接写“梅”,而是采用了烘托、渲染的手法来进行表现,如“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就用大雪来对梅进行烘托。回答此题应该先答出所用手法,再具体分析这种手法是如何运用的,并指出这样写的作用。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借题发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应先把握全诗所写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再联系所积累的诗歌常用技巧,从手法、运用、作用及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例2】(2012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余 杭 四 月(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注: 朱樱:樱桃的一种。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诗歌中体现出来的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D级。颔联对仗工整,色彩映衬,采用意象叠加的名词组合方式,绘声绘色地描写了乡村安乐的田园生活。答案: 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的表现手法,“朱樱青豆酒”既从视觉上写“朱”和“青”之色彩,又从嗅觉写酒的香味。“绿草白鹅村”从视觉写草之绿,鹅之白,白绿相衬,颜色明丽喜人,烘托出四月乡间清新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闲适之情。颔联运用了名词组合的方法,巧妙地将樱桃、豆、草、鹅等乡间的独特物象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幅春意盎然的乡村图景,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的情怀。(回答出一点即可)借题发挥:考生要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的各种表达技巧,答题时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原诗分析答出此手法的表达作用及效果。解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是怎样运用的。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例3】(2011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春日秦国怀古(唐)周朴荒郊一望欲销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_解析:这是一首怀古诗,诗的前六句描绘眼前之景,后两句表达了怀古伤今之情。在写作技巧上采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的手法,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答案:(答案要点)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借题发挥:诗歌的关键是情、景的关系,这是解开诗歌意境和感情的钥匙。诗人缘情写景,景随情迁。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抒情手法。以景衬情是最常见的一种景与情的关系,主要手法有以喜景衬喜情,以哀景衬哀情,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喜情。答题时先要给出一个名目,然后再结合诗句指出用什么景衬什么情,最后指出表达效果,创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衬托了什么样的感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诗歌的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从高考命题情况看,一切用以提高诗歌表达效果的方法都在考查之列。高考试题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词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构思立意四大部分的内容。一、鉴赏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部分,即辨认修辞格和阐释表达效果。常见的需要掌握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能只就泛泛地指出其共性作用。二、鉴赏诗歌运用的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抒情、描写、叙述、议论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抒情、描写是考查的重点。(一)抒情方式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抒情性,抒情是古代诗歌创作中运用最多、也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它可以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古讽今和托物言志等。1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就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笔法。【例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南园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作简要说明。_解析:此诗清新俊爽,明快自然,在李贺诗中是风格独特之作。诗中表达了对宪宗削藩事业的拥护和投笔从戎的愿望,也含有“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感慨,对唐王朝重武轻文的国策不无微词。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投笔从戎的愿望和建功卫国的理想。是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的。诗人发感慨:书生从来无用,应该拿起武器去收取关山。2间接抒情多数情况下,诗人的思想情感不是直接表达而是借助于其他事物来表达的。(1)借景抒情。指的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借景抒情的手法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例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三闾庙戴叔伦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诗的后两句有什么作用?_解析:此诗为凭吊屈原而作。三闾庙,是奉祀屈原的庙宇。诗人围绕一个“怨”字,以明朗而含蓄的诗句,抒发了对屈原其人其事的感怀。前两句是抒情,后两句是写景,要回答此题,就必须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答案:本诗凭吊屈原。用沅湘长流不尽的江水比喻屈原千年不尽的怨恨,表达了对他的极大同情。后两句借景抒情,通过日暮秋风吹落无边落叶的萧瑟之景,进一步烘托了屈子的哀怨,寄托了作者的同情。(2)触景生情。是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例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有人说第三句是全诗的转关,你是怎样理解的?说说你的理由。_解析:本诗用细腻而含蓄的笔触,描写闺中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的变化,耐人寻味。问题是“第三句是全诗的转关”,就必须弄清楚是从什么转到什么上来。诗中有两个明显的词语,第一句中的“不曾愁”,第四句中的“悔”。找准了这两个感情基调,才能准确作答。答案:第三句是全诗的转关。女主人公由开始的“不曾愁”到“悔”的心理的变化,主要原因是“忽见陌头杨柳色”。女主人公触景生情,看到陌头杨柳色(春色),联想到千里之外的夫婿,自身的孤独寂寞、对夫婿的思念和担忧,一时涌上心头,自然而然产生“悔”的心理活动。(3)寓情于景。诗人的喜怒哀乐与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自己的感情。【例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滁 州 西 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首诗在情与景的关系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_解析:这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诗的前两句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两句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答案:这首诗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派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4)借古讽今。诗人借助历史人物或事件影射、讽刺现实,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手法。【例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注:西塞山:三国时吴国的西部要塞。在今湖北大冶东面的长江边。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命王濬率领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东吴的末代皇帝孙皓,凭借长江天险,并在江中暗置铁锥,再加以千寻铁链横锁江面,自以为是万全之计。谁知王濬用大筏数十,冲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结果顺流鼓棹,径造三山,直取金陵。诗人看似怀古,却另有其意。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呢?请作具体的分析。_解析:作者是唐代的人,写的却是三国的人和事,很显然不是为写古而写古那么简单。诗的前四句主要是叙事,后四句主要是抒情。刘禹锡写此诗时,正处于藩镇势力意欲抬头之时。刘禹锡此诗确有他指。答案:诗歌借东吴和六朝破亡的历史,无情嘲讽了割据一方的藩镇。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就像那些割据一方的藩镇,它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5)托物言志。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寄兴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观点寄托在描摹的事物上,咏物和咏怀合二为一。【例6】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在 狱 咏 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这首诗向人们表明了怎样的心迹?运用了什么手法?_解析:诗的开头两句点题,分别从蝉和己两方面写起。蝉最喜炎热的盛夏,那是它生命的辉煌时期。如今,到了白露已降、金风飒飒的清秋时节,临近它生命的尽头,这时的蝉鸣自然会变得凄切。诗人身陷囹圄,从荣耀的朝廷命官变成阶下之囚,也走上了人生的末路。颔联从自身感受的角度写蝉的外形、蝉的悲鸣。蝉通体黑色,薄薄的蝉翼的纹络亦呈黑色,诗人正当正年,却遭逢厄运,早生白发,本当乌黑的双翼已成昔日旧影。如今树上那乌黑的寒蝉对着自己哀吟,让人怎能承受得了?颈联从蝉着笔,写蝉的生态及环境,实为借蝉喻己。“露重”“风多”,既实写蝉所处的季节性气候特点,又比喻自己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飞难进”“响易沉”,既是刻画蝉的生态形象,同时也喻写自己内心的痛苦。“飞难进”,喻仕途受阻,赴诉无门;“响易沉”,喻有志难申,心迹难明。尾联主要写己,但仍切合写蝉。这两句直抒胸臆,明确表达希望得到援救、昭雪冤狱,从而点明诗的主旨。从蝉的角度看,是说蝉高居乔木,餐风饮露,本是清廉高洁的;自己与蝉一样有着高浩的品性,却不被人理解。这样,人格化身之自然物的“蝉”又与品格高洁的“予”相契合了。答案:本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蝉的高洁象征自己品行的高洁,表现了希望得到援救、昭雪冤狱的愿望。(二)描写技巧1虚实相生“实”是指眼前的景;“虚”可以是过去的景,也可以是想象的景。【例7】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关于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_解析:本诗是一首送别诗,前两句写在一个清秋的日子里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是“舟凉”更是“心凉”。后两句虚写了朋友远在异方的惆怅之情,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之情。答案: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将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例8】阅读长诗陌上桑的开头部分,然后回答问题。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段描写突出了罗敷的美丽动人,诗歌是怎样体现的?运用了什么手法?_解析:陌上桑是汉代乐府诗中一首著名的叙事诗,它描写了一个名为罗敷的采桑女子巧妙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全诗集中笔墨,塑造了一个美丽、机智、坚贞的农家女子的形象。陌上桑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影响着后来的诗歌创作,也是其他艺术形式学习的榜样。答案:主要是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突出人物的美丽动人。极力描写罗敷的衣着打扮,属正面描写;极力描写行人的痴态,是侧面描写。正面和侧面相结合,刻画了罗敷的美丽非凡。3动静结合客观事物有动有静,动和静是一对矛盾,它们相互依存和转化,世界因此而多彩多姿。静的境界是不容易表现的,古代诗人常常用恰当的动态来衬托渲染,把动静对立统一的情态摄入诗歌,使得诗中的人、事、景的动与静有机结合,构成或动中有静,或静中有动,或动静相衬的和谐画面。【例9】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漫 成 一 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诗歌后两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_解析:在高考中,对描写这一表达方式的考查主要是和鉴赏形象及表达技巧联系在一起的。诗人使用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动静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等多种技巧,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表现形象。这首诗的每句都构成一幅相对独立的画面,合起来又组成一幅意境深远的画面。后两句一写“宿鹭”,一写“跳鱼”;一用“静”,一用“鸣”;动静结合。答案:诗人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白鹭蜷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4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看似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诗人精心设置和安排的,不能随意取代。一首诗歌,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例10】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闲敲棋子”虽是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却将诗人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请结合全诗作简要的赏析。_解析: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难免焦躁不安,这大概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经验。然而,赵师秀这首小诗却写得深蕴含蓄,余味无穷。诗的前两句是写景,既交代了时令,又描写了约会的环境。第三句是点题,同时引出下文对诗人动作的描写。第四句是意蕴丰富的句子,历来为人所称道。答案:末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下棋,可是时间已过夜半,客人还未到来,诗人百无聊赖之际,有意无意地拿起棋子在棋盘上敲打,将灯花都震落了。这一细节貌似闲暇,实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烦闷。5白描白描主要用简练的文字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面貌。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具有传神和突出主体的作用。【例1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田家聂夷中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本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却没有一句议论和抒情的句子,诗歌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请作简要赏析。_解析:本诗四句写了四个场面,似乎不见作者的情感态度,但作者的情感态度又充满于字里行间,显示了高超的表现艺术。回答本题只要抓住题干中“没有一句议论和抒情的句子”的提示语,自然就会联想到白描的手法。答案: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耕耘劳作、官家筑仓虎视以待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三、鉴赏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1衬托就是利用其他一些近似或对立的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事物更加突出,形象更鲜明。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的是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反条件来衬托的是反衬。【例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别滁注欧阳修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有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注:庆历八年,欧阳修由滁州知州改任扬州知州,此诗乃当时所作。请简析诗的结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诗人抒发情感起着怎样的作用?_解析:这首诗首句写景,点明别滁的时间是光景融和的春天。第二句叙事,写吏民为他饯行。第三、四两句是抒情,诗人把自己矛盾、激动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出来。答案:结句主要运用了反衬手法。因为离别在即,所以诗人在饯别宴会上听到的作为助兴的音乐越是悦耳,内心就越难受。这种以喜送反衬悲离的结句,渲染了诗人与当地民众的深情厚谊,使得诗意余韵无穷。2对比对比,是为了充分展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诗歌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例13】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生查子元夕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简析这首词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_解析:此词既写出了当日相恋时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不见伊人的怅惘和忧伤。写法上,它采用了去年与今年对比的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伤感和苦痛体验。答案: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幸福欢乐,下阕写今年元夜时的苦闷伤感,对比鲜明。今昔对比的确凄凉,突出了词人物是人非的怅惘与悲伤孤独的情怀。3象征借用某种具体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和事理,托物言志,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可以收到含而不露的艺术效果。【例1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清人冯浩评论此诗“有神无迹”的象征手法高妙无比,请简析其作用。_解析:前两句诗情画意、生机无限,读者通过联想可以意识到这是诗人青年时代豪情壮志的形象化写照。然而,这只是欲抑先扬之笔,重点却在后两句。笔势顺然一转,寒秋夕阳,枝枯叶黄的杨柳已不堪凄凉,更有寒蝉在其间发出低吟哀鸣,这孤寂凄楚的悲凉意境,是诗人暮年境遇的艺术概括。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作品显得意蕴深邃。答案:李商隐柳是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一首七绝。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句句写柳,而全篇不着一个“柳”字;句句是景,句句咏物,而又句句写人,抒发对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叹之情。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身的生动写照。4比兴比,即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即起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例15】阅读关雎的开头部分,然后回答问题。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_解析:这是诗经中的第一首诗,对其主旨历来有不同的理解,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首爱情诗,描写青年男子对理想爱人的追求。雎鸠,是一种水鸟,传说这种鸟儿雌雄相爱,情真意专,形影不离。答案:这四句运用了兴的手法,首句借雎鸟一声声的相互和鸣起兴,引起男子无限的情思,想到那位美丽贤淑的少女,正是自己理想的佳偶。(说“比兴”也正确,兴中有比)5渲染“渲染”一般是用景物、环境来烘托情感,对景物环境多予正面的描写。【例16】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青玉案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的下阕“试问闲愁都几许”,却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来作答,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_解析:上阕是说美人的脚步在横塘前匆匆走过,作者只有遥遥目送她的倩影渐行渐远。基于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遗憾,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推测那位美妙的佳人是怎样生活的。下阕则承上片词意,遥想美人独处幽闺的怅惘情怀:伫立良久,直到暮色笼罩了周围的景物,才蓦然醒觉。不由悲从中矗 提笔写下柔肠寸断的诗句。结句的“闲愁”,正因为“闲”,所以才漫无目的,漫无边际,飘飘缈缈,捉摸不定,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种若有若无,似真似幻的愁绪,只有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差堪比拟。答案:这里运用了渲染的表现手法,词人紧扣季节,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来渲染这闲愁之浓,之深。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高超的艺术表现力。6烘托与渲染不同,烘托多从侧面着意描写,使要突出的事物更加鲜明。【例17】阅读下面的唐诗(节选),然后回答问题。琵琶行白居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是琵琶行中对琵琶女演奏过程的描写,最后两句的作用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_解析:高中语文课本解说详尽,此处从略。答案:“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描写的是周围环境的寂静,说明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动人的艺术境界中,从侧面写出了音乐的美妙动人,用的是烘托的表现手法。7用典用典有用事和摘引前人诗文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表明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文,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例18】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注寻得桃源好避泰,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注: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12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本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结合诗句简要分析。_解析:作者没有直接描绘庵中桃花盛开的景色,而是借景抒情,把这所幽静的庵所,比作逃避秦王朝暴政的世外桃源,希望在这里隐居,从此不与世人交往。但诗人也有担忧,在家种植桃树,营构自己的“桃花源”,毕竟是一厢情愿的事,所以才有“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这样的诗句。作者身逢改朝换代,眼见异族入侵,江山易主,无力回天,只好沉潜隐居,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正流露了作者这种重名节、弃荣华的高洁情怀。答案: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用典。“桃源”“避秦”“渔郎”“问津”等语,都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诗人通过用典表现自己不与元朝合作的决绝态度。(四)鉴赏诗歌的构思立意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心高妙之处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翻因为果等都是比较常用的构思技巧,对于提高诗歌表现力有很大作用。1以小见大【例19】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景传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请结合诗句谈谈本诗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来表现主旨的。_解析:本诗摄取了一位少妇日常生活中一个饶有趣味的细节,反映了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诗中所说的辽西,为唐朝东北边境军事要地。据史载,当时在唐朝东北边境上居住着奚、契丹等少数民族,唐王朝和契丹族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因此,广大人民希望统治者能够安抚边庭,过安定团聚的生活。在结构上,这首诗不同于惯常的起承转合的思路,而是突如其来地先写一个“打起黄莺儿”的动作意象,然后层层递进地叙明原因。为何“打起黄莺儿”?是因为不让黄莺在枝间啼叫;为何“莫教枝上啼”?是因为黄莺的歌声惊扰了佳人的好梦;为何特别恼怒黄莺“惊妾梦”?是因为它把佳人在梦中到辽西与丈夫会面这一线可怜的希望也给无情地打消了。四句小诗,句句设疑,句句作答,犹如撕蕉剥笋。所以,它不仅篇法圆熟,而且在结构上也曲尽其妙。 答案:本诗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了一位闺中少妇打跑啼叫惊梦的黄莺的情景,看似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却反映了深刻的时代内容。它通过写少妇怀念征人的小情景,反映了当时边疆战事频仍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的大主题。2卒章显志【例2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行路难三首(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首诗的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_解析:诗歌开篇四句形象地刻画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中间四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而此间想到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和伊君(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强了信心。“行路难”这四句则写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此可谓:卒章显志,云开日出。答案:此两句在全篇中起到卒章显志的结构作用。诗歌四个层次跌宕起伏,弥散着失意困顿和前途渺茫的惆怅,但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句意则显得高昂乐观,境界顿开,表达对未来的期望,实现理想的向往。3以景结情【例2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_解析:此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琵琶起舞换新声”,随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诗境就在一片乐声中展开。“总是关山旧别情”,征戍者谁个不是离乡背井乃至别妇抛雏?“别情”实在是最普遍、最深厚的感情和创作素材。所以,琵琶尽可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情感内容。句中“关山”在字面的意义外,双关关山月曲调,含意更深。“撩乱边愁听不尽”,那曲调无论什么时候,总能扰得人心撩乱不宁。所以那奏不完、“听不尽”的曲调,实叫人又怕听,又爱听,永远动情。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结句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幽怨?也许,还应加上对于祖国山川风物的深沉的爱,等取答案: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4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例2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的赏析。_解析:诗题中的“贾生”是指西汉政治家、文学家贾谊。第一句从正面着笔,“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虚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描写,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末句紧承“可怜”与“虚”,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诗人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思考得出应有的结论。词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慨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答案:“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是全诗的关键,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在结构上,本诗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三、四句一转,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特别有力。一、准确判断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古诗表达技巧的第一步是准确判定,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而如何准确判定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既与考生所构建的表达技巧知识网络有关,又与考生规范的审题有关,更与考生掌握的判定方法有关。这里,有三点须注意:1立足整体即把所给的判断材料当做一个整体来看,不是只看其中的一个片段。如判断“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所用的表达技巧,就不能单看“城中桃李愁风雨”这半句而认为是“拟人”,而应把两句联成一个整体看,再判定则为“对比”。2把握关系关系即诗文中材料和材料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因为诗词讲究简洁、凝练,又受诗句长短限制,所以在诗词中,材料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体现在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写作技巧,即表现手法。这样看来,几乎所有的表现手法都表现为“关系”:借景抒情是情与景的关系,托物言志是物与志的关系,动静结合是动与静的关系,对比是甲与乙的关系,衬托是主与次的关系,虚实结合是虚与实的关系。因此,善于抓住这些关系,就可有效地判定诗歌运用的表达技巧。3辨析易混的表达技巧(1)借代与借喻。 借喻的本质是“喻”,往往“喻”中有“代”。借代的本质是“代”,即直接把借体作为主体来运用,不存在“喻”的成分。借喻可以转换成明喻,借代则不能。(2)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有相似之处,都是借某种景物来抒发感情。但“借景抒情”中所借之“景”具有临时性,一般是眼前实实在在的景,通常是多种景,需要从多方面来细致描绘出这些景物的自然形态及其特点;所抒之“情”多是指热爱、愤怒、赞美、快乐、悲伤等情感;情与景都是临时性的。“托物言志”中所托之“物”一般具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性质,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的是某种概念、思想、情操、追求等。作者的描写多聚焦在一个“形”“神”兼备的主体事物之中。 (3)衬托与对比。 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相近或对立的元素,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对比是把两个对立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面进行对照,突出事物特点。二者的区别主要是:衬托有主有次,对比不分主次。对比主体双双出现,衬托主体未必出现。二、审清诗歌表达技巧题的具体要求1审题型从题干提问的形式来看,题目类型主要有两种:明考题型和暗考题型。所谓明考题型,就是直接要求答出表达技巧,题干中明确含有“艺术技巧”“修辞方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等明显信息。这是主要题型。所谓暗考题型,就是题干中不直接含有上述词语的提示,而是以“如何写”“怎样写”“如何表现”“赏析”等用语来提问。对于暗考题型,答题时必须有表达技巧在其中。2审范围(区间) 指鉴赏范围的大小。依照范围大小,问题可分为局部型和全诗型。局部型是指对诗歌的某句某联(阕)等表达技巧的判断,全诗型是对全诗的表达技巧的判断。分清范围对做题大有帮助。“整体看手法”,意谓鉴赏全诗的表达技巧首先应从表现手法角度切入;“局部看修辞”,意谓鉴赏局部表达技巧首先应从修辞方法角度切入。 3审角度 此类题的提问角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宽)角度,即题干直接提问表达技巧(艺术技巧、艺术手法)是什么;一种是小(窄)角度,即具体到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行文结构等方面的某一个角度。分清提问的大小角度是答题的关键,不能混淆概念,答错角度。4审数量在答题时,要注意根据题干提示的相关信息,审清楚答题的数量,即要分清楚题干中“一”与“些(多)”、“主”与“次”的区别。题干中说“哪种”,则只能答一种;题干中说“哪些”,则要多角度切入,不能少答;题干中说“主要”(突出),则一般只答出一种,至多两种。要注意答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5审步骤 从答题步骤来看,表达技巧题可以分为两种:简单题型和完整题型。所谓简单题型,就是只答出所运用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即可,不需要作分析说明。所谓完整题型,就是答题时要包含完整的步骤,即指出表达技巧(是什么)分析表达技巧(为什么)点明表达效果(怎么样)。答题时要考虑步骤的完整性、要点的齐全性,力求做到立足文本,点面结合,答题规范。答题时要根据该题设问数量和分值分配来确定其为简单题型还是完整题型。三、规范简明地回答问题1选材结构型常见提问方式: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这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这首诗(词/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一般答题步骤:概述诗句的内容。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指出诗句在内容、在结构起到什么作用)。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或是对主旨起到什么作用)。【例1】关河令(宋)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从上、下两片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_答案: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楚孤独感。审题时要扣住题干要求“以什么为线索”来分析,特别注意“首句”,这样就根据“秋阴时晴渐向暝”一句的“秋”,点明了羁旅在外的季节是秋季;根据“渐向暝”可知时光转换;再联想肃杀的秋天常是古代文人抒发沦落、伤时、怀人、思乡情感的触媒体,即可构建答题思路。2表达方式型出题点常有:记叙、议论(开门见山、卒章显志)、描写(角度: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方式: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方法:正面侧面、白描工笔、点面结合、虚实结合;内容:咏物咏史、写景抒怀)、抒情(直抒胸臆、借景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即景抒怀)。一般答题步骤:指出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结合相关诗句回答描写(或叙述、议论)了什么。指出这种方式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例2】画堂春(宋)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上片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_答案:上片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审题时要扣住景物描写来分析,首先找到描写的景物意象,根据这些意象表现出来的特点写出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3表现手法型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常用于考查的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白描、象征、衬托、对比、虚实结合以及比喻、双关、借代、设问等。一般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这种手法。指出表现了(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起到了什么作用。审题时要考虑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时,首先看看诗人写了什么景物,运用哪种方法,结合诗句分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四、常见失误矫正鉴赏表达技巧类题目时,常常出现如下问题:1对表达技巧的一些概念把握不准,张冠李戴。2不会使用专业术语,名称与分析内容不能有机结合。3答案的表述混乱,条理不明。针对这些问题,复习时要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概念不清的问题,就要将“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构思特点”等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尤其是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将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比如“比喻”与“象征”、“对比”与“衬托”、“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等;针对名称与分析不一致的问题,就要在准确理解名称本语含义的基础上结合诗句进行恰当的分析;针对表述混乱的问题,就要掌握常用的答题思路,即或先总后分,或先主后次,应分点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